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1197-0380a.png

吴文正集卷三十六
元 吴澄 撰
记
建昌路庙学记
唐以来立庙设像以祀先圣于礼未之有稽而所以致
其严敬则隆矣建昌郡庙学因地之势其位东向有燕
居殿在西北隅此他郡所无者庙庑之左书阁之后皆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1197-0380b.png

喧秽不静阁后之居面北背南构宅一区横截其间庙
与燕居离隔为二别启一门向西不共前庙之门而出
今天子御极之初念民生休戚系于郡县守令精选其
人擢江浙行中书省郎中萨德弥实为建昌郡侯治政
既优教事尤虔暇日戾学宫目睹心惟将更而新之教
授方君寿条具所宜凡学地民屋悉令撤去改造以地
归之学俾庙学前后通达无碍缭以宫墙相其他不中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1197-0381a.png

侯之志邦伯荅失帖木儿属之长宋贞佥议允谐从祀
绘像于壁岁久则漫易以木刻神像百有五左右各八
室以奉庙之前庭迫窄春秋朔望行礼不足以容外门
之东旧为教官之署乃撤其屋迁戟门于外距庙之前
霤一引五寻视其旧加四常有二尺戟门之外凿泮池
如半月跨以石梁池外如旧建棂星门门外甃街道为
通衢南北两端树命教门各一加封勉励诏旨砻右重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1197-0381b.png

如殿之制广三常有二尺深三寻有六尺六寸徙置阁
后所撤民居之地以为燕居殿与前庙相直东向颇与
右之前庙后寝类筑坛三城广仞崇三尺有五寸象阙
里之杏坛先贤祠翼其右太守祠翼其左增祭器备乐
器补书板葺斋舍作庾廪教官旧署既撤学之西南有
尹周氏居半属学地以其屋来售适舒嗣隆代宋贞为
郡属之长志合谋同赞助其决遂酬其直得尹之居以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1197-0381c.png

其北隙地为听事之所二一以待众官之公聚一以待
教官之公坐自泰定元年肇始至四年迄于成门庑殿
堂燕居祠宇以及庖廪与教官贰长之廨舍周围内外
南北之广二引五常东西之深六引四常有六尺从衡
端有规模恢廓圬镘炳焕道路平衍炜然壮观士民惊
叹以为昔所未有非郡侯心量之宏志力之坚何以臻
是会邦伯怯烈贰守刘圭府判伯颜察儿郡属张赓刘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1197-0381d.png

之令惟谨正录石良贵岳天祐也蒙古字学教授杨太
不花董斯役郡吏李方平王进周植也役既毕乡贡进
士旴江书院山长聂公并述郡士之意请纪其绩虽侯
累任风宪廉能声实著于远迩今为民父母有治有教
其美可书也虽然敞学宫以育人才者官之事进学业
以应时需者士之事时之事继今郡居共游岂曰涉躐
记诵衒饰辞章以钓名媒利而已必真明经而心之所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1197-0382a.png

道庶几上不负圣天子取之用之之仁下不负郡贤侯
勉之励之之义哉
潮州路重修庙学记
二广南服之极南也三阳又东广之极东也古先声教
之暨于其地也盖不与中国同然天之生斯民也民之
秉是性也岂以地之远近遍正而有异哉或谓潮人始
未知学自韩文公为刺史而后士皆笃于文行夫韩未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1197-0382b.png

承宋文盛之馀潮之士学非唐元和时比矣至元戊寅
郡庠燬于兵宪官牧官继继修复而未克完也丁侯聚
之典郡也讲堂斋舍初构张侯处恭之按部也庙殿门
庑略具潮人以为卑小弗称王祀先圣之仪悉愿更造
以民则蔡氏献石柱二十以官则判官小云赤海牙助
缗钱百千既有其资议迁孔庙于学之右明年佥宪任
侯仲琮躬率诸官捐俸面命郡士输材于是大成之殿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1197-0382c.png

元恭华之以黝垩之饰翼之以左右之庑民居丛杂喧
聒逼迫晓喻而徙之地域混并缭以宫墙尊严閟侐昔
所未有又私出钱五百缗塑两庑从祀像明伦堂竦立
孔庙之左于是潮之庙学历五十馀年而始大备董营
缮者学正刘贡珍教授李复也至顺三年春有事大圣
虔告成绩邦人士咸喜乃来请文以记临川吴澄曰王
制以泮宫为诸侯之学鲁侯修泮宫颂于诗而不书于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1197-0382d.png

则潮学之记其效诗人颂美之辞欤抑效春秋纪事之
笔欤澄谓他郡之修学常事也潮郡之修学则非常也
何也潮之东广诸郡之最中人以下往往喜仕于其处
亦有素号胜流一旦入境如饮广界之泉然靡不毁节
败名安于浴污泥坐秽溷而不悟岂直司牧者忘其所
以牧虽或司宪者亦失其所谓宪如是徇物而丧已灭
理而穷欲之夫又焉知崇士学迪民彝之当务今而司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1197-0383a.png

之非常者也可不特书乎前之张宪丁牧及郡判官事
俱可书也然春秋所书之非常者书其异于古以示惩
今余所书之非常者书其异于众以示劝也呜呼世之
凡庸谁不受变于流俗惟其豪杰不然岂仕潮之官而无
一豪杰乎澄尝考古验今密窥天下之故而知在上之
教固能导率其下以革易其所习在下之俗亦能感动
其上以转移其所为虞芮二君争田一睹周民之让畔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1197-0383b.png

治心其治身莹然清彻如秋水之无滓皎然㓗白如冬
雪之不尘虽隐处未仕人人望而敬潮之官倘见如此
之士虽有缪戾亦必颇有惭怍虽未幡然改悔亦必少
戢其纵恣继今以往余于二三千里之外闻潮郡之仕
廉循接踵则可验潮士之学足以转移其上而非止如
今也潮之士其勉哉
南安路儒学大成乐记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1197-0383c.png

实古侯牧之任其治民也有政焉有教焉政以导之使
不为恶教以化之而使为善也教民必自士学始后世
教民之道虽不能纯如古而牧民之守必崇士学则由
汉以至于今未之有改也崇士学之目不一而尊立教
之人为之纲古之建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而春秋
入学亦皆释奠示不忘本也吾夫子为万世儒教之宗
历代尊事随时而举至唐开元而服兖冕之服正南面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1197-0383d.png

奠之名损益其礼以祀夫子祀必用乐者仿古也唐宋
金之礼盖相袭而无甚异国朝既得天下郡县儒学悉
如旧世祖皇帝于京师首善之地肇创国子监学春秋
释奠以前代之乐行事列郡遵而行之南安居以西之
上游中大夫东平张侯昉来守怵然以夫子庙乐未备
为惕乃议兴乐命教官制乐器于庐陵命学职取磬石
于真阳簨𥵂钟磬琴瑟管箫笙埙柷敔之属靡不工且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1197-0384a.png

郊而迎乐事之肄也时入学而视必恭必虔罔或懈惰
其敦礼乐也所以尊圣师其尊圣师也所以励士学其
励士学也所以成善教而为善政之本斯其无负于牧
民之寄也已侯之初下车也知往年虚增之赋为民害
即日上闻祈除免以苏民力闵民之心如此其施于政
可知也虽然政者侯之所自为也教则非侯之所可自
为者侯于教之纲知所先矣教之目也如之何今之士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1197-0384b.png

逮其临民未必皆能恻然而仁也民之仪也而于仁义
之道或不能无亏则何望其能表率乡里薰其民而化
之为善也哉侯于士类中择其知孔圣之道者讲求其
意条陈其目以教今之士俾不废乎其所已学而兼进
乎其所未学一一如吾夫子之所以教于经则明于行
则脩可以厚伦可以美俗士风丕变民风亦丕变将见
南安之境人人相敬让相慈爱蔼然为仁义之民而无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1197-0384c.png

文翁之治蜀唐韩子之治潮而已哉吾里陈幼实掌南
安属县之教承侯之命徵予文以记乐之成也故予得
以尽其言教官庐陵马某也
临川县学记
自唐末衰乱迄于五代文治中否宋兴数十年间渐复
承平之制临川抚之负郭邑也咸平庚子邑今陈从易
始建学学在郡城东南隅㨿青云第一峰之右地势亢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1197-0384d.png

处讲诵为宜岁久屋敝后百馀年当隆兴甲申邑丞郎
馀庆重修之嘉定庚午朱子之门人黄文肃公干寔宰
斯邑建咏仁堂于明伦堂北既而赵令崇尹新明伦堂
文会堂及两序斋舍四东曰尚志亲仁西曰务本好礼
嘉兴庚子李令义山复新大成殿及两庑戟门作亭青
云峰之巅以畅阃适眺望之趣淳祐己酉赵令必瑛又
市民地拓其境作外门而学宫完美矣国朝因前代尚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1197-0385a.png

诏旨丁宁有隆无替皇庆延祐贡举既行则虽中人以
下皆知所劝文治可谓盛矣而临川之学逮今又将百
年未有重修者也成都马寿长来为令周视学宫意有
弗称亟令学官葺理教谕邓文奉命唯谨倡率邑士不
惮劳费材木之朽腐者易瓦甓之缺坏者增墙壁之破
者秿之楹柱之欹者正之盖覆比密圬镘辉炳学计不
损一毫而王祀之宫群居之室焕然一新既落其成众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1197-0385b.png

传永远而属记于徵余窃谓文儒之尚此圣世之厚恩
庙学之修此贤令之善政虽然有治有教今日文治浸
盛而文教犹有当明者焉前令黄文肃公以朱子之学
教临川之士流风未泯朱子之学宗程而祖孔孔子之
道皦如日月人心所同得也究其礼践其事以吾心之
所同得契圣人之所先得知必真知行必实行岂徒剽
掠四书五经之绪言以趋时干进而已哉临川之士继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1197-0385c.png

变士习之新与学宫而俱新虽俾临川以为洙泗可也
夫如是可无负于圣世长育之仁矣夫其可无戾于贤
令承宣之义矣夫
宜黄县学记
宜黄抚之支邑宋皇祐元年邑令李详始建学南丰先
生曾文定公为之记学近社坛遗址今不可考后徙城
隍庙北绍兴初燬邓令庾改筑于县治之北叶令上达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1197-0385d.png

近水垫隘乃徙今所绍定庚寅邻寇犯邑官舍民居燬
者过半而学独存淳祐初赵令希点黎簿璹更造大成
殿御书阁陈尉寀祠邑之先达于左右庑实祐间杨令
允恭复新两庑四斋至元丙子再燬越二年教谕成都
胡端宜即其基营构大德乙巳居民失火又燬廉访分
司郝俟鉴巡按适至召诸生议重建以命邑长爱忽都
鲁时学官去职邑士李仲谋董其役取材于官山士之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1197-0386a.png

各五斋舍四各三间中门五间外门六楹立先圣像至
大辛亥教谕南丰陈敏子增陶瓦密覆门庑立四先师
从祀十子像又绘两庑七十二子诸儒像祀邑先达乐
公以下十二人先是前进士邹次陈书来徵记至是教
谕复以请将刻南丰先生旧记于石以与新记并呜呼
学校庠序之设自三代至于今凡有社有民者率莫之
敢后诚以国命系于人才人才系于士学也夫士之为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1197-0386b.png

者于是乎学焉厚之也上之厚之者如此士之自厚者
当何如耶故居学而不为学自薄也为学而不知所以
学自误也所以学如之何如南丰先生之记之所云是
已呜呼三代而下正学湮没士各以其质之所近意之
所便为学学其所学非三代之士所学者也若南丰先
生之记在孟学不传之后程学未显之前而其言精详
切实体用兼该有汉唐诸儒所不得而闻者宜黄虽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1197-0386c.png

生之记之所云则合乎程接乎孟以上达乎孔氏不待
他求也于心有得也于身有守也于时有用也斯无愧
于居是学矣不然不学者业荒行毁其为学者又不过
誇记览衒文辞以钓名声干利禄而已是岂上之人所
期于邑之士者哉
乐安重修县学后记
皇庆元年乐安陈仕贵以前学录摄教邑学承邑令刘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1197-0386d.png

讲堂斋舍左右庑内外门未及一一修也延祐三年豫
章邓镕为教官时邑长倒刺沙提调学事议修之四年
冬邑令黄栋孙至长倡其议令成其谋而教官不惮劳
以躬其役有富家捐至元楮一百贯专修讲堂诸儒率
皆有助由内暨外靡不用工若左右四斋若东从祀室
倾者支阙者补楹檩

已极不可支补则撤其旧而构架中门当庙殿之前外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1197-0387a.png

竖立崇广踰于旧贤牧有祠以示有功于学者必报又
创公廨三间于外门之侧庖廪位置各得其所凡上而
陶瓦之覆下而瓴甓之甃内而镘饰之丽外而墙堵之
周咸焕然而一新缯绘两庑诸贤像铜铸爵尊罍洗簠
簋等器于是乐安之学既完且美复请余作后记余谓
官之修学职分所当而能加意勤力若是盖可尚已至
于士之为学其当加意勤力甚于官之修学可也苟官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1197-0387b.png

末儒科之盛乐安甲于诸邑皇元肇兴贡举而乐安得
士又他邑先虽曰士所以学不止乎是然乘其气数之
新勉勉勿怠异时学术大明端自今日学舍一新始俾
见者闻者莫不嘉叹敬慕不其伟欤此亦一邑治官教
官之所愿望也
武城书院记
武城书院吉永丰曾氏之所建也其名武城何本曾氏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1197-0387c.png

裔有自鲁国徙江南者故南丰之曾追述世系以为曾
子之后而永丰之曾亦然盖武城之曾盛于鲁越千数
百年而南丰之曾始盛南丰之曾盛于宋又数十年而
永丰之曾继盛兄弟俱仕翰苑其父前进士宋之监察
御史元之儒学提举也因子贵追封武城郡伯于是设
书院祠先圣先师以及其考以处宗党来学之人翰林
之长移文集贤院转而上闻朝议可之俾推曾氏子孙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1197-0387d.png

院兴创之由予观前代书院皆非无故而虚设者至若
近年诸处所增不可胜数袭取其名而已有之靡所益
无之靡所损曾氏自谓先师之冑而为请于朝者且以
上传道统下继祖风期之其待之至厚责之至重矣岂
可复如他处书院之有名无实也哉然则武城之教宜
何如学曾子之学可也曾子之学大概切已务内无一
毫为人徇外之私必孝弟必忠信行必无玷言必无伪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1197-0388a.png

以庶几焉不然有一疵疢人将议笑而徒以涉猎故实
衒饰词华为学恐非所以继祖风也况于道统之传而
敢轻议哉澄也氏虽非曾而所愿学者在此用敢为武
城后世之子孙勉武城伯名晞颜翰林直学士名德裕
者其仲子也应奉翰林文字名巽申者其季子也
广州路香山县新迁夫子庙记
广为百粤之地三代政化之所不及汉晋而唐俗渐渐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1197-0388b.png

绍兴壬申始升为县距宋亡百二十年耳而士风亦然
能与他邑相颉颃国朝崇文仍前代之旧教之所暨无
远弗届而教事之隆替亦击乎治官之能否焉旴江左
祥职于翰林之国史院十五年泰定乙丑敕授承直郎
广州路香山县尹其在院也传言而言达办事而事集
余觇其才之能官也久矣及既赴官余亦归田然江广
相去三千里馀声迹了不相闻越四年戊辰调潮州路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1197-0388c.png

教也涖官之初首谒先圣庙庙直县治之西卑湿隘陋
于严祀弗称谋之同僚拟更诸爽垲再至学俾教官召
集郡儒议咸曰县东有文庙旧基后枕崇岗前瞻笔峰
土质燥刚山势拱抱宋末迁于今所迁之后士风颓衰
今复旧所为宜乃与同僚往视其地果如众言有前直
学杨仲玉起而言曰倘或迁庙与前教谕高玄生愿献
栋梁柱础已而郡士各备大小材木以供用节缩养士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1197-0388d.png

殿崇三寻有六尺广倍其崇深视其广杀四之一仲秋
落成次构仪门九檩九间其崇常有二尺广十有三寻
深三寻有一尺季冬落成惟明伦堂东西庑未完祥既
去亦储木石属同僚嗣成之至顺辛未左尹来过曰祥
官潮阳香山县之旧僚及其教官与邑士营造明伦堂
东西庑已毕其堂十一檩中五堂崇常有二尺广七寻
有七尺深三寻有一尺夹室左右各二其崇杀于堂三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1197-0389a.png

成东西庑七檩各十一室其崇视堂之夹室深亦如之
南北之修七常有一寻至顺庚午冬构今年夏成祥在
潮阳已历一载之上谒告二亲来归靖惟仕于岭海间
至再幸免瘝旷而香山小邑获迁庙学于吉地始谋虽
出于祥而终成其事实赖邑僚邑士之力邑之长那海
邑之贰张仲谷教谕陈介汤思义黎某邑士之输材竭
心者杨仲玉高玄生陈志袁珏也敢蕲先生纪其始末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1197-0389b.png

善令之居官者唯私于己何恤于民而尹无私于己有
志于民其善一也或优于政不睱于教而尹既优于政
又及于教其善二也官之政教去官则已而尹虽已去
官犹不忘在官未竟之事视官事若家事焉其善三也
尝稽郡志宋绍圣间广守章楶以郡学在中城西近市
喧杂诸生百五十一人合辞请择地而徙遂参阴阳家
之说迁学于牙城东南隅左尹之迁县学也由西而东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1197-0389c.png

学记期广俗丕变如齐鲁今左尹之属记于予也所望
于香山之士者其亦如章守之心乎然则庙学既迁而
新矣士习之迁而新者宜如之何曰贡诏颁行具有谟
训为士者亦惟明经修行焉廓志破愚趋义舍利存理
去欲长善消恶此明经之效也能孝能弟能慈能睦能
忠能信能耻能让此行修之实也经不明行不修而徒
缀缉程试之文眯眩主司之目以撄科名苟官禄而已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1197-0389d.png

邑宰新庙学以新士习之意哉
乐安重修县学记
宋绍兴乙巳割抚吉崇仁之四乡置乐安县置县之六
年令魏彦材始建学建学之七年清江谢尚书谔时为
摄尉令王植委之考进诸儒不满二百盖创县未久教
犹未洽也其后十倍于初迨宋季年升国学贡礼部登
进士科者甲诸邑虽其所尚未离乎文艺然以后创之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1197-0390a.png

二十有二年而地归于大元壤土遐僻干戈抢攘人士
逃生救死不赡遑及弦诵俎豆事哉足迹之布于学者
无几宫墙之内鞠为茂草固其所也既而兵难稍纾军
官王佑周视庙学恻然兴怀不谋于邑僚不资于士民
躬役卒伍取没官废屋之材构讲堂一新之越数年堂
复敝邑士陈士贵率其弟进市民屋五间辇任以至彻
其旧再新之又新中门三间葺庙殿并两庑从祀有室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1197-0390b.png

大学进士董德暨诸儒力也皇庆初元庙之前宇将压
令刘汝弼议更造筑基崇于旧二尺教官阙具以陈仕
贵摄事资取于其家材取于其山先为之倡而学之士
及邑之好事者损费以助仕贵之弟善司其出纳令于
公事暇督视不倦八月鸠工九月竖楹明年秋告成奉
圣师从祀神像复于新庙行上丁释奠礼士咸集佥言
曰当今文教懋明于上士气未大振于下而吾乐安自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1197-0390c.png

不切而弛未遑而慢士不敢以有费而辞有劳而惮昔
夫子之作春秋凡兴造之事新延厩书新作南门书新
作雉门及两观书僖公修泮宫诗人颂之而春秋不书
何也春秋刑书也常事不书失礼失仪乃书书之者贬
之也所以示惩也诗之有颂颂其美也得礼得宜而颂
颂之者褒之也所以示劝也庙学之新也事之得礼得
宜孰大焉既未能效史克之颂而遂使泯泯无传焉以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1197-0390d.png

稽乐安建学之始摄尉谢公首为之记其所期于乐安
之士者甚厚期之以临川之王期之以南丰之曾期之
以庐陵之欧阳清江豫章之刘若黄而犹未已也将藉
之以问津以诣圣门以归于仁义道德不欲令人有愧
于古士之自期其可不如公之所期者乎鸣呼声利纷
争身外事也道德仁义性所固有求则得之不待资借
于人振拔而追前辈之高步谢记已云予何言哉夲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1197-0391a.png

之意非所以副朝廷用儒之实也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1197-0391b.png

吴文正集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