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167-053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南轩集卷十四      宋 张栻 撰
  序
   经世纪年序
太史迁作十二国世表始记甲子起于成周共和庚申
之岁庚申而上则莫纪焉历世寖远其事杂见于诸书
靡适折衷则亦传疑而已本朝嘉祐中康节邵先生雍
出于河南穷往知来精极于数作皇极经世书上稽唐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167-0536d.png
尧受命甲辰之元为编年谱如去外丙仲壬之祀康节
以数推知之乃合于尚书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说因
康节之谱编自尧甲辰至皇上乾道改元之岁凡三千
五百二十有二年命之曰经世纪年以便观览间有鄙
见则因而明之如孟子谓尧舜三年之丧毕舜禹避尧
舜之子而天下归之然后践天子位此乃帝王奉天命
之大旨其可闇而弗章故皆书其服丧践位之实焉夏
后相二十有八载寒浞弑相明年少康始生于有仍氏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167-0537a.png
凡四十年而后祀夏配天下失旧物故于此四十载独
书少康出处而纪元载于复国之岁以见少康之君臣
经营宗祀绝而复续足以为万代之冠冕于新莽之篡
缺而不书盖吕氏不可间汉统而所假立惠帝子亦不
得而纪元故独以称制书也以至周文王之称王武王
之不纪元于国皆汉儒传习之缪先觉君子辨之详矣
故皆正而书之汉献之末曹丕虽称帝而昭烈以正义
立于蜀诸葛亮相之则汉统乌得为绝故献帝之后即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167-0537b.png
系昭烈年号书曰蜀汉逮后主亡国而始系魏凡此皆
节目之大者嗟乎世有古今而古今不间于一息事有
万变而万变卒归于一原盖理义根乎天命而存乎人
心者不可没也是故易本太极春秋书元以著其体用
其示后世至矣然则大易春秋之义其可以不明乎乾
道三年正月甲子谨序
   阃范序
天地位而人生乎其中其所以为人之道者以其有父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167-0537c.png
子之亲长幼之序夫妇之别而又有君臣之义朋友之
交也是五者天下所命而非人之所能为有是性则具
是道初不为圣愚而损益也圣人能尽其性故为人伦
之至众人则有所蔽夺而沦失之耳虽然亦岂不可及
哉圣人有教焉所以化其欲而反其初也舜之命契曰
敬敷五教在宽宽云者渐濡涵养之使其所素有者自
发也而咎繇亦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敦哉敕云者
所以正其纲而敦云者所以厚其性也降及三代庠序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167-0537d.png
之教尤详故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明云者讲明之而使之识其理之所以然也然则人之
所以为圣贤与夫圣贤之教人舍是五者其何以哉东
莱吕祖谦伯恭父为严陵教官与其友取易春秋书诗
礼传鲁论孟子圣贤所以发明人伦之道见于父子兄
弟夫妇之际者悉笔之于编又泛考子史诸书上下二
千馀载间凡可以示训者皆辑之惟其事之可法而巳
载者之失实有所不计也惟其长之可取而已它为之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167-0538a.png
未善有不暇问也间日携所编以示某而讲订焉未几
而成名以阃范某谓此书行于世家当藏之而人当学
之也家庭闺阃之内乡里族党之间随其见之深浅味
之短长笃敬力行皆足以有补然在学者则当由是而
讲明之以求识其理之所以然者诚知是书所载莫非
吾分内事而古之君子皆非有所为而为之则其精微
亲切必有隐然自得于中者虽欲舍是而不由亦不可
得矣书所登载未尽伯恭尚继编云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167-0538b.png
   论语说序
学者学乎孔子者也论语之书孔子之言行莫详焉所
当终身尽心者宜莫先乎此也圣人之道至矣而其所
以教人者大略则亦可睹焉盖自始学则教之以为弟
为子之职其品章条贯不过于声气容色之间洒扫应
对进退之事此虽为人事之始然所谓天道之至赜者
初亦不外乎是圣人无隐乎尔也故自始学则有致知
力行之地而极其终则有非思勉之所能及者亦贵于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167-0538c.png
行著习察尽其道而已矣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
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
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秦汉以来学者失其传其间虽或
有志于力行而其知不明擿埴索涂莫适所依以卒背
于中庸本朝河南君子始以穷理居敬之方开示学者
使之有所循求以入尧舜之道于是道学之传复明于
千载之下然近岁以来学者又失其旨曰吾惟求所谓
知而已而于躬行则忽焉故其所知特出于臆度之见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167-0538d.png
而无以有诸其躬识者盖忧之此特未知致知力行互
相发之故也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历
考圣贤之意盖欲使学者于此二端兼致其力始则据
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是
知常在先而行未尝不随之也知有精粗必由粗以及
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内外交正本末不遗条理
如此而后可以言无弊然则声气容色之间洒扫应对
进退之事乃致知力行之原也其可舍是而它求乎顾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167-0539a.png
某何足以与明斯道辄因河南馀论推以已见辑论语
说为同志者切磋之资而又以此序冠于篇首焉
   洙泗言仁序
昔者夫子讲道洙泗示人以求仁之方盖仁者天地之
心天地之心而存乎人所谓仁也人惟蔽于有已而不
能以推失其所以为人之道故学必贵于求仁也自孟
子没寥寥千有馀载间论语一书家藏人诵而真知其
旨归者何人哉至本朝伊洛二程子始得其传其论仁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167-0539b.png
亦异乎秦汉以下诸儒之说矣学者所当尽心也某读
程子之书其间教门人取圣贤言仁处类聚以观而体
认之因裒鲁论所载疏程子之说于下而推以巳见题
曰洙泗言仁与同志者共讲焉嗟乎仁虽难言然圣人
教人求仁具有本末譬如饮食乃能知味故先其难而
后其获所以为仁而难莫难于克巳也学者要当立志
尚友讲论问辩于其所谓难者勉而勿舍及其久也私
欲浸消天理益明则其所造将有不可胜穷者若不惟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167-0539c.png
躬行实践之务而怀蕲获之心起速成之意徒欲以聪
明揣度于语言求解则失其传为愈甚矣故愚愿与同
志者共讲之庶几不迷其大方焉
   孟子讲义序
学者潜心孔孟必得其门而入愚以为莫先于义利之
辩盖圣学无所为而然也无所为而然者命之所以不
已性之所以不偏而教之所以无穷也凡有所为而然
者皆人欲之私而非天理之所存此义利之分也自未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167-0539d.png
尝省察者言之终日之间鲜不为利矣非特名位货殖
而后为利也斯须之顷意之所向一涉于有所为虽有
浅深之不同而其徇已自私则一而已如孟子所谓内
交要誉恶其声之类是也是心日滋则善端遏塞欲迩
圣贤之门墙以求自得岂非却行以望及前人乎使谈
高说妙不过渺茫臆度譬犹无根之木无本之水其何
益乎学者当立志以为先持敬以为本而精察于动静
之间毫釐之差审其为霄壤之判则有以用吾力矣学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167-0540a.png
然后知不足平时未觉吾利欲之多也灼然有见于义
利之辨将日救过不暇由是而不舍则趣益深理益明
而不可以已也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为人者无适而非利为己者无适而非义曰利虽在己
之事亦为人也曰义则施诸人者亦莫非为己也嗟乎
义利之辨大矣岂特学者治巳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
家一也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极无疆以义故也而伯
者所以陷溺人心贻毒后世以利故也孟子当战国横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167-0540b.png
流之时发挥天理遏止人欲深切著明拨乱反正之大
纲也其微辞奥义备载七篇之书如某者虽曰服膺而
学力未充何足以窥究万一试以所见与诸君共讲之
愿无忽深思焉
   胡子知言序
知言五峰胡先生之所著也先生讳宏字仁仲文定公
之季子也自幼志于大道尝见杨中立先生于京师又
从侯师圣先生于荆门而卒传文定公之学优游南山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167-0540c.png
之下馀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
到析太极精微之蕴穷皇王制作之端综事物于一原
贯古今于一息指人欲之偏以见天理之全即形而下
者而发无声无臭之妙使学者验端倪之不远而造高
深之无极体用该备可举而行晚岁尝被召旨不幸寝
疾不克造朝而卒是书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约其
义精诚道学之枢要制治之蓍龟也然先生之意每自
以为未足逮其疾革犹时有所更定盖未及脱藁而已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167-0540d.png
启手足矣或问于某曰论语一书未尝明言性而子思
中庸独于首章一言之至于孟子始道性善然其为说
则已简矣今先生是书于论性特详焉无乃与圣贤之
意异乎某应之曰无以异也夫子虽未尝指言性而子
贡盖尝识之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
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是岂真不可得而闻哉盖夫子
之文章无非性与天道之流行也至孟子之时如杨朱
墨翟告子之徒异说并兴孟子惧学者之惑而莫知所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167-0541a.png
止也于是指示大本而极言之盖有不得已焉耳矣又
说今之异端直自以为识心见性其说诪张雄诞又非
当时之比故高明之士往往乐闻而喜趋之一溺其间
则丧其本心万事隳弛毫釐之差霄壤之缪其祸盖有
不可胜言者先生如此又乌得而忘言哉故其言有曰
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而必继
之曰心妙性情之德又曰诚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
乎仁者心之道乎而必继之曰惟仁者为能尽性至命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167-0541b.png
学者诚能因其言而精察于视听言动之间卓然知夫
心之所以为妙则性命之理盖可默识而先生之意所
以不异于古人者亦可得而言矣若乃不得其意而徒
诵其言不知求仁而坐谈性命则几何其不流于异端
之归乎某顷获登门道义之诲浃洽于中自惟不敏有
负夙知辄序遗书贻于同志不韪之罪所不得而辞焉
   五峰集序
五峰胡先生遗书有知言一编某既序而传之同志矣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167-0541c.png
近岁先生季子大时复裒辑先生所为诗文之属凡五
卷以示某某反复而读之惟先生非有意于为文者也
其一时咏歌之所发盖所以舒写其性情而其他述作
与夫答问往来之书又皆所以明道义而参异同非若
世之为文者徒从事于言语之间而已也又惟先生自
早岁服膺文定公之教至于没齿惟其进德之日新故
其发见于辞气议论之间者亦月异而岁不同虽然以
先生之学而不得大施于时又不幸仅得中寿其见于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167-0541d.png
文字间者复止于如此岂不甚可叹息至其所志之远
所造之深纲领之大义理之精后之人亦可以推而得
焉淳熙三年元日序
   江諌议奏藁序
諌议江公奏藁凡十有七篇上章执徐之岁徽宗皇帝
亲万机厌朋党之论收召豪杰以自近放逐之臣相继
起南荒越明年以建中靖国为元思与天下更始于是
公由奉常慱士擢左司諌自以不世之遇进见拳拳不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167-0542a.png
敢不尽有所闻见言之惟恐不及而于远便佞敦友睦
消党与客受直言尤极反复致意上往往开纳会奸人
得柄公旋即补外窜贬流落以死天下惜之乃绍兴四
祀有诏追录赠公諌议大夫制词有曰惟世道之多变
致国论之靡常是非或出于爱憎夷险独持于一节权
宠所忌窜斥莫还呜呼公亦庶几无憾矣某侧闻前辈
道公事云方公在门下珍禽奇兽稍稍入内苑奏疏力
諌其渐后数日上谓公前所论继已悉罢遣时独一驯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167-0542b.png
鹇不肯去上以杖击之顾内侍刻公姓名此杖上以志
忠諌然则公言在当时不为不用矣一斥不复岂徽考
意邪而获伸于绍兴又岂非天也邪某得此书于公之
孙似祖伏而读之不知涕泗之横集嗟乎不有君子其
能国乎自祖宗有天下留意多士仁宗皇帝涵濡长育
四十二年而收其用为元祐之政元祐诸君子虽厄穷
百罹而直道隐然流风所被论议著见于元符之末建
中靖国之初盖又彬彬如也元气不倾虽国家多故而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167-0542c.png
中兴之日旋踵即见人才之为国重轻如此然则为国
计者其可忘封殖爱护伸忠直之气遏导谀之萌以寿
天下之脉而人臣幸登王朝其又可迟回利害之涂自
同寒蝉卒蹈委靡陵夷以负吾国家也郡学教授卲颖
慨然锓版传后其所向慕又可知也公讳公望字民表

   赵氏行实序
戊戌之夏吾友赵子直以书抵予甚哀且曰先君子不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167-0542d.png
幸而没惟其隐德实行世之人鲜克知之不肖孤大惧
失坠皇皇然裒集仅成编愿得文冠其首以信于来者
予拜受其书伏自念顷岁侍先忠献于馀干始识子直
之尊父见其貌毅而气平心固知其好义乐善君子也
已而子直以嘉言擢上第官中朝有直声出而临民岂
弟之实见于行事持使者节风绩隐然于是人始考其
源流所自而益知其父之贤今又得是编而读之慨然
如见其人焉予观其书凡一言一行之细莫不备纪至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167-0543a.png
于其心志之所存亦皆推极而究见若子直可谓尽心
于其亲者矣语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若子直于
其亲其观之也亦详且密哉子尝考于礼矣礼有铭铭
者自名也孝子孝孙所以称扬其先之美而著之后世
者也盖其中心汲汲然惟恐夫美之不克章此卫孔悝
之鼎铭所为作也今子直之为其心岂不本于是哉然
而以人之子孙而称扬其先其能以取信于人者岂以
其实而非诬故欤夫有善而弗知知而弗传与夫传之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167-0543b.png
而诬君子皆以为耻予观子直之于其亲致其知也深
欲其传也切而其言则实而不浮也其信于后夫果何
疑也哉抑予又闻之人之欲扬其先之美未若行其身
无负之为先也以子直之贤进德不怠异时推是心以
终报吾君而发于事业国人将称愿曰幸哉有子如此
则其为显扬也又孰加邪又岂有不信之患也耶若予
者求所以无坠乎先训而无忘乎先志凛凛焉每惧莫
之任也观子直之为则亦有感于中焉于是书于其编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167-0543c.png
之首子直名汝愚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167-0543d.png
 
 
 
 
 
 
 
 南轩集卷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