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1316-03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午亭文编卷二十一
大学士陈廷敬撰
赋
午壁亭赋
山海经沁水南过阳阿县东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又东
南阳阿水左入焉水北出阳阿川东南流径午壁东沿
波漱石漰涧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于沁水余村居
午亭文编卷二十一
大学士陈廷敬撰
赋
午壁亭赋
山海经沁水南过阳阿县东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又东
南阳阿水左入焉水北出阳阿川东南流径午壁东沿
波漱石漰涧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于沁水余村居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1316-0309b.png
近沁水而爱午壁亭之名故取其义以名其居曰午亭
山村今兹远游眷言吾土乃作午壁亭赋云
缅关河以骋望蹇淹留夫远行异向平之遐尚同宗炳
之幽情渺山川以延伫披郦生之水经惟先人之旧业
肇锡我以嘉名揽古文之奇字驰逸想于汉亭沁流兮
清浅午壁兮洄潆邻猿鹤兮北山邈文物兮西京有飞
仙之税驾无醉尉之呵行谷口兮寡劳劳之驺唱岭上
兮多渺渺之吹笙乱牧儿之归笛间樵叟之吟声秋风
山村今兹远游眷言吾土乃作午壁亭赋云
缅关河以骋望蹇淹留夫远行异向平之遐尚同宗炳
之幽情渺山川以延伫披郦生之水经惟先人之旧业
肇锡我以嘉名揽古文之奇字驰逸想于汉亭沁流兮
清浅午壁兮洄潆邻猿鹤兮北山邈文物兮西京有飞
仙之税驾无醉尉之呵行谷口兮寡劳劳之驺唱岭上
兮多渺渺之吹笙乱牧儿之归笛间樵叟之吟声秋风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1316-0310a.png
兮袅袅春草兮青青散晨霞于极浦沦晚景于回汀抚
四时之迅晷怊惝恍而屏营考古原之遗封兮悲赵衰
之旧邑历晋侯之故垒兮莽炎刘其相及慨兹亭之在
所兮犹仿佛其未失羡灵光之岿然兮哂秦关之角立
古今何嵺廓兮只尺其如相接倚伏其何常兮盛衰其
若溘嗟予心之要𦕈兮倏若离而若合纵吾思于千里
兮羌不知其所出入山间兮茅屋原上兮远村临流钓
石倚杖柴门露松际之明月出岫中之閒云聊逍遥而
四时之迅晷怊惝恍而屏营考古原之遗封兮悲赵衰
之旧邑历晋侯之故垒兮莽炎刘其相及慨兹亭之在
所兮犹仿佛其未失羡灵光之岿然兮哂秦关之角立
古今何嵺廓兮只尺其如相接倚伏其何常兮盛衰其
若溘嗟予心之要𦕈兮倏若离而若合纵吾思于千里
兮羌不知其所出入山间兮茅屋原上兮远村临流钓
石倚杖柴门露松际之明月出岫中之閒云聊逍遥而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1316-0310b.png
容与尽烟景于朝昏虽芳岁之巳远尚桑榆之可论
蓍卦赋
何余心之堙郁兮孰昭昭与为徒瞝九州而系羁兮寄
余怀于图书披皇古之典坟兮度修名之焉如謇吾重
昏杳不知其所之兮就灵蓍而问诸先圣诏我以法象
兮前哲辅我以笺疏循大传之遗文兮佩紫阳之择守
策五十而去一兮用四十而有九虚其一以示数不得
用兮俨造化之枢纽不用而用以神兮非数而数乃可
蓍卦赋
何余心之堙郁兮孰昭昭与为徒瞝九州而系羁兮寄
余怀于图书披皇古之典坟兮度修名之焉如謇吾重
昏杳不知其所之兮就灵蓍而问诸先圣诏我以法象
兮前哲辅我以笺疏循大传之遗文兮佩紫阳之择守
策五十而去一兮用四十而有九虚其一以示数不得
用兮俨造化之枢纽不用而用以神兮非数而数乃可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1316-0310c.png
久此所谓无极而太极兮岧岧焉其谁与偶四十九策
兮分之两手象天者左兮象地者右是生两仪兮孰先
孰后取一于右兮挂左小指之间分天数之奇兮将动
直而静专夫人并天地而为三兮胡独谓予身以藐然
先置右策兮以右手四四揲左焉又置左策兮以左揲
右四四如前象四时之行兮生百物而无言揲奇而不
足复揲兮斯用之所由神如历家之布岁兮有残日与
零辰以之置闰兮五行正而四气均何以归之兮于扐
兮分之两手象天者左兮象地者右是生两仪兮孰先
孰后取一于右兮挂左小指之间分天数之奇兮将动
直而静专夫人并天地而为三兮胡独谓予身以藐然
先置右策兮以右手四四揲左焉又置左策兮以左揲
右四四如前象四时之行兮生百物而无言揲奇而不
足复揲兮斯用之所由神如历家之布岁兮有残日与
零辰以之置闰兮五行正而四气均何以归之兮于扐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1316-0310d.png
以相从左奇者扐第三四指右奇者扐第二三指之中
两扐象闰兮数以法通易之为道兮参伍而错综前后
闰兮相间三十有二月再闰在五岁之中兮于法无敢
越挂为一兮揲左为二归左奇于扐为三兮揲右为四
归右奇于扐兮为五者近是挂一一岁兮揲左二岁左
扐三而一归奇兮三岁则一闰置历四及五而再扐兮
五岁再闰斯乃备自挂至扐兮为一变之大义合再扐
之馀蓍再分再挂再揲兮为二变之所由持传言挂而
两扐象闰兮数以法通易之为道兮参伍而错综前后
闰兮相间三十有二月再闰在五岁之中兮于法无敢
越挂为一兮揲左为二归左奇于扐为三兮揲右为四
归右奇于扐兮为五者近是挂一一岁兮揲左二岁左
扐三而一归奇兮三岁则一闰置历四及五而再扐兮
五岁再闰斯乃备自挂至扐兮为一变之大义合再扐
之馀蓍再分再挂再揲兮为二变之所由持传言挂而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1316-0311a.png
不言他兮挂以象人为天地基无人则无天地兮故郑
重乎其言之分挂揲扐为四营兮四营为一变视其挂
扐之策兮奇偶以见奇则五与四兮偶则九与八三变
皆奇合十三策兮则书□于札过揲则三十六策兮是
为老阳之质两奇一偶合十七策兮则焉是书是为
少阴兮过揲则三十二策而无馀两偶一奇合二十一
策兮过揲必二十八策是为少阳兮惟一以画三偶合
二十五策兮是为老阴过揲必二十四策兮画□以寻
重乎其言之分挂揲扐为四营兮四营为一变视其挂
扐之策兮奇偶以见奇则五与四兮偶则九与八三变
皆奇合十三策兮则书□于札过揲则三十六策兮是
为老阳之质两奇一偶合十七策兮则焉是书是为
少阴兮过揲则三十二策而无馀两偶一奇合二十一
策兮过揲必二十八策是为少阳兮惟一以画三偶合
二十五策兮是为老阴过揲必二十四策兮画□以寻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1316-0311b.png
凡此阴阳老少兮重拆单交所繇以陈是三变之大指
兮惟变所适斯成初爻兮内卦之菂六变而为二兮中
爻斯著与四同功兮柔中而多誉九变而为三兮下卦
之终与五同功而异位兮刚胜柔危而多凶如是每变
而成爻兮由三暨五底于上十有八变而内外卦成兮
乃观其卦变之所向六爻不变兮占本卦之彖辞内卦
贞而外卦悔兮贞风悔山之类可知一爻变兮惟变爻
之致思二爻变兮本卦二变爻辞之是推主上爻兮庶
兮惟变所适斯成初爻兮内卦之菂六变而为二兮中
爻斯著与四同功兮柔中而多誉九变而为三兮下卦
之终与五同功而异位兮刚胜柔危而多凶如是每变
而成爻兮由三暨五底于上十有八变而内外卦成兮
乃观其卦变之所向六爻不变兮占本卦之彖辞内卦
贞而外卦悔兮贞风悔山之类可知一爻变兮惟变爻
之致思二爻变兮本卦二变爻辞之是推主上爻兮庶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1316-0311c.png
来者之可追三爻变兮观本卦之卦之彖辞具载本卦
并前十卦为贞兮之卦并后十卦为悔通计三爻之变
兮为卦二十变在前十卦兮两卦彖辞并观而本卦是
急变在后十卦兮两彖辞观之自之卦以入贞悔各有
所重兮视其变之所及四爻变兮占之卦二不变爻主
下爻兮不变者重其操五爻变兮占之卦不变之一六
爻变兮乾坤占二用斯利斯吉馀占之卦彖辞兮筮事
于以毕余既准此明轨兮亦直为此诂训也索藑茆以
并前十卦为贞兮之卦并后十卦为悔通计三爻之变
兮为卦二十变在前十卦兮两卦彖辞并观而本卦是
急变在后十卦兮两彖辞观之自之卦以入贞悔各有
所重兮视其变之所及四爻变兮占之卦二不变爻主
下爻兮不变者重其操五爻变兮占之卦不变之一六
爻变兮乾坤占二用斯利斯吉馀占之卦彖辞兮筮事
于以毕余既准此明轨兮亦直为此诂训也索藑茆以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1316-0311d.png
筳篿兮有时端策而问也曰大人之吉兮有言不信何
汶汶也仰苍天以为凭兮披丹霞以写心沉九渊其犹
未悔兮偎便非予所能任迷不知往径兮敢遵道而改
路岁冉冉其去我兮迫日月之迟暮灵氛告余以吉兮
吾独长有此困也陋穆姜之溺于随兮美云台之所为
遁也心纡轸而儃佪兮吾慨想夫皇羲舒侘傺于斯文
兮玩占观变夫奚疑
河图洛书赋
汶汶也仰苍天以为凭兮披丹霞以写心沉九渊其犹
未悔兮偎便非予所能任迷不知往径兮敢遵道而改
路岁冉冉其去我兮迫日月之迟暮灵氛告余以吉兮
吾独长有此困也陋穆姜之溺于随兮美云台之所为
遁也心纡轸而儃佪兮吾慨想夫皇羲舒侘傺于斯文
兮玩占观变夫奚疑
河图洛书赋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1316-0312a.png
天垂象于神物兮溯胚胎于鸿濛有物浑成兮不物而
物物天囿其中天无言而假以物兮将以原始而要终
仰观俯察眷彼中区于河于洛龙图龟书垂两象于中
天兮揭万古于须臾囊括乎乾坤之未辟兮燀赫乎日
月之齐驱丽九霄而耀五纬兮罗八极而环四舆历纪
所不能诘其度数兮方圆所不能尽其规模若乃昆崙
出墟熊耳导源津梁箕斗沟浍伊瀍君宗四渎控引三
川迢迢兮金波之照银汉泱泱兮藻玉之蕴珠渊于其
物物天囿其中天无言而假以物兮将以原始而要终
仰观俯察眷彼中区于河于洛龙图龟书垂两象于中
天兮揭万古于须臾囊括乎乾坤之未辟兮燀赫乎日
月之齐驱丽九霄而耀五纬兮罗八极而环四舆历纪
所不能诘其度数兮方圆所不能尽其规模若乃昆崙
出墟熊耳导源津梁箕斗沟浍伊瀍君宗四渎控引三
川迢迢兮金波之照银汉泱泱兮藻玉之蕴珠渊于其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1316-0312b.png
时也水伯兆祥宓妃袭祉有开必先亦复其始千年清
而荣光浮九日温而青云驶龙马负图以授昊兮神龟
背书以畀姒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
五十居中河图之位如此也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
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洛书之文若彼也伏羲因之
而八卦以重大禹叙之而九畴是以若夫周文演羑公
旦继轨爰逮武王访于箕子展矣尼山归与阙里系易
而殚八索九丘之文删书而备二帝三王之史罔不溯
而荣光浮九日温而青云驶龙马负图以授昊兮神龟
背书以畀姒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
五十居中河图之位如此也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
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洛书之文若彼也伏羲因之
而八卦以重大禹叙之而九畴是以若夫周文演羑公
旦继轨爰逮武王访于箕子展矣尼山归与阙里系易
而殚八索九丘之文删书而备二帝三王之史罔不溯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1316-0312c.png
河沿洛蓍龟是启盖图书相为经纬兮卦畴相为表里
五十有五而尽天地之宜四十有五而该事物之理而
皆数列外而森然五居中而不改既溥博而无方必渊
涵而有宰此大易之所由以太极为尊尚书之所由以
皇极为美也巍巍荡荡兮穆穆皇皇以五生数统五成
数同处其位而凝然者如众星之拱北以五奇数统四
耦数各居其所而岿然者象午日之当阳自天一至地
十积数皆由五而得五则虚中为之体自一五行至九
五十有五而尽天地之宜四十有五而该事物之理而
皆数列外而森然五居中而不改既溥博而无方必渊
涵而有宰此大易之所由以太极为尊尚书之所由以
皇极为美也巍巍荡荡兮穆穆皇皇以五生数统五成
数同处其位而凝然者如众星之拱北以五奇数统四
耦数各居其所而岿然者象午日之当阳自天一至地
十积数皆由五而得五则虚中为之体自一五行至九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1316-0312d.png
五福积数皆由五而得五则虚中其若藏故夫中之为
道也天地之所以悠久日月之所以升恒鬼神之所以
变化风霆之所以震惊山岳之所以屹立江河之所以
流行莫不由斯以为之大本得则昌而否则倾而况人
受天地之中以生而为万物之灵者乎然终不可得而
强名名之曰中虽易与书有不能尽而仍归之图书之
画以尽天地万物之情
杂著
道也天地之所以悠久日月之所以升恒鬼神之所以
变化风霆之所以震惊山岳之所以屹立江河之所以
流行莫不由斯以为之大本得则昌而否则倾而况人
受天地之中以生而为万物之灵者乎然终不可得而
强名名之曰中虽易与书有不能尽而仍归之图书之
画以尽天地万物之情
杂著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1316-0313a.png
伏羲先天策数本河图中五解
卦始于画画始于数数何自始乎始于河图而中五者
河图之数所由以始也盖中五者太极也阴阳合而未
分而巳具阴阳之数矣何也阳数三阴数两三两五也
而中五具焉故数虽有五而合于一所谓太极也圣人
有以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而重
之为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之策数具于此矣故由一分二盖取数之三者而分之
卦始于画画始于数数何自始乎始于河图而中五者
河图之数所由以始也盖中五者太极也阴阳合而未
分而巳具阴阳之数矣何也阳数三阴数两三两五也
而中五具焉故数虽有五而合于一所谓太极也圣人
有以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而重
之为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之策数具于此矣故由一分二盖取数之三者而分之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1316-0313b.png
为阳取数之两者而分之为阴以凡阳之数皆三故合
三数而画之为以凡阴之数皆两故合两数而画之
为是凡皆三数凡皆两数也既有三数之两
数之是为一阴一阳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是
五数分三两也由是二分为四三两之上各加三两阳
之上生一阳为□而谓之太阳生一阴为□而谓之少
阴阴之上生一阳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为□而谓
之太阴是为两仪生四象也是五倍而十也就倍五而
三数而画之为以凡阴之数皆两故合两数而画之
为是凡皆三数凡皆两数也既有三数之两
数之是为一阴一阳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是
五数分三两也由是二分为四三两之上各加三两阳
之上生一阳为□而谓之太阳生一阴为□而谓之少
阴阴之上生一阳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为□而谓
之太阴是为两仪生四象也是五倍而十也就倍五而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1316-0313c.png
言之故为十细分之则太阳为□而含六少阴为□而
含五少阳为□而含五太阴为□而含四共得二十数
焉则是□皆含六□皆含四矣四象既立由是四分为
八太阳之上生一阳为☰生一阴为☱少阴之上生一
阳为☲生一阴为☳少阳之上生一阳为☴生一阴为
☵太阴之上生一阳为☶生一阴为☷而乾兑离震巽
坎艮坤生焉是为四象生八卦也是十倍而二十也就
倍十而言之故为二十细分之则乾为☰而含九兑为
含五少阳为□而含五太阴为□而含四共得二十数
焉则是□皆含六□皆含四矣四象既立由是四分为
八太阳之上生一阳为☰生一阴为☱少阴之上生一
阳为☲生一阴为☳少阳之上生一阳为☴生一阴为
☵太阴之上生一阳为☶生一阴为☷而乾兑离震巽
坎艮坤生焉是为四象生八卦也是十倍而二十也就
倍十而言之故为二十细分之则乾为☰而含九兑为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1316-0313d.png
☱而含八离为☲而含八震为☳而含七巽为☴而含
八坎为☵而含七艮为☶而含七坤为☷而含六共得
六十数焉则是☰皆含九☷皆含六也是为老阳老阴
之数也体卦既立乃生用卦由是阳一变而用九凡
皆含九数阴一变而用六凡皆含六数是以于八卦
之上各生一阴一阳则为者八而得数七十有二为
者八而得数四十有八为四画者共十有六而为数
共百有二十矣由是阳再变而十八凡皆含十八数
八坎为☵而含七艮为☶而含七坤为☷而含六共得
六十数焉则是☰皆含九☷皆含六也是为老阳老阴
之数也体卦既立乃生用卦由是阳一变而用九凡
皆含九数阴一变而用六凡皆含六数是以于八卦
之上各生一阴一阳则为者八而得数七十有二为
者八而得数四十有八为四画者共十有六而为数
共百有二十矣由是阳再变而十八凡皆含十八数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1316-0314a.png
阴再变而十二凡皆含十二数是以于为四画者之
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者十六而得数二百八十
有八为者十六而得数一百九十有二为五画者共
三十有二而为数共四百八十矣由是阳三变而三十
六凡皆含三十六数阴三变而二十四凡皆含二
十四数是以于为五画者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
者三十有二而得数一千二百五十有二为者三
十有二而得数七百六十有八矣为六书者共六十有
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者十六而得数二百八十
有八为者十六而得数一百九十有二为五画者共
三十有二而为数共四百八十矣由是阳三变而三十
六凡皆含三十六数阴三变而二十四凡皆含二
十四数是以于为五画者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
者三十有二而得数一千二百五十有二为者三
十有二而得数七百六十有八矣为六书者共六十有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1316-0314b.png
四而为数共一千九百二十矣盖至是而六十四卦成
矣卦之爻凡三百八十有四阳爻用四九三十六策凡
百九十二阳爻通计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用四六
二十四策凡百九十二阴爻通计四千六百八策二篇
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所以当万物之数者谓此也
而要皆本于三两之数以为之本故曰卦始于画画始
于数而数始于河图之中五也
锡土姓说
矣卦之爻凡三百八十有四阳爻用四九三十六策凡
百九十二阳爻通计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用四六
二十四策凡百九十二阴爻通计四千六百八策二篇
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所以当万物之数者谓此也
而要皆本于三两之数以为之本故曰卦始于画画始
于数而数始于河图之中五也
锡土姓说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1316-0314c.png
古无无土无姓之人禹贡言锡土姓惟五服诸侯之事
而不及凡有土有姓者非略之也举其大而小者可知
也故凡有土有姓其源流失得之故有可考者夏后氏
五十而贡殷人七十亩周人百亩是三代无无土之人
矣而取民之制不过什一鲁至宣公初税亩成公作丘
甲哀公用田赋夫税亩犹未远于什一之法而左氏讥
之曰非礼丘甲重敛已违什一之制至于田赋则实为
后世以田敛钱之始其大远于什一矣秦孝公用商鞅
而不及凡有土有姓者非略之也举其大而小者可知
也故凡有土有姓其源流失得之故有可考者夏后氏
五十而贡殷人七十亩周人百亩是三代无无土之人
矣而取民之制不过什一鲁至宣公初税亩成公作丘
甲哀公用田赋夫税亩犹未远于什一之法而左氏讥
之曰非礼丘甲重敛已违什一之制至于田赋则实为
后世以田敛钱之始其大远于什一矣秦孝公用商鞅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1316-0314d.png
废井田制阡陌任民所耕不限多少其多者得粥卖又
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𨽻役五家兼并之患自
兹起矣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以田之多少
为赋敛之厚薄及其后也乃含地而税人地数未盈其
税必备其缪戾滋甚焉始皇三十一年始令民自实田
以定赋盖取大半之赋竭天下之民力以逞其欲二世
承之海内叛亡当是时也天下无复有有土之民矣夫
民之无土其始由于厚敛民既无土而国亦随之传云
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𨽻役五家兼并之患自
兹起矣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以田之多少
为赋敛之厚薄及其后也乃含地而税人地数未盈其
税必备其缪戾滋甚焉始皇三十一年始令民自实田
以定赋盖取大半之赋竭天下之民力以逞其欲二世
承之海内叛亡当是时也天下无复有有土之民矣夫
民之无土其始由于厚敛民既无土而国亦随之传云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1316-0315a.png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自古以来未有聚敛而不
亡者也然至于秦有无土之人无无姓之人左传曰因
生以赐姓胙土以命氏史记注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
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相别也
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也吕祖谦曰姓者所以统其
祖考之所自出百世而不变者也氏者所以别其子孙
之所自分数世而一变者也春秋纂例云姓则百代不
易惟天子乃得特赐姓如舜赐禹姓曰姒伯夷曰姜武
亡者也然至于秦有无土之人无无姓之人左传曰因
生以赐姓胙土以命氏史记注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
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相别也
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也吕祖谦曰姓者所以统其
祖考之所自出百世而不变者也氏者所以别其子孙
之所自分数世而一变者也春秋纂例云姓则百代不
易惟天子乃得特赐姓如舜赐禹姓曰姒伯夷曰姜武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1316-0315b.png
王赐胡公姓曰妫是也又天子之子例以谥配字僖伯
文伯宣叔襄仲之类是也而后代子孙因以其字为氏
示所出不乱所谓别子为祖也由诸说考之别姓则为
氏合氏则为族则是氏与族为一姓与氏为二矣故羽
父为无骇庶子隐公命以为展氏则氏族为一也风俗
通曰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
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
夏殷也以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生也以国曹鲁
文伯宣叔襄仲之类是也而后代子孙因以其字为氏
示所出不乱所谓别子为祖也由诸说考之别姓则为
氏合氏则为族则是氏与族为一姓与氏为二矣故羽
父为无骇庶子隐公命以为展氏则氏族为一也风俗
通曰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
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
夏殷也以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生也以国曹鲁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1316-0315c.png
宋卫也以官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司城也以字伯叔仲
季也以居城国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五
鹿青牛白马也然凡赐氏族者子孙为卿有大功德则
生赐以族若叔孙得臣之类是也其无功德死后乃赐
族若无骇者是也夫无骇生不得赐氏又况生而自以
为氏者乎若是乎氏族之重其君不赐而子孙自以其
祖父为氏为族者皆僣也乱也然氏亦谓之姓如舜生
妫汭赐姓曰妫封舜之后于陈以所封之土命为氏故
季也以居城国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五
鹿青牛白马也然凡赐氏族者子孙为卿有大功德则
生赐以族若叔孙得臣之类是也其无功德死后乃赐
族若无骇者是也夫无骇生不得赐氏又况生而自以
为氏者乎若是乎氏族之重其君不赐而子孙自以其
祖父为氏为族者皆僣也乱也然氏亦谓之姓如舜生
妫汭赐姓曰妫封舜之后于陈以所封之土命为氏故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1316-0315d.png
舜后姓妫为氏曰陈今之以陈为姓者不闻其别为氏
则姓氏为一也盖其初若将以别之而其后乃复为一
一之以百世不易之姓而不一之以数世一变之氏也
传有之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及百世而此
姓不改所以统系焉使不相别也故先王之所尤重者
姓焉而己矣夫惟天子乃得赐姓诸侯则否诸侯赐氏
则凡不得赐而自以为氏谓为僣且乱者所以防天下
之自别其子孙之所出者而因以自昧其始生之祖也
则姓氏为一也盖其初若将以别之而其后乃复为一
一之以百世不易之姓而不一之以数世一变之氏也
传有之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及百世而此
姓不改所以统系焉使不相别也故先王之所尤重者
姓焉而己矣夫惟天子乃得赐姓诸侯则否诸侯赐氏
则凡不得赐而自以为氏谓为僣且乱者所以防天下
之自别其子孙之所出者而因以自昧其始生之祖也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1316-0316a.png
姓顾不重矣哉郑夹漈氏族略谓凡言姓氏皆本左传
左氏所明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官以邑五
者而已今则不然论得姓受氏者三十二类一曰以国
二曰以邑三曰以乡四曰以亭五曰以地六曰以姓七
曰以字八曰以名九曰以次十曰以族十一曰以官十
二曰以爵十三曰以凶德十四曰以吉德十五曰以技
十六曰以事十七曰以谥十八曰以爵氏十九曰以国
系二十曰以族系二十一曰以名氏二十二曰以国爵
左氏所明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官以邑五
者而已今则不然论得姓受氏者三十二类一曰以国
二曰以邑三曰以乡四曰以亭五曰以地六曰以姓七
曰以字八曰以名九曰以次十曰以族十一曰以官十
二曰以爵十三曰以凶德十四曰以吉德十五曰以技
十六曰以事十七曰以谥十八曰以爵氏十九曰以国
系二十曰以族系二十一曰以名氏二十二曰以国爵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1316-0316b.png
二十三曰以邑系二十四曰以官名二十五曰以邑谥
二十六曰以谥氏二十七曰以爵谥二十八曰代北复
姓二十九曰关西复姓三十曰诸方复姓三十一曰代
北三字姓三十二曰代北四字姓所援据最详而亦不
分孰为姓孰为氏要之犹未远乎姓氏为一之义也至
所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于
文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姚姒妫姞妘
婤姶胚嫪之类夫先王以姓为重今曰男子称氏妇人
二十六曰以谥氏二十七曰以爵谥二十八曰代北复
姓二十九曰关西复姓三十曰诸方复姓三十一曰代
北三字姓三十二曰代北四字姓所援据最详而亦不
分孰为姓孰为氏要之犹未远乎姓氏为一之义也至
所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于
文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姚姒妫姞妘
婤姶胚嫪之类夫先王以姓为重今曰男子称氏妇人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1316-0316c.png
称姓则是反以氏为重而以姓为轻其亦不明乎禹贡
之义者也禹贡言锡土姓使天下无无土之人亦无无
姓之人也其时所锡者虽止及于五服之诸侯而诸侯
之土田人民诸侯实自经理之虽不得赐之以姓而或
者推天子之意赐氏焉以别其人苟非然者是使高山
大川虽已奠之而畎浍之水任其横流而不治也其尚
可以为国乎吾故以为古者无无土无姓之人而推言
由秦以来乃有无土之人至于其凡所以得姓之故尤
之义者也禹贡言锡土姓使天下无无土之人亦无无
姓之人也其时所锡者虽止及于五服之诸侯而诸侯
之土田人民诸侯实自经理之虽不得赐之以姓而或
者推天子之意赐氏焉以别其人苟非然者是使高山
大川虽已奠之而畎浍之水任其横流而不治也其尚
可以为国乎吾故以为古者无无土无姓之人而推言
由秦以来乃有无土之人至于其凡所以得姓之故尤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1316-0316d.png
致意焉使世之读禹贡者不因文以害义以见先王之
治天下使无土者有土无姓者有姓其为万世生民计
者至深远也
河图中五生数解
河图中五即无极而太极也而阴阳五行天地万物之
理备矣其外五十数悉从中生出所谓大衍之数五十
也盖中五虚而不用焉惟虚也故能生天地之数惟不
用故能成天下之大用焉先儒论河图以生数为主谓
治天下使无土者有土无姓者有姓其为万世生民计
者至深远也
河图中五生数解
河图中五即无极而太极也而阴阳五行天地万物之
理备矣其外五十数悉从中生出所谓大衍之数五十
也盖中五虚而不用焉惟虚也故能生天地之数惟不
用故能成天下之大用焉先儒论河图以生数为主谓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1316-0317a.png
中之所以为五者具五生数之象其下一点天一之象
也其上一点地二之象也其左一点天三之象也其右
一点地四之象也其中一点天五之象也今中五之外
第二层所谓一者即其下一点也所谓二者即其上一
点也所谓三者即其左一点也所谓四者即其右一点
也然无所谓五者何也盖五之数仍寄于中五之中是
则尤有所谓虚而不用者存于其中其中五之中一点
乎此其所以生天地之数而成天下之大用也尤可以
也其上一点地二之象也其左一点天三之象也其右
一点地四之象也其中一点天五之象也今中五之外
第二层所谓一者即其下一点也所谓二者即其上一
点也所谓三者即其左一点也所谓四者即其右一点
也然无所谓五者何也盖五之数仍寄于中五之中是
则尤有所谓虚而不用者存于其中其中五之中一点
乎此其所以生天地之数而成天下之大用也尤可以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1316-0317b.png
见无极而太极之理矣其第三层所谓六者一合五而
成六所谓七者二合五而成七所谓八者三合五而成
八所谓九者四合五而成九而北南东西之位列焉要
之不离乎中五之所生者盖天地之生数至五而极其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不必于五十之数既具之后
然后知之而即此中五之中巳浑然皆备矣至于所谓
十者不惟五遇五而成之自中五所生之一二三四而
十数已定至乎此而遂以成五十有五之数而为阴阳
成六所谓七者二合五而成七所谓八者三合五而成
八所谓九者四合五而成九而北南东西之位列焉要
之不离乎中五之所生者盖天地之生数至五而极其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不必于五十之数既具之后
然后知之而即此中五之中巳浑然皆备矣至于所谓
十者不惟五遇五而成之自中五所生之一二三四而
十数已定至乎此而遂以成五十有五之数而为阴阳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1316-0317c.png
五行天地万物之理所莫能外也故曰中五者即无极
而太极也
伏羲先天卦爻解
伏羲八卦次序图所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则六十四
卦之下八卦也先儒谓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此其说之至明者也至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所谓六
十四卦者先儒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
二分为六十四尝试于八卦之上分为十六十六之上
而太极也
伏羲先天卦爻解
伏羲八卦次序图所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则六十四
卦之下八卦也先儒谓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此其说之至明者也至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所谓六
十四卦者先儒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
二分为六十四尝试于八卦之上分为十六十六之上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1316-0317d.png
分为三十二三十二之上分为六十四如今易图之所
列者卦则是矣然即阳奇阴偶之数以求合乎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之策则昧然莫得其所以合者焉此盖可
以论卦而不可以论策故策之数所由生终莫有能明
之者也既不明策数所由生则圣人所以画卦爻之理
亦无因以见矣是以虽得夫加一倍之说而有毫釐千
里之差也吾尝于外卦求之而旷乎有得焉阳之一变
而用九也阴之一变而用六也阳之数至此而含九而
列者卦则是矣然即阳奇阴偶之数以求合乎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之策则昧然莫得其所以合者焉此盖可
以论卦而不可以论策故策之数所由生终莫有能明
之者也既不明策数所由生则圣人所以画卦爻之理
亦无因以见矣是以虽得夫加一倍之说而有毫釐千
里之差也吾尝于外卦求之而旷乎有得焉阳之一变
而用九也阴之一变而用六也阳之数至此而含九而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1316-0318a.png
为下卦之乾阴之数至此而含六而为下卦之坤即以
此老阳老阴之数推而加之于外卦而能事毕矣今试
于所谓六画卦之四画者凡阳之画皆准九数凡阴之
画皆准六数于所谓六画卦之五画者凡阳之画倍老
阳之九数而为十八凡阴之画倍老阴之六数而为十
二于所谓六画卦之六画者凡阳之画倍十八数而为
三十六凡阴之画倍十二数而为二十四积而计之则
二篇之策适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然后叹伏羲之卦
此老阳老阴之数推而加之于外卦而能事毕矣今试
于所谓六画卦之四画者凡阳之画皆准九数凡阴之
画皆准六数于所谓六画卦之五画者凡阳之画倍老
阳之九数而为十八凡阴之画倍老阴之六数而为十
二于所谓六画卦之六画者凡阳之画倍十八数而为
三十六凡阴之画倍十二数而为二十四积而计之则
二篇之策适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然后叹伏羲之卦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1316-0318b.png
爻准乎天地不易之数此其所以神也先天之秘邵子
知之而不明言其故其言曰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愈
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呜呼邵子可谓知之者矣
孔氏颖达经传辨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颜师古谓上下经及十翼盖古
之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经传皆自为一家所谓上下
经者直卦爻之辞而己孔子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
属十篇谓之十翼经之传也孔颖达曰夫子所作象辞
知之而不明言其故其言曰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愈
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呜呼邵子可谓知之者矣
孔氏颖达经传辨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颜师古谓上下经及十翼盖古
之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经传皆自为一家所谓上下
经者直卦爻之辞而己孔子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
属十篇谓之十翼经之传也孔颖达曰夫子所作象辞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1316-0318c.png
元在六爻经辞之后以自卑退不敢干乱先圣正经之
辞及王辅嗣之意以谓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
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言之嵩山晁氏言
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直始谓费氏初变古制
时犹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未至王弼始分爻之象辞
各附各爻之下而遂大乱之也朱子言孔氏谓夫子作
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则是孔氏亦初不见十二篇
之易矣晁氏又㡿刘牧石守道之说刘牧云小象独乾
辞及王辅嗣之意以谓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
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言之嵩山晁氏言
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直始谓费氏初变古制
时犹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未至王弼始分爻之象辞
各附各爻之下而遂大乱之也朱子言孔氏谓夫子作
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则是孔氏亦初不见十二篇
之易矣晁氏又㡿刘牧石守道之说刘牧云小象独乾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1316-0318d.png
不系于爻辞尊君也石守道云孔子作彖象于六爻之
前小象系六爻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盖刘石
之谬不足道也又尝独怪孔氏解经号专家既不知有
十二篇之易而顾以其臆说谓象辞在六爻之后者其
视刘石所见岂有异邪
十翼说
古之为传训者皆别为书三传之文不与经连石经书
公羊传无经文艺文志载毛诗故训传亦与经别而夫
前小象系六爻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盖刘石
之谬不足道也又尝独怪孔氏解经号专家既不知有
十二篇之易而顾以其臆说谓象辞在六爻之后者其
视刘石所见岂有异邪
十翼说
古之为传训者皆别为书三传之文不与经连石经书
公羊传无经文艺文志载毛诗故训传亦与经别而夫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1316-0319a.png
子之十翼其初别行未与上下经参列也故吕氏谓彖
象不连经文者十二卷之古经传也注连之者郑氏之
注具载本经而附以彖象如马融之周礼也融为周礼
注云欲省学者两读就经为注盖犹是诂训之体尔未
便如今之经传并列大书特书者也晁氏以为始变于
费直既大乱于王弼不知费王以彖象文言错互入经
时犹是诂训之体欤抑遂如今之与正经并列而书焉
者欤孔子尝曰述而不作又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可
象不连经文者十二卷之古经传也注连之者郑氏之
注具载本经而附以彖象如马融之周礼也融为周礼
注云欲省学者两读就经为注盖犹是诂训之体尔未
便如今之经传并列大书特书者也晁氏以为始变于
费直既大乱于王弼不知费王以彖象文言错互入经
时犹是诂训之体欤抑遂如今之与正经并列而书焉
者欤孔子尝曰述而不作又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可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1316-0319b.png
以无大过夫子天纵至圣不敢居作者之名惟曰学焉
而巳诗云以引以翼是则十翼者以为羽翼之云尔岂
遂自以为经乎如扬雄之太元王通之续经皆辄自命
为经而腼颜蒙耻不以为怪妄此朱子所谓自纳于吴
楚僭王之诛者也得罪于圣人矣
午亭文编卷二十一
而巳诗云以引以翼是则十翼者以为羽翼之云尔岂
遂自以为经乎如扬雄之太元王通之续经皆辄自命
为经而腼颜蒙耻不以为怪妄此朱子所谓自纳于吴
楚僭王之诛者也得罪于圣人矣
午亭文编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