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六 第 1a 页 WYG1270-07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升庵集卷七十六 明 杨慎 撰
昆崙九州
邹衍言九州之外复有九州载于史记按其说曰东南
神州曰旦土(旦音与/晨同)正南邛州(隋书/作迎)曰深土西南戎州
曰滔土正西弇州(隋书作/拾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
南柱州曰肥土西北玄州(隋书作/营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
隐土(尸子作/急土)正东扬州曰信土其言本荒唐汉人作河
升庵集卷七十六 明 杨慎 撰
昆崙九州
邹衍言九州之外复有九州载于史记按其说曰东南
神州曰旦土(旦音与/晨同)正南邛州(隋书/作迎)曰深土西南戎州
曰滔土正西弇州(隋书作/拾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
南柱州曰肥土西北玄州(隋书作/营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
隐土(尸子作/急土)正东扬州曰信土其言本荒唐汉人作河
卷七十六 第 1b 页 WYG1270-0753b.png
图括地象全祖其说隋代郊天遂以其名入从祀之位
史炤通鉴释文曰此九州其昆崙统四方之九州乎或
曰神农地过日月之表盖神农之九州也(柱州一本作/桂州营州一)
(本作宫州近是宫与/玄相近未知孰正)
五岭考
裴氏广州记云五岭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邓德明
南康记云五岭者台岭之峤五岭之第一岭也在大庾
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在桂阳都庞之峤五岭之
史炤通鉴释文曰此九州其昆崙统四方之九州乎或
曰神农地过日月之表盖神农之九州也(柱州一本作/桂州营州一)
(本作宫州近是宫与/玄相近未知孰正)
五岭考
裴氏广州记云五岭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邓德明
南康记云五岭者台岭之峤五岭之第一岭也在大庾
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在桂阳都庞之峤五岭之
卷七十六 第 2a 页 WYG1270-0754a.png
第三岭也在九真萌渚之峤五岭之第四岭也在临贺
越城之峤五岭之第五岭也在始安都庞水经注作部
龙萌渚舆地志作明诸徐广曰五十万人守五岭淮南
子曰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
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
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
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九嶷在零陵番禺在南海
南野馀干在豫章其说五岭又不同并志之于此
越城之峤五岭之第五岭也在始安都庞水经注作部
龙萌渚舆地志作明诸徐广曰五十万人守五岭淮南
子曰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
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
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
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九嶷在零陵番禺在南海
南野馀干在豫章其说五岭又不同并志之于此
卷七十六 第 2b 页 WYG1270-0754b.png
海外五岳
道经言海外蓬莱阆苑有五岳灵山一曰广乘之山天
之东岳也在东海之中为发生之首上有碧霞之阙琼
树之林紫雀翠鸾碧藕白橘主岁星之精居九气青天
之内矣二曰长离之山天之南岳也在南海之中上有
朱宫绛阙赤室丹房紫草红芝霞膏金醴主荧惑之精
居一气丹天之内矣三曰丽农之山天之西岳也在西
海之中上有白华之阙三素之城玉泉之宫瑶林瑞兽
道经言海外蓬莱阆苑有五岳灵山一曰广乘之山天
之东岳也在东海之中为发生之首上有碧霞之阙琼
树之林紫雀翠鸾碧藕白橘主岁星之精居九气青天
之内矣二曰长离之山天之南岳也在南海之中上有
朱宫绛阙赤室丹房紫草红芝霞膏金醴主荧惑之精
居一气丹天之内矣三曰丽农之山天之西岳也在西
海之中上有白华之阙三素之城玉泉之宫瑶林瑞兽
卷七十六 第 3a 页 WYG1270-0754c.png
主太白之精居七气素天之内矣四曰广野之山天之
北岳也在北海弱水之中上多琼楼宝阙金液龙芝主
辰星之精居五气玄天之内矣五曰昆崙之山天之中岳
也在八海之间上当天心形如偃盖东曰樊桐西曰玄
圃南曰积石北曰阆苑上有琼华之阙光碧之堂瑶池
翠水金井玉彭主镇星之精居于中元一气天中焉
野狐岭
童瑄字碧瑄号玉壶以明天文召入扈从成祖北征至
北岳也在北海弱水之中上多琼楼宝阙金液龙芝主
辰星之精居五气玄天之内矣五曰昆崙之山天之中岳
也在八海之间上当天心形如偃盖东曰樊桐西曰玄
圃南曰积石北曰阆苑上有琼华之阙光碧之堂瑶池
翠水金井玉彭主镇星之精居于中元一气天中焉
野狐岭
童瑄字碧瑄号玉壶以明天文召入扈从成祖北征至
卷七十六 第 3b 页 WYG1270-0754d.png
野狐岭上有碑识云岭去天十八里其寒裂肤此地极
北紫微北斗已向南观
大行山
山海经大行山一名五行山列子作大形则行本音也
河图括地象云大行天下之脊郭缘生述征记大行首
始河内自河内至幽州凡有八陉崔伯阳感山赋上正
枢星下开冀方起为名丘妥为平冈巍乎甚尊其名大
行盖趁韵之误耳
北紫微北斗已向南观
大行山
山海经大行山一名五行山列子作大形则行本音也
河图括地象云大行天下之脊郭缘生述征记大行首
始河内自河内至幽州凡有八陉崔伯阳感山赋上正
枢星下开冀方起为名丘妥为平冈巍乎甚尊其名大
行盖趁韵之误耳
卷七十六 第 4a 页 WYG1270-0755a.png
五台山
史炤通鉴注曰五台在代州五台县山形五峙相传以
为文殊示现之处华严经疏云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
五台山也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叠土之台故曰五台古传云
山在长安东北二千六百馀里代州之所管山顶至州
城一百馀里其山左邻恒山右接天池南属五台县北
至繁畤县环基所至五百馀里灵记云五台山有四埵
史炤通鉴注曰五台在代州五台县山形五峙相传以
为文殊示现之处华严经疏云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
五台山也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叠土之台故曰五台古传云
山在长安东北二千六百馀里代州之所管山顶至州
城一百馀里其山左邻恒山右接天池南属五台县北
至繁畤县环基所至五百馀里灵记云五台山有四埵
卷七十六 第 4b 页 WYG1270-0755b.png
去台各一百二十里据古今所载今北台即是中台中
台即是南台大黄尖即是北台栲栳山即是西台漫天
石即是东台惟北台中台古时无异东台西台古今无
别无恤台恒山顶是也昔赵襄子名无恤曾登此山观
代国下瞰东海西瞢䠢山有宫池古庙隋炀帝避暑于
此而居因天池造立宫室龙楼凤阁遍满池边号为西
埵南系舟山上有铜镮船轴犹在昔帝尧遭水系舟于
此世传文殊见于南台号为南埵北有覆宿堆即夏屋
台即是南台大黄尖即是北台栲栳山即是西台漫天
石即是东台惟北台中台古时无异东台西台古今无
别无恤台恒山顶是也昔赵襄子名无恤曾登此山观
代国下瞰东海西瞢䠢山有宫池古庙隋炀帝避暑于
此而居因天池造立宫室龙楼凤阁遍满池边号为西
埵南系舟山上有铜镮船轴犹在昔帝尧遭水系舟于
此世传文殊见于南台号为南埵北有覆宿堆即夏屋
卷七十六 第 5a 页 WYG1270-0755c.png
山也后魏孝文皇帝避暑往覆宿此下见云州谓之北
埵中台稍近西北有太华泉有古寺二十馀处东台去
太华泉四十二里台山遥见沧瀛诸州日出时下视大
海犹陂泽焉有古寺十五处西台去太华寺泉四里危
嶝干云乔林拂日有古寺十二处南台去太华泉八十
里最为幽寂有古寺九处北台去太华泉十二里有古
寺八处唐末所添寺不在其数五台县本汉虑虎音驴
夷隋大业二年改为五台县元遗山五台山寺诗兜罗
埵中台稍近西北有太华泉有古寺二十馀处东台去
太华泉四十二里台山遥见沧瀛诸州日出时下视大
海犹陂泽焉有古寺十五处西台去太华寺泉四里危
嶝干云乔林拂日有古寺十二处南台去太华泉八十
里最为幽寂有古寺九处北台去太华泉十二里有古
寺八处唐末所添寺不在其数五台县本汉虑虎音驴
夷隋大业二年改为五台县元遗山五台山寺诗兜罗
卷七十六 第 5b 页 WYG1270-0755d.png
绵界宝光云云际同瞻化现身解脱文殊俱有说是中
知有木强人又云石罅飞泉冰齿牙一杯龙焙雪生花
车尘马足长桥水汲得中泠末要誇五台奇胜史炤之
引遗山之诗如在目中余尝作卧游录录天下名山五
台之文仅此然亦奇传矣
名山异名
昆崙山一名昆岑君山一名娲宫武当山一名篸岭普
陀山一名梅岑青城山一名天谷大复山一名胎簪衡
知有木强人又云石罅飞泉冰齿牙一杯龙焙雪生花
车尘马足长桥水汲得中泠末要誇五台奇胜史炤之
引遗山之诗如在目中余尝作卧游录录天下名山五
台之文仅此然亦奇传矣
名山异名
昆崙山一名昆岑君山一名娲宫武当山一名篸岭普
陀山一名梅岑青城山一名天谷大复山一名胎簪衡
卷七十六 第 6a 页 WYG1270-0756a.png
山一名芝冈东海一名岱渊(岱渊见/随巢子)遁甲开山图曰沙
土之堛云阳之墟可以长生可以隐居指甘泉谷口也
郭璞注山海经云山川或有同名而异实或同实而异
名或一实而数名历代久远古今变易未得详也信哉
四时山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
四地山
土之堛云阳之墟可以长生可以隐居指甘泉谷口也
郭璞注山海经云山川或有同名而异实或同实而异
名或一实而数名历代久远古今变易未得详也信哉
四时山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
四地山
卷七十六 第 6b 页 WYG1270-0756b.png
海山微茫而隐见江山严厉而峭卓溪山窈窕而幽深
塞山童赪而堆阜(巩氏耳/目志)
铁围山
铁围山在西天佛经所称不知的在何处唐初宋昱诗
梵室开金地香龛凿铁围
天隳山
扬雄蜀本纪曰有王曰杜宇出于天隳山有朱提氏女
为杜宇妻号曰望帝
塞山童赪而堆阜(巩氏耳/目志)
铁围山
铁围山在西天佛经所称不知的在何处唐初宋昱诗
梵室开金地香龛凿铁围
天隳山
扬雄蜀本纪曰有王曰杜宇出于天隳山有朱提氏女
为杜宇妻号曰望帝
卷七十六 第 7a 页 WYG1270-0756c.png
楚蒙山
萧颖士楚蒙山诗尚子捐俗氛季随蹑遐轨季随即周
八士之一蒙山有季随事亦一奇闻也
峨眉山
余书峨眉山寺简板曰奇胜冠三蜀(晁公/武语)震旦第一山
(佛/经)刘东阜云不如以王右军昆崙伯仲地易奇胜冠三
蜀又半天开佛阁平地见人家老保楼简板范景仁诗
也
萧颖士楚蒙山诗尚子捐俗氛季随蹑遐轨季随即周
八士之一蒙山有季随事亦一奇闻也
峨眉山
余书峨眉山寺简板曰奇胜冠三蜀(晁公/武语)震旦第一山
(佛/经)刘东阜云不如以王右军昆崙伯仲地易奇胜冠三
蜀又半天开佛阁平地见人家老保楼简板范景仁诗
也
卷七十六 第 7b 页 WYG1270-0756d.png
巫山
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
封于斯山因以名之见郭璞巫山赋
开梅山
宋章惇开梅山诗云开梅山梅山万仞摩星躔扪萝鸟
道十步九曲折时有僵木横崖颠负麻直上视南岳回
首蜀道犹平川人家迤逦列板屋火耕硗确名畬田穿
堂之鼓堂穿壁两头击鼓歌声传长藤吊酒跪而饮何
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
封于斯山因以名之见郭璞巫山赋
开梅山
宋章惇开梅山诗云开梅山梅山万仞摩星躔扪萝鸟
道十步九曲折时有僵木横崖颠负麻直上视南岳回
首蜀道犹平川人家迤逦列板屋火耕硗确名畬田穿
堂之鼓堂穿壁两头击鼓歌声传长藤吊酒跪而饮何
卷七十六 第 8a 页 WYG1270-0757a.png
物爽口盐为先马郎酣歌苗女和不待媒妁自相牵白
巾缠髻衣绕頵野花山果青垂肩如今丁口渐蕃息世
界虽异非桃源熙宁天子廑圣虑命将传檄令开边给
牛贷种使耕垦植桑插稻输缗钱人人欢呼愿归顺裹
头异语淳风旋不特得地一千里王道荡荡尧为天汉
皇黩武竟何益性命百万涂戈鋋李广自杀马援死寂
寞铜柱并燕然伊溪之源最沃壤择地作邑民争先大
开庠序明礼乐抚柔新俗威无专小臣作诗谐乐府梅
巾缠髻衣绕頵野花山果青垂肩如今丁口渐蕃息世
界虽异非桃源熙宁天子廑圣虑命将传檄令开边给
牛贷种使耕垦植桑插稻输缗钱人人欢呼愿归顺裹
头异语淳风旋不特得地一千里王道荡荡尧为天汉
皇黩武竟何益性命百万涂戈鋋李广自杀马援死寂
寞铜柱并燕然伊溪之源最沃壤择地作邑民争先大
开庠序明礼乐抚柔新俗威无专小臣作诗谐乐府梅
卷七十六 第 8b 页 WYG1270-0757b.png
山之崖石可镌此诗可勒不可泯颂声万古长潺湲惇
之此诗专颂开梅山之利又按济北晁无咎开梅山一
篇云开梅山梅山开自熙宁之五年其初连峰上参天
岩崖盘𡾴阂群峦南北之帝凿混元此山不圮藏云烟
跻攀鸟道出荟蔚下视蛇脊相夤缘穷南山南山石室
大如屋黄闵之记盘瓠行迹今依然高辛氏时北有犬
戎寇国中下令购头首妻以少女金盈斗遍国无人有
畜狗厥初得之病耳妇以盘覆瓠化而走堪嗟吴将军
之此诗专颂开梅山之利又按济北晁无咎开梅山一
篇云开梅山梅山开自熙宁之五年其初连峰上参天
岩崖盘𡾴阂群峦南北之帝凿混元此山不圮藏云烟
跻攀鸟道出荟蔚下视蛇脊相夤缘穷南山南山石室
大如屋黄闵之记盘瓠行迹今依然高辛氏时北有犬
戎寇国中下令购头首妻以少女金盈斗遍国无人有
畜狗厥初得之病耳妇以盘覆瓠化而走堪嗟吴将军
卷七十六 第 9a 页 WYG1270-0757c.png
屈死㹞㹞口帝皇下令万国同事成违信道不容竟以
女妻之狗乃负走逃山中山崖幽绝不复人迹通帝虽
悲思深往来辄遇雨与风更为独力之衣短后裙六男
六女相婚姻木皮草五色文武溪赤髀皆子孙侏离其
声异言语情黠猊痴喜安土自以吾父有功母帝女淩
夷夏商间稍稍病侵侮周宣昔中兴方叔几振旅春秋
绝笔逮战国一负一胜安可数迩来梅山恃险阻黄茅
竹箭如霪雨南人颠踣毙溪弩据关守隘类穴鼠一夫
女妻之狗乃负走逃山中山崖幽绝不复人迹通帝虽
悲思深往来辄遇雨与风更为独力之衣短后裙六男
六女相婚姻木皮草五色文武溪赤髀皆子孙侏离其
声异言语情黠猊痴喜安土自以吾父有功母帝女淩
夷夏商间稍稍病侵侮周宣昔中兴方叔几振旅春秋
绝笔逮战国一负一胜安可数迩来梅山恃险阻黄茅
竹箭如霪雨南人颠踣毙溪弩据关守隘类穴鼠一夫
卷七十六 第 9b 页 WYG1270-0757d.png
当其阨万众莫能武欲知梅山开谁施神禹斧大使身
服儒宾客盈幕府檄传猺初疑叩马卒欢舞坦然无障
碍塞石滇溪渚伊川被发祭一变卒为虏今虽关梁通
失制后谁禦开梅山开山易防獠难不如昔人闭玉关
则言不必开盖因章惇小人专其事为清议所不与也
然梅山地今为长沙府之安化县五寨自熙宁至今永
无蛮獠之患则惇之此举一秦之长城也不然则为长
沙之害岂减于广西之猺獞哉
服儒宾客盈幕府檄传猺初疑叩马卒欢舞坦然无障
碍塞石滇溪渚伊川被发祭一变卒为虏今虽关梁通
失制后谁禦开梅山开山易防獠难不如昔人闭玉关
则言不必开盖因章惇小人专其事为清议所不与也
然梅山地今为长沙府之安化县五寨自熙宁至今永
无蛮獠之患则惇之此举一秦之长城也不然则为长
沙之害岂减于广西之猺獞哉
卷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1270-0758a.png
鲋鰅山阳虚山
山海经鲋鰅山颛顼所葬今在开州阳虚山在玄沪水
滨有仓颉二十八字今在商州洛南县
独妇山
越绝云独妇山去会稽四十里勾践将伐吴徙寡妇至
独山者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吴越春秋作独女山云
勾践以诸寡妇淫泆过犯皆输山上士有忧思者令游
山上以喜其意按二事吴越春秋所载近是又齐记云
山海经鲋鰅山颛顼所葬今在开州阳虚山在玄沪水
滨有仓颉二十八字今在商州洛南县
独妇山
越绝云独妇山去会稽四十里勾践将伐吴徙寡妇至
独山者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吴越春秋作独女山云
勾践以诸寡妇淫泆过犯皆输山上士有忧思者令游
山上以喜其意按二事吴越春秋所载近是又齐记云
卷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1270-0758b.png
齐有女闾七百徵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论语有归女
乐之文亦出于齐其女闾之馀乎管仲相桓公而立此
法宜为圣门之童所羞称也
火山火井
水经注火山似火从地中出名曰荧台今南中往往有
之火井在蜀之临邛今嘉定犍为有之其泉皆油爇之
然人取为灯烛正德中方出古人博物亦未及此也积
阳之气所产固非怪异
乐之文亦出于齐其女闾之馀乎管仲相桓公而立此
法宜为圣门之童所羞称也
火山火井
水经注火山似火从地中出名曰荧台今南中往往有
之火井在蜀之临邛今嘉定犍为有之其泉皆油爇之
然人取为灯烛正德中方出古人博物亦未及此也积
阳之气所产固非怪异
卷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1270-0758c.png
山形
锐而出者为虎牙尖而背者为熊耳角而巘者为牛首
冠而峭者为鸡头(王涯仙/掌辨)
山岩之异
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绵衍庞
魄河北之山也俊俏巧丽江南之山也贵州之山灰堆
粪壤不入诗画
庐山记
锐而出者为虎牙尖而背者为熊耳角而巘者为牛首
冠而峭者为鸡头(王涯仙/掌辨)
山岩之异
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绵衍庞
魄河北之山也俊俏巧丽江南之山也贵州之山灰堆
粪壤不入诗画
庐山记
卷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1270-0758d.png
张野庐山记天将雨则有白云或冠峰岩或亘中岭俗
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唐诗风吹山/带遥知雨)
篸山仙室
襄阳记武当山一名篸山又名仙室山望之秀绝极晴
而见之轻霄盖其上白云带其前旦必西行夕而东返
谓之朝山言为众山所朝也
包山无三班
包山旧无三班谓蛇虎雉也侯景之乱乃有蛇虎或问
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唐诗风吹山/带遥知雨)
篸山仙室
襄阳记武当山一名篸山又名仙室山望之秀绝极晴
而见之轻霄盖其上白云带其前旦必西行夕而东返
谓之朝山言为众山所朝也
包山无三班
包山旧无三班谓蛇虎雉也侯景之乱乃有蛇虎或问
卷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1270-0759a.png
雉亦文鸟何以与虎蛇为伍曰雉与蛇交有雉之地必
有蛇也
浮玉山阴火
拾遗记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穴穴中有火其色
如水波涛灌汤而火不灭名曰阴火木玄虚海赋所云
阴火潜然者也然李善及五臣注皆不引之唐诗阴火
雨中然顾况诗飓风晴汩起阴火暝潜烧戴叔伦诗古
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有蛇也
浮玉山阴火
拾遗记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穴穴中有火其色
如水波涛灌汤而火不灭名曰阴火木玄虚海赋所云
阴火潜然者也然李善及五臣注皆不引之唐诗阴火
雨中然顾况诗飓风晴汩起阴火暝潜烧戴叔伦诗古
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卷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1270-0759b.png
嵩岑
元魏裴粲传嵩岑极天苞育名草修生救疾多游此岫
魏帝诏之曰栖素云根饵芝清壑
九曲黄河
河图纬象曰黄河出昆崙山东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
于蒲山南流千里至于华山之阴东流千里至于桓雍
北流千里至于下津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水
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新唐书云天
元魏裴粲传嵩岑极天苞育名草修生救疾多游此岫
魏帝诏之曰栖素云根饵芝清壑
九曲黄河
河图纬象曰黄河出昆崙山东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
于蒲山南流千里至于华山之阴东流千里至于桓雍
北流千里至于下津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水
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新唐书云天
卷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1270-0759c.png
宝中哥舒翰破吐蕃洪济大莫等城收黄河九曲以其
地置西海郡
黄河源
按史记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合流东注蒲
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积石其山多玉石武帝因按古图
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班固以骞为未尝见昆崙唐薛
元鼎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出塞二千里得源于闷磨黎
山中高四下所谓昆崙水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河源
地置西海郡
黄河源
按史记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合流东注蒲
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积石其山多玉石武帝因按古图
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班固以骞为未尝见昆崙唐薛
元鼎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出塞二千里得源于闷磨黎
山中高四下所谓昆崙水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河源
卷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1270-0759d.png
澄莹冬春可涉下稍合流色赤益远他水并注遂浊吐
蕃亦自言昆崙在其西南故蔡氏尚书禹贡传兼取二
说而归是于薛然皆非耳目闻见之实论元至元十七
年命都尔苏佩金虎符往求河源自河州四阅月始抵其
处学士潘昂霄述其所见为志谓河源出吐蕃朵甘思
西鄙有泉百馀泓沮洳涣散方可七八十里自上瞰之
如列星群流奔辏五七里汇二巨泽自西而东经历可
半月合赤宾河其流寖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又一二
蕃亦自言昆崙在其西南故蔡氏尚书禹贡传兼取二
说而归是于薛然皆非耳目闻见之实论元至元十七
年命都尔苏佩金虎符往求河源自河州四阅月始抵其
处学士潘昂霄述其所见为志谓河源出吐蕃朵甘思
西鄙有泉百馀泓沮洳涣散方可七八十里自上瞰之
如列星群流奔辏五七里汇二巨泽自西而东经历可
半月合赤宾河其流寖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又一二
卷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1270-0760a.png
日岐为八九股行可二十日至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
即昆崙也自是凡七八日河水北行转西昆崙北一东
北流可二十日至禹贡积石自发源至汉地南北溪涧
分流合𣲖莫知纪极至积石始林木畅茂及考临川朱
思本得译出梵字图书其间分合转折与志或异而昆
崙积石地域远近大要相同大槩谓河源东北流所历
皆西番地至兰州凡四千五百馀里始入中国又东北
流过胡地凡二千五百馀里始考张骞使西域所至惟
即昆崙也自是凡七八日河水北行转西昆崙北一东
北流可二十日至禹贡积石自发源至汉地南北溪涧
分流合𣲖莫知纪极至积石始林木畅茂及考临川朱
思本得译出梵字图书其间分合转折与志或异而昆
崙积石地域远近大要相同大槩谓河源东北流所历
皆西番地至兰州凡四千五百馀里始入中国又东北
流过胡地凡二千五百馀里始考张骞使西域所至惟
卷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1270-0760b.png
大月氐大宛大夏康居其馀旁国皆得之传闻徒见盐
泽伏流至于积石再出遂谓此为河源诚未睹昆崙班
固非之宜矣元鼎虽亦以使事往吐蕃然履历有序其
言昆崙山水委曲可信故蔡传以元鼎之言为近然亦
未究极至元有天下薄海内外皆置驿使通道绝域如
行国中都尔苏又特以河源事往所诣多乡道指授其所
纪载当有證据然后知于阗盐泽昆崙积石一皆河流
所经去源犹远譬诸常山之蛇张骞见其尾元鼎见其
泽伏流至于积石再出遂谓此为河源诚未睹昆崙班
固非之宜矣元鼎虽亦以使事往吐蕃然履历有序其
言昆崙山水委曲可信故蔡传以元鼎之言为近然亦
未究极至元有天下薄海内外皆置驿使通道绝域如
行国中都尔苏又特以河源事往所诣多乡道指授其所
纪载当有證据然后知于阗盐泽昆崙积石一皆河流
所经去源犹远譬诸常山之蛇张骞见其尾元鼎见其
卷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1270-0760c.png
腹而都尔苏所至昂霄所纪庶几见其全体矣虽然中夏
内事有干人纪者君子所当知中夏外事无预于人者
君子所当略故禹贡止书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其下经
过播逆入海之处则备及之意盖有在矣后世振决荡
析河流在中国者代无善捍之策而反远求其源于荒
绝之外欲何为邪姑并录之以具观考
五湖
五湖之说有二周礼扬州其浸五湖范蠡云与我争三
内事有干人纪者君子所当知中夏外事无预于人者
君子所当略故禹贡止书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其下经
过播逆入海之处则备及之意盖有在矣后世振决荡
析河流在中国者代无善捍之策而反远求其源于荒
绝之外欲何为邪姑并录之以具观考
五湖
五湖之说有二周礼扬州其浸五湖范蠡云与我争三
卷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1270-0760d.png
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史河渠书曰于吴则通渠三江
五湖货殖传曰夫吴有三江五湖之利太史公自叙曰
登姑苏望五湖此五湖者即具区也其𣲖有五故曰五
湖一名震泽一名笠泽张勃吴录云五湖者太湖之别
名以其周行五百里三万六千顷故以湖名义兴记太
湖射湖贵湖阳湖洮湖为五湖郦道元水经谓长塘湖
射贵湖上湖滆湖太湖为五湖张守节史记正义云茭
湖游湖漠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虞翻
五湖货殖传曰夫吴有三江五湖之利太史公自叙曰
登姑苏望五湖此五湖者即具区也其𣲖有五故曰五
湖一名震泽一名笠泽张勃吴录云五湖者太湖之别
名以其周行五百里三万六千顷故以湖名义兴记太
湖射湖贵湖阳湖洮湖为五湖郦道元水经谓长塘湖
射贵湖上湖滆湖太湖为五湖张守节史记正义云茭
湖游湖漠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虞翻
卷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1270-0761a.png
云太湖有五道东通长洲松江南通嘉兴韭溪西通宜
兴荆溪北通晋陵滆湖西南通嘉兴韭溪陆鲁望云太
湖上禀咸池之气一水而五名其名大同小异皆禹贡
之所谓震泽也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揔言南方
之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阳三也彭蠡(一名宫亭湖/即禹贡汇泽)
四也太湖五也吴越春秋五湖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
金鼎湖也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虞
翻曰太湖水通五道谓之五湖陆龟蒙曰太湖上禀咸
兴荆溪北通晋陵滆湖西南通嘉兴韭溪陆鲁望云太
湖上禀咸池之气一水而五名其名大同小异皆禹贡
之所谓震泽也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揔言南方
之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阳三也彭蠡(一名宫亭湖/即禹贡汇泽)
四也太湖五也吴越春秋五湖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
金鼎湖也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虞
翻曰太湖水通五道谓之五湖陆龟蒙曰太湖上禀咸
卷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1270-0761b.png
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又杨全五湖赋止为太湖而
作周礼扬州之浸曰五湖
三河
唐诗天子三河募少年三河黄河也析支河也湟河也
百川
吕温地志图序粉散百川黛凝群山亦如今地里图黄
为川红为路青为山也
大江
作周礼扬州之浸曰五湖
三河
唐诗天子三河募少年三河黄河也析支河也湟河也
百川
吕温地志图序粉散百川黛凝群山亦如今地里图黄
为川红为路青为山也
大江
卷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1270-0761c.png
江出岷山其源实自蜀西戎万山来至嘉州而沫水自
巂州合大渡河穿夷界千山以会之至叙州而马湖江
会之又十五里而南广江会之至泸州而内江又自资
简会之至重庆而嘉陵江自利阆果合等州会之至涪
州而黔江合南夷诸水会之至万县而开江水自开达
等州会之夫然后总而入峡是江自峡而西受大水凡
八及出峡而下岳阳则会之者洞庭湖所受湖南北诸
水也又自是而下鄂渚则会之者汉口所受兴元诸水
巂州合大渡河穿夷界千山以会之至叙州而马湖江
会之又十五里而南广江会之至泸州而内江又自资
简会之至重庆而嘉陵江自利阆果合等州会之至涪
州而黔江合南夷诸水会之至万县而开江水自开达
等州会之夫然后总而入峡是江自峡而西受大水凡
八及出峡而下岳阳则会之者洞庭湖所受湖南北诸
水也又自是而下鄂渚则会之者汉口所受兴元诸水
卷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1270-0761d.png
也又自是而下黄州东四十五里则会之者巴河也又
自是而下九江则会之者彭蠡今名鄱阳湖所受江东
西诸郡水也又自是而下则会之者皖水所受淮西诸
水也夫然后总而入海是以自峡而东又受大水凡五
略计天下之水会于江者居天下之半其名称之大而
可考者凡十有三故曰江源其出如瓮而能滔滔万里
达海所受者众也呜呼问学者可以观矣
三江
自是而下九江则会之者彭蠡今名鄱阳湖所受江东
西诸郡水也又自是而下则会之者皖水所受淮西诸
水也夫然后总而入海是以自峡而东又受大水凡五
略计天下之水会于江者居天下之半其名称之大而
可考者凡十有三故曰江源其出如瓮而能滔滔万里
达海所受者众也呜呼问学者可以观矣
三江
卷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1270-0762a.png
禹贡曰三江既入诸江之说极多国语子胥曰三江环
之民无所移韦昭注曰三江松江也钱塘也浦阳也秦
语云越王擒之于三江之浦范蠡曰与我争三江五湖
之利者非吴与吴越春秋曰范蠡乘舟出三江之口越
绝书云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蔡沈书传主唐仲初
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
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张守节史记正义曰三江
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
之民无所移韦昭注曰三江松江也钱塘也浦阳也秦
语云越王擒之于三江之浦范蠡曰与我争三江五湖
之利者非吴与吴越春秋曰范蠡乘舟出三江之口越
绝书云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蔡沈书传主唐仲初
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
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张守节史记正义曰三江
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
卷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1270-0762b.png
至太湖名曰松江古笠泽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白蚬
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一江东北下三百馀里入海名
曰下江亦曰娄江于其分处号曰三江口顾夷吴地记
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
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是也周礼职方氏云扬
州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按五湖三江者韦昭注非也其
源俱不通太湖引解三江既入失之远矣鄮山黄氏曰
世之说三江者甚众率于地理不合至税安礼(安礼蜀/人地理)
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一江东北下三百馀里入海名
曰下江亦曰娄江于其分处号曰三江口顾夷吴地记
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
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是也周礼职方氏云扬
州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按五湖三江者韦昭注非也其
源俱不通太湖引解三江既入失之远矣鄮山黄氏曰
世之说三江者甚众率于地理不合至税安礼(安礼蜀/人地理)
卷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1270-0762c.png
(指掌图或以/为东坡非也)禹贡指掌图一出指豫章九出彭蠡者为
南江以足经文中江北江之数其论始定然审如其说
于震泽何关耶其曰历丹阳毗陵入今大江者为北江
首受芜湖东至阳羡者为中江分于石城过宛陵入具
区者为南江三江在震泽上下而皆入海其说似矣然
丹阳毗陵之入江者特港脉一二讵应影附大江而谓
之江而首芜湖分石城之二水皆在震泽上流又可以
入海言耶以今所见受震泽水东入于海者惟吴松一
南江以足经文中江北江之数其论始定然审如其说
于震泽何关耶其曰历丹阳毗陵入今大江者为北江
首受芜湖东至阳羡者为中江分于石城过宛陵入具
区者为南江三江在震泽上下而皆入海其说似矣然
丹阳毗陵之入江者特港脉一二讵应影附大江而谓
之江而首芜湖分石城之二水皆在震泽上流又可以
入海言耶以今所见受震泽水东入于海者惟吴松一
卷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1270-0762d.png
江不见其三也旧有安亭一江由青龙镇入海闿利者
虑其走商税塞之又有白蚬一江以通青龙今亦塞而
耕稼之王半山送裴如晦出宰吴江诗曰当知耕牧地
往往茭蒲青三江断其二洪水何由宁岂禹三江之旧
迹在是有可访而复之者耶抑水之为水有源有委旧
说具区三万六千顷积之既多泄之已难矣熙宁八年
旱太湖浅露见丘墓街井是昔为高原今为污泽也湖
之浸淫又不知其比旧增多几千顷非源委之不究而
虑其走商税塞之又有白蚬一江以通青龙今亦塞而
耕稼之王半山送裴如晦出宰吴江诗曰当知耕牧地
往往茭蒲青三江断其二洪水何由宁岂禹三江之旧
迹在是有可访而复之者耶抑水之为水有源有委旧
说具区三万六千顷积之既多泄之已难矣熙宁八年
旱太湖浅露见丘墓街井是昔为高原今为污泽也湖
之浸淫又不知其比旧增多几千顷非源委之不究而
卷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1270-0763a.png
致然耶(慎/)按蔡沈黄震之说皆于下流求之名以地讹
号随世改恐非禹贡三江之说也曷于上流发源求之
徐铉注说文云江出岷山至楚都名南江至浔阳为九
道名中江至南徐州北江入海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
江所出也崃山南江水所出也崌山北江水所出也三
江皆发源于蜀而注震泽禹贡纪其源而及其委耳岂
区区为吴地记其琐琐改易不常之名乎观禹贡三江
之说当以此意求之则予之言虽大禹复生不能易矣
号随世改恐非禹贡三江之说也曷于上流发源求之
徐铉注说文云江出岷山至楚都名南江至浔阳为九
道名中江至南徐州北江入海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
江所出也崃山南江水所出也崌山北江水所出也三
江皆发源于蜀而注震泽禹贡纪其源而及其委耳岂
区区为吴地记其琐琐改易不常之名乎观禹贡三江
之说当以此意求之则予之言虽大禹复生不能易矣
卷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1270-0763b.png
蜀之三江
蜀之三江外水岷江中水涪江内水沱江也
垫江之源
蔡松年补南北史志载吐谷浑酋长阿豺登其国西疆
山观垫江源问其群臣曰北水流更有何名由何郡国
入何水也其长史曾和曰此水经仇池过晋寿出宕渠
始号垫江至巴郡入江度广陵会于海阿豺曰水尚知
归吾独无所归乎乃遣使南通于刘宋贡方物宋少帝
蜀之三江外水岷江中水涪江内水沱江也
垫江之源
蔡松年补南北史志载吐谷浑酋长阿豺登其国西疆
山观垫江源问其群臣曰北水流更有何名由何郡国
入何水也其长史曾和曰此水经仇池过晋寿出宕渠
始号垫江至巴郡入江度广陵会于海阿豺曰水尚知
归吾独无所归乎乃遣使南通于刘宋贡方物宋少帝
卷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1270-0763c.png
封为浇河公按此称垫江非今忠州之垫江也古之垫
江即今合州也合州置于西魏隋炀帝改合州为涪陵
而移垫江之名于忠州之桂溪今之垫江则古之桂溪
也近日一统志亦草草混淆因书垫江源并及之按垫
江之源乃在吐谷浑之西疆山今其地不在中国不可
考究
怒江
唐地里志安南通天竺道自羊苴哶城西至永昌故郡
江即今合州也合州置于西魏隋炀帝改合州为涪陵
而移垫江之名于忠州之桂溪今之垫江则古之桂溪
也近日一统志亦草草混淆因书垫江源并及之按垫
江之源乃在吐谷浑之西疆山今其地不在中国不可
考究
怒江
唐地里志安南通天竺道自羊苴哶城西至永昌故郡
卷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1270-0763d.png
三百里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羊苴哶今在
大理怒江今在腾越怒江江波汹涌如怒也或作露江
非
四海
东海之别有渤海南海之别有涨海西海之别有青海
北海之别有瀚海犹五岳之外有五镇也
裨海
说文裨接益也以小益大曰裨西域传有裨王汉书有
大理怒江今在腾越怒江江波汹涌如怒也或作露江
非
四海
东海之别有渤海南海之别有涨海西海之别有青海
北海之别有瀚海犹五岳之外有五镇也
裨海
说文裨接益也以小益大曰裨西域传有裨王汉书有
卷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1270-0764a.png
裨将邹衍书四海之外有裨海环之书名有裨苍裨
雅皆以小益大之义
西海
丘文庄公曰自汉南越入中国始有南海然西海竟
不知所在今祀东海于登州祀南海于广州皆临海
而祭西海则望祀于蒲州北海则望祀于怀庆盖因
宋都汴而怀庆在其北是时失幽燕无因至辽蓟之
间而北望以祭之可也国朝都燕而乃往南以祭北
雅皆以小益大之义
西海
丘文庄公曰自汉南越入中国始有南海然西海竟
不知所在今祀东海于登州祀南海于广州皆临海
而祭西海则望祀于蒲州北海则望祀于怀庆盖因
宋都汴而怀庆在其北是时失幽燕无因至辽蓟之
间而北望以祭之可也国朝都燕而乃往南以祭北
卷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1270-0764b.png
海可乎古谓青州为北海郡今京师东北乃古碣石
沦海之处于北立祠为宜滇之极西百夷之外闻有
大海通西南岛夷即西海也宜于云南城望祀之(慎/)
按王莽立西海郡于西宁之地亦妄也今滇西百夷
之外有大海在今阿瓦地沐璘为都督曾至其地有
诗云蛇首楼船十丈长船头铙鼓乐笙簧篙师百橹
齐摇去阿瓦城边水似汤即西海无疑矣又按王充
论衡云汉得西王母石室因立西海郡而汉书不载
沦海之处于北立祠为宜滇之极西百夷之外闻有
大海通西南岛夷即西海也宜于云南城望祀之(慎/)
按王莽立西海郡于西宁之地亦妄也今滇西百夷
之外有大海在今阿瓦地沐璘为都督曾至其地有
诗云蛇首楼船十丈长船头铙鼓乐笙簧篙师百橹
齐摇去阿瓦城边水似汤即西海无疑矣又按王充
论衡云汉得西王母石室因立西海郡而汉书不载
卷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1270-0764c.png
其事今其地没于匈奴矣柳子厚铙歌题云李靖灭
吐谷浑西海上
热海
岑参热海行云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此
循名想说之误参虽仕从边幕亦未曾亲到热海也按
玄奘西域记云凌山葱岭北隅坎雪积凌春夏不解悬
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出山有一清池亦曰热海以其
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玄奘盖躬至目
吐谷浑西海上
热海
岑参热海行云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此
循名想说之误参虽仕从边幕亦未曾亲到热海也按
玄奘西域记云凌山葱岭北隅坎雪积凌春夏不解悬
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出山有一清池亦曰热海以其
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玄奘盖躬至目
卷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1270-0764d.png
见非参想像之词耳
丘处机论海潮
海潮人皆言因月唐卢肇独言因日余尝游海上询其
故老甚见分明月初出则潮初上月卓午则潮满月西
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退尽北方月出则潮复上斗北
月中则潮满月东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退尽卢肇言
日是太阳水是纯阴日西入地时阴避太阳东海潮上
日出时水乃西流东海潮下且箭之急疾昼夜不能行
丘处机论海潮
海潮人皆言因月唐卢肇独言因日余尝游海上询其
故老甚见分明月初出则潮初上月卓午则潮满月西
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退尽北方月出则潮复上斗北
月中则潮满月东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退尽卢肇言
日是太阳水是纯阴日西入地时阴避太阳东海潮上
日出时水乃西流东海潮下且箭之急疾昼夜不能行
卷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1270-0765a.png
万里如何海之深阔洪波荡漾日夜能行数万里乎又
肇之所言昼夜方是一潮知肇不曾海上游行其文轻
进朝臣无有诘难者盖世间之事强辩者为胜自非圣
达谁能穷理尽性哉余要曾较勘东莱与胶西陆地相
去二百里许水行迂曲则千里许潮信不同莱北潮上
即胶西潮下胶西潮上即莱北潮下北到南海约近万
里据大体北海潮上则江淮已北皆潮满南海潮上江
淮已北皆潮下即是如何登莱即墨盈缩不同又见四
肇之所言昼夜方是一潮知肇不曾海上游行其文轻
进朝臣无有诘难者盖世间之事强辩者为胜自非圣
达谁能穷理尽性哉余要曾较勘东莱与胶西陆地相
去二百里许水行迂曲则千里许潮信不同莱北潮上
即胶西潮下胶西潮上即莱北潮下北到南海约近万
里据大体北海潮上则江淮已北皆潮满南海潮上江
淮已北皆潮下即是如何登莱即墨盈缩不同又见四
卷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1270-0765b.png
方大海潮流各异耳世间之事尚不能究况天外之事
乎大抵海水盈缩譬乾象纵横耳于理则无有边际随
风飘荡莫能定准何乃昼夜循环不差度数亦圣功道
力不可思议耳丘长春之说如此可与卢肇余靖及天
原发微之说相参互故备录之然潮亦有不可知者如
钱镠射潮而潮退西陵元兵驻钱塘沙上三日而潮不
至似有神司之不可以常理推也
海影翻
乎大抵海水盈缩譬乾象纵横耳于理则无有边际随
风飘荡莫能定准何乃昼夜循环不差度数亦圣功道
力不可思议耳丘长春之说如此可与卢肇余靖及天
原发微之说相参互故备录之然潮亦有不可知者如
钱镠射潮而潮退西陵元兵驻钱塘沙上三日而潮不
至似有神司之不可以常理推也
海影翻
卷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1270-0765c.png
人家壁上或见塔影树影而不知塔与树所在此理不
可晓又有见塔影树影皆倒悬尤不可解段成式云海
影翻侧如此理或然也盖海光映日数千里皆见塔树
影本直影又重影势必倒也
阆水即漾水
通鉴六十七卷刘璋将扶禁帅万馀人由阆水上注阆
水即西汉水禹贡所谓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者也余昔
年著古音略以浪漾为一水吴中陆贞山粲驳之以为
可晓又有见塔影树影皆倒悬尤不可解段成式云海
影翻侧如此理或然也盖海光映日数千里皆见塔树
影本直影又重影势必倒也
阆水即漾水
通鉴六十七卷刘璋将扶禁帅万馀人由阆水上注阆
水即西汉水禹贡所谓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者也余昔
年著古音略以浪漾为一水吴中陆贞山粲驳之以为
卷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1270-0765d.png
误盖未尝考此也
外水内水中水
宋刘裕遣朱龄石代蜀寇谯纵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
臧僖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从内水向黄虎史炤
通鉴释文曰巴郡(今之/重庆)正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
蜀外水自渝上合州至绵州曰内水自渝上戎泸至蜀
谓之外水(慎/)按外水即岷江自重庆上叙州嘉定是也
内水即涪江自重庆上合州遂宁潼绵是也中水即沱
外水内水中水
宋刘裕遣朱龄石代蜀寇谯纵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
臧僖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从内水向黄虎史炤
通鉴释文曰巴郡(今之/重庆)正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
蜀外水自渝上合州至绵州曰内水自渝上戎泸至蜀
谓之外水(慎/)按外水即岷江自重庆上叙州嘉定是也
内水即涪江自重庆上合州遂宁潼绵是也中水即沱
卷七十六 第 26a 页 WYG1270-0766a.png
江自泸州上富顺资简金堂汉州是也曰四川者则取
岷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为名尔(沈约宋书资江/为中水涪江为)
(内/水)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
病
丁字水
杜牧睦州诗叠嶂巧分丁字水按水经丁溪水在泗水
岷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为名尔(沈约宋书资江/为中水涪江为)
(内/水)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
病
丁字水
杜牧睦州诗叠嶂巧分丁字水按水经丁溪水在泗水
卷七十六 第 26b 页 WYG1270-0766b.png
东泗水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陆机赋所谓乘丁水之
捷岸排泗川之积沙是也
十二月水
正月解冻水二月白蘋水三月桃花水四月瓜蔓水五
月麦黄水六月山矾水七月豆花水八月荻苗水九月
霜降水十月复槽水十一月走凌水十二月蹙凌水见
九州记
苦水变甘泉
捷岸排泗川之积沙是也
十二月水
正月解冻水二月白蘋水三月桃花水四月瓜蔓水五
月麦黄水六月山矾水七月豆花水八月荻苗水九月
霜降水十月复槽水十一月走凌水十二月蹙凌水见
九州记
苦水变甘泉
卷七十六 第 27a 页 WYG1270-0766c.png
李锡之为芦城令变苦泉为甘泉凡水之性味色香出
没显伏皆地脉之异有所产欤惠州之佛疏院东热泉
汤如也西冷泉雪如也
濡水
濡水有二乃官切一出涿郡固安县与易水合而注于
海马水此一濡水也一发原于辽西塞外过海阳入于
海此一濡水也
蜀江水路险名
没显伏皆地脉之异有所产欤惠州之佛疏院东热泉
汤如也西冷泉雪如也
濡水
濡水有二乃官切一出涿郡固安县与易水合而注于
海马水此一濡水也一发原于辽西塞外过海阳入于
海此一濡水也
蜀江水路险名
卷七十六 第 27b 页 WYG1270-0766d.png
江自嘉州至荆门名滩险地凡千百馀舟人一一能言
之其滩之外有洞有碛凡数十皆见于字书今载其略
洞疾流也(江中有达/洞构木洞)水流沙上曰濑(江中有/和尚濑)水出尾下
曰瀵(今地名/七瀵)回流旋转曰漩(今有南/陀三漩)石积水浅曰碛(今/有)
(上碛/下碛)水疾崖倾曰碥(今有阎王/碥燕子碥)滩碛相凑曰沝(音子今/有石㧪)
(子折/危子)水如转毂曰漕(今有野/猪漕)水漫不流曰沱潭下急流
曰滩其名尤多不尽书也
远水如岸
之其滩之外有洞有碛凡数十皆见于字书今载其略
洞疾流也(江中有达/洞构木洞)水流沙上曰濑(江中有/和尚濑)水出尾下
曰瀵(今地名/七瀵)回流旋转曰漩(今有南/陀三漩)石积水浅曰碛(今/有)
(上碛/下碛)水疾崖倾曰碥(今有阎王/碥燕子碥)滩碛相凑曰沝(音子今/有石㧪)
(子折/危子)水如转毂曰漕(今有野/猪漕)水漫不流曰沱潭下急流
曰滩其名尤多不尽书也
远水如岸
卷七十六 第 28a 页 WYG1270-0767a.png
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炀帝望海诗曰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
炀帝望海诗曰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
卷七十六 第 28b 页 WYG1270-0767b.png
升庵集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