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168-0191a.png

勉齐集卷十八 宋 黄干 撰
书十五 铭
复李汝明书(鉴/)
中间获奉款晤窃观志尚大非世俗所敢望深用叹服
顾相别匆匆为恨人来承诲字感慰承谕敬义之旨盖
人有此良心良心者虚灵不昧具万善而应万事者也
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亦只是靠著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168-0191b.png

物流转所具之善既不行而所应之事亦悖谬而无所
不至矣此敬义之训自成汤制事心与太公所陈之丹
书以及大易文言之旨上下千馀年间同出一意其垂
教后世至精至切为学而不由乎此则支离涣散昏惑
纷扰未有得其门而入者矣直内方外本是两项工夫
直内主心方外主事敬是收敛精神使存于心者无邪
曲之扰义是裁度事宜使应于事无偏诐之病然敬该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168-0192a.png

之根本则二者未尝不相为用也要之学者自当各用
其力此心所存无一息而不敬至于应事接物则又当
裁度而使之得宜也承嗜学之笃下问之勤故辄详及
之干老病益侵辞免之章再上未报不能者止自当固
辞也九经之会数十人而未止亦盛矣哉其规模如何
后便望示及
閒居玩理想不为无见顾衰晚益觉为学须是验之于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168-0192b.png

是将言语说过皆不济事更宜勉之干两三月来𠻳疾
不止腰腹之间结成痞块意思极不佳足下果有意于
学千万一来与此间朋友相切磨方见底蕴不然书问
之来倦甚不能悉报无益也
干衰病如常无足道者理义无穷岁月有限祗益惧耳
足下年少才俊于前修格言记诵如流挥洒盈幅盖有
世俗老儒一生辛苦所莫能及者博文约礼古人为学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168-0192c.png

漫无分毫知识者则去相远矣秋水方至百川渺瀰霜
降水涸涯涘自见更冀勉之问目两卷已草草答去杨
慈湖文亦巳一观有德者之言也惜乎其不纯乎圣贤
之学也病倦不暇缕缕
与曾文仲鲁仲
山居閒静若不至大段窘束且宜闭门读书纵未能忘
应举亦宜以一经穷研少读精思博诸说以求其当其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168-0192d.png

泛卒无所有也贤者以为如何每与家兄语及昆仲病
在志气不立未免于随俗浮沈此为大害更幸思之先
坟望垂念游子远方不胜松楸之怀
忽得建阳书疾驱以来至建宁闻先师已下世苦痛不
可堪胜哲人其萎微言将绝不但为二十馀年恩爱之
私也干于诸生中私恩最厚当执心丧加缌服三年而
后归乡间书会不可复集但石粟诸友相爱之至两年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168-0193a.png

是使人不能无愧也方欲今岁大与整顿不意至此奈
何六三哥宜一来相慰老先师临终之书尚拳拳及之
也季亨武哥不知可以一出否最可惜是朋友皆谨愿
有志一两年不相见恐遂废耳
与叶云叟书(士龙/)
暇日千万莫废读书士人惟此可以立身不须管閒事
议论人物徒生悔吝不若闭门自修之为妙也干仰惟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168-0193b.png

服更幸勉之朱先生诸书宜勤读而所谓求放心者尤
宜笃于用功人生万善具足只要在人持守若只讲说
得不济事也吾友虽贫可以粗足不可太柔弱反为人
所凌辱常使在我有毅然不可犯之色乃佳庚四哥更
望勤教诲之四郎情性比旧差胜只是轻儇浮靡之习
难除做工夫不勤苦好閒讲度日亦望与之切磋也干
岁晚又丐祠若得归便洒扫精舍不复与世交矣云叟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168-0193c.png

以活其家此最为上策但亦须自治读书为文令有教
人之具又须专心致志以思所以教人之方则书会庶
可以长久也家间诸事粗遣诸子未免严治之如此一
二年亦稍成人家新岁书馆有定所否士人只有此科
可入外此皆是非义今人只见携书走四方得钱差易
故往往舍馆地而事干谒不知此与乞人何异岂有士
人而甘为乞人之所为乎馆地不须较所得之多寡但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168-0193d.png

书以为根本其他皆非所当用心也
忍贫读书切已进学为祝老病日甚恐未必复相见若
稍健则来秋当一至唐石也蔡一哥相见为致意
又
乡曲书馆可以接续子弟得所矜式事亲治家往来良
便如是足矣惟閒居更益厉所学为佳读书向道乃终
身事不可自废也干老益甚病益加奉祠得閒莫大之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168-0194a.png

且无憾矣桥记铺叙已可读更容润色即以奉纳也
答或人
人来承诲字陈义甚正三复敬叹安得此贤者之言哉
岂亦周游四方历变履险加之师良友贤闻见浸广陶
冶诗什吟咏情性乃能进益至此耶顷亦尝屡进说于
尊丈之前矣或人有云干与令叔为党绐令尊丈莫迁
以遂令叔先移之计假使令叔先移于尊丈亦何损哉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168-0194b.png

我亦未尝有毫发之损也干与二贤父相处三十年未
尝有一语相失握手相追逐无嫌隙相猜疑年来却觉
文至而实不孚貌亲而情不随只缘两房互相争竞故
区处其间者易使人有党比之疑也往年先令祖违世
之后令叔数过家间商量事干或过宅中则令叔不来
商议或是答人书或是丧中礼数则或人便谓干与令
叔党尊丈多过旧里干亦数数襆被同寝情意颇密夜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168-0194c.png

干无能之人纵有偏党亦何足道但三十年亲故而皆
不得用其情终日相对如畏秦人偶语之禁亦使人怏
怏不乐也今因来谕请痛言之且说移居之计是何义
理古人兄弟同居以相亲今乃移居以相避一不可两
房各异居不知置孤寡于何地二不可先令祖缔创之
难死肉未寒而弃之三不可家庙书籍使谁主之四不
可尊丈移此来犹有可诿者曰田园仆役之便令叔移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168-0194d.png

使人得而议之自损多矣五不可先令祖家人以为礼
法之窟今乃喧争至是六不可前途仕宦各欲寸进今
乃自暴其短七不可犯是七不可而此利彼害犹不可
为况此之移不足以害彼彼之移亦无损于我又何必
哓哓如此哉二贤父年各四五十矣孤寡之馀所最亲
者孰如兄弟今乃相视如路人因小忿而弃懿亲有人
心者能无恻然于中耶先令祖平日艰难为子孙计今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168-0195a.png

喧争厥声载路在庙之灵其能安乎吾亲友近闻颇工
于诗精细读棠棣之篇而歌以讽之庶其有感乎此则
二贤父之所未深思者也若二昆仲则亦当自省干尝
为郑成叔作怡阁记因辨叔侄二字叔伯云者犹今人
谓三月为孟仲季也呼春者必须曰孟春仲春季春未
有舍春字而但言孟言仲言季也古人以为父之兄弟
皆吾父也而有少长之分故呼父之兄则曰伯父呼父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168-0195b.png

则全无义理矣仪礼子夏曰传云谓吾姑者吾谓之侄
则侄者姑呼其兄弟之子之名也古人视兄弟之子犹
子也故亦以子呼之今乃谓之侄则失之矣自兄弟之
子不呼叔伯为父则不知敬其叔伯矣自叔伯父不呼
兄弟之子为子则不知爱兄弟之子矣今觉贤昆仲略
无亲敬贤叔父之心而间有相悖相侮之意胡不反而
思之彼乃吾父之同气同出于吾祖者也今而悖之是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168-0195c.png

二哥其能忍乎今请贤昆仲深思此言敬谢过于贤叔
父朝夕起敬起爱则贤叔父亦须感动曰吾兄之子敬
爱于我如此我又安敢复悖其兄耶名贤之家弟悖其
兄兄之子又悖其叔父下至婢仆之属亦得以嫚骂其
主之兄弟所谓诗礼安在耶干尝谓世间惟有树木可
以观人家天伦之属木之根即吾之祖吾之父也析而
为两干即兄弟也又抽而为小枝即子孙也为子孙而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168-0195d.png

弟相摧残也小枝之有盛衰是子孙有异心也今有木
焉自本根至枝叶蓊然荗盛而无尺寸之枯人必皆以
为木之美者也使一干一枝独枯则彼之独盛者亦不
得为全木矣人家何以异此而乃自相摧残耶干衰晚
不才辱先令祖知爱为最厚中心诚不能忘二贤父及
贤昆仲也苟有可以效忠者无不愿尽其心焉故因来
教之及不胜喜幸而发其狂言幸因此心而充广之知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168-0196a.png

答黄伯新
干诸况如常无足言者但旱势已成无可救者所幸于
将旱之际急籴得米二万石前任充积亦有二万石接
续发粜亦不至大段空乏也自觉衰老倦于应酬亟上
丐祠之请不蒙俞允丐祠未允当此苦旱难于再请前
面岁月无几学之不讲为可虑也伯量诸人亦已归矣
此间亦难得朋友讲习也来教数条推测皆当自顷在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168-0196b.png

身上工夫有所疏略此事须要直下承当勇猛精进若
只说过不济事也敬子李兄信道甚笃志学甚勇朱先
生之门少见其比足下无衣食之累数往访之为益多
矣朋友难得更宜勉之
回考亭诸友劄子
干复辱劄翰以祀事毕令干讲明先师教人之意干何
足以当此重念衰晚为贫逐禄废学日久惕然于怀引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168-0196c.png

则终无请教之日矣敢不僣述所闻以期镌诲布谢崖
略并希情亮
与杨德渊书(溥/)
国博令孙有嫁母之丧闻不为持服亦不往哭呜呼天
下固有无母之子哉贤者之后礼法之家一至此耶想
其令孙年少未更事事必取决于族人之长者则德渊
诸贤皆不得辞其责矣又闻亦尝谋诸城中长上以为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168-0196d.png

不立虽贤士大夫亦未免有可议者流风滋炽遂有今
夏之事令人有不忍闻者然推此不为服之一念亦何
所不至耶在礼父卒为母则齐衰三年父在为母则杖
期而继之以继母如母慈母如母此不可易之大典也
慈母父之妾也父命之使慈己者其服尚如亲母今为
人后而为所后视其母乃不得与父妾比何其无人道
之甚耶出母嫁从为之服报礼也谓之出母则为父所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1168-0197a.png

子岂得而绝之哉况其母又未尝为父所逐者耶若曰
母尝不恤其子挈其家赀以归不复有母子之恩矣是
可无服也然则处顽嚚之际所以虐其子者亦无时不
至矣负罪引慝则闻之未闻不为之服也父母天地也
岂较曲直之地耶毁冠裂冕绝灭人道一至于此岂不
大可伤大可痛耶想国博之贤亦将为之目不瞑于地
下矣又闻其令孙来岁便欲赴铨如此则行将仕矣君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1168-0197b.png

其母而能忠其君者也其亟于赴铨岂非欲急为仕进
计耶方入仕之始而先犯大不孝之罪公议凛然亦何
所逃于天地之间哉求一二年之速仕而犯终身之大
戮亦非计之得也干辱国博之知甚至不忍其孙之无
知至此不得不相为言之切冀德渊诸贤痛为解说早
自悔艾亟为制服往奔其丧服以期而心丧以三年哀
痛擗踊但知有母之恩而不知有母之故庶几无愧于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1168-0197c.png

间相往来不然则亦不容不自绝也岂有无母之人而
尚可与之交耶言之至此令人哽塞切幸亮之
荆南与吴宣抚乞罢置匮事
干窃见宣抚待制德望足以高一世者以其宽大和易
有以服人心耳除命之下儿童走卒无不鼓舞此正自
古英雄所以建立事功之机也然位望既尊则下情易
隔侍御者不察吾平日待下之意而徒欲为尊严其上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1168-0197d.png

望将减甚非所以成宣抚待制之美意也置匮一事盖
恐不能尽接四方之士以广其听闻然或者以吾为不
屑以接见而遂为是举如此则非吾平日待士之意矣
今莫若先出文榜卑词下意以求禆益然后撤去元匮
委文官忠厚礼下者一人置司于辕门之外应有投献
者不拘早晚悉令接见受纳文字问其居止然后委佥
厅官诠其言之有益者遣人请之相见而慰藉之其无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1168-0198a.png

于于然而来矣至于四方书劄亦委所差官置簿收接
于书院中委一士人可托者置簿交收逐日契勘发遣
回书庶免隐匿滞留之意
与宇文宣抚言荆襄事体
今日之患莫甚于诸将之为欺荆襄去朝廷远故其欺
特甚武昌十万之兵付之庸将有虚籍有老弱其间可
用仅及三分之二败衄之馀尽聚之襄阳不过二三万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1168-0198b.png

癃老者千馀人皆皓首执帜立于舟上州人相视以为
儿戏向者所创鄂州一军岂专欲守襄阳哉大军仅足
守襄阳则卒有缓急数百里之地又何所倚赖军籍既
少又皆贫困无聊至有妻女求食于人者至于主帅则
其所服用皆精选其所爱幸皆姝丽又安责其善战士
大夫莫敢议其军政者其事又难言也偏禆之中又甚
可骇干顷蒙宣总帅三司差往提点信阳三关是时襄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1168-0198c.png

若干深窃忧之亟以书白陈副宣副宣复书曰其军中
大抵皆此物此盖以庸缪之帅择庸缪之将岂暇计勇
力事艺亦不过以其善奉承而迁之耳是以临敌之际
不战而溃襄阳之围特因敌人之退而乘之使之正与
为敌亦有弃甲而遁耳今若因仍旧贯使此人将此兵
宣司日出数百万缗复招数十万兵以益之其相习成
风未见其可用也为今之计者要须振起而更张之多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1168-0198d.png

于巴陵公安之间不使之习见鄂州将帅之故态日夜
教阅其不如令者绳以军法使之感恩而畏威则庶几
缓急不至复蹈前日之辙鄂州见军屯襄阳者且使旧
帅统之以守襄阳吾之所自立一军别择主帅气势既
张则襄阳之帅亦不待易而惟吾之约束彼见吾所自
立之军纪律严整则亦将变其故态皆为精兵异日事
定从而移易之亦不难矣自去夏唐州一败之后不复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1168-0199a.png

初犹有救援之兵然而每战辄败自后数月绝无一骑
敢向之者敌又有以知吾之弱矣然犹有魏友谅一军
万伍千馀人退襄阳二百里以守荆门虽不能退襄阳
之围尚足以为荆门之蔽二月十有四日敌骑数千未
至荆门数十里友谅策马先遁诸军从之敌遂悍然据
荆门以瞰荆南此又岂待遣间谍而后知吾之弱哉使
和可成城可保敌人厌兵不复言战武昌十万之师尚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1168-0199b.png

高马肥乘吾之虚以捣荆襄非兵力之盛其何以禦之
使吾兵备既整敌人见吾之强则亦将望风而莫敢来
纵使之来吾有以待之亦不至于仓皇无策矣此一事
者其利害最大可以振起数十年军政之弊可以强国
可以服人与夫蹈常袭故有败无成者相去远矣
又画一六事
一江陵城壁较之襄阳其厚薄高下仅得三分之二所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1168-0199c.png

低城上高为女墙以惑外观吴宣抚为设险之计无
所不至独于城壁尚未暇及今宜增之使高至于城
薄亦须培之使厚攻城之法不过攻吾城脚今纵未
能尽使之厚且培城脚高丈馀各厚五六尺稍有馀
力又逐旋培之城壁既坚则在我有可恃之势矣鄂
州军饷所聚人物繁盛控扼险要乃全无城壁去岁
陈副宣欲以钱数万缗助鄂州筑城太守不从而止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1168-0199d.png

恐烧砖鸠工具器用非一日可办宜先以书委官属
使一面措置
一荆襄粮食空乏深可为虑盖彼中连年旱荒决无所
从出今岁江池人民流离既不耕种亦决无租赋可
输若俟到彼而旋请之则无及矣莫若便请于朝乞
拨何处米以实荆襄便就此委官前去催促庶几易
以办集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1168-0200a.png

足用今亦宜请之于朝行下他路打造应付亦合便
委官前去催督铁甲用工最多未必便能办集目今
绵绢新熟宜早委官于湖南收买以备软缠之用长
鎗弓弩军中固不可阙然则敌骑之冲突则长刀巨
斧叉䥥尤为要切此等器械新招之军不教而能不
可不多置也
一义勇民兵只可用以守城不可恃以野战盖其心终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1168-0200b.png

首不过乡里有物力之家恃之野战未必可用但择
其强者教之弓弩用之守城可也向闻义勇至府吏
辈例有需索总首又有诛求故其间不无私下放免
及代名抵替之弊此当申明约束敢有犯者以军法
治之可也
一忠义军之名甚佳其人亦可用但其实只是相聚为
盗贼干顷在信阳闻董达者其下有二千人日遣其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1168-0200c.png

此闻其欲俟敌人之至便先焚烧应山其后亦闻果
如其言此曹若不早为区处异日必聚为大盗须是
得其愿充正军方入纪律拔其首领命之以官方知
自爱
一沿江南岸全无守备战舰不可不早备水手不可不
早招兵法先声当使敌人望风而不敢犯乃为长策
建宁社仓利病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1168-0200d.png

而轻生土壤狭隘故大家寡恩而啬施米以五六升为
斗每斗不过五六十钱其或旱及踰月增至百金大家
必闭仓以俟高价小民亦群起杀人以取其禾闾里为
之震骇官吏困于诛捕苟或负固难擒必且啸聚为变
往者里之寄居有忧其然者遂请于官得米五六十石
赈贷于其里计其口数给以五月至冬而输取息二分
日增月益累数千石米日益多所及益广谓之社仓其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1168-0201a.png

之粮一月之后早禾已登场矣是以米价不至腾踊富
家无所牟利故无闭籴之家小民不至乏食故无劫禾
之患二十馀年里闾安帖无复他变盖所以阴消潜弭
之者皆社仓之力也数年以来主其事者多非其人故
有乡里大家诡立名字贷而不输有至数十百石者然
细民之贷者则毫发不敢有负去冬少歉使赵公行部
豪猾诡名之徒所逋甚多恐无以偿遂鼓率陈词乞权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1168-0201b.png

所在社仓索然一空今岁五六月间乡民遂失常年社
仓所贷一月之食其势不得不奔走告籴于大家大家
利其告籴之急遂索价愈高至于百八九十金而无可
籴之处较之常年则是三倍其直矣由是细民之艰食
者百十为群聚于大家以借禾为名不可则径发其廪
又不可则杀其人而散其储居民皇皇为之不安崇安
一乡大家相率逃避于州县者不可胜数人情如此诚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1168-0201c.png

深虑若社仓之制自此而废则嗣岁之忧诚未艾也为
今之计莫若行下本路监司委官早行措置去岁之逋
必有索之之道积年之弊必有革之之方使社仓之制
既复则建宁之民可安事虽若微所关甚大不可不熟
虑不可不早图
代胡总领论保伍
某猥以庸虚误蒙委寄总饷淮右责任非轻每念先世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1168-0201d.png

以报君恩而见先世于地下也窃见金人扼我雄据中
原垂九十年矣天地之数穷则必复今自更化以来正
人登庸庶政修举和气充塞年榖屡登彼中无道骨肉
相残外敌侵追旱蝗荐臻狼狈迁徙此天厌边寇而启
吾国中兴之兆断可见矣圣君贤相经营图国固非庸
凡所能测识然愚窃料之今日之计莫急于经理两淮
长江者江南之藩蔽两淮者又长江之藩蔽无两淮是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1168-0202a.png

亦足恃以为经理乎今日之患莫大于兵力之不足沿
江数千里屯戍之兵不过二十万分戍淮郡多者二三
千人少者数百人虽有守令何所用力虽有城壁将谁
与守岂不可深虑乎愚窃以为防江之兵力固不可不
增戍两淮然有策于此不张皇不劳扰坐得一二十万
之精卒以守长淮数千里之境土国家何惮而不为此
盖为今之计莫若用两淮之人食两淮之粟守两淮之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1168-0202b.png

强弱勇怯大不侔矣生长淮壖与敌相谙骑射剑戟其
所素习山川险易其所熟知淮阴之韩英六之布皆淮
人也曩者敌人冲突遇大军则索战遇淮人则退却此
其明验也又绍兴开禧间敌人犯淮俘掳杀戮切骨怨
愤所欲甘心于敌人者其素志也籍而用之岂不贤于
防戍之卒乎又其地广漠所务农桑所蓄米麦因其农
隙教以习战无养兵之费而得养兵之用计无善于此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1168-0202c.png

有伍长五伍为队则队有队长四队百人则有百人之
长五百人则为一将二千五百人则为一军有统领四
军万人则为统制以总之度其郡之大小广狭而为统
制多寡之数又立都统制以总之自都统以下各以物
力高下人才服众为差自军将而上则朝廷给之官资
以下则制司补以文帖其为保伍不过以防捍乡井为
名而已及至缓急人自为战皆精卒也保伍既明则为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1168-0202d.png

妻孥无所托不为俘掳则为饿莩不甘于转死则去为
盗贼惟或依山或附水创置寨屋立囷仓使各随其队
伍而居之閒居则预藏米麦有急则安存老弱既有所
居则莫不爱护乡井与寇为敌二者既定则宽其力役
以安之设马监置军器以资之两淮之民不苦于税而
苦于役州县之吏知其税之轻也则重役以困之有保
伍有总首一有行移总保俱受其害今既籍为保伍凡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1168-0203a.png

则亦乐于保伍之法不待驱而自从也两淮之地承平
之际畜马成群开禧之后靡有孑遗今马之价数倍江
南而人之畜马者绝少淮人长于用骑而苦于无马其
所乘之马亦不必产于西北凡江南常马畜于其地风
气坚劲水草肥饶亦皆可用惟广鬻江南之马而畜之
淮上随其保伍因以给之又为之制军器以资其用不
过累月而军政可成矣虽然天下未尝无可用之法而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1168-0203b.png

独置之江南而于淮甸之事既未尝谙悉又僚属不许
辟置则朝夕所与图事者又将何所恃乎愚以为莫若
移制司于历阳居两淮之中而去江咫尺文移往来莫
此为便又许之自辟其属四五人往来两淮措置保伍
则庶几所立之法不至徒为文具矣此法既定忽有小
警甲兵之问不至庙堂而彼自有以处之此与调江南
之兵相去万万也且不惟足以禦敌而已两江之民遭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1168-0203c.png

息皆有弃田庐挈妻子或渡江或入山之意其间素号
勇悍者则将且伺变窃发向者湖海张军三之变为两
淮之害甚于敌人今若不早为之所则两淮日见荒墟
卒有警急皆攘臂而去矣惟结为保伍而使物力最高
者统之则为首者皆知自爱而其下亦各有服属既有
险阻之可恃则不至轻去故乡既有上下之相维则不
至轻为盗贼此非愚之策也管仲内政之策也朝廷所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1168-0203d.png

说则不至张皇而屹然有不可拔之势矣
回总郎言筑城事
干复蒙台慈宠示劄翰遣至濠寨官陈校尉并所画城
图令干再行相度仰认某官体国忧边思患预防之意
干与一郡吏民不胜感激干一介书生于世事都不通
晓向来所建筑城之议亦是世俗常谈其所画城壁方
向亦是臆度已见今蒙台念因得闻所未闻遂帅郡僚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1168-0204a.png

奉亦尝借到壕寨李忠显相视计料亦只欲筑向西一
面接连大别山为固东西两面下瞰大江不筑城壁其
后制置司疏驳三事其一以为钱监之侧有水坑难修
筑其二以为大别山阔远空难用工其三以为南面钥
匙头之外既有空地恐不足禦敌赵知军遂不敢复请
今同壕寨官相视前一项钱监之侧即无水坑但后面
两项亦有可疑今以鄙见与赵知军所请规摹较之赵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1168-0204b.png

立规模如此干所请只欲依郡治后小山向西筑至朝
天门即自朝天门斜取壕东门过水军寨至南纪门沿
堤包筑后接郡治后山周回不满七里则四面皆有城
壁一城之民知有城壁则人心可安城之四面皆可相
望厢禁军及市兵以至义武民兵亦可固守但以形势
论之则城不若并包大别山之为壮也然欲筑四面一
带接连大别山为固则形势虽是雄壮顾其间亦有可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1168-0204c.png

敌人必窥恐难守禦合肥之城可谓雄壮只有水门可
入贼人攻城径趋水门合肥之人危如累卵其可疑者
一也自钱监之侧向南至江并是依山创筑城壁诚为
险要但去民居遥远如大别山则相去又高且远缓急
之际欲帅市民以守城则其声援委不相及其可疑者
二也筑城虽以禦敌然两军相向奸民四起东南两面
既无城壁奸人窥伺官司难以稽考安知舟中不为敌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1168-0204d.png

疑者三也四面皆有城壁人心皆有所恃则顾其室家
不忍迁徙官司亦可与民守之效死勿去东南两面既
无城壁人心不安皆相率而渡江矣虽有大别之山将
谁与守其可疑者四也大别山一带其上下阔其两旁
皆险峻诚为可恃但其下若不刬削其上若不筑城则
形势凌迟亦可扳援而至若欲刬削则其山多石难以
施工若欲筑城则其山无土亦难用力费用浸广功役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1168-0205a.png

说则特为一关隘耳非城郭之谓也然大别天险委是
雄壮若欲守禦亦不可废为今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
之先如干之说筑为周围可恃之城令其坚固而不可
拔然后于西北隅接连创筑低城以至大别山之上大
别之颠或累石或用木为栏障要使内城坚固而其外
特以为之护卫耳如合肥之城亦然使外城可守则用
以却敌不可守则退守内城内城既固孰敢顿兵其下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1168-0205b.png

其利而究其害务求其实而不求其名每观世道日降
人心日薄士大夫之为国谋者必不如其家为民计者
必不如其身但图一时之名但思一己之利异日之可
恃皆不论也区区之愚更望台慈将干所陈闻之计台
聚三司属官而通议之如干妄论或有未当亦望疏驳
行下往复诘难务求至当之策使早有定论日下计度
便行烧砖买木成就岁月之间不胜吏民之幸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1168-0205c.png

石门酒器五铭
磨铭
上动下静象天地前推后荡象六子昼夜运行命不已
精粗纷纶物资始君子省身盍顾諟无小无大亦一理
榨床铭
责酒清易责人清难智者于酒可以反观
陶器铭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1168-0205d.png

烧器铭
厚其耳广其腹厚故胜广故蓄绵薄任重祗以覆其餗
升铭
凡物之理不平则鸣不足则歉太溢则倾谁谓剖㪷而
民不争其取也宁过于啬其与也宁过于盈是又所以
为不平之平乎
勉斋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