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1168-0083a.png

勉斋集卷八 宋 黄干 撰
书
与胡伯量书
干录录贱职无足道身老累重书会所入之薄不足以
自活躬耕非所素习舍是无非有害于义惟有禄仕犹
法令所许君臣不可废之义竭力尽职食焉无愧故冒
昧为之幸亦职事粗办上下不相咈可以苟岁月耳但
卷八 第 1b 页 WYG1168-0083b.png

为何事过从绝少讲习遂废是则可恨也契兄与黄寺
丞丈处彼此当相安胡不且少留耶肤仲去岁留此甚
久亦具言相处之适其长子子华今遂登科矣恐欲知
之李余二兄力学如此可喜近有自彼来者乃云敬子
舍禄仕而放债以为活岂亦恶之者之言耶不知其生
事何如如他无以为活却不若丐祠之为愈也
干衰晚之踪夺于儿女之累不得一意卒所业朝夕忧
卷八 第 2a 页 WYG1168-0083c.png

枯蘖朽株何异儿女十人一儿一女已婚嫁次女亦已
许人今秋可了更四男子次子辅年已二十三矣懵然
无所知然亦幸其静重知读书但顽钝之甚留之膝下
无朋友过从尝欲遣之远游以交于四方之贤者而广
其闻见深以未得师为念今乃闻契兄寓筠阳去此十
舍而近敬遣之趋函丈望借一寺舍僧房近郡治者与
之处诲之以所当读之书每四五日一呼而教之为之
卷八 第 2b 页 WYG1168-0083d.png

之多闻博识进可以应举退可以为书会以不失其衣
食之计干家世穷空兄弟子侄辈皆须自撑拄以为活
非有父兄之业可席以为安也若其可教望收置席下
虽三五年无害也此亦月遣人送资粮以与之干老矣
一二年间亦有卜处康庐之意得此子先交于彼中相
识异日亦得以老此身也万望垂念
李宪相约为章贡之行已治装戒行邑人苛留不忍相
卷八 第 3a 页 WYG1168-0084a.png

力辞之未知其肯相从否衰晚绝念世故但得一日之
閒且为卒业之计岂敢更当此重委若以此得罪而去
亦所甘心也昨承示借先师遗训已嘱小儿辈谨护不
敢损失承许以夏初见访俟有的信当遣舟奉迎輹孙
偶以去私留此只得且以付之蒙示及杨敬仲语此自
是二陆门户其学者之说大抵如此专欲上门把人长
短又须勒令其人从其说诚足以耸动人听然久而思
卷八 第 3b 页 WYG1168-0084b.png

意亦恐未尽其某坐某行之意也国秀兄之说似为得
之恨以事冗不得深思再以求教也
干一身百虑至上饶又且不免还家看孥累米价大贵
四壁萧然求欲退安丘壑而不可得旦夕又当一出抑
何时而已耶回首诸公徒切健羡大学首章无他疑但
向者以为明德之发于外者昭著而不可掩也今之解
注乃存于中者洞彻而无所蔽也故鄙意以为莫若合
卷八 第 4a 页 WYG1168-0084c.png

而言如辉光之类皆指外者而言之今既未能不疑且
守师言就本领上看尤为有味也义理无穷安得朝夕
相依以扣请所未闻耶
明德只得如章句所说然其间亦难看更以格字致字
诚字正字修字与明字相参见得分晓方理会得先生
指意不然只是侏儒观优也干年益老目益昏每念先
生诸书向来极欲说得平易使人易晓然今所晓者又
卷八 第 4b 页 WYG1168-0084d.png

思论西铭颇痛快敬子当能言之馀俟骑气之来耳
干本是村秀才却被捉从此来又不免别换头面为之
说法日寻群豪为骑射雄饮之习老矣不足追逐然旧
病却自来此为之顿减亦是顽骨合有许多辛苦分也
诸事已见敬子兄书中向使真得一方之地使自展布
亦当有可观局促随人后亦颇觉费力耳亦只得寻不
侵官不犯分事为之使吾之志得行而彼不觉耳然孰
卷八 第 5a 页 WYG1168-0085a.png

无可交游者盖此间所习者骑射耳不知有诗书也
承教持守之方别恐亦无他说前辈及先师言之详矣
亦只是不为与为之不力耳然亦有一说致知持敬两
事相发人心如火遇木即焚遇事即应惟于世间利害
得丧及一切好乐见得分明则此心亦自然不为之动
而所谓持守者始易为力若利欲为此心之主则虽是
强加控制此心随所动而发恐亦不易遏也便使强制
卷八 第 5b 页 WYG1168-0085b.png

不察也不知高明以为如何干老矣未能忘禄非禄之
不可忘也不仰禄则又须别求所以糊其口而劳心害
义反甚于仰禄以是东西南北惟命是从何去就出处
之敢言何功名事业之敢望特汨没世俗学问尽废大
为师门之罪人不敢自文也敬子果如何来书所谓甚
费造化断不可辞此语却与向来议论不同今之出仕
只是仰禄不得已若谓合义则非所敢闻只管如此立
卷八 第 6a 页 WYG1168-0085c.png

应举得官又家贫未能不仕从之亦无害也
前日之事乃知诸公酝酿甚久惟恐其来故竞起而攻
之要之不能阿世徇俗尚复俛首从官此当自责也第
因此遂得裹足山樊杜门绝交一意安静以终馀年又
莫大之幸也南康已成聚落临川气象方张此间亦有
朋友自为保社讲习益明不至于微言绝而大义乖亦
先师所望于吾辈也尊意只得屈意往白鹿且以吾道
卷八 第 6b 页 WYG1168-0085d.png

胸怀坦然无一毫私欲之累于学问虽未甚加功然其
资其志不可及也此而不可相处则亦难乎望于今之
世矣
日来讲学想日有新功朱先生集前修之大成设教垂
世其大纲无以复加矣顾学者之为学则亦须随其气
质察其所偏与其所未至择其最切者而用吾力焉譬
如用药古人方书亦言其大法耳而病證多端则亦须
卷八 第 7a 页 WYG1168-0086a.png

心身闺庭之间是则学问之大端朝夕孜孜惟此而已
朋友讲习则绝难其人也
复胡伯量书
承诲以朋友讲问之详甚幸甚喜干之愚陋何足以折
衷之所说大抵皆善人心道心之说恐如契兄所云者
为是李所谓人心气也余所谓性之正者皆未精确也
道体之说此更宜讲究谓但指隐而言者岂所以为道
卷八 第 7b 页 WYG1168-0086b.png

体字体亦曷尝对用而言耶所谓道体者无物不在无
时不然流行发用无少间断如曾晰者真是见得此理
然后从容自得有以自乐今之局促迫狭寻行数墨辄
拘碍者岂亦于此有未洒然者耶主敬致知两事相为
经纬但言敬而不能有所见者恐亦于此有所未思耳
此有非纸笔所能尽者试以扣余李二兄共商确之安
得一见相与剧言耶恐有未安者却望垂教为幸
卷八 第 8a 页 WYG1168-0086c.png

窃廪粟以活孥累耶承见教讲学大略足见勤笃师友
所望道体之说前已具所闻求教矣未审是否持守之
方无出主敬前辈所谓常惺惺法已是将持敬人心胸
内事摹写出了更要去上面生支节只恐支离无缘脱
洒所谓座右铭四句者不知先师文集有耶抑故友程
君之语也是必非夫子之言若程君思索所到则恐画
蛇寻足愈支离而愈鹘突矣安得起之九原之下一扣
卷八 第 8b 页 WYG1168-0086d.png

错缪所谓有小圈者特其小失耳今以印策论之则印
策中缝之左即乾卦其右即姤卦乾姤二卦夹在策缝
左右乃今所印本恒巽之位即先天乾姤之位也乾姤
居正南坤复居正北故曰冬至子之半是也若今所印
则冬至在亥子之间矣知乾姤在策缝之中则伏羲八
卦图以乾为南以坤为北可以类推矣此乃易之宗祖
宜亟正之又圆图后语有圆布者有方布者则六十四
卷八 第 9a 页 WYG1168-0087a.png

贫故无笔力且在考亭借书以读以故无本然此大节
目则可以默识不可便流转以误后学也
闻果州兄之病令人终日忧恼又是几百十年复生得
一人如此况当人物衰微微言将绝之际岂宜如此不
知此数日又如何朝夕引领以望音信及得音信则又
惊悸不敢开缄为之奈何诸兄更宜朝夕视之且以宽
释其意也西沂之计且宜迟之干在此陈师复又来皆
卷八 第 9b 页 WYG1168-0087b.png

友皆不在侧万里修途不得不为之虑也
与胡伯履西园书
干贱迹如旧去冬复为此来更两三日即理归装顽钝
无寸进特此志未衰尔义理精微玩索之久渐觉前日
用工之疏然又安知异日之视今不犹今之视昔耶亦
有刻意竭力以不负此心而已道难明而易晦彼驰心
俗学略无见解者是诚无望焉尔有志于道者又率多
卷八 第 10a 页 WYG1168-0087c.png

其为亡羊一也以是益觉师友讲贯虚心求益不可须
臾忘也此间朋友往来甚多但悠悠不能自奋者亦不
少每念契兄刚毅果敢未尝不敬慕恨朝夕不得承诲
论君举陈丈于大经大本固难责以尽合然闻于其制
度考證亦颇有过人处善取人者亦资其长以益已而
已
复胡叔器书
卷八 第 10b 页 WYG1168-0087d.png

感慰吾辈年益老百事皆不足关心惟力进此道以无
负师门为幸进道之要固多端且刋落世间许多利欲
外慕见得荣辱是非得失利害皆不足道只有直截此
心无愧无惧方且见之动静语默皆是道理不然则浮
湛出入浑殽胶扰无益于已见窥于人甚可畏也干衰
老冒昩此来只是为贫别无他事日来觉得气血大不
如前已上丐祠之请不蒙报可欲归未能意思昏闷此
卷八 第 11a 页 WYG1168-0088a.png

大之幸也
复叶味道书
干录录如昨衰晚冒昩初以事简为幸忽值大早不遑
宁处所幸方旱之初便积得米以为后日之地以是其
忧稍宽但事变之来不可预料亦不容安枕也老来但
觉来日无多亟上丐祠之请不蒙听从然亦可以为岁
终再请之地也语录事承见谕然亦有一说且如语录
卷八 第 11b 页 WYG1168-0088b.png

生语录胡为两说不同而亦皆采取耶天下义理正未
可如此看也虽朱先生不敢以自安而学者乃欲率然
如此何耶朱先生一部论语直解到死自今观之亦觉
有未安处且如不亦君子乎一句乃是第一段几番改
过今观程子云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是不愠然
后君子也朱先生云故惟成德者能之则是君子然后
不愠以悦乐两句例之则须是如程子之说方为稳当
卷八 第 12a 页 WYG1168-0088c.png

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馀此用中庸有馀不敢尽之语
然所谓慎者非以其有馀而慎之也慎字本无不敢尽
之意事难行故当勉言易肆故当慎耳人而无信一章
其何以行之哉何以之以便当用其何以观例志道据
德依仁不当作次第说若作次第说则游艺有所不通
且有志道者未能据德据德者未能依仁之病道者贯
古今塞天地人所共由志者存之而不忘德则行道而
卷八 第 12b 页 WYG1168-0088d.png

此立道由此行故当依之而不违三者皆人所不可须
臾离若艺则游之而已此一段乃近见一朋友语录中
所载又岂可以其与四书不合而削之乎义理无穷正
可忧正可惧不可执一说而遂以为安也似此数处皆
是近日见诸君子读论语而得之今既刋削如此亦无
可奈何但乞存留底本见示并求新改本更一观耳序
文读之全不成言语留此人十馀日欲修改去竟以事
卷八 第 13a 页 WYG1168-0089a.png

中
问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与万物统体一太极一物各具
一太极是同是别或云大德敦化是天命之谓性小德
川流是率性之谓道或云大德是语大莫能载小德是
语小莫能破此两意是同是别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四句如何既
说物则又说秉彝又说好德则也彝也德也是一是二
卷八 第 13b 页 WYG1168-0089b.png

干昨以鄙见所疑奉质今观所荅颇似未安孟子曰博
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圣贤千言万语虽似不同
而其至约处未尝或异今只随句解析而不见其统会
之一则恐于吾日用之间参前倚衡未必有所见此不
但文义之不通而已也道之在天下一体一用而已体
则一本用则万殊一本者天命之性万殊者率性之道
天命之性即大德之敦化率性之道即小德之川流惟
卷八 第 14a 页 WYG1168-0089c.png

以语小莫能破语大莫能载是万物统体一太极也语
小莫能破是一物各具一太极也万物统体一太极此
天下无性外之物也一物各具一太极此性无不在也
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道问学所以致知
而尽乎道体之细自性观之万物只是一样自道观之
一物各是一样惟其只是一样故但存此心而万事万
物之理无不完具惟其各是一样故须穷理致知而万
卷八 第 14b 页 WYG1168-0089d.png

只是一义岂不自博而反约哉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于
民之下又言有物者何也有物者就人身上有耳有目
有手有足有君臣有父子之类而言也有此等物便有
此当然之则如耳聪目明手恭足重君仁臣忠父慈子
孝之类是也然此当然之则固无物不体而此理之妙
实根于人性之本然惟人之生各禀此有常之性所以
应事接物皆好此美德而不容已也所谓美德即所谓
卷八 第 15a 页 WYG1168-0090a.png

也孔子又加一必字于有则之上加一故字于好是之
上其旨愈明矣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
作礼义威仪之则亦此意也若不如此看得文理明顺
则谓之同者鹘突而无别谓之异者支离而不通矣干
尝谓此四句便该括了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许多说话
非大圣人不能言也自有天地以来如人心道心四句
及此四句皆是天心正法传授世人不可轻将寻常诗
卷八 第 15b 页 WYG1168-0090b.png

好德便是小德世间只是一个道理也朋友难得相近
故痛言之未知是否
干前日附去诸兄往复之语今承见教大抵干之说失
之合一而无别诸兄之说失之离析而无统更取朱先
生太极图解以统体太极为天下无性外之物以各具
太极为性无不在之语并中庸尊德性道问学注观之
不知如何如前日鄙见亦觉未安统体太极各具太极
卷八 第 16a 页 WYG1168-0090c.png

底太极则做出各具底太极语大语小则全指用而言
毕竟语大底是全体语小底是用天命谓性是未发毕
竟是体率性谓道是人所常行毕竟是用大德而能敦
化毕竟是体小德而川流毕竟是用若浅看则一段是
一段更深入思量则又觉相似都凑不知如何中夜思
之更无著落诸兄精力过人更为思之以见教幸甚
复李公晦书
卷八 第 16b 页 WYG1168-0090d.png

味而喜怒哀乐者为人心由仁义礼智而喜怒哀乐者
为道心以经文义理考之窃恐不然朱先生中庸序云
人心发于形气之私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形气在我如
耳目鼻口是也声色臭味在物岂得以发于声色臭味
者为人心乎朱先生云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今以由声
色臭味而喜怒哀乐则是圣人未免于逐物也而可乎
谓由仁义礼智而喜怒哀乐者为道心则乡党一篇委
卷八 第 17a 页 WYG1168-0091a.png

以道心为惟微乎人指此身而言道指此理而言发于
此身者则如喜怒哀乐是也发于此理者则仁义礼智
是也若必谓兼喜怒哀乐而为道心则理与气混然而
无别矣故以喜怒哀乐为人心者以其发于形气之私
也以仁义礼智为道心者以其原于性命之正也人心
道心相对而言犹易之言器与道孟子之言气与义也
人心既危而易陷道心复微而难明故当精以察之则
卷八 第 17b 页 WYG1168-0091b.png

之无一念而不合乎当然之则然后信能守其中而不
失也似此可谓大段明白未审高明以为如何更幸详
以见教
真丈所刋近思小学皆已得之后语亦得拜读先近思
而后四子却不见朱先生有此语陈安卿所谓近思四
子之阶梯亦不知何所据而云朱先生以大学为先者
特以为学之法其条目纲领莫如此书耳若近思则无
卷八 第 18a 页 WYG1168-0091c.png

初本不欲立此一卷后来觉得无头只得存之今近思
反成远思也以故二先生之序皆寓此意亦可见矣今
观学者若不识本领亦是无下手处如安卿之论亦善
但非先师之意若善学者亦无所不可也孔门教人只
说博文约礼至子思首言天命之谓性孟子首言性善
是或一意也
所拟近思数条言仁一也或在首卷矣而仁之道只消
卷八 第 18b 页 WYG1168-0091d.png

之法所以属次卷义利之辨不在第二卷而在第七卷
者第三卷只论为学之法若是利则不可以为学矣如
孟子言舜蹠之分则蹠岂可以学论哉四子之序以大
学语孟中庸为次近思乃杂诗书于语孟之后专言四
子则不及诗书泛言读书则杂以诗书亦各是一意于
学者用功初不相悖也义理有疑一段而重出此却可
疑但濯去旧见以来新意此句于学者读书之法颇精
卷八 第 19a 页 WYG1168-0092a.png

重出前数语则又不成文理此不妨重出也致知在主
敬前亦当如此若大学或问先以持敬补小学而后及
大学则与此不同然若不致知则又不知持敬为何事
耶先生尝云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本立而知
益明知精而本益固则亦不妨其互相为先后也凡此
皆非大义所系但觉近思旧本二先生所共编次之日
未尝立为门目其初固有此意而未尝立此字后来见
卷八 第 19b 页 WYG1168-0092b.png

想而为之今乃著为门目若二先生之所自立者则气
象不佳亦非旧书所有不若削去而别为数语载此门
目使读书者知其如此而不失此书之旧为佳试与真
丈言之如何通鉴纲目昨见旧本只是周威烈前数段
有诸国征伐至杀戮十数万人者皆不载尝以禀先生
荅云此岂可不载遂添得数段后欲重修而未暇也如
此大部帙其间岂无疏漏处然其大经大法则正大的
卷八 第 20a 页 WYG1168-0092c.png

与(失名/)
三才之植立万化之流行自一息至于不可终穷自一
毫至于不可限量所以纲维主宰者道而已道非他行
天理之当然不杂于人欲之私而已自古帝王参天地
赞化育更尧舜禹汤六七君上下数百千年致治之盛
常如一日岂有出于此道之外哉诗书载籍之传其详
可暏也春秋战国以来异论滋炽其术愈工其说愈巧
卷八 第 20b 页 WYG1168-0092d.png

人欲之私而昩天理之正帝王体统卒以泯没而民生
不见隆古之盛千有馀年于此矣可胜叹哉循乎道者
如此戾乎道者如彼然则有志于世者其辙迹可考也
然道之在天下与三才并立万化并行虽显晦不同未
尝亡也神而明之其惟人乎人以一身任斯道之责其
要有三吾心之灵万善毕备察识存养以立其本诗书
载籍嘉言具列玩索涵泳以博其知贤人君子怀才抱
卷八 第 21a 页 WYG1168-0093a.png

而固守之道之不明非所患也然处世有穷通致力有
难易岩穴幽隐之士刻意励行以有志斯道亦足以独
善其身惟夫君相之尊公侯之贵天下之所观曕人心
之所趋向诚能笃意于斯道则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壮
国势于九鼎之重直反掌耳是则干之所以有望于阁
下也
卷八 第 21b 页 WYG1168-0093b.png

勉斋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