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1095-0813a.png

公是集卷四十七
宋 刘敞 撰
杂著二
明舜
桃应问于孟子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臾杀人则如
之何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欤曰舜安得而禁之
哉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窃负而逃遵海滨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1095-0813b.png

不尽理权而不尽义孝子之事亲也既外竭共力又内
致其思不使其亲冇不义之名不使其人有间非之言
瞽臾使舜涂廪从而焚之乃下使浚井从而掩之乃出
舜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夔夔斋栗瞽亦允若书曰父
顽母嚣弟傲克谐以孝烝烝又不至奸由是观之舜为
天子瞽叟必不杀人也仲尼之作春秋为尊者讳为亲
者讳为贤者讳故以子则讳父以臣则讳君岂独春秋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1095-0813c.png

之昔者商鞅之作法也太子犯之鞅曰太子君之贰也
不可以刑刑其传与师鞅之谓刻矣然而犹有所移由
是观之瞽叟杀人皋陶必不执也叶公子高问于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何如孔子曰不
可吾党之直也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由是观之
瞽叟杀人皋陶虽执之舜必不听也舜岂以天下有所
受顾临其亲哉夫圣人莫大焉天子莫尊焉以天下养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1095-0813d.png

亲无一朝之患是则非舜也知圣人之德知天子之尊
知天下养之备然而不知天子父之贵也而务搏执之
是则非皋陶也无其事云尔有其事奚至于窃负而逃
遵海滨而处故曰孟子之言察而不尽理权而不尽义
夫衡之为物也徒悬则偏而倚加权焉则运而平一重
一轻之间圣人权之时也请问权曰皋陶不难弃士不
过失刑而已矣以君臣权之天下之为君臣者必定义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1095-0814a.png

下之为父子者必悦仁莫盛焉故善为政者毋以小妨
大毋以名毁义毋以术害道毋以所贱千所贵迂其身
有以利天下则为之贬其名有以安天下则为之其惟
舜皋陶乎
舜死
舜以天下让禹十有七年而死于苍梧苍梧夷也去中
国万有馀里欲天下之一乎禹也周公继文武摄天下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1095-0814b.png

已居成周死葬于毕欲天下之一乎周也舜周公同道
舜君也周公臣也舜周公易地而处则皆然然则尧何
以不去中国死夷狄乎曰舜之相尧也二十有八载德
施于民也长功见于民也大天下忘尧焉尧之子不肖
书曰罔水行舟罔昼夜额额明淫于家天下疾焉故尧
崩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如是而已不能有加矣禹之举
也由舜其相舜也不能若舜之久舜之子又不若丹朱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1095-0814c.png

中国焉去中国而天下一乎禹矣或曰舜勤民而野死曰有
天下以与圣人不使后世万姓被其害也而去之可不谓
勤民乎或曰舜死于巡狩征有苗曰不然也尧以天下让
舜使舜巡四岳书二十有八载帝乃徂落舜以天下让禹
使禹征三苗书曰苗民逆命禹乃班师布文德夫尧舜未尝
不巡狩伐无道也抑既让天下矣则无所事天下夫舜何为
而巡狩且伐三苗乎然则古之有是说也何故曰昔者晋文公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1095-0814d.png

然违天下而去将托于狩而至苍梧也舜之让春秋之
讳圣人之意也孟子曰前圣后圣其揆一也昔者太王之
子曰太伯仲雍王季王季有圣子曰文王太王欲传之
太伯仲雍知之因采药而去以 窜于荆吴之间然则圣
贤之所以让其国家天下于圣人者亦必有道矣孔子
曰太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伊吕问(并序/)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1095-0815a.png

武书又以二人为反间夫世衰道敝天下语权
变者宗鬼谷语奇正者宗孙武学者既无以拒
之而复假圣人以自耀将使浇薄之俗甘心于
诈伪予甚惧焉作伊吕问
或问人有言曰伊尹五就桀五就汤太公三就纣三就
西伯有诸曰有之曰然则为仵而合者欤曰否不然也
昔者伊尹避桀耕于有莘之野不以耒耜为可贱也以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1095-0815b.png

纣钓于渭水之上不以渔之事为可薄也以须天下之
平卒不可得文王闻其贤往猎而起焉二子者皆圣人
之仇也知不以久幽为不贤而曾纷纷以求合为贤乎
且吾闻之伊尹归于商而为之相太公归于周而为之
师二子者法尧舜者也以尧舜之道不可以臣伐君可
以臣辅君成汤察焉古者诸侯岁一贡士于天子汤因
是焉而贡之故伊尹入于夏夏不能用古者士不得其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1095-0815c.png

丑也归于亳汤又贡之贡而反者五知其不足与有为
然后终相之当此之时伊尹乃自亳之北门入遇汝鸠
汝方于徐而作汝鸠汝方之书伊尹太公其臣均也成
汤文王其主均也夏桀与纣其乱均也以伊尹之入于
夏故亦知太公之入于商以伊尹之入于夏为汤贡之
故亦知太公之入于商由文王贡之也则二子者皆愿
为而不得者非仵之而后合者也且仵而后合者若苏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1095-0815d.png

于齐齐人剥而裂之天下莫不笑故图为仵合者苏秦
也不免于死而谓伊吕之圣人为之乎哉曰伊吕之不
求于合则吾信之矣若乃汤贡之文王贡之者非间欤
曰恶是何言也且以汤之得天下也为得桀而得欤为
得道而得欤文王之得天下也为得纣而得欤为得道
而得欤汤之得天下也自其伐葛文王之得天下也自
其伐崇汤伐葛而莫之逆者而桀丧其天下矣文王伐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1095-0816a.png

伊尹间之其得葛也孰间之乎文王之得纣也太公间
之其得崇也孰间之乎圣人之为圣也为其正而已矣
是以众人为不可及必以间而有天下则其所以为圣
也不亦众人而可为之欤曰然则世之有是言也何出
曰出乎贪势而好利者贪势者乐纵横好利者喜用兵
其于术犹号而售之也是以私自托于圣人
问南子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1095-0816b.png

见南子也欲因以行道乎曰否不然也昔者叔向囚于
晋人将杀之乐王鲋者嬖臣也使谓叔向曰事我我免
子于死叔向不应亦不谢也夫叔向不应岂不曰生
者人之所安也为不义而生者我之所不安也富贵人
所欲也为不正而富贵者我所不欲也得势而行道者
所愿也为不正而行道者我所不愿也夫曲其身以赴
利者叔向所不忍为而谓仲尼为之乎且夫欲行道而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1095-0816c.png

亦未之闻也他日王孙贾以微言问于仲尼曰与其媚
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仲尼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
也夫仲尼生居乱世固天下无所遇得其人可以行道
而不为也曰毋以获罪于天而因南子以求致其行是
媚于灶矣何以为仲尼曰仲尼之不因南子以行道则
吾既闻命矣敢问仲尼之见南子何也曰古者不传贽
不为臣故称其君曰君称其君夫人曰小君二者皆君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1095-0816d.png

命妇从之将与之共宗庙之事正君臣之位不可以不
见也南子者卫小君也当是时仲尼仕于卫如之何不
见敢问礼欤礼也礼则子路何不悦曰子路之意以为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君子奚宜留哉乃仲尼则欲先正其名君臣名之大者
也名正则庶民服道不行然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
年淹也此之谓也孟子曰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1095-0817a.png

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所谓际可者接可
见也古之人接可斯仕矣
启疑
昔者齐伐鲁孔子忧之谓门弟子曰鲁父母之国也今
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于是子贡往见田常而说之
曰臣闻忧在内者攻疆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而
鲁弱不可攻也则不如攻吴于是子贡南说吴使伐齐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1095-0817b.png

安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呜呼不亦甚哉此亦周末
战争贪利之人耳而谓子贡为之乎且夫却齐以存鲁
于鲁则幸矣于彼四国则败矣不惟如是又使其身蒙
恶于田常如与之纂焉不惟如是又使圣人被不知人
之讥如与之谋焉虽然齐伐鲁之事不能无也子贡说
田常不能无也虽然子贡之言则谓何哉子贡必将谓
田常曰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害君也今君上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1095-0817c.png

伐而胜则高鲍之谋也伐而不胜则高鲍将正君之罪
上者不见信于君下又壅于大臣外与诸侯与国为仇
君之位若朝露可翘足而亡矣夫鲁干乘之国也未可
量也君不如按兵勿伐以销高鲍之谋外自树党下以
妪拊百姓使不践战死之患全而归之夫百姓全而归
戴君如父母鲁喜于不伐亲君如师友销高鲍之谋则
未有以间君也君乃释此三利而必践万危之涂开大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1095-0817d.png

犹恐非也今乃饰纵横之诈挟反覆之辩亲指之圣贤
之问学者信而不论论者昏而不谕毋乃已谬哉虽然
是传闻者也疑似者也古之为书之二者多有之其始
也出乎信而今也成乎伪吾请言之传曰彭祖最寿八
百馀岁敢问彭祖非人也耶则岂独八百岁而已哉是
人也何以独得乎此固难通也虽然为是有端仲尼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吾以此推之所谓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1095-0818a.png

之间譬若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太史公述历黄帝
以来三千馀岁也非仲尼与鲁隐并生太史与黄帝俱
壮其书则然也此传闻不考实者也舍彭祖无传闻者
乎曰有传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夫徐偃王徐国之君
也主祭祀奉朝聘交邻国接百官古者人君无所不亲
则偃王何以能自力哉古者有天疾者不入宗庙有人
疾者人入宗庙则偃王何以能入即位哉语曰偃王好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1095-0818b.png

者筋象也武备刚刚者骨象也故贵文而废武亦不可
以存国犹有筋而无骨而不可以为人也此出于议论
比兴者也而不审则疑矣舍徐偃王无疑者乎曰有传
曰鲁阳公与韩战怒而挥戈日退三舍夫天至高也日
至远也鲁阳以七尺之躯丈二之戈气不足以盈谷力
不足以破山愤而指麾日为之却则岂独日哉盖天亦
随之此不可以诳婴儿终日又况天下乎古者兵法三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1095-0818c.png

北三舍尔世人不知则以为日退三舍矣此传闻而讹
者也舍鲁阳无疑者乎曰有传曰黄帝与蚩尤战于版
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貔虎为前驱雕鹖鹰鹯为旗帜夫
黄帝之人民犹今之人民黄帝之郡国犹今之郡国黄
帝何以能独任异类与之成功哉言黄帝之士卒如熊
虎言黄帝之旗帜载鹰隼则可已岂独黄帝有是哉书
曰如虎如貔诗曰织文鸟章此亦闻而不察者也舍黄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1095-0818d.png

其仁义忠信圣人之姿尔恶得形状之异乎必形状异
然后为圣人则孟子又乌得云尧舜与人同乎语曰周
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此八
人者同母而四乳吾以此推之所谓四乳者亦犹是四
乳之谓也此固美之过实之言也舍文王无过实者乎
曰有传曰伊尹生于空桑夫人之不生于木犹木之不
生于人也伊尹独为绝类离伦无所受其气若蜉蝣醯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1095-0819a.png

之木(地/名)吾以此推之伊尹之生于空桑犹文王之生于
西戎也何怪之有哉此固好奇而不经者也故曰言远
而伪道散而惑三皇之事万不存一五帝之事千不存
一非笃学而心知其道者岂足胜论哉昔者宰我问于
孔子曰黄帝三百年信乎孔子曰黄帝在位百年崩而
民哀之百年用其教又百年此其所以三百年也楚子
问于观射父曰书曰乃命重黎绝地天通使无重黎民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1095-0819b.png

正黎司地天地之道序而人神不相杂乃所谓绝也民
不能登天也呜呼吾安得夫孔子观射父而听之哉
五百
或问曰五百岁而一圣人作有诸曰否不然也或问乎
孔子曰吾闻黄帝三百年黄帝何以能若此之久也孔
子曰黄帝在位者百年崩而民畏其神又百年已而民
用其教又百年此之谓三百年夫言固有若是者也古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1095-0819c.png

也曰昔仲尼有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今曰圣人之法五百岁而移是可谓天地合其德日月
合其明乎曰是非此之谓也盖古者有不粒食不衣裳
居不屋死不葬之俗矣非不乐之也不知为耳矣而今
也耕而食织而服安而宅葬而得者固不一俗夫圣人
盖因时而设法相时而制治者也法固有必变治固有
必革谋不能五百年者非圣人也当五百年之极而不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1095-0819d.png

滥矣然后归而新之故圣人者常出于五百年之后者
也不五百年其法不亡不可得而亡也既五百年而犹
不亡所谓不亡非不亡也直亡矣而未有绝也由尧至
于汤五百有馀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由文王
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尧之仁汤之武文王之治适因
其时得其际而改焉民之去故俗而就新治悦然如水
之赴下也谁能禦之孔子得其际矣而不得其时周之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1095-0820a.png

孔子作春秋春秋之作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
冕乐则韶舞夫后世未有为孔子之为者也如有孔子
之为者则亦必五百年而后可亡也故曰五百岁一圣
人作一圣人作者一圣人之法变千五百年者也前之
则民未忘德过之则遂极乎敝极乎敝虽久非圣人所
谋也今曰周人八百殷人六百以为文王贤于汤也而
可乎故圣人非能计岁必五百年而生也以其成之则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1095-0820b.png

谓事之不然曰子云玩文而遣意者也其曰不然不亦
宜乎
公是集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