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095-07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公是集卷四十二
             宋 刘敞 撰
 说
  杂说九首
善治天下者求之于其身而巳矣耳也者所以听也目
也者所以视也口也者所以言也心也者所以思也手
也者所以攫也足也者所以走也凡此数者相待而成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095-0762b.png
相须而生废之则病缺之则丧然而莫相易也莫相德
也分定故也圣人之治天下能使百官万物如耳目心
口手足之不可相易亦不相德济之如一身而天下安
有不治者屠羊说者楚之屠羊者也当昭王之时吴兵
入郢昭王奔走屠羊说有功焉王定而赏之屠羊说曰
不可王始失国吾亦失屠羊今王复国吾亦复屠羊吾
职巳足矣又何赏乎此其不相德也甚矣所谓分定者
非名位有所极人不敢间之者也清浊中理贤不肖中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095-0762c.png
伦人莫能间之者也譬若足之不可为手耳之不可为
目也故天子忧天下诸侯忧其国公卿大夫忧其家所
任大者忧亦大所任小者忧亦小非上独逸而下独苦
也古者以进为役以退为休劳力者安劳心者忧也其
不以利私已也已故上下一体也忧大者忧远忧小者
虑短故有天下者其视百岁犹旦暮也有一国者其视
一世犹旦暮也有一家者其视一岁犹旦暮也旦逸乐
而暮忧患人情所不为是故天子有百世之忧诸侯有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095-0762d.png
十世之忧士庶人有终身之忧
非独百姓为有俗也至于有司执事亦有俗也为国者
谨察其俗变之则治不变则坏不可不虑也然则今执
事之俗何也曰今执事之俗以希世为贤以守道为拙
以苟简为治以姑息为安以佞谀为礼以雷同为美以
希世为贤故巧竞之路开也以守道为拙故敦朴之节
消也以苟简为治故政有所不举也以姑息为安故事
有所不修也以佞谀为礼故忠信之士匿也以雷同为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095-0763a.png
美故正直之风坏也虽然此六者非忽然而败也若火
之烧膏若泉之穿石渐之渍之将效于尽而止不尽则
不止方其尽也可不忧耶故及其未尽而救之庶有已
乎然则何不视其不为希世者而贵之富之以抑其不
守道者视其治苟简者而黜之辱之以进其不苟简者
视其安姑息者而黜之辱之以升其不姑息者视其佞
谀者而紏之谪之以振其不佞谀者视其雷同者而紏
之谪之以来其不雷同者如此而人尽其心吏专其职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095-0763b.png
内之无秕政外之无败事亦不数岁而习以为俗矣及
其习以为俗也天下何事之不治哉今至使国家者委
之天曰治天也不治天也抱道德者委之命曰达命也
不达命也凡治国家者在仁而享富贵在贤今也皆委
之天与命者六者之俗不除曲直相混淆故知其无可
奈何者为此言也夫习俗之人惟见其是不见其非也
是以祸至而不知今不能变后之人其必有任是者乎
呜呼若火之销膏可不戒之哉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095-0763c.png
古今不同风化不一帝王之政在谨察其时之俗其善
者敦而悦之其恶者反而新之然后政可行也今天下
之俗其何如哉曰今天下之俗习于机巧急于财利薄
于礼义轻于刑罚机巧习则用不足财利急则盗将起
礼义薄则君子隐刑罚轻则小人肆此固反而新之之
时也其反而新之无说乎曰有欲机巧之反也莫如尚
忠厚欲财利之反也莫如进廉士欲礼义之反也莫如
谨制度行斯三者则刑罚重矣欲刑罚之反也其要在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095-0763d.png
知人知人者求若人者尊之使可则也贵之使可尚也
富之使可悦也百姓恶有不勉而从之者乎夫百姓者
固见利而不见义今且使其见为利不若为义者之荣
也恶有不顺乎今且使其见为义不若为利者之荣也
恶有不悖乎
三代之王各有官刑所以然者公卿大夫操事任职与
百姓异百姓以勤劳效事为务而卿士以兴化致治为
责其法不得一也近观春秋之义责贤者备责不肖者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095-0764a.png
略所谓贤者固卿士之品也官刑见于书传者夏则昏
墨贼杀商则具训于蒙士周则多矣今刑罚宪章所以
防禁小人掩博淫盗争斗殴击者甚备而卿士大夫其
荒谩颇僻伤教损俗者于法无比则置而不论必求其
掩博淫贼争斗殴击者然后举行刑焉彼为卿士大夫
者虽甚不肖亦安有为夫市井小人之为者乎苟不为
市井小人之为则皆良大夫也而其怀恶颇僻伤教损
俗有甚于市井小人之为者反置而不论不亦操下详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095-0764b.png
责上略乎是背于春秋今宜粗定官刑以兴化致治贤
者任责之使夫居官者有畏也亦不待掩博淫贼争斗
殴击而后罚之矣则必畏正其身以扶世道民如是不
亦忠乎
古之公族高可以秉国钧下犹列大夫所以能尔者诚
教训服习之至也人之材性贤愚不同贤者可使亚圣
愚者可使畏义若饱食逸居而无师保之严则放僻邪
侈无不为巳今公族子弟虽有说书伴读类不能开导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095-0764c.png
其性假使天资茂异犹不自知况其膏梁渐染何由振
起乎古者太平之世无弃人今公族国之枝叶也其贤
者未尝效用中下又不养育但令饱食逸居其为弃之
不亦甚乎天下一家四海一法荒徼山野之士无不并
取可谓立贤无方矣而亲戚懿私以嫌不用公卿大夫
怀左官附益之疑莫肯任忠信建言其事幸天下常宁
固无可疑若时移俗变或有强臣跋扈而公族枝叶无
权无勇不足畏惮前古如此可胜言哉夫言且然之势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095-0764d.png
于未然之时俗必笑之及其有然恨不早然何可然也
魏文帝明知秦所以亡者无亲亲之辅而拘束子弟愈
于盗贼国不三纪移于强臣此可谓昭昭之鉴也夫为
政之体用兵之术苟平生未尝见虽抱智勇或失规矩
今公族甚多宜选厉贤隽岁出数人令晓民事若其大
雅卓然便借以权柄此与任殊姓异族功相辽矣诗曰
扬之水不流束楚无信人之言人实廷汝又曰有杕之
杜其叶菁菁独行茕茕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同姓之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095-0765a.png
亲亲其所以然者禀性受体共源异泒出于天性而不
可解于心也故公子不去国呜呼可不念也哉可不念
也哉
古太学教胄子以九德及其学成志就足以不惑然后
授以爵位故二帝三代世族门子多得贤材今公卿大
夫郎吏以上皆得任子弟下者至京官其次仕州郡非
复专学问道苟以荣富家贵族耳势崇力钜易以讲道
往往据要职重任十有八九嫡庶不分贤不肖混淆天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095-0765b.png
下常若官多员少者此等害之也可为著令诸当任子
者得任为后者一人馀皆不得若自以为有殊功异行
诏上名者不用此令而令朝臣以上子弟悉诣太学著
籍受学为设五经博士随所欲学从博士习之闻岁辄
一试如汉朝射策取问经典大义通五经四经为上三
经次之二经为下不及二经且勿举以十道为问不失
为上失一二次之失三四为下失五勿举既得其人以
学优劣制其爵禄假令其父若大父世父官本微也今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095-0765c.png
以其子孙才高自以高官与之称也假令其父若大父
世父官本崇也今以其子孙材下自以小官与之亦称
也人当以言行为类非若万物可种传也如此仕者皆
得其人经义益修矣
古者求士先退让敦朴者欲以励世矫俗也士之应世
求者亦偃蹇自厚而鄙小荣利是以人怀廉约之心俗
长敦厚之风若不得巳而应聘效力则谔然中立以道
进退何则其素所操持者不近势利也故古者鲜患失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095-0765d.png
之叹今进士猥多自十年以来岁岁增益州郡所举会
于尚书者常三千以上若尽以为贤是何贤之多也虽
兔罝之世不能及此必若不能尽贤但启贪竞之心开
奔走之路非朝廷之美也又怀利干进互相窥诋发扬
其短长或携手扬袂佻达傲荡无复处士之态习俗为
长不觉不禁必复有西晋旷放狂谲之败窃以谓宜令
州郡间岁举进士取其实行经学试之如太学胄子大
郡三人其次二人其次一人无则阙京邑四方所赋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095-0766a.png
士之占籍多可令五十人馀京或五十七人其佻薄无
行皆摈斥勿收如此号为州郡举进士可矣非进士自
举也夫自举之与人举之所以厉世矫俗岂可同日而
语哉今不惟进士自举而已至于贤良方正亦自举也
岂不过乎夫贤良美称也方正善行也古之当此名者
方将高卧潜处不知羔堆圭璧之聘三四至而遂能起
乎今皆循循然窥颜色求便利而进矣争门齰指不足
谕其情侧肩攫金不足况其态鼓腹自鬻不足比其羞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095-0766b.png
无乃其实与其名不相符哉今世皆知高贤良于进士
矣不知贤良之害于俗甚于进士何以言之耶人有言
曰南城之泽有兔焉可逐而取也彼闻之者必争先致
力焉然其至也必游手惰农耳又有言曰有鹿焉可逐
而取之也则不独游手惰农而后争之也必将有舍业
而往者矣则兔小而鹿大故也夫进士兔也贤良鹿也
二者皆以动贪利之心而贤良之所动者多可不慎哉
故女以自媒为丑士以自献为污今朝廷使公卿大臣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095-0766c.png
举贤良方正则名实当矣
太守县令宰民之官久则民爱之畏之不久则威不下
德不及令数移易少及三年者至于善郡或数月而一
改人知当迁怀苟且之心吏见其上当去又欺罔之或
因缘为奸不可考较如此朝廷虽欲使二千石宣布教
化势不可得二千石虽欲为朝廷宣布势亦不可得而
民吏奉承长上又非独易也或嗜好不同或宽急异术
或趣舍殊路或惩劝相駮期年一变法数月一易政虽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095-0766d.png
有百心不知所从若不如指鞭扑随之岂不可怜也哉
宜一以九年为限又须令守宰募兵满率者赏之如此
则守宰去字民之任而更当主兵也夫守宰以占民田
户口众寡为殿最久矣今一日以募兵为事若不籍流
人将安取之哉流人不复田亩而为兵守宰贪募赏格
为无禦之者不出数年天下丧失户口必甚复安得人
而充之乎若满率不赏则弃信也方欲用兵而先弃信
不可为也若满率必赏之则欲赏者必多谁欲朝廷安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095-0767a.png
集饥饿之人乎又宜假守长以权使轻重有所出恶逆
自劾盗贼不生要在任之以久耳
书云谋及卿士庶人盖以通下情慎事机也今天下之
事惟决两府假令尽得贤智犹当询众况又未必得贤
乎夫民吏上书或兴建利害朝廷大事可以唐汉故事
令百官杂议议而行之以法洪范往者诏书有所为或
一年或二年或三年或数月之间又辄取格此皆谋之
不审议于苟且方行之时以为万世之策也事未及半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095-0767b.png
乃知不便因而止之耳故数下不信之令轻损神明之
威非朝廷之福也若谋而后行议而后决安得此患乎
又顷兵兴以来调度不足吏民献攻战之策富国之术
者不可胜纪高得入幕下犹恭军抑岂无硕画奇效可
施之当世者乎然浮伪猥多善恶不分时议皆谓惩张
元吴皓姑息此辈以故扇习更求试用造作怨谤兴出
事端欲以恫愒主上规取货利此不可不察也尽禁其
端则众情壅塞苟有至者而辄赏之则奸伪滋长宜取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095-0767c.png
所言下贤臣考较验可用者则听待诏其不可用者罢
之所待诏者或必试用则敕近臣问状若策试时务审
无虚伪然后随其器用之则留者必自以得上心失者
必自不恨今者雷同一槩无所玉石或长材异谋不见
旌别虽被国恩犹以为耻其庸庸者则又过幸或私相
假借文字窜窃姓名或密从左右刺取前人所上书巳
尝奏御者认为巳有所以规中上意百端千绪不可不
察也其言兴利除害者类无远识以掊克为智以敛怨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095-0767d.png
为德以一切为便以米盐为能有司乐之辄为行下于
国术有毫毛之益而于民有邱山之损此岂可持久哉
凡若此类尤宜与众议也议必可行之议之不可奈何
行也今朝廷非无议事之典也所议数事而已诛大臣
则议之谥大臣则议之皆有司成其文而郎吏以下唱
唯而巳非能有所指发异同也而诸近臣辄移疾自便
不赴其期如此孰与不议也名存实亡何益诗曰询于
刍荛刍荛犹可询况诸大夫乎(议事丞相下九卿卿下/州州下郡郡下县县下)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095-0768a.png
(乡/)
  百工说
百工之事圣人智也百子之术圣人治也百工殊智而
同巧百子殊术而同治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铄金
以为刃凝土以为器鞣革以为韦合异以为缋甲欲其
坚也刃欲其利也弓欲其规也矢欲其直也其意舛驰
其务相反其智不一能并而容之并而任之者司空也
或为杨或为墨或为刑名或为从横或为道德或为法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095-0768b.png
术为人欲其弃已也为巳欲其忘人也其意亦舛驰其
务亦相反其智亦不一能并而容之并而任之者圣人
也故司空氏得其人百工者咸安其职勉其业居其次
司空失其人百工者起而相时之好恶以巧相倾以利
相排以说相胜圣人在上百子者各输其术陈其力守
其官圣人隐王道废百子者不得其用起而察时之治
乱深念而远虑之以智相多以学相非以法相厉天下
于是大乱人自为教家自为治则上无圣王而使人不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095-0768c.png
得其材贤者在下而业不试故也著之其书传之其徒
以谓若已而治矣此一官之事一器之用譬犹鼎之可
烹罍之可盛使相易而不能行矣其浅深度量规矩措
置适其所宜而巳矣杨氏思天下之乱以谓乱生于利
彼也故为我墨氏思天下之乱以为乱生于私巳也故
兼爱申韩思天下之乱以谓乱生于民分之不定也故
尚刑名苏秦张仪之徒思天下之乱以谓乱生于患难
之不排纷揉之不解也故为纵横庄老思天下之乱以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095-0768d.png
谓乱生于多欲也故教以清净陈仲史鰌思天下之乱
以谓生于贪曲也故教以廉直许行陈相思天下之乱
以谓乱生于逐末也故教以稼穑孙武吴起思天下之
乱以谓乱生于不教民战故立兵法此皆其美者也是
以言之或相摈也或相尚也虽然尚之非也摈之又不
是也圣人者立数子者得其欲而言止矣故言者生于
不用也术者生于不试也言而皆得其用天下安有言
术而皆得其试天下安有术故仲尼之门德行颜渊闵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095-0769a.png
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圣人之能尽人之材也知人之能止其分也
使治天下亦若是矣使世而无仲尼德行者或为老庄
或为陈史言语者或为秦仪或为惠施政事者或为刑
名或为法术故曰非百子之害也无圣人之害也圣人
不息王政不灭百子者不起夏有天下四百馀岁传之
啇啇有天下六百馀岁传之周圣人治之仁人接之百
子者不得作周有天下八百馀岁文敝极矣仲尼生而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095-0769b.png
无位百子者纷然而起由是言之百子出于周衰也周
之前固未有也及至今之时道无所主治无所出学者
丧其性而万物失其体而欲复三五之治何可得哉故
曰世之敝必乡原也相悦以名相饰以利而巳矣世之
所向而为之世之所背而去之因主为操因俗为度因
伪为礼滑稽而无法诞漫而无家世之敝必乡原也乡
原不及百子百子不及中庸中庸者圣人之治也尧舜
所以君也周公所以臣也仲尼所以师也子思孟轲所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095-0769c.png
以救敝也惟仁人能知圣人子思孟轲之谓也
  说犬马
由汉以来苟进言于天子无不以犬马自予者呜呼犬
马之贱诚若是甚矣使夫治国守道之臣进以义退以
礼而犬马之说不已贬乎使夫乱国偷容之臣进以利
退以刑而犬马之说不以僣乎今夫犬之为人用也不
过受一器之食然而外则有获兽之效内则有禦寇之
猛斯可谓适其材矣今夫马之为人用也不过尽一钧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095-0769d.png
之刍然而外则有兵战之捷内则有驰猎之奉斯亦可
谓适其材矣故功著而利不益身勤而事不害此虽廉
能之士尽瘁不贰何有能过焉若夫乱世偷容之臣享
五鼎禄万钟非特一器之食也高堂华宇宠章美服非
特一钧之刍也挟虚誉而邀利窃主权以移国外之无
获兽之效内之无禦寇之猛者世不可胜纪也所谓功
薄而罪尤身利而事害如此何以自比犬马耶且吾闻
贼臣之丧国矣未闻犬马之乱世也诚使桓灵惠怀之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095-0770a.png
君其左右前后尽若犬马也则天下何丧焉故吾以谓
乱国之臣其不若犬马未可以为比也用贵拟贱之谓
让用贱拟贵之谓僣然而以彼乱国之臣而比犬马吾
见共僣不见其让也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095-0770b.png
 
 
 
 
 
 
 
 公是集卷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