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1098-0777c.png
  南丰先生文集后序
南丰先生曾氏之文与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临川王
氏并称名家而皆有集行于世先生之集盖刻自元大
德甲辰此为元丰类藁宜兴有刻为乐安邹君旦丰学
重刻为南靖杨君参缙绅章缝遂有善本争相摹印人
人得而观之邹孟氏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
乎学者观先生之文则知先生矣知先生则于感发也
特易易耳历岁兹远板画多磨虽尝正于谢簿普再补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1098-0777d.png
于莫君骏顾旋就湮至不可读予谪旴之再稔公暇辄
留意于斯而郡斋所存若李旴江先生集养生杂纂耕
织图和唐诗昔所残缺悉为增定既又取是集雠校焉
易其敝朽剔其污漫更新且半庶几全录越三月始就
绪呜呼先生之文何事于予顾诚有不容已者而亦学
者诵法所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相与勉之若徒以
其文焉尔也浅之乎求先生者矣仁和后学陈克昌谨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元丰类藁附录

  行状
公讳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
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
大夫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光禄卿母吴氏文城郡太
君母朱氏仁寿郡太君公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为太平
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兼判官告院尝为英宗实录检讨官不踰月罢出通判
越州历知齐襄洪州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
马钤辖赐绯衣银鱼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徙亳
州又徙沧州不行留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管句编修院兼判太常寺元丰五年四月擢试中书舍人赐服金
紫九月丁母忧明年四月丙辰终于江宁府享年六十
有五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换朝散郎勋
累加轻车都尉元配晁氏光禄少卿宗恪之女继室李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氏司农少卿禹卿之女子男三人绾太平州司理参军
综太庙斋郎纲承务郎二女蚤卒孙男六人悊怘愈
怤憩悊假承务郎馀未仕孙女五人元丰七年六月丁
酉葬南丰从周乡之原头曾氏姒姓其先鲁人至其后
世避地迁于豫章子孙散处江南今家南丰者自高祖
讳延铎始也初蒧及参父子俱事孔子蒧乐道忘仕孔
子与之参以孝德为世称首而参孙西耻自比于管仲其世德渊源所从来远矣至皇祖大夫以直道正言为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宋名臣皇考光禄博学懿文惇行孝友明古谊达时变
位不配德著书垂后畜厚流长天以道德文章钟于公
身以侈大前烈开觉后嗣实命世之宏材不待文王而
兴者欤公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读书数百千言一览辄
诵年十有二试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也未冠名闻四
方是时宋兴八十馀年海内无事异材间出欧阳文忠
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
自朝廷至闾巷海隅障塞妇人孺子皆能道公姓字其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
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盖自扬雄以后士罕知经至施于政事亦皆卑近苟简故道术寖微先王之迹不复
见于世公生于末俗之中绝学之后其于剖折微言阐
明疑义卓然自得足以发六艺之蕴正百家之缪破数
千载之惑其言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人贤不肖以
至弥纶当世之务斟酌损益必本于经不少贬以就俗
非与前世列于儒林及以功名自见者比也至其文章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上下驰骋愈出而愈新读者不必能知知者不必能言
盖天材独至若非人力所能学者惫精思莫能到也世
谓其辞于汉唐可方司马迁韩愈而要其归必止于仁
义言近指远虽诗书之作者未能远过也其为人惇大
直方取舍必度于礼义不为矫伪姑息以阿世媚俗弗在于义虽势官大人不为之屈非其好虽举世从之不
辄与之比以其故世俗多忌嫉之然不为之变也其材
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意繇是明习律令世以法家自名者有弗及也为通判
虽政不专出而州赖以治初嘉祐中州取酒场钱给牙
前之应募者钱不足乃俾乡户输钱助役期七年止后
酒场钱有馀应募者利于多入钱期尽而责乡户输钱
如故公阅文书得其奸立罢输钱者二百馀户且请下
诏约束毋擅增募人钱岁饥度常平不足仰以赈给而
田居野处之人不能皆至城郭至者群聚有疾疠之虞
前期喻属县富人使自实粟数总得十五万石视常平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贾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粟
贾平又出钱粟五万贷民为种粮使随岁赋入官农事
赖以不乏为州务去民疾苦急奸彊盗贼而宽贫弱曰
为人害者不去则吾人不宁齐曲堤周氏衣冠族也以
赀雄里中周氏子高横纵淫乱至贼杀平民污人妇女
服器拟乘舆高力能动权贵州县势反出其下故前后
吏莫敢诘公至首取高寘于法历城章丘民聚党数十
横行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埋盗夺篡囚纵火无敢正视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者公悉擒致之特配徙者三十一人馀党皆溃是时州
县未属民为保伍公独行之部中使讥察居人行旅出
入经宿皆籍记有盗则鸣鼓相援又设方略明赏购急
追捕且开人自言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谅者屡剽民家
以名捕不获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予袍带酒食假以骑
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徇诸郡中盗闻多出自言友智力
兼人公外示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齐
俗悍彊喜攻劫至是豪宗大姓敛手莫敢动寇攘屏迹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州部肃清无枹鼓之警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闽粤负
山濒海有铜盐之利故大盗数起公至部时贼渠廖恩
者既赦其罪诱降之然馀众观望十百为群既溃复合
阴相推附至连数州其尤桀者𨽻将乐县县尝呼之不
出愈自疑且起踵恩所为居人大恐公念欲缓之恐势
滋大急之是趣其为乱卒以计致之前后自归若就执
者几二百人又擒海盗八人自杀者五人老奸宿偷相
继缚致者又数十人吏士以次受赏公复请并海增巡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检员以壮声势自是幅员数千里无敢窃发者民山行
海宿如在郛郭亳亦号多盗治之如齐盗为引去公为
人除大患者既如此至于澄清风俗振理颓坏斗讼衰
熄纲纪具修所至皆然也其馀废举后先则视其时因
其便为之在齐会朝廷变法遣使四出公推行有方民
用不扰使者或希望私欲有所为公亦不听也河北发
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出夫二万县初按籍二丁三丁
出一夫公括其隐漏后有至九丁出一夫者省费数倍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又损役人以纾民力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徙传
舍自长清抵博州以达于魏视旧省六驿人皆以为利
其馀力比次案牍簿书藏之以十五万计它州亦然既
罢州人绝桥闭门遮留夜乘间乃得去襄州继有大狱
逮系充满有执以为死罪者公至阅囚牍法当勿论即
日纵去并释者百馀人州人噪呼曰吾州前坐死者众
矣孰知非冤乎在洪会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
药以授病者民若军士不能自养者以官舍舍之资其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食饮衣衾之具以库钱佐其费责医候视记其全失多
寡以为殿最人赖以生安南军兴道江西者诏为万人
备州县暴贼急敛刍粟贾踊贵百姓不堪公独不以烦
民前期而办又为之区处次舍井爨什器皆有条理兵
既过而市里不知也福州多佛寺为僧者利其富饶争
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公俾其徒自相推择籍其名以次
补之授文据廷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敝民出
家者三岁一附籍殆万人阖府徼赂至裒钱数千万公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至不禁而自止废寺二皆囊橐为奸者禁妇女毋入寺
舍明州有诏完城既程工费而会公至初度城周二千
五百馀丈为门楼十故甓可用者收十之四公为再计
城减七十馀丈门当高丽使客出入者为楼二收故甓
十之六募人简弃甓可用者量酬以钱又得十之二凡
省工费甚众而力出于役兵佣夫不以及民城成总役
者皆进官而公不自言也公尝以谓州县困于文移烦
数民病于追呼之扰也故所至出教事应下县责其属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度缓急与之期期未尽不复移书督趣期尽不报按其
罪期与事不相当听县自言别与之期而案与期者即
有所追逮州不遣人至县县毋遣人至田里县初未甚
听公小则罚典吏大则并劾县官于是莫敢慢事皆先
期而集民不知扰所省文移数十倍事在州者督察勾
稽皆有程式分任僚属因能而使公总览纲条责成而
已盖公所领州多号难治及公为之令行禁止莫敢不
自尽政巨细毕举庭无留事囹圄屡空人徒见公朝夕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视事数刻而罢若无所用心者不知其所操者约且要
而聪明威信足以济之故不劳而治也吏民初或惮公
严已而皆安其政既去久而弥思之其于内所更官告
院三班太常遇事不为苟简革官告院宿敝尤多凡所
规画至今守之不改盖公自在闾巷已属意天下事如
在朝廷而天下亦谓公有王佐之材起且大任庶几能
明斯道泽斯民以追先王已坠之迹然晚乃得仕仕不
肯苟合施设止于一州州又有规矩绳墨为吏者不敢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毫发出入则其所设施特因时趣宜固不足以发公之
蕴又况其大者乎公自为小官至在朝廷挺立无所附
远迹权贵繇是爱公者少为编校书籍积九年自求补
外转徙六州更十馀年人皆为公慊然而公处之自若
也公于是时既与任事者不合而小人乘间又欲挤之
一时知名士往往坐刺讥辞语废逐公于虑患防微绝
人远甚政事施张操纵虽出于已而未尝废法自用以
其故莫能中伤公亦不为之动也赖天子明圣察公贤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欲用公者数矣会徙沧州召见劳问甚宠且谕之曰以
卿才学宜为众所忌也遂留公京师公亦感激奋励欲
有所自效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
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一日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以
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修撰既而复谕
公曰此特用卿之渐尔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
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也故
世不以用公为难而以天子知人明于属任之为难也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公夙夜讨论未及属藁会正官名擢中书舍人不俟入
谢使谕就职时自三省至百执事选授一新除吏日至
数十人人人举其职事以戒辞约义尽论者谓有三代
之风上亦数称其典雅皇子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
林学士典之至是上特以属公在职百馀日不幸属疾
遭家不造以至不起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
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
于世其命也夫公性严谨而待物坦然不为疑阻于朋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友喜尽言虽取怨怒不悔也于人有所长奖励成就之
如弗及与人接必尽理有怀不善之意来者俟之益恭
至使其人心悦而去遇僚属尽其情未尝有所按谪有
所过误抵法者力为辨理无事而后已在官有所市易
取贾必以厚予贾必以薄于门生故吏以币交者一无
所受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公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平
生无所玩好顾喜藏书至二万卷仕四方常与之俱手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自雠对至老不倦又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五百卷公
未尝著书其所论述皆因事而发既殁集其藁为元丰
类藁五十卷续元丰类藁四十卷外集十卷后之学者
因公之所尝言于公之所不言可推而知也初光禄仕
不遂而归无田以食无屋以居公时尚少皇皇四方营
饘粥之养光禄不幸蚤世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
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而教养四弟相继得禄
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亢大之实公是赖平㞐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其仕于
外数以便亲求徙官太夫人爱之异甚呜呼天夺吾母
不数月又夺吾兄何降祸之酷至于斯极也岂其子弟
积恶罚不于其身而及其母兄使之抱终天之痛为世
之所大僇耶不然吾母之贤也吾兄之盛德也相继而
殒所谓天道常与善人果何如也为子弟者不自灭身
罪固大矣又不能推原前人德善劳绩托于当世之文
章以明著之无穷是又罪之大者也矧公于肇属则昆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弟恩犹父师其于论次始终所不敢废维公于葬宜有
铭于墓隧宜有碑于国史宜有载辄不自知其迷谬忍
痛辍泣谨述公历官行事于左至于论议文章见于公
集者后当自传故此弗著特著其大节弗敢略弗敢诬
以告铭公葬若碑者且以待史官之访焉
  墓志
公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
公之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太宗真宗时上书言天下
事尝见选用仕至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
夫文忠欧阳公为铭其墓碑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光
禄卿公生而警敏读书过目辄诵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日草数千言始冠游太学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
公于经微言奥旨多所自得一不蔽于俗学随问讲解
以开学者之惑其议论古今治乱得失贤不肖必考诸
道不少贬以合世其为文章句非一律虽开阖驰骋应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归必止于仁义自韩愈氏以
来作者莫能过繇庆历至嘉祐初公之声名在天下二
十馀年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
谓公在朝廷久矣而公方以乡贡中进士第为太平州
司法参军岁馀召编校史馆书籍为馆阁校勘集贤校
理兼判官告院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初
嘉祐中州取酒场钱给牙前之应募者钱不足乃使乡
输钱助役期七年止期尽而责乡户输钱如故公阅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文书得其奸立罢之且请下诏约束毋得擅增募人钱
岁馑度常平不足以赈前期谕属县使富人自实粟得
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又出钱粟五万贷民
为种粮使随岁赋以入民赖以全活徙知齐州齐俗悍
喜攻劫豪宗大姓多挠法曲堤周氏世衣冠以赀雄里
中其子僣横至贼杀平人州县莫敢诘公至首寘之法
历城章丘民聚党数十百人椎埋盗敚横行无敢正视
者公禽致悉黥徙之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是时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州县未属民为保伍公独行之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
且开人自言盗发辄得由是奸寇屏迹门外户不闭道
不拾遗狱以屡空会朝廷初变法公推法意施行之
有次第民便安之后使者至或希望私欲有所为公不
听也徙襄州州继有大狱久不决有当论死者公阅其
状曰是当勿论何得留此吏不能对即出之缘而释者
百馀人州人叩头曰吾州前坐死者众矣宁知非冤乎
又徙洪州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其不能具饮食衣衾者佐以库钱师出安南道江西者
诏为万人备公独不以烦民为之区处次舍井爨什器
皆前期而办兵既过市里有不知者已而它州以不蚤
计扰民者皆得罪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
钤辖赐绯章服时部中大盗数起南剑州贼渠廖恩者
既赦其罪诱降之馀众犹观望阴相推附至连数州其
尤桀者𨽻将乐县县呼之不肯出居人大恐公遣使者
以谋致之前后自归若就执者几二百人海盗自杀与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缚致又数十人吏士以次受赏复请并海增巡检员以
壮声势自是无敢窃发者民行山浮海如在郛郭召判
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有诏完城役有期公亲巡行裁
其工费甚众其力出于籍兵佣夫而不以及民城繇是
亟就数月徙亳州亳亦多盗公治之如在齐时公素慨
然有志于天下事仕既晚其大者未及试而外六州皆
剧处然公为之无难始至必先去民所甚患者然后理
颓弊正风俗凡所措画皆曲折就绳墨其馀力比次案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牍簿书与属县为期会以省追呼皆有法终其去州未
尝有一人至田里者故所至有惠爱既去民思之不已
所为法后终不可改寮属闻公名始皆严惮之久而察
公廉平无私又未尝有所按擿卒皆愧服福州无职田
州宅岁收菜钱常三四十万公独不取以佐公钱后至
者亦不敢取平居推诚待物坦然无疑于朋友喜尽言
虽取怨怒亦不悔自求补外凡十二年而不悦公者屡
欲有以挤之然公奉法循理终莫能中伤赖天子圣明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察公贤欲召用者数矣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都召见
劳问久之留勾当三班院公亦感激奋励思有所自效
数对便殿其所言上每嘉纳之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
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史馆修撰
管句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近世修国史必众选
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
公者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所敢当上曰此用卿之渐
尔因谕公使自择其属公荐邢恕以为史馆检讨五年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四月正官名擢拜中书舍人赐紫章服始受命促使就
职时自三省至百执事选授一新除吏日至数十人人
举其职事以戒上数称其典雅天下翕然传之皇子延
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典之上特以属公九月
遭母丧罢六年四月丙辰卒于江宁府享年六十有五
公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换朝散郎母曰
文城郡太君吴氏仁寿郡太君朱氏娶晁氏宜兴县君
又娶李氏嘉兴县君三男子绾太平州司理参军综太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庙斋郎纲未仕孙六人悊怘愈怤憩公既卒上以纲
为承务郎悊为假承务郎敕所在量给其丧事以七年
六月丁酉葬公南丰从周乡之原头公于取舍去就必
应礼义未始有所阿附治平中大臣尝议典礼而言事
者多异论欧阳公方执政患之公著议一篇据经以断
众惑虽亲戚莫知也后十馀年欧阳公退老于家始出
而示之欧阳公谢曰此吾昔者愿见而不可得者也所
著元丰类藁五十卷续元丰类藁四十卷外集十卷性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嗜书家藏至二万卷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又五百卷
出处必与之俱平生论事甚多与夫所下条教可以为
世法者不可悉著公少事光禄家甚贫奔走四方以致
养既孤奉太夫人孝鞠其四弟九妹友爱甚笃宦学婚
嫁一出公力公既以文章名天下其弟牟宰布肇又继
中进士科布尝任翰林学士肇以选为尚书吏部郎中
与公同时在馆阁世言名家者推曾氏公方遭时得君
未及有为而不幸以殁士大夫为之相吊公之盛德抑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复有以遗于后乎呜呼曾氏其显矣铭曰
曾氏在南三世有闻维祖维考始亨复屯畜厚潜深儒
学之门迨公之兴益显于文奋躬力行道义之存公自
布衣誉望四出既位于朝其刚不屈公久于外或留或徙谁其知之惟圣天子天子曰咨予惟汝贤典予史事
五圣之传公拜稽首臣敢不勉肇新有官左右慎选于
时中书命令所在帝曰往哉予言汝代凡百执事分属
列职肃然盈庭俛听训策靖共夙夜以出谋猷四方鼓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舞天子之休昔蒧父子见称仲尼渊源有来公则承之
矧公亲逢圣人之时帝察其忠从容眷睐赫然荣名受
祉未艾奄以艰去计闻讣亟搢绅咨嗟相顾失色有存
者言有遗者直惟兹之铭是谓不没
  神道碑
公姓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
南其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右谏议大夫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其履阅行实则有国史若墓铭在公生而警敏自幼读
书为文卓然有大过人者嘉祐二年登进士第调太平
州司法参军岁馀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
校理兼判官告院又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
州属岁饥公兴积藏通有无老稚怡怡不出里闾鼓腹
而嬉擢齐州齐俗悍强豪宗大姓抵冒僣滥其尤无良
者群行剽劫光火发冢吏不敢正视公属民为伍谨讥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察急追胥且捕且诱盗发辄得市无攫金室无穴坏货
委于涂犬不夜吠徙知襄州州有大狱久不决公一阅
其冤尽释去一郡称其神明又徙洪州岁大疫公储
药物饮食所在授病者民以不夭死师出安南道江西者
且万人公阴计逆具师至如归既去而市里有不知者
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赐五品服时
闽有大盗数干人朝廷赦其罪降之馀党疑不顺往往
屯聚居人惴恐濒海山林阻深椎埋剽盗依以为渊薮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公以方略禽获募诱亡虑数百人增置巡逻水行陆宿
坦如在郛郭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有诏完州城
公程工赋裁省费十六民不知役而城具数月徙亳州
元丰三年知沧州道由京师召对神宗察公贤留勾当
三班院数对便殿其所言皆安危大计天子嘉纳之四
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
事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所敢独当上谕以此特用卿之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渐耳毋重辞五年大正官名擢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时除授日数十百人公各举其职以训丁宁深厚学者
以为复见三代遗风今天子为延安郡王其笺奏故事
命翰林学士典之先帝特以属公九月以母丧罢六年
四月丙辰卒于江宁府年六十有五七年六月丁酉葬
于南丰从周乡之原头敕在所给其丧事公刚毅直方
外谨严而内和裕与人交不苟合朋友有不善必尽言
其过有善必推扬其所长奖诱后进汲汲惟恐不逮其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政严而不扰必去民疾苦而与所欲者未尝按劾官
吏所莅至于今思之天子且欲大用而公不幸死矣自
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换朝散郎勋累加轻
车都尉母周氏豫章郡太夫人吴氏会稽郡太夫人朱
氏遂宁郡太夫人元配晁氏光禄少卿宗恪之女继室
李氏司农少卿禹卿之女子男三人绾瀛州防禦推官
知扬州大长县事综瀛州防禦推官知宿州蕲县事纲
右承务郎监常州税务二女蚤卒孙男六人悊怘愈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怤憩悊假承务郎馀未仕孙女五人公生平无所好惟
藏书至二万卷皆手自雠定又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
五百卷出处必与之俱既没集其遗藁为元丰类藁五
卷续元丰类藁四十卷外集十卷自唐衰天下之文
变而不善者数百年欧阳文忠公始大正其体一复于
雅其后公与王荆公介甫相继而出为学者所宗于是
大宋之文章炳然与汉唐侔盛矣初光禄公归家甚贫
公竭力以养温清旨甘无一不如志者既孤奉太夫人
卷五十一 第 22a 页
如事光禄教养弟妹曲有恩意四弟牟宰布肇继登进
士第布肇以文学论议有声当世九妹皆得其所归嗟
乎子固而但止于斯而寿止于斯然其所以自立者可
以为不亡矣亦可以无憾矣铭曰
猗嗟子固文与质生不勤其师幼则大成学富行茂其
蓄弸弸发为文章一世大惊哲人既萎邪说嘷吠公不听莹径前无阂砭废药疡抉昏剔聩波涛沄沄东入于
海姬沦刘亡文弊辞靡引商召羽偶六骈四组绣芬葩
卷五十一 第 22b 页
不见粉米公于其间鹰扬虎视发挥奥雅拣斥浮累巍
然高山为众仰止栖迟掾曹翱翔书府如鸷之鹗如薪
之楚出贰于越究问疾苦属岁大歉稼荒于亩兴积于
民发藏于庾既助既补裹粮含哺或歌或呼谓公父母
一麾出守六上郡计镇张领目补葺刑弊庭不留讼狱
无滥系劳之来之鳏寡以遂公殿海服有命来觐帝曰
汝贤母远王室其代予言汝其辅弼五圣大典唯公紬
绎百官正名唯公训敕忠言嘉谋入则造膝公用不既
卷五十一 第 23a 页
公志不卒伟望广誉如星如日石可磷兮公名不没  哀词
皇受命而熙洽兮实千祀而一时协气郁而四塞兮与
盛德其俱升麟凤出而旁午兮犹氤氲而扶舆笃生于
公兮以文章为世师公神禹之苗裔兮肇子爵而酆封
逮去邑而为氏兮季叶汨其南征祖骞翔而续著兮考
蜷局而文鸣公既生而多艰兮踵祖武而好修既轻车
又良御兮遂大放乎厥词发天人之奥秘兮约六艺而
卷五十一 第 23b 页
成章元气含而未泄兮洞芒芴而窅冥挽天河而一泻
兮物应手而华昌揖扬马使先路兮咸告公曰不敢被
崔蔡之纷纷兮孰云窥其藩翰辰来迟兮而去速兮固
前修以跋疐方盘礴而上征兮遽相羊而补外皇揆公之忠诚兮即商墟而赐环紬史牒乎东观兮裁诰命乎
西垣典贡绝而复作兮世争睹而快先正经纬乎终古
兮配维斗而昭然变化诡而难常兮虽司命其或昧忽
遭艰而去国兮遂衔哀而即世述作纷其具存兮怅爽
卷五十一 第 24a 页
灵之焉诣信百年才斯须兮遒电灭而歘逝天不憖遗
一老兮固搢绅之所伤矧不肖以薄技兮早获进于门
墙路贯江而修阻兮曾莫奠乎酒浆悲填膺而茀郁兮
聊自托于斯文
  挽词
早弃人间世真从地下游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身
世从违里功名取次休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  又
卷五十一 第 24b 页
精爽回长夜衣冠出广庭勋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道
丧馀篇翰人亡更典型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
 
 
 
 
 
 元丰类稿附录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元丰类藁后序
仆尝读舍人王公所著南丰先生文集序喜其有波涛
烟云三军朝气之语足以摹写斯文之妙及观紫阳夫
子序公家谱甚恨世之知公者浅而后未敢以前言为
可喜也公先世亦鲁人常欲抽瓣香修桑梓敬而未能
大德壬寅春假守是邦既拜公墓又获展拜祠下摩挲
石刻知为魁枢干峰陈公名笔至品藻曾苏二公文则
独以金精玉良许曾文之正信乎曾文定之文价至陈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文定而后论定也公馀进学官诸生访旧本谓前邑令
黄斗斋尝绣诸梓后以兵燬夫以先生文献之邦而文
竟无传守乌得辞其责乃致书云仍留耕公得所刻善
本亟捐俸倡僚属及寓公士友协力鸠工摹而新之踰
年而后成其用心亦勤矣后必有汲汲于它不务者悯
其勤而寿其传斯无负雪楼先生品题云大德甲辰良
月东平丁思敬拜手书于卷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