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1098-062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丰类藁卷

三十一
            宋 曾巩 撰
  劄子
   再议经费
臣尝言皇祐治平岁入皆一亿万以上而岁费亦略尽
之景德官一万馀员皇祐治平皆三(一作/二)万馀员景德
郊费六百万皇祐治平皆一千万以上是二者费皆倍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1098-0623d.png
于景德使皇祐治平入官之门多于景德者可考而知
皇祐治平郊费之端多于景德者可考而知然后议其
可罢者罢之可损者损之使岁入如皇祐治平而禄吏
奉郊之费同于景德则二者所省盖半矣则又以类推
而省之以岁入一亿万计之所省者十之一则岁有馀财一万万所省者十之三则岁有馀财三万万以三十
年之通计之当有馀财九亿万可以为十五年之蓄自
古国家之富未有及此也陛下谓臣所言以节用为理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1098-0624a.png
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也令(一作/今)付之中书
臣待罪三班按国初承旧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
班立都知行首领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别立行首领
之端拱以后分东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
皆领于三班三班之称亦不改初三班吏员止于三百
或不及之至天禧之间乃总四千二百有馀至于今乃
总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宗室又八百七十盖景德员数
巳十倍于初而以今考之殆三倍于景德略以三年出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1098-0624b.png
入之籍较(一作/校)之熙宁八年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九
年五百四十有四十年六百九十而死亡退免出籍者
岁或过二百人或不及之则是岁岁有增未见其止也
臣又略考其入官之繇条于别记以闻议其可罢者罢
之可损者损之惟陛下之所择臣之所知者三班也吏
部东西审官与天下他费尚必有近于此者惟陛下试
加考察以类求之盖有约于旧而浮于今者有约于今
而浮于旧者其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其约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1098-0624c.png
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如是而力行使天下岁
入亿万而所省者什三计三十年之通当有十五年之
蓄夫财用天下之本也使国家富盛如此则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以陛下之圣质而加之励精以变因循
苟简之敝方大脩法度之政以幸天下诒万世故臣敢
因官守以讲求其损益之数而终前日之说以献惟陛
下财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1098-0624d.png
臣伏以陛下稽古正名脩定官制今百工庶务类别已
明其于讲求经画皆出圣虑弥纶之体固巳详尽然推
行之始去故取新窃恐百执事之人素未谕于其心习
于其耳目一日之间或未尽知其任群吏万民听治于
上者或未尽知所趋待夫问而后辨推而后通则必有
烦阻之患留滞之虞若图之于早定之于素则一日之间官号法制一新于上而彝伦庶政叙行于下内外远
近虽易视改听而持循安习无异于常此臣所以区区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1098-0625a.png
之愚庶有补于万一也今百司庶务既巳类别若以所
分之职所总之务因今日之有司择可属以事者使之
区处自立叙分名宪令版图文移案牍讼诉期会总领
循行举明钩考有革有因有损有益有举诸此而施诸
彼有舍诸彼而受诸此有当警于官有当布于众者自
一事巳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巳定则命出之
日但在奉行而已盖吏部于尚书为六官之首试即而
言之其所总者选事也流内铨三班东西审官之任皆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1098-0625b.png
当归之诚因今日之有司择可属以事者使之区处自令仆射尚书侍郎及员外郎以其位之升降为其任之
烦简使省书审决某当属郎员外郎某当属尚书侍郎
某当属令仆射各以其所属预为科别如此则新命之
官不烦而知其任矣曹局吏员如三班诸房十有六诸
吏六十有四其所别之司所𨽻之人不必尽易惟当合
者合之当析者析之当损者损之当益者益之使诸曹
所主因其旧习如此则新补之吏不谕而知其守矣宪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1098-0625c.png
令版图文移案牍讼诉期会总领循行举明钩考其因
革损益之不同与有举诸此而施诸彼有舍诸彼而受
诸此有当警于官布于众者皆前事之期莫不考定如
此则新出之政不戒而知其叙矣夫新命之官不烦而知其任新补之吏不谕而知其守新出之政不戒而知
其叙则推行之始去故取新所以待之者备矣其于选
事如此旁至于司封司勋考功当𨽻之者内服外服庶
工万事当归之者皆推此以通彼则吏部之任(一作/仕)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1098-0625d.png
待政出之日问而后辨推而后通也推吏部之事以通
于百工庶职如此则体虽至大而操之有要事虽一变
而处之有素一日之间官号法制鼎新于上而彝伦庶
政叙行于下内外远近虽改视易听而持循安习无异
于常区区之愚庶有补于万一者在此而臣愚浅薄不
知治体贪于倾尽而不知其言之妄采掇增损实待圣
断惟陛下之所裁幸取进止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1098-0626a.png
   事
臣伏以陛下发德音正官号法制度数皆易以新书太
平之原实在于此今论次巳定宣布有期四方颙颙跂
足而望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
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绝其于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
之体不可不早有饬戒欲乞明谕有司架阁有未备者
备之版籍有未正者正之凡宪令图牒簿书案牍皆当
次比整齐敛藏识别以至于宫寺什器凡物之属公上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1098-0626b.png
者亦皆当钩考详于簿录庶于新旧更易之间得无漏
略散逸之敝非独儆当今典领之懈且以绝异时追䆒之烦取进止
   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
臣窃以周制六卿各率其属皆有分职见于礼经至唐
自三省而下分命庶官亦各以其职事见于六典今陛
下讲求化原更定官制盖作宪垂法繇古以来其于大
体有不可易者虽唐虞三代未尝易也至于缘人情因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1098-0626c.png
世故斟酌损益有不可不易者故虽唐虞之际极盛之
时凡巡守四方则皆脩五礼而周人治象之法亦岁有
更革况于时异事殊而可以胶于一方之说泥于一偏
之迹哉故陛下更制改作其弥纶大意则远体周官而
近因唐制此所谓于其大体有不可易者也至于从宜应变则解纵拘挛独出圣谋不牵常算此谓斟酌损益
有不可不易者也夫能审其不可易者而因之断其不
可不易者而更之惟当而巳然后可谓明制作之体惟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1098-0626d.png
陛下圣性之卓故能处之无疑此非群臣之所能望也
今更定官制其所先者在于使群臣庶位皆明知其职
分职分既明然后在事者得各因其名以效其实而考
察者欲覈其实则必推其名此作法之大要所谓不可
易者也今庶尹百工分位既定宜有新书如周官六典
明白之文使内外上下晓然究悉以熙庶绩而康万事
臣适典明命亦得各以百执事所分之职载于训词以
饬戒在列以称陛下董正治官循名责实之意其书宜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1098-0627a.png
以时颁布以幸天下如体重事钜其不可不易者文字
论次尚有未周则百司所守小大之务亦宜先有条具
委曲章明施于列位使人人皆知其任劝于赴功而臣
亦得讨论演畅见于王者之训以副圣君励精求治为
世作则之心取进止
   史馆申请三
臣脩定国史止依司马迁以下编年体式至于书事随
 便今略具条目进呈其馀文义曲折难预为之例者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1098-0627b.png
 须候著撰之际徐更随宜候书成日为逐篇述传系
 于末卷以见论次之意盖若预为定例恐于文义须
 至拘牵就例或有所妨其书事随便今略具条目
 左
  一群臣拜罢见于百官表
  一刑法食货五行天文灾祥之类各见于逐志
   (巳上更不于本/纪载述之类)
  一名位虽崇而事迹无可纪者更不立传或善恶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1098-0627c.png
   有可见者则附见之
  一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
   行更不备书
右取进止
臣脩定五朝国史有合申请事具下项
  一自宋兴以来名臣良士或增有名位或素在丘   园其有嘉言善行历官行事军国勋劳或有贡
   献封章或有著撰文字或本家有碑志行状纪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1098-0627d.png
   述之文或他人为作传记之类今来所脩国史
   须合收采载述恐虑旧书访寻之初有所未尽
   至今岁月巳远耳目所及者少或至漏略欲乞
   京畿委开封知府及畿县知县在外委逐路监
   司州县长吏博加求访有子孙者延致询问谕
   以朝廷之意欲使名臣良士言行功实传之不
   朽为人子孙者亦宜知父祖善状合要显扬使
   得见于国史以称为人后嗣之义各令以其所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1098-0628a.png
   有事迹或文字尽因郡府纳于史局以备论次   或文字稍多其家无力缮写即官为委官以官
   用佣写字人书写校正其曾任两府两制台谏
   之家须逐家一一询访无令漏略各限自指挥
   到日一月内取到文字发送史局其逐路监司
   州府逐县长吏各具无漏略文状连申
  一申中书向来编集累朝文字本局不见得从初
   名目及枢密院有编集机要文字并两处有录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1098-0628b.png
   得累朝御扎手诏副本文字欲乞令检送本局
   以备讨论取进止
臣脩定五朝国史据旧书及更加采摭以备纪录外窃
虑五圣临御之日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闻及自来更有纪述发明文字藏在宫禁者欲乞特赐颁示以凭论
次所贵祖宗功德传布方册得以周尽
右取进止
   请访问高丽世次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1098-0628c.png
臣窃考旧史高句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
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
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得为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
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
之际高骊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
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
子胄胄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1098-0628d.png
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以始皆不可
考王氏自建至胄四王皆传子自治至询三王皆传弟
询自天圣八年来贡至熙宁三年今王徽来贡其不见
于中国者盖四十有三年今陛下仁圣文武声教之盛
东渐海外徽所遣使方集阙下盖高句骊文字之国也
其使者宜知其国之君长兴坏本末名及世次欲乞诏
谕典客之臣问自德武之东也其后何以能复其国何
以复失之尝传几君其名及世次可数否王建之所以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1098-0629a.png
兴者何繇其兴也自建始欤抑建之先巳有兴者欤自
天圣至熙宁四十三年之间而徽复见于中国其继询而立者欤岂其中间复自有继询者欤徽于询为何属
如其言可论次足以补旧史之阙明陛下德及万里殊
方绝域前世有不能致者慕义来庭故能究知四夷之
事非声教之所被者远不能及此取进止
 贴黄欲乞谕毕仲衍因话从容访问或来使未能尽
 对即谕以候归本国讨寻记录因向后别使人附来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1098-0629b.png
   高丽世次
高句骊其先出夫馀王得河伯女因闭于室感日而孕
生朱蒙及长夫馀之臣谋杀之朱蒙走得免至纥升骨
城居焉号高句骊因以高为氏朱蒙死子如栗立如栗
死子莫来立(汉武帝元封三年灭朝鲜置/玄莬郡以高句骊为县属之)驺立(史失其/世次王)(莽时发高丽兵伐胡不欲行遂皆出塞为寇归咎于驺/令严尤诱而斩之莽乃大悦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
(侯/)光武建武八年高句骊遣使朝贡复其王号(史不著/其名)
莫来裔孙宫立(殇安之间/寇辽东)宫死子遂成立(安帝建光/元年也)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1098-0629c.png
成死子伯固立(北史云宫死/子伯固立)伯固死子伊夷模立伊夷
模死子位宫立位宫死元孙乙弗利立(频寇/辽东)弗利死子
钊立安立(史失其世次而云以高丽王安为/平州牧晋孝武大元十年也)钊曾孙琏
(晋太武时始遣使/者诣安东奉表)琏死孙云立(后魏孝文太和五年/也南史云琏死子云)
(立/)云死子安立(后魏宣武/神龟中)安死子延立延死子成立成
死子汤立汤死子元立(隋开皇大业/中皆伐之)元死弟建武立(建/武)
(之立隋末也唐高祖/武德中拜辽东郡王)建武死弟之子藏立(建武为盖苏/文所毙更立)
(建武弟之子藏为王自为莫离支专国犹唐兵部尚书/中书令之职贞观十八年遣李绩伐之十九年太宗亲)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1098-0629d.png
(征高宗龙朔元年遣任推相以三十六军水陆分途观/高丽之衅乾丰三年李绩拔扶馀城总章元年李绩拔)
(平壤城执藏收其地盖朱/蒙至藏有国九百年矣)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武后/圣历)
(二年也后稍自为国至/元和末遣使献乐工)同光天成间高丽国王高氏累
遣使朝贡(唐末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同光后唐/庄宗时天成明宗时天德元年至长兴二年)
(二百六十四年通上九百/年计一千一百六十四年)高丽国王王建立(明宗长兴/三年权知)
(国事王建遣使朝/贡明宗拜为王)建死子武立武死子昭立(建隆三年/四年开宝)
(五年/来贡)昭死子胄立(开宝元年太平兴国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来贡)胄死弟治立
(太平兴国七年九月遣使来贡制以治为王九年端拱/元年来贡淳化二年遣使来印经诏赐之四年又来贡)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1098-0630a.png
(五年来乞师/优诏答之)治死弟诵立(诵初立遣兵校徐远来候朝/廷德音远久不至咸平三年)
(其臣吏部侍郎赵之遴命牙将朱仁绍至登州访之州/将以闻召见仁绍回因赐诵钿函诏六年来贡乞师优)
(诏答/之)诵死弟询立(大中祥符七年天禧元/年五年天圣八年来贡)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1098-0630b.png
 
 
 
 
 
 
 
 元丰类藁卷三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