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1098-05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丰类藁卷十九
            宋 曾巩 撰
  记
   广德

湖记
鄞县张侯图其县之广德湖而以书并古刻石之文遗
予曰愿有纪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
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凡鄞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1098-0532b.png
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
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繇此湖而湖之产
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菼葵莼莲茨之饶其旧名曰莺脰
湖而今名大历八年令储仙舟之所更也贞元元年刺
史任侗又治而大之大中元年民或上书请废湖为田任事者左右之为出御史李后素验视后素不为挠民
以得罪而湖卒不废刺史李敬方与后素皆赋诗刻石
以见其事其说以谓当是时湖成三百年矣则湖之兴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1098-0532c.png
其在梁齐之际欤宋兴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疆吏盗
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邱崇元躬按治之
而湖始复转运使言其事诏禁民敢田者至其后遂著
之于一州策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
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
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湖之滨有地曰
林村砂末曰高桥腊台而其中有山曰白鹤曰望春自
太平兴国以来民冒取之夷庚又命禁绝而湖始复天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1098-0532d.png
圣景佑之间民复相率请湖为田州从事张大有案行
止之而知州事李照又言其事报如至道诏书照以刻
之石自此言请湖为田者始息而康定某年县主簿曾
公望又益治湖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而七乡之
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
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
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趍于
是筑环湖之堤凡九千一百三十四丈其广一丈八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1098-0533a.png
尺而其高八尺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鄞人累
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
碶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㧾为三万一百又因其馀材为二亭于堤上以
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之上为庙一
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
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其用民之力
八万二千七百九十有二工而其材出于工之馀既成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1098-0533b.png
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水产之良皆复
其旧而其馀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是
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
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
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繇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
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
来有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1098-0533c.png
之人图其废也张侯名峋字子坚以材闻去而为提举
两浙路常平广惠仓兼管句农田差役水利事方且用
于时云
   齐州二堂记
齐滨泺水而初无使客之馆使客至则常发民调材木
为舍以寓去则彻之既费且陋乃为徙官之废屋为二
堂于泺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盖史记五
帝纪谓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1098-0533d.png
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雷泽在济阴负夏卫地
甫谧释寿丘在鲁东门之北河滨济阴定陶西南陶
丘亭是也以予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则其
地不宜相远二家所择雷泽河滨寿丘负夏皆在鲁卫
之间地相望则历山不宜独在河东也孟子又谓舜东
夷之人则陶渔在济阴作什器在鲁东门就时在卫耕
历山在齐皆东方之地合于孟子按图记皆谓禹贡所
称雷首山在河东妫水出焉而此山有九号历山其一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1098-0534a.png
号也予观虞书及五帝纪盖舜娶尧之二女乃居妫汭
则耕历山盖不同时而地亦当异世之好事者乃因妫
水出于雷首迁就附益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不考其
实矣由是言之则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
故其城名历城为信然也今泺上之北堂其南则历山
也故名之曰历山之堂按图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
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厓之湾而
至于渴马之厓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析而西也悍疾尤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1098-0534b.png
甚及至于厓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厓以北至于历城之
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致数尺其旁之人名之
曰趵突之泉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
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厓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
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
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达于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
济者皆于是乎出也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其显名者以
数而色味皆同以予验之盖皆泺水之旁出者也泺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1098-0534c.png
水尝见于春秋鲁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齐侯会于泺杜
预释在历城西北入济水自王莽时不能被河南而泺
水之所入者清河也预盖失之今泺上之南堂其西南
则泺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曰泺源之堂夫理使客之馆
而辨其山川者皆太守之事也故为之识使此邦之人
尚有考熙宁六年二月巳丑记
   齐州北水门记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其酾而为渠布道路民庐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1098-0534d.png
官寺无所不至潏潏分流如深山长谷之间其汇而为
渠环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为门以泄之若岁水溢城之外流潦暴集则常取荆苇为蔽纳土于门以防
外水之入既弗坚完又劳且费至是始以库钱买石僦民
为工因其故门累石为两涯其深八十尺广三十尺中
置石揵析为二门扃皆用木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于
是外内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人无后虞劳费以熄
其用工始于二月庚午而成于三月丙戌董役者供备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1098-0535a.png
库副使驻泊都监张如纶右侍禁兵马监押伸怀德二
人者欲后之人知作之自吾三人者始也来请书故为
之书是时熙宁五年壬子也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知
齐州军事曾巩记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间东南而流春秋
之世曰𨻳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
及𨻳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水经所谓汉水又南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1098-0535b.png
过宜城县东夷水注之是也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
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
使白起将攻楚去𨻳百里立碣壅是水为渠以灌𨻳𨻳
楚都也遂拔之秦既得𨻳以为县汉惠帝三年改曰宜
城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宜城之大堤为城今县治是
也而更谓𨻳曰故城𨻳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
𨻳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长渠至宋至和
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州饮者无所取令孙永曼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1098-0535c.png
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而去其浅隘遂完故碣
使还渠中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
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
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盖𨻳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
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郦道元以谓溉田
三千馀顷至今千有馀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
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馀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
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馀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1098-0535d.png
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
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
力亦莫能复也夫水莫大于四渎而河盖数徙失禹之
故道至于济水又王莽时而绝况于众流之细其通塞
岂得而常如后世欲行水溉田者往往务蹑古人之遗
迹不考夫山川形势古今之同异用力多而收功少是
亦其不思也欤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
张瑰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1098-0536a.png
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
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
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
愈明也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
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
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
十年始其初也予为之定著令上司农八年曼叔去开
封为汝阴始以书告之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1098-0536b.png
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
不得不尽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
曼叔今为尚书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八月丁丑记
   徐孺子祠堂记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
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纲纪大坏然在位公卿
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过于
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1098-0536c.png
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馀故及其既殁而汉亦随之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
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月相勉趍
死而不避百馀年间擅彊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
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孺子于时豫章太守
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
礼召皆不至盖忘已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
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1098-0536d.png
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
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
为栖栖不皇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
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
则学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
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
而易彼也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1098-0537a.png
图记章水北绕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
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
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
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
脩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
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
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1098-0537b.png
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
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视邦人以尚
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江州景德寺新戒坛记
江州景德寺戒坛作于熙宁九年某月某甲子成于十
年某月某甲子其费出于太子宾客陈公讳巽其主而
成之出于寺之僧智暹坛成是岁同天节度僧若干人
初景德寺屋坏几废智暹慨然以经营为已任不舍其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1098-0537c.png
昼夜之勤凡二十年为佛殿三门两廊钟楼与戒坛总
为屋若干区总费钱二十馀万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于人惟资治其寺以其故人皆信服凡
所欲为无不如志今年六十有七矣其经营寺事不懈
如初而其彊力盖有馀也余嘉其意故为之记云熙宁
十年五月乙亥记
   洪州东门记
南昌于禹贡为扬州之野于地志为吴分其部所领八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1098-0537d.png
州其境属于荆闽南粤方数千里其田宜粳稌其赋粟
输于京师为天下最在江湖之间东南一都会也其城
之西为大江江之外为西山州治所因城之面势为门
东西出其西门既新而东门独故弊熙宁九年余为是
州将易而新之明年会移福州又明年自福州被召还京师过南昌视其东门则令守元侯既彻而易之元侯
以余为有旧于是州来请曰愿有识余辞谢不能而其
请不懈盖天子诸侯之门制见于经者不明学礼者以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1098-0538a.png
谓诸侯之制有皋应路门天子之门加库雉然见于春
秋者鲁有库门有雉门见于孔子家语者卫有库门或
以谓褒周公康叔非诸侯常制其果然欤盖莫得而考
也在雅之绵古公亶父徙宅于岐作为宫室门墉得宜
应礼后世原大推功述而歌之其辞曰乃立皋门皋门
有伉释者曰伉言其高也又曰乃立应门应门将将释
者曰将将言其严正也则诸侯之门维高且严固诗人
之所善圣人定诗取而列之所以为后世法也今元侯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1098-0538b.png
于其东门革陋兴坏不违于礼是可书也将求予之识
会予未至京师易守明州元侯则使人于途于明州速
予文不已按南昌之东门作于淳化五年识于其栋间
者曰皇第六子镇南节度洪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徐
国公元偓尚书户部郎中知洪州军州事陈象舆以籍
考之徐国公后封密王太宗第六子受命保兹南土实
留京师则作门者盖象舆也至门之改作凡八十有九
年元侯之于是役其木取于地之不在民者其工取于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1098-0538c.png
役卒之羡者其瓦甓合石髹彤黝垩之费取于库钱之
常入者自七月戊子始事至十月壬子而毕既成而南
北之广十寻东西之深半之而高如其广于以出政令谨禁限时启闭通往来称其于东南为一都会而役
盖不及民也元侯名积中云又明年实元丰二年尚书
度支员外郎直龙图阁曾巩记
   道山亭记
闽故𨽻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1098-0538d.png
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
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
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
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
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
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1098-0539a.png
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
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
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福州治候官于闽为土中所
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
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而沟沟通
潮汐舟载者昼夜属其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
以屋室钜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1098-0539b.png
宫乂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
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
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
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
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
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
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1098-0539c.png
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之外其志壮哉程公于是州
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馀功又及于此盖
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諌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
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越州赵公救菑记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
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菑所被者几
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1098-0539d.png
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
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
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
者二万一千九百馀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
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
万八千馀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
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1098-0540a.png
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
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
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馀石平其价予民为粜
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
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与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
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1098-0540b.png
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
使在处随收瘗之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
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
钜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
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于吴
越民饥馑疾厉死者殆半菑未有钜于此也天子东向
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1098-0540c.png
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始终之际委曲纤悉无
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
时其法足以传后盖菑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
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
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
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
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菑推公之所已试其科
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公元丰二年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1098-0540d.png
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
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
为越州赵公救菑记云
 
 
 
 
 元丰类藁卷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