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第 1a 页 WYG1094-0207a.png

传家集卷二十 宋 司马光 撰
章奏三
日食遇阴云不见乞不称贺状(嘉祐六年五月/二十八日上是)
(岁果大雨不见日食不/复称贺自后踵以为常)
右臣准太常礼院公文司天监奏今年六月朔太阳交
食臣伏睹近世以来每有日食之变历官皆先具月日
时刻及所食分数奏闻至日或为阴云所蔽或所食不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1094-0207b.png

之所照周遍华夷云之所蔽至为近狭今若太阳实亏
而有浮云翳塞虽京师不见四方必有见者此乃天戒
至深不可不察臣闻汉成帝永始元年九月日有食之
四方不见京师见谷永以为沈湎于酒祸在内也二年
二月日有食之四方见京师不见谷永以为百姓屈竭
祸在外也臣愚以为永之所
见京师见者祸尚浅也四方见京师不见者祸寖深也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1094-0207c.png

天下皆知其忧危而朝廷独不知也由是言之人主尤
宜侧身戒惧忧念社稷而群臣乃始相率称贺岂得不
谓之上下相蒙诬罔天谴哉又所食不满分数者历官
术数之不精当治其罪亦非所以为贺也伏望陛下明
敕有司若六月一日果有日食之异或四方见京师不
见或所食不满分数皆不得奉表称贺以重皇天之怒
则天下幸甚臣职在礼部掌群臣庆贺章表不敢不言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1094-0207d.png

之道意欲有益于当时是以虽在外方为他官犹愿竭
其愚心陈国家之所急况今立陛下之左右以言事为
职陛下仁圣聪明求諌不倦群臣虽有狂狷愚妄触犯
忌悔陛下皆含容宽贷未尝加罪诚微臣千载难逢之
际苟不以此时倾输胸腹之所有以副陛下延纳之意
则不可以自比于人死有馀罪矣臣窃惟人君之大德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1094-0208a.png

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此人君之仁也明者非烦苛伺
察之谓也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
也武者非彊亢暴戾之谓
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故仁而不明犹有良田
而不能耕也明而不武犹视苗之秽而不能耘也武而
不仁犹知穫而不知种也三者兼备则国治彊阙一焉
则衰阙二焉则危三者无一焉则亡自生民以来未之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1094-0208b.png

微接下子育元元汎爱群生虽古先圣王之仁殆无以
过然自践阼以来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
廷纪纲犹有亏缺闾里穷民犹有怨叹意者群臣不肖
不能宣扬圣化将陛下之于三德万分之一亦有所未
尽欤臣闻春秋传曰赏庆刑威曰君臣幸得以修起居
注日侍黼扆之侧伏见陛下推心御物端拱渊默群
各以其意有所敷奏陛下不复询访利害考察得失一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1094-0208c.png

人则如此至善矣或出于不意有一奸邪在焉则岂可
不为之寒心哉夫善恶是非相与混淆若待之如一无
所别白或知其善而不能赏知其恶而不能罚则为善
者日懈为恶者日劝善者懈恶者劝虽有尧舜禹汤文
武之君稷契伊吕周召之臣以之求治犹凿冰而取火
适楚而北行也伏惟陛下少垂圣思以天授之至仁廓
日月之融光奋乾刚之威断善无微而不禄恶无细而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1094-0208d.png

不陈取进止
言御臣上殿劄子(得旨送/中书)
臣闻致治之道无他在三而已一曰任官二曰信赏三
曰必罚康诰称文王之德曰庸庸祗祗威威显民言用
其可用祗其可祗刑其可刑也臣窃见国家所以御群
臣之道累日月以进秩循资涂而授任苟日月积久则
不择其人之贤愚而置高位资涂相值则不问其人之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1094-0209a.png

有所守自古得贤之盛莫若唐虞之际然稷降播种益
主山林垂为共工龙作纳言契敷五教皋陶明刑伯夷
典礼后夔典乐皆各守一官终身不易苟使之更来迭
去易地而居未必能尽善
之比乃使之遍居八人之官远者三年近者数月辄已
易去如此而望职事之修功业之成必不可得也非特
如是而巳设有勤恪之臣悉心致力以治其职群情未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1094-0209b.png

是时朝廷或以众言而罚之则勤恪者无不解体矣奸
邪之臣

蓄患积弊以遗后人当是之时朝廷或以众言而赏之
则奸邪者无不争进矣所以然者其失在于国家采名
不采实诛文不诛意夫以名行赏则天下饰名以求功
以文行罚则天下巧文以逃罪如是则为善者未必赏
为恶者未必诛此陛下所以南面孜孜夙夜求治历载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1094-0209c.png

其
学者待顾问有政术者为守长有勇略者为将帅明于
礼者典礼明于法者主法下至医卜百工皆度材而授
任量能而施职有功则增秩加赏而勿徙其官无功则
降黜废弃而更求能者有罪则流窜刑诛而勿加宽贷
如是而朝廷不尊万事不治百姓不安四夷不伏臣请
伏面欺之诛凡臣所言皆陛下耳所厌闻心所素知然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1094-0209d.png

何如耳敢昧死陈瞽言惟陛下裁择取进止
言㨂兵上殿劄子(得旨送密院/戒拣兵臣僚)
臣窃闻朝廷近降指挥㨂选诸指挥兵士补填近
分其主兵之官惟务人多不复精加选择其间明知羸
弱悉以充数臣以耳目疏短闻之后时不能豫陈可否
致事巳施行然其得失利害之明不可不尽为陛下言
之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也臣窃惟当今国家之患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1094-0210a.png

纵不能澄汰衰老以省大费而又平居晏然非有警急
坐增无用之众以长无穷之患臣不知为国计者果如
何也方今天下安乐无虞而府库之积随得随散曾无
羡馀设不幸有螽螟水旱饥馑相仍盗贼猝起戎狄内
侵不知陛下将何以待之此不可不为之先虑也臣窃
观自唐室募兵以来果能得武猛材力之士犹为有益
若不择勇怯而养之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1094-0210b.png

名无实及泾师犯阙德宗命琇圭以神策军禦之卒无
一人至者德宗狼狈失据遂幸奉天及五代之际军政
尤紊是以叛乱接迹祸败相寻周世宗以高平之战士
卒不精故樊爱能何徽所部先奔归而大阅诸军悉简
去老弱选其精锐以为侍卫亲军由是甲兵之盛近世
无比故能南割淮甸北取关南群雄畏服所向无敌太
祖皇帝受天明命抚有大宝当是之时战士不过数万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1094-0210c.png

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太宗皇帝绍丕烈奋神威遂拔
晋阳一统四海堂堂之业万世赖之今天下
能尽知窃闻比于太祖皇帝时其多数倍然元昊𦍑戎
之竖子智高蛮獠之微种乃敢倔强河西横行岭表国
家发兵讨之士卒或望尘奔北或迎锋沮溃毁辱天威
为四夷笑由是观之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也且今所
选之兵升其军分增其粮赐是宜感戴上恩人人喜悦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1094-0210d.png

况于外方兵士违去乡里诀别亲戚其为愁苦不言可
知使中外人情遑遑如此岂惟久远之害亦不可不以
切近之忧为万一之虑也兵者国之大事废兴之端安
危之要尽在于是臣不知曾与不曾令两府大臣相与
熟议经久利害然后行之今在京兵士已经㨂上分配
诸军者无如
降指挥下应系㨂军臣僚须是一一躬亲子细㨂选好人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1094-0211a.png

后朝廷别差不干碍官覆㨂得却有不及等样及羸弱
病患之人其元㨂军臣僚伏乞重行贬窜仍自今后每
遇大段招㨂兵士并须先令两府臣僚同共商量度财
用丰耗及事之缓急若须至招㨂方得闻奏施行并戒
约㨂军臣僚务精不务多一如今来指挥取进止
论赦及疏决状(嘉祐六年八/月十五日上)
右臣窃以赦者害多而利少非国家之善政也虞书曰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1094-0211b.png

杀之非不择罪之有无并赦之也汉大司马吴汉病笃
光武亲临问所欲言对曰惟愿陛下慎无赦
亦曰今日贼良民之甚者莫大于数赦赎赦赎数则恶
人昌而善人伤矣蜀人称诸葛亮之贤亦曰军旅屡兴
而赦不妄下然则古之明君贤臣未尝以数赦为美也
国家承顺天心子爱百姓发号出令必先至仁然数赦
之弊犹未能去又古之赦者其出无常严谨周密不可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1094-0211c.png

赦每岁盛夏皆有疏决猾吏贪纵大为奸利悍民暴横
侵侮善良百千之中败无一二幸而发露率皆亡匿不
过周岁必遇赦降则晏然自出复为平人往往指望谓
之热敕使愿悫之民愤邑惴恐凶狡之群志满气扬岂
为民父母劝善沮恶之意哉且疏决之名本以盛暑之
际恐囹圄之
愬故天子临轩亲加虑问平其枉直无辜则赦有罪则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1094-0211d.png

谓不问是非一切纵之也又祖宗之时每岁不过一次
疏决死罪以下皆

以下一切赦之今岁五月以前疏决之令巳再行矣此
所以使百职隳慢奸邪恣睢者也今纵未能尽革前弊
伏望陛下特降指挥下中书今后每岁疏决不过一次
或早或晚使外人不可豫期其徒罪仍依旧降从杖或
遇亲祀南郊之岁更不疏决永为定制庶几为恶之人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1094-0212a.png

荐郑扬庭劄子
臣窃见近世以来搢绅之士专尚辞华不务经术先圣
微言几成废坠臣谓苟有尽心修明六艺皆宜甄奖以
励来者伏见并州盂县主簿郑扬庭自少及长研精易
道撰著所得成易测六卷不泥阴阳不涉怪妄专用人
事指明六爻求之等伦诚难多得臣不敢隐蔽辄取进
呈伏望圣慈略垂省览苟有可取量加旌异贵使学者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1094-0212b.png

荐刘廱劄子
臣伏见西鄙用兵以来草莱之士谈兵机献边策者不
可胜纪其间夸诞迂阔不切事情鄙陋肤浅无可观采
者甚众盖缘边鄙之事非土著之人
耳目习熟
究明利病非学古之士历观成败则不能坚定是非窃
见并州乡贡进士刘廱撰成边议十卷援㩀古今指陈
得失用意甚勤论理颇多不敢隐蔽谨具进呈伏乞少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1094-0212c.png

论举选状(嘉祐六年八月/二十一日上)
右臣窃以取士之
事其次艺能近世以来专尚文辞夫文辞者乃艺能之
一端耳未足以尽天下之士也国家虽设贤良方正等
科其实皆取文辞而巳近以祫享赦节文应天下士人
有素敦节行兼通学术久为乡里所推者委转运使提
点刑狱同加搜访每路各三两人仍与本处长吏连署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1094-0212d.png

太学待遇甚厚考试之际不糊名誊录既而署等补官
皆过所望此诚合先王取士之道臣谓国家将除积久
之弊立太平之基天下士大夫皆靡然向风矣行之未
几忽闻朝廷一切罢之无
谓若以所举之人多非实有材行则当治举将之罪别
加搜访岂可以一二人谬滥废天下之举贤是犹因溺
而废天下之舟因噎而废天下之食也且人之毁誉或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1094-0213a.png

恶之必察焉恐国家亦未可以此遥断否臧遽行黜陟
也就使其人平昔所行诚有亏缺古之人或举于渔盐
或举于盗贼岂可不容其改行自新而终身弃之乎且
人之行能迭有短长若不弃瑕录用而以一节废之则
失人多矣臣愚以为天子抚有四海海内之士不可一
身察之也必资举者然后能尽天下之才既用举者之
言授之爵禄苟不严为禁约以防其私则请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1094-0213b.png

士皆用孝廉行之最久得人为多臣欲乞应天下知州
府军监任内听举孝廉一人大藩听举二人转运使提
点刑狱任内听举三人并须到任及一年以上方得奏
举夫乡举里选虽为古法今之为吏者不得久于其任
士之素行或不能尽知若本部无人可举即听举别部
之人素所知者以充其数其在京两制以上听岁举一
人其举状逐时送下贡院置籍收掌每遇科场诏下即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1094-0213c.png

指挥下本贯敦遣赴阙若举主数同者即以发状先后
为次(谓若俱有三人举主则/取第三状日月在前者)仍于进士奏名额内减三
十人候到阙日
义策一道时务策一道但以义理优长为上不取文辞
华美若所对经义乖戾圣意及时务全不通晓方行黜
落其及第授官并与进士第一甲同在明经之上仍于
告身前列坐举主姓名其所举之人若犯私罪情理重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1094-0213d.png

坐之并不以赦原其公罪及私罪情理轻者举主不坐
其未举以前若曾犯罪除公案见在證验明白外举主
亦不坐即因势要属请求举及为人属请并受属请而
举之者并科违制之罪受𧷢者并以枉法论即敦遣不
至者更不就除官若累经敦遣不至即乞朝廷临时裁
度特加聘召不为定制又国家置明经
及诸科所试大义有司不以定去留盖由始者立格太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1094-0214a.png

正文不问注疏其所试大义不以明经诸科但能具注
疏本意讲解稍详者为通虽不失本意而讲解疏略者
为粗馀并为不通若能先具注疏本意次引诸家杂说
更以巳意裁定援据该赡义理高远虽文辞质直皆为
优等与折二通若不能记注疏本意但以巳见穿凿不
合正道虽文辞辩给亦降为不通其明经以六通诸科
以四通以上为合格若合格人少即并取粗多者合格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1094-0214b.png

制明经以周易尚书为小经今欲乞以周易尚书毛诗
为一科三礼
为帖经又说书一科议者多以为不当废欲乞与明经
并置但每次科场止取十人奏名在诸科额内试中受
官并与诸科同若自以本科及第或出身者更不得就
试说书如此则求贤之路广请托之源绝浮伪之风息
得人之颂兴矣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1094-0214c.png

(许/之)
右臣窃见前知寿州张叔詹因本路监司奏以本州水
灾叔詹非才乞别差人寻移知蔡州伏缘寿蔡之民皆
陛下赤子叔詹若为政无状于民有害移彼置此有何
所殊况蔡州封部阔远户口繁庶土饶山林
地望之重过于寿州牧守之任尤须择人岂有因不才
被斥更得善处若叔詹实有才能惠及于民则当治本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1094-0214d.png

臧否不分进退无据众口籍籍皆云未允臣前上言为
治之要在于择人赏罚此亦择人不精赏罚不当之一
事也况叔詹资性庸下老而益昏本无片长授任过分
其为忝冒人尽知之使之从政所至为害伏乞朝廷直
令致仕或授以冗散之职勿使亲民庶几黜陟明白无
损政体
传家集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