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目录 第 1a 页 WYG1216-0200a.png

不系舟渔集卷十目录
序
族谱序
易书二经通旨序
四书管窥序
顾氏文录序
王季脩字序
卷十目录 第 1b 页 WYG1216-0200b.png

徐氏族谱序
山中白云诗序
望云图诗序
太史氏家谱序
美陈国英脩堰诗序
卷十目录 第 2a 页 WYG1216-0201a.png

不系舟渔集卷十 元 陈高 撰
序
族谱序
族之有谱所以别宗支叙昭穆定长幼辨亲疏也流派
虽分而其原同出乎一子孙虽众而其祖未尝有二以
吾祖之一身而为子孙之千百非谱曷以明之然观今
世昌盛之家族之无谱者固多矣有谱而汎及乎远者
卷十目录 第 2b 页 WYG1216-0201b.png

泛及乎远则指他人之先以为吾之先诬其祖也为子
孙而忘其祖非仁也为子孙而诬其祖非智也二者君
子之所不与也陈氏有虞帝以来不知其几百世矣而
吾族则在五季时自闽之长溪赤岸避乱迁居平阳今
已四百馀年入宋为乡之望族族旧有谱亡失于大德
丁酉风潮之变高生也后志在修辑而无所考见乃广
询诸族之故老及检寻先世遗简残幅略得其宗派流
卷十目录 第 3a 页 WYG1216-0201c.png

缺之而犹著其字传疑也得其实者则谨而书之传信
也断自始迁以下而又及夫居闽之世盖不忘其祖而
亦不敢诬其祖也嗟夫先王之时人人亲其亲长其长
推而至睦其族在上者既立之宗以继之又有不悌不
睦之刑以纠之故服虽有降而凡同族之人无有不相
亲爱而未始相背弃也降及后世浇伪日滋而上失其
政富贵而骄势利而争甚而手足同气犹相视如途人
卷十目录 第 3b 页 WYG1216-0201d.png

孙者盍亦思法古人之厚而戒今世之薄乎此为所为
作谱之意也
易书二经通旨序
予友赵君伯起著易书二经通旨取经文意义之近似
者比类而条析之或会而同或别而异大而天文地理
细而制度名物微而为性命道德阴阳鬼神以至于先
儒之训诂凡有所疑靡不辨决呜呼亦勤矣朝廷设科
卷十目录 第 4a 页 WYG1216-0202a.png

用蔡氏之说二经及传疏数十万言学者讽诵寻绎或
自少至老不能究一经及就试场屋主司发难则握笔
瞠视不敢措辞者往往有焉赵君独能研精探赜贯穿
融会解其肯綮剖其盘错使习是经者得而观之如获
指南之车不待问途而越裳可至其于答主司之问也
何有然则是编之有益于学者固不少矣虽然士之明
经岂专为科举计哉圣人之道非经不传学者读圣人
卷十目录 第 4b 页 WYG1216-0202b.png

存亡之几而动不违乎时则深于易者也观二帝三王
之心考唐虞三代之治而以之脩已治人则深于书者
也若夫迷溺于文字之支离而徒以是为进取之媒者
亦岂赵君之所望于后学也哉
四书管窥序
圣贤之言夫岂徒言而已哉道所存也故凡求道者不
可不得于其言不得其言而欲以明道譬之适国而不
卷十目录 第 5a 页 WYG1216-0202c.png

远或约而义微大而无乎不周细而无乎不贯载诸方
册宏深简奥而其理实具于吾心学者不可以其易而
观之亦不可以僻而求之也夫以易而观则卤莽而疏
略以僻而求则穿凿而牵附若是则日诵其言而不达
其意其于求道也不亦远乎孔曾思孟之书载道之言
也自朱子为集注章句释其义理要其指归而其说大
明于世其辞详以密其趣悠以长天下学士所共尊信
卷十目录 第 5b 页 WYG1216-0202d.png

间见而层出背而违者亦或有焉文日繁而辨日起岐
愈多而道愈幽使读之者不舍源而寻流则弃同而即
异君子盖病之也吾乡乡先生史君文玑苦求于学笃
信坚守朱子之说反覆研究殆三十年遂取诸家纂辑
之编而去取焉乖戾者折而阙之隐昧者引而伸之旁
道曲畅著于简牍名曰管窥抑可谓有功于朱子也已
呜呼立异以为高好奇以为尚为学之大弊也管窥之
卷十目录 第 6a 页 WYG1216-0203a.png

者由是以明朱子之说然后自详而反约以究圣贤之
言则其为道也庶几矣
顾氏文录序
顾君仲明录其先世杂文凡若干篇编次成帙题曰顾
氏文录而俾高序其端序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
立言古之君子死而不死者有所立也立德立功尚矣
而言之可传于世夫岂易乎哉言之不文则其传也不
卷十目录 第 6b 页 WYG1216-0203b.png

指事陈辞摛章摘句虽若异乎古之立言者然其称述
议论往来唱酬藻思纵横才华发越有以誇美于人而
流传于后固亦当世之所重也吾乡望族盖非一姓而
顾氏尤为时所宗自他姓而观其位固有显焉者矣其
赀固有厚焉者矣其子姓支派亦有蕃衍众多焉者矣
然而文人才士彬彬辈出未有盛于顾氏者也尝闻之
长老言其在前朝时试艺场屋者比肩骈首策名进士
卷十目录 第 7a 页 WYG1216-0203c.png

至八九十人然则顾君之所录特存一二于千百耳簪
缨世族务以爵位相高一冉传后泯没无闻其有可称
者鲜矣盖显荣于一时者卒不免于草木同腐而垂殾
后世则在此而不在彼也观文录者亦可以自励矣是
编以钱唐主簿君上萧侍郎书为首书中所论朋党事
著明深切直气凛凛足以廉顽立懦使读之者千载而
下犹可以想见其为人此又顾君托始垂训之深意也
卷十目录 第 7b 页 WYG1216-0203d.png

王季修字序
王君福庆其字曰季修翰林承旨库库公为作大字书
而当代名公敷绎其义以为说言夫修德致福之道详
矣季修揭诸座右以朝夕观省焉夫男子冠而字所以
尊其名而责其以成人之道则为之字也得不寓夫儆
戒之意乎于字而寓夫警戒之意则闻朋友之称之也
其心岂不恻然思有以践其实乎古人盘有铭几席刀
卷十目录 第 8a 页 WYG1216-0204a.png

目诸公训告之辞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比之铭盘几席
刀剑户牖以自警者奚以异若以朋友之称字为尊乎
已而衒诸公之文以誇乎人夫岂季修之意哉
吴氏世谱序
古之人尊祖而敬宗敬宗而睦族民俗之所以厚也夫
自一人之身支分派别而为千百及其久也有富有贫
有贵有贱服与亲尽于是始相视如途之人历世愈远
卷十目录 第 8b 页 WYG1216-0204b.png

之人而为佣奴役𨽻之属其故何哉由图谱之不明也
是故族必有谱然后知夫派之别也而其源同支之分
也而其本一贵而不敢遗贱富而不敢忘贫则民于是
乎不偷而俗且归于厚矣然则族谱之作乃所以序昭
穆辨长幼别亲疏而尊祖敬宗睦族之道举在于是其
所系顾不重欤呜呼王政不行宗法废久世道下沦日
趋于伪簪缨胄胤降为皂𨽻故家旧族有谱存马者寡
卷十目录 第 9a 页 WYG1216-0204c.png

而藐焉不之恤故吾每观人之族谱未尝不兴感于斯
也吴氏之先自闽迁平阳今十有六世矣其显名于世
则有太常博士白斋先生蕴古及登仕籍者若干人世
谱所载支派非一而疏远弗遗后世子孙于吉凶合族
之际考诸图谱以明尊卑夫岂有富贵贫贱之相弃而
不相睦也哉此盖古者敦厚民俗之遗意固君子之所
尚也因为之序其端使览吾文者或有警焉则孝悌之
卷十目录 第 9b 页 WYG1216-0204d.png

徐氏族谱序
谱所以纪世糸也氏所以辨宗族也族之则世远世远
则亲疏非谱以记之则同宗相视为途人曷知所自之
本于一原哉晋宋以来遂分差次欧阳公用汉年表法
苏老泉取礼大小宗为次自高曾至孙五世而一迁盖
以上下虽或不可见而知之亦可以闻而知之庶不失
于虚无之诮也坊郭徐氏一十七世孙士琦明蔡氏书
卷十目录 第 10a 页 WYG1216-0205a.png

以历年愈久而愈繁者皆由祖先积庆累仁而致之也
徐氏自晋天福间于闽之秦川徙居平阳县西其后散
居不一独邑居蕃衍登名桂籍代不乏人故志称昆山
下孔徐多青紫则其世族可知矣今士琦复能修葺旧
谱使根株枝叶灿然后人溯流求源可坐而致是亦孝
之大者也吁祖宗以孝义之积而致族繁子孙以孝义
之推而修典备古今致重于斯讵不信乎若士琦者可
卷十目录 第 10b 页 WYG1216-0205b.png

山中白云诗序
天下之物凡可以适意娱情者苟非其所有则必将尽
心力以求求而且不能必得苟得矣又虑夫攘窃之患
重固扃钥惟恐其有窥而伺之者而人方且因而肆为
争夺使之不得以有其有是则物之可爱可玩者适足
以累夫人耳若夫不劳心而得不用力而有得之而人
不誉有之而人不争此山中白云所以为可贵也然世
卷十目录 第 11a 页 WYG1216-0205c.png

宗旨南居玉环之灵山遗尘垢绝世纷金璧珠玑之宝
锦绮罽翠之华象齿犀角琛贝外国之珍乃世之所爱
所玩者举不足以易其性情汨其心意而独扁所居室
曰山中白云其好尚可谓异矣且夫云之为物其来无
方其去无迹舒卷自如变化靡常或隐而藏或散而雨
千态万状若有若无可玩焉而不可执可望焉而不可
即旨南閒居是室结跏而坐由禅定起观白云往来于
卷十目录 第 11b 页 WYG1216-0205d.png

之俱游于鸿蒙之上悠然独得其趣而岂世俗之所能
知哉旨南既以之自乐又求能诗者歌咏之且徵言于
予故为之序引使知旨南者观于是诗而有以见其志
之所在其不知者亦可因是而得其为人矣
望云图诗序
凡为人子之爱其亲也在乎左右则敬养之礼备违乎
膝下则思慕之情深故虽颠沛流离之际耳目不及夫
卷十目录 第 12a 页 WYG1216-0206a.png

于行役之劳而不得终养也则有陟岵之篇蓼莪之赋
发之于性情形之于歌咏使后世读之者感慨之意犹
不能已又况于身处其地而亲历其事者乎常熟缪侃
叔正世居海虞山之阳至正丙申春二月江城陷叔正
避地荒野时父仲素君为掾江浙故父及弟皆寓居杭
秋七月寇犯杭城二弟相继殁于兵若疾叔正携妻子
入杭省觐居无何三关有警乃奉母渡浙江侨居会稽
卷十目录 第 12b 页 WYG1216-0206b.png

东帅府縻于职守弗获归侍而仲素君于己亥岁丁大
父忧自杭归常熟之故里明年庚子叔正且自四明从
君来温去家千里道途阻兵父子相望各天一涯十馀
年间其得在侍侧者仅留杭数月耳叔正每以不获奉
温凊进脩瀡为恨对人言之则欷歔太息乃取唐狄梁
公望白云思亲舍故事俾洪元质画其故乡云山之景
及所居之室曰猗猗堂者以为图题曰望云而士大夫
卷十目录 第 13a 页 WYG1216-0206c.png

图寓所想像白云亲舍之似而讽诵朋友所赋之诗俨
然若身处乎虞山之下而聆謦欬于父母之前可谓不
忘其亲而切于思慕者矣呜呼孝者百行之本而身者
父母之遗体也叔正之思亲如是则孝敬之心常存而
所以奉父母之遗体者必将无所不至矣况亏其行以
辱其亲乎予故为之题辞抑亦古人序诗之意云尔
太史氏家谱序
卷十目录 第 13b 页 WYG1216-0206d.png

氏遂以为族周末秦汉乃用氏族为姓或以国或以官
而姓氏之源流益难别矣故有同宗而异姓亦有本异
而末同若虞陈胡田之同出于姚商殷宋孔之同出于
子与夫周鲁郑卫同出于姬之类凡此皆同宗而异姓
者也王姓出周太子晋而魏信陵君之后亦为王马始
出赵马服君奢而马矢氏之后亦为马刘出刘累为尧
之后而项伯娄敬赐姓曰刘刘聪亦自姓为刘至元魏
卷十目录 第 14a 页 WYG1216-0207a.png

往随母族凡此皆本异而末同者也是则族之广者益
多混淆而莫考其实矣又况近世家乘族谱之作往往
夤缘攀附忘其先而冒其祖吾其敢尽信乎若太史者
其支派传次谱虽弗完而族亦稀少然初未尝有杂而
乱之者也按太史得姓自齐子馀始见载记其后显者
战国有齐大夫敫三国时有建昌言都尉慈吴郡太守
亨萧梁时有扬州文学叔明都尉初从江南文学居吴
卷十目录 第 14b 页 WYG1216-0207b.png

所著家谱以示予且曰自吾先世得姓以来今已二千
馀年矣文学之后迄无闻人且世次之微久将湮没而
后嗣无所考见此谱之所以作也呜呼玄之用心亦可
谓远也已夫盛衰消长理若循环太史氏之微也久矣
焉有微而弗著者异日蕃衍盛大其必在玄之子孙乎
美陈国英脩堰诗序
温之平阳滨海为州州之南为长港港之南有田四万
卷十目录 第 15a 页 WYG1216-0207c.png

乡田不可稼宋嘉定中乡人林君居雅始为堰八十丈
于津流入海之冲外障海潮内蓄清流数乡之人咸赖
其利元至正三年堰坏屡修治弗克完农民失业岁以
荐饥越五年岳侯伯仁来知是州将居民致其役州人
陈君国英素有孝义名闻之奋然以为已任乃率众趋
事散财募工晨夜戮力劳之逾时堰成而寻复坏众且
缩手君独劳心殚虑百计作治至于不遑寝食不避风
卷十目录 第 15b 页 WYG1216-0207d.png

其自今岁且有望我无患饥矣陈君之惠其可忘哉而
文士遂相率为诗以称道之予既美陈君之劳而嘉吾
乡之蒙其利泽也故为序之而系以歌曰悠悠巨海兮
漭漭洪波山断水交兮潮汐奈何溢于川源兮甘泉为
鹾自古有田兮不可以禾昔人经始兮堙以沙土堰其
要冲兮以防以禦爰得清流兮溉吾禾黍食吾农兮实
吾庾岁既远兮决坏饥馑荐至兮为吾农害思昔人兮
卷十目录 第 16a 页 WYG1216-0208a.png

再毁再成兮其役孔劳隐以金椎兮既完且牢断截鼋
鼍兮捍遏鲸蛟谁实为此兮利我农亩前有林公兮陈
君在后自今以始兮岁其大有吁嗟斯人兮惠我孔厚
卷十目录 第 16b 页 WYG1216-0208b.png

不系舟渔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