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067-05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锥指卷十二
              德清胡渭撰
导弱水至于合黎(释文弱本或作溺合如字黎力兮反)
 传曰合黎水名在流沙东正义曰顾氏云地说书合
 黎山名但此水出合黎因山为名也郑玄亦以为山
 名地理志张掖郡删丹县桑钦以为导弱水自此西
 至酒泉合黎又居延县有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
 流沙如志之言酒泉郡在张掖郡西居延属张掖合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067-0586b.png
 黎在酒泉则流沙在合黎之东与此传不合案经弱
 水西流水既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当如传文合
 黎在流沙之东不得在其西也苏氏曰合黎山名易
 氏曰甘州即汉张掖郡弱水出删丹县南山下合黎
 山在张掖县西北二百里俗名要涂山薛氏曰弱水
 出吐谷浑界穷石山自删丹西至合黎山与张掖河
 合(渭)按导亦循行之谓与导菏泽之导异禹治水或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067-0586c.png
 躬亲其事或遣官属往治之及九州功毕其水之大
 而切于利害者有九禹舟行从源至委核其治否故
 谓之导非疏瀹决排之谓先儒皆以导为治夫治河
 先积石治江先岷山有是理乎经旨郁而不明可叹
 也张掖郡今为甘州卫陜西行都司治酒泉郡今为
 肃州卫删丹县即今山丹卫居延故城在甘州卫东
 北塞外其泽曰居延海弱水正流出合黎峡口而东
 北注之非经所谓流沙也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067-0586d.png
书序云随山浚川故诸家皆以导山为随山导水


为浚川夫导山即随山之事信矣而以导水为浚


川则大不可何以明其然也水性就下从下而泄


故治水必自下始禹之言曰予决九川距四海浚


畎浍距川此自下而高也九州之序首冀次兖青


徐扬荆豫梁雍亦自下而高也说禹贡者无不奉


此为指要独至于导水而以为浚川何其与向者


之意相背乎诚如所言则治水先弱次黑次河而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067-0587a.png

九州之序当以雍次冀而不以兖次冀矣河先积


石而后龙门则壶口之役不得为第一功矣汉先


嶓冢而后三澨江先岷山而后九江则荆不得越


梁而前矣汉先大别而后彭蠡江先东陵而后汇


泽则扬不得越荆而前矣淮先桐柏而后泗沂则


徐不得越豫而前矣渭洛治之最后则豫又当次


雍而居九州之末矣种种悖谬总由不知导水在


功毕之后而求合于书序之所言耳林少颖亦知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067-0587b.png
此处有不可通而不能寻究其故遂谓治水之先


后不在于九州非惑之甚与


九州所纪诸水是禹施功之次第导水所纪九川


是禹循行之次第


蔡传云水之疏导者已附于逐州之下于此又派


别而详纪之而水之经纬皆可见矣渭按禹乘舟


而行核其治否此文盖纪实尔非为逐州之下诸


水源流不贯又派别而详记之以相为经纬也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067-0587c.png

弱水经不言所出桑钦以为出张掖删丹县郑康


成曰众水东流此独西流而水经注无之其所经


与所入不可得详今按近志弱水出山丹卫西南


穷石山离骚夕次于穷石即此淮南子云弱水出


穷石山也(卫在陜西行都司东一百二十里本汉删丹口勒二县属张掖郡后魏改删丹)


(曰山丹隋复故元升为山丹州明改置山丹卫卫西南有穷石山在吐谷浑界十六国春秋乞伏孔)


(子击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即此水也元和志弱水在删丹县南山下括地志云兰门山一名穷石)


(在删丹县西南七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北凉永安元年沮渠蒙逊与从兄男成期同祭兰门山是也)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067-0587d.png
(隋志删丹县有祀山弱水行都司志祁连山在山丹卫南一百五十里弱水所出盖皆穷石之异名)


(又按说文㞦山也或曰弱水之所出从山几声居履切隋志祀山疑即㞦字之误)北流径


其卫西又西北径甘州卫北(寰宇记弱水在甘州北二十三里)


西径合黎山与张掖河合(行都司志删丹河在城西源出祁连山西流入)


(张掖河即弱水也西陲今略云此水春夏之间褰裳可涉及其涨也亦可浮舟但土人不知造舟耳)


(自与张掖河合其下通名为张掖河今俗谓之黑河按此地无舟后人遂以不胜毛芥皮船可渡之)


(说附会于其间并属虚妄)张掖河古羌谷水也一名合黎水出


卫西吐谷浑界北流径张掖县北合弱水为张掖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067-0588a.png

河自下通兼弱水之目(汉志张掖得县有羌谷水出羌中东北至居延入)


(海括地志羌谷水一名鲜水一名合黎水一名覆表水今名副投河亦名张掖河自吐谷浑界北流)


(入张掖县史记正义云合黎水源出临松县山东而北流径张掖故城下又北流至县北二十三里)


(合弱水明一统志云张掖河在都司城西十里源出摆通州流经祁连山西出合黎山名合黎水入)


(亦集乃界行都司志云张掖河原名黑河自镇城西南山流出经祁连山积雪消融其流益盛傍合)


(黎山出羌谷口北入亦集乃)弱水又西北径高台所北(所在行都司西)


(一百六十里本汉表是县属酒泉郡后汉曰表氏后周废入张掖县明初为甘州卫地景泰七年分)


(置高台所所北十里有合黎山行都司志云黑河在高台所北二百步即弱水也西陲今略云黑河)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067-0588b.png
(自所南发源东北流径甘州复折而西北流入所北环所三面其在甘州尚散漫自板桥西至九坝)


(皆合为一水深沙浮不可徒涉)又西径镇夷所南(所在行都司西北三百里高台)


(所西北一百六十里本汉酒泉郡地明置镇夷所高邑李潆禹门云镇夷黑水即张掖郡西门外十)


(里之黑水也其水由南山甘峻堡西番地面出来直下趋北山约宽十里北行百馀里汇为大河西)


(行至镇夷所出口外水由上岸而下迅疾与沙石偕行土人呼为黑河其水远望之黝然而黑掬之)


(实白水也但与黑沙滚行望之若黑水耳此水大小分为七十二渠溉田数万顷居民不凿井皆饮)


(此水其南为天山西北为合黎山余于顺治戊子之冬曾渡此河比西黄河尤宽上流甚浅可及马)


(腹下流非浮舟不能渡按黑河之状禹门以目验得之最为详确然黑河即张掖河自南山流至甘)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067-0588c.png

(州卫与弱水合则镇夷之黑水亦弱水矣禹门从韩汝节以此为界雍之黑水非也)又西北


出合黎山峡口(合黎山自甘州卫西接镇夷所界其峡口即都司志所谓羌谷口也)


(盖张掖河本名羌谷水经此峡而出因名羌谷口)又东北径居延故城又


东北入居延泽(汉书元狩二年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馀里过居延师古曰)


(居延匈奴中地名也韦昭以为张掖县失之张掖所置居延县者以安处所获居延人而置此县括)


(地志居延故城在张掖东北一千五百三十里唐志张掖河西北出合黎山峡口傍河东壖屈曲东)


(北行千里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军东北有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至回)


(鹘衙帐史记正义云弱水自合黎山折而北流经流沙碛之西入居延泽行千五百里元志亦集乃)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067-0588d.png
(路在甘州东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乃汉居延故城按此城太初三年路博)


(德所筑亦曰居延塞非居延县也班志以泽系县下未当)其下流不知所归据


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北有弱水晋书四夷传挹


娄国东滨大海北极弱水唐书北狄传贞观三年


以奚国阿会部为弱水州则似弱水自居延泽东


北流历夫馀挹娄之北境而归于东海其所行之


远当亦不下黑水也


合黎山自甘州卫西北绵延而西接高台所界又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067-0589a.png

西接镇夷所界隋志张掖县有合黎山元和志合


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张掖县西北二百里括地志


云兰门山一名合黎误行都司志合黎山在甘州


卫北四十里迤逦至镇夷所石硖口三百里一作


合离水经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注云合黎


山也按汉会水县故城在今肃州卫东北十六国


春秋吕光遣吕纂讨段业战于合离离即黎字之


讹也羌谷水北至张掖县合黎山下与弱水合故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067-0589b.png
因山为名曰合黎水是合黎水即弱水也经所谓


合黎果主水而言则其文当曰导弱水西为合黎


之水矣而经不然传曰水名非也


程大昌禹贡论曰自西汉以来指言弱水之地其


显著者凡六而班固地志已三出矣条支一也酒


泉昆崙二也张掖删丹本桑钦说以为西至酒泉


合黎三也自汉志以外贾耽以张掖郡之张掖河


当之唐史以小勃律之娑夷河东女之康延川当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067-0589c.png

之其多如此臣惟取条支妫水之西入西海者以


应经文而他皆不取为其地望不与经合也经曰


弱水既西桑班贾三家所称皆不出乎甘肃两州


之间其水未尝西流故臣深所不据而本汉书初


通西域时长老所传条支弱水以为经證其水西


流注于西海以声教讫于四海者槩之故敢主其


(按史记大宛传大月氐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汉书西域传安息临妫水是此水历三国之境)


(而条支无之何以知妫水即弱水邪)蔡传云按通鉴魏太武击柔然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067-0589d.png
至栗水西行至莬园水分军搜讨又循弱水西行


至涿邪山则弱水在莬园水之西涿邪山之东矣


(事在宋文帝元嘉六年)北史载太武至莬园水分军搜讨东


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与通鉴小异岂


瀚海张掖水于弱水为近乎程氏据西域传以弱


水为在条支援引甚悉然长安西行一万二千二


百里又百馀日方至条支其去雍州如此之远禹


岂历穷荒而导其流也哉其说非是(渭)按魏书神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067-0590a.png

麚二年帝讨蠕蠕自黑山出沙汉至栗水缘水西


行过窦宪故垒次于菟园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里


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东


西五千馀里南北三千里张掖水即张掖河通鉴


所谓弱水者也瀚海与张掖水东西相距五千馀


里安得为近此皆不详考之过贾耽以张掖河当


弱水是也程氏乃以条支之妫水为禹贡之弱水


夫黑水入于南海经志之矣向使弱水果与条支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067-0590b.png
之妫水通为一川经何不言入于西海而云馀波


入于流沙乎游谈不根蔡氏辟之当矣而又引柳


宗元之说云西海之山有弱水夫西海即条支国


之所临也在柳则以为然在程则以为否何义乎


韩氏禹贡详略曰弱水出自西海之山西海今在


西宁卫城西三百馀里穷石之山当在其左右自


东而西一千五十里至甘州古张掖地过合黎山


又五百一十里至肃州古酒泉地又八百馀里至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067-0590c.png

沙州古燉煌地以上皆雍域也又二万馀里至条


支以入西海蔡传以此西海为弱水所出故非之


然荒远之外禹虽未尝至岂可以其未至而遽疑


其非一水哉则夫莬园水涿邪山皆其所经过之


地也但远之外夷无可考其接续之所耳(渭)按柳


说本山海经西海之山即昆崙丘弱水即郭注所


谓不胜鸿毛者也而林少颖云西海即鲜水王莽


置西海郡处韩氏误承其说以为在西宁卫西凡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067-0590d.png
塞外得止水则谓之海非真海也西海本名卑禾


羌海亦名青海又名鲜水在汉金城郡临羌县西


北塞外(详见导河积石下)隐测其地当在删丹南数百里


然穷石一名兰门山括地志云在删丹县南七十


里去青海尚远古未有谓此山在青海旁者且青


海在湟水之南弱水果出其左右势不得越湟水


浩亹水而北至张掖也韩氏云云盖由羌谷水亦


名鲜水其下流与弱水合为张掖河故遂以此鲜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067-0591a.png

水为西海而穷石山亦在其左右耳至其叙弱水


之所经自东而西至燉煌又二万馀里至条支入


西海谬妄尤甚夫黑水大川也亘绝雍之西界弱


水流至燉煌不渗入沙中则注于黑水矣其能越


黑水而西南以至条支入西海乎今黑水既堙亦


不闻燉煌界中有水自流沙入西域者其为无稽


之言审矣且莬园水涿邪山在张掖之东北弱水


出合黎峡口入居延泽者之所经也韩氏亦错认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067-0591b.png
在西域书生不谙地理凭臆而谈徒来识者之笑


耳韩氏雍产也以雍人言雍水世或谓必得其实


故详辨之


汉志觻(音鹿)得县下云羌谷水出羌中东北至居延


入海过郡二行二千二百里按羌谷水者张掖河


之上源也其下流与弱水合则弱水入居延海可


知矣过郡二者张掖酒泉也自合黎山至居延海


行千五百里溯其源而计之则有二千二百里矣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067-0591c.png

就禹贡言出删丹者为弱水之正源出觻得者为


弱水之别源正源主也别源客也志家徇今而忘


古往往主客易位故云羌谷水入居延海而删丹


弱水之下则阙而不言读者以意会可也

馀波入于流沙
 传曰弱水馀波西溢入流沙颜氏曰流沙在燉煌西
 林氏曰弱水溢其馀波以被于流沙犹导菏泽被孟
 猪也薛氏曰流沙大碛也在沙州西八十里其沙随
 风流行故名陈氏曰弱水之正者入合黎其馀则入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067-0591d.png
 于流沙也金氏曰大抵西北之地多是沙碛史书所
 谓河沙诸国佛书所谓沙界恒河沙是也沙则水渗
 而下如沙州以西山北之地即连流沙弱水渗其下
 也郑氏(晓)曰弱水正派至于合黎过此无事疏凿矣
 其馀波入于流沙听其流衍耳志合黎见其经流有
 所归志流沙见其支流有所泄渭按弱水入流沙而
 谓之馀波盖时遇衍溢则分泄于流沙不常入也其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067-0592a.png
 正流自合黎山峡口东北入居延泽故此云馀波

水经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注云居延泽在


其县故城东尚书所谓流沙形如月生五日弱水


入流沙流沙与水流行也元和志居延海即居延


泽其沙风吹流行故曰流沙按弱水自合黎峡口


以北水不为患禹治此水止于合黎未尝及其北


故雍州云弱水既西而导水则有入流沙之文无


入居延泽之文后人以目验之见弱水实入居延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067-0592b.png
泽则以是为流沙云尔亦莫计其在合黎之西与


合黎之东也虽然经云西被于流沙苟在居延是


北而非西矣经岂有二流沙哉若夫风吹流行则


碛中往往有之未可以是定为禹贡之流沙也


通典燉煌郡古流沙地其沙风吹流行在郡西八


十里今为嘉峪关外废沙州卫地(卫在肃州卫西八百六里)


辞招魂云西方之害流沙千里旋入雷渊爢散而


不可止山海经云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067-0592c.png

墟西南入海晋书咸康元年张骏使杨宣越流沙


伐龟兹又苻坚建元十九年吕光讨西域自高昌


进及流沙三百馀里无水俄而大雨得济魏书太


平真君中沮渠无讳自敦煌度流沙西据鄯善其


士卒经流沙渴死者大半九年帝遣万度归自敦


煌以轻骑度流沙袭鄯善下之周书鄯善西北有


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气为行旅之患风之欲至


唯老驼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067-0592d.png
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


若不防者必至危毙北史自鄯善西至且末七百


里而遥且末国有大流沙数百里裴矩西域记自


高昌东南去瓜州千三百里并沙碛乏水草四面


茫然唐书西域传吐谷浑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


有热风伤行人风将发老驼引项鸣埋鼻沙中人


候之以毡蔽鼻口乃无恙郭义恭广志流沙在玉


门关外东西数百里有三断名三陇云渭按以上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067-0593a.png

诸书所言皆禹贡之流沙也自玉门阳关出西域


有两道从鄯善并南山北渡河行至莎车为南道


是鄯善当流沙之路故周书特系之鄯善金吉甫


云尝问西域贾人识流沙否曰识之非惟沙流石


亦随之流也此沙西南出数千里唐书吐蕃传河


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殆五百里碛广五十里北


自沙州西南入吐谷浑寖狭故号碛尾隐测其地


盖剑南之西此碛尾者乃流沙之尽处也又有白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067-0593b.png
龙堆在废寿昌县阳关之西东倚三危北望蒲昌


盖亦流沙之属汉西域传鄯善本楼兰国最在东


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


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往来差近戊巳校尉徐


普欲开以省道里半避白龙堆之阸赞曰通西域


近有龙堆远则葱岭此天地所以界别区域绝外


内也又有鸣沙山在废沙州卫南通典沙州燉煌


县有鸣沙山五代史高居诲使于阗记云瓜州南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067-0593c.png

十里鸣沙山冬夏殷殷有声如雷即禹贡流沙也


明一统志云古沙州城南七里有鸣沙山沙如乾


糖天气清朗沙鸣闻数里外夫三危黑水皆在敦


煌而又有龙堆鸣沙以为之證禹贡之流沙不在


居延明矣然弱水至敦煌渗入沙中宜也而自镇


夷所迄嘉峪关亦不闻有西流出塞之水以今验


古殊为可疑尝按高居诲云自甘州始涉碛碛无


水然则张掖郡界已有沙碛高邑李溁曰西北山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067-0593d.png
高多风不惟河水与沙俱流抑且风势与沙俱滚


余己丑往肃州时过高台所竟日行沙漠之地驿


路仅辨马迹遇十数废庄墙垣尚在房屋皆空问


之土人云此处风猛沙飞院中抬沙如抬雪遇一


年西北风大将一庄水田墩院半被沙埋而平昔


沙地却被大风卷尽露出腴田因而别筑庄院引


渠灌田又成富庶则流沙之名不止沙州矣此皆


禹门所目验而得之者可见合黎之地即是流沙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067-0594a.png

弱水馀波从此西溢渗入沙中无迹可寻而东北


入居延之流滔滔不绝治尚书者安得不以其泽


为流沙也哉近世经生既不见西溢之故渎又不


知有东北之正流宜其伥伥而无所适从也


经曰馀波则必有正流在矣说者皆忘此二字但


据雍州之文则以为弱水西流而不知有东北流


也据导水之文则以为弱水径合黎入流沙而不


知其正流绕合黎山东北以入居延也盖禹所施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067-0594b.png
功者止西流之道故曰弱水既西禹所循行者止


合黎山南故曰至于合黎入于流沙然有馀波二


字则东北正流仍未尝抹摋此化工笔也世都愦


愦千年暗室唯陈氏一言为之炳烛矣


古之言弱水者不一山海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


有大山曰昆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郭璞


曰其水不胜鸿毛史记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有


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汉书地理志金城临羌县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067-0594c.png

西有西王母石室弱水昆仑山祠司马相如传经


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涉流沙师古曰弱


水谓西域绝远之水乘毛车以渡者耳非张掖弱


水也楚辞严夫子哀时命曰揽瑶木之橝枝兮望


阆风之板桐弱水汨其为难兮路中断而不通后


汉书西域传大秦国西有弱水流沙西王母所居


处近于日所入也十洲记禹乘蹻车渡弱水祠上


帝于北河博物志汉武帝时西域胡来献香乘毛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067-0594d.png
车以渡弱水柳宗元愚溪对西海之山有水焉散


涣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厎而后止


故名曰弱史记正义弱水有二源皆出女国北阿


耨达山即昆仑也南流合于女国东去国一里深


丈馀阔六十步非毛舟不可济南流入海旧唐书


东女国王居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


以渡新唐书东女国有弱水南流缝革为船以上


所言皆在绝域史固云传闻有之而未尝见且鸿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067-0595a.png

毛不胜草芥难负而顾可乘毛车皮船以渡乎此


齐谐志怪之流不足深论藉令有之亦与禹贡之


弱水无涉而韩汝节乃曲护程大昌之说以为禹


所导者虽在雍地而其水实与条支之弱水通为


一川嗜痂之癖吾所不解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林氏曰三危距南海凡数千里禹导黑水至三危即
 得其故道遂从此以达南海盖其间数千里不加人
 功修治故经载此水至于三危即曰入于南海也薛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067-0595b.png
 氏曰黑水至沙州燉煌县经三危山流出徼外书谓
 南流入海其当时之所见邪夏之西境极于流沙而
 知黑水之所归则当时即叙之戎大略为可知也渭
 按黑水三危并见雍州梁之黑水别是一川非界雍
 之西者黑水自三危以北杜氏谓今已堙涸自三危
 以南则水行徼外不可得详亦莫知其从何处入南
 海也南海自揭阳以西至象林皆是经所谓海尽东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067-0595c.png
 海也唯黑水所入为南海故言南以别之

传云黑水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正义


云地理志益州郡计在蜀郡西南三千馀里故滇


王国也武帝元封二年始开为郡郡内有滇池县


县有黑水祠止言其有祠不知水之所在郑云今


中国无也传之此言顺经文耳案郦元水经黑水


出张掖鸡山南流至燉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


海然张掖燉煌并在河北所以黑水得越河入南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067-0595d.png
海者河自积石以西皆多伏流故黑水得越而南


也渭按滇池所祠之黑水即金沙江与雍州无涉


说见梁州山海经曰灌湘之山又东五百里曰鸡


山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见南山经)鸡山不知在何


郡郭璞无注而孔疏引水经以为出张掖之鸡山


(颜师古注汉书同)检今本无此文盖其书有散逸耳太平


御览引张掖记曰黑水出县界鸡山亦名玄圃昔


有娀氏女简狄浴于玄止之水即黑水也据此则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067-0596a.png

鸡山当在甘州张掖县界汉为觻得县地今陜西


甘州卫西有张掖河即古羌谷水出羌中北流至


卫西为张掖河合弱水东北入居延海俗谓之黑


河此水并不经三危入南海安得以此为禹贡之


黑水邪山海经明言南流注于海必非东北入居


延之张掖河其鸡山恐亦不在县界也


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黑水源出伊吾县


北百二十里又南流二千里而绝三危山在燉煌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067-0596b.png
县东南四十里而又自为之说曰按南海即扬州


东大海岷江下至扬州东入海也其黑水源在伊


州从伊州东南三千馀里至鄯州鄯州东南四百


馀里至河州入黄河且曰南海去此甚远阻隔南


山陇岷之属当是洪水浩浩处西戎不深致功古


文故有疏略渭按南海焦弱侯以为交趾二广之


海是也其在扬州东者正谓之东海焉得为南海


乎今河州黄河之北唯湟水合浩亹水入河不闻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067-0596c.png

有水自沙州东南流经鄯州至此入河者所谓黑


水将安在乎黑水自三危南流其当路之山亦非


陇岷之属西戎荒远故禹功不及三危以北之黑


水近为雍界何言不深致功洪水浩浩九州在处


有之古文所纪之水岂皆疏略而不足信乎且水


之入河者同归于海渭洛入河经书入河而不书


入海黑水果随河而东经安得书曰入于南海乎


瞽说欺人真书田之稂莠锄而去之斯为快也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067-0596d.png
易氏云樊绰蛮书载蛮水之入南海者有四西洱


河与澜沧江合一也丽水与瀰渃江合二也新丰


川合勃弄诸水三也唐蒙所见盘江四也绰指丽


水为黑水一名漾禆江而罗些城北有山即三危


山其水从罗些城三危山西南行上流出于西羌


吐蕃下流南至苍望城又南至双王道勿川有瀰


渃江西南来会南经骠国之东而入海蔡传云樊


绰谓西夷之水南流入于南海者凡四曰区江曰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067-0597a.png

西洱河曰丽水曰瀰渃江皆入于南海其曰丽水


者即古之黑水也三危山临峙其上渭按蔡氏述


蛮中四水与易氏异丽水诸家以为即金沙江出


今丽江府界者然金沙江有二一即古绳水东北


流合若水至僰道入岷江不入南海一在缅甸东


即明正统中王骥征麓川兵抵金沙江诸酋震怖


曰自古汉人无至此者也绰云丽水南经骠国东


入海骠即缅元史曰古朱波也汉谓之掸唐谓之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067-0597b.png
骠丽水从此入南海其为缅甸之金沙而非丽江


之金沙也明矣此江东北距丽江府二千馀里易


氏谓樊绰所称丽水即漾禆江大谬云南诸巨川


若漾濞(或作禆又作备)澜沧潞(一作怒)江亦入南海然其源


皆在吐蕃河源之东黑水势不得越河而南与诸


川会唯缅甸之金沙其源在河源之西黑水自三


危南流或为昆崙墟所阻折而西南绝莫贺延碛


尾而南合此水于骠国东入海亦理之所有绰说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067-0597c.png

近是但不当目此为丽水耳然骠国去梁州远甚


苟以梁之西界亦即此水则其地西被吐蕃南跨


云南极于交趾方五六千里以一州而兼五服之


地虽禹别九州大小不拘亦不应悬绝至此余故


谓界梁州者当为丽水而缅甸之金沙江纵是古


之黑水亦但可以其上源为雍界不可以其下流


为梁界也


唐艺文志有樊绰蛮书十卷注云咸通蔡袭从事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067-0597d.png
今按懿宗咸通三年以蔡袭为安南都护绰佐其


幕时南诏阻兵绰所案行者唯交趾地目未窥滇


况梁与雍乎故南诏改丽水曰金沙江而绰遂与


骠东入海之金沙江混而为一三危雍州山也而


绰乃指南诏罗些城北一山为黑水所经之三危


此无异眯目而道黑白宋儒多袭其说识何浅也


蔡传云中国山势冈脊大抵皆自西北而来积石


西倾岷山冈脊以东之水既入于河汉岷江其冈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067-0598a.png

脊以西之水即为黑水而入于南海渭按蔡氏以


龙支之积石为禹贡之积石故其山南直西倾又


南为岷山而以冈脊分东西冈脊以东之水皆入


河汉岷江信矣若夫冈脊以西之水则势必入河


安得越河而西为黑水以入南海乎案图而察之


粲然一笑也


蔡传述程大昌之论曰樊绰以丽水为黑水恐其


狭小不足为界其所称西洱河者却与汉志叶榆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067-0598b.png
泽相贯广处可二十里既足以界别二州其流又


正趋南海又汉滇池即叶榆之地武帝初开滇巂


时其地古有黑水旧祠夷人不知载籍必不能附


会而绰及道元皆谓此泽以榆叶所渍得名则其


水之黑似榆叶积渍所成且其地乃在蜀之正西


又东北距宕昌不远宕昌即三苗种裔与三苗之


叙于三危者又为相应其證验莫此之明也而傅


同叔非之曰程公駮郦道元等说求汉志益州郡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067-0598c.png

叶榆县叶榆泽为黑水之正源又以滇池县滇池


泽为黑水之下流盖以滇池泽傍有黑水祠为證


也又据道元等叙载叶榆入海之地在交趾麋泠


(今化外瀼陆等州)为入南海之的信其有验也而黑水


西河惟雍州则雍州无黑水矣故又求唐史东女


弱水为黑水之上源东女之地正东以及东南皆


与今蜀茂雅二州接境则正在汉益州之北去雍


州河廓界地望甚顺东女弱水之来即雍州邻境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067-0598d.png
也遂以叶榆一水为界梁雍两州以应经黑水西


河惟雍州之文信其善辩也而东女弱水前此未


有黑水之称称黑水自程公始其殆可深据乎又


孔颖达云滇池有黑水祠而不见水程公乃疑更


世既久祠或移之他地遥设而望祀是亦臆度之


说也又三危山无所證著以三苗遗种在宕昌(即今)


(化外宕州宕达浪反)疑其当在东女弱水旁凡此皆余所未


敢执以为实者也渭按程氏小变樊说以叶榆水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067-0599a.png

为黑水之源而又援滇池黑水祠以證即如所言


此亦在梁域去雍绝远而程氏必欲以一水贯二


州因复求东女弱水以为叶榆黑水之上源而三


危山当在其旁支离舛错至此而极傅氏駮之深


得其辗转附会之情大昌之谬甚于樊绰杏溪之


识远过九峰矣叶榆本蛮语与中国文义不同安


知为榆树之叶泽以榆叶所渍得名检郦注无此


言盖亦出樊绰韩汝节云此说尤不通源之黑或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067-0599b.png
由榆叶所渍若流去数千里其色尚不变有是理


乎且他处黑水甚多未闻皆有树叶落其下也宕


昌国唐为宕州地州南至扶州四百一十里北至


岷州二百五十里盖古梁州之北界而程氏云叶


榆在蜀之正西东北距宕昌不远计宕州西南距


大理凡三千馀里而犹谓之不远岂生不见图籍


乎且叶榆县在益州郡西七百馀里县东有叶榆


泽其下流虽径滇池县南而未尝有黑水之称安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067-0599c.png

得谓即其所祠黑水之源哉周密齐东壄语曰程


泰之以天官兼经筵进讲禹贡阙文疑义疏说甚


详且多引外国幽奥地理阜陵颇厌之宣谕宰执


云六经断简阙疑可也何必强为之说且地理既


非亲历虽圣贤有所不知朕殊不晓其说想其治


铨曹亦如此也既而补外其所谓多引外国幽奥


地理者盖即条支妫水东女弱水之类小辩破义


不惟无益于经而且有害于经坐此左官非不幸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067-0599d.png



李元阳黑水辩曰黑水之源固不可穷而入南海


之水则可数也夫陇蜀无入南海之水唯今滇之


阑沧江潞江皆由吐蕃西北来盖与雍州相连但


不知果出张掖否水势汹涌并入南海岂所谓黑


水者乎然潞江西南趋蜿蜒缅中内外皆夷其于


梁州之境若不相属唯阑沧由西北迤逦向东南


徘徊云南郡县之界至交趾入海今水内皆为汉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067-0600a.png

人水外即为夷缅则禹之所导以分别梁州界者


唯阑沧足以当之元史至元八年大理劝农官张


立道使交趾并黑水跨云南以至其国观此则阑


沧之为黑水益明矣三危山即不在丽江当亦不


远大都为论传者未尝知三省地形但谓陇在蜀


之北蜀在滇之东北而禹贡言黑水为梁雍二州


之界又入南海故不得不疑其跨河知跨河非理


又不得不疑其堙涸曾不知陇蜀滇三省鼎足而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067-0600b.png
立陇则西南斜长入蜀滇则西北斜长近陇蜀则


尖长入滇陇之间正如三足幡然黑水之源正在


幡头故雍以黑水为西界对西河而言也梁以黑


水为南界对华阳而言也盖各举两端若曰西河


在雍东黑水在雍西华山在梁北黑水在梁南云


(渭)按元人以阑沧江为黑水因指云龙州东江


上一山为禹贡之三危(州属蒙化府)不知与樊绰所云


在罗些城北者是一是二要以雍州之山移之于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067-0600c.png

云南其谬则均也元阳大理人自谓熟知其乡之


山川据张立道事以證阑沧之当为黑水阑沧虽


出吐蕃中元阳亦尝溯流而上至燉煌之南亲见


其与北来之黑水接续为一川乎若犹未也谓此


江与雍州相连吾不敢信也吐蕃河源直云南丽


江宣抚司西北一千五百馀里而今阑沧之源近


在丽江府西北五百馀里其地居河源之东黑水


自三危而南则必入于河矣安能越河而南与阑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067-0600d.png
沧相接以入南海乎阑沧非雍州黑水之下流又


甚明也


焦弱侯禹贡解云孔颖达援水经曰黑水出张掖


鸡山南流至燉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盖交


趾二广之海也今舆地图肃州有黑水南流至积


石几及三百里不与积石河通此为禹贡之黑水


无疑但其去南海辽远而交南久弃无从考其入


海之道耳是孔说其可信者也然张掖在黄河之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067-0601a.png

外若入于南海则亦当截河而过不然当绕出星


宿海之外此诸儒纷纷求之于绝域也樊绰之所


案行者西南诸夷而未及于西北其所称丽水西


行入骠始得至南海是得其下流而不知上源也


金仁山又谓泸水即黑水经云南至交趾名归化


水广处如江东南入海而海道图自名黑水口按


四川行都司城南有泸山即泸水所出而交趾海


口并无所谓黑水口则金说不足信要之孔得其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067-0601b.png
上源樊得其下流孔得所谓至于三危者而入于


南海之说未通樊得所谓入于南海者而至于三


危之说未通也渭按焦说近是然鸡山不知何在


自燉煌西北大碛以至三危不闻有黑水可以目


验而知之者安见孔之果得其上源乎丽水上源


与三危之黑水断续总不可知苟上源不接则下


流亦差矣安见樊之真得其下流乎肃州卫志云


卫西北十五里有黑水自沙漠中南流经黑山下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067-0601c.png

又南合于白水白水在卫西南二十里源出卫北


山谷中南流与黑水合又有红水在卫东南三十


里源出卫南山谷中西流会于白水入西宁卫之


西海然则此黑水合白水与红水俱入临羌仙海


未尝过三危入南海也而顾以为禹贡之黑水乎


凡此类弱侯特网罗旧闻而审择则有所未遑也


泸水源出建昌卫西北南合绳若二水东北流入


蜀江不经交趾入海宜其无黑水口也金说实谬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067-0601d.png
夏殷之衰雍州西北境皆为戎翟所据及周室东


迁旧都八百里之地悉弃以予秦秦染夷俗诸侯


摈之不与中国会盟輶轩之使莫有过而问焉况


三危西裔之区乎故屈原天问曰黑水玄趾三危


安在盖自战国时此地之山川已与昆崙弱水同


其渺茫仅得之传闻而无从目验矣秦火之后载


籍沦亡汉兴治尚书者不能言黑水三危之所在


武帝通西域玉门阳关之外使者往来数十辈不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067-0602a.png

闻涉大川而西有可以当古之黑水者故班志张


掖酒泉敦煌郡下并无其文司马彪亦无可言至


郦道元始云黑水出张掖鸡山而其所谓南流至


燉煌过三危入南海亦不过顺经为义与他水历


叙所过之郡县者详略相去远矣故杜佑云道元


注水经锐意寻讨亦不能知黑水所经之处唐初


魏王泰撰括地志又云黑水出伊吾县北此与张


掖鸡山未知孰是然其所谓南流绝三危者竟亦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067-0602b.png
不可复寻按伊吾县唐伊州治也本伊吾卢地贞


观初内附乃置郡县自甘州以至伊州凡一千五


百馀里邮传不绝宦游之士商旅之徒与夫出使


西域者往来如织而不闻言燉煌之西有黑水焉


此杜佑所以复有年代久远或至堙涸之说也难


者曰黑水行及万里黄河之亚也何至于堙涸余


曰堙涸之故尝观于黄河而知之矣夫下流壅塞


则上流必决而徙道水之常也齐桓公时九河填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067-0602c.png

阏下逮周定王五年不过四五十岁而全河南徙


邺东之故大河黎阳之宿胥故渎汉世已不可得


详矣黑水当亦如此盖三危以南禹功不及易致


壅塞下流既然则上流决而徙道从塞外行不复


经燉煌界中此三危之西盐泽之东所以终不见


有黑水也难者又曰水即不至其枯渎宁无遗迹


乎曰凡黄河既徙之后其枯渎风沙填塞未几而


化为平陆况黑水经流沙之域风吹沙拥抑又甚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067-0602d.png
焉遗迹无存固其所矣周定王时河徙史迁亦不


能言赖有周谱载其事王横始得据此以推知禹


河本从西山下东北去彼黑水者不由中国入海


又雍西久没于戎翟新流故道夫孰为纪之而孰


为传之邪禹治黑水不若治河之详河历千六百


馀年而亦不免于徙则黑水之改流较速疑当在


定王之前自屈原已不能知而况伏生辈乎自古


文尚书家已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马彪郦道元魏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067-0603a.png

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李元阳等


纷纷辨论如系风捕景了无所得徒献笑于后人


而已


南海者涨海也秦置南海郡治番禺其下县揭阳


王莽改曰南海亭盖南海自此始韩愈潮州刺史


谢上表云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是也谢承后汉书


交趾七郡土献皆从涨海出入(七郡谓南海郁林苍梧交趾合浦九)


(真日南也)南史扶南国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067-0603b.png
上有诸薄国是东起揭阳西讫林邑扶南东西相


距六七千里并称涨海即禹贡所谓南海者也黑


水绕出吐蕃河源之外所向或正南或东南西南


皆未可知而说者多以阑沧为黑水徒以东南至


交趾入海差近梁州之徼外耳其实黑水下流之


为阑沧与东南至交趾入海既非出于古记又非


得之目验凭虚测度终难取信何如阙疑之为善


乎合黎之北禹未尝身历其地则略而不言而黑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067-0603c.png

水独言入于南海者盖西戎即叙之后其人必有


能言黑水之所归者故因而志之


或问元世祖使都实求河源当时若更遣一使与


都实俱发一穷河源一求黑水岂不甚善曰求河


源易求黑水难河源但自积石溯流而上见其山


下之水与吐蕃之河相接则以为源在吐蕃矣黑


水异于是燉煌之西既无其迹即逢黑水之源安


知为古之过三危入南海者乎三危以南未悉其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067-0603d.png
形即逢入南海之流安知为古之出张掖过三危


者乎幽荒之域载籍无徵非若禹河之南徙有周


谱以纪其事汉河之故渎有水经以详其道也虽


复遣使古今源流无可参验亦何所得哉


雍州自禹贡黑水而外有十黑水焉一在今榆林


卫西北废夏州界水经注云黑水出奢延县之黑


涧东流合奢延水入河赫连勃勃筑统万城于黑


水之南是也(沈氏笔谈云余奉使庆州尝宿大幕北黑山山长数十里土石皆紫黑似)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067-0604a.png

(今之磁石有水出其下所谓黑水也盖即出奢延县者)一在今巩昌府伏羌


县县西有落门聚水经注云渭水自落门聚至黑


水峡水出南山北流入渭是也一在今秦安县水


经注云黑水出黑城北西南径黑城西至悬镜峡


又西南合瓦亭川入渭是也一在今延安府洛川


县水经注云黑水出定阳县西山东南流径其县


北又东南合定水入河是也一在今西安府盩厔


县水经注云就水出槐里县南山历竹圃北与黑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067-0604b.png
水合北流注于渭是也一在今平凉府固原州北


志云大黑水北流合小黑水至宁夏卫入河是也


一在今庆阳府安化县志云源出太白山西南流


经环县宁州会九龙川至西安府长武县入泾是


也一在今延安府安定县合白水东流至延川县


入河志云旧置黑水堡因水以名宋元丰五年种


谔遣曲珍攻黑水安定堡是也一在今行都司高


台镇夷二所境即弱水合张掖河出塞入居延海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067-0604c.png

者俗谓之黑河亦称黑水是也一在今肃州卫西


北自沙漠南流合白水红水至西宁卫入西海寰


宇记云酒泉县有鸿鹭山穆天子传天子循黑水


至于群玉之山是也(鸿鹭山今名嘉峪山在肃州卫西旧志云即群玉山也)


此皆水之小小者不经三危入南海韩汝节以在


镇夷者为禹贡之黑水焦弱侯以在肃州者为禹


贡之黑水并误


易氏曰欲正主水先清客水弱黑东为中国病禹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067-0604d.png
先经理之二川安流而中国之川可以次第治矣


(渭)按此主客先后之序山斋就雍言之乎抑统九


州言之乎就雍言之则首治弱末治黑何以均客


水也而先后殊统九州言之则雍最高治二水最


后而何以反居其先皆于经旨不合不知九水次


第乃循行先后之序而非施功先后之序时禹方


在雍水土功毕乘舟案视自弱水始导至合黎又


西即为黑水导至三危转而东南为积石顺道涂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067-0605a.png

之便故首弱次黑以及于河非先客后主之谓也

 禹贡锥指卷十二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067-0605b.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