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a 页 WYG0067-025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锥指卷一
德清胡渭撰
禹贡
孔氏(安国)传曰禹制九州贡法孔氏(颖达)正义曰
此篇史述时事非应对言语当是水土既治史即
录此篇又曰贡赋之法其来久矣治水之后更复
改新言此篇贡法是禹所制非禹始为贡也又曰
禹贡锥指卷一
德清胡渭撰
禹贡
孔氏(安国)传曰禹制九州贡法孔氏(颖达)正义曰
此篇史述时事非应对言语当是水土既治史即
录此篇又曰贡赋之法其来久矣治水之后更复
改新言此篇贡法是禹所制非禹始为贡也又曰
卷一 第 1b 页 WYG0067-0254d.png
赋者自上税下之名治田出谷经定其差等谓之
厥赋贡者从下献上之称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
所生以献谓之厥贡虽用赋物亦不尽也又有全
不用赋物随地所有采取以为贡者此之所贡即
与周礼九贡不殊但彼分之为九耳其赋与九赋
全异不言赋而言贡者取下供上之义也林氏(之)
(奇)曰禹贡一篇盖言禹之治水其本末先后之序
无不详备名虽曰贡实典之体也张氏(九成)曰此
厥赋贡者从下献上之称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
所生以献谓之厥贡虽用赋物亦不尽也又有全
不用赋物随地所有采取以为贡者此之所贡即
与周礼九贡不殊但彼分之为九耳其赋与九赋
全异不言赋而言贡者取下供上之义也林氏(之)
(奇)曰禹贡一篇盖言禹之治水其本末先后之序
无不详备名虽曰贡实典之体也张氏(九成)曰此
卷一 第 2a 页 WYG0067-0255a.png
一篇以为史官所记邪而其间治水曲折非史官
所能知也窃意禹敷土随山刋木奠高山大川此
史辞也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此史辞也若夫自冀
州至讫于四海皆禹具述治水本未与夫山川之
主名草木之生遂贡赋之高下土色之黑白山之
首尾川之分派其所以弼成五服声教四讫者尽
载以奏于上藏之史官略加删润叙结成书耳王
氏(炎)曰九州有赋有贡凡赋诸侯以供其国用凡
卷一 第 2b 页 WYG0067-0255b.png
贡诸侯以献于天子挈贡名篇有大一统之义焉
顾炎武日知录曰尧舜禹皆名也考之尚书帝
曰格汝舜格汝禹名其臣也尧崩之后舜与其
臣言则曰帝禹崩之后五子之歌则曰皇祖胤
征则曰先王无言尧舜禹者不敢名其君也渭
按周礼外史达书名于四方郑康成注云书名
尧典禹贡之类夫书名达于天下常为人所称
道而顾以君名著何也盖记当时之言动君不
顾炎武日知录曰尧舜禹皆名也考之尚书帝
曰格汝舜格汝禹名其臣也尧崩之后舜与其
臣言则曰帝禹崩之后五子之歌则曰皇祖胤
征则曰先王无言尧舜禹者不敢名其君也渭
按周礼外史达书名于四方郑康成注云书名
尧典禹贡之类夫书名达于天下常为人所称
道而顾以君名著何也盖记当时之言动君不
卷一 第 3a 页 WYG0067-0255c.png
可与臣俱名故名臣而称其君曰帝(篇中称名者唯发端)
(曰若稽古帝某)书名则垂诸简策以诏来世与叙述之
文不同故二典谟贡不嫌以名著也或曰史迁
云舜名重华禹名文命由此推之则放勋亦名
也孟子再称放勋屈原三称重华尧舜禹岂有
二名哉曰放勋重华文命皆号也而亦可谓之
名阎百诗曰名者号也言舜号曰重华禹号曰
文命云尔孔疏云人有号谥之名余谓名曰重
卷一 第 3b 页 WYG0067-0255d.png
华名曰文命此生号之名也孟子名之曰幽厉
此死谥之名也皆得谓之名然则典贡之上曷
不系以号曰上古淳朴无嫌于名故不必以号
著也商则稍有所嫌矣汤号也亦曰成汤武汤
与放勋重华文命同其名曰履论语云予小子
履是也避名著号故书有汤征汤誓汤诰商人
以十干为号自上甲微始鲁语展禽曰上甲微
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上甲者十干之号微其
此死谥之名也皆得谓之名然则典贡之上曷
不系以号曰上古淳朴无嫌于名故不必以号
著也商则稍有所嫌矣汤号也亦曰成汤武汤
与放勋重华文命同其名曰履论语云予小子
履是也避名著号故书有汤征汤誓汤诰商人
以十干为号自上甲微始鲁语展禽曰上甲微
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上甲者十干之号微其
卷一 第 4a 页 WYG0067-0256a.png
名也汤号天乙而更有美号故以汤著后王无
他美号则亦以十干之号著而不名故书有太
甲沃丁仲丁河亶甲祖乙盘庚又有庙号太甲
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故书有高宗
肜日高宗之训太甲三篇及身而作史亦不追
改也(高宗二篇据殷本纪为其子祖庶时作故称庙号序以为祖已训高宗误也)周
人以讳事神死则制为谥以易其名故书有康
王之诰以谥著焉(文侯之命臣亦称谥据左传成王命鲁公以伯禽命唐叔)
卷一 第 4b 页 WYG0067-0256b.png
(以唐诰伯禽唐诰皆诰命篇名也文侯之命初亦当类此其以谥著者盖史所追改)孔子
曰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即
书之所以名篇亦可得其梗槩矣
九州有赋有贡而篇名独以贡著疏云取下供
上之义殊未分明张子韶申其意曰昏垫之馀
一旦平定民安居乐土自然怀报上之心以其
所有献于上故谓之贡以言名虽曰赋非强为
科率民之愿输亦若贡物然此所以统名之曰
曰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即
书之所以名篇亦可得其梗槩矣
九州有赋有贡而篇名独以贡著疏云取下供
上之义殊未分明张子韶申其意曰昏垫之馀
一旦平定民安居乐土自然怀报上之心以其
所有献于上故谓之贡以言名虽曰赋非强为
科率民之愿输亦若贡物然此所以统名之曰
卷一 第 5a 页 WYG0067-0256c.png
贡也夫赋出于百姓贡出于诸侯信如张氏所
言则贡即赋矣经何为别之曰厥赋厥贡邪林
少颖云别而言之有贡有赋合而言之则此贡
与商之助周之彻皆一代取民之总名蔡传从
之夫五十而贡取诸受田之民任土作贡供自
有土之君名同而实异此篇贡自贡赋自赋混
而一之非矣惟王氏之说近是谨按九州之末
皆言贡道下文又云锡土姓祇台德先不距朕
卷一 第 5b 页 WYG0067-0256d.png
行则所重在诸侯之脩职可知甸侯绥服方三
千里之地谓之中邦禹之所则壤以成赋者也
然惟甸服千里之内天子所自赋馀皆以封诸
侯诸侯取于民谓之赋而出其国用之馀以献
于天子则贡也而非赋矣外而要荒君长若嵎
夷莱夷淮夷和夷西倾之属皆有所献以效其
慕义向化之诚亦谓之贡至于海外之岛夷及
昆崙析支渠搜诸戎莫不来享来王各以其所
千里之地谓之中邦禹之所则壤以成赋者也
然惟甸服千里之内天子所自赋馀皆以封诸
侯诸侯取于民谓之赋而出其国用之馀以献
于天子则贡也而非赋矣外而要荒君长若嵎
夷莱夷淮夷和夷西倾之属皆有所献以效其
慕义向化之诚亦谓之贡至于海外之岛夷及
昆崙析支渠搜诸戎莫不来享来王各以其所
卷一 第 6a 页 WYG0067-0257a.png
贵宝为挚亦皆谓之贡贡之为言广矣大矣赋
止甸服贡尽九州赋止中邦贡兼四海言赋不
可以该贡而言贡则可以该赋史臣挈贡名篇
实有大一统之义东渐西被声教四讫之盛皆
于是乎见晦叔之解经精矣
虞夏之制不可得而详已请以周制喻周礼职
方氏曰制其贡各以其所有注云国之地物所
有贾公彦曰诸侯无贡于王法民间得税大国
卷一 第 6b 页 WYG0067-0257b.png
半次国三之一小国四之一(依大司徙经以为言)皆市取
当国所有以贡于王即大宰九贡小行人之春
入贡及禹贡厥篚厥贡之类是也左传子产曰
列尊贡重谓公侯地广故所贡者多盖周制有
然在舜禹之世不知何如要之以什一之法赋
于民而出其国用之馀市物以贡于天子则古
今一致矣疏云此之所贡与周礼九贡不殊按
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祀贡二嫔贡三器
当国所有以贡于王即大宰九贡小行人之春
入贡及禹贡厥篚厥贡之类是也左传子产曰
列尊贡重谓公侯地广故所贡者多盖周制有
然在舜禹之世不知何如要之以什一之法赋
于民而出其国用之馀市物以贡于天子则古
今一致矣疏云此之所贡与周礼九贡不殊按
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祀贡二嫔贡三器
卷一 第 7a 页 WYG0067-0257c.png
贡四币贡五材贡六货贡七服贡八斿贡九物
贡先郑云祀贡牺牲包茅之属嫔贡皮帛之属
器贡宗庙之器币贡绣帛材贡木材也货贡珠
贝自然之物也服贡祭服斿贡羽毛物贡九州
之外各以其所贵宝为摰肃慎氏贡楛矢之属
是也后郑云嫔贡丝枲器贡银铁石磬丹漆也
币贡玉马币帛也材贡櫄干栝柏筱簜也货贡
金玉龟贝也服贡絺纻也斿读如囿游之游斿
卷一 第 7b 页 WYG0067-0257d.png
贡燕好珠玑琅玕也物贡杂物鱼盐橘柚此皆
仿禹贡言之然九州之物产或昔有而今无或
前美而后恶所贡之品亦岂必尽同耶
或问此篇如张氏说则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乃
禹之自言也曰台曰朕功归于已安在其为不
矜不伐乎曰是无足疑也非独斯二语皋陶谟
言之屡矣(皋陶谟益稷本一篇古文分帝曰来禹以下为益稷)予乘四载
随山刋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
仿禹贡言之然九州之物产或昔有而今无或
前美而后恶所贡之品亦岂必尽同耶
或问此篇如张氏说则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乃
禹之自言也曰台曰朕功归于已安在其为不
矜不伐乎曰是无足疑也非独斯二语皋陶谟
言之屡矣(皋陶谟益稷本一篇古文分帝曰来禹以下为益稷)予乘四载
随山刋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
卷一 第 8a 页 WYG0067-0258a.png
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
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此非禹之自言于帝前
者乎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子弗子
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
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此又非禹之自
言于帝前者乎以常情观之于善则称君之义
无乃有违而禹曾不以为嫌臣曰祇台德君曰
迪朕德圣人之心浩浩其天又焉知德之在上
卷一 第 8b 页 WYG0067-0258b.png
与在下也哉程子曰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
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即此可以知禹矣问
者唯唯而退总之虞夏君臣同心同德元首股
肱联为一体其更相告语有如此者不可以叔
季之人情妄为测度也张氏亦尝以此自难而
所以解之者未当故敢以鄙见参焉
禹贡之为夏书也传曰此尧时事而在夏书之
首禹之王以是功正义曰初必在虞书之内盖
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即此可以知禹矣问
者唯唯而退总之虞夏君臣同心同德元首股
肱联为一体其更相告语有如此者不可以叔
季之人情妄为测度也张氏亦尝以此自难而
所以解之者未当故敢以鄙见参焉
禹贡之为夏书也传曰此尧时事而在夏书之
首禹之王以是功正义曰初必在虞书之内盖
卷一 第 9a 页 WYG0067-0258c.png
夏史抽入夏书或仲尼始退其第此不过顺传
为义耳林少颖曰自尧典至益稷皆虞史所录
故谓之虞书禹贡者夏史所录故谓之夏书此
即颖达尧典非唐史所录故谓虞书之意后儒
皆遵用之夫隋书脩于唐未尝谓之唐书唐书
脩于宋未尝谓之宋书禹贡即夏史所录而其
事则皆舜相尧时事也安得谓之夏书耶今案
董仲舒云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同一道
卷一 第 9b 页 WYG0067-0258d.png
无救弊之政故尧典可系虞而虞事可连夏马
融郑玄王肃别录题皆曰虞夏书郑序以为虞
夏书二十篇商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赞云三
科之条五家之教是虞夏同科也扬子法言亦
曰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左传僖二十六年赵衰引夏书杜预注云尚书
虞夏书也此皆与虞夏同科之说无异而今所
行尚书本独判为二书故有疑虞夏之分自东
融郑玄王肃别录题皆曰虞夏书郑序以为虞
夏书二十篇商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赞云三
科之条五家之教是虞夏同科也扬子法言亦
曰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左传僖二十六年赵衰引夏书杜预注云尚书
虞夏书也此皆与虞夏同科之说无异而今所
行尚书本独判为二书故有疑虞夏之分自东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67-0259a.png
晋梅赜所献安国传始者然左传屡引夏书伏
生虞夏传外仍有虞传夏传而太史公河渠书
引夏书曰禹抑鸿水云云许慎说文亦多引虞
书此皆在梅赜之前虞书夏书之分恐不自东
晋始也或曰左传所引夏书有在今虞书者颖
达云以事关禹故引为夏书若洪范本周书以
箕子所陈而传引之即曰商书也推此例则说
文事关舜引为虞书左传史记事关禹引为夏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67-0259b.png
书又何不可岂必当时书题已判为二邪此言
最近理且帝告釐沃汤征汝鸠汝方于郑为商
书而孔并于胤征之下以为夏书由是夏得九
篇商止三十五篇明系嫌夏书太少故裒多益
寡以意为迁就斯亦大可疑者至左传文五年
成六年襄三年三引洪范皆谓之商书特以言
出箕子耳明丰坊伪撰古书世学言其曾大父
庆得箕子朝鲜本自神农政典至微子止后附
最近理且帝告釐沃汤征汝鸠汝方于郑为商
书而孔并于胤征之下以为夏书由是夏得九
篇商止三十五篇明系嫌夏书太少故裒多益
寡以意为迁就斯亦大可疑者至左传文五年
成六年襄三年三引洪范皆谓之商书特以言
出箕子耳明丰坊伪撰古书世学言其曾大父
庆得箕子朝鲜本自神农政典至微子止后附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67-0259c.png
洪范一篇坊据左氏三引以洪范终商书非即
判禹贡为夏书之故智乎
序云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傅寅为之
解曰随山而浚川任土而作贡程氏所谓因其
所自然者也且四渎之水皆东行以入海而弱
水则西黑水则南者其所出所径之山势则然
也山之势所向背水因而趋避之禹不能逆山
以行水亦犹不能强其所无以作贡应变施设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67-0259d.png
虽曰多端而经画妙用同乎顺理孔子序书凡
三句十二字而该贯首末无复馀蕴矣然百篇
之序朱子谓决非孔门之旧是周秦间低手人
作汉书艺文志以为孔子所纂非也同叔亦未
之察耳序本合为一篇古文引之各冠其篇首
今不用
禹敷土(陆氏经典释文敷方无反渭按敷史记夏本纪作傅)
传曰洪水汎溢禹分布治九州之土正义曰洪水浸
三句十二字而该贯首末无复馀蕴矣然百篇
之序朱子谓决非孔门之旧是周秦间低手人
作汉书艺文志以为孔子所纂非也同叔亦未
之察耳序本合为一篇古文引之各冠其篇首
今不用
禹敷土(陆氏经典释文敷方无反渭按敷史记夏本纪作傅)
传曰洪水汎溢禹分布治九州之土正义曰洪水浸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67-0260a.png
坏民居故禹分布治之知者文十八年左传云举八
凯使主后土则伯益之辈佐禹多矣叶氏(梦得)曰辨
九州之封域而分布之使官各有守以任其事民各
有宅以任其力也渭按史记夏本纪禹与益后稷奉
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裴骃曰尚书傅作
敷马融云敷分也司马贞曰大戴礼作傅土故此纪
依之傅即赋也谓赋功属役之事令人分布治九州
之土地也
凯使主后土则伯益之辈佐禹多矣叶氏(梦得)曰辨
九州之封域而分布之使官各有守以任其事民各
有宅以任其力也渭按史记夏本纪禹与益后稷奉
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裴骃曰尚书傅作
敷马融云敷分也司马贞曰大戴礼作傅土故此纪
依之傅即赋也谓赋功属役之事令人分布治九州
之土地也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67-0260b.png
商颂曰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即此敷土之谓古
文敷与傅通大戴记敷土作傅土汉志以傅阳山
为敷浅原是也又与赋通左传赵衰引夏书赋纳
以言是也故索隐谓傅即赋左传晋合诸侯之大
夫城成周士弥牟属役赋丈亦傅土意也薛氏谓
敷如敷治之敷犹未相远张子韶始云敷土即别
九州之义而蔡传宗之沿袭至今经旨尽失谨按
书序三句总括一篇之旨而经文篇首三句则皆
文敷与傅通大戴记敷土作傅土汉志以傅阳山
为敷浅原是也又与赋通左传赵衰引夏书赋纳
以言是也故索隐谓傅即赋左传晋合诸侯之大
夫城成周士弥牟属役赋丈亦傅土意也薛氏谓
敷如敷治之敷犹未相远张子韶始云敷土即别
九州之义而蔡传宗之沿袭至今经旨尽失谨按
书序三句总括一篇之旨而经文篇首三句则皆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67-0260c.png
禹未施功时事敷土又禹未出门时事也别九州
在奠高山大川句内不得如张氏所言
禹平水土非一手足之为烈当时位禹者必众内
而百僚外而群牧并有其人禹自言暨益暨稷则
三人同行无时或离可知周语太子晋言共之从
孙四岳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人民韦昭云
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是四
岳亦禹之佐也殷本纪载汤诰之言曰古禹皋陶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67-0260d.png
久劳于外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是皋陶亦禹之
佐也吕刑曰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
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是
伯夷亦禹之佐也疏惟引八恺然杜预以八恺为
垂益禹皋陶之伦八元为稷契朱虎态罴之伦则
八元亦有佐禹治水者盖益主焚刋稷主播种伯
夷主秩祀皋陶主象刑偕禹循行天下而四岳倡
率九牧牧各择其州内诸侯之贤能者赋功属役
佐也吕刑曰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
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是
伯夷亦禹之佐也疏惟引八恺然杜预以八恺为
垂益禹皋陶之伦八元为稷契朱虎态罴之伦则
八元亦有佐禹治水者盖益主焚刋稷主播种伯
夷主秩祀皋陶主象刑偕禹循行天下而四岳倡
率九牧牧各择其州内诸侯之贤能者赋功属役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67-0261a.png
以令之事有专司责无可诿此所以八年而奏平
成之绩也不然禹虽栉风沐雨胼手胝足亦何济
之有
东莱书说云史官作禹贡先言禹敷土三字见禹
有一定之规模在胸中分布九州之土甚处用此
治甚处用彼治工役计用多少然后施功喻如筑
城若寻常筑动是数年不能得成至李光弼筑万
里城不过数月之功盖先摆布定甚处成队声势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67-0261b.png
相接故能速成禹之治水其规模在此而已渭按
此喻甚切左传宣十一年楚令尹蔿艾猎城沂使
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干称
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趾具糇粮度有司事三
旬而成不愆于素昭三十二年晋士弥牟营成周
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量
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糇粮以令役于诸侯属役
赋丈书以授帅城三旬而毕此皆所谓先定其规
此喻甚切左传宣十一年楚令尹蔿艾猎城沂使
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干称
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趾具糇粮度有司事三
旬而成不愆于素昭三十二年晋士弥牟营成周
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量
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糇粮以令役于诸侯属役
赋丈书以授帅城三旬而毕此皆所谓先定其规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67-0261c.png
模而后从事者治水与筑城不同然事有大小难
易其理则一耳
随山刋木(释文刋苦寒反渭按刋汉书地理志作刊颜氏云古刋字)
传曰随行山林斩木通道正义曰禹必身行九州规
谋设法乃使佐已之人分布治之于时平地尽为流
潦鲜有陆行之路故将欲治水随行山林斩木通道
郑云必随州中之山而登之除木为道以望观所当
治者则规其形而度其功焉是言禹登山之意也苏
氏(轼)曰山行多迷刋木以表之且以通道史记云行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67-0261d.png
山表木
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刋木传曰所载者四谓水乘
舟陆乘车泥乘輴(丑伦反)山乘樏(力追反)随行九州之
山林刋槎其木开通道路以治水也正义曰史记
河渠书云禹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不入门陆行
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橇(音蕝)山行即桥(丘遥反)徐广
曰桥一作輂(几玉反)直辕车也尸子云山行乘樏泥
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刋木传曰所载者四谓水乘
舟陆乘车泥乘輴(丑伦反)山乘樏(力追反)随行九州之
山林刋槎其木开通道路以治水也正义曰史记
河渠书云禹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不入门陆行
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橇(音蕝)山行即桥(丘遥反)徐广
曰桥一作輂(几玉反)直辕车也尸子云山行乘樏泥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67-0262a.png
行乘蕝(子绝反)汉书沟洫志云泥行乘毳山行则梮
(居足反)毳形如箕摘行泥上如淳云毳谓以板置泥
上以通行路也慎子云为毳者患涂之泥也应劭
云梮或作樏为人所牵引也如淳云梮谓以铁如
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韦昭曰
梮木器也如今舆床人舆以行也輴与毳为一樏
与梮輂为一古篆变形字体改易说者不同未知
孰是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67-0262b.png
书言刋木而孟子云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
之其说不同何也盖刋乃常法间有深林穷谷荟
蔚蒙茏斧斤不可胜除者则以一炬空之殊省人
力此圣人变通之智
随山刋木有五利焉遥望山川之形势规度土功
一也往来之人不迷厥道二也禽兽逃匿登高避
水者得安其居三也奏庶鲜食以救阻饥之民四
也材木委积可以供治水之用五也
之其说不同何也盖刋乃常法间有深林穷谷荟
蔚蒙茏斧斤不可胜除者则以一炬空之殊省人
力此圣人变通之智
随山刋木有五利焉遥望山川之形势规度土功
一也往来之人不迷厥道二也禽兽逃匿登高避
水者得安其居三也奏庶鲜食以救阻饥之民四
也材木委积可以供治水之用五也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67-0262c.png
奠高山大川(释文奠田遍反)
传曰奠定也正义曰礼定器于地通名为奠是奠为
定也叶氏曰高山大川如荆岐江汉是也治水者不
逆其性而行其所无事则惟形势之顺而已形势以
山川为主山川以其高且大者为主高山大川各定
其所而名正则其馀可以类求奠定也犹周官言奠
地守也黄氏(度)曰高山山之会也溪壑随大小行其
中众水辏合于大川大川所以纪理众小水也九州
皆有高山大川不独五岳四渎所谓刋旅涤源者也
传曰奠定也正义曰礼定器于地通名为奠是奠为
定也叶氏曰高山大川如荆岐江汉是也治水者不
逆其性而行其所无事则惟形势之顺而已形势以
山川为主山川以其高且大者为主高山大川各定
其所而名正则其馀可以类求奠定也犹周官言奠
地守也黄氏(度)曰高山山之会也溪壑随大小行其
中众水辏合于大川大川所以纪理众小水也九州
皆有高山大川不独五岳四渎所谓刋旅涤源者也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67-0262d.png
董氏(鼎)曰自黄帝画野分州九州封域已定矣禹治
水复取高山大川以别识之使各州之官率民以趋
事也
传云高山五岳大川四渎定其差秩祀礼所视林
少颖曰此有司之常事耳而乃言于刋木之下冀
州之上非序也故知孔说为不然渭按史记集解
引尚书大传云高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有之属
水复取高山大川以别识之使各州之官率民以趋
事也
传云高山五岳大川四渎定其差秩祀礼所视林
少颖曰此有司之常事耳而乃言于刋木之下冀
州之上非序也故知孔说为不然渭按史记集解
引尚书大传云高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有之属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67-0263a.png
二字即无病
蔡氏云定高山大川以别州境若兖之济河青之
海岱扬之淮海雍之黑水西河荆之荆衡徐之海
岱淮豫之荆河梁之华阳黑水是也渭按吕刑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正义曰山川与天地并生民应
先与作名但禹治水万事改新古老既死其名或
灭故当时无名者禹皆主名之不但如蔡氏所举
境上之山川凡九州所言如冀之壶口岳阳徐之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67-0263b.png
蒙羽梁之岷嶓蔡蒙雍之梁荆岐终南惇物鸟鼠
三危积石龙门皆高山也冀之衡漳恒卫兖之漯
青之潍淄徐之沂泗扬之三江荆之江汉九江豫
之伊洛瀍涧梁之江沱桓沔雍之弱水渭泾漆沮
沣皆大川也禹既为之主名因定某山为某州之
山某川为某州之川使守土者知所从事不容他
诿也
敷土是禹未出门时事冀土赋与某某兖土赋与
三危积石龙门皆高山也冀之衡漳恒卫兖之漯
青之潍淄徐之沂泗扬之三江荆之江汉九江豫
之伊洛瀍涧梁之江沱桓沔雍之弱水渭泾漆沮
沣皆大川也禹既为之主名因定某山为某州之
山某川为某州之川使守土者知所从事不容他
诿也
敷土是禹未出门时事冀土赋与某某兖土赋与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67-0263c.png
某某此不过择人而任之犹未知某山某川为当
治也及随刋已毕高山大川历历可数禹于是定
某山为某州之山某川为某州之川使各治其所
有则法加详矣山川既奠禹与益稷四岳俾九牧
各率其属发人徒以就役或两地先后兴工(如自壶口)
(而梁岐而太原岳阳而覃怀衡漳皆先后次笫兴工)或邻封一时并作(如九河既)
(道则兖之雷夏灉沮与冀之恒卫大陆不妨分曹并作)或决川之馀兼及畎
浍(如吕梁既凿遽及岐山淮沂既乂遂及蒙羽是也)或距海之后久乃涤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67-0263d.png
源(如治兖时河已从碣石入海治杨时江汉已为三江入海而岷嶓积石之功乃在治梁雍时事)
或为二州之界而临事共协其力(如冀与雍豫兖共是河禹在冀)
(三州协力治河徐兖共是济禹在徐而兖协力治济徐扬共是淮禹在徐而扬协力冶淮也)或
历数州之琙而当境各任其劳(如江汉历梁荆扬三州之域而扬冶)
(三江荆治九江及江沱潜汉梁治岷嶓及沱潜是各州之力不相贷也)上下相维彼
此相应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故能量功命日不
愆于素八年而九州攸同十三载而锡圭告成也
敷土已毕然后有导岍之行奠山川已毕然后有
或为二州之界而临事共协其力(如冀与雍豫兖共是河禹在冀)
(三州协力治河徐兖共是济禹在徐而兖协力治济徐扬共是淮禹在徐而扬协力冶淮也)或
历数州之琙而当境各任其劳(如江汉历梁荆扬三州之域而扬冶)
(三江荆治九江及江沱潜汉梁治岷嶓及沱潜是各州之力不相贷也)上下相维彼
此相应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故能量功命日不
愆于素八年而九州攸同十三载而锡圭告成也
敷土已毕然后有导岍之行奠山川已毕然后有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67-0264a.png
壶口之事
禹贡锥指卷一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67-0264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