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0068-030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会笺卷五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淮海惟扬州
蔡传曰扬州之域北至淮东南至于海(笺/)按释名曰
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孔传但云北据淮
南距海蔡传以东南至海为是杜佑曰自晋以下历
代皆云五岭之南至于海并禹贡扬州之地按荆州
禹贡会笺卷五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淮海惟扬州
蔡传曰扬州之域北至淮东南至于海(笺/)按释名曰
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孔传但云北据淮
南距海蔡传以东南至海为是杜佑曰自晋以下历
代皆云五岭之南至于海并禹贡扬州之地按荆州
卷五 第 1b 页 WYG0068-0309d.png
南境至衡山之阳若五岭之南在九州封域则以邻
接壤宜属荆州岂有舍荆而属扬又熊氏曰禹尝至
会稽并越地属扬州亦甚矣若会稽东南郡县及粤
东八闽唐虞时声教未通贡赋不及此皆秦汉后开
辟之地乌可以扬州概之今按尧典宅南交山海经
瓯闽皆在海中桂林八树在番禺东则南粤交广禹
时已通声教者可知国策吴起为楚悼南攻扬越史
南越尉佗传秦时已并夫下略定扬越张晏曰扬越
接壤宜属荆州岂有舍荆而属扬又熊氏曰禹尝至
会稽并越地属扬州亦甚矣若会稽东南郡县及粤
东八闽唐虞时声教未通贡赋不及此皆秦汉后开
辟之地乌可以扬州概之今按尧典宅南交山海经
瓯闽皆在海中桂林八树在番禺东则南粤交广禹
时已通声教者可知国策吴起为楚悼南攻扬越史
南越尉佗传秦时已并夫下略定扬越张晏曰扬越
卷五 第 2a 页 WYG0068-0310a.png
扬州之南越也正义曰夏禹九州本属扬州故曰扬
越观禹贡扬州贡赋沿于江海而荆州但云江沱潜
汉其封域不及海可知矣
彭蠡既猪
蔡传曰彭蠡地志在豫章郡彭泽县东合江西江东
诸水跨豫章饶州南康军三州之地(三州虔州洪/州饶州也)所
谓鄱阳湖者是也(笺/)按地理志豫章彭泽县彭蠡泽
在西郡国志彭蠡湖周四百五十里荆州记曰宫亭
越观禹贡扬州贡赋沿于江海而荆州但云江沱潜
汉其封域不及海可知矣
彭蠡既猪
蔡传曰彭蠡地志在豫章郡彭泽县东合江西江东
诸水跨豫章饶州南康军三州之地(三州虔州洪/州饶州也)所
谓鄱阳湖者是也(笺/)按地理志豫章彭泽县彭蠡泽
在西郡国志彭蠡湖周四百五十里荆州记曰宫亭
卷五 第 2b 页 WYG0068-0310b.png
即彭蠡泽也谓之彭泽湖一名汇泽张勃吴录曰彭
蠡今名洞庭湖案在今九江郡界正义曰彭蠡是江
汉合处元和志曰扬澜湖一曰左里(今都昌县西南/九十里有左里)
(城/)彭蠡又呼为左蠡是皆湖之异名也史记秦伐楚
取番置番阳县以在鄱水之阳也隋始以鄱阳名湖
金仁山曰彭蠡今鄱阳湖自洪宫亭受江西岭北江
东诸水在江饶南康兴国之间至池州湖口入江汉
志所谓湖汉九水者是也
蠡今名洞庭湖案在今九江郡界正义曰彭蠡是江
汉合处元和志曰扬澜湖一曰左里(今都昌县西南/九十里有左里)
(城/)彭蠡又呼为左蠡是皆湖之异名也史记秦伐楚
取番置番阳县以在鄱水之阳也隋始以鄱阳名湖
金仁山曰彭蠡今鄱阳湖自洪宫亭受江西岭北江
东诸水在江饶南康兴国之间至池州湖口入江汉
志所谓湖汉九水者是也
卷五 第 3a 页 WYG0068-0310c.png
阳鸟攸居
蔡传曰阳鸟随阳之鸟谓雁也今惟彭蠡洲渚之间
千百为群记阳鸟所居犹夏小正记雁北乡也(笺/)按
孔传曰冬月所居于此泽正义曰日之行也夏至渐
南冬至渐北鸿雁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左思蜀
都赋所云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是也日阳也此鸟南
北与日进退故曰阳鸟夏小正曰正月雁北乡戴传
曰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
蔡传曰阳鸟随阳之鸟谓雁也今惟彭蠡洲渚之间
千百为群记阳鸟所居犹夏小正记雁北乡也(笺/)按
孔传曰冬月所居于此泽正义曰日之行也夏至渐
南冬至渐北鸿雁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左思蜀
都赋所云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是也日阳也此鸟南
北与日进退故曰阳鸟夏小正曰正月雁北乡戴传
曰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
卷五 第 3b 页 WYG0068-0310d.png
生且长焉耳九月遰鸿雁何不谓南乡也曰非其居
也今禹贡彭蠡攸居则又实指南乡而言盖是时水
土既平洲渚之间群相聚处晞阳自得一若其生且
长于是焉故谓之攸居也
三江既入
蔡传曰庾仲初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
入海者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其
地今亦名三江口吴越春秋所谓范蠡乘舟出三江
也今禹贡彭蠡攸居则又实指南乡而言盖是时水
土既平洲渚之间群相聚处晞阳自得一若其生且
长于是焉故谓之攸居也
三江既入
蔡传曰庾仲初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
入海者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其
地今亦名三江口吴越春秋所谓范蠡乘舟出三江
卷五 第 4a 页 WYG0068-0311a.png
之口者是也(笺/)按地理志南江从会稽吴县南东入
海(今苏州/吴县)中江从丹阳芜湖县(今属太/平府)东北至会稽
阳羡东入海(今常州府/宜兴县)北江从会稽毗陵北东入海
(今常州府/江阴县)故导水东为北江东为中江孔传曰有北
有中南可知也盖三江既入入海之道有三非谓入
震泽也蔡传以松江娄江东江当之周公环曰(宋/人)三
江口江面阔九里地𫝑低于震泽三丈苏子瞻曰三
吴之水潴为太湖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然则三
海(今苏州/吴县)中江从丹阳芜湖县(今属太/平府)东北至会稽
阳羡东入海(今常州府/宜兴县)北江从会稽毗陵北东入海
(今常州府/江阴县)故导水东为北江东为中江孔传曰有北
有中南可知也盖三江既入入海之道有三非谓入
震泽也蔡传以松江娄江东江当之周公环曰(宋/人)三
江口江面阔九里地𫝑低于震泽三丈苏子瞻曰三
吴之水潴为太湖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然则三
卷五 第 4b 页 WYG0068-0311b.png
江皆震泽之委又近在数十里内合为一江以入海
无所谓三江既入者也安得据以为禹贡三江
蔡传曰苏氏谓岷山之江为中江嶓冢之江为北江
豫章之江为南江似可依据然江汉会于汉阳合流
数百里至湖口而后与豫章江会又合流千馀里而
后入海不可复指为三矣(笺/)按国语子胥曰吴之与
越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固非一吴县南之三江遂可
以环吴越矣周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
无所谓三江既入者也安得据以为禹贡三江
蔡传曰苏氏谓岷山之江为中江嶓冢之江为北江
豫章之江为南江似可依据然江汉会于汉阳合流
数百里至湖口而后与豫章江会又合流千馀里而
后入海不可复指为三矣(笺/)按国语子胥曰吴之与
越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固非一吴县南之三江遂可
以环吴越矣周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
卷五 第 5a 页 WYG0068-0311c.png
其浸五湖吴地记云五湖太湖东岸五湾也然职方
薮具区注云即震泽安得又以太湖为浸而两记之
也吴越春秋曰范蠡既灭吴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
湖若震泽即五湖三江即震泽之委何言出三江又
何言去吴而辞越也应劭曰范蠡出三江入五湖今
庐江临丹阳芜湖县是也据汉志以禹贡中江在芜
湖则庐江即为三江之一从可知矣苏氏谓汉水自
北而来至大别入江是为北江然江汉并为大川不
薮具区注云即震泽安得又以太湖为浸而两记之
也吴越春秋曰范蠡既灭吴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
湖若震泽即五湖三江即震泽之委何言出三江又
何言去吴而辞越也应劭曰范蠡出三江入五湖今
庐江临丹阳芜湖县是也据汉志以禹贡中江在芜
湖则庐江即为三江之一从可知矣苏氏谓汉水自
北而来至大别入江是为北江然江汉并为大川不
卷五 第 5b 页 WYG0068-0311d.png
应没汉之名改为北江也窃意山海经曰庐江出三
天子都入江彭泽西郭璞注曰江出岷山东南至庐
江南界今庐江正在江北彭泽正在江南而大江行
乎其中合为三江自寻阳而东直趋于海其东北至
常州宜兴入海者是为中江又一股至松江江阴入
海者是为北江吴县南东入海者为南江入海之道
有三也汉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则入江为北
江何疑也
天子都入江彭泽西郭璞注曰江出岷山东南至庐
江南界今庐江正在江北彭泽正在江南而大江行
乎其中合为三江自寻阳而东直趋于海其东北至
常州宜兴入海者是为中江又一股至松江江阴入
海者是为北江吴县南东入海者为南江入海之道
有三也汉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则入江为北
江何疑也
卷五 第 6a 页 WYG0068-0312a.png
苏传曰苏氏知其说不通遂有味别之说禹之治水
本为民去害岂如陆羽辈辨味烹茶为口腹计耶(笺/)
按易纬河图曰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徐泉酸
以咸荆扬泉酸以苦梁州泉苦以辛兖豫泉甘以苦
雍冀泉辛以咸唐书许敬宗传古者五行皆有官水
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潜而出合而更分皆能识
之岂谓如陆羽辈为口腹计耶
震泽厎定
本为民去害岂如陆羽辈辨味烹茶为口腹计耶(笺/)
按易纬河图曰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徐泉酸
以咸荆扬泉酸以苦梁州泉苦以辛兖豫泉甘以苦
雍冀泉辛以咸唐书许敬宗传古者五行皆有官水
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潜而出合而更分皆能识
之岂谓如陆羽辈为口腹计耶
震泽厎定
卷五 第 6b 页 WYG0068-0312b.png
蔡传曰震泽太湖也地志在吴县西南五十里今苏
州吴县也曾氏曰震如三川震之震若今湖翻是也
具区之水多震而难定故谓之震泽厎定者言厎于
定而不震动也(笺/)按郡国志吴郡吴县震泽在西刘
昭注曰越绝书云湖周三万六千顷又有大雷山小
雷山山海经曰雷泽有雷神鼓其腹在吴西杨脩五
湖赋曰头首无锡足蹄松江负乌程于背上怀大吴
以当胸岝㟧崔嵬穹窿纡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皆
州吴县也曾氏曰震如三川震之震若今湖翻是也
具区之水多震而难定故谓之震泽厎定者言厎于
定而不震动也(笺/)按郡国志吴郡吴县震泽在西刘
昭注曰越绝书云湖周三万六千顷又有大雷山小
雷山山海经曰雷泽有雷神鼓其腹在吴西杨脩五
湖赋曰头首无锡足蹄松江负乌程于背上怀大吴
以当胸岝㟧崔嵬穹窿纡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皆
卷五 第 7a 页 WYG0068-0312c.png
以雷泽为震泽易曰震为雷故名湖为震也若三川
震记异也岂可以震泽例之端临马氏曰太湖跨苏
湖常三境宣歙以东富阳以北水俱从荆溪之百渎
长兴之二十四渎湖州之三十六渎吴江之七十二
溇吐纳焉(扬州记太湖一名震泽/一名笠泽一名洞庭)此厎定所以难也
故经言震泽厎定以见扬功之告成岂从前震荡难
定至是乃厎于定哉
筱簜既敷
震记异也岂可以震泽例之端临马氏曰太湖跨苏
湖常三境宣歙以东富阳以北水俱从荆溪之百渎
长兴之二十四渎湖州之三十六渎吴江之七十二
溇吐纳焉(扬州记太湖一名震泽/一名笠泽一名洞庭)此厎定所以难也
故经言震泽厎定以见扬功之告成岂从前震荡难
定至是乃厎于定哉
筱簜既敷
卷五 第 7b 页 WYG0068-0312d.png
蔡传曰筱箭竹簜大竹郭璞曰竹阔节曰簜敷布也
(笺/)按尔雅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在禹迹为扬州故
特记筱簜也尔雅疏云李巡曰竹节相去一丈曰簜
孙炎曰竹阔节者曰簜竹纪曰小筱大簜竹之通称
朱子曰簜小节竹也不知何据敷布也孔传曰水去
布生如易说卦传震为敷为苍筤竹敷亦敷也气盛
而敷布森列
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笺/)按尔雅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在禹迹为扬州故
特记筱簜也尔雅疏云李巡曰竹节相去一丈曰簜
孙炎曰竹阔节者曰簜竹纪曰小筱大簜竹之通称
朱子曰簜小节竹也不知何据敷布也孔传曰水去
布生如易说卦传震为敷为苍筤竹敷亦敷也气盛
而敷布森列
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卷五 第 8a 页 WYG0068-0313a.png
蔡传曰少长曰夭乔高也(笺/)按孔传少长曰夭乔高
也正义曰诗云桃之夭夭南有乔木是也周书大聚
解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此夭乔所由来也
厥土惟涂泥
蔡传曰涂泥水泉湿也下地多水其土淖(笺/)按孔传
地泉湿蔡传易地为水水与泉岂有二乎又按夏小
正曰涤冻涂戴传曰冻涂者冻下而泽上多也尸子
也正义曰诗云桃之夭夭南有乔木是也周书大聚
解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此夭乔所由来也
厥土惟涂泥
蔡传曰涂泥水泉湿也下地多水其土淖(笺/)按孔传
地泉湿蔡传易地为水水与泉岂有二乎又按夏小
正曰涤冻涂戴传曰冻涂者冻下而泽上多也尸子
卷五 第 8b 页 WYG0068-0313b.png
曰行涂以楯史记曰泥行乘橇荆扬涂泥禹施功为
尤多矣
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孔传曰田第九赋第七杂出第六(笺/)按周职方曰扬
州榖宜稻援神契曰泍泉宜种稻金氏曰古人尚黍
稷田杂五种(黍稷麦/菽稻)故虽旱潦而各有所收涂泥之
土其田独宜稻不利他种故第为最下下上上错者
错在下上之上
尤多矣
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孔传曰田第九赋第七杂出第六(笺/)按周职方曰扬
州榖宜稻援神契曰泍泉宜种稻金氏曰古人尚黍
稷田杂五种(黍稷麦/菽稻)故虽旱潦而各有所收涂泥之
土其田独宜稻不利他种故第为最下下上上错者
错在下上之上
卷五 第 9a 页 WYG0068-0313c.png
厥贡惟金三品
蔡传曰三品金银铜也(笺/)按周职方扬州其利金锡
考工记曰吴粤之金锡越世家注曰贾逵说云虞夏
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黄为上币铜钱为下
币释器云黄金谓之璗白金谓之银三品之来古已
然矣
瑶琨筱簜(马融本琨作/琨韦昭音贯)
蔡传曰瑶琨玉石名诗曰何以舟之惟玉及瑶琨说
蔡传曰三品金银铜也(笺/)按周职方扬州其利金锡
考工记曰吴粤之金锡越世家注曰贾逵说云虞夏
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黄为上币铜钱为下
币释器云黄金谓之璗白金谓之银三品之来古已
然矣
瑶琨筱簜(马融本琨作/琨韦昭音贯)
蔡传曰瑶琨玉石名诗曰何以舟之惟玉及瑶琨说
卷五 第 9b 页 WYG0068-0313d.png
文石之美似玉者取之可以为礼器筱之材中于矢
之笴簜之材中于乐之管簜亦可为符节周官掌节
有英簜(笺/)按周礼内宰职大祭祀则赞瑶爵郑注曰
其爵以瑶为饰说文琨石似玉者山海经曰会稽之
山多金玉下多玞石殆琨之类也经又曰竹山多竹
箭郭璞曰箭筱也是筱中矢笴也仪礼大射礼簜在
建鼓之间郑注曰簜竹也谓笙箫之属又乃管新宫
注曰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是簜中乐之管也周
之笴簜之材中于乐之管簜亦可为符节周官掌节
有英簜(笺/)按周礼内宰职大祭祀则赞瑶爵郑注曰
其爵以瑶为饰说文琨石似玉者山海经曰会稽之
山多金玉下多玞石殆琨之类也经又曰竹山多竹
箭郭璞曰箭筱也是筱中矢笴也仪礼大射礼簜在
建鼓之间郑注曰簜竹也谓笙箫之属又乃管新宫
注曰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是簜中乐之管也周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68-0314a.png
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皆金也以英簜辅之郑注曰
英饰也簜竹也以竹为函加以画饰而盛其节也干
宝曰英刻书簜竹箭也刻而书其所使之事以助三
节之信未有以英簜为符节者惟朱子曰古人符节
多以玉为之又有竹符又有英簜符簜小节竹使者
谓之簜节也蔡传簜可为符节本此
齿革羽毛惟木(史记无惟/木二字)
蔡传曰象有齿犀兕有革鸟有羽兽有毛木楩梓豫
英饰也簜竹也以竹为函加以画饰而盛其节也干
宝曰英刻书簜竹箭也刻而书其所使之事以助三
节之信未有以英簜为符节者惟朱子曰古人符节
多以玉为之又有竹符又有英簜符簜小节竹使者
谓之簜节也蔡传簜可为符节本此
齿革羽毛惟木(史记无惟/木二字)
蔡传曰象有齿犀兕有革鸟有羽兽有毛木楩梓豫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68-0314b.png
章之属(笺/)按孔传曰齿象牙革犀皮羽鸟羽毛旄牛
尾据周礼掌皮冬敛革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司
服掌王之衣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郑氏曰毳罽衣
也正义曰尔雅云毛釐谓之罽则续毛为之若今之
毛布是也当是时洪水泛滥草木畅茂鸟兽蹄迒之
迹交错于原野圣人因制为齿革羽毛之贡若周官
冥氏攻猛兽则献其皮革齿须翨氏攻猛鸟以时献
其羽翮使自为驱除而不之觉角人掌以时徵齿角
尾据周礼掌皮冬敛革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司
服掌王之衣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郑氏曰毳罽衣
也正义曰尔雅云毛釐谓之罽则续毛为之若今之
毛布是也当是时洪水泛滥草木畅茂鸟兽蹄迒之
迹交错于原野圣人因制为齿革羽毛之贡若周官
冥氏攻猛兽则献其皮革齿须翨氏攻猛鸟以时献
其羽翮使自为驱除而不之觉角人掌以时徵齿角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68-0314c.png
于山泽之农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
皆祖述禹贡之遗制也至于惟木之贡不言何木者
殆即为厥木惟乔者也前此巢居穴处至是易之以
宫室上栋下宇盖取诸大壮则需于乔木者殊广也
若必为楩梓豫章之属何荆州言杶干栝柏而此但
言惟木也周礼太宰九贡五曰材贡木材也是矣
岛夷卉服
蔡传曰岛夷东南海岛之夷卉草也葛越木棉之属
皆祖述禹贡之遗制也至于惟木之贡不言何木者
殆即为厥木惟乔者也前此巢居穴处至是易之以
宫室上栋下宇盖取诸大壮则需于乔木者殊广也
若必为楩梓豫章之属何荆州言杶干栝柏而此但
言惟木也周礼太宰九贡五曰材贡木材也是矣
岛夷卉服
蔡传曰岛夷东南海岛之夷卉草也葛越木棉之属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68-0314d.png
(笺/)按史记注海州东海县有岛山去岸八十里括地
志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置邑有人居
岛夷之属大率类此卉服孔传曰草服葛越后汉书
世祖敕会稽献越布文选孙楚书葛越布于朔土注
葛即葛藟越即蕉苧黄草之属蔡传以为木棉之属
非
厥篚织贝
蔡传曰织贝锦名织为贝文诗曰贝锦是也今南夷
志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置邑有人居
岛夷之属大率类此卉服孔传曰草服葛越后汉书
世祖敕会稽献越布文选孙楚书葛越布于朔土注
葛即葛藟越即蕉苧黄草之属蔡传以为木棉之属
非
厥篚织贝
蔡传曰织贝锦名织为贝文诗曰贝锦是也今南夷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68-0315a.png
木棉之精好者亦谓之吉贝海岛之夷以卉服来贡
而织贝之精者则入篚焉(笺/)按初学记尧悬贝于撝
宫则大贝亦当时所重或然也朱仲相贝经有黄贝
紫贝馀泉馀蚳黄白文之异当时岛夷布帛织为黄
白青黑之贝文因曰织贝传以木棉之精好者亦谓
之吉贝据宋书蛮夷传云悉兰池国产吉贝布阇婆
国献吉贝织杂色等布呵罗单国遣使致天竺白叠
古贝叶波国古贝等物古贝即吉贝也李东璧曰古
而织贝之精者则入篚焉(笺/)按初学记尧悬贝于撝
宫则大贝亦当时所重或然也朱仲相贝经有黄贝
紫贝馀泉馀蚳黄白文之异当时岛夷布帛织为黄
白青黑之贝文因曰织贝传以木棉之精好者亦谓
之吉贝据宋书蛮夷传云悉兰池国产吉贝布阇婆
国献吉贝织杂色等布呵罗单国遣使致天竺白叠
古贝叶波国古贝等物古贝即吉贝也李东璧曰古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68-0315b.png
贝是木棉自刘宋始入中国禹时安得有之又小雅
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锦亦谓贝之文耳传以织
贝为锦名亦非
厥包橘柚锡贡
蔡传曰包裹也小曰橘大曰柚锡者必待锡命而后
贡非岁贡之常也(笺/)按周官太宰九贡有物贡郑注
曰物贡杂物鱼盐橘柚也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
南之橘云梦之柚崔寔政论曰橘柚之实尧舜所不
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锦亦谓贝之文耳传以织
贝为锦名亦非
厥包橘柚锡贡
蔡传曰包裹也小曰橘大曰柚锡者必待锡命而后
贡非岁贡之常也(笺/)按周官太宰九贡有物贡郑注
曰物贡杂物鱼盐橘柚也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
南之橘云梦之柚崔寔政论曰橘柚之实尧舜所不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68-0315c.png
常御故禹贡亦锡命而后贡考工记橘踰淮而北为
枳故淮海贡之王肃曰锡其命而后贡之不常入
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史记沿作/均达作通)
蔡传曰顺流而下曰沿沿江入海自海而入淮泗不
言达于河者因于徐也禹时江淮未通故沿于海至
吴始开䢴沟隋人广之而江淮舟船始通也孟子言排
淮泗而注之江记者之误也(笺/)按孔传曰沿江入海
自海入淮自淮入泗正义曰文十年左传沿汉溯江
枳故淮海贡之王肃曰锡其命而后贡之不常入
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史记沿作/均达作通)
蔡传曰顺流而下曰沿沿江入海自海而入淮泗不
言达于河者因于徐也禹时江淮未通故沿于海至
吴始开䢴沟隋人广之而江淮舟船始通也孟子言排
淮泗而注之江记者之误也(笺/)按孔传曰沿江入海
自海入淮自淮入泗正义曰文十年左传沿汉溯江
卷五 第 13b 页 WYG0068-0315d.png
溯是逆沿是顺沿江入海顺也自海入淮自淮入泗
逆也水经注曰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
南筑䢴城城下掘深沟谓之䢴江亦曰韩溟沟左传
哀五年吴城䢴沟通江淮杜预曰于䢴江筑城穿沟
东北通射阳湖西至末口入淮今末口在淮安府北
五里哀十三年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吴语曰夫差
起师北征阙为沟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
以会晋公午于黄池是吴之通水有二不独江淮之
逆也水经注曰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
南筑䢴城城下掘深沟谓之䢴江亦曰韩溟沟左传
哀五年吴城䢴沟通江淮杜预曰于䢴江筑城穿沟
东北通射阳湖西至末口入淮今末口在淮安府北
五里哀十三年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吴语曰夫差
起师北征阙为沟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
以会晋公午于黄池是吴之通水有二不独江淮之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68-0316a.png
始通己也隋大业三年诏𤼵淮南兵夫十馀万开䢴
沟自山阳淮至于扬子江三百馀里水面阔四十步
传谓隋人广之者也
沟自山阳淮至于扬子江三百馀里水面阔四十步
传谓隋人广之者也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68-0316b.png
禹贡会笺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