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064-05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日记卷十三     明 王樵 撰
  无逸
张氏曰周召之于成王所陈在敬所戒在逸盖敬则不
逸逸则不敬以敬为心则为恭为畏为不暇为克已尊
先王之典彝而享国至于长久以逸为心则为傲慢为
耽乐好田猎峻威刑听小人之邪说而享国不克长久
此理之自然者也召公以敬之说陈于前周公以无逸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064-0571b.png
之说继于后惟恐其坠文武之业也不如是则不足以
为周召○吕氏曰逸豫者祸乱之原三年东征以定外
乱此特治其末流尔无逸者治源之书也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所字说见召诰国以勤而
兴以逸而废家以勤而成以逸而败事以勤而立以逸
而隳心以勤而存以逸而放故君子所其无逸无逸者
君子敬戒惕励之心也所其无逸者君子所以为敬戒
惕励之密也置此身于天理之中动静食息将必有事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064-0571c.png
焉使有时而操有时而放则怠荒有乘其隙之所矣怠
荒有乘其隙之所而乌在其能无逸耶所谓无逸者无
时无处而不在于无逸焉则君子诚无可以自逸之所
而君子之于无逸也乃恒其所者也是之曰所其无逸
○魏氏曰古之人君以天位为至艰至危如履虎尾如
蹈春冰如恫瘝乃身是故师氏司朝仆臣正位太史奉
讳工师诵诗御瞽几声巫史后先卜筮左右人主无一
时可纵弛也虞宾在位三恪助祭夏士在庭殷士在庙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064-0571d.png
雠民在甸夷隶在门人主无一事不戒惧也虫飞而会
盈日出而视朝朝退而路寝听政日中而考政夕而紏
虔天刑日入而絜奉粢盛然后即安人主无一刻可暇
逸也后妃御见有度应门击柝鼓人上堂女史授环彤
管记过人主无一息可肆欲也夫以贵为天子富有四
海之内而自朝至昃兢兢业业居内之日常少居外之
时常多盖所以养寿命之源保身以保民也○胡氏曰
古之人君朝以听政则公卿在前史在左右谏诤有人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064-0572a.png
训告教诲而无怠朝矣昼以访问则监于成宪学于古
训多识前言往行与万民之疾苦物情之幽隐而无怠
昼矣夕以修令则思夫应违虑夫荣辱慎而后出奠而
后发不敢苟也而无怠夕矣而又无淫于观于逸于游
于田于酒于乐而又盘有铭几有戒杖有诏器有箴图
有规艺有諌夫所以寅畏祗惧不使放心邪气得少入
焉如此夜而寝息则又有鸡鸣之贤妃卷耳之淑女警
戒相成不怀宴安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此乃忧勤之事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064-0572b.png
也忧勤如此乃所以端拱无为也是故勤劳者非衡石
程书之谓也无为者非遗弃万务默然兀然之谓也稽
无逸周公之言则人君之法具矣按魏胡二氏之言无
逸之义疏也魏氏及于养寿命之源保身以保民正无
逸本篇之旨胡氏及于忧勤乃所以端拱无为又谓勤
劳非衡石程书之谓无为非遗弃万务之谓更足以发
明无逸言外之旨学者宜深玩焉
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吕氏曰此言先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064-0572c.png
备尝稼穑之艰难乃处于安逸则深知小人之依未尝
知稼穑而遽处安逸兴一宫室起一力役视若易然而
民有不得其死者矣按本文先知字与则知字为对蔡
传以勤居逸一言最简而尽而吕氏之说亦得其语意
但备尝二字未尽先知之义如太戊文王未尝旧劳于
外旧为小人而稼穑之艰难如身履之则有不必备尝
而后知者矣此大指重在于知知不知在心而非论其
事也则知小人之依言不纵逸不以土木力役妨民亦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064-0572d.png
且是粗说○金氏曰人主者小民之主而所处则安逸
之地易纵于逸无逸者谓其勿纵于酒色耽乐与游观
田猎之娱也君子所以无逸者以其先知稼穑之艰难
乃处安逸之地则知小人之依所以能体恤小民不自
纵逸故能致小民之无怨亦足以介吾身之寿康人主
而不先知稼穑之艰难则处安逸之地不知小人之依
不知小人之依则但知纵一身之欲夫不知小人之依
则下致民怨但知纵一身之欲则享年不永此一篇大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064-0573a.png
意篇首举其端而篇内详之○按经文数逸字颇不同
有逸豫之逸有安逸之逸所其无逸逸豫之逸也所谓
惟耽乐之从也非止一事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此安
逸之逸也后王生则逸亦此逸字惟生于安逸不知艰
难所以惟耽乐之从也此在本篇自有两义不可不知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至昔之人无闻知苏氏曰虽农夫
之子生而饱煖则不知艰难而况于王乎○蔡传以逸
为逸与上以勤居逸为对人君之位本逸者也故曰以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064-0573b.png
勤居逸小人不可云以逸居逸故改居字为为字○不
知稼穑之艰难(句/)乃逸乃谚既诞(句/)上文读先知稼穑
之艰难乃逸为句此却于艰难句断故蔡传云其子乃
生于豢养不知稼穑之艰难乃纵逸自恣乃习俚巷鄙
语既又诞妄无所不至此顺文解句也而首则曰不知
稼穑之艰难乃逸者以逸为逸也此摘文总掇一节之
意与上文以勤居逸为反对故其言不得不然非于乃
逸为句断也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云者谓不知稼穑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064-0573c.png
之艰难而纵逸自恣尔陈氏经徒见此处有以逸为逸
之语遂移之以解上文曰艰难之中自有逸乐之理君
子当以艰难为逸不当以逸乐为逸也如其说是必并
改上文之居字为为字而后其义始可通也其亦失蔡
氏之意矣○旧有先知稼穑之艰难乃谋逸豫之说而
苏氏非之以为周公方以逸为戒何其谋逸之亟也当
知始勤终逸之说固非以为艰难乃所以为安逸者亦
非也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064-0573d.png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至七十有五年孔
氏曰太戊也殷家中世尊其德故称宗○正义曰中宗
庙号殷家中世尊其德其庙不毁故称中宗○吕氏曰
上既论无逸之理此复举无逸之君以示之法此中宗
无逸之实严恭寅畏合而言之敬也天命自度言中宗
常以天命自持也内体道心之微外观天下之公而不
违其则天人一理既畏天命必不敢轻下民中宗之敬
则然矣所以享国七十五年何也惟敬则寿也操存则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064-0574a.png
血气循轨而不乱收敛则精神内固而不浮至于检约
克治去戕贼之累又不在言凡此皆敬之力而寿之理
也自此而下至于文王皆此理○金氏曰天命天所付
予之理也自度以天理为已尺度不敢踰越也○孔氏
曰以敬畏之故得寿考之福○愚按敬畏得寿盖无逸
必寡欲寡欲而不寿者鲜矣逸乐必多欲多欲而克寿
者亦鲜矣如吕氏推说敬则寿之意亦佳享国七十有
五年自尧舜以后未有久于此者后代享国有及五十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064-0574b.png
年者已为绝少而又多不克终○中宗高宗祖甲文王
享国年数皆以在位言惟穆王享国百年则通生年而
数○蔡氏曰书序太戊有原命咸乂等篇意述其当时
敬天治民之事今无考矣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至五十有九年孔氏曰其父小
乙使之久居民间与小人出入同事○正义曰使与小
人同劳其时盖未为天子也殷道虽质不可既为太子
更得与小人杂居也○亮阴说见商书宅忧亮阴三年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064-0574c.png
而犹不言所谓恭默思道也其惟不言言乃雍和发无
不当亦法中宗不敢荒怠自安用能嘉靖殷邦至子小
大无时或怨化行俗美谓之嘉四方安业谓之靖汉文
帝与民休息谓之靖则可谓之嘉则未可小大无时或
怨万民咸和也此所以为嘉靖也高宗无逸之实如此
故亦享国永年○传中和字因发言和顺而生其实和
之发于身本于恭默思道和之达于政著于民本于不
敢荒宁是高宗之得力处亦在一敬字而已金氏谓知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064-0574d.png
小人之依所以能体恤小民不自纵逸故能致小人之
无怨亦足以介吾身之寿康以此證高宗尤切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至三十有三年孔氏曰汤孙太甲
为王不义久为小人之行伊尹放之桐在桐三年起就
王位太甲亦以知小人之依故得久年此以德优劣立
年多少为先后故祖甲在下殷家亦祖其功故称祖郑
玄曰祖甲武丁子帝甲也有兄祖庚贤武庚欲废兄立
弟祖甲以此为不义逃于人间故云久为小人史记云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064-0575a.png
武丁崩子祖庚立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淫乱殷
道复衰国语说殷事云帝甲乱之七代而殒按祖甲之
说不同孔颖达以郑玄为妄造蔡仲默以国语为承讹
大抵说经且当以经为据必欲取證于传记杂说多有
不合亦难尽信商贤圣之君六七作周公独举中宗高
宗祖甲三人言之凡再且曰兹四人迪哲则祖甲者二
宗文王之流其为太甲或武丁之后有贤君为祖甲而
非传记之所及皆不可知要当取信于经而已○据经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064-0575b.png
祖甲未尝称宗据史惟太甲称太宗殷家所宗太甲居
首而祖甲不与周公不应舍太甲而称祖甲但欲决以
为太甲则又未有据○孔氏谓太甲殷家亦祖其功故
称祖者谬说也○殷王之称甲者五以太以小以沃以
阳以祖别之不应有二祖甲蔡氏此说良是其曰要以
周公之言为正者诚确论也○史记帝甲之说恐因于
国语国语之说则谬传也○爰知小人之依爰字本旧
为小人来能保惠于庶民能字又本上知字来周公之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064-0575c.png
意非谓人主必尝居民间而后能知小人之依也在高
宗祖甲则其事实如此故亦据其实而言尔不敢侮鳏
寡谓于庶民中尤敬及鳏寡此皆本于身历闾阎备尝
民之艰苦而得之能字最有力非鳏寡庶民实受其赐
而可谓之能哉○三宗寿数不可考以经文推之中宗
即位必蚤高宗次之祖甲则在中身后盖使祖甲即位
而蚤则在位三十三年未足为寿惟文王寿数明见于
经曰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盖欲人以是而知三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064-0575d.png
宗也考之经世书太甲祖甲在位皆三十三年太甲之
立必蚤此虽无他證然太甲汤孙继汤而立必在冲年
以此知周公之称三宗固以其德亦取其享国之最永
者言之此太甲之所以不与也武丁之后有祖甲之贤
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周公之言炳
炳可据如此乃为国语迁史所诬后儒不能辩正又从
而迁就其说岂不可罪也哉○知小人之依相小人爰
暨小人旧为小人语意一类皆谓细民尔孔氏谓太甲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064-0576a.png
久为小人之行亦几于诬太甲矣○爰暨小人如汉宣
帝旧为小人如汉光武○祖甲在位之年虽未及中宗
高宗之久然计其寿亦不相远矣盖言其旧为小人则
知其即位之晚也尤见其畎亩艰难备尝之故不义惟
王其语难解其事难考不如阙之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至或四三年孔氏曰过乐谓之
耽高者十年下者三年言逸乐之损寿○金氏曰人主
所处与常人异子女声色之奉驱骋田猎之娱嗜欲玩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064-0576b.png
好何求不获一有纵逸之心则必溺于此皆伐性之斧
斤伤生之蟊贼也其能克寿者鲜矣○苏氏曰人莫不
好逸欲而所甚好者生也以其所甚好而禁其所好庶
几必信此无逸之所为作也然犹有不信者以逸欲之
未必害生也汉武帝唐明皇岂无欲者哉而寿乃如彼
夫多欲不享国者皆是也汉武明皇千一而已岂可专
望乎此哉按汉武帝唐玄宗荒亡戕贼宜促其龄而寿
者幸也一则巫蛊之祸父子相夷一则失国播迁身几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064-0576c.png
不保逸豫之害明效大验如此虽庸夫𥪡子亦讳言之
而不足愿也苏氏之言亦有未尽者也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孔氏曰
太王王季皆能以义自抑畏将说文王故本其父祖○
抑者自下畏者不敢人自抑畏而纵逸者未之有也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至厥享国五十年三宗之后称
先王以周家家法所在文祖王之近亲耳目所逮言之
愀然若复见之此所以独详之也○文王于衣服之奉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064-0576d.png
所性不存而专意于安养斯民盖人君重于奉身则轻
于为民心不能两重而事亦不能兼得而无所妨也康
功田功特约言之内有许多事在事在有司者文王以
身先之事在民者文王以身劳之故下个即字○陈氏
大猷曰卑服非止恶衣服凡服用皆卑损也○徽懿皆
美也徽柔懿恭犹诗之言柔嘉维则也不过其则则柔
为徽柔而恭为懿恭言文王和易近民其德如此也怀
保小民又加恩惠于鳏寡之人自朝时至于日中至于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064-0577a.png
过昃犹不暇食用咸和万民其勤如此○文王之德何
所不备特赞其柔恭者将言其保民敬寡故自其德之
亲下者言之也视穷民之微贱如保赤子周知其情而
处之无不到此非徽柔懿恭者不能也周公之言何其
曲尽也○盛满之君抗然于上而上之意不接于下下
之情不通于上则虽有刚明之资而民隐无以周知恩
泽无以下逮文王视民如伤所谓徽柔也小心翼翼不
侮鳏寡所谓懿恭也是以其于穷檐蔀屋之下无异一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064-0577b.png
身人之疾痛疴痒无有不知而其所以拊摩而抑搔之
者无所不及也○惠鲜字难晓蔡传谓赉予赒给之使
之有生意盖以意解比旧说为有理但欠證据史记陆
贾云数见不鲜言人情频见则易厌不见鲜美也后汉
马宫传君有不鲜不鲜是汉人语也此可證惠鲜之义
又韩愈诗云霜晓菊鲜鲜○金氏曰即康功田功则知
稼穑之艰难不足言怀保小民则知小人之依不足言
盖上文所引三宗皆守成之贤主而文王则创业之圣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064-0577c.png
君所以不同也○又曰省耕省敛非不游也不敢盘于
游恐流连以废事尔教民讲武乾豆宾客非不田也不
敢盘于田恐暴殄或扰民尔○按游田国有常制文王
虽不废而踰之若不敢此言其心也惟恐有过乃所以
不过也○邵文庄公曰为方伯则有伯事伯事所需庶
邦供之国事不与焉是谓惟正○服且卑矣矧崇其宫
乎食且不遑矣矧暇逸乎游田既不盘矣宁犹观逸乎
庶邦且正供矣矧万民乎是以约在一已而和在万民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064-0577d.png
文王之无逸可见矣○吕氏曰文王之寿即前章之理
经训昭然犹有为文王忧勤损寿之说以启人主之好
逸如郑玄者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至以万民惟正之供孔氏曰
继今以往皆戒之○金氏曰此勉成王之无逸也夫观
以广视逸以安身游以省农田以讲武皆人君所不能
无但不可淫于此淫则为纵逸之私且病民矣故周公
不戒之使无而但戒其淫苟必绝之使无不惟废礼且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064-0578a.png
使人君苦于拘则未必不乐于肆矣○林氏曰隐公观
鱼庄公观社观也唐敬宗日昃坐朝逸也周穆王所至
有车辙马迹游也太康畋洛表田也皆淫于此者○按
前称文王此戒嗣王皆先言简游田而继以惟正之供
盖淫于四者侈费无度其势不得不横敛四者既省用
有常经自应以万民惟正之供也上文言游田而不言
观逸以大而包小也此言万民而不言庶邦举近以见
远也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064-0578b.png
无皇曰今日耽乐至酗于酒德哉苏氏曰以百日之劳
而开一日之乐疑若可许也然周公不许防其渐也曰
此非所以训民顺天也(蔡氏曰下非民之所/法上非天之所顺)○叶氏曰
今日耽乐则日复一日矣○金氏曰为纣非难凡以一
日之耽乐为无伤者纣之徒也○吕氏曰无若殷王受
云者纣之大恶数千载之后匹夫匹妇犹羞比之况当
是时夷灭尚新恶之尤甚故举其甚恶者以警之以为
苟不戒一日之耽乐长此不已则必至为纣之徒也无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064-0578c.png
皇曰今日耽乐盖原淫乐之始使之深绝其微无若殷
王受盖要淫乐之终必至此极也始终备矣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至民无或胥诪
张为幻孔氏曰叹古之君臣虽君明臣良犹相道告相
安顺相教诲君臣以道相正(蔡氏谓臣/相与正君)故下民无有相
欺诳○按训告是先事告戒及因事箴规之意如禹戒
舜曰无若丹朱傲益戒舜曰曰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
淫于乐伊尹告太甲以烈祖之成德及三风十愆之事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064-0578d.png
与夫召公训旅獒周公训无逸之类皆是也保惠者保
养其心将顺其美教诲者规正其偏成就其德吕氏谓
训告教诲皆见于言语保惠则极其调护于日用饮食
之间功用盖相表里也愚谓古人保惠教诲之功无所
不在不专于言不止一事程子所谓傅德义者在乎防
见闻之非节嗜好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
畏慎之心是也又如居寝有𥊍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
导宴居有工师之诵凡若此类皆所以保惠而教诲之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064-0579a.png
也保惠之豫故君不至于有过教诲之备故善必底于
有成三言胥正见非一之意言犹见古之人犹然今尤
不可少也训告之未巳而又保惠之保惠之未巳而又
教诲之古之人其爱君诚无穷也不以训告为足而使
之保惠不以保惠为足而使之教诲古之人其纳善诚
无倦也○古之人如此是以心正理明事无遗照奸不
能欺佞不能惑民之所以无或敢诪张为幻也大扺正
论常伸则邪说无自入○诪张诳也幻即眩也惑乱之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064-0579b.png
名汉书称西域有幻人是也(并注/疏语)
此厥不听人乃训之至否则厥口诅祝此厥不听谓于
我所言古人受训告之事而不见听则人乃法之惟阿
谀顺旨盖厌闻训告惮受教諌则甘言进而幻言入矣
乃变乱先王之正法至于小大无不变乱盖忠言与正
法常相表里逆忠正则变正法亦势所必至也故民否
则其心违怨否则其口诅咒言政令不便于民而民皆
患其上怨蓄于中至形于外则其怨深矣如汉张汤以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064-0579c.png
更定律令为廷尉汲黯质责汤于武帝前曰君为正卿
不能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取高皇帝约束纷更
之为又谓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非肯
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此所谓人乃训之变乱先王之
正刑者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至不啻不敢含怒哲即所谓
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也迪哲者言四君之知非
苟知之亦允蹈之也盖为世主有知而不能勿去者故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064-0579d.png
又发此一义其实篇首二知字即迪哲也篇中历叙三
宗文王无逸之实即迪哲之事也此则总上事而申明
之以起下意故蔡传即以下意解迪哲曰人主知小人
之依而或忿戾之者是不能蹈其知者也按四君迪哲
只是如保赤子心诚求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使民真不失其所依乃是真知处何曾有致怨亦非
谓必待怨詈之来无所藏怒而始足以见其迪哲也盖
言其平时照管既无不周到至于一旦闻人有怨詈悚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064-0580a.png
然自反直任其咎略无忿疾人言之心尤足以见其迪
知之实譬如言孝平时先意承志就养无方百凡自尽
何处非迪履之实所以必说到瞽象欲杀舜而舜只一
味负罪引慝起敬起孝者盖知之到不到处于事之拂
逆难堪人情之所不能无动处尤足以验之也○吕氏
曰凡人平居无事之时孰不知自反不责人之理哉及
谤讟入于耳激于心则平日所谓自反不责人者忽然
忘之是非能蹈其知者也惟三宗文王不然厥或告之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064-0580b.png
曰小人怨汝詈汝则大自敬德益脩其所未至其所诬
毁之愆安而受之曰是我之过信若是不止于不敢含
怒而已盖初无怒之可藏也斯其所以为迪哲也○不
止不敢含怒又从而自咎焉经文自明蔡传去不敢二
字失其语意矣
此厥不听至是丛于厥身此厥不听谓于我所言古人
迪哲之事而不见听则人乃相诳为幻汝则信之以一
人之身当天下之怨皆幻言有以惑之也人主忧勤则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064-0580c.png
心庄气肃而一身和下无怨诅而天下和寿所以永也
人主逸乐则心有所蛊坏而一身失其和邪说进忿戾
行而天下失其和此祚所以短也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无逸之书七发端皆曰呜
呼而后及其所言之事至此嗟叹之外更无他语惟欲
其监于上文所言而已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岂但
人主之龟鉴在学士大夫皆当切已体察后世膏粱子
弟已不知稼穑之艰难一居民上便不知闾阎之苦乐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064-0580d.png
身为怨府利归小人逆耳之言尚不肯受矧曰小人怨
汝詈汝肯不敢含怒乎在下者且如此况可望于人主

  君奭
问召公不悦之意朱子曰召公不悦只是书序恁地说
里面却无此意这只是召公要去后周公留他说道朝
廷不可无老臣又曰召公不悦盖以为周公归政之后
不当复留而已亦老而当去故周公言二人不可不留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064-0581a.png
之意曰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
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又历道古今圣贤倚赖老臣
以固其国家之事又曰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
天越民只此便见周公之心每读至此未尝不喟然太
息也○吕氏曰成功不可居洛邑成而周公告归召公
亦同此心也已而成王留周公憣然改矣召公犹守欲
退之心也周公遂力留之及其既喻非特留于一时终
相成王且相康王身任托孤之责而不辞惟不苟于随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064-0581b.png
所以笃于信也
周公若曰君奭至终出于不祥尊之曰君奭召公名也
古人质相与语多名之召公周之支族言天既下丧亡
于殷殷既失天命我有周既受之矣我不敢知曰其基
业长信于休美乎如天果辅我之诚邪我亦不敢知曰
其终出于不祥乎意言在人也下文发之
呜呼君已曰时我至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君已曰时
我谓有人则永孚于休无人则终出于不祥其祸其福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064-0581c.png
皆在我而不在天也召公尝欲上下勤恤期勿替夏商
之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是固尝以天命自任矣
我之心亦如此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
之可畏于我民无尤怨背违之时也天命民心去就无
常实惟在人而已今召公乃忘前日之言翻然求去使
在我后嗣子孙大不能敬天敬民骄慢肆侈遏绝佚坠
文武光显可得谓在家而不知乎○帝命之弗敢宁天
威之当永念正以天命不易天难谌故也是命也前人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064-0581d.png
以恭明之德克当天心而得之后嗣子孙不能经历继
嗣则失之矣恭德者畏天显畏小民无遗寿耇尊贤下
士也明德者声色不迩货利不殖讲学稽古知人远佞
也后嗣子孙事忽于未更虑迹于不戒不克经历继嗣
兹德而蹈丧亡者往往是也今公可不为孺子虑乎周
公意谓须得老成人辅导乃能不坠先德惟其如此故
在今予小子旦朝夕夙夜于王非敢曰大有所禆益匡
正也惟以前人光大之德若无人说与冲子则将至于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064-0582a.png
泯没而幼冲之人心志未定善言不先入标准不先立
则将有昧于所从者故孜孜启迪惟前人之光是付使
不遏于冲子之身而已在我者如此在公者将无同乎
又曰天固不可信矣然在我之道惟以宁王之德不斩
于其子则天于文王所受之命岂遂庸释于其孙哉○
我亦弗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越
字当训及今蔡传训于(与祗保越/怨字同)帝天之命主于民心
以今日之民心固无尤怨背违天命似若可保然民心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064-0582b.png
无常怨不在大既不能必民之常爱戴于我则安能必
天之无降威之时若民罔尤违之时即远念天威之可
畏即不敢宁于上帝命也
 右以天命民心之无常言国不可无老成之辅以下
 则历言商之六臣文王之五臣武王之四臣或辅君
 以受命或辅君以保祚反覆推明以见召公之未可
 去此一篇之大意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至则有若甘盘周公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064-0582c.png
举商家所以创业守成中兴者皆得大臣为之辅相以
见召公未可去也成汤之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伊
尹相汤咸有一德君则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臣则曰
一夫不获时予之辜其治化所达与天无间故高宗称
之曰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周公称之曰格于皇天无异
辞焉太甲时则有若保衡保衡即伊尹盖太甲始立是
号以尊伊尹而不名也不言其绩因上文也太甲虽未
可拟于汤而尹躬尚在汤泽尚新则其治化犹如故也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064-0582d.png
(伊尹勋在两世召公佐/武王相成王事亦同也)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
于上帝格于上帝言克厌天心前篇言太戊严恭寅畏
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此其格于上帝之实也
克配上帝者汤也克敬惟亲者太戊也此其语意之间
亦微有分矣伊陟臣扈巫咸所事同一太戊而或曰格
上帝或曰乂王家盖各以其所著而言亡书有咸乂四
篇盖其事实而周公之所以称之者也伊陟伊尹之子
太戊太甲之孙汤时已有臣扈此臣扈岂二人而同名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064-0583a.png
者邪巫贤巫咸之子祖乙太戊之孙此见商家贤君屡
作非子则孙由累世有人而其臣亦勋德相传非身则
子故累世有资皆召公之所当念也说命曰予小子旧
学于甘盘周公所举皆世臣旧德故武丁世不及傅说
文武世不及太公今周公与召公正如殷之六臣文武
之五臣岂可去乎
率惟兹有陈至多历年所孔氏曰言伊尹至甘盘六臣
佐其君循惟此道有陈列之功以安治有殷故殷礼能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064-0583b.png
升配天享国久长多历年所○按陟配天苏氏谓五王
配祀于天而其臣亦配食于庙其说得之此盖殷礼也
至周惟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馀不配天也陟配天言其臣主之同其荣多历年所言
其致国祚之久○陟不必以为升遐蔡说非是多历年
所通以殷之国祚言以见五王六臣之功非指各君享
国之数也
天惟纯佑命则商实至若卜筮罔不是孚此承上商人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064-0583c.png
格于皇天格于上帝而言惟天心眷顾之纯又使其国
有人而实孟子言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是国以有人为
实也因言其内之百官著姓与夫王臣之微者无不秉
持其德明白以忧其君之忧外之小臣与夫藩屏侯甸
矧皆奔走所明恤者惟兹惟举德以治其君之事故不
遑于内所奔走者惟兹惟举德以治其君之事故不遑
于外商得多贤之助如此故一人有事于四方四方之
人如敬听于卜筮而无不孚信也○惟兹应上之辞惟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064-0583d.png
德称正义以举贤为说言内外之臣惟明恤奔走之故
又皆惟德是举用治其君之事言其又能推贤让能以
人事君如此也一说此二句只带外臣一边惟兹兹字
指奔走而言德称亦如内臣之秉德也乂厥辟亦如内
臣之明恤也用乂厥辟如云乂王家相似又多方夹介
乂我周王○有事于四方蔡氏曰如征伐会同之类○
天之佑商则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
咸奔走天之弃周则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064-0584a.png
肯朝夕
 此篇大意专言国有老成则天命可固因言天眷佑
 人国家使其臣子多贤效忠宣力之人充布内外足
 以应其相之旁求副其君之任使至是则为相者可
 谓不惟以一身之材能事其君而以众人之材能事
 其君吾身有时不在而不患无复如我者焉如是而
 功成身退告老而去其复何憾若犹未也则未可去
 也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064-0584b.png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至厥乱明我新造邦平
公正也格感通也此又言寿国之道盖多历年所天之
寿殷也天岂私于殷哉实由成汤伊尹而下君臣有至
平之德通格于天故能保乂有殷多历年所至于纣亦
嗣天位乃骤罹灭亡之威曾不赖前人而免焉益见天
之无私寿也周公言天命之无常而归重于召公商家
先哲王之多也基业之厚也一旦失道而灭天曾不私
寿之况我新造之周天命未固者乎今召公能为周家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064-0584c.png
永久之念则天有巩固之命其治效亦赫然明著于我
新造之邦矣天寿指国祚言保乂有殷本天意说重多
历年所上此与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语同而意不同
也永念欲其置浅近迫切之去志为天命民心无穷之
计如是则如商六臣之平格也固命则如商六臣之天
寿也厥乱明我新造邦则如商六臣之保乂也此处正
勉召公以匹休之意也○吕氏以平格归诸六臣而君
不与非是○持心如衡是谓平德平者天道故至平通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064-0584d.png
格于天○天地之道平而已矣人而平则通彻三极矣
○先正刘文成公言宰相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
我无预焉其知平格之道者与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至集大命于厥躬割割殷也申
重劝勉也宁王武王也劝即天惟式教我用休之意多
方兼文武而言此言申劝宁王之德则前此式劝文王
之德可知矣申者继前之辞也集犹大统未集之集此
言周家之命集于武王以起下文文王受命之意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064-0585a.png
惟文王尚克脩和我有夏至文王蔑德降于国人脩犹
一二邦以脩之脩和犹咸和万民之和曰尚克者难其
事而重其助于臣也有夏诸夏也孔氏曰虢国叔字文
王弟闳散泰南宫皆氏夭宜生颠括皆名凡五臣佐文
王为疏附奔走先后禦侮之臣○按言有五臣者为之
往来奔走导迪其常教故文王之德能下达即下文所
谓迪见冒是也又反言若无五臣者能为文王如此则
文王亦无德降及于国人矣矧曰脩和有夏乎反覆言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064-0585b.png
之故以又曰更端发之
亦惟纯佑至受有殷命哉言天纯佑文王亦如昔之纯
佑于商而有秉德之臣践履至到实知天威之不可违
越以是昭显文王启迪其德使之著见于上覆冒于下
即所谓西土怙冒也于是闻于上帝即所谓闻于上帝
帝休也迪见冒闻正是昭文王处而见冒闻又皆迪之
使然惟是之故遂受有殷之天命文王止为诸侯于何
见其受命盖人心归之三分天下有其二则天命之可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064-0585c.png
知文王之臣后佐武王诛纣不过卒其伐功而已上章
言商贤圣之君皆已受天命之君也故以一人有事于
四方罔不是孚言之此言文王始受天命之君也故以
受有殷命言之言文王由五臣之辅受有殷命见武王
之集大命本于此也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至丕单称德孔氏曰文王没
武王立惟此四人庶几辅相武王蹈有天禄虢叔先死
故曰四人此四人后与武王皆杀其敌谓诛纣惟此四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064-0585d.png
人明武王之德使布冒天下大尽举行其德○尚迪有
禄谓有天下对文王受命而言惟冒丕单称德谓化及
天下对文王见冒而言谓武王诛纣一天下而化被天
下使天下尽举行其德也按书中言称丕显德言惟德
称皆训举此称德亦合然也蔡传作称颂之称更详之
昭武王以上文昭文王例之昭字内当带得有迪字意
迪不专是启迪其德为之导迪彝教亦迪也惟冒冒字
内亦合带得有见字意迪而后见见而后冒乃所以昭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064-0586a.png
之也○文王见冒止在西土至武王惟冒始化及天下
但丕单称德亦且是大槩说其时殷民未服奄与淮夷
屡叛故周公自期又尚有曰丕冒云者○后暨武王曰
后者前承文王之辞也文王之时为之导迪彝教使德
降于国人者此五臣也武王之时与之咸刘厥敌使德
洽于天下者此四臣也四人者出之可以为将入之可
以为相无所不可立政所谓从容德勿替厥义德者即
此也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064-0586b.png
 此数节相承周公之意尤极分明盖周家之受命成
 之者武王启之者文王而五臣四臣赞助乎其间则
 于基命集命胥有力焉者也文王脩和有夏得五臣
 之辅而命于是乎基武王丕承厥志得四臣之辅而
 命于是乎集见得成王以幼冲嗣文武之基绪当时
 之所谓四臣五臣者又半已彫谢朝廷尤不可无人
 之意○按文武之臣独称五人四人盖逮事王季所
 谓世臣者也太公归周于文王之时故不及先儒徒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064-0586c.png
 见周公不称太公而不得其说故或以为太公文王
 师周公谦不以自比或以为其时太公尚在录死勉
 生不生诵太公之功要皆未当毕竟太公历事文王
 又逮见成王之立世德之臣莫重焉何得谓周公所
 举主世臣旧德故不及乎故吕氏归诸偶有详略非
 为人物评者可谓得之然愚则窃有疑焉文王之五
 臣既历举其名则下所谓惟兹四人者疑自有四臣
 之名而非因乎五臣之辞也在昔上帝割一节之下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064-0586d.png
 先儒多疑其有阙文安知此节之下不尚有云有若
 某某者有若某某者而太公在其中乎此章则当在
 受有殷命之下然后接之曰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
 禄岂不为顺乎今也在昔上帝割一节既越出于文
 王之前而下意不接武王惟兹四人一句又突出于
 五人之后而上无所承恐经文无此例也姑记所疑
 以俟来者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至矧曰其有能格以游大川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064-0587a.png
喻欲与召公共济召公意谓王已临政天下事已略定
其他周公一人自足以任之故周公言大无我责欲敛
德而退罔勖勉我之不及公去则耇老成人之德不下
于民在郊之凤将不复闻其鸣矧曰其有能感格于天
乎○正义曰诗卷阿之九章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则
成王之时凤凰至也凤凰至见太平此恐其不复能然
故戒之此经之意言功格上天难于致凤故以鸣凤况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064-0587b.png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至我不以后人迷兹指上文
所言告召公肆其监视于此我文武受命固有无疆之
美然迹其积累缔造盖亦艰难之大者不可不相与竭
力保守之也告君盍谋所以宽裕之道乎苟欲独洁其
身而不为社稷深长之虑则亦狭隘之甚矣我道惟宁
王德延终不独善而以后人迷也以如以其君霸之以
留而启迪则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去而莫知适从则是
我以其君迷尔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064-0587c.png
公曰前人敷乃心至丕承无疆之恤周公与召公同受
武王顾命以辅成王故周公言前人布其腹心以悉命
汝位汝三公以为民极民极谓大臣之职为民标准故
周礼六卿之首皆曰以为民极精白一心之谓明勉力
不怠之谓勖下两即喻以明之偶王在亶以耕喻也乘
兹大命以车喻也皆承明勖而言相信并力指召公与
王而言三公为王副贰如耕之有偶也在于相信君推
诚委任其臣臣竭诚匡辅其君志同道合乃克有济也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064-0587d.png
三公为王任天下之重如车之有驭也在于合力天之
难谌君知不可无臣而上下勤恤之相资命之难保臣
不诿于在君而天寿平格以自任乘兹大命乃克不坠
也惟文王德者文王之德周之所以受命也积累缔造
艰难召公之所亲见也常思念此而不忘则勉辅孺子
自不容于不尽矣无疆之恤者天下初定忧虞方多也
丕承者继武王之辞也武王之言如此而可去乎
公曰君告汝朕允至肆念我天威大否大乱也告勉将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064-0588a.png
终与之决于一言曰告汝朕允保奭朕允犹言我之情
恳也惟曰汝能敬视殷之丧亡大乱可不大念我天威
之可畏乎殷之丧亡大乱周召二公躬尝历之言之犹
且不忍况见之乎是时成王初政老成彫谢深虑一旦
蹉跌复蹈其辙此实周公肝膈之隐而难于察察言之

予不允惟若兹诰至在让后人于丕时允即朕允之允
言予岂不允而若兹告语乎予惟曰王业之成在我二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064-0588b.png
人而已汝闻我言而有合哉亦曰在时二人但天休滋
至惟是我二人将不堪胜汝若以盈满为惧则当能自
敬德明扬俊民以尽大臣之职业庶乎天休可答毋徒
惴惴而欲去为也他日汝让后人于大盛之时谁复汝
禁今岂汝辞位之时乎○文王时五人至武王时四人
今我二人而已○滋至则盈盈则难持召公所以有盈
满之惧然知惧在于自强非可以退求自免也故曰其
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勉其益脩德以自尽益求贤以自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064-0588c.png
辅尔○惧德之不足以胜则益自敬德可也惧二人之
不足以胜则明我俊民可也○益脩德使平格保乂如
商六臣迪知天威如周五臣明俊民使明恤于内奔走
于外如商迪见冒于前昭惟冒于后如文武○其汝克
敬德有匹休平格之意明我俊民有匹休商实之意○
让后人古大臣之心也让后人于丕时惟周公能及此
惟召公可语此○有贤者可以让而后其身可以退
呜呼笃棐时二人至海隅出日罔不率俾笃棐通指事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064-0588d.png
文武成王而言周家之业始于文王成于成王周召二
公则辅其始辅其成者也今日休民风丕变是也此自
文王怙冒西土以来积之有自矣其功不可以不成也
我欲与公咸成此功于不怠大覆冒斯民使海隅出日
之地无不臣服然后可尔周都西土去东为远故以出
日见远惟不倦可以成终故成曰不怠惟同心可以共
济故成曰咸成文王功指治化而言不怠以成之惟在
敬德荐贤二事文王曰见冒武王曰惟冒周公自期曰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064-0589a.png
丕冒治化有一处之不被圣人之心歉然不能已也伐
淮夷在此书后可见当时未能致罔不率俾也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多诰通
指一篇而言如商周诸臣之烈武王顾命之言天休之
当答祖功之当终皆是也是岂不顺于理而若兹告语
之多乎盖大臣去留天命民心实系之国有老成则天
眷可凝民心可固不然则是二者胥可忧矣予惟上忧
天命之不终下忧斯民之无赖是以言之不觉其多尔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064-0589b.png
上言予岂不允而惟若兹诰此又言予岂不顺而若兹
诰之多曰允曰惠丁宁上之所言以见其告语之非得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至往敬用治叹息言召公践
履谙练之久惟乃知民之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论
理之在民者如此正所谓民德也民非后罔事其相得
之际孰不有其始乎当思其终谓有尤怨背违之时初
终皆指民德言兹字指上三句说用治治民也民德谓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064-0589c.png
民心之向顺非向背也然即其所向顺终始不恒则向
背在其中矣天命不外于民心故篇末专以民德言之
○讴歌讼狱夏非不能厥初也而其终也及汝偕亡亦
即斯民尔来苏徯后商非不能厥初也而其终也大命
不挚亦即斯民尔
先儒释经时世多从篇次若此篇在洛诰多士无逸之
后成王已即政前已尝以自服土中期之矣不应今尚
曰小子同未在位则篇次有不可尽从者矣金氏以其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064-0589d.png
为初年之书盖非无据也无逸不知何时书但他篇有
冲子孺子之称而此篇无之则成王亲政后也立政官
名多异如三宅之类盖周初草创仍袭前代之称也又
一则曰孺子王二则曰孺子王可知其亦初年书也
  蔡仲之命
蔡仲之命蔡氏以为次第当在洛诰之前金氏通鉴前
编系之八年周公分正东郊后事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至邦之蔡正长也周公位冢宰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064-0590a.png
长百官武王崩时也群叔流言事在金縢言流言而不
言其与武庚叛者本其罪之所起以该之也按大诰曰
殷小腆诞敢纪其绪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
复反鄙我周邦此武庚之本情也群叔不知其情为所
惑诱其因起于周公居内执政管叔兄也反在外监殷
心不平而为流言以间周公欲以动摇王室及成王迎
周公归管叔遂与武庚俱叛是得罪于社稷非成王之
所敢赦也故周公奉王命以讨之致辟管叔于商辟大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064-0590b.png
辟也囚蔡叔于郭邻囚谓制其出入郭邻孔氏曰中国
之外地名从车七乘言少也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
于属列三年之后乃复其爵禄也此三叔得罪首从之
差也仲叔之子克常敬德周公以为已卿士叔卒乃命
之成王而封之蔡也周公留佐成王食邑于圻内圻内
诸侯孟仲二卿故周公用仲为卿非鲁之卿也蔡在淮
汝之间仲不别封而国于蔡者不绝叔于蔡也○苏氏
曰蔡叔未卒仲无君国之理蒯聩在而辄立卫所以乱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064-0590c.png
所以封仲必在叔卒之后也○正义曰世家云封叔鲜
于管封叔度于蔡封叔处于霍杜预云管在荥阳京县
东北武王封叔度于汝南上蔡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
居九江下蔡上蔡新蔡皆属汝南郡○按孔氏谓蔡叔
初封圻内之蔡今不知所在胡之所封仍取蔡名示不
绝之是叔仍得为始祖也
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至往即乃封敬哉孔氏
曰胡仲名言汝循祖之德改父之行能慎其道故我命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064-0590d.png
尔为侯于东土往就汝封当敬哉
尔尚盖前人之愆至无若尔考之违王命此因其率德
改行而加勉之叔违王命忝文考忠孝俱蹉跌矣尔庶
几掩前人之失者在于忠孝而已尔前无所因自拔为
善可谓迈往其迹自尔之身克勤无怠则不但掩过于
前亦可以垂法乃后矣其率乃文祖之彝训无若尔考
之违王命焉此二句蔡氏作已然说似非语意
皇天无亲至尔其戒哉天无私亲所辅者德民无常主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064-0591a.png
所怀者惠进尔之德布尔之惠斯得天人之助矣不德
不惠则叔以文王之子而不得保其身有德有惠则仲
以蔡叔之子而不得辞其国善固不一端而无不可为
之善恶亦不一端而无可为之恶尔其戒哉○金氏曰
上文言其改行而已此又推广之言天人之向背靡常
而善恶之事几亦众凡不善之事皆足以为乱非但不
为蔡叔之为亦非但如今日之所为而止也○克敬惟
亲敬字深惟德是辅德字浅怀于有仁仁字深惟惠之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064-0591b.png
怀惠字浅盖德惠是犬槩字面敬则与天为一而君道
止于仁此所以有浅深之辨也
慎厥初惟厥终至终以困穷此与仲虺之诰篇末语相
似彼言谨其终之道惟于其始图之此言谨其初之道
惟在于思其终盖未有始之不谨而能谨其终亦未有
不思其终而能谨其始者也始终一理也于始虑终终
以不困不慎终于始终以困穷矣○陈氏曰仲率德改
行能谨初矣尤当克勤无怠是在于惟厥终也○张氏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064-0591c.png
曰感激者多锐于初而怠于终
𢡟乃攸绩至康济小民蔡传作五事平说吕氏谓上奉
天子旁睦友邦下安民庶是所当懋之绩也诸侯之职
毕矣看来吕说较优
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至则予一人汝嘉自中即所
谓自有之中也心能制义顺而由之无往而非中旧章
者先王之成法中之所在厥度者吾身之常法中之所
循若心有私主而作聪明以乱旧章则非中矣心无主
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0064-0591d.png
而视听不详或以侧言而改厥度则非中矣作聪明者
已之私智侧言者人之私见侧言恒因视听不详而得
入○吕氏曰旧章往往不与新进喜事者合故作聪明
者尤欲乱之听览不贵于速而贵于详谗说奸言每乘
其匆遽而入之详者听览之大法也规矩准度未至于
乐循理者则常为其势维侧言乃解其絷维而纵之放
逸之场者故从之也轻仲以英妙之年任国事周公老
成深虑故戒如此○聪明出于已旧章守于人者也视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064-0592a.png
听接于人厥度秉于已者也聪明戒于作而法之创于
人者能不违于已视听勉于详而度之秉于已者能不
移于人以相对而言○旧章厥度皆中之所出何也民
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在吾身
则谓之度在先王脩之于礼乐刑政以治天下国家则
谓之旧章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不愆不忘则无不
中矣○聪明天德也作聪明则私智尔吕氏作与不作
天人判焉语最旨○聪明视听之则也详视听亦聪明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064-0592b.png
之事○弗为贵所动不骄弗为慧所使不妄制贵易制
慧难作聪明者为慧所使者也
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废朕命
 
 
 
 
 尚书日记卷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