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 第 1a 页 WYG0066-01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古文疏證卷一  山阳 阎若璩 撰
  第一
汉书儒林传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㠯今文字读之
因㠯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艺文
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
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孔安
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
卷一 第 1b 页 WYG0066-0129b.png
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楚元王传鲁共王坏
孔子宅欲㠯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
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夫一则曰得多十
六篇再则曰逸书十六篇是古文尚书篇数之见于西
汉者如此也后汉书杜林传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
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后出示卫
宏等遂行于世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郑康成之传
注解皆是物也夫曰古文尚书一卷虽不言篇数然马
卷一 第 2a 页 WYG0066-0129c.png
融书序则云逸十六篇是古文尚书篇数之见于东汉
者又如此也此书不知何时遂亡东晋元帝时豫章内
史梅颐忽上古文尚书增多二十五篇无论其文辞格
制迥然不𩔖而只此篇数之不合伪可知矣
 按古文尚书实多十六篇惟论衡所载其说互异其
 正说篇云孝景帝时鲁共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
 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
 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皇帝时张霸伪造百两
卷一 第 2b 页 WYG0066-0129d.png
 之篇帝出秘百篇以校之愚谓成帝时校理秘书正
 刘向刘歆父子及东京班固亦典其职岂有亲见古
 文尚书百篇而乃云尔者乎刘则云十六篇逸班则
 云得多十六篇确然可据至王充论衡或得于传闻
 传闻之与亲见固难并论也且云武帝使使者取视
 不云安国献之而云武帝取视此何据也惟云孝景
 时鲁共王坏孔子宅较汉志武帝末三字则确甚何
 也鲁共王㠯孝景前三年丁亥徙王鲁徙二十七年
卷一 第 3a 页 WYG0066-0130a.png
 薨则薨当于武帝元朔元年癸丑武帝方即位十三
 年安得云武帝末乎且共王初好治宫室季年好音
 则其坏孔子宅㠯广其宫正初王鲁之事当作孝景
 时三字为是愚尝谓传记杂说往往足證史文之误
 要在识者决择之耳
 又按孔壁书出于景帝初而武帝天汉后孔安国始
 献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则其相去巳六十馀
 年而安国之寿必且高矣及考孔子世家安国为今
卷一 第 3b 页 WYG0066-0130b.png
 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蚤卒则孔壁之书出安国固
 未生也故大序亦云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
 时人无能知者愚意书藏屋壁中不知几何年书出
 屋壁之外又几六十馀年孔安国始以隶古字更写
 之则其错乱摩灭弗可复知岂特汨作九共诸篇已
 也即安国所云可知者二十五篇亦必字画脱误文
 势龃龉而乃明白顺易无一字理会不得又何怪吴
 氏朱子及草庐辈切切然议之哉
卷一 第 4a 页 WYG0066-0130c.png
  第二
尝疑郑康成卒于献帝时距东晋元帝尚百馀年古文
尚书十六篇之亡当即亡于此百年中后读隋书经籍
志晋世秘府所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
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
向父子所著五行传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东晋豫
章内史梅赜始得安国之传奏之予然后知古文尚书
自郑康成注后传习者已希而往往秘府有其文亦犹
卷一 第 4b 页 WYG0066-0130d.png
西汉时安国止传其业于都尉朝司马迁数人而中秘
之古文固具在也故尝为之说曰古文尚书不甚显于
西汉而卒得立于学官者刘歆之力也虽不立于学官
而卒得大显于东汉者贾逵之力也当安国之初传壁
书也原未有大序与传马融尚书序所谓逸十六篇绝
无师说爰及汉室中兴卫宏著训旨于前贾逵撰古文
同异于后马融作传郑氏作注而孔氏一家之学粲然
矣不意郑氏而后寖以微灭虽博极群书如王肃孙炎
卷一 第 5a 页 WYG0066-0131a.png
辈稽其撰著并无古文尚书岂其时已锢于秘府而不
复流传耶何未之及也然果秘府有其书犹得流传于
人间惟不幸而永嘉丧乱经籍道消凡欧阳大小夏侯
学号为经师递相讲授者已扫地无馀又何况秘府所
藏区区简册耶故古文尚书之亡实亡于永嘉嗟乎嗟
乎出于伏生之口者秦火不得而焚之出于孔氏之壁
者晋乱遂得而灭之矣予又思秘府果存其书虽世有
假托伪撰之徒出秘书以校之其伪可以立见成帝时
卷一 第 5b 页 WYG0066-0131b.png
徵天下能为古文学东莱张霸以所造百两篇应帝以
秘书校之非是遂下张霸于吏若元帝时秘书犹有存
者则梅赜所上之传何难立穷其伪哉惟秘府既已荡
而为烟化而为埃矣而凡传记所引书语诸儒并指为
逸书不可的知者此书皆采辑掇拾以为證验而其言
卒依于理又非复张霸伪书之比世无刘向刘歆贾逵
马融辈之钜识安得不翕然信之以为真孔壁复出哉
 按牛弘备陈古今书籍之厄以刘石凭陵京华覆灭
卷一 第 6a 页 WYG0066-0131c.png
 为书之四厄及余徵之两晋益合秘书监荀勖录当
 代所藏书目凡二万九千九百馀卷名中经簿今不
 复传隋唐时尚存故经籍志云晋秘府存有古文尚
 书经文是也元帝之初渐更鸠聚著作郎李充以勖
 旧簿校之才十之一耳古文尚书之亡非亡于永嘉
 而何哉余因叹前世之事无不可考者特学者观书
 少而未见耳王铚之言殆谓是与
 又按东晋元帝时梅赜上书者草庐之言实从孔颖
卷一 第 6b 页 WYG0066-0131d.png
 达舜典疏来与经籍志合但颖达又于虞书下引晋
 书云前晋奏上其书而施行焉前字疑讹不然前晋
 秘书见存伪书宁得施行耶且今晋书苟崧传元帝
 践祚崧转太常时方修学校置博士尚书郑氏一人
 古文尚书孔氏一人则孔氏之立似即在斯时颖达
 所引晋书乃别一本今无可考
 又按孙炎字叔然乐安人三国志王肃传称其授学
 郑玄之门人盖弟子再传者与肃同时是为魏人颜
卷一 第 7a 页 WYG0066-0132a.png
 之推以为汉末人非
  第三
尚书百篇序原自为一篇不分寘各篇之首其分寘各
篇之首者自孔安国传始也郑康成注书序尚自为一
篇唐世尚存孔颖达尚书疏备载之所云尚书亡逸篇
数迥与孔传不合孔则增多于伏生者二十五篇郑则
增多于伏生者十六篇二十五篇者即今世所行之大
禹谟一五子之歌二胤征三仲虺之诰四汤诰五伊训
卷一 第 7b 页 WYG0066-0132b.png
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说命三篇十三泰誓三篇
十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命十九蔡仲之命二
十周官二十一君陈二十二毕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
囧命二十五是也十六篇者即永嘉时所亡失之舜典
一汨作二九共九篇三大禹谟四益稷五五子之歌六
胤征七典宝八汤诰九咸有一德十伊训十一肆命十
二原命十三武成十四旅獒十五囧命十六是也十六
篇亦名二十四篇盖九共乃九篇析其篇而数之故曰
卷一 第 8a 页 WYG0066-0132c.png
二十四篇也郑所注古文篇数上与马融合又上与贾
逵合又上与刘歆合歆尝校秘书得古文十六篇传问
民间则有安国之再传弟子胶东庸生者学与此同逵
父徽实为安国之六传弟子逵受父业数为帝言古文
尚书与经传尔雅诂训相应故古文遂行此皆载在史
册确然可信者也孔颖达不信汉儒授受之古文而信
晚晋突出之古文且以舜典汨作九共二十四篇为张
霸之徒所伪造不知张霸所伪造乃百两篇在当时固
卷一 第 8b 页 WYG0066-0132d.png
未尝售其欺也百两篇不见于艺文志而止附见儒林
传传云文意浅陋篇或数简帝㠯中书校之非是霸辞
受父父有弟子樊并诏存其书后樊并谋反乃卒黜之
曾谓马融郑康成诸大儒而信此等伪书哉大抵孔颖
达纂经翼传不为无功而第曲徇一说莫敢他从如毛
诗戴记则惟郑义之是从至于尚书则又黜郑而从孔
是皆唐人萃章句为义疏欲定为一是者之弊也噫孰
知此一是者竟未尝是也哉
卷一 第 9a 页 WYG0066-0133a.png
 按郑康成注书序于今安国传所见存者仲虺之诰
 太甲三篇说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
 毕命君牙十三篇皆注曰亡于今安国傅所绝无者
 汨作九共九篇典宝肆命原命十三篇皆注曰逸不
 特此也又于安国传所分出之舜典益稷二篇皆注
 曰逸是孔郑之古文不独篇名不合者其文辞不可
 得而同即篇名之适相符合者其文辞亦岂得而尽
 同哉然则豫章晚出之书虽名为源流于郑冲正未
卷一 第 9b 页 WYG0066-0133b.png
 必为孔壁之旧物云
 又按孔郑之古文既如此其乖异矣乃说者必欲信
 梅所献之孔而不信郑所受之孔遂以郑所受之孔
 为张霸之徒伪撰今张霸书已不传而见于王充论
 衡所引者尚有𢾗语曰伊尹死大雾三日此何等语
 而可令马郑诸儒见耶伪泰誓三篇历世既久马融
 尚起而辩其非若张霸百两篇甫出而即败已著于
 人耳目者王充浅识亦知未可信而马郑诸儒识顾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66-0133c.png
 出王充下耶然则汨作九共二十四篇必得之于孔
 壁而非采左氏按书叙者之所能作也
 又按隋书经籍志云有尚书逸篇二卷出于齐梁间
 考其篇目似孔壁中书之残缺者故附尚书之末今
 亦不传但不知其篇目可是汨作九共等否果是汨
 作九共等必晋乱之馀彫磨零落尚什存其一二于
 人间者当其时孔传方盛行而世又无好古之士能
 取康成所注逸篇之数以一一校对使康成之言为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66-0133d.png
 可信而竟不复有只字存矣惜哉不然则是齐梁间
 好事者为之也尚书五十八篇原无嘉禾篇而王莽
 传有引书逸嘉禾篇曰周公奉鬯立于阼阶延登赞
 曰假王莅政勤和天下此必王莽时所伪作何也汉
 人尚灾异故张霸书有伊尹死大雾三日之说王莽
 欲居摄故群臣奏有周公为假王之说盖作伪书者
 多因其时之所尚与文辞格制亦限于时代虽极力
 洗刷出脱终不能离其本色此亦可以𩔖推也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66-0134a.png
 又按新唐书艺文志有尚书逸篇三卷为晋徐邈注
 宋初犹存李昉等修太平御览曾引用之余约见其
 四条其一条重出其三条云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
 为诸侯故号曰丹朱又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又
 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天子社广五丈诸侯半之余窃谓尧子不肖舜使居
 丹渊云云即夲汉书律历志尧让天下于虞使子朱
 处于丹渊为诸侯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即用吕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66-0134b.png
 氏春秋引商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怪而易五为七
 怪为德亦同孔传太社惟松云云即用白虎通德论
 引尚书曰太社惟松五句而下连天子社广五丈乃
 别出春秋文义以所见如此则所不见者谅亦多傅
 会可知矣余故曰此齐梁间好事者为之也而又假
 托晋儒者徐邈注以自重呜呼事莫大于好古学莫
 善于正讹韩昌黎以识古书之正伪为年之进岂欺
 我哉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66-0134c.png
 又按伏生胜尚书大传三卷郑康成注者今亦不传
 仅散见他书宋王伯厚困学纪闻云虞传有九共篇
 引书曰予辨下土使民平平使民无傲殷传有帝告
 篇引书曰施章乃服明上下岂伏生亦见古文逸篇
 耶余谓王氏之说非也壁中逸书有九共而无帝告
 纵使伏生及见亦不应有施章乃服明上下一语窃
 意伏生于正记二十八篇外又有残章剩句未尽遗
 忘者口授诸其徒而胜殁之后其徒张生欧阳生各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66-0134d.png
 杂记所闻以纂成斯传不然郑康成固见九共逸书
 者苟非真出九共康成宁为之作注耶但又引盘庚
 曰若德明哉汤任父言卑应言又引酒诰曰王曰封
 唯曰若圭璧皆古文所无岂今文独有乎今无可考
 然刘向以中古文校所传今文酒诰有脱简一谅业
 为补正未闻酒诰复有增文也疑或出后人傅会未
 必一一受诸伏生云
 又按今汲冢周书汉志正名周书班固以为周史记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66-0135a.png
 颜师古云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六朝人亦谓之尚
 书逸篇观南史刘显传可见传云任昉尝得一篇缺
 简文字零落诸人无能识者显一见曰是古文尚书
 所删逸篇昉检周书果如其说
  第四
汉书艺文志载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即安国所献之
壁中书也次载经二十九卷即伏生所授之今文书也
班固于四十六卷之下自注曰为五十七篇颜师古又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66-0135b.png
于五十七篇之下引郑康成叙赞注曰夲五十八篇后
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愚尝疑不知所亡何篇后见郑
康成有言武成逸书建武之际亡则知所亡者乃武成
篇也今依此五十七篇叙次之则尧典一舜典二汨作
三九共九篇十二大禹谟十三皋陶谟十四益稷十五
禹贡十六甘誓十七五子之歌十八胤征十九是为虞
夏书汤誓二十典宝二十一汤诰二十二咸有一德二
十三伊训二十四肆命二十五原命二十六盘庚三篇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66-0135c.png
二十九高宗肜日三十西伯戡黎三十一微子三十二
是为商书伪泰誓三篇三十五牧誓三十六洪范三十
七旅獒三十八金縢三十九大诰四十康诰四十一酒
诰四十二梓材四十三召诰四十四洛诰四十五多士
四十六无逸四十七君奭四十八多方四十九立政五
十顾命五十一康王之诰五十二囧命五十三费誓五
十四吕刑五十五文侯之命五十六秦誓五十七是为
周书以五十七篇釐为四十六卷则尧典卷一舜典卷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66-0135d.png
二汨作卷三九共九篇卷四大禹谟卷五皋陶谟卷六
益稷卷七禹贡卷八甘誓卷九五子之歌卷十胤征卷
十一汤誓卷十二典宝卷十三汤诰卷十四咸有一德
卷十五伊训卷十六肆命卷十七原命卷十八盘庚三
篇卷十九高宗肜日卷二十西伯戡黎卷二十一微子
卷二十二伪泰誓三篇卷二十三牧誓卷二十四洪范
卷二十五旅獒卷二十六金縢卷二十七大诰卷二十
八康诰卷二十九酒诰卷三十梓材卷三十一召诰卷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66-0136a.png
三十二洛诰卷三十三多士卷三十四无逸卷三十五
君奭卷三十六多方卷三十七立政卷三十八顾命卷
三十九康王之诰卷四十囧命卷四十一费誓卷四十
二吕刑卷四十三文侯之命卷四十四秦誓卷四十五
百篇序合为一篇卷四十六凡此皆按之史传参之注
疏反覆推究以求合乎当日之旧始之而不得其说则
茫然以疑既之而忽得其说则不觉欣然以喜以为虽
寡昧如予犹得与闻于斯文也讵不快哉唐贞观中诏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66-0136b.png
诸臣撰五经义训而一时诸臣不加详考猥以晚晋梅
氏之书为正凡汉儒专门讲授的有源委之学皆斥之
曰妄少不合于梅氏之书者即以为是不见古文夫史
传之所载如此先儒之所述如此犹以为是不见古文
将两汉诸儒尽凿空瞽语而直至梅赜始了了耶呜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世之君子由予言而求之平其心易
其气而不以唐人义疏之说为可安则古学之复也其
庶几乎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66-0136c.png
 按百篇次第郑与今安国传亦殊不同郑以咸有一
 德在汤诰后孔则在太甲后郑以费誓在吕刑前孔
 则在文侯之命后郑依贾逵所奏别录为次而孔则
 自为之说也他若益稷或名弃稷其小小牴牾兹固
 未暇釐正云
 又按四十六卷之分郑以同题者同卷异题者异卷
 已釐次于上矣孔则以同序者同卷异序者异卷其
 同序者太甲盘庚说命泰誓皆三篇共序凡十二篇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66-0136d.png
 只四卷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康诰酒诰梓材亦各三
 篇共序凡六篇只二卷外四十篇篇各有序凡四十
 卷通共序者六卷故为四十六卷也然郑注四十六
 卷原无武成而以百篇序寘为末卷孔则有武成一
 篇篇自为序已足四十六卷之数故不便以百篇序
 复为一卷只得引之各冠其篇首曰宜相附近此则
 迁就之辞云
 又按虞书夏书之分实自安国传始马融郑康成王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66-0137a.png
 肃别录题皆曰虞夏书无别而称之者孔颖达所谓
 以虞夏同科虽虞事亦连夏是也即伏生虞传夏传
 外仍有一虞夏传郑康成序又以虞夏书二十篇商
 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赞曰三科之条五家之教是
 虞夏同科也及余观扬子法言亦曰虞夏之书浑浑
 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则可證西汉时未有别
 虞书夏书而为二者杜元凯左传注僖公二十七年
 引夏书赋纳以言明试以功三句注曰尚书虞夏书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66-0137b.png
 也则可證西晋时未有别虞书夏书而为二者逮东
 晋梅氏书出然后书题卷数篇名尽乱其旧矣
  第五
古文武成篇建武之际亡当建武以前刘向刘歆父子
校理秘书其篇固具在也故刘向著别录云尚书五十
八篇班固志艺文尚书五十七篇则可见矣刘歆作三
统历引武成篇八十二字其辞曰惟一月壬辰旁死霸
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粤若来二月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66-0137c.png
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惟四月既旁生霸粤
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
乙卯乃㠯庶国祀馘于周庙质之今安国传迥异无论
此篇已亡而复出相距三百年中间儒者如班固郑康
成皆未之见而直至梅赜始得而献之可疑之甚即其
事迹时日亦多未合武王以一月三日癸巳伐商二月
五日甲子诛纣是岁闰二月庚寅朔三月己未朔四月
己丑朔十六日甲辰望十七日乙巳旁之所谓惟四月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66-0137d.png
既旁生霸是也粤六日庚戌是为二十二日武王燎于
周庙翌日辛亥是为二十三日武王祀于天位粤五日
乙卯是为二十七日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皆刘歆占
之于象纬验之于时令考之于经传无不吻合而后著
其说如此班固所谓推法最密者也今后出之武成以
四月哉生明为王至于丰其说既无所本以丁未祀周
庙越三日庚戌柴望又与其事相乖且尤可议者古人
之书时记事有一定之体召诰篇惟三月丙午朏越三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66-0138a.png
日则为戊申顾命篇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则为癸酉
所谓越三日七日者皆从前至今为三日七日耳非离
其日而数之也今丁未既祀于周庙矣越三日柴望则
为己酉岂庚戌乎甲子之不详而可以记事乎夫一古
文也刘歆见之于三百年前信而有徵如此梅赜献之
于三百年后伪而无稽如此学者将从远而可信者乎
抑从近而不足信者乎
 按武王以周正月三日癸巳伐商二十八日戊午渡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66-0138b.png
 于孟津二十九日己未晦冬至明日庚申二月朔四
 日癸亥至牧壄五日甲子商王纣死三十日己丑晦
 大寒中明日闰二月庚寅朔此刘歆三统历载之最
 悉者今安国传于时甲子昧爽下曰是克纣之月甲
 子之日二月四日孔颖达又从而傅之曰二月四日
 者以历推而知之也又曰二月辛酉朔甲子杀纣果
 尔则己未冬至不得在晦日与己丑大寒中不得在
 闰前之一日矣推历者固如是乎杜元凯注左传先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66-0138c.png
 修长历据以正经传甲子之误司马公编通鉴亦用
 刘羲叟长历为之据古大儒著书莫不精明历理如
 此此岂可为浅见寡闻者道哉
 又按周书世俘解亦谓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
 武王燎于周若翼日辛亥祀于位越五日乙卯乃以
 庶国祀馘于周庙与武成篇合独谓一月丙辰旁生
 魄若翼日丁巳王征伐商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
 日甲子咸刘商王纣则大可议也武王一月实为辛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66-0138d.png
 卯朔日月合辰在斗前一度故伶州鸠曰辰在斗柄
 明日壬辰辰星始见癸巳武王始𤼵戊午师渡孟津
 明日己未晦冬至辰星在须女伏天鼋之首故伶州
 鸠曰星在天鼋此验之于天文无不合者以辛卯朔
 推之则一月旁生魄当为丁未若翼日当为戊申岂
 丙辰丁巳乎即以丙辰丁巳论当在一月之二十六
 日二十七日古者师行三十里孟津去周九百里故
 自前月戊子师初𤼵至此月戊午三十一日而后渡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66-0139a.png
 孟津又五日癸亥至牧壄甲子商王纣死此验之于
 地理无不合者今以武王为二十七日始𤼵是明日
 戊午即渡孟津明日甲子即诛商王纣岂西师竟飞
 渡耶甚矣作伪者之愚而且妄也周书本不足辩特
 恐世之学者不知三统历所引为真古文而或以为
 出周书余故具论之如此云
 又按三统历引武成篇见汉律历志班固分为三截
 惟一月壬辰旁死霸为一截粤若来二月既死霸为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66-0139b.png
 一截惟四月既旁生霸为一截各以他语间隔之伪
 作古文者似止瞥见第一截援入今武成而第二第
 三截竟尔遗阙颜师古注误以为皆今文尚书之辞
 惟孔颖达指为逸书诚是但谓是焚书之后有人伪
 为者亦大谬
 又按朱子尝疑汉志庚戌燎于周庙庚乃刚日而宗
 庙内事非所宜用不如经文丁未合且庚戌至乙卯
 仅六日间耳三举大祭数烦不敬不知刘歆何所据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66-0139c.png
 而云尔余谓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曲礼文也果
 可为周一代之定制乎果为定制则洛诰戊辰王在
 新邑烝祭岁何解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义
 文也不过谓春禘秋尝各有定期不得烦黩非为初
 得天下事多创兴今日祭此明日祭彼者言果尔则
 召诰周公丁巳用牲于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又
 何解古者天子出征所谓𩔖帝宜社诸祭要亦不过
 数日间即遍及岂得拘祭不欲数遂旷日持久坐失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66-0139d.png
 兵机耶余至此始悟晚出武成改丁未祀周庙者欲
 合柔日改庚戌柴望不似汉志庚戌辛亥连日者避
 祭不欲数之文也然则其用心亦綦密矣哉
 又按朱子又疑燎非宗庙之礼此或见周礼大宗伯
 职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而人鬼之礼只有
 六享不闻以燎故致此疑不知阍人掌大祭祀丧纪
 之事设门燎司烜氏掌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月
 令季冬之月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燎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66-0140a.png
 正用于宗庙朱子亦偶忘失以此知博考之难
  第六
三统历引古文伊训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
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今安国传无诞资有
牧方明一语郑康成注书序典宝引伊训曰载孚在亳
又曰征是三朡今安国傅亦无之盖伪作此篇者止见
孟子有引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二语遂
援之以为左验又以论语有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66-0140b.png
年为居丧之礼诗商颂有衎我烈祖为成汤之称今文
召诰有今王嗣受厥命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为初即
位告戒之辞论语又有无求备于一人有侮圣人之言
周易有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礼
记有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有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
始孝经有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
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左传有上天
降灾有天祸许国而假手于我寡人墨子有引商书曰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66-0140c.png
呜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
不比方矧住人面胡敢异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宁若
能共允住天下之合下土之葆有引先王之书歫年之
言也传曰求圣君哲人以禆辅而身有引先王之书汤
之官刑有之曰其恒舞于官是谓巫风其刑君子出丝
二卫小人否似二伯黄径乃言曰呜呼舞佯佯黄言孔
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怀
丧荀子有引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66-0140d.png
为下则逊贾谊有文王之泽下被禽兽洽于鱼鳖咸若
攸乐有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淮
南子有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
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
不善凡十馀条皆改窜拆裂补缀成之而不知其本文
遗漏亦巳多矣
 按荀子所引书曰出臣道篇其上文曰故因其惧也
 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66-0141a.png
 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即继以书曰从命
 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语甚精得古大人格君心之道非伊尹不足以当而
 伪作伊训者乃改以为先王事云先王从谏弗咈先
 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语反浅近唐杨倞注荀
 子亦以此书曰为伊训而不言其有不同者
 又按治历者以至朔同日为历元班固律历志遇至
 朔同日悉载之汉高帝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66-0141b.png
 十一月者汉承秦未改月十一月仍子月也周公摄
 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正月者周改月正月为
 子月也商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十二月
 者商改月十二月为子月也或问周改月于春秋而
 徵之矣商改月于书亦有徵乎余曰亦徵于春秋左
 传昭十七年梓慎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
 于周为五月班志谓武王㠯殷十一月戊子师初𤼵
 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殷十一月者建亥之月故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66-0141c.png
 后一月为周正月建子是也或者徒见蔡氏书传谓
 三代及秦皆改正朔而不改月以太甲元祀十有二
 月乙丑为建丑之月商之正朔实在于此其祀先王
 者以即位改元之事告之不知此乃建子之月商之
 正朔不在于此其祀先王者以冬至配上帝之故也
 班志曰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
 先王于方明㠯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后九十
 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馀分是为孟统可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66-0141d.png
 谓推法最密者矣而伪作太甲者求其说而不得以
 元祀十有二月为正朔遂以三祀十有二月亦为正
 朔祠告复辟皆当以正朔故曰惟三祀十有二月朔
 奉嗣王归于亳不知商实改月未尝以十二月为岁
 首曷为复辟于是月乎不然商实不改月则十二月
 者建丑之月耳建丑之月朔旦安得有冬至而刘歆
 班固乃以为历元而书之乎余蓄此疑凡数载久之
 方得其说故特著之以补颜师古汉注之缺且以正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66-0142a.png
 蔡传之多误也或又问子以十二月为建子则如孔
 传所云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殡而告是以崩年改
 元矣余曰崩年改元乱世事也不容在伊尹而有之
 苏子瞻既言之矣余岂敢复以崩年为改元乎盖成
 汤为天子用事十三年而崩则崩当于丁未太甲即
 位改元则改元必于戊申始正月建丑终十二月建
 子所谓十有二月乙丑朔旦冬至配上帝者乃太甲
 元年之末非太甲元年之初也总之认十有二月乙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66-0142b.png
 丑为即位之礼不得不以十有二月为建丑知十有
 二月乙丑为至朔同日配上帝之礼又不容不以十
 有二月为建子矣或曰伊尹当即位之初祀于先王
 明言先王之德以训太甲故曰伊训余曰冬至以先
 王配上帝独不可明言先王之德以训太甲乎或又
 曰刘歆三统历班固谓之为最密杜预谓之为最疏
 子何独刘歆之是从乎余曰余亦非漫信刘歆也自
 古治历者皆纷如聚讼莫有定论独刘歆载武王伐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66-0142c.png
 纣时日徵之于国语伶州鸠太甲时日徵之于古文
 尚书余之从夫刘歆者亦以其原本经传而从之也
 不然一三统历也班固谓之为最密杜预谓之为最
 疏而唐僧一行又独谓杜预之谬后人之议前人也
 如是余又将安所适从哉
 又按元祀十有二月孔传以为改月是矣但踰月即
 位太甲称元于汤崩之年子月则孔氏误会书序之
 文也不可从蔡传以为踰年即位是矣但不改月又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66-0142d.png
 与历法十二月至朔同日者不合亦不可从余故折
 衷于二者之间著为此论自谓颇不可易云
 又按墨子所引先王之书汤之官刑有之曰出非乐
 篇虽未言其作于何时然左传昭六年晋叔向诒子
 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
 也杜预注曰临事制刑不豫设法也法豫设则民知
 争端又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注曰夏商之乱著禹汤之法言不能议事以制又曰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66-0143a.png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注曰周之衰亦为刑书谓之九
 刑又曰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注曰言刑书不起于始
 盛之世则墨子所谓汤之官刑者正作于商之叔世
 其不为汤所制明矣而伪作古文者不能参考左氏
 止见墨子有汤之官刑字遂以为即汤所制而述于
 伊尹之口以训太甲不知其时固未尝有此刑也昭
 二十九年晋赵鞅荀寅铸刑鼎仲尼闻而非之曰晋
 其亡乎彼春秋之末且然曾谓成汤盛世而即豫设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66-0143b.png
 法以告下民哉或曰鞭作官刑自虞舜时巳有何独
 至汤而无官刑耶余曰汤之时五刑具在未尝无官
 刑也独所为三风十愆为官刑之条目有犯于此者
 则丽于官刑以勒为一书以豫告下民汤固未尝有
 此制也或又曰杜预亦言著禹汤之法则恒舞于官
 是谓巫风安知非即汤之法耶余曰即汤之法汤当
 时未尝以此丽之于官刑以勒为一书以豫告下民
 也故即九刑之作原于周公所为贼藏盗奸为大凶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66-0143c.png
 德有常无赦是也然说者犹谓此乃后世作九刑者
 记周公誓命之言以著于九刑之书非周公自为之
 书也观于周公则禹刑汤刑之作其必不出于禹汤
 可知矣其必不容述于伊尹之口以训太甲抑又可
 知矣
 又按陈祥道礼书云汉律历志引书伊训曰太甲元
 年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以冬至越茀祀先王
 于方明以配上帝凡三十字自云与令书不同愚谓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66-0143d.png
 不特与今书不同并与令汉书亦多寡互异窃意祥
 道北宋人所见似是别夲因思宋史绳祖学斋佔毕
 云左传昭十年子皮曰夏书云欲败度纵败礼今左
 传作书曰上无夏字而绳祖以为夏书似绳祖所见
 亦是别本今姑就二夲證之亦足见伪作古文者之
 脱误云
  第七
伪泰誓三篇或云宣帝时得或云武帝时得皆非也武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66-0144a.png
帝建元元年董仲舒对策即引伪泰誓书曰白鱼入于
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复哉则知此
书出于武帝之前决矣或武帝时方立于学官故曰武
帝时得亦未可知东汉马融始窃疑之云泰誓后得案
其文似若浅露稽其事颇涉神怪得无在子所不语中
乎春秋引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语引泰誓曰
朕梦恊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孟子引泰誓曰我武
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孙卿引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66-0144b.png
泰誓曰独夫受礼记引泰誓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
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今文泰
誓皆无此语吾见书传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
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事以明之亦可知矣马融之言
如此(姚际恒立方曰融此言夲辨伪/书乃竟教人以作伪书法矣)逮东晋元帝时梅
赜忽献古文尚书有泰誓三篇凡马融所疑不在者悉
在焉人乌得不信以为真而不知其伪之愈不可掩也
何也马融明言书传所引泰誓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66-0144c.png
事以明之非谓尽于此五事也而伪作古文者不能博
极群书止据马融之所及而不据马融之所未及故墨
子尚同篇有引大誓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𤼵罪
钧墨子又从而释之曰此言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
犹淫辟者也可谓深切著明矣墨子生孔子后孟子前
诗书完好未遭秦焰且其书甚真非依托者此而晚出
之古文独遗此𢾗语非一大破绽乎余尝谓作伪书者
譬如说谎虽极意弥缝宛转可听然自精心察之未有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66-0144d.png
不露出破绽来者其此书之谓乎
 或问伪泰誓三篇唐世仅存而宗史艺文志已无马
 融郑康成王肃所注尚书是伪泰誓已不传蔡沈谓
 其亦知剽窃经传所引蔡何从而知之乎余曰以今
 度之盖可知也如赵岐注孟子于天视自我民视云
 泰誓尚书篇名于我武惟扬云泰誓古尚书百二十
 篇之时泰誓也与今泰誓不同则伪泰誓所剽窃有
 天视自我民视二语而无我武惟扬五语可知矣杜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66-0145a.png
 预注左氏于成二年传大誓所谓商兆民离周十人
 同者众也云大誓周书于襄三十一年传大誓云民
 之所欲天必从之云今尚书大誓无此文于昭二十
 四年传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
 十人同心同德云今大誓无此语则伪泰誓所剽窃
 有商兆民离二语而无民之所欲纣有亿兆夷人六
 语可知矣然晚出之古文除马融所举五事外亦知
 剽窃纣有亿兆夷人即于墨子亦知剽窃文王若日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66-0145b.png
 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亦知剽窃纣夷处不肯
 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
 排漏天亦纵之弃而弗葆亦知剽窃于去𤼵曰恶乎
 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
 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
 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独
 未及引小人见奸巧之言遂为逗漏然亦幸而有此
 逗漏矣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66-0145c.png
 或又问刘向说苑臣术篇引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
 死附上而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退在
 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此所以劝善而黜恶也与武
 帝纪所载有司奏议语正同刘向亲校古文秘典其
 引泰誓得毋即真安国书乎余曰非也安国得多二
 十四篇原无泰誓故伪泰誓在当时亦存而不废至
 马融王肃始觉其伪耳愚尝笑伪作古文者正当据
 安国所传篇𢾗为之补缀不当别立名目自为矛盾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66-0145d.png
 然揣其意如作泰誓三篇则因马融所举之五事也
 太甲三篇则因礼记孟子左传所引用也说命三篇
 则因礼记孟子国语所引用也以及仲虺之诰蔡仲
 之命君陈君牙莫不皆然盖作伪书者不能张空弮
 冒白刃与直自吐其中之所有故必依托往籍以为
 之主摹拟声口以为之役而后足以售吾之欺也不
 然此书出于魏晋之间去康成未远而康成所注百
 篇书序明云某篇亡某篇逸彼岂无目者而乃故与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66-0146a.png
 之牴牾哉盖必据安国所传篇目一一补缀则九共
 九篇将何从措手耶此其避难就易虽自出于矛盾
 而有所不恤也呜呼百世而下犹可以洞见其肺腑
 作伪者亦奚益哉
 按郑端简晓亦疑古文泰誓谓伪泰誓无孟子诸书
 所引用者人遂不之信安知好事者不又取孟子诸
 书所引用者以窜入之以图取信于人乎其见与余
 合尝谓此即伪作鹖冠子也柳宗元辩之曰人以贾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66-0146b.png
 谊鵩赋尽出鹖冠子吾意好事者伪为其书反用
 鵩赋以充入之非譝有取于鹖冠子决也故非孟子
 有取于今古文泰誓亦决也从来后人引前无前人
 引后独此乃前人引后非后人引前聊为点破正可
 一笑
  第八
日食之变为人君所当恐惧修省然建子建午建卯建
酉之月所谓二至二分日有食之或不为灾其馀月则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66-0146c.png
为灾为灾之尤重者则在建已之月焉盖自冬至一阳
生至此月而六阳并盛六阴并消于此而忽以阴侵阳
是为以臣侵君故先王尤忌之夏家则瞽奏鼓啬夫驰
庶人走周家则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虽名有四月六
月之别皆谓之正月正月者正阳之月非春王正月之
月也左氏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
所用币礼也平子不知而止之曰唯正月朔慝未作日
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其馀则否太史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66-0146d.png
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
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
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
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夫太史首言此礼在周之六月
继即引夏书以證夏礼亦即在周之六月朔周之六月
是为夏之四月可谓反覆明切矣此非二代同礼之一
大验乎而伪作古文者略知历法当仲康即位初有
九月日食之事遂于胤征篇撰之曰乃季秋月朔辰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66-0147a.png
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不知瞽奏鼓等礼夏
家正未尝用之于九月也是徒知历法而未知夏之典
礼也或又有曲为之说者曰夏质周文故礼亦异不知
三代典礼有从异者亦有从同者有当革者亦有当沿
者此正沿而同之礼也即以上文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非襄
十四年师旷所引夏书之文乎考之周礼小宰之职正
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𧰼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66-0147b.png
国有常刑周之正岁即夏之正月同为建寅同徇以木
铎此非二代同礼之又一大验乎噫作古文者自谓博
考经籍采摭群言而往往博而或不能精采百而或有
时漏一故多所留破绽以来后人之指议吾安得起斯
人而面问之哉
 按巳月之为正月不特见左氏巳见诗小雅所谓正
 月繁霜我心忧伤是也若以夏寅月周子月当之其
 繁霜曷足为灾异哉正阳日食为古所尤忌亦不特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66-0147c.png
 见左氏又见诗小雅集传苏氏所谓纯阳而食阳弱
 之甚十月纯阴而食阴壮之甚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诗人以为亦孔之丑是也其说皆与左互
 相𤼵故并著之独怪胡安国传春秋于庄二十五年
 六月日食鼓用牲于社不从左氏正阳之义而反远
 引胤征九月日食瞽奏鼓之礼若以凡日食即当然
 者岂诚以左氏为浮誇而以古文尚书为真合夏之
 典礼也耶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66-0147d.png
 又按仁山金履祥通鉴前编曰兵法莫整于胤征曰
 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也莫仁于胤征曰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也莫勇于胤征曰威克厥爱允
 济也此武之大经也愚请得而證之曰先时者杀无
 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此出荀子君道篇所引书曰(韩/诗)
 (外传作/周制曰)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是整乃见
 于荀子也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此出易离卦上九爻
 辞曰王用出征有嘉折首𫉬匪其丑无咎是仁乃见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66-0148a.png
 于易也威克厥爱允济此出左传昭二十三年公子
 光曰吾闻之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是勇乃见于
 左传也凡晚出之古文所为精诣之语皆无一字无
 来处独惜后人读书少遂谓其自作此语耳譬之千
 金之裘徒从其毛而观之未有不爱其白且粹者苟
 反其皮而观之然后知此白且粹者非一狐之腋之
 力乃集众腋以为之也晚出古文何以异此哉
 又按左氏引夏书虽云日食典礼未知的在何王之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66-0148b.png
 世故刘歆三统历不载后造大同历者始推之为仲
 康元年唐傅仁均等又以为五年癸巳疑皆因晚出
 书傅会为此犹刘原父七经小传谓诗皆夏正无周
 正自郑笺十月之交云周之十月夏之八月后造历
 者于幽王六年酉月辛卯朔果日食矣疑出于傅会
 卓哉特识可尽扫一切余谓此二事颇堪作对
 又按姚际恒立方曰伪作古文者改夏四月为季秋
 月朔意谓夏与周制异若然则太史引證不合平子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66-0148c.png
 亦当折之矣何为噤不一语瞽奏鼓三句逸书原谓
 急于救日食非怠惰不救填入殊不相合
  第九
文有承讹踵谬历千载莫觉其非而一旦道破令人失
笑者古文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二句是也孔安
国传此二句曰迈行种布降下也言皋陶布行其德下
洽于民也陆德明音曰降江巷反据此则德乃降之降
当音绛不当胡江切音讧盖可知矣然左氏庄八年夏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66-0148d.png
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
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
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秋师还杜预注皋陶迈种
德一句曰夏书逸书也注德乃降一句曰言苟有德乃
为人所降服也孔颖达疏曰杜谓德乃降为庄公之语
故隔从下注据此则德乃降之降当胡江切音讧不当
古巷切音绛又可知矣且必音讧方与上文郕降于齐
师经文郕降于齐师相合一部左氏引古人成语下即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66-0149a.png
从其末之一字申解之者固不独庄八年夏为然也宣
十二年君子引诗曰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归于怙乱者
也夫襄三十一年北宫文子引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
终终之实难昭十年臧武仲引诗曰德音孔昭视民不
佻佻之谓甚矣皆其例也又不独左氏为然也中庸卒
章引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亦其例也若必以德乃
降为书语则毛犹有伦亦应见于烝民诗矣何未之见
也且已苟有德乃为人所降服者亦不独见于庄八年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66-0149b.png
夏而已也僖十九年载文王伐崇退而修教而崇始降
僖二十五年载文公围原退而示信而原始降昭十五
年载穆子围鼓既令之以杀叛复令之以知义而后从
而受其降皆其义也凡德乃降之为庄公释书之语皆
历历有證而伪作古文者一时不察并窜入大禹谟中
分明现露破绽而千载之人徒以其为圣人之经也而
莫之敢议噫孰知此作古文者固已从而自道破矣曰
作伪心劳日拙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66-0149c.png
 或问韵会云降胡江切服也说文亦作降又下也诗
 召南我心则降大雅福禄攸降皆读作平声是平声
 音内亦有下也之解安知大禹当日云德乃降不读
 作平声而陆德明非误音之乎余曰即与平声音相
 通而于左传所引上下之文义终有不得而通者二
 十五篇之书所采集剥拾他书因而与其文义相背
 驰者固不独一德乃降已也孟子𧰼曰郁陶思君尔
 此𧰼之辞忸怩则叙事之辞国语晋平公欲杀竖襄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66-0149d.png
 叔向曰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颜乃趣赦
 之注曰忸怩惭貌是其證也今窜入五子之歌中曰
 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以郁陶忸怩并为一人口
 气不失却孟子之文义乎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
 姓也此武王之辞若崩厥角稽首则叙事之辞今窜
 入泰誓中篇中曰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
 崩厥角皆以为武王口气不愈失孟子之文义乎且
 详玩其所引王曰自是至商郊慰安商百姓之辞其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66-0150a.png
 与河朔誓师固绝不相蒙者也史记周夲纪载武王
 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
 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荅拜
 即其事也伪作古文者既不辨古人文字有议论夹
 叙事之体又不辨武王时事有誓师吊民之不同而
 一槩混置讹谬已甚世犹以其为经而交相赞焉亦
 可谓矮人之观场矣
  第十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66-0150b.png
书有句读夲宜如是而一旦为晚出古文所割裂遂改
以从之者论语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三
句是也何晏集解引汉包咸注云孝乎惟孝美大孝之
辞是以书云为一句孝乎惟孝为一句友于兄弟为一
句晋书夏侯湛昆弟诰古人有言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潘岳閒居赋序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
也是其證也伪作君陈篇者竟将孝乎二字读属上为
孔子之言历览载籍所引诗书之文从无此等句法(姚/际)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66-0150c.png
(恒立方曰古人引用诗书未有/撮取诗书中一字先为提唱者)然则载籍中亦有孝乎
惟孝句法耶余曰有之仲尼燕居子贡曰敢问将何以
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乎礼非
此等句法耶伪作古文者不又于句读间现露一破绽

 按淳熙九经本点断句读号称精审亦以孝乎
 惟考四字为句先是张耒淮阳郡黄氏友于泉
 铭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张齐贤承真宗命撰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66-0150d.png
 弟子赞曰孝乎惟孝曾子称焉太平御览引论语
 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唐王利贞幽州石浮图颂曰
 孝乎惟孝忠为令德梁元帝刘孝绰墓志铭曰孝乎
 惟孝与武陵王书曰友于兄弟则知改从君陈篇读
 者自朱子始
 又按素问帝曰何谓形歧伯曰请言形形乎形何谓
 神歧伯曰请言神神乎神灵枢经歧伯曰上守神神
 乎神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曰时乎时不再来汉桂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66-0151a.png
 阳太守周憬碑铭辞曰君乎君寿不訾扬子法言有
 习乎习杂乎杂辰乎辰才乎才晋董京诗有麟乎麟
 并此句法又以此置末句者则公羊传贱乎贱者也
 尔雅释训篇微乎微者也春秋繁露有贱乎贱者矣
 夫有贱乎贱者则亦有贵乎贵者矣
 又按梅氏鷟亦谓君陈篇上窃国语令德孝恭之文
 下辑论语惟孝友于兄弟等语以颇重复遂去孝乎
 二字若为释书者之辞试思凡引书云书曰之下曾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66-0151b.png
 有自为语气者乎即如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
 不言竟断书云高宗四字为句文理尚通乎朱子集
 注不闻致疑总缘压于古文耳某尝谓朱子固受校
 人之欺此其一尔
 又按论语所引书未知的出何篇伪作者窜入君陈
 篇中亦有故盖见郑注礼记坊记云君陈盖周公之
 子伯禽弟也意其人为周公之子伯禽之弟必孝且
 友故以二语实之又嫌太突不便接君陈特装上惟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66-0151c.png
 尔令德孝恭一语为赞下方泛论孝之理必友于兄
 弟能施有政令即以夲题尹兹东郊从政字生下凑
 泊弥缝痕迹宛然
  第十一
两书有夲出一处而偶为引者所增易实于义无妨者
孟子齐人取燕章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宋小国章书
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是也观两处上文其辞皆同而
又首引书曰汤一征自葛始他日引之辄易一为始易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66-0151d.png
始为载此乃古人文章不拘之处亦何得疑其出于两
书耶不得疑出于两书而奈何后来其苏既窜入仲虺
之诰中后来其无罚复窜入太甲中篇中耶伪作古文
者不又于此现露一破绽耶
 按书序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作汤征金仁
 山谓史记殷夲纪载汤征之辞而不类盖非汤征之
 旧文也孟子引亳众往耕之事疑出此书余尝叹为
 确识因悟葛伯仇饷一语系于亳众往耕下似即为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66-0152a.png
 右汤征书而汤一征自葛始亦应为其文今俱窜入
 仲虺之诰中自非且尤怪孔安国传于葛伯仇饷注
 曰葛伯游行见农民之饷于田者杀其人夺其饷故
 谓之仇饷夫晚出古文分明从孟子剿取书语及作
 传不曰亳众曰童子而泛曰农民若似葛伯所杀为
 即其葛人于汤无涉而乃故与孟子违者正以掩其
 剿孟子之迹也噫作伪者之用心如此究将谁欺乎
  第十二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66-0152b.png
一书有被引𢾗处虽微有增易义则归一者墨子之引
仲虺之告于非命三篇是也非命上篇仲虺之告曰我
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中篇
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
用阙师下篇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
式是增用爽厥师三处下文墨子皆各从而释之曰此
言桀执有命汤特非之曰丧师曰阙师曰爽师此岂吉
祥善事而伪作古文者嫌与巳不合易之曰式商受命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66-0152c.png
用爽厥师孔安国传曰爽明也用明其众言为主也不
与墨子悖乎夫以墨子引之之复如此释之之确如此
而伪作者不又现露一破绽耶
 按又有一书被引𢾗处虽小有同异辞则甚古者墨
 子引泰誓纣夷居一段是也天志中篇云纣越厥夷
 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祗不祀乃曰吾有命无廖
 □务天下天亦纵弃纣而不葆非命上篇云纣夷处
 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66-0152d.png
 无廖排漏天亦纵之弃而弗葆非命中篇云纣夷之
 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
 命毋僇其务天不亦弃纵而不葆今晚出古文于弃
 厥先神祗不祀下增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二句以合
 箕子之言删去天亦纵弃纣而不葆一句以便下接
 孟子书岂墨子所见乃另一泰誓乎亦可谓舛矣
 又按仲虺之诰又有四语两见引左传虽间倒置辞
 则相合者襄十四年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66-0153a.png
 国之道也襄三十年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
 国之利也是也晚出古文止缘上者佑贤辅德显忠
 遂良与下推亡固存皆四字句亦去原文两者字之
 字以相配又以良亡韵恊遂易国之道也为邦乃其
 昌亦韵恊此夲无韵而忽韵与后墨子夲有韵而不
 韵皆同一妄作
 又按宣十二年随武子曰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云
 云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兼弱也汋曰于铄王师遵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66-0153b.png
 养时晦耆昧也上引兼弱攻昧成语次即引书诗语
 以条释之可见兼弱攻昧取乱侮亡各有所出非如
 今同出仲虺之诰也襄公传两引皆有者字之字今
 忽檃括为一句亦古人文之常但未有夲出一书而
 错综割裂如随武子此等引法者然则随武子既不
 妄则晚出古文妄可知矣
 又按今仲虺之诰非独误会用爽厥师亦且误用式
 商受命今文立政篇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66-0153c.png
 命奄甸万姓是言我周用商所受之命而奄甸万姓
 焉非若仲虺之诰竟贴上帝言用商受王命一代商
 兴一商兴其相反又有如此者
  第十三
书有古人才引忽隔以他语亘千载莫能知而妄入古
文中庚续之者五子之歌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
是也左氏襄四年晋侯欲伐戎魏绛曰劳师于戎而弗
救陈是弃陈也诸华必叛戎禽兽也𫉬戎失华无乃不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66-0153d.png
可乎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魏绛遂不
便复引夏训止据其事以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
自锄迁于穷石云云末引虞箴仍及在帝夷羿冒于原
兽此乃古人文章密处今试思有穷后羿下其语可得
知乎不可得知果是因民弗忍距于河而魏绛将引此
鹘突语以告悼公乎此又当为一破绽耳
 或问有穷后羿在五子之歌为夏书与夏训少别安
 知非各见者余曰伪作者正以夏训为夏书也篇中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66-0154a.png
 一则曰皇祖有训再则曰训有之国语引民可近也
 而不可上也为书曰五子之歌则以为此皇祖训故
 可验其一视之
 按杜注左传夏训有之曰亦云夏训夏书
 又按梅氏鷟谓孔颖达疏左氏以有穷后羿为即五
 子之歌文非是盖彼不考下文故下文公曰后羿何
 如至有穷由是遂亡凡四十六句初未尝言太康淫
 于田即辛甲为虞箴亦专以责羿于太康无预魏晋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66-0154b.png
 间书出始以后羿之田转而为太康之田胡不思离
 骚曰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
 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盖以淫乐失其国者不援以
 为据而辄妄及左氏何哉
 又按大兴王源昆绳谓予古人鍊句简奥千奇百变
 然未有为截半句法者有之自左传始襄二十五年
 崔杼庆封为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
 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66-0154c.png
 上帝盖盟书云所不与崔庆者有如上帝读未终晏
 子抄荅易其辞故所不与崔庆者虽是一句却只半
 句遂截其下而以晏子仰天接之此句法之尤奇者
 予谓此与襄四年亦颇相𩔖故并载云
 又按玉恭简樵云周公以立政之道得人为夲是以
 率群臣将有言于王而赞之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
 王矣群臣用皆进戒曰王左右之臣有牧民之长曰
 常伯有任事之公卿曰常任有守法之有司曰准人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66-0154d.png
 三事之外掌服器者曰缀衣掌禁卫者曰虎贲群臣
 之辞未毕周公叹息言曰美矣此官然知忧得其人
 者少哉周公与群臣之言错互相足古书无此体盖
 史官在旁亲见而记之所谓堪画者也观篇末周公
 呼太史而告以司寇苏公一段益知此篇盖记于即
 时者可谓妙解合上左氏观之所不与崔庆者下可
 揣而得其辞有穷后羿下终不可得知缀衣虎贲下
 周公又历历补出趣马小尹等盖同一文体其间种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66-0155a.png
 种变殊至汉霍光传尚书令读群臣奏至掖庭令敢
 泄言要斩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
 席伏尚书令复读曰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云云
 前后仍是一篇奏文惟间以叙事少断与上三者又
 不同
  第十四
书有今文古文此自西汉时始然孟子时固无有也无
有则同一百篇而已矣何孟子引今文书由今校之辞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66-0155b.png
既相符义亦吻合及其引古文书若泰誓上泰誓中武
成辞既不同而句读随异义亦不同而甚至违反试为
道破真有令人失笑者焉孟子引今文者六时日害丧
二句(一/)若保赤子(二/)舜流共工于幽州五句(三/)二十有
八载五句(四/)杀越人于货三句(五/)享多仪四句(六/)惟窜
三苗窜作杀罔不憝上有凡民二字然许氏说文引周
书正作凡民罔不憝亦可證非孟子自增之也至天降
下民为书辞玩其文义似应至武王耻之止今截至曷
卷一 第 54a 页 WYG0066-0155c.png
敢有越厥志赵歧读其助上帝宠之为句四方字属下
今以宠之四方为句有罪无罪下削去惟我在三字以
予字代天下是书原指民言今竟指君言矣有攸不为
臣一段截去首句东征上增肆予二字绥厥士女下复
出惟其士女绍我周王见休一句变作昭我周王天休
震动二句其不同至如此然犹可言也若义理之牴牾
叙议之错杂则未有如前所论王曰无畏一节者也岂
孟子逆知百馀年后书分今文古文而于古文时多所
卷一 第 54b 页 WYG0066-0155d.png
改窜抑孟子当日引书原未尝改窜故今以真书校之
祗觉其合而晚作伪书者必须多方改窜以与己一𩔖
而遂不顾后有以孟子校者之不合耶此又一大破绽

 按朱子云当时伏生是济南人晁错颍川人止得于
 其女口授有不晓其言以意属读此载在史者然而
 传记所引却与尚书所载又无不同又云今观孟子
 引享多仪出自洛诰却无差则可證孟子引书原未
卷一 第 55a 页 WYG0066-0156a.png
 尝改窜之
 又按冯班定远常熟人深经术尝以颜注伏生传晁
 错往受书事引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为妄艺文志尚
 书经二十九卷伏生所传者又志秦燔书禁学伏生
 独壁藏之汉兴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云壁
 藏而求之得二十九篇是伏生自有夲不假口传明
 矣儒林传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千乘
 人事伏生夏侯都尉从济南张生受尚书㠯传族子
卷一 第 55b 页 WYG0066-0156b.png
 始昌始昌传胜胜传从兄子建则是欧阳夏侯二家
 汉人列于学官者自是伏生亲传非晁错所受之夲
 明矣又伏生有孙㠯治尚书徵伏生有孙则应有子
 何至令女传言若其子幼不能传书则伏生年已九
 十馀安得有幼子乎且其女能传言亦应通文字何
 至晁错不能得者且十二三乃以意属读之耶某曾
 身至济南颍川其语音绝不相远虽古今或异大略
 亦可知何至言语不相通耶卫宏且勿论颜注汉书
卷一 第 56a 页 WYG0066-0156c.png
 为班氏忠臣亦赘列斯语疑误至今殊可怪耳
 又按梅氏鷟亦谓吴才老云伏生得于既耄之后为
 失考朱子于古文言壁藏今文则言暗记亦是受校
 人之欺论正与定远合盖汉定伏生即求其书以教
 于齐鲁之间不待孝文时始然生未耄也今文二十
 八篇亦从屋壁得之手授之其人非待晁错来始背
 诵卫宏说妄也凡此等皆远胜先儒者
 又按书大序云伏生年过九十失其夲经口以传授
卷一 第 56b 页 WYG0066-0156d.png
 此亦是魏晋间卫宏使女传言教错之说盛行故撰
 序者采入而不觉其于史文相背刘歆有言晁错从
 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
 在曾口授云乎哉
  第十五
左氏春秋内传引诗者一百五十六引逸诗者十引书
者二十一引逸书者三十三外传引诗者二十二引逸
诗者一引书者四引逸书者十盖三百篇见存故诗之
卷一 第 57a 页 WYG0066-0157a.png
逸自少古书放阙既多而书之逸自倍于诗也何梅氏
二十五篇出向韦杜二氏所谓逸书者皆历历具在其
终为逸书者仅昭十四年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
也一则而已夫书未经孔子所删不知凡几及删成百
篇未为伏生所传诵尚六十九篇其逸多至如此岂左
氏于𢾗百载前逆知后有二十五篇而所引必出于此
耶抑此二十五篇援左氏以为重取左氏以为料规摹
左氏以为文辞而凡所引遂莫之或遗耶此又一大破
卷一 第 57b 页 WYG0066-0157b.png
绽也
 按左氏所引诗皆指及其成句者若他篇名章名与
 其人自作诗尚不在此𢾗何以为自作诗隐元年大
 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庄公自作诗也大隧之外其乐
 也泄泄武姜自作诗也僖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
 吾谁适从士蔿自作诗也至昭十二年祭公谋父作
 祈招之诗乃子革所引非自作例故入于逸诗中周
 语武王支之诗亦然
卷一 第 58a 页 WYG0066-0157c.png
 又按左氏所引书定四年有伯禽以命鲁公有唐诰
 以命唐叔伯禽唐诰皆逸书篇名并不见今百篇序
 中则知古逸多矣
  第十六
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引诗者一百有二引逸诗者三引
书者十六引逸书者十八逸少逸多之故犹左氏也逮
梅氏书出而郑氏所指为逸书皆全全登载无一或遗
其露破绽亦与于左氏相等予独怪其不特规摹文辞
卷一 第 58b 页 WYG0066-0157d.png
抑且标举篇目如见六引兑命则撰说命三篇四引太
甲则撰太甲三篇三引君陈则撰君陈篇以及引大誓
撰泰誓引君雅撰君牙至引尹吉曰不知为何书缘康
成所受十六篇有咸有一德知此惟尹躬及汤咸有壹
德出其中故注曰吉当为告告古文诰字之误也尹告
伊尹之诰也书序以为咸有壹德今亡其确指如此果
尔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既窜入咸有一德中何惟尹
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均为尹吉曰而
卷一 第 59a 页 WYG0066-0158a.png
窜入太甲上篇中耶不又与前所论孟子同一破绽耶
 按郑注兑命君陈皆云今亡注狸首诗云今逸盖以
 射义曾孙侯氏八语为即狸首故则此咸有壹德宜
 云今逸不宜云今亡疑亡字误或难予古人受书有
 先后郑注仪礼礼记未见毛诗传故注所引诗与毛
 异自云后得毛传乃改之安知注礼记时不尚未见
 古文尚书乎然予考之夲传殊不然从东郡张恭祖
 受礼记古文尚书等二书之见盖在同时及久之游
卷一 第 59b 页 WYG0066-0158b.png
 学归遭党锢杜门修经业注礼党禁解注古文尚书
 毛诗此又见之郑君自序注虽有先后而受书实在
 同时非毛传此康成号为接颜一见终身不忘者安
 得有忘其为字误固决然尔
 又按郑注书有亡有逸亡则人间所无逸则人间虽
 有而非博士家所读杜氏注统名为逸此其微别者
 又按郑注缁衣君奭云今博士读为厥乱劝宁王之
 德此即伏生所传欧阳夏侯所注尚书立于学官者
卷一 第 60a 页 WYG0066-0158c.png
 东汉毛诗未立小雅都人士首章章六句二十四字
 惟毛氏有之三家则亡故服虔于襄十四年左传引
 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注云逸诗盖以非今博士所读
 遂逸之虔非不知出于毛诗也者
 又按古人学以年进晚而观书益博然于前此所注
 述有及追改者亦有不复改定者要当随文参考如
 郑注乡饮酒礼关雎鹊巢鹿鸣四牡之等皆取诗序
 为义缁衣彼都人士狐裘黄黄之诗云毛氏有之此
卷一 第 60b 页 WYG0066-0158d.png
 即郑志所谓后得毛传乃改之也注乡饮酒礼南陔
 由庚六笙诗云小雅篇也今亡其义未闻坊记先君
 之思以畜寡人云此卫夫人定姜之诗此又郑志所
 谓后乃得毛公传记注已行不复改之是也凡此总
 缘欧阳公有言庶几以见予于郑氏之学尽心焉耳
 又按东坡纪年录元符三年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
 中势甚危险起坐四顾所撰易书论语皆以自随而
 世未有别夲拊之而叹曰天未欲丧是也吾侪必济
卷一 第 61a 页 WYG0066-0159a.png
 已而果然予每叹古人之以著述免患难如此癸亥
 秋将比上先四五月间静写此疏證第一卷成六月
 携往吴门于二十二日夜半泊武进郭外舟忽覆
 自分已无生理惟私念曰疏證虽多副夲在京师
 然未若此夲为定天其或不欲示后人以朴乎吾当
 邀东坡例以济越次日达岸往告吾友陈玉璂赓明
 赓明喜曰此盛事不可以不记因记于此
 
卷一 第 61b 页 WYG0066-0159b.png
 
 
 
 
 
 
 
 尚书古文疏證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