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938-0933a.png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八 宋 章如愚 撰
人臣门
三公
仲山甫以冢宰兼太保问烝民诗解云仲山甫盖以冢
宰兼太保何以知之曰其言式是百辟则是为宰相可
知其曰保兹天子王躬是保则是为太保可知此正召
康公之旧职(文公/)
别集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938-0933b.png

司空之职惟时懋哉则又勉以行百揆之事(同前/)
后世官职紊杂三公三孤以师道辅佐天子本是加官
周公以太师兼宰相召公以太保兼宗伯是以加官而
兼宰相之职也后世官职益紊今遂以三公三孤之官
如阶官贴职之类不复有师保之任论道经邦之责矣
旧来犹是文臣之有勋德重望者方得除此以其有辅
教天子之名故也后世或以诸王子或以武臣为之既
别集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938-0934a.png

复之正祖宗之法除三公三孤者必须建节加检校太
子少保少师之类然后除开府仪同三司既除开府然
后除三孤三公南渡以来如张韩刘岳诸武臣犹是如
此今则不然既建节后便抹过检校径除开府至三孤
三公矣
宋朝除授之制文官自金紫光禄大夫补特进开府仪
同三司然后加三公三少如富韩诸公是如此宋朝置
别集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938-0934b.png

有兼司徒司空又有守司徒司空者皆不可晓神宗赠
韩魏公尚书令令后世不得更加侍中中书以为制盖
已前赠者皆是以中书令兼尚书令神宗特赠尚书令
者其礼极重宋朝惟韩魏公(同上/)
古者以道义辅君周官乃孔氏书说得三公三孤六卿
极分明汉儒皆不知只见伏生书多说司徒司马司空
遂以此为三公不知此只是六卿之半武王初是诸侯
别集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938-0934c.png

之词如三郊三遂亦是用天子之半伏生书只顾命挑
得三公三孤六卿齐整如曰太保及芮伯彤伯毕公卫
侯毛公召公与毕公毛公是三公芮伯彤伯卫侯是三
孤太保是冢宰芮伯是司徒卫侯是康叔为司寇所以
康诰中多说刑三公只是以道之傅保王者无职事官
属却下行六卿事(汉时太傅亦无属官/) (书说/)
后世置兼官之失古者诸侯之国只置得司徒司焉司
别集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938-0934d.png

周家是时方为诸侯故不及三公三少及周官篇所说
则周是时已得天下矣三公三少本以师道傅佐天子
乃是加官周公以太师兼冢宰召公以太保兼冢宰是
以加官而兼宰相之职也后世官职益紊今遂以三公
三少之官为阶官不复有师保之任论道经邦之责矣
(书说/)
三省
别集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938-0935a.png

时置多是侍卫人主或执唾壶虎子之属行幸则从参
错于宦官之间其初职甚微缘日与人主相亲故浸以
用事而权日重尚书只是管开拆群臣书奏(又云宰相/)
(如州府之都吏尚书如开拆司管进呈文字/)凡四方奏
状皆由之以达其初亦甚微只是如今之尚食尚衣尚
辇尚药之类亦缘居中用事所以权日重汉武帝游宴
内廷以外廷远故置中尚书以宦者为之久与人主亲
别集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938-0935b.png

而擅权也及光武即位政事不任三公而归台阁即尚
书閤即禁中也三公皆拥虚器凡天下事尽入中尚书
行下三公或又不经由三公径行下九卿而三公之权
反不如九卿矣所以汉世宦者弄权用事曹操开魏
王府未敢即拟朝廷置中书遂置秘书监及篡汉遂置
中书监所以荀勉由中书迁尚书监人贺之勉曰夺我
凤凰池诸君何贺邪盖尚书又不如中书之居中用事
别集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938-0935c.png

也左右散骑常侍皆黄门监之属也问省字何义曰省
即禁也以前谓之禁避魏元后父讳遂为省犹今言省
中禁中也(书说/)
唐及宋朝体统分合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
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急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
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
别集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938-0935d.png

可否进退皆由之也门下虽有缴驳依旧经由中书故
中书权独重及神宗皇帝仿唐六典三省皆依此制而
事多稽滞故渡江以来执政事皆归一独诸司吏曹(二/)
(十四曹/)依旧分头各属三省吏人自分所属而其上之
纲领则不分也(旧时三省事各自由不相侵越不相闻知/)
(中书自理会中书事尚书自理会尚书事门下自理会/)
(门下事/)如有除授则宰执同共议定当笔宰执判过下
别集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938-0936a.png

尚书行给舍缴驳犹州郡行下事须幕职官佥押如有
不是得以论执中书行下门下皆用门下省官属佥押
事有未当则官属得以执奏(文公语录/)
宰相
在公进贤退不肖之心宰相只是一个进贤退不肖若
著一毫私心便不得前辈尝言做宰相只要辨一片心
辨一双眼心公则能进贤退不肖眼明则能识得贤不肖
别集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938-0936b.png

所恶者未必真不肖耳(同上/)
今日只用牢笼之术今之为相者朝夕疲精神于应接
书问之间更何暇理会国事世俗之论遂以此为相业
然只是牢笼人住在那里今日一见明日一请或住半
年周岁或住数月必不得已而后与之其人亦以为宰
相之顾我厚令我得好差遣而去贤愚同滞举世以为
当然有一人焉略欲分别善恶杜绝于请分诸门于部
别集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938-0936c.png

(上/)
天官统六卿之职周之天官统六卿之职亦是提起大
纲至其他卿则一人理一事然天官之职至于阉寺宫
嫔之大鱼盐之属无不领之(同上/)
天官之职非大其心者不能为天官之职是总五官者
若其心不大如何包得许多事且冢宰内自王之饮食
衣服外至五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至末千头万绪若
别集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938-0936d.png

于先事措置思患预防是省多少精神所以记得此复
忘彼(同上/)
人主之职在论相人主以论相为职宰相以正君为职
二者各得其职然后体统正朝廷尊天下之政必出于
一而无多门之弊苟当论相者求其适已而不求其
正已取其可爱而不取其可畏则人主失其职
矣当正君者不以献可替否为事而以趋和承
别集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938-0937a.png

相失其职矣二者交失其职是以体统不正纲纪不立
而左右近习皆得以窃弄威权卖官鬻狱使政体日乱
国势日卑虽有非常之祸伏于冥冥之中而上恬下熙
亦莫知以为虑者(光宗朝乙酉拟上封事/) (文公/)
宰相天下之纪纲一家则有一家之纪纲一国则有一
国之纪纲若乃乡总于县县总于州州总于诸路诸路
总于台省台省总于宰相而宰相兼统众职以与天子
别集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938-0937b.png

辅相当选刚明正直之人选任大臣必得刚明公正之人
而后可其所以常不得如此之人而反容鄙夫之窃位
者非有他也直以一念之间未能撤其私邪之蔽而燕
好之私便嬖之流不能尽由法度若得刚明公正之人
以为辅相则恐有妨吾之事害吾之人而不得肆是以
选论之际常先挑摈此等寘之度外而后取凡疲懦
软熟平日不敢直言正色之人而揣摩之又于其中得其
别集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938-0937c.png

于位是以除书未出而物色先定姓名未显而中外已
逆知其非天下第一流矣
大臣虑四方客有为固始尉言淮甸无备甚先生曰大
臣虑四方若位居宰相也须虑周四方始得如今宰相
思量得一边便全然掉去那边如人为一家之长一家
上下也须常常都系拴在自家心下始得(文公/)
宰相择长官长官择具僚方今朝廷只消置二相三参
别集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938-0937d.png

事易达又如宰相择长官长官却择具寮今铨曹注拟
小官繁剧而又不能择贤便每道则令监司差除亦好
每道仍只用一个监司(同上/)
今日立对之非古者三公坐而论道方可仔细说得如
今莫说教宰执坐然奏对之时顷刻即退所有文字怀
于袖间只说得几句便将文字对上宣读过那得仔细
指点且说无坐位也须有个案子合开展在上指书利
别集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938-0938a.png

理会事(同上/)
当以进贤退奸为职夫杜门自守孤立无朋者此一介
之行也延纳贤能黜退奸险合天下之人以济天下之
事者宰相之职也奚必以无党者为是而有党者为非
哉(文公与留丞相书/)
广资天下之才今者进位于辅相之列则所资于天下之
才者益众而所进退于天下之才者益重若但以前
别集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938-0938b.png

未厌也(同上/)
正心以正君愿深考圣贤所傅之正非孔子子思孟程
之书不列于前晨览夜观穷其旨趣而反诸身以求
天理之所在既以自正其心而推之以正君心又推而见
于言语政事之间以正天下之心则明公之功名德业
且将与三代王佐比隆而近世所谓名相者其规模盖
不足道(文公与汪尚书/)
别集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938-0938c.png

者无一疵之可指则上以正君下以正人将无所求而
不得如其不然则事之小不正者积之之多亦足以害
吾之大正使至大至刚之气日有所屈于中而德望威
名日有所损于外是则且将见正于人之不暇尚何望
其能有正君定国之功哉(文公荅梁丞相书/)
勤劳以辅政况今祖宗之雠耻未报文武之境土未复
主上忧劳惕厉未尝一日忘北向之志而民贫兵怨
别集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938-0938d.png

丰尚不可谓之无事况其饥馑狼狈至于如此为大臣者
乃不爱惜分阴勤劳庶务如周公之坐以待旦如武侯
之经事综物以成上意之所欲为者顾欲从容偃仰玩
岁愒日以侥倖目前之无事殊不知如此不已祸本日
深(文公上宰相书/)
尽公以断事于天下之事有可否则断以公道而勿牵
于内顾偏听之私于天下之议论有从违则开以诚心
别集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938-0939a.png

中外远迩心大诚服(文公与留丞相书/)
当有度量心术有度量则宜有以容议论之异同有心
术则宜有以辨人才之邪正欲成天下之务则必从善
去恶进贤退奸然后可以有济(文公荅周益公书/)
相天下者犹梓人梓人委群才会众工左执引右执杖
而中处焉彼斧者奔而右锯者趍而左斤者听刀者
削其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书其姓字凡执用之
别集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938-0939b.png

制而整顿焉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
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天
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
之才也其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柳文/)
为相规模陈平之所以宰社者宰天下也曹参之所以
相齐者相天下也(郑季汉论/)
宰相职在任人用一人当天下受其福否则或受其祸
别集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938-0939c.png

与当未可知也相与语曰某由于其所嫉也一人焉显
拔于上或曰某之才无以异于我也何以先我而甄用
乎一人焉失职于下或曰某之才过人如此远虑是也
何独流落不遇乎举天下祸福惨舒毁誉恩怨之端一
归之相万货之低昂不同价而相为之权衡万口之
咸酸不同嗜而相为之剂量万形之妍丑不同状而相
为之冰鉴也此固徇权喜势之所贪而爱天下者之所
别集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938-0939d.png

得人才不若得一相夫得百骐骥不若得一伯乐得百
太阿不若得一瓯冶百骐骥有时而瘏劣百太阿有时
而毁缺若伯乐瓯冶存则举天下之良马良剑何求而
不得哉房魏二公太宗之伯乐瓯冶也当文皇时天下
贤士大夫一才一能毕登于朝亦由二公启沃荐引于
上而任用之所以能称其职而世之谈良相者止曰房
杜而不言房魏者何哉房乔起于佐命平定天下辅成
别集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938-0940a.png

掌朝政其功不及房矣魏公得用知无不为政事小大
罔有不论正观太平之功魏公之功最居多而言者不
曰房魏而曰房杜者当太宗即位之初房杜执政天下
喜见太平之功及天下已久天下之人酣乐太宗之德
化而功不复归于臣下是庖人调鼎而不可食之时也
故世不曰房魏焉然迹其行事考其实效魏公才智在
杜之上而规模显于房故曰房魏二公太宗之伯乐瓯
别集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938-0940b.png

宰相所以平天下伊尹之相汤曰阿衡周公之相周曰
太宰衡者所以权万物之轻重而归于平宰者所以制
百药之多寡而适于和惟其和平而已(秦少游/)
宰相当择之精任之久昔者三代之相伊尹傅说周
公之徒皆终身而不易萧何相汉以终身为未足使择
其自代者故海内以安是以知宰相之任择之不可不
精任之不可不久也(詹叔父论/)
别集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938-0940c.png

廷则在台阁不在台阁则在宫闱在朝廷则治在台阁
则乱在宫闱则亡国家之兴亡治乱皆本诸此田鼢招
徕宾客荐进人才起家至二千石在当时固不免专权
之失使武帝以鼢所用多非其人则选择一相委任责
成亦奚不可奈何帝不能自欲揽威福之柄归之一己
然聪明有所不逮则耳目必有所寄故置加官及尚书
之属自此宰相之权愈轻矣(陈季雅/)
别集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938-0940d.png

一人之亲旧有限而天下之才无穷宰相之职朝夕为
天下求才焉考民谣听士论莹心鉴以待之则四海九
州皆吾兄弟也又何拘亲戚而始悉其才行耶(石唐发挥/)
大臣以身主天下之议昔庆历初间仁祖厌西师之久
民罢用惫思正百度以修太平是时罢磨勘以别能否
减任子以除滥官易监司以澄汰群吏者以范文正公
主之耳熙宁初神宗以大有为之志欲理财治兵强中
别集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938-0941a.png

以荆公主之尔元祐初宣仁知百姓困于新法之不便
欲复祖宗之制以与天下休息是时黜聚敛深刻之吏
力引元老以洗除新法以温公主之尔范公处党习方
兴之际而欲塞小人侥倖之路力如此其难也荆公当
众君子交攻力争之际而独持胜绍述之论以议其后
变如此其难测也然范公慨然独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荆公自谓人臣不当避天下
别集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938-0941b.png

以国事未有所付为急虽荆公用心过差戾世述道不
可班二公要之皆不以得丧毁誉死生一动其心然后
能以其身任天下之责力主其议而无所畏避也(郑湜/)
仆射中书尚书名义礼曰仆人师扶左射人师扶右(即/)
(周官太仆之职/)君薨以是举仆射之名盖起于此以其
朝夕亲近人主后世承误辄失其真遂以为宰相之号
如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亦是如此侍中秦官汉因之多
别集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938-0941c.png

之如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尝掌唾壶是也以其日与
人主相亲故侵以用事尚书是掌群臣书奏如州郡
开拆司管进呈文字凡四方章奏皆由之以达其初亦甚
微只如尚衣尚食尚辇尚药之类亦缘居中用事所以
权重中书因汉武帝游宴后庭去外庭远始用宦者典
事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尤与人主亲狎故其权愈
重元帝时洪恭为令石显为仆射尝权倾内外及光武
别集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938-0941d.png

下之事尽入于中书凡见后汉群臣章奏首云臣某奏
言尚书犹今言上书殿下陛下之类虽是不敢指斥而言
亦足以见其居要地而秉重权矣当时事无巨细皆是
尚书行下三公或不经由三公径下九卿故在东汉时
不惟尚书之权重九卿之权亦重者此也曹操开魏王
府未敢即仿朝廷建官但置秘书令篡汉之后始
改为中书监以其素承宠任故荀勉自中书迁尚书监人
别集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938-0942a.png

重东汉时尚书之职重至此则中书之权复重而尚书
之权渐轻矣(文公语录/)
百揆朝官之长周官言内有百揆四岳则百揆是朝廷
官之长四岳乃管领十二牧者也四岳通九官十二牧
为二十有二人则四岳为一人矣(同上/)
古今兼官之制禹以司空宅百揆犹周以六卿兼三公
今以户部侍郎平章事(同上/)
别集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938-0942b.png

揆如周之六卿兼三公也舜之言曰汝平水土是说司
空事惟时懋哉是说百揆事(同上/)
宋朝官制沿革之因旧制门下省有侍中有门下侍郎
中书省有中书令中书侍郎改官制神宗除去侍中中
书令只置门下中书侍郎后并尚书左右丞门下中书
侍郎四员为参政官或云始者昭文馆大学士兼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富郑公等为之后改为左右仆射则
别集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938-0942c.png

名愈正而人愈不逮前亦何预名事曰只是实不正使
名既正而实亦正岂不尤佳又曰人言王安石以正名
之说立致祸乱且正名是孔子之言如何便道王安石
说得不是使其名果正岂不更佳(同上/)
执政
执政偏私之过蔡元道所为祖宗官制旧典他只惩创
后来之祸皆归咎祖宗不合轻改官制遂事事以祖宗
别集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938-0942d.png

所以放行踰越任用小人自是执法者偏私何关改官
制事如武臣诸节度副总管诸使所以恩礼隆异俸给
优厚者盖太祖初夺诸镇兵权恐其谋叛故置诸节度
使隆恩异数极其优厚以收其心而杜其异志及太宗
真宗以后则此辈或已老死又无兵权后来除授者自
可杀其礼数减其俸给降其事权而犹袭一时权宜苟
且之制为子孙不可易之常典岂不过哉然祖宗时放
别集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938-0943a.png

相除罢及武臣宠倖宦者之徒无不得之实法制不善
有以启之耳及经变故乃追咎轻越祖宗法度之过殊
不知此既开其可入之涂彼孰不为可入之涂以求合
乎(文公语录/)
枢密使
宋朝因仍五代旧制检校开府以上便得文官文臣为
枢密使枢密直学士者荫子反得武官如富郑公家子
别集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938-0943b.png

识字故置枢密直学士令文臣为以辅之故奏子皆得
武臣宋朝因而不废(文公语录/)
有掌兵名无发兵实宋朝祖宗积累之深无意外仓卒
之变惟无意外之变所以都不为意外之防且如而今
枢密号为典兵仓卒之际要得一马使也没讨处今枢
密要发兵须用去御前画旨下殿前司然后可发若有
𦂳急事变如何待得许多节次汉三公都带司及将
别集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938-0943c.png

无意外之变若或有之枢密且仓卒下手未得(同上/)
今无寇忠悯高武烈之伦任国政者不闻有寇忠悯之
谋典宿卫者不闻有高武烈之请使将军惰心三军解
体敌骑横突深入两淮兵少而敌益强事急而粮已匮
于戒严未及两月而募兵科借之祸已萌矣(文公与黄/)
(枢密书/)
侍从
别集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938-0943d.png

默不闻一言以禆圣听者顾亦随群逐队排连攒补
其杰黠者乃敢造为飞语立横议于臣前所陈者而宰
相畏其凶焰反挠公议而从之台谏亦不敢闻于陛下
以请其罪盖其为患日久矣(孝宗朝戊申封事/) (文公/)
朝廷轻任之失夫以至庸之材当至轻之任虽名为大
臣而其实不过供给唯诺奉行文书以求不任事安坐
资给如吏卒之为而已求其有以辅圣德禆圣政而振
别集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938-0944a.png

奸欺植党与纳货赂以浊乱陛下之朝廷耳盖自其为
台谏为侍从而其选任如此其后又择其尤碌碌者而
登用之亦无怪乎常不得天下之贤材而属任之也(同/)
(前/)
当遴选醇儒国家设官分职以熙庶事其迁进之序选
用之方虽甚细微莫不有法而况次对之官班通禁近
其自内而除者犹有岁月之限在外而擢者必以劳效
别集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938-0944b.png

今初政尤所当先必得醇儒使任其职然后有以发挥
道要感格君心大明谨始之规以为出治之本尤不可
以不遴其选也(宁宗朝辞免奏状/) (文公/)
给舍
后省封驳之职纳言之官如汉侍中今给事中朝廷诰
令先过后省可以封驳(文公语录/)
给事中给事外给事宋初置时盖欲其在内给事或差
别集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938-0944c.png

受于外今则不然或有除授小报才出应远近皆知给
舍方缴驳乃是给事外也(同上/)
公议所在君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参之给舍
使之佥议以求公议之所在然后扬于王庭明出命令
而施行之(孝宗朝戊申封事/) (文公/)
宰相选士为给谏宰相得以尽其献可替否之志而行
其经世宰物之公而又公选天下直谅敢言之士便为台
别集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938-0944d.png

大夫而不在于群小陟罚臧否之柄常在于廊庙而不
出于私门如此而主威不立国势不强纲维不举刑政
不清民力不裕军政不修者臣不信也(光宗时己酉封/)
(事/) (文公/)
台谏
当用天下第一流今则所谓负刚大之气者且先一笔
勾断秤停得到第四五等人气宇厌厌布列台谏如何
别集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938-0945a.png

第一等流矣(文公语录/)
言事当勇萧果卿初除御史虞丞相意也人或贺之
萧喟然曰彼见吾隤隤然我不能言而以是处我也其
轻我甚矣不数日首论其党遂并攻之论者服其勇
云(文公与张元善书/)
宰相当主言责前年逐二谏官去年逐一御史近闻又
逐一谏官矣上下不交而天下将至于无邦丞相不此
别集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938-0945b.png

出谏臣非美事忠士大夫以言见逐非国家美事深使
幽隐之贤难自进耳(文公荅林友之/)
台谏缄默之过其有初自小官擢为台谏三四年间趍
和承意不能建明一事则年除岁迁至极其选(孝宗朝/)
(戊申封事/) (文公/)
是非不敢言盖事理只有一个是非今朝廷之上不敢
辨别这是非如宰相固不欲逆上意亦不欲忤宰相意
别集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938-0945c.png

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文公语录/)
汉唐台谏抗直汉唐时御史弹劾人多抗声直数其罪
于殿上又如要劾某人先榜于门下直指其名不许入
朝这须是如此如今要说一事要去一人千委万丐多
方为计而后敢说说且不尽(同上/)
谏身过不若谏心过谏君过臣子之下策也夫自古
圣主明王曷尝不倚谏臣以拂其过今乃以谏过为臣
别集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938-0945d.png

非而拒谏欤曰非也过固人主之不免谏亦人臣之当
为然遏水于滔天之后孰若遏之于涓涓之始扑火于
燎原之时孰若扑之于荧荧之初后之谏臣能谏人主
之身过而不能谏人主之心过夫身过之过白心过之
过微自其微而砭之则易及其白而药之则难皋夔之
吁咈伊傅之警戒未尝俟其君之过昭灼于外而后言
也芽蘖之萌固以剿而绝之矣而人有德义以浇其内礼
别集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938-0946a.png

呼而人主之过已潜消于冥冥之中矣后世之君固有
志于唐虞三代之君然知正君之身而不知正君之心
知淑君之政而不知淑君之德是以制诰之差赏罚之
谬刑法之酷暴于中外然后纷纷纭纭争以颊舌白
简之弹至于数十章皂囊之上至于数千言吁亦晚矣
(陈同父/)
谏臣抑宰相阳城欲坏白麻而德宗不相裴延龄李甘
别集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938-0946b.png

谏臣当在左右天子所尊而听者宰相也然接之有时
不得数日久矣唯谏臣随宰相入奏事奏已宰相退归中
书盖常然矣至于谏官出入言动常朝缀取早暮相亲
未闻所当退也如此则事之得失早思之不待暮以
言可也暮思之不待越宿而以言可也不谕则极辨之
可也屡进陈之宜莫若此之详且实也虽有邪人庸人
莫得而一焉今谏官之见亦有间矣其不能朝夕上下
别集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938-0946c.png

耳庸者邪者而已其于冥冥之间议论之际岂不易行
其间哉如此则吾见今日两府谏官之危而未见国家
天下之安也(曾南丰/)
御史责人亦当自责责人非难责已为难御史责人者
也将相大臣非其人百官有司失其职天下之有败法
乱纪服谗蒐慝者御史皆得以责之然则御史独无责
乎哉居其位有所不知知之有所不言言之有所不行
别集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938-0946d.png

自责天下得以责之惟其不难于责已则施于责人能
称其任矣(曾肇/)
御史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咈谏废忠慢贤御
史府得以谏责之相有依违顺旨蔽上罔下贪宠忘谏
专福作威御史府得以纠绳之将有凶悍不顺恃武肆
害玩兵弃战暴刑毒民御史府得以弹劾之君至尊也
相与将至贵也且得谏责纠劾之馀可知也(石守道/)
别集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938-0947a.png

者之为御史故一台之望足以仪四方也一台之威足
以绳百僚也一台之属足以振万事也一台之贵足以
重朝廷也故国家有大蠹可得而去也郡国有大好可
得而接也天下之大利害生民之大休戚百官之大废
置群吏之黜陟皆得督视而劾闻焉
重台谏古人设官必重台谏之权者非重台谏也重
台谏所以重朝廷也在汉光武时与百官绝席而当时号
别集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938-0947b.png

者夫入也而使百官绝席出也而使百官避道是果何
意哉岂非重其权所以使人有畏耶(苏总龟/)
台谏权轻人无畏心今日之所恃以折天下奸雄之心
者亦固有在然不可以轻其权而使人无畏心人而至
于无所畏则亦何所不至夫朝廷欲自便而以台谏为
长员官吏无所惮而以台谏为文具则亦何以台谏为
哉盖古者讥诃之权在台谏而后世进退台谏之权在
别集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938-0947c.png

言则借台谏之重以言之惟所欲去则假台谏之权以
去之事有关于权贵者甘为立仗马而已至于今日而
一章明日而一疏不过以细谨责天下之士以薄刻恐
天下之吏闺门之细故乡党之微累烦紊琐屑徒厌人
听夫是以所言皆权贵之所指所去皆权贵之所忌昔
先朝有为台官者上谓之曰朕不欲台谏奉行宰相风
旨则对曰臣非惟不欲奉行宰相风旨亦不欲奉行陛下
别集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938-0947d.png

是理也(同上/)
侍臣谏臣负紫荷橐夹玉皇香案以备清问之顾问者
天子之侍臣也簪獬豸冠撄万乘龙鳞以张天下之胆
目者天子之谏臣也朝廷清明公道振立则一政事之
得失不独谏臣能言之而侍臣亦能言之一用舍之当
否不独谏官能规之而侍臣亦皆规之(同上/)
监司守令
别集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938-0948a.png

县之官吏不知其几州则守也倅也下于此则曹掾也
县则令也丞也下于此则簿尉也天下之人不能皆无
能皆不肖某人何人也仁可以治民也才可以辨事也
廉可以率俗也吾举之吾君用之夫呜乎而不劝某人
何人也贪污也阘茸也裒敛以奉上位也奸巧以媚要
势也吾按之吾君殛之夫乌乎而不警一言而人以为
劝一言而人以为警夫是以无负于风采之寄今且不然
别集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938-0948b.png

几州县之所历者凡几以谩不可校之簿书与夫不
切之讼谍纷乎其前彼其心虽知其吏之不法而当按
则曰某人某之子弟也某人某之亲故也某人某之所
尝属托也吾何忍按焉人且从而称之曰是宽厚长者
之为监司者也夫宽厚长者固士大夫之美名而为天
子风采之任则亦何用乎此(同上/)
远地之守当择广南之地去京师尤远瘴疠虫毒种种
别集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938-0948c.png

而后膺其选而又地产珍奇掌握之物足富数世疆域
旷邈按察稀临宫阙万里赴诉莫及则无聊汨没之人
何惮而不为贿乎历尽交广之间民獠多叛职由此
也贾父来晚之歌尹来杀我之诮人情大可见矣选任
守臣可不戒哉(吴阙/)
善政所感政之善恶有感于物者亦有感于人者蝗避
中牟凤集颖川九江得人而去猛虎潮阳得人而去鳄
别集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938-0948d.png

勉则夷舶来有薛公则鱼盐至善政感人者也
二千石善政吾闻风行于上而水波此天下之至文仁
形于心而民服此天下之善化岂可以多为令而病民
慢自设于险而病民诈也九转丹砂点铁成金两汉循
吏铸顽成仁我简易则民肃我平易则民亲今使高安
之农养生于桁杨之外珥笔于教讼者傅问孝之章
婺耳锁亢者深春耕之耒卖私斗之刀剑以为牛羞淫
别集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938-0949a.png

以教人者乎(黄山谷/)
善政即为汉之循吏夫猛而不害善良宽而不长奸宄
虽两汉循吏不过如此萍乡邑里之间鸱枭且为凤凰
稂莠皆化为嘉谷矣(同上/)
守令不任事夫食人之食者任人之责衣人之衣者怀
人之忧朝廷以十万户付之一守以百里地委之一令
元元之休戚系焉一时之丰耗系焉不知惧此而寅
别集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938-0949b.png

父母而反有以蠹民民何所望耶然士方未仕之时冀
得寸禄以有为迨夫岁月之积家温食饱则平日志愿
一皆没没吁可叹哉(严谷/)
吏为民之乳牧岁当旱歉群情嗷嗷绥静抚摩尚虞多
事倘贪吏复从而蹙削之是子方啼饥而乳之嚣者复
夺其食牛方奔喘而牧之悍者复疾其鞭则其转就羸
残而激成抟触其势所必至焉耳人君保民均于保子
别集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0938-0949c.png

良吏贪吏良吏出为德星则虽齐岁方艰而民怀父母
之恋贪政肆为硕鼠则虽魏麦可食而民兴逝去之思
赃吏赃吏者人心之巨蠹也芟其根而毋使之蔓伐其
枝而毋使之萌布满郡县者皆羔羊素丝之节牧养生
民者无苛政猛虎之嫌
官吏之弊然以风霜之评议者未必畏朝夕之诛求者
每自若贪婪狼狈疾险鸷猛 肆贪暴之毒长告
别集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938-0949d.png

意于常刑之外横取于经赋之馀以慈祥恺悌为姑息
以刻剥惨毒为整办议论习尚日趍于薄似非清明圣
时所宜有也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