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别集卷九 第 1a 页 WYG0938-08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别集卷九   宋 章如愚 撰
  经籍门
   周礼
学诗学礼之说学诗则心气平而事理明学礼则德性
成而分守定则本末兼举无所遗矣(语或问/)
正心诚意之学窃见周礼天官冢宰一篇乃周公辅导
成王垂法后世用意最深切处欲知三代人主正心诚
别集卷九 第 1b 页 WYG0938-0801b.png
意之学于此考之可见其实(孝宗朝戊申封事/)
周家之制度周礼一书好看广大精密周家法度在里
但未敢令初学看(李方子/)
多说事之纲目周礼中多有说事之纲目者如属民读
法其法不可知司马之职乃陈车徒如战之陈其法亦
不可见矣(文公语录/)
宰相所行之事理会周礼非位至宰相不能行其事自
一介论之更自远在且要就切实理会受用处若做到
别集卷九 第 2a 页 WYG0938-0801c.png
宰相亦须上遇文武之君始可以得行其志(同前/)
大体非圣人不能为后人皆以周礼非圣人书其间细
碎处虽可疑其大体直是非圣人做不得(同上/)
冢宰之职为至繁天官之职是总五官者若其心不大
如何包得许多事且冢宰内自王之饮食衣服外至五
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至末千头万绪若不是大其心
者区处应副事到前便且区处不下况于先事措置思
患预防是着多少精神所以记得此复忘彼(同上/)
别集卷九 第 2b 页 WYG0938-0801d.png
冢宰领王之服御冢宰一官兼领王之膳服嫔御此最
是设官者之深意盖天下之事无重于此(同上/)
太宰总六典之职方其在六典也五官与太宰各司其
一太宰所掌特专于治典而已及其佐王论道则五官
总曰教曰礼曰政曰刑曰事虽各列其目而统于太宰
则皆谓之治故曰佐王治邦国所以见当时治本之悉
出于一者如此(山斋/)
太宰道揆非有司之职六典八法八则之书太宰既建
别集卷九 第 3a 页 WYG0938-0802a.png
之矣而太史又建之以逆邦国官府都鄙之治者盖建
者作而立之也太宰以道揆者也太史以法守者也以
道揆则所谓建者法之所自出也以法守则所谓建者
书之所自成也史以掌官书为事太史所谓建则特作
而立其书焉以道制法有不与焉也邦国官府都鄙之
治其所逆者非一也所治在太史则太史之所逆也所
治在司会则司会之所逆也所治在小宰则小宰之所
逆也非太史司会小宰所逆然后太宰以典法则待之
别集卷九 第 3b 页 WYG0938-0802b.png
太宰道揆与内史不同夫上下之分有道揆有法守太
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者明道揆于上而所掌者非特
法而已内史掌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者谨法守于上
而道揆所不与也谓之八枋之法则其所掌者法而已
 太宰言诏王驭群臣则疾徐进止制于上而太宰有
同于君道故也内史言诏王治而不言群臣则以内史
者有司之事而治则在王于驭群臣非所宜也
古人任相之意至后世而轻夫周以小宰二冢宰而汉
别集卷九 第 4a 页 WYG0938-0802c.png
人以御史下丞相周以邦治为冢宰而东汉以政权归
台閤周以冢宰制百官而唐以諌垣为紏宰相下吏轻
上爵卑职侮尊位岂惟政治有所不行而其渐岂可长
(精华/)
古人任相之专古人之任相待之以诚而不疑畀之以
权而不忌求之周官冢宰之职则可见矣凡作大事则
百官皆禀命于冢宰而王视治朝与夫视四方之听朝
则冢宰必从而赞治焉若邦之小治与四方宾客之小
别集卷九 第 4b 页 WYG0938-0802d.png
治则冢宰得专听之至于群吏岁终之废置三岁之诛
赏皆冢宰视百官之功过以诏王为之而天子好恶之
私不与也故观内府之职曰凡王及冢宰之好赐予而
共之司会之职曰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
夫赐予废置皆王之职也冢宰皆得并言之亦足见古
人任相之专若此后世申屠嘉诘责邓通而文帝不加
怒是嬖倖之不法宰相得以专诛姚崇叙进郎吏而明
皇不应是郎吏之秩卑宰相得以专授此正得古人待
别集卷九 第 5a 页 WYG0938-0803a.png
相之体自武帝与田鼢争除吏之后而宰相唯唯忧死
不给德宗以猜忌而贬陆贽而刺史县令以上悉自选
择中书行文书而已岂识周官冢宰废置诛赏之意(刘屏/山)
内庭之职𨽻太宰所以格君心人徒见内外庭宿卫之
士士之贱者也烹庖饔膳之事事之辱者也鱼腊酒酱
醯醢之物物之微者也次舍幄帟裘服为末用而宦寺
嫔御洒扫使令为冗役也不知夫三代以还所以蛊坏
人主之心术而侵夺大臣之权柄者往往皆是人为之
别集卷九 第 5b 页 WYG0938-0803b.png
盖公卿大臣其内外则有限其进退则有时不得日侍
人主之左右前后也若夫侍御仆从之人备趍走使令
之职而人主宴私玩狎之际无不与之同焉比其极也
则变换其耳目感移其心志伺候以和其旨夸靡以中
其欲小廉小谨以示其信人主一堕其中则亦何所不
至哉周公深智远虑有见于此是以乱萌祸机之所至
无不䆒极以见古人辅相之事业皆格物穷理之学也
(东莱/)
别集卷九 第 6a 页 WYG0938-0803c.png
太宰兼六卿之职成周之制三百六十属听命于六卿
听命于冢宰冢宰实三公兼之涣散分职之中而有比
附联属之势自今职职而考之太史内史掌六典八法
八则八柄之贰春官之属也而典法之政则在于太宰
太仆掌诸侯之复逆小臣掌三公孤卿之复逆御仆掌
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夏官之属也而臣民之总则掌
于宰夫司士掌朝仪之位夏官之属也而治朝之位宰
夫掌之泉府廪人仓人掌财用地官之属也货贿之出
别集卷九 第 6b 页 WYG0938-0803d.png
入太府掌之内外朝之冗食地官犒人之职也而宫正
内宰则又均其稍食王朝之服饰春官司服之职也而
内司服至履人则又掌其服饰之用自宰夫之下夏采
之上六十官之内三百六十官之职错综而互见焉并
建六典并行六卿天下万事皆有关于理乱安危之大
者则无不翕然在其掌握中也盖古者三公无官惟与
天子坐而论道故设六卿以分主六典而三公实统之
三公既兼冢宰则六卿之大典非冢宰而谁建耶此事
别集卷九 第 7a 页 WYG0938-0804a.png
权之所以合于一而周家所以无多门之政(同上/)
三公兼官自唐虞以来禹以司空而兼百揆羲和以二
子而兼四岳及舜二十二人之治则四岳实一人兼之
古者官不必备惟其人而已有其人则备无其人则兼
是以周官之作实仿唐虞之制而官事不摄吾夫子所
以深责管仲变先王之法也以三公言之召公为保周
公为师而太傅无有焉二公实兼之也周公既没召公
为保而太师太傅无有焉召公实兼之也不惟此也三
别集卷九 第 7b 页 WYG0938-0804b.png
公之下实有三少当时不见其人召公又兼盖一人之
身而兼七职矣其大者犹兼而况于百官群有司乎故
尝以周礼考之二卿则公一人是三公兼卿老也一卿
则卿一人是六卿兼卿大夫也军将有命卿是六卿兼
六军也其若太公以太师而兼司盟之职载在盟府太
师职之是也苏公以三公而兼太史之职太史司寇苏
公是也(同上/)
六卿分职每终之以为民极先王之教天下未始有精
别集卷九 第 8a 页 WYG0938-0804c.png
粗本末之间也夫朝不混市野不踰国人不侵官后不
敢以奸王之权诸侯不敢以僣天子之制公卿大夫不
牟啇贾之利六卿九牧相属而听命于三公夫彼皆民
上也皆富且贵正与者也而尺寸不敢踰一毫分寸不
敢易所以习民于尊卑等杀阶级之中消其富上亡等
之心而寓其道德之意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贱不亢贵卑不踰尊举一世之人皆安于法度分守之
内志虑不易视听纯一易直淳庞而从上之令父诏其
别集卷九 第 8b 页 WYG0938-0804d.png
子兄授其弟各率其属何往而非五礼五乐三物十二
教哉方位国野设官分职何往而非以为民极哉尝读
晋之国语每叹绛之富啇韦藩木二过朝之事以为富
商之饶于财使其绎其车而华其服非不足也而必易
车服于过朝之际不敢混然与士大夫无别焉民志之
定而中道之存成王周公之遗化固隐然在此也(东莱/)
法度之意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
(明道外书/)
别集卷九 第 9a 页 WYG0938-0805a.png
周礼是非(古之言周礼者如汉武何休皆深摈之如刘/)
(歆郑康成皆深取之摈之则以为末世纷乱之典六国/)
(阴谋之说取之则以为成王周公致太平之迹一是一/)
(非如此后世何所从乎/)周官书列于经几千百年矣戾
于经而列于经此子所以不得不辩其非所以明其是
也予岂得已哉贾氏曰六经祸于秦惟周礼最后出也
以始皇特恶之故禁绝加严也此理不然北宫锜问周
室班爵禄之制孟子谓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可
别集卷九 第 9b 页 WYG0938-0805b.png
闻其略而不可闻其详方战国时周室犹存诸侯强大
不禀周制故已灭去其籍也是周公所制之典夫子所
正之经已不傅于世也故虽孟子博学大儒不得闻其
详何待秦之祸而后亡始皇禁绝之严故后出乎岂有
时有周礼而孟子不见之乎孟子且不见周礼汉世焉
得而有之有之则非周公之旧后儒为之章章矣然秦
汉去周未远使其洪儒硕学请闻周礼之旧作为一书
使后知所本又何幸耶故虽非周公之亲笔谓之周礼
别集卷九 第 10a 页 WYG0938-0805c.png
亦可也今乃不然所载之典大抵以衰世之制为盛时
之典其背理伤教甚众以理度之特出于汉儒之才高
而不深于道者欤所以不能使人尽信也夫成周之制
语其最大者莫若建都也又莫若封国也又莫若设官
也今其言皆与他经不合言建都之制则戾书洛诰召
诰之旨言封国之制则戾书武成与孟子之说言设官
之制则戾书周官之六典此其事之最大理之最明而
皆与古书戾则其小者可知矣(颐斋/)
别集卷九 第 10b 页 WYG0938-0805d.png
周礼建都(周人求地中以建国畿方千里故郑氏曰周/)
(公居洛营邑于土中七年使成王居洛邑其说信矣然/)
(犬戎作难平王始迁居洛邑盖前此未以为都故也然/)
(则谓成王居之何哉若但测景求地中而不居则谓之/)
(王畿王国宁有是理乎/)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
日景以求地中由是建王国制其畿方千里土圭之法
不见于他经惟见于周礼大司徒及典瑞玉人之官以
是测日景长短求与土圭等盖谓周公营洛邑之事郑
别集卷九 第 11a 页 WYG0938-0806a.png
氏谓周公居洛营邑于土中七年使成王居洛邑夫周
公营洛邑未尝与成王居之至犬戎之难西周已丧平
王始迁居焉今指洛邑谓之王国王畿即谓成王居之
岂不戾乎若但测景求地中而不居则不得谓之王畿
王国也此其说失之明矣且王者之居必求地中何耶
古之圣人定都建国特取其便于时尔尧都平阳舜都
安邑文王居丰武王居镐何必其地之中耶贾氏以五
帝以降惟汤居亳得地中尧舜虽不得地中而政令均
别集卷九 第 11b 页 WYG0938-0806b.png
天下治者以并在五岳之内周之岐镐处五岳之外故
周公东居洛邑此因郑氏而愈失之也尧舜文武之治
若不施仁政于民则居地中何益徒居地中与五岳之
内即能令政教均天下治者陋儒之见也且先儒谓今
颖川阳城为地中故置中表若然周公何不即都阳城
乃营洛邑乎洛邑去阳城亦远矣既求地中而不以为
都何耶又曰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
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说者谓凡日景于地千
别集卷九 第 12a 页 WYG0938-0806c.png
里而差一寸南表千里景短一寸北表千里景长一寸
有是理乎若千里即差一寸万里乃差一尺也此已不
可况谓东表去中表千里昼漏半中表景得正时东表
日已跌矣是地于日为近东故得夕景西表去中千里
昼漏半中表景得正时西表日未中是地于日为近西
仍得朝时之景此甚不可也日月丽天万里同晷才去
千里之间地中得正时在东之景已夕在西之景方朝
若然是夏日之至昼漏方半东去地中千里之人以西
别集卷九 第 12b 页 WYG0938-0806d.png
方之朝为夕西去地中千里之人以东方之夕为朝使
相去数千里之外则当以昼为夜以夜为昼矣虽蛮夷
之地穷日际月窟之所居亦不至是昔尧命羲和宅嵎
夷命羲叔宅南郊命和仲宅昧谷命和叔宅幽都皆以
观日景之出入短长阴阳气候之偏正未尝闻四方日
景之异如此又曰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
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夫谓之中国居天地之中者
以外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为中也其蛮夷之地或
别集卷九 第 13a 页 WYG0938-0807a.png
相倍蓰或相什百在四夷之域广轮自不同中国之内
但指一洛正为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其果乎故营
王邑者欲居天下之中使四方道理均此则可矣而谓
天地必合于此四时必交于此恐无是理也况于风雨
之会阴阳之和夫亦在人君德政应天心如何耳但居
洛邑以求风雨之会阴阳之和空言也此无他盖见书
召诰有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之言故作周礼者行
其说也不知书所谓土中者但谓道理均耳使周公必
别集卷九 第 13b 页 WYG0938-0807b.png
以土圭测景求地中则书载营邑之事详矣岂得不言
今观洛诰之书特云卜涧水东卜瀍水西何尝如大司
徒及诸儒之说学者苟知成王未尝营居洛邑之说自
可知其非也(玉川经说/)
封国之制(大国不过百里次七十里次五十里周制然/)
(也今考周官建国之法则以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
(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与当时之制似若相戾何也/)
礼封国之制先儒固有能言其非者俗学又为之委曲
别集卷九 第 14a 页 WYG0938-0807c.png
求通以误后世亦不能无辨焉夫子以大国为千乘之
国又曰安见方六七十而非邦也者至孟子荅北宫锜
及慎子之言与武成列爵分土之制无少差异则大国
不过百里次七十里次五十里周法固然也又曰今滕
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则孔孟非特闻武王周公之制
盖亲见当时之诸侯则然汉儒作王制亦同独为周官
书者以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
里与书论语孟子礼记之言并戾无疑其为非也陋儒
别集卷九 第 14b 页 WYG0938-0807d.png
郑氏释王制乃曰武王初定天下更以五等之爵增以
子男而犹因殷之地以九州之界尚狭也周公致太平
斥九州之界封有功诸侯大者五百里最小者百里
盖据大司徒之文夫尧舜夏商周之地不过九州考周
职方掌天下之图无以过于禹贡之域禹之疆域东渐
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夫既已穷于海至于流
沙将何所斥广哉借能斥大边境取夷狄之地亦不可
增封于内此甚不然也或曰诸侯之地当如孟子之言
别集卷九 第 15a 页 WYG0938-0808a.png
至开方之则如司徒所记故其言封疆皆言方者开方
之法也王制云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若据实千里
而言则不得有方百里者百亦开方法也此百里之国
开方得百里之国者四公当为四百里此言五百里者
锡之以附庸故也伯七十里开方得七十里之国者四
则为二百八十里举成数可为三百里子五十里开方
得五十里之国者四故为二百据此说亦非也以公侯
之地开方之已不得五百里之数又益之以附庸若公
别集卷九 第 15b 页 WYG0938-0808b.png
侯有附庸则自伯而下亦当有附庸合于公侯则又不
合于伯子矣况子男同五十里今以子五十里开方得
二百里而男开方之止于百里何哉说者又强通以为
男实有二十五里何所据而云然王制有曰古者以周
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百里当今
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三分然则孟子周官里
数之不同而尺之有短长耶夫借谓尺有短长其百里
当后之百二十一里有奇周官但当云诸公之地封疆
别集卷九 第 16a 页 WYG0938-0808c.png
方百二十里何至相去数倍辽远之甚乎是又不可也
不知为此异说者盖汉儒见周之衰诸侯相侵吞灭小
国开疆拓地至于数百里之广乃以为周制耳子产曰
古者列国一同今大国数圻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孟子
曰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又曰今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观此则春秋之大
国非复一同也战国时鲁乃五百里齐乃千里此作周
官书故以为据也又职方氏曰千里封公方五百里则
别集卷九 第 16b 页 WYG0938-0808d.png
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
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皆非古之制不可信也故曰
举衰世之典而为盛时之制此类是也(艮斋文/)
设官分职(唐虞之世事简而建官少周之世事烦而建/)
(官多夏商不过倍唐虞之制周人亦不过倍夏商之制/)
(而已今观其职掌之分乃与夏商之制万万不侔者何/)
(哉敢详言之/)周礼事之最大者莫如建都封国之制予
既辨其非古矣然未为甚也至其言设官则甚矣据书
别集卷九 第 17a 页 WYG0938-0809a.png
周官称唐虞官百夏商倍之继之曰仰惟前代时若训
迪厥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
三孤而后及于六卿周之官制可据惟此成王仰惟前
代则大率依唐虞夏商之制耳今观周礼乃无三孤三
公之官不志其大而志其小于理安乎为之说者乃曰
三公之尊坐而论道故不列于官谬说也成王言六卿
所治之职何尝以配天地四时今以冢宰曰天官而天
事反在春官乃曰天取兼总人天之至尊惟万乘可称
别集卷九 第 17b 页 WYG0938-0809b.png
曰天王曰天子岂人臣而得称天乎司徒谓之地官尤
无义古者司徒掌教教以人伦今乃掌土地之事乃是
司空掌土地非司徒掌教也宗伯掌礼谓之春官春者
物之生五行以象仁今谓之礼岂能主教也哉司马掌
兵而谓之夏官夏方物之盛反用兵乎惟司寇掌刑谓
之秋官犹可矣司空掌土谓之冬官又无理也使成王
有取于天地四时则书言之矣书既不言所取又无义
则汉儒臆说可知也又小宰谓天官以下其属各六十
别集卷九 第 18a 页 WYG0938-0809c.png
计为三百六十官说者谓象日月星辰之度今观自太
宰至屦人官凡六十有三自大司徒至犒人官凡七十
有九自太宗伯至宗人官凡七十有一自大司马至家
司马官凡七十自大司寇至家士官凡六十有六计五
官之属已有三百五十有二而冬官尚不与小宰之言
自戾矣且其趋走之吏仆𨽻之职皆列于官内小臣内
竖男巫女巫之类何为者耶甚者国氏去蛙黾壶涿氏
除水蛊祚氏攻草木而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为一
别集卷九 第 18b 页 WYG0938-0809d.png
官乎渎乱不经甚矣然此虽不可犹可强道也若乃乡
官之制五家为比有下士为比长五比为闾有中士为
闾胥四闾为族有上士为族师五族为党有下大夫为
党正五党为州有中大夫为州长五州为乡有卿一人
谓之乡大夫六乡之民不过七万五千家耳今每乡卿
一人中大夫五人下大夫二十五人上士一百二十五
人中士五百人下士二千五百人一乡之中自卿至下
士凡三千一百五十六官合六卿计之则有万八千九
别集卷九 第 19a 页 WYG0938-0810a.png
百三十六官不知七万五千之家何以供之虽尽土之
所产赋之所入不足以给之至遂人言六遂之制又云
五家为邻有邻长推而上之为理为酂为都为县为遂
为异于乡之制并六家计之亦万八千九百三十六官
六遂又能供之耶合乡遂之数则为三万六千八百七
十二官据孟子王制诸侯之下士比上农夫食九人使
六乡六遂之官皆食诸侯下士之禄则三万七千八百
七十二官盖食三十万有馀人乡遂之中耕者凡几万
别集卷九 第 19b 页 WYG0938-0810b.png
人乃食三万不耕之人乎况又不止皆食诸侯下士之
禄况又乡遂之外他官至众内而三公三孤之属外而
诸侯之臣又不知其几借谓尧舜之世事简而建官少
周之世事烦而建官多夏商不过倍唐虞之制周人亦
不过倍夏商之制何得与夏商相去乃数万倍耶盖彼
但见成周建官之多而不计其数乃至于此其诞谩至
此世儒乃酷信之不亦伤乎王氏曰王畿受天下财赋
不当以财不足禄为疑不知官冗至此禄之当以何术
别集卷九 第 20a 页 WYG0938-0810c.png
世之陋学随人东西未有如汉郑氏近世王氏也作周
礼者正以欺若人耳
王后不会(周礼凡用皆会唯王及后则不会然则费用/)
(亡度未免有耗蠹之渐宁可不之虑乎/)先生曰周官九
式之职冢宰任之王恣其费用有司虽不会冢宰得以
九式论于王矣故王后不会非荡然无以禁止之也制
之有冢宰之义而非以有司之法故也(龟山/)
礼有屈伸(礼有屈伸分所当然尔故三公北面执璧所/)
别集卷九 第 20b 页 WYG0938-0810d.png
(以示屈礼以尊君也然不知孤卿大夫反以东面西/)
(面何哉后致饮则医酏糟亦所以示屈礼于宾客也然/)
(不知夫人致饮又反得用清醴何哉学者观礼当辨此/)
(说/)先儒言礼有所谓位尊而礼屈位卑而礼伸者盖起
于周官书射人掌国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
孤东面卿大夫西面其挚三公执璧孤皮帛卿执羔大
夫执雁说者曰三公臣之职尊者也故特屈使北面荅
君璧子男所执三公执璧服毛冕屈使与子男同也其
别集卷九 第 21a 页 WYG0938-0811a.png
在酒正王后致饮于宾客之礼则医酏糟在浆人共夫
人致饮于宾客之礼则清醴医酏糟说者曰后致饮无
礼医酏不清者与王同醴屈也夫人不敌王故得备之
也黄子曰非也先王制礼不如是之颠倒礼者何也正
名分之谓也名分一正则尊者不得踰卑小者不得加
大贱者不得妨贵是以上下无争国家可长保也名分
一紊则卑踰尊小加大贱妨贵觊心一生则乱亡随之
也三公之尊坐而论道为孤卿大夫百僚之率其宫室
别集卷九 第 21b 页 WYG0938-0811b.png
车旂衣服之物莫之敢伉也今谓三公北面以示屈孤
东面卿大夫西面以示不屈而又执子男之璧服子男
之冕于礼称乎王后天下之母也尊与君同自夫人以
下皆媵妾尔其礼仪制度自相悬绝今后致饮乃无清
醴以示屈夫人致饮反有清醴以示不屈于礼又可乎
以三公之尊为嫌而卿大夫之不屈反不以为嫌乎以
后之敌体为嫌而卿大夫之不屈反不以为嫌乎若然
则朝廷之上公卿大夫宫禁之内王后夫人名分俱不
别集卷九 第 22a 页 WYG0938-0811c.png
正矣不至于上下乖争祸乱随之者几希若虢公晋侯
朝王王皆赐之玉五㲄马三匹识者讥之曰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公侯之礼尚不得而同况使尊者屈卑者伸乎先
王制礼防闲万世所以严小大尊卑之分至矣后世犹
越等破制以相攘夺况自乱其名分乎此其误说可知
也而三礼义宗又曰三公服章有五欲见其屈斿得用
八以明其伸伸者见其尊贵之理屈者明其为臣之义
又三夫人服有二等迫于后则阙狄以放三公夫人以
别集卷九 第 22b 页 WYG0938-0811d.png
明其屈也不迫于后则服揄狄以劾侯伯夫人以明其
伸也先王立礼固有定制岂有一三公之服有屈者又
有伸者一夫人之服又有时而屈伸纷纷如此谁能辨
之又因周礼而失之也呜呼孰知其说之陋亦本于谷
梁氏乎春秋隐公八年书曰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据经
公及诸侯盟则书诸侯及大夫盟则书大夫之微者盟
则书人此本无他说谷梁乃曰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
及大夫岂谓大夫迫近于公盟公则嫌其伉微者位卑
别集卷九 第 23a 页 WYG0938-0812a.png
则不嫌其伉也此妄也公诚不可与大夫盟则春秋尝
书公及齐大夫盟于蔇何耶谷梁为一字之巧说非矣
后之言礼者乃推是而为礼之屈伸陋学相傅何时已
(汲斋/)
内宰之职(周人以辨宫九嫔九御之教责之内宰然乎/)
(否乎夫以宫禁之密房帷之事非外官所治也女子未/)
(嫁教以妇言妇德妇容妇功者女师之事也今内宰二/)
(人下大夫也其属又有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史胥徒/)
别集卷九 第 23b 页 WYG0938-0812b.png
(之众而使之出入宫禁以阴礼教皇后及九嫔无是理/)
(况谓之妇职织纴组紃之事内宰其果能教之乎/)夫男
女之别正家所先先王以宫掖使令扫除之事不可以
无人于是不得已用奄官所以为之防未闻使外官治
内事也后夫人以下欲无骄伪无嫉妒无谗言无私谒
在人君正身以率之耳不正身以率之而使内宰之徒
教之非也舜以匹夫妻帝之二女使执妇道于虞氏曰
嫔于虞盖以德化之矣文王能使太姒之有德亦身率
别集卷九 第 24a 页 WYG0938-0812c.png
之耳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皆非使人
教之也在易之家人曰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六二之爻辞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凡事无所专
特主馈食于中尔今天官之属乃使九嫔世妇女御如
女祝女人与焉春官之属乃使世妇世吏内宗外宗与
焉在世妇则每宫卿二人是禁帏之内男女杂其职岂
分别内外之理哉古者内外言不出入于梱今使宫嫔
而属六卿使朝臣而化九嫔周公必不为是礼也又曰
别集卷九 第 24b 页 WYG0938-0812d.png
凡宾客之祼献瑶爵皆赞说者谓王同姓及二王之后
来朝觐为宾客者行祼礼时后则亚王礼宾王享燕之
后则亚王献宾瑶爵后所以亚王酬宾也此又不可方
宗庙之事后助王祭礼也宾客何得特为王同姓二王
后乎以在中馈位乎内之妇人使之外接宾客杂与有
司行祼献之礼则易家人之道不足为训也释者又引
阳侯来朝于穆侯穆侯享阳侯夫人助君献酬于宾阳
侯见夫人色美遂杀穆侯而窃其夫人故大享废夫人
别集卷九 第 25a 页 WYG0938-0813a.png
之礼诚如是说则周制礼未足以经国家其弊乃至于
使其臣窃君之夫人岂防乱之礼意乎予谓君有宾客
必无后夫人祼献之礼使果有之则阳侯窃夫人之乱
亦宜至于此矣盖此特汉儒以后夫人有助祭祼献之
礼而谓宾客亦然世人惑其说不见其礼行于世故为
阳侯窃夫人而废夫享之说也又曰凡建国佐后立市
设其次置其序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谆制祭之
以阴礼此又不可也妇人无外事何得以立市乎说者
别集卷九 第 25b 页 WYG0938-0813b.png
谓后职主阴王立朝后立市阴阳相成之义若然凡事
之属于阴者皆后主之也祭天阳也祭地阴也祭日阳
也祭月阴也祭祖阳也祭社阴也然则祭地祭社祭月
等事何不归之后乎吾闻神农氏教人日中为市者矣
未闻后之立市也闻舜之巡狩同度量衡者矣未闻后
之出其度量也王之事后不得与犹后之事王不得与
也日昱乎昼月昱乎夜各无相侵而后得阴阳之义也
是故牝鸡之晨周王数其恶哲妇倾城诗人记其乱历
别集卷九 第 26a 页 WYG0938-0813c.png
观圣经之训未有听妇人与政者独汉儒序诗以求贤
审官知臣下之勤劳为后妃之事盖悖理乱常之谬说
不可以训也作周官书者之说与序读内宰意所不可
者三以阴礼教六官教九嫔以妇职教九御一也凡宾
客之祼献瑶爵二也凡建国佐后立市三也以为诚如
此则阴阳非以相成乃以相侵为乱之本秦汉以来女
祸相仍盖不知道者之说有以启之也可不戒哉
三物兴贤(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其一曰/)
别集卷九 第 26b 页 WYG0938-0813d.png
(六德智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
(艺礼乐射御书数合是三物则十有八目其为选举之/)
(法亦可谓详矣然不知当时人才备此六德六行六艺/)
(者谁欤/)言取士者皆谓莫成周之盛盖取之于乡素有
以考其德行道艺平日已书于族闾州党及三年大比
乡老以礼宾之宜其所得必真贤实能也成周乡举里
选之法固善矣然果若周礼所载否乎今读大司徒以
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见其立制不中复名亡实乃
别集卷九 第 27a 页 WYG0938-0814a.png
知汉儒之臆说非成周之旧典也古之取士务求所长
而不责其备或以德进或以言扬或以事举求才而责
其备虽圣人不能今司徒之三物一曰六德智仁圣义
中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数合是三物以为十有八目今欲兴一贤能必以六德
六行六艺兼有是十有八者而后可则舍伊周孔颜无
人也皋陶之陈九德自宽而栗至于强而义必有是德
而后可用也然必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
别集卷九 第 27b 页 WYG0938-0814b.png
六德亮采有邦盖可为卿大夫者不过日宣三德可为
诸侯者不过祗敬六德未尝责人以九德之备若大司
徒之十有八事亦不求人之备则亦当如皋陶谟有三
德六德九德之辨今下并无其文是使人备是三物而
后可乎且六行人可为也六德之中则有不可为者焉
曰知曰义曰忠曰和犹可能也若圣与仁夫子以为岂
敢三千之徒惟一颜子仅可言仁他人皆不可况其圣
乎仁且圣人皆间出者也其谁敢当是名耶名为宣敬
别集卷九 第 28a 页 WYG0938-0814c.png
如必求圣者而充其选可易得耶抑不知大司徒果何
人而能教人以仁圣仁圣亦可以教人乎至于六艺之
中谓射御书数为艺则是矣而礼乐乃道之用德之大
者亦谓之艺何哉孟子尝言礼乐矣曰仁之实事亲义
之实从兄礼则节文斯二者乐则乐斯二者则是礼乐
者无他润饰仁义而已夫子曰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
可以为成人今以礼乐即为艺非圣人之所谓也又曰
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若礼乐但一艺可游而不可据
别集卷九 第 28b 页 WYG0938-0814d.png
虽无礼乐何害为成人乎以孔孟之言质大司徒之法
相戾多矣故三物之制有不可者三责人以备一不可
也求仁圣于贤能二不可也舍礼乐为六艺三不可也
成王周公立一制必不有三不可焉可知汉儒之臆说
(玉川/)
属民读法(五经之文未尝有属民读法事唯周礼何言/)
(之详州长则一岁属民读法者凡三正月及岁时祭祀/)
(是也党正则一岁属民读法者六四时之孟月及春秋/)
别集卷九 第 29a 页 WYG0938-0815a.png
(祭禜是也族师则一岁属民读法者十有四每月之吉/)
(及春秋祭晡是也至闾师又曰无时凡春秋祭祀役政/)
(丧纪众庶既聚则皆读法不知其几说者曰弥亲民于/)
(教亦弥数乡大夫官五州去民远故不读法州长管五/)
(党去民渐亲故四读法党正去民弥亲故七读法族师/)
(又弥亲故至十有四焉闾胥官卑于民至近读法无有/)
(时若此然比长尤亲民者又何以不属民读法乎/)夫四
闾为族族之民即闾之民也五族为党党之民即族之
别集卷九 第 29b 页 WYG0938-0815b.png
民也五党为州州之民即党之民也今则党族闾读法
多同其日民既读法于州安得又至于族将谁适从乎
且民之趋事赴功析因夷隩各从其时之不暇至其闲
暇之日亦各欲休息何乃一岁之间州使之读法者三
党使之读法者六族使之读法者十有四闾使之读法
者又无数不亦弊弊然其劳将见春不及耕夏不及耘
秋不及敛冬不及藏而惟读法之为急不亦扰民之甚
乎夫种木者深根厚土而俟其自殖昧者乃旦旦而视
别集卷九 第 30a 页 WYG0938-0815c.png
之掘土而搔之而木性已摇矣王者之于民不过轻徭
薄赋以厚其生崇德明义以化其心其生厚则无穷民
其心化则无奸民何尝区区示以法令今日使读法于
此明日又读法于彼使民有终岁奔走从事之劳是何
异昧者之种木欲其生而反摇其本也此决非周公之
意不知治体者为是说尔或曰圣人之教民委曲详重
务使人心皆明知之读法虽数何足为疑曰不然盘庚
方欲迁都民咨胥怨乃作书三篇以告之周公欲伐四
别集卷九 第 30b 页 WYG0938-0815d.png
国议者以为艰大乃作大诰以开其未喻至于商之顽
民未知化于是谆谆作多方多士之书皆国事晓劝之
尔何尝闻数数觌民以法乎法者治之末尔向使人心
皆明知之又岂移风易俗之道耶(紫芝/)
免役多少(役法一也国中以免者多役者少野则免者/)
(少役者多以至世禄者必不免何也/)卿大夫采地圭田
皆以为永业所谓世禄之家必不异今之官户也舍役
者惟老者疾者宾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舍此虽世禄
别集卷九 第 31a 页 WYG0938-0816a.png
者役不必免 国中以免者多役者少故晚征而早蠲
之野则免者少役者多故早征而晚蠲之贵者贤者能
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多居国中故免者多(横渠/)
 
 
 
 
 
别集卷九 第 31b 页 WYG0938-0816b.png
 
 
 
 
 
 
 
 群书考索别集卷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