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卷一 第 1a 页 WYG0938-0685a.png

群书考索别集卷一 宋 章如愚 撰
图书门
别集卷一 第 1b 页 WYG0938-0685b.png

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
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
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
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
别集卷一 第 2a 页 WYG0938-0686a.png

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
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
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太极图
○此无极而太极也所以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也
非有以离乎阴阳即阴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阴阳而
别集卷一 第 2b 页 WYG0938-0686b.png

□者阳之动也○之用所以行也□者阴之静也○之
体所以立也□者□之根也□者□之根也 此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者阳之变也□
者阴之合也□阴盛故居右□阳盛故居左□阳稚故
次火□阴稚故次水□冲气故居中而水火之□交
系乎上阴根阳阳根阴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
金金而复水如环无端五气分四时行也○□
别集卷一 第 3a 页 WYG0938-0686c.png

末无彼此也太极本无极上天之载无声臭也五行之
生各一其性气殊质异各一其○无假借也□此无
极二五所以妙合而无间也○乾男坤女以气化者言
各一其性男女一太极也○万物化生以形化者言各
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也又曰极如木之有根浮屠之
有顶但是有形之极太极乃是无形之极○极者至极
之义至中至正至精至一之理也太者大而无以加之
别集卷一 第 3b 页 WYG0938-0686d.png

总会之义北极则有枢纽之义皇极则有标准之义谓
之太极则是原头只有此理在天地万物之先而实行
乎天地万物之中无总会之形而实为万理之总会无
枢纽之形而实为万化之枢纽无标准之形而实为万
类之标准周子但于第二圈中分出一圈在上以见太
极只是浑沦极至之理而元无形尔图说解剥图体示
人以一身所自来惟人也以下示人以人道所由立使
别集卷一 第 4a 页 WYG0938-0687a.png

人所以为小人朱子尝曰西铭前一段如棋盘后一段
如人下棋太极图意亦然
别集卷一 第 5a 页 WYG0938-0687c.png

别集卷一 第 6a 页 WYG0938-0688a.png

别集卷一 第 7a 页 WYG0938-0688c.png

大傅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矣
朱子曰天地之间莫非太极阴阳之妙圣人仰观俯
察远求近取固有超然而默契于心矣故自两仪未
分浑然太极而两仪四象六十四卦之理已粲然于
其中太极分而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两仪固两仪也
别集卷一 第 7b 页 WYG0938-0688d.png

矣自是而推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
二而六十四以至百千万亿之无穷虽见于摹画若
有先后而出于人为然其已定之形已成之势固已
具于浑然之中而不容毫发思虑作为于其间也又
曰诸儒谈易谩纷纷只见繁枝不见根观象徒劳推
互体玩辞亦是逞空言须知一本能双干始信千儿
与万孙吃𦂳包羲为人意悠悠千古向谁论
别集卷一 第 8a 页 WYG0938-0689a.png

一阴一而为两仪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则太阳一
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而为四象四象之上各生一奇
一偶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而为
八卦八而十六则两仪之上各加八卦又八卦之上各
加两仪也十六而三十二则四象之上各加八卦又八
卦之上各加四象也三十二而六十四则八卦之上各
加八卦下三画则八乾八兑八离八震八巽八坎八艮
别集卷一 第 8b 页 WYG0938-0689b.png

八各居八卦之上而重乾居一重兑居二重离居三重
震居四重巽居五重坎居六重艮居七重坤居八皆自
然而然不容已之势岂待文王而后重周礼三易经卦
皆八其别皆六十四周礼至刘歆时方出子云不见周
礼故以重易为文王不知十三卦制器皆取已重之卦
矣文王易即伏羲已重之卦而改变其位序也
别集卷一 第 9a 页 WYG0938-0689c.png

别集卷一 第 10a 页 WYG0938-0690a.png

邵子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
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
象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
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
干之有枝愈大而愈小愈细而愈繁是故乾以分之
坤以翕之震以长之巽以消之长则分分则消消则
翕也乾坤定位也震巽一交也兑离坎艮再交也故
别集卷一 第 10b 页 WYG0938-0690b.png

多也坎艮阴浸多也又曰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
之后阳分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
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
于姤也又曰乾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阴所尅也
坤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所尅之阳也故乾得三
十六而坤得十二也又曰复至乾凡百一十有二阳
八十阴姤至坤凡百一十有二阴八十阳又曰阳在
别集卷一 第 11a 页 WYG0938-0690c.png

则皆顺行此真至之理按图可见之矣又曰坎离阴
阳之限也故离当寅坎当申而数常踰之者阴阳之
溢也然用数不过乎中也(离当卯坎当酉但以坤为/)
(子半可见矣/)又曰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
化万事生于心也
此即横图而分左右也阳爻多者居左阴爻多者居右
阴阳之宾主也自三画观之初画为仪阴阳之奇偶也
别集卷一 第 11b 页 WYG0938-0690d.png

观之一画则左三十二阳右三十二阴两仪也二画则
十六阳十六阴相间四象也三画则八阳八阴相间八
卦也四画则四阳四阴相间五画则二阳二阴相间六
画则一阳一阴相间皆阴阳相生不已之象也然以象
观之阳饶阴乏以数观之阳一阴二故恶多于美害多
于利乱多于治天道进阳而退阴人道必崇阳而抑阴
欤
别集卷一 第 12a 页 WYG0938-0691a.png

别集卷一 第 12b 页 WYG0938-0691b.png

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
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
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邵子曰此一节明伏羲
八卦也八卦相错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也又曰
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又曰震始交阴而阳生
巽始消阳而阴生兑阳长也艮阴长也震兑在天之
别集卷一 第 13a 页 WYG0938-0691c.png

阳而下阴天以始生言之故阴上而阳下交泰之义
也地以既成言之阳上而阴下尊卑之位也乾坤定
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之
所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
不由乎此矣 朱子曰以横图观之有乾一而后有
兑二有兑二而后有离三而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亦以次而生此易之所以成也而圆图之左方自
别集卷一 第 13b 页 WYG0938-0691d.png

交夏至焉皆进而得其已生之卦犹自今日而追数
昨日也故曰数往者顺其右方自巽之初为夏至坎
艮之中为秋分以至于坤之末而交冬至焉皆进而
得其未生之卦犹自今日而逆计来日也故曰知来
者逆然本易之所以成则其先后始终如横图及圆
图右方之序而已故曰易逆数也
按说卦所言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象先天图之小成
别集卷一 第 14a 页 WYG0938-0692a.png

居北离火外阳内阴居东大明生东也坎水外阴内阳
居西月生于西也西北多山故艮止为山居西北泽萃
东南故兑说为泽居东南雷起东北故震阳动于下为
雷居东北风起西南故巽入于下为风居西南此对待
之阴阳也然八卦之序旋转无穷八位之象交相为用
对待者未尝不流行也
别集卷一 第 15a 页 WYG0938-0692c.png

说卦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于坤说言
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神也者妙万物而为
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
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
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
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邵
子曰此一节明文王八卦也又曰至哉文王之作易
别集卷一 第 15b 页 WYG0938-0692d.png

既济也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
应天之时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
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王
者之法其尽于是矣(此言文王改易伏羲卦图之意/)
(也盖自乾南坤北而交则乾北坤南而为泰矣自离/)
(东坎西而交则离西坎东而为既济矣乾坤之交者/)
(自其所已成而反其所由生也故再变则乾退乎西/)
别集卷一 第 16a 页 WYG0938-0693a.png

(而东也故乾坤既退则离得乾位而坎得坤位也震/)
(用事者发生于东方巽代母者长养于东南也/)又曰
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震兑始交者也故当朝夕之
位坎离交之极者也故当子午之位巽艮不交而阴
阳犹杂也故当用中之偏乾坤纯阳纯阴也故当不
用之位也又曰兑离巽得阳之多者也艮坎震得阴
之多者也是以为天地用也乾极阳坤极阴是以不
别集卷一 第 16b 页 WYG0938-0693b.png

按说卦所言震巽离坤兑乾坎艮之序后天图之小成
也乾坤交而付其用于离坎故离得乾位坎得坤位乾
西北坤西南者退处于无为之地天倾西北而枢纽不
动亦在西北故乾居西北土居中央致养之道在离兑
之间故坤居西南震东兑西者震阳出阴而主春兑阴
说阳而主秋也巽东南而艮东北者巽阴入阳长养万
物艮阳止阴终始万物此流行之阴阳也然乾对坤震
别集卷一 第 17a 页 WYG0938-0693c.png

水火雷风山泽之相偶又用伏羲卦云
别集卷一 第 18a 页 WYG0938-0694a.png

别集卷一 第 19a 页 WYG0938-0694c.png

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也伏羲画八卦即有六十四卦
圆者为天方者为地天地之理皆在是也 伯温曰
乾兑离震在天为阳在地为刚在天则居东南在地
则居西北巽坎艮坤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天则居
西北在地则居东南阴阳相错天文也刚柔相交地
理也 朱子曰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
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
别集卷一 第 19b 页 WYG0938-0694d.png

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
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
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又曰先天图一日有一日之
运一月有一月之运大而天地之终始小而人物之
死生远而古今之世变皆不外此
天地之间无独必有对故先天之易两两相对圆图乾
与坤对自乾坤而生者夬对剥大有对比壮对观小畜
别集卷一 第 20a 页 WYG0938-0695a.png

者复对谦蹇对暌渐对归妹小过对中孚旅对节咸对
损遁对临坎与离对自离坎而生者师对同人蒙对革
涣对丰解对家人未济对既济困对贲讼对明夷震与
巽对自震巽而生者升对无妄蛊对随井对噬嗑恒对
益鼎对屯大过对颐姤对复方圆自下而上序如横图
自西北之东南乾之坤东北之西南泰之否纵横错综
亦皆相对天下之理有刚必有柔有进必有退有善必
别集卷一 第 20b 页 WYG0938-0695b.png

乾姤之间复至乾阳自少而多极于乾则一变为姤矣
姤至坤阴自少而多极于坤则一变为复矣坤而复乾
而姤乃阴阳变易之机得其机则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进必思退吉必虑凶可以体常尽变先天之学其明天
道以验人事之几欤
别集卷一 第 21a 页 WYG0938-0695c.png

别集卷一 第 22a 页 WYG0938-0696a.png

易大传序卦杂卦皆后天次序反对卦也 邵子曰
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变而成八也
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变而
成六十四也又曰小成之卦正者四变者二共六卦
也大成之卦正者八变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又
曰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又曰体有三
百八十四而用止于三百六十何也以乾坤离坎之
别集卷一 第 22b 页 WYG0938-0696b.png

又曰乾坤坎离为上篇之用震艮巽兑为下篇之用
颐中孚大小过为二篇之用也
阴阳相易自有相反之理故后天之易一一反对上经
十八卦下经亦十八卦上经不易者六乾坤坎离颐大
过也反易者十二屯与蒙需与讼师与比小畜与履泰
与否同人与大有谦与豫随与蛊临与观噬嗑与贲剥
与复无妄与大畜是也下经不易者二中孚小过也反
别集卷一 第 23a 页 WYG0938-0696c.png

损与益夬与姤萃与升困与井革与鼎震与艮渐与归
妹丰与旅巽与兑涣与节既济与未济是也乾坤坎离
固不易艮震合而为颐震艮合而为小过巽兑合而为
中孚兑巽合而为大过亦皆不易也八卦虽不易乾尽
变则为坤坤尽变则为乾坎尽变则为离离尽变则为
坎颐尽变则为大过大过尽变则为颐中孚尽变则为
小过小过尽变则为中孚亦皆变易也易变易也天下
别集卷一 第 23b 页 WYG0938-0696d.png

随为蛊反晋为夷反家人为睽此不善变者也反剥为
复反遁为壮反蹇为解反损为益反困为井此善变者
也亦不尽然文王之意但示人以可变之机得其机则
危可安乱可治屈可伸狂可圣特在一转移之顷尔后
天之学其明人事以赞天道之妙欤
别集卷一 第 24a 页 WYG0938-0697a.png

别集卷一 第 24b 页 WYG0938-0697b.png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
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
鬼神也
朱子曰此一节夫子明河图之数也天地之间一气
而已分而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终始无不
管于是故河图之位一与六居北二与七居南三与
别集卷一 第 25a 页 WYG0938-0697c.png

阴一阳一奇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阳数奇故一三
五七九属乎天阴数偶故二四六八十属乎地天数
五地数五各以类相求五位之相得然也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谓各有
合也积五奇为二十五积五偶为三十合是二者为
五十有五此河图之全数也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
别集卷一 第 25b 页 WYG0938-0697d.png

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关子明云河图
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
数其肇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故伏羲因之而造
易也
河图者天地所画之易也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立而
为天地天地播而为五行天地初生之气必湿为水湿
极必燥为火燥必有所生为木生必刚为金刚必实为
别集卷一 第 26a 页 WYG0938-0698a.png

奇成阳先阴故水先成火次之木者土之华金者土之
实其性有水火之杂土则万物之所成始而成终是五
行所成之质也五行分王四时土居中央故数亦以五
为中一倚之成六二倚之成七三倚之成八四倚之成
九五倚一二三四而成十此皆自然之象数易之原也
伏羲仰观俯察远近参取见天地间无非易而河图之
出适契其心故因之以画卦使图不出卦其不画乎
别集卷一 第 27a 页 WYG0938-0698c.png

孔安国云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
至九禹因第之以成九类
刘歆云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
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邵子曰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盖方
者洛书之文故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蔡元定云古今傅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
别集卷一 第 27b 页 WYG0938-0698d.png

图九为洛书盖大传既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洪范
又明言锡禹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惟刘牧意见以
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其易置图并无明验但谓伏羲
兼取图书则为可疑耳其实天地之理一而已时有
古今先后不同而其理不容有二故伏羲但据河图
作易不必预见洛书而逆与之合大禹但据洛书作
别集卷一 第 28a 页 WYG0938-0699a.png

外无复他理故也
图象圆圆者天也书象方方者地也图数十偶赢而奇
乏全数也书数九奇赢而偶乏变数也图以五生数统
五成数故生数在内成数在外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
故奇数居正偶数居侧皆阳统阴也生成数各有阴阳
以生成而论则生为阳成为阴也图五行相生而分布
则首北次南次东次西以复于中也书五行相尅而右
别集卷一 第 28b 页 WYG0938-0699b.png

皆以五居中虚其中则太极也奇偶均二十者两仪也
图六七八九附于生数之外则阴阳老少互藏其宅书
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
则亦四象也图虚其十亦四十五数也书九畴之母数
则亦四十五数也书九畴之子数则亦五十五数也(五/)
(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七稽疑十休咎證十一福/)
(极/)是以图固可以为范而书亦可以为易矣经纬表里
别集卷一 第 29a 页 WYG0938-0699c.png

别集卷一 第 30a 页 WYG0938-0700a.png

太阳 日暑性目元皇
太阴 月寒情耳会帝
少阳 星昼形鼻运王
少阴 辰夜体口世霸
少刚 石雷木色岁易
少柔 土露草声月书
太刚 火风飞气日诗
别集卷一 第 30b 页 WYG0938-0700b.png

别集卷一 第 31a 页 WYG0938-0700c.png

元之会(夬/) 会之会(兑/) 运之会(革/) 世之会(随/)
元之运(大有/)会之运(暌/) 运之运(离/) 世之运(噬嗑/)
元之世(大壮/)会之世(归妹/)运之世(丰/) 世之世(震/)
元之岁(小畜/)会之岁(中孚/)运之岁(家人/)世之岁(益/)
元之月(需/) 会之月(节/) 运之月(既济/)世之月(屯/)
元之日(大畜/)会之日(损/) 运之日(贲/) 世之日(颐/)
元之辰(泰/) 会之辰(临/) 运之辰(明夷/)世之辰(复/)
别集卷一 第 31b 页 WYG0938-0700d.png

岁之会(大过/)月之会(困/) 日之会(咸/) 辰之会(萃/)
岁之运(鼎/) 月之运(未济/)日之运(旅/) 辰之运(晋/)
岁之世(恒/) 月之世(解/) 日之世(小过/)辰之世(豫/)
岁之岁(巽/) 月之岁(涣/) 日之岁(渐/) 辰之岁(观/)
岁之月(井/) 月之月(坎/) 日之月(蹇/) 辰之月(比/)
岁之日(蛊/) 月之日(蒙/) 日之日(艮/) 辰之日(剥/)
岁之辰(升/) 月之辰(师/) 日之辰(谦/) 辰之辰(坤/)
别集卷一 第 32a 页 WYG0938-0701a.png

天有阴阳阴阳之中又各有阴阳故有太少太阳日
太阴月少阳星少阴辰为天之四象暑寒昼夜天之
所变也性情形体物所感于天之变也地有刚柔
刚柔之中又各有刚柔故有太少太柔水太刚火
少柔土少刚石为地之四象雨风露雷地之所化
也走飞草木物所应于地之化也人得天地之全
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
别集卷一 第 32b 页 WYG0938-0701b.png

之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天地万物皆阴
阳刚柔之分人则兼备万物故灵万物而参天地也
阳中阳日也阳中阴月也阴中阳星也阴中阴辰也
柔中柔水也柔中刚火也刚中柔土也刚中刚石也
日月星辰共为天水火土石共为地此乃五之数
也 天地之数极于八八故元会运世岁月星辰之
数极于六十四也阳数以三十起者一月有三十日
别集卷一 第 33a 页 WYG0938-0701c.png

一岁有十二月也 一元之数即一岁之数也一元
有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犹一岁有
十二月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也一元有十
二万九千六百岁一会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月一运
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日一世有十二万九千六百辰
皆自然之数皇极一元之运始于日甲月子星甲辰
子者岂特历数之用哉
别集卷一 第 33b 页 WYG0938-0701d.png

之数四千九十有六之变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之策有
以加乎此哉康节之学虽作用不同而其实则伏羲所
画之卦也故其书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尽天地之体
用以暑寒昼夜雨风露雷尽天地之变化以性情形体
走飞草木尽万物之感应以元会运世岁月日辰尽天
地之终始以皇帝王伯易书诗春秋尽圣贤之事业秦
汉以来一人而已
别集卷一 第 34a 页 WYG0938-0702a.png

别集卷一 第 34b 页 WYG0938-0702b.png

群书考索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