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集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938-0330a.png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十六
宋 章如愚 编
礼乐门
礼
亲享太庙于郊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将有事南郊以
是月癸亥亲享太庙以甲子合祭天地于圜丘开宝元
年幸西京将有事南郊以三月壬申亲享太庙以四月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938-0330b.png

宗以来郊庙时祀命官摄事惟三岁一亲郊则享清庙
按礼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宫泮宫先
人庙也又按唐制奏告太庙之册祝曰取某月某日有
事于某所不敢不告惟宫庙谓之奏告馀百神遣使祭
曰祭告至有事南郊方为正祠天宝间乃更太清宫曰
朝献(玄元/庙)太庙曰朝享非也而太祖太宗皆先享太庙
而后郊册祝之文曰奏告乎曰朝享乎当从礼官问之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938-0331a.png

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周七庙稷为太祖文王
武王与亲庙四也殷六庙契为太祖汤与二昭二穆也
夏五庙禹及二昭二穆也汉无始封之祖高祖即为太
祖故汉世止于七庙唐有始封之祖故唐公景皇帝为
太祖至玄宗时建为九庙其后景皇帝之庙既祧神尧
始为太祖(旧志载黎干十诘十难以归崇敬议尊景皇/为始祖不合于礼宜以神尧为始祖其言极)
(当/)当宋初兴僖祖文安令为太祖至于徽宗建为九庙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938-0331b.png

矣中兴以来九庙之外既有已祧者惟禘祫则合食于
太庙时享则分祭于原庙(景灵宫/是也)所谓原庙孟享(享则/四孟)
(者按礼有邑之君祭用首时无/田之主荐以仲月也见元魏志)各于其室春祠夏礿秋
尝冬烝与腊享而五也无事则亲享有事则命官摄事
也惟太庙亲享在太祖朝再举而太宗以来南郊之岁
始先享太庙而后郊至禘祫之礼乃独罕见夫宗庙之
制一岁五享朔望荐新荐食之外三年一祫五年一禘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938-0331c.png

一闰五年再闰也考之九朝帝纪惟仁宗嘉祐四年一
祫祭于太庙是何时享之数而禘祫之疏也唐新志云
殷周之兴太祖世远而群庙之主皆出其后故其理易
明汉魏以来其兴也暴又其上世微故创国之君为太
祖而世近毁庙之主皆在太祖上于是禘祫不得如古
斯言得之矣(元魏志孝文不以平文为太祖/而以道武为太祖于礼为当)唐自太宗
止曰亲享而不言禘祫新旧唐志与宋朝史志虽存禘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938-0331d.png

(原庙天子所尝行幸之处也宋朝滁州并州/澶州皆有原庙太祖太宗真宗之所临幸也)
庙室庙主祭器祭食太庙东向面阳主生应建门左祖
之义也惟太祖居太室中央正东面之位其三昭三穆
六室各列两旁昭南向穆北向也帝与后有室室有主
未祔用桑既祔用栗讨有罪则载迁庙之主以行然周
家丰洛两都各有庙庙各有主学者泥夫子尊无二上
之言谓庙不言二主者执一无权也(每一室有庙社斋/郎三人主之又有)
续集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938-0332a.png

不尚亵味至于寝园则朔望荐食各以牙盘备极诸品
天宝中用王玙之议太庙亦用寝园之礼非也故庙一
岁而五享寝园一月而二荐享尚气臭敬之至也荐用
亵味情之尽也或引国语天子有日祭有月祭曾不知
月祭朔望也日祭或荐新尝果而已非日祭以为渎也
宗庙昭穆(论昭穆世次及宗/庙制度之不同)或曰昭穆之昭世读为韶
今从本字何也曰昭之为言明也以其南面而向明也
续集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938-0332b.png

字者则假借而通耳曰其为向明何也曰此不可以空
言晓也今且假设诸侯之庙以明之盖周礼建国之神
位左宗庙则五庙皆当在公宫之东南矣其制则孙毓
以为外为都宫太祖在北二昭二穆以次而南是也盖
太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庙二世之君居之穆
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四世之君居之穆之
南庙五世之君居之庙皆南向各有门堂室寝而墙宇
续集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938-0332c.png

一易世而一迁其迁之也新主祔于其班之南庙南庙
之主迁于北庙北庙亲尽则迁其主于太庙之西夹室
而谓之祧凡庙主在本庙之室中皆东向及其祫于太
庙之室中则唯太祖东向自如而为最尊之位群昭之
入乎此者皆列于北牖下而南向群穆之入乎此者皆
列于南牖下而北向南向者取其向明故谓之昭北向
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
续集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938-0332d.png

之主既祧则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而六世为
穆乎曰不然也昭常为昭穆常为穆礼家之说有明文
矣盖二世祧则四世迁昭之北庙六世祔昭之南庙矣
三世祧则五世迁穆之北庙七世祔穆之南庙矣昭者
祔则穆者不迁穆者祔则昭者不动此所以祔必以班
尸必以孙而子孙之列亦以为序若武王谓文王为穆
考成王称武王为昭考则自其始祔而已然而春秋传
续集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938-0333a.png

远而犹不易也岂其交错彼此若是之纷纷哉曰庙之
始立也二世昭而三世穆四世昭而五世穆则固当以
左为尊而右为卑矣今乃三世穆而四世昭五世穆而
六世昭是则右反为尊而左反为卑也而可乎曰不然
也宗庙之制但以左右为昭穆而不以昭穆为尊卑故
五庙同为都宫则昭常在左穆常在右而外有以不失
其序一世自为一庙则昭不见穆穆不见昭而内有以
续集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938-0333b.png

凡已毁未毁之主又毕陈而无所易唯四时之祫不陈
毁庙之主则高祖有时而在穆其礼未有考焉意或如
此则高之上无昭而特设位于祖之西祢之下无穆而
特设位于曾之东也欤曰然则毁庙云者何也曰春秋
传曰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说者以为将纳新
主示有所加耳非尽撤而悉去之也曰然则天子之庙
其制若何曰唐之文祖虞之神宗商之七世三宗其详
续集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938-0333c.png

同矣谓后稷始封文武受命而王故三庙不毁与亲庙
四而七者诸儒之说谓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文
武为宗不在数中者刘歆之说也虽其数之不同然其
位置迁次宜亦与诸侯之庙无甚异者但如诸儒之说
则武王初有天下之时后稷为太祖而组绀居昭之北
庙太王居穆之北庙王季居昭之南庙文王居穆之北
庙王季居昭之南庙文王居穆之北庙犹五庙而已至
续集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938-0333d.png

祔自此以上亦皆止为五庙而祧者藏于太祖之庙至
穆王时则文王亲尽当祧而已有功当宗故别立一庙
于西北而谓之文世室于是成王迁昭王祔而为六庙
矣至共王时则武王亲尽当祧而亦以有功当宗故别
立一庙于东北谓之武世室于是康王迁穆王祔而为
七庙矣自是以后则穆之祧者藏于文世室昭之祧者
藏于武世室而不复藏于太庙矣如刘歆之说则周自
续集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938-0334a.png

亚圉如前递迁至于懿王而始立文世室于三穆之上
至孝王时始立武世室于三昭之上此为少不同耳曰
然则诸儒与刘歆之说孰为是曰前代说者多是刘歆
愚亦意其或然也曰祖功宗德之说尚矣而程子独以
为如此则是为子孙者得择其先祖而祭之也子亦尝
考之乎曰商之三宗周之世室见于经典皆有明文而
功德有无之实天下后世自有公论若必以此为嫌则
续集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938-0334b.png

程子晚年亦尝论宋朝庙制亦谓太祖太宗皆当为百
世不迁之庙以此而推则知前说若非记者之误则或
出于一时之言而未必其终身之定论也曰然则大夫
士之制奈何曰大夫三庙则视诸侯而杀其二然其太
祖昭穆之位犹诸侯也适士二庙则视大夫而杀其一
官师一庙则视大夫而杀其二然其门堂室寝之备犹
大夫也曰庙之为数降杀以两而其制不杀何也曰降
续集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938-0334c.png

矣诸侯之黝垩斲砻大夫有不得为矣大夫之仓楹斲
桷士又有不得为矣曷为而不降哉独门堂室寝之合
然后可名于宫则其制有不得而杀耳盖由命士以上
父子皆异宫生也异宫而死不得异庙则有不得尽其
事生事存之心者是以不得而降也曰然则后世公私
之庙皆为同堂异室而以西为上者何也曰由汉明帝
始也夫汉之为礼略矣然其始也诸帝之庙皆自营之
续集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938-0334d.png

失其独专一庙之尊也至于明帝不知礼义之正而务
为抑损之私遗诏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而其臣
子不敢有加焉魏晋循之遂不能革而先王宗庙之礼
始尽废矣降及近世诸侯无国大夫无邑则虽同堂异
室之制犹不能备独天子之尊可以无所不致顾乃梏
于汉明非礼之礼而不得以致其备物之孝盖其别为
一室则深广之度或不足以陈鼎俎而其合为一庙则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938-0335a.png

而不尊是皆无以尽其事生事存之心而当世宗庙之
礼亦为虚文矣宗庙之礼既为虚文而事生事存之心
有终不能以自已者于是原庙之仪不得不盛然亦至
于宋朝而后都宫别殿前门后寝始略如古者宗庙之
制是其沿袭之变不惟穷乡贱士有不得闻而自南渡
之后故都沦没权宜草创无复旧章则虽朝廷之上礼
官博士老师宿儒亦莫有能知其原者幸而或有一二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938-0335b.png

讥孝惠之饰非责叔孙通之舞礼而于孝明之乱命与
其臣子之苟从则未有正其罪者于今之世则又徒知
其惑异端徇流俗之为陋而不知本其事生事存之心
有不得伸于宗庙者是以不能不自致于此也抑尝观
于陆佃之议而知神祖之尝有意于此矣然而考于史
籍则未见其有纪焉若曰未及营表故不得书则后日
之秉史笔者即前日承诏讨论之臣也所宜深探遗旨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938-0335c.png

使斯人者复见二帝三王制作之盛故尼其事而啬其
传邪呜乎惜哉(中庸/或问)
礼
论僖祖不当祧当为宋朝万世之始祖切详群议其说
虽多而揆以礼经皆有可疑如曰藏于太庙之西夹室
则古者唯有子孙祧主上藏于祖考夹室之法而无祖
考祧主下藏于子孙夹室之文昔者僖祖未迁则西夹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938-0335d.png

顺之疑今既祧去僖祖而以太祖祭初室矣则夹室者
乃太祖之夹室自太祖之室视之如正殿之视朵殿也
子孙坐于正殿而以朵殿居其祖考于礼安乎此不可
之一也至于祫享则又欲设幄于夹室之前而别祭焉
则既不可谓之合食而僖祖神坐正当太祖神坐之背
前孙后祖此又不可之二也如曰别立一庙以奉四祖
则不唯丧事即远有毁无立而所立之庙必在偏位其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938-0336a.png

卑之又当祫之时群庙之主祫于太庙四祖之主祫于
别庙亦不可谓之合食此又不可之三也如曰藏主于
天兴殿则宗庙原庙古今之礼不同不可相杂而不得
合食亦与别庙无异此又不可之四也凡此数者反复
寻绎皆不可行议者亦皆知其不安而不知所以然者
特以其心急欲尊奉太祖三年一祫时暂东向之故而
为此纷纷不复顾虑殊不知其实无益于太祖之尊而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938-0336b.png

之中并使四祖之神疑于受摈徬徨踯躅不知所归令
人伤痛不能自已不知朝廷方此多事之际亦何急而
为此也今毋论其他但以太祖皇帝当日追尊帝号之
心而默推之则知太祖今日在天之灵于此必有所不
忍而不敢当矣又况僖祖祧主迁于治平而不过数年
神宗皇帝复奉以为始祖已为得礼之正而合于人心
所谓有其举之而莫敢废者乎且孔子论武王周公之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938-0336c.png

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今天子既践太祖之
位行太祖之礼奏太祖之乐矣则当爱太祖之所亲敬
太祖之所尊所以事太祖者无以异于生存之时乃为
至孝而议者顾欲黜其所追尊之祖考置之他所而又
未有一定之处是岂所谓爱敬其所亲尊而事之如生
存之时乎且议者之所以必为此说者无他但以太祖
膺图受命化家为国而王业之兴不由僖祖耳若以此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938-0336d.png

又再迁而后定文武之兴又何尝尽由于后稷哉但推
其本始为出于此故不可以不祭而祭之不可以不尊
耳岂计其功德之小大无有哉况周人虽以后稷为太
祖而祭法亦曰祖文王而宗武王是乃所谓祖有功而
宗有德之意故自为世室而百世不迁以冠群庙则亦
不待东向于祫然后可以致崇极之意矣然今日宗庙
之制未能如古始以权宜而论之则莫若以僖祖拟周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938-0337a.png

为昭而藏其祧主于西夹室太祖为穆拟周之文王为
祖而祭于太庙之第二室太宗为昭拟周之武王而祭
于太庙之第三室其太祖太宗又皆百世不迁而谓之
世室真宗为穆其祧主亦且权藏于西夹室仁宗为昭
为宗而祭于第四室亦为世室如太宗之制英宗为穆
藏主如真宗之制神宗为昭祭第五室哲宗为穆祭第
六室徽宗为昭祭第七室钦宗为穆祭第八室高宗为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938-0337b.png

为世室如太宗仁宗之制三岁祫享则僖祖东向如故
而自顺祖以下至于孝宗皆合食焉则于心为安于礼
为顺矣至于古者宗庙之制今日虽未及议尚期兴复
之后迁反旧都则述神宗之志而一新之以正千载之
缪成一王之法使昭穆有序而祫享之礼行于室中则
又善之大者也盖尊太祖以东向者义也奉僖祖以东
向者恩也义者天下臣子今日之愿也恩者太祖皇帝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938-0337c.png

屈义伸恩以慰太祖皇帝之心乎韩愈所谓祖以孙尊
孙以祖诎者正合此意而又以为四时各祭其庙则所
伸之祭常多三年然后一祫则所诎之祭常少亦中事
情熹于此常有感焉切独以为今欲议四祖神位所祔
之宜而卒不免于舛逆而难通不若还僖祖于太庙三
年而一东向之为顺易而无事也(文公/奏议)
谨按礼家先儒之说兄弟传国者以其尝为君臣便同父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938-0337d.png

法若今日见行庙制则兄弟相继者共为一世而太庙
增为九世宗者又在数中皆礼之末失也故熹所拟太
庙世数一准先儒之说固知未必可用若议者乃用今
制而反不曾详考自僖祖以至孝宗方及十世太祖太
宗为第三世尚在四昭四穆之中今日祧迁只合依孝
宗初年迁翼祖例且迁宣祖然后为得乃不察此而欲
一旦无故并迁僖宣二祖又强析太祖太宗各为一世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938-0338a.png

世进不及今之九退不成古之七尤为乖谬无所据依
政使熹说迂阔多所更改不可施行其议者并迁二祖
析一为二之失亦合速行改正且迁宣祖而合太祖太
宗复为一世以足九世之数(文公/奏议)○熹既为此议续搜
访得元祐大儒程颐之说以为太祖而上有僖顺翼宣
先尝以一僖祧之矣介甫议以为不当祧顺以下祧可
也何者宋朝推僖祖为始已上不可得而推也或难以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938-0338b.png

力为之并不得与祖德或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物岂
有无本而生者今日天下基本盖出于此人安得为无
功业故朝廷复立僖祖庙为得礼介甫所见终是高于
世俗之儒熹切详颐之议论素与王安石不同至论此
事则深服之以为高于世俗之儒足见理义人心之所
同固有不约而合者但以众人不免自有争校强弱之
心虽于祖考亦忘逊避故但见太祖功德之盛而僖祖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938-0338c.png

韩维之徒皆是大贤人所敬信其议偶不出此而王安
石乃以变乱穿凿得罪于公议故欲坚守二贤之说并
安石所当取者而尽废之所以无故生此纷纷今以程
颐之说考之则可以见议论之公而百年不决之是非
可坐判矣(仝/上)○臣切见太祖皇帝受命之初未遑他事
首尊四祖之庙而又以僖祖为四庙之首累圣尊崇罔
敢失坠中间虽以世数寖远迁之夹室而未及数年议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938-0338d.png

奏以为宋朝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则僖祖有
庙与稷契疑无以异今欲毁其庙之主替祖考之尊而
下祔于子孙非所以顺祖考之孝心也于是神宗皇帝
诏从其请而司马光韩维孙抃孙固等以为非是力奏
争之其说甚详然其立意不过以为太祖受命立极当
为始祖而祫享东向而僖祖初无功德亲尽当祧而已
臣深考其说而以人心之所安者揆之则僖祖者太祖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938-0339a.png

神孙应天顺人以宁兆庶其为功德盖不必身亲为之
然后为盛也是以太祖皇帝首崇立之以为初庙当此
之时盖已归德于彼而不敢以功业自居矣今乃欲以
尊太祖之故而必使之夺据僖祖初室东向之位臣恐
在天之灵于此有所不忍而不敢当也安石之为人虽
不若光等之贤而其论之正则有不可诬者世之论者
不察乎此但见太祖功德之盛而不知因太祖当日崇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938-0339b.png

之所及而不知反之于已以即夫心之所安是以纷纷
多为异说臣尝病其如此每恨无以正之因访得元祐
大儒程颐所论深以安石之言为当而所论并祧一祖
止成八世之说尤为明白欲乞详议以承太祖皇帝尊
祖敬宗报本反始之意上延基祚下一民听千万幸甚
(文公/奏议)
庙议得失不同(大略见前郊丘明/堂配享说之末注)议礼之家有同聚讼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938-0339c.png

之议为当其说以为藏诸夹室是无献享之期异乎周
人藏于文武二祧之义礼不可行也置于别庙始于魏
明之说礼经实无明文瘗于寝园乃汉韦玄成之说是
禘祫无复序昭穆惟有藏于兴圣庙禘祫之岁一祭之
庶乎亡于礼者得变之正也(兴圣庙犹周/之后稷庙)唐诸儒无有
易其说者此以议而得也汉用韦康之议尽罢毁庙及
郡国原庙宋朝元丰尽罢从祀也亦然崇宁间建九庙
续集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938-0339d.png

迭出罢复不常此以议而失也然则庙议得失人主亦
惟揆其情之安从其理之当者而已不然汉武帝自制
封禅议唐武氏自制明堂图不从公议自遂侈心其悖
常乱理者愈多矣
帝王夫子庙秦汉废兴仁暴不同九疑祀舜会稽祀禹
过鲁而祠孔子其所以为致敬者一也故五帝三王历
代祀典不绝或尊为三恪或庙而祖之吾夫子之庙自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938-0340a.png

皆知尊其道重其教正衣冠执豆笾屈膝展拜于其庭
延师儒讲诗礼抠衣揖逊于其堂此足以见祖述宪章
其道同也历观诸史志自郊庙亲祠外惟帝王夫子庙
人主所至与有时而临幸皆亲祠焉与其他常祠有司
摄事盖不侔矣然武成王庙辄与文宣并称此乃开元
之失礼循而袭之非也彼得与有功于国者同在祀典
已为过矣何容以文武二学之故而侪诸元圣之列乎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938-0340b.png

奠仪注视开元礼为有加者皆宋真宗行之其列戟十
六则太祖所立幸学之典累圣所遵释奠之礼至今遍
于天下武成一庙不足以况之矣
忠臣孝子庙圣王之制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
能禦大菑能捍大患者皆在祀典忠臣孝子义妇烈女
国史有传血食有庙者一念足以动天地方寸足以贯
日月庙而祀之于以表倡风俗砥砺生民其有功于天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938-0340c.png

孝者为之信乎正道无往而不存也
徽号人臣上人主尊号亦犹人主上天地尊号也然三
朝礼书以是为嘉礼之冠其事重矣熙宁中群臣有请
至于三四上终不允且曰尊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
实此皆基于司马温公一言而神祖终身行之至今以
为法者礼也愚敢以是为达礼之冠夫自汉以来时君
虽时有加号未为常典唐高宗称天皇中宗玄宗始有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938-0340d.png

也夫熙丰大臣尽变祖宗法度独于此无所论列者出
于神考之独断也又大臣志在变法而已使不允尊号
之请祖宗已尝行之则将求异于前人矣神考尝悔改
官制矣又尝言役法宜均所谓均无贫也(元丰四年舒/亶言役法未)
(均上曰近臣僚有自陜右来者欲尽免中下之民朕谓/不然夫众轻易举中下之民多而上户少若尽免而取)
(足于上户则不均甚矣曷谓均无贫也/今之避役者多为诡户正合神祖之言)神考多有美意
特臣下不能将顺者皆此类也苟能将顺则神考盛美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938-0341a.png

朝会大舜巡狩群后四朝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武王孟
津之会不期而至者八百康王即位诸侯入应门左右
宏璧琬琰天球河图布列于东西序可谓盛矣故周礼
辨朝觐会同之名春秋严朝觐会同之名春秋严朝觐
会同之分以五等之爵各有分地等差故也自秦罢侯
置守尊君抑臣而朝会之仪与古不同汉初犹有侯王
至武帝以酎金罢省所存无几故自东都迄于唐元会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938-0341b.png

非有分地者内则不过在朝之臣外则不过刺史二千
石与诸州计吏四夷宾使而已今考之汉晋隋唐之志
所纪元会之仪甚设仗卫森严文物备具班列整齐太
史公及新唐志皆言其锵锵济济有可观者君尊臣卑
故也惟宋齐梁以来有所谓白兽尊者犹存杜举之意
若夫汉德阳殿元会西方舍利作雾为鱼龙曼延之戏
唐开元受朝作乐有拜象舞马之侈适足为大盗之招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938-0341c.png

受朝贺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歌二舞群臣礼饮(五行或/十行)
太官赐食太宗真宗遂为家法崇观少纵即致大变宜
乎中兴益知戒谨也
常朝常参唐制文武职事官并赴常参未有无职事者
(有日参有一月/六参九参者)类苑载宋朝凡不釐务者谓之常参何
不同也盖文德殿曰外朝凡不釐务朝臣日赴是谓常
朝(常朝犹/常参也)垂拱殿曰内朝宰臣枢密以下要近职事于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938-0341d.png

并赴内朝谓之百官大起居凡三等也文武升朝官大
朝会并朝服常起居并公服天子坐朝莫先于正衙殿
(文德殿/是也)于礼群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
官犹立班后放朝乃退愚按事略太祖建隆三年诏常
参官五日以次转对(以二人/为率)是则常参官未必尽无职
事史文按一朝国史云三年诏内殿起居日令百官以
次转对封章于阁门通进则知五日大起居之时釐务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938-0342a.png

入阁晚朝自唐至宋朝天子御正殿则金吾仗黄麾伏
整文武两班以侍辇出或避正殿则唤仗入阁仍赐廊
下食熙宁中王圭等以为唐制不足取削去之盖唐制
宰相入阁諌官随之熙宁大臣欲变法故不复行入阁
之仪也(见职官志/谏官说)旧规学士当直则趁晚朝其后赴早
朝而罢晚朝旧制经筵皆有实职蔡确虑其有言也乃
以侍读侍讲为兼官而以秩卑资浅者为说书隆兴改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938-0342b.png

朝服公服三代而上天子诸侯衮衣旒冕执圭履舄各
有隆杀秦灭九国废衮冕而俱元冠绛衣使臣下不得
与天子同则知孟子所谓朝衣朝冠者衮冕圭舄也汉
以来大祭祀大朝会则具朝服其常祀常朝则公服而
已所谓公服者今之朱紫幞带靴笏也(政和中始/改靴用履)然今
之衣冠较之古制则不足较之唐制则有馀者盖自汉
明帝修复先典(见沈约引司/马彪舆服志)迄于江左六朝略存衣冠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938-0342c.png

乃全用故窄袖短衣长靿靴蹀躞带唐武德贞观时犹
然者高祖太宗起自晋阳故也开元后虽稍褒博而制
难尽更故幞头四带二垂脑后二系头上令曲折惟人
主得用硬带迨夫宋朝兴自亳都衣冠褒博始近古制
文武升朝官大朝会并朝服常朝常起居并公服士大
夫常服亦用帽带靖康之变服制变易又百年矣呜呼
中国礼义之所自出乃衣冠亦随气运代有变更何耶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938-0342d.png

冠弁巾帻帽太古布冠齐则缁之夏曰毋追殷曰章甫
周曰委猊爵弁皮弁武弁随所用之缁衣羔裘素衣麑
裘黄衣狐裘裼裘袭裘皆三代之所常服也秦汉以来
臣下皆玄冠绛衣又以武灵王之惠文貂蝉赐侍臣(蝉/清)
(貂煖皆/夷服)以楚王之獬豸冠赐法官(以其能/触邪)皆非古制也
古者贱人不冠则服帻秦加武将首饰以绛帕汉加以
颜题名之以帻元帝额有壮发始引帻服之王莽发秃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938-0343a.png

平巾帻赤帻黑帻之制以别文武然则公西赤所谓端
章甫而孔孟家所传画像冠服犹古至秦而下冠始加
帻也晋志有所谓缃帻白幍乌纱幍(江左常服/中褐𥜗裙)汉巾幅
巾缣巾葛巾纚帽自万乘王公士人野人各随所宜汉
郭林宗垫巾唐赐臣下以

亦然惟先辈多尚纱帽深衣亦甚典重大抵胜乎唐制
衣冠矣夫深衣又曰单衣礼记言之详矣人皆能辨其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938-0343b.png

也今人制衣领或类道流所谓堂衣者其俗特甚
玺佩韨印绶东汉志云古者君臣佩玉有度所以章德
垂韨蔽膝所以执事战国战争去韨佩而留其系禭秦
以采组连结于禭谓之绶汉因秦制加之以印公卿而
下皆佩印绶天子带绶六采而不佩六玺使侍中以金
银縢组负玺以从今考之礼记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
公侯山玄玉而朱组绶卿大夫水苍玉而缁组绶士瓀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938-0343c.png

印苏秦佩六国印朱买臣佩会稽印印亦非始于汉也
今之有位者印亦不佩矣非惟万乘不佩玺也宋志引
汉志注曰印玺也秦以前皆金玉为印龙虎纽惟所好
自秦以玺为称(汉高祖得始皇玉玺名之曰传国宝与/白蛇剑同传晋武库火剑已失玺或亡)
(或/存)故臣下无得用玉又知印固非始于汉而玺亦非始
于秦也宋志又云汉明帝复佩玉之制至汉末而废魏
王粲复制玉佩而宋因之故宋皇太子诸王有瑜玉玄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938-0343d.png

奠犹存佩玉而公服则佩鱼而已又汉制左佩剑象青
龙右佩刀象白虎晋以来始以木剑代之今皆不然又
秦以前丈夫皆佩剑玉童子亦佩觿韘今亦不然夫古
者去丧无所不佩琴瑟无故不去身以见礼乐不可斯
须忘也非僻安得而入易直子谅安得不油然而生今
既不然宜乎投鱼于渊寘猿于木也
鱼笏带唐制公服有紫绯绿青碧今无青碧制佩有鱼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938-0344a.png

制佩鱼系而垂之其制小而类鱼今乃系之于𢃄制稍
大而不全类鱼周礼诸侯之笏用象大夫以鱼须文竹
晋宋以来谓之手板晋宣帝时内外妇人亦执笏拜俛
伏兴唐开元中诸笏五品以上用象九品以上用竹木
与今大同小异惟象笏唐以前诎后直前屈后挫者为
尊今皆不然晋志云革带古之鞶带也上而有位下而
驺从皆服之其有囊绶则缀于带凡执笏亦搢于带搢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938-0344b.png

簪笔台省官内侍簪之他皆不簪与今皆不类
图画衣冠刘知几议秘閤有梁武帝南郊图多有不冠
乘马者此乃后人所为盖当今有古图画多矣如张僧
繇画群公祖二疏而兵士有着芒屩者阎立本画昭君
入匈奴而从人有着帷帽者夫芒屩出于水乡非京华
所有帷帽创于隋代非汉宫所作则知梁武南郊图义
同于此愚谓志礼乐者宜纪一代所用之文足矣苟徒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938-0344c.png

(谓梁武南郊必无不冠乘马也然梁武帝南/郊已御辇而不御辂则衣冠未必不乘马)
蒐苗狝狩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戎兵凶器也有军礼存
焉蒐苗狝狩旄头罕毕以先驱金鼓镯铙以为节皆武
事也乃皆谓之礼周官司马掌兵而起军旅之法乃属
之掌教之司徒者联比闾族党之情次伍两军旅之序
无非示之以礼也下至春秋图伯之君欲用其民亦必
大蒐使之知礼秦汉以来惟孙吴韩白之诈是尚而治
续集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938-0344d.png

都数十年而一讲如驰射上林讲武骊山者遂为希代
之旷典一旦用民惟谲是恃于礼乎何有惟宋太祖严
卒伍阶级之法则下不得以凌上三衙见宰执横仗肃
揖则武不得以抗文谈笑从容杀节度之权宾接抚柔
慰降王之心无非礼也察见诸将之不嗜杀人者然后
用之非止杀人之中犹有礼也此所以训兵十五万东
征西怨无敌于天下也累圣相承太平日久蒐苗狝狩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938-0345a.png

不敢前靖康之变王师遑遽而无策者由斯民耳不熟
于金鼓目不熟于战阵也(太祖凿讲武池于朱明门太/宗筑讲武台于杨林真宗以)
(后阅武蒐狩之事时/焉一讲未兔希阔)
射享食乡古者天子诸侯弓矢射侯皆有名数而后射
礼行朝觐聘问皆有时序而后享礼行凡是二者以尊
而亲乎卑者也自秦罢侯置守而情不亲故射享之礼
无足言者古者食老更屈已而尊高年所以示孝悌之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938-0345b.png

以尊而下乎卑者也自秦尊君抑臣其分过严故食乡
之礼无行之者汉魏以来间有行之者遂为创见而亦
非人情之所安故凡诸志所载五礼之目而射享食乡
虽存于嘉礼真所谓旲文而实则不然也宋朝幸学讲
经释奠之典常行而养老之文不具太宗真宗言及乡
饮之礼皆不果行(详见乐门/宴乐说)惟射享之礼有可得而言
者太宗朝命有司草具大射之礼凡游幸池苑躬率武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938-0345c.png

袭衣金带鞍马之赐孝宗朝令学校文武士皆习射至
今文人多能之者殿庭策士犹以是较能否也至于燕
享群臣故事常以春秋之季仲月及诞圣节大宴于广
德殿(殿上朵殿两廊有绣团/蒲团之别至典宴则用)天子郊祀籍田礼毕则大
宴观灯观稼校猎赏花钓鱼皆有宴然有礼有分存焉
至崇观间顾乃过为亵渎其变有不可胜言者乃知是
礼不可一日废也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938-0345d.png

征成王年甫十六而与大夫尽弁以开金縢之书礼曰
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后生子礼也是不待二十而后
冠也东汉礼仪志云乘舆初加缁布进贤冠次爵弁武
弁次通天冠所谓三加元服也设金石之乐行祼享之
义或冠于庙见钦若昊天式是六合也宋仪礼注云晋
宋以来皇太子及诸藩王冠加一冕帻而已是不待三
加也汉礼乘舆皆用正月甲子或丙子日(见东/汉志)正始之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938-0346a.png

也宋朝政和间皇长子初行冠礼遂编次五礼今王公
之家犹存此礼而士礼尽废矣其有以某子冠告同列
者遂以为笑端不特此也大昏万世之始三纲之首圣
贤之所重而后世之所忽非惟六礼莫之能行而世教
日衰卖昏之家至今习以成俗哆然无顾人伦扫地尽
矣丧以送终所谓大事祭以时思所谓终身之慕二礼
所载丧祭之仪至备身不能行而乃听命于缁黄者何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938-0346b.png

以行礼于其间而无悖于礼也今人以缁黄代诏相者
而身得以自安其有知所敬畏者缁黄犹诏相也不然
则悖于礼者多矣
短丧汉文帝鉴平勃之事不欲百官听命于冢宰遂为
以日易月之制后世固有改之而终莫能改者情之所
便也乌有天子之孝刑于四海身不能行而欲天下行
之何以哉故凡历代之所谓凶礼大本既立其馀节目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938-0346c.png

亦皆权时之宜也
墓祭火葬夫子曰拜下礼也今拜乎上吾从下麻冕礼
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愚亦谓古不墓祭礼也今也上自
万乘有上陵之礼下达庶人有扫墓之祭虽非古义不
害时思宜从今古者为棺椁衣衾以土葬礼也今也下
愚之俗效夷狄之法有火葬水化之惨其为悖礼甚矣
宜从古(太祖建隆初/诏禁火葬)故曰礼从宜又曰礼时为大顺次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938-0346d.png

无徒是古非今也
丧服议故事武臣不持丧韩汝玉奏请如文臣会议于
玉堂唐子万曰今日不可为高论欧阳永叔勃然曰父
母死而令持服安得为高论叶梦得不觉叹曰俊人也
率然一言亦中于理于是议武臣官大者持父母服官
卑者不持服至今犹然则知濮议之兴欧公未必非其
平日之定见所恨不知权耳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938-0347a.png

续集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938-0347b.png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