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集卷二 第 1a 页 WYG0938-0013a.png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
宋 章如愚 编
经籍门
易
易之画无穷(卦画生生无所终象/所以为易道之妙)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窃谓此乃孔子发明伏羲画卦自然之
形体次第最为切要古今说者惟康节明道二先生为能知
续集卷二 第 1b 页 WYG0938-0013b.png

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干之
有枝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而明道先生以为加一倍法
其发明孔子之言又可谓最切要矣盖以河图洛书论之太
极者虚其中之象也两仪者阴阳奇耦之象也四象者河图
之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洛书之一含九二含八三
含七四含六也八卦者河图四正四隅之位洛书四实四虚
之数也以卦画言之太极者象数未形之全体也两仪者
续集卷二 第 2a 页 WYG0938-0013c.png


生一阳则为二而谓之太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少
阴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则为□
而谓之太阴也四象既立则太阳居一而含九少阴居
二而含八少阳居三而含七太阴居四而含六此六七
八九之数所由定也八卦者太阳之上生一阳则为☰
而名乾生一阴则为☱而名兑少阴之上生一阳则为
☲而名离生一阴则为☳而名震少阳之上生一阳则
续集卷二 第 2b 页 WYG0938-0013d.png

则为☶而名艮生一阴则为☷而名坤康节先天之说
所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盖谓
此也至于八卦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四画者十
有六经虽无文而康节所谓八分为十六者此也四画
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者则为五画者三十有二经虽
无文而康节所谓十六分为三十二者此也(文公/易傅)五画
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六画者六十四则兼三才而
续集卷二 第 3a 页 WYG0938-0014a.png

易道大成矣周礼所谓三易之别皆六十有四大傅所
谓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邵子所谓三十二分为六十
四者是也若于其上各卦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七画
者百二十八矣七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八画
者二百五十六矣八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九
画者五百十二矣九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十
画者千二十四矣十画之上又各生一奇一偶则为十
续集卷二 第 3b 页 WYG0938-0014b.png

则为十二画者四千九十六矣此焦贡易林变卦之数
盖以六十四乘六十四也今不复为图于此而略见第
四篇中若自十二画上又各生一奇一偶累至二十四
画则成千六百七十七万二千二百一十六变以四千
九十六自相乘其数亦与此合引而伸之盖未知其所
终极也虽未见其用处然亦足以见易道之无穷矣(易/)
(学启蒙/)
续集卷二 第 4a 页 WYG0938-0014c.png

一以施阴两而承惟皇昊羲仰观俯察奇偶既陈两仪
斯设既干乃支一各生两阴阳交错以立四象奇加以
奇曰阳之阳奇而加偶阳阴以章偶而加奇阴内阳外
偶复加偶阴与阴会两一既分一复生两三才在目八
卦指掌奇奇而奇初一曰乾奇奇而偶兑次二焉奇偶
而奇次三曰离奇偶而偶四震以随偶奇而奇巽居次
五偶奇而偶坎六斯睹偶偶而奇艮居次七偶偶而偶
续集卷二 第 4b 页 WYG0938-0014d.png

而重之一贞八悔六十四卦由内达外交易为体往此
来彼变易为用时静时动降帝而王傅夏历商有占无
文民用弗彰文王系彖周公系爻视此八卦二纯六交
乃乾斯父乃坤斯母震坎艮男巽离兑女离南坎北震
东兑西乾坤艮巽位以四维建官立师命曰周易孔圣
傅之是为十翼遭秦弗烬及宋而明邵傅羲画程演周
经象陈数列言尽理得弥亿万年永著常式(易学启蒙/)
续集卷二 第 5a 页 WYG0938-0015a.png

淳是非莫别利害不分风气既开乃生圣人聪明睿智
出类超群仰观俯察始画奇偶教之卜筮以断可否作
为君师开凿户牖民用不迷以有常守降及中下世变
风移浮浇质丧民伪日滋穆穆文王身蒙大难安土乐
天惟世之患乃本卦义系此彖辞爰及周公六爻是资
因事设教丁宁详密必中必正乃亨乃吉语子惟孝语
臣则忠钩深阐微如日之中暨乎末流淫于术数偻句
续集卷二 第 5b 页 WYG0938-0015b.png

作彖象十翼之篇专用义理发挥经言居省象辞动察
变占存亡进退陟降飞潜曰毫曰釐匪差匪缪假我数
年庶无大咎恭惟三古四圣一心垂象炳明千载是临
惟是学者不本其初文辞象数或肆或拘嗟予小子既
微且陋钻仰没身奚测奚究匪警滋荒匪识滋陋维用
存疑敢曰垂后(同上/)
先天之易(伏羲氏先天之/易至康节始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一理
续集卷二 第 6a 页 WYG0938-0015c.png

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二画者四也四象生八卦
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三画者八也爻之所以
有奇有偶卦之所以三画而成者以此而已是皆自然
流出不假安排圣人又已分明说破亦不待更著言语
别立议论而后明也此乃易学纲领开卷第一义然古
今未见有识之者至康节先生始傅先天之学而得其
说且以此为伏羲氏之易也说卦天地定位一章先天
续集卷二 第 6b 页 WYG0938-0015d.png

于此若自八卦之上又放此而生之至于六画则八卦
相重而成六十四卦矣刚柔虽若各有所偏必相错而
后得中然在乾坤二卦之全体当刚而刚当柔而柔则
不待相错而不害其为全矣其爻位之无过不及者如
乾坤之二五亦不待相错而不害其为中矣阴阳变化
而太极之妙无不在焉(文公文集/)
伏羲八卦(论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及易逆数之说)以横图观之有乾一而
续集卷二 第 7a 页 WYG0938-0016a.png

震四而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亦以次而生焉此易之所
以成也而圆图之左方自震之初为冬至离兑之中为
春分以至于乾之末而交夏至焉皆进而得其已生之
卦犹自今日而追数昨日也故曰数往者顺其右方自
巽之初为夏至坎艮之中为秋分以至于坤之末而交
冬至焉皆进而得其未至之卦犹自今日而逆计来日
也故曰知来者逆然本易之所以成则其先后始终如
续集卷二 第 7b 页 WYG0938-0016b.png

文王八卦(论文王改易伏/羲卦图之意)盖自乾南坤北而交则乾北
坤南而为泰矣自离东坎西而交则离西坎东而为既
济矣乾坤之变者自其所已成而反其所由生也故再
变则乾退乎西北坤退乎西南也坎离之变者东自上
而西西自下而东也故乾坤既退则离得乾位而坎得
坤位也震用事者发生于东方巽代母者长养于东南
也(易学/启蒙) 尝考此图而更为之说曰震东兑西者阳主
续集卷二 第 8a 页 WYG0938-0016c.png

右也坎北者进之中也离南者退之中也男北而女南
者互藏其宅也四者当四方之正位而为用事之卦然
震兑始而坎离终震兑轻而坎离重也乾西北坤西南
者父母既老而退居不用之地也然母亲而父尊故坤
犹用半而乾全不用也艮东北巽东南者少男进之后
而长女退之先故亦皆不用也然男未就傅女将有行
故巽稍向用而艮全未用也四者皆居四隅不正之位
续集卷二 第 8b 页 WYG0938-0016d.png

易之道(有太极之易/不可以书言)洗心斋戒特观象玩辞观变玩占
之大者但方其退藏而与民同患之用已具及其应变
则又所以斋戒而神明其德此则非圣人不能与精义
致用利用崇德亦颇相类此下所言阖辟往来乃易之
道易有太极则承上文而言所以往来阖辟而无穷者
以其有是理耳有是理则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两而生四四而生八至于八则三变相因而三才可见
续集卷二 第 9a 页 WYG0938-0017a.png

然后可以言书耳前所谓易有太极者恐未可以书言
也(文公答蔡西山/)
变易从道(易字与道/字不相似)随时变易以从道主卦爻而言然
天理人事皆在其中今且以乾卦潜见飞跃观之其流
行而至此者易也其定理之当然者道也故明道亦曰
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而伊川又谓变易而后
合道易字与道字不相似也又云人随时变易为何为
续集卷二 第 9b 页 WYG0938-0017b.png

理所以沿流而可以求其源也(文公/)
乾坤三索(震巽曰一索坎离/曰再艮兑曰三)今按坤求于乾得其初九
而为震故曰一索而得男乾求于坤得其初六而为巽
故曰一索而得女坤再求而得乾之九二以为坎故曰
再索而得男乾再求而得坤之六二以为离故曰再索
而得女坤再求而得乾之九三以为艮故曰三索而得
男乾三求而得坤之六三以为兑故曰三索而得女也
续集卷二 第 10a 页 WYG0938-0017c.png

为说邵子所谓后天之学入用之位者也(易学启蒙/)
大衍之数(五十之数积于河/图洛书之五数)河图洛书之中数皆五衍
之而各极其数以至于十则合为五十矣河图积数五
十五其五十者皆因五而后得独五为五十所因而自
无所因故虚之则但为五十又五十五之中其四十者
分为阴阳老少之数而其五与十者无所为则又以五
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为五十矣洛书积数四十五其
续集卷二 第 10b 页 WYG0938-0017d.png

所为则亦自含五数而并为五十矣(易学启蒙/)
四象之数(论四象之数自三/画未成之时已具)四象之数前日间推只自
三画未成之数已具此数盖太阳居一而含九少阴居
二而含八少阳居三而含七太阴居四而含六不待揲
蓍而后有也揲蓍归奇之数乃是凑着此数过揲之数
又是凑着归奇之数耳近见论者专以过揲之数断七
八九六之说至于归奇之数尚不能明况能及此乎尝
续集卷二 第 11a 页 WYG0938-0018a.png

八九之父也归奇者其子也过揲者其孙也此论似不
可易又曰象之次自十倒数画六而得太阴之四(以上/皆然)
又屈五指而计之一与九同二与八同三与七同四与
六同此亦自然不言之妙直是可笑不由人安排(文公/)
(答蔡西山/)
挂扐过揲之法(辨近世前一变独挂后二变不挂/之误及论阴阳老少之所以然)经曰
再扐而后挂又曰四营而成易其指甚明注疏虽不详
续集卷二 第 11b 页 WYG0938-0018b.png

近世诸儒乃有前一变独挂后二变不挂之说考之于
经乃为六扐而后挂不应五岁再闰之义且后两变又
止三营盖已误矣且用旧法则三变之中又以前一变
为奇后二变为偶奇故其馀五九偶故其馀四八馀五
九者五三而九一亦围三径一之义也馀四八者四八
皆二亦围四用半之义也三变之后老者阳饶而阴乏
少者阳少而阴多亦皆有自然之法象焉(蔡西山曰按/五十之蓍虚)
续集卷二 第 12a 页 WYG0938-0018c.png

(六阳以老为动而阴性本静故以四归于老阳此老阴/之数所以四老阳之数所以十二也少阳少阴之数本)
(皆二十四合之四十八少为静而阳性本动故以四归/于少阴此少阳之数所以二十而少阴之数所以二十)
(八也易用老而不用少故六十四变所用者十六变十/六变又以四约之阳用其三阴用其一盖一奇一偶对)
(待者阴阳之体阳三阴一一饶一乏者阴阳之用故四/时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天地东西南可见而北不)
(可见人之瞻视亦前与左右可见而背不可见也不然/则以四十九蓍虚一分二挂一揲四则为奇者二为偶)
(者二而老阳得八老阴得八少阳得二十四少阴得二/十四不亦善乎圣人之智岂不及此而其取此而不取)
(彼者诚以阴阳之体数常/均用数则阳三而阴一也)若用近世之法则三变之馀
续集卷二 第 12b 页 WYG0938-0018d.png

阳少阴者皆二十七为少阳者九为老阴者一又皆参
差不齐而无复自然之法象此足以见其说之误矣至
于阴阳老少之所以然者则请复得而通论之盖四十
九策除初挂之一而为四十八以四约之为十二以十
二约之为四故其揲之一变也挂扐之数一其四者为
奇两其四者为偶其三变也挂扐之数三其四一其十
二而过揲之数九其四三其十二者为老阳挂扐过揲
续集卷二 第 13a 页 WYG0938-0019a.png

增一四则是四其四也一十二而又进一四也自其过
揲者而损一四则是八其四也三其十二而损一四也
此所谓少阴者也自老阴之挂扐而损一四则是五其
四也两其十二而去一四也自其过揲而增一四则是
七其四也两其十二而进一四也此所谓少阳者也二
老者阴阳之极也二极之间相距之数凡十有二而三
分之自阳之极而进其挂扐退其过揲各至于三之一
续集卷二 第 13b 页 WYG0938-0019b.png

之一则为少阳老阳居一而含九故其挂扐十二为最
少而过揲三十六为最多少阴居二而含八故其挂扐
十六为次少而过揲三十二为次多少阳居三而含七
故其挂扐二十为稍多而过揲二十八为稍少老阴居
四而含六故其挂扐二十四为极多而过揲亦二十四
为极少盖阳奇而阴偶是以挂扐之数老阳极少老阴
极多而二少者一进一退而交于中焉此其以少为贵
续集卷二 第 14a 页 WYG0938-0019c.png

而二少者亦一进一退而交于中焉此其以多为贵者
也凡此不唯阴之与阳既为二物而迭为消长而其一
物之中此二端者又各自为一物而迭为消长其相与
低昂如权衡其相与判合如符劵固有非人之私智所
能取舍而有无者而况挂扐之数乃七八九六之原而
过揲之数乃七八九六之委其势又有轻重之不同而
或者乃欲废置挂扐而独以过揲之数为断则是舍本
续集卷二 第 14b 页 WYG0938-0019d.png

曰五与四四去挂一之数则四三十二也九与八八去
挂一之数则四六二十四也五与八八九与四八去挂
一之数则四五二十也九与四四五与四八去挂一之
数则四四十六也故去其三四五六之数以成九八七
六之策此之谓也(易学启蒙/)
乾坤之策(三百六十者举/中数而言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者积
六爻之策各三十六而得之也坤之策百四十有四者
续集卷二 第 15a 页 WYG0938-0020a.png

二百一十有六百四十有四而得之也当期之日者每
月三十日合十二月为三百六十也盖以气言之则有
三百六十六日以朔言之则有三百五十四日今举气
盈朔虚之中数而言故曰三百有六十也然少阳之策
二十八积乾六爻之策则一百六十八少阴之策三十
二积坤六爻之策则一百九十二此独以老阴老阳之策
为言者以易用九六不用七八也然二少之合亦三百
续集卷二 第 15b 页 WYG0938-0020b.png

四营成易(分二为一营挂一为二营/揲四为三营归奇为四营)四营者四次经营
也分二者第一营也挂一者第二营也揲四者第三营
也归奇者第四营也易变易也谓揲之一变也四营成
变三变成爻一变而得两仪之象再变而得四象之象
三变而得八卦之象一爻而得两仪之画二爻而得四
象之画三爻而得八卦之画四爻成而得其十六者之
一五爻成而得其十六者之一五爻成而得其三十二
续集卷二 第 16a 页 WYG0938-0020c.png

得乎六十四卦之一矣然方其三十六营而九变也已
得三画而八卦之名可见则内卦之为贞者立矣此所
谓八卦而小成者也自是而往引而伸之又三十六营
九变以成三画而再得小成之卦者一则外卦之为悔
者亦备矣六爻成内外卦备六十四卦之别可见然后
视其爻之变与不变而触类以长焉则天下之事其吉
凶悔吝皆不越乎此矣(易学启蒙/)
续集卷二 第 16b 页 WYG0938-0020d.png

例也言凡阳爻皆用九而不用七阴爻皆用六而不用
八用九故老阳变为少阴用六故老阴变为少阳不用
七八故少阳少阴不变独于乾坤二卦言之者以其在
诸卦之首又为纯阳纯阴之卦也圣人因系以辞使遇
乾而六爻皆九遇坤而六爻皆六者即此而占之盖群
龙无首则阳皆变阴之象利永贞则阴皆变阳之义也
(易学启蒙/)
续集卷二 第 17a 页 WYG0938-0021a.png

于经其用弗专象以情言象以象告惟是之求斯得其
要乾健天行坤顺地从震动为雷巽入木风坎险水泉
亦云亦雨离丽文明电日而火艮止为山兑说为泽以
是举之其要斯得凡卦六虚奇偶殊位奇阳耦阴各以
其类得位为正二五为中二臣五君初始上终贞悔体
分爻以位应阴阳相求乃得其正凡阳斯淑君子居之
凡阴斯慝小人是为常可类求变非例测非常曷变谨
续集卷二 第 17b 页 WYG0938-0021b.png

易取象于物(易之取象固有所自来今不可考/但当据辞中之象以求其意耳)易之有
象其取之有所从其推之有所用非苟为寓言也然两
汉诸儒必欲究其所从则既滞泥而不通王弼以来直
欲推其所用则又疏略而无据二者皆失之一偏而不
能阙其所疑之过也且以一端论之乾之为马坤之为
牛说卦有明文矣马之为健牛之为顺在物有常理矣
至于案文责卦若屯之有马而无乾离之有牛而无坤
续集卷二 第 18a 页 WYG0938-0021c.png

不可晓者是以汉儒求之说卦而不得则遂相与创为
互体变卦五行纳甲飞伏之法参互以求其幸而偶合
其说虽辩然其不可通者终不可通其可通者又皆傅
会穿凿而非有自然之势唯其一二之适然而无待于
巧说者为若可信然上无所关于义理之本原下无所
资于人事之训戒则又何必苦心极力以求于此而必
欲得之哉故王弼曰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爻苟合
续集卷二 第 18b 页 WYG0938-0021d.png

义此其所以破先儒胶固支离之失而开后学玩辞玩
占之方则至矣然观其意又似直以易之取象无复有
所自来但如诗之比兴孟子之譬喻而已如此则是说
卦之作为无所与于易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者亦剩
语矣故疑其说亦若有未尽者因切论之以为易之取
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于太卜之官顾今
不可复考则姑阙之而直据辞中之象以求象中之意
续集卷二 第 19a 页 WYG0938-0022a.png

者其亦可矣固不必深求其象之所自来然亦不可直
谓假设而遽欲忘之也(文公文集/)
易精变神说(至精至变至神之/妙皆不可以书言)变化之道莫非神之所
为也故知变化之道则知神之所为矣易有圣人之道
四焉所谓变化之道也观察玩占可以见其精之至矣
玩辞观象可以见其变之至矣然非有寂然感通之神
则亦何以为精为变而成变化之道哉此变化之道所
续集卷二 第 19b 页 WYG0938-0022b.png

以其变也极深研几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以其
神也此又发明上文之意复以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
结之也或曰至精至变皆以书言之矣至神之妙亦以
书言可乎曰至神之妙固无不在详考之文意则实亦
以书言之也所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云者言在册象
在画蓍在椟而变未形也至于玩辞观象而揲蓍以变
则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矣推而极于天地之大反而验
续集卷二 第 20a 页 WYG0938-0022c.png

如此而已矣呜呼此其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欤(文/集)
参伍错综说(参以三数之也伍以五数之也错/者杂而互之也综者条而理之也)参以三
数之也伍以五数之也如云什伍其民如云或相什伯
非直为三与五而已也盖纪数之法以三数之则过五
而齐以五数之则遇三而会故荀子曰窥敌制变欲伍
以参注引韩子曰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三五
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又曰参之以比物五之以合三而
续集卷二 第 20b 页 WYG0938-0022d.png

所谓参伍以变者盖言或以三数而变之或以伍数而
变之前后多寡更相反复以不齐而要其齐如河图洛
书大衍之数伏羲文王之卦历象之日月五星章蔀纪
元是皆各为一法不相依附而不害其相通也综字之
义沙随得之然错综自是两事错者杂而互之也综者
条而理之也参伍错综又各是一事参伍所以通之其
治之也简而疏错综所以极之其治之也繁而密(文集/)
续集卷二 第 21a 页 WYG0938-0023a.png

更历三圣而制作不同若包羲氏之象文王之辞皆依
卜筮之为教而其法则异至于孔子之赞则又一以义
理为教而不专于卜筮也是岂其故相反哉俗之淳漓
既异故其所以为教为法者不得不异而道则未尝不
同也然自秦汉以来考象辞者泥于术数而不得其弘
通简易之法谈义理者沦于空寂而不适乎仁义中正
之归求其因时立教以承三圣不同于法而同于道者
续集卷二 第 21b 页 WYG0938-0023b.png

一卦若一爻者熟复而深玩之如已有疑将决于筮而
得之者虚心端意推之于事而反之于身以求其所以
处此之实则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将无所
求而不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亦无处而不当矣(文公/文集)
易之蓍卦(蓍卦盖出于自然之法象/非圣人心思智虑之所为)圣人观象以画卦
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后世之人皆有以决嫌疑定犹豫
而不迷于吉凶悔吝之途其功可谓盛矣然其为卦也
续集卷二 第 22a 页 WYG0938-0023c.png

蓍也分合进退纵横顺逆亦无往而不相值焉是岂圣
人心思智虑之所得为也哉特气数之自然形于法象
见于图书者有以启于其心而假手焉耳近世学者类
喜谈易而不察乎此其专于文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
所根着其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傅会而或以为出于
圣人心思智虑之所为也若是者予切病焉因与同志
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说云(易学/)
续集卷二 第 22b 页 WYG0938-0023d.png

辞占象变(论辞占象变之理/与筮短龟长之说)易有象(八卦/六爻)然后有辞(卦/爻)
(之/辞)筮有变(老阴/老阳)然后有占(变爻/之辞)象之变也在理而未形
于事者也辞则各因象而指其吉凶占则又因吾之所
值之吉凶决焉其示人也益以详矣故君子居而学易
则既观象矣又玩辞以考其所处之当否动而诹筮则
既观变矣又玩占以考其所值之吉凶善而吉者则行
否而凶者则止是以动静之间学无违理而自天祐之
续集卷二 第 23a 页 WYG0938-0024a.png

也筮短龟长之说惟见于左氏元凯之注理固有之但
先王制卜筮之法至严至敬虚其心以听于鬼神专一
则应疑贰则差故礼曰卜筮不相袭盖为此也晋献之
欲立骊姬以理观之不待卜而不吉可知矣及其卜之
不吉也则亦深切著明已矣乃不胜其私意而复筮之
是以私心为主而取必于神明也岂有感通之理哉此
所以筮之虽吉而卒不免于凶也今不推其所以听于
续集卷二 第 23b 页 WYG0938-0024b.png

未免乎易其言之责也理则一而已矣其形者则谓之
器其不形者则谓之道然而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
盖阴阳亦器也而所以阴阳者道也是以一阴一阳往
来不息而圣人指是以明道之全体也此一阴一阳之
谓道之说也(文公文集/)
明筮(教人以揲/蓍之法)倚数之元参天两地衍而极之五十乃
备是曰大衍虚一无为其为用者四十九蓍信手平分
续集卷二 第 24a 页 WYG0938-0024c.png

四之馀归之于扐初扐左手无名指间右策左揲将指
是安再扐之奇通挂之算不五则九是谓一变置此挂
扐再用存策分挂揲归复准前式三亦如之奇皆四八
三变既备数斯可察数之可察其辨伊何四五为少八
九为多三少为九是曰老阳三多为六老阴是当一少
两多少阳之七孰八少阴少两多一既得初爻复合前
蓍四十有九如前之为三变一爻通十八变六爻发挥
续集卷二 第 24b 页 WYG0938-0024d.png

视其爻两兼首尾变及三爻占两卦体或四或五视彼
所存四二五一二分一专皆变而他新成旧毁消息盈
虚舍此视彼乾占用九坤占用六泰愕匪人姤喜来复
(易学启蒙/)
读易之法(学易者当先正其/心以体之于身)读易之法先正其心肃容
端席有翼其临于卦于爻如筮斯得假彼象辞为我仪
则字从其训句逆其情事因其理意适其平曰否曰臧
续集卷二 第 25a 页 WYG0938-0025a.png

固而可毋必而通平易从容自表而里及其实之万事
一理理定既实事来尚虚用应始有体该本无稽实待
虚存体应用执古御今由静制动洁静精微是之谓易
体之在我动有常吉在昔程氏继周绍孔奥旨宏纲星
陈极拱惟斯未启以俟后人小子狂简敢述而申之(易/)
(学启蒙/)
续集卷二 第 25b 页 WYG0938-0025b.png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