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集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937-0550c.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四十
宋 章如愚 编
兵门
后集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937-0550d.png

周衰王制坏而不复至于府兵始一寓于农其居处教
养蓄材待事动作休息皆有节目虽不能尽合古法盖
得其大意
高祖太宗之所以盛也至于后世子孙骄弱不能谨守
屡变其制夫置兵所以止乱及其弊也适足以为乱又
其甚也至困天下以养乱遂至于亡焉唐有天下二百
馀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后废而为彍
后集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937-0551a.png

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
方镇强而唐遂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
府兵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制十二卫唐
因之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拆
关中为十二道皆置府三年更为军
唐初置十二军分关中诸府以肄五年省七年以突
厥入寇复置后又省其后定制卫骁武威各有左右
后集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937-0551b.png

贞观置十六卫
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元戈军醴泉
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
威军歧州道平远军豳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
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
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以车骑府统之 六年天
下既定废十二军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又军有
后集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937-0551c.png

察户口劝农桑
军置将军一人
太宗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
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兵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二十四皆
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𨽻诸卫
此陆贽之言会要云折冲府二百八十通计旧府六
百三十三 陆贽奏议以为太宗置府八百在关中
后集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937-0551d.png

杜牧原十六卫蓄养戎臣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
十有四其数不同 府多在关中说者以为固本汉
置都尉亦此意左右卫皆领六十府诸卫领五十至
四十其馀以𨽻东宫十率府而折冲亦𨽻焉太子管
军非古制也
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
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吏兵曹别
后集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937-0552a.png

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每人甲兵装粮皆自
备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入而出给
之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赴骑其
馀为步兵每岁季冬折冲都尉率五校兵马之在府兵
教战
唐只是折冲自教汉都试之日郡县之官尽会厥有
旨哉
后集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937-0552b.png

唐之府兵虽散在诸道然折冲都尉并遥𨽻于诸卫
乃是内任官故官志系于诸卫之后下与外官同汉
都尉不𨽻于卫尉乃是外任官故表系之郡守之后
与唐异然而领兵则太守与都尉刺史与折冲同矣
何以言之唐发府兵符下刺史
若全府发则折冲都尉以下皆行不尽则果毅行少则
别将行当给马者官予其直市之若平居无事时则耕
后集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937-0552c.png

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权兵
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凡当宿卫者番上兵
部分远近给番五百里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
番二千里十番二千里外十二番皆一月上
唐以远近分番皆以一月恐太纷扰汉以一岁更代
为善又唐在二千里外者亦不免此法所以坏也
彍骑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浸坏番役
后集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937-0552d.png

玄宗时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
取京兆蒲同歧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
十二万人号彍骑入𨽻于十二卫为六番每卫万人而
诸府士益多不补折冲将又积岁不迁士人皆耻为之
自天宝后彍骑之法又稍变废士失拊循八载折冲诸
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其后六军宿
卫皆市人及禄山反不能受甲矣
后集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937-0553a.png

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矣唐初兵之戍边大曰军小曰
守捉曰城曰镇皆有使而总之者曰道道有大将一人
曰大总管已而更曰大都督带使持节谓之节度使而
安禄山正以范阳道节度使反犯天子之兵弱不能抗
而诸镇之兵共起诛之当时号九节度之师大盗既灭
武夫战卒有功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
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
后集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937-0553b.png

之政始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朱全忠以梁兵李克
用以晋兵更犯京师唐遂亡矣
禁军天子禁军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禁
军是也
高祖以义兵起太原已定天下悉罢遣归其愿留卫者
三万人号元从禁军后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谓之父
子军贞观初
后集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937-0553c.png

北衙七营又于元武门置飞骑营
高宗龙朔中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右羽林军
武后改百骑曰千骑
睿宗改千骑曰万骑及
玄宗以万骑平韦氏改为左右龙武军又诏羽林军阙
取士以户部印印臂为之末年禁兵侵耗禄山反入蜀
从者裁千人
后集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937-0553d.png

从扈从官子弟补之亦曰神武天骑制如羽林总曰北
衙六军又择便骑射者置射生手千人总号曰左右英
武军
代宗以射生军清内难赐名宝应功臣故射生又号宝
应军初哥舒翰破吐蕃因置军于临洮之西及禄山反
卫伯玉将其兵千人赴难屯于陜赐号神策军既而领
于中使鱼朝恩
后集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937-0554a.png

迎扈悉号神策军遂以屯禁苑中为天子禁军
德宗时神策兵虽处内往往数出征伐士多斗死者建
中四年诏以白志正为使募兵蒐补志正阴以市人补
之名𨽻籍而身居市肆及泾卒溃变禁兵寡弱不足备
非常及李晟将西兵赴难北军遂振 贞元二年特置
监勾当神策军以宠中官又改左右射生军曰左右神
威军自肃宗以后京师实倚禁兵以为重然废置不一
后集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937-0554b.png

德宗幸梁还以神策兵有劳号兴元从奉天定难功臣
自后皆统于中人矣
顺宗即位王叔文欲收神策兵柄以夺宦者权而不克
元和二年又省神武神威合为天威军 八年废天
威军以其兵分𨽻神策军 景福中以藩臣跋扈议以
宗室典禁兵可谓良策矣卒之诸王遇害乃召朱全忠
兵入悉诛宦官而神策左右军由此废天子无一人之
后集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937-0554c.png

德宗正元二年与李泌议复府兵泌曰府兵无事则
耕有事则调发至所期处将帅案阅有教习不精者
罪其折冲甚者罪及刺史行者近不踰时远不经岁
缘高宗以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以图吐蕃于是有
久戍之兵武后以来府兵寖隳为人所贱百姓至蒸
熨手足以避役又边将苦之自天宝后山东戍卒还
者十无二三然未尝有内叛外侮者诚顾恋田园恐
后集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937-0554d.png

为六军及李林甫为相奏诸军皆募人为之兵不土
著又无宗族不自爱重遂至为梗上曰候河中平当
议之 三年又问复府兵之策泌请先行屯田上召
对曰戍卒因屯田致富则安于土不复思归制戍卒
三年而代及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所开田为
永业不过数番则戍卒皆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
之既而戍卒应募愿耕屯田者五六
后集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937-0555a.png

不敌关中则居重驭轻之意也方世承平久武备微
故禄山乘外重之势一举而覆西京然犹诸牧有马
州县有粮肃宗得以中兴乾元后外虞踵发悉师东
讨吐蕃承虚而代宗莫禦是失驭轻之权也
唐会要载贞观十年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积兵二十
六万又置折冲府二百八十通计旧府六百三十三河
东道府额亚于关中河北之地人多壮勇故不置府其
后集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937-0555b.png

向六十万初置以成丁而入六十出役其家不免征徭
遂渐逃散 杜牧云凡有兵四十万番上远近不均
杜甫兵车行云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头还戍边盖
其役之苦如此宜其民不堪命而法之亟弊也
宋朝兵制艺祖深鉴唐末五代之弊既平诸国诏诸道
长吏送其骁锐于关中聚劲兵于京师躬定军制纪律
详尽其军制亲卫殿禁之名其营立龙虎日月之号而
后集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937-0555c.png

七十有二而忠佐皇城司不与焉又峻其等级相犯之
刑谓之阶级以绝其犯上之心三年一戍更出迭入其
定荆湖聚巴蜀俘粤广平江南前后精兵不过二十馀
万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
诸州镇兵内属侍卫而蕃方县镇亦有天子之兵其内
外轻重均矣而京师之兵内有亲衙诸兵四城之外诸
营列峙此京城内外相维之势也然州郡节察防团刺
后集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937-0555d.png

判名衔必带军州其佐悉带军事虽曹椽悉曰参军一
州赋税民财出纳则谓之军资盖赋税本以赡军使人
知以兵为贵咸知所先也遂县置卫专捕盗贼济以县
巡检之兵不足则会合诸州巡检使之兵又不足则资
诸守臣与一路帅臣故兵威强盛此其州县相维之势
也逮咸平二年西北边警之后兵增置六十万 皇祐
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万
后集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937-0556a.png

四朝志云治平之兵盖一百十六万三千
邦用不继始议销并乃亲制选练之法立为定额盖熙
宁之籍天下禁军凡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人时
王安石欲变募兵而行保甲 熙宁三年始联比其民
以相保伍自畿内始九年而保甲民兵义勇之系籍者
合七百一十八万二千二十八人自保甲立法而故老
大臣相与论难甚苦而当时百姓至有自伤残以避免
后集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937-0556b.png

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 元祐以降民兵亦衰
崇观以后兵弊日滋喈级既坏纪律亦亡童贯握兵
耻于言败败没第言逃突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住
招以缺额封桩为上供之用
四朝志并王铚兵制序宋朝前会要修
而藩维之固缺然矣
太上中兴收三帅之精锐以强辇毂而江上分屯之军
后集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937-0556c.png

兵大抵自禁兵立而厢兵废自将兵立而禁兵废自大
军立而将军又废矣
艺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馀万诸道十馀万使
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
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矣天下承
平百馀年盖因于此王圭曰宋朝兵制虽详然莫能
推明其意张璪曰非陛下神圣孰能知之元丰五年
后集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937-0556d.png

计其道何如普曰李唐战争不息节度太重而已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安矣上因与
石守信王审𤦺饮酒曰汝曹何不释去兵权市好田
宅为永久之业守信等皆谢明日请解军政于是更
置易制者使主亲军又收天下精兵以备宿卫
宋朝以备战卫为禁军以给徒役为厢兵各𨽻其州
之本城内总于侍卫司而尚书兵部掌其政令因事
后集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937-0557a.png

后皆以为下禁军其给吏于诸司者亦各以其事属
役焉
太祖既得天下收节镇兵权置诸司军额其名号不
一
金鎗班 东西班 蔽直 钧容直
新立内员寮直 宁远
捧日三十八指挥 骁骑三十三指挥
后集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937-0557b.png

骁健四十二指挥 神卫四十六指挥
虎翼五十一指挥 雄武三十三指挥
自古禁旅之盛无如本朝者殿前司领骑兵之额三
十七 步兵之额二十六 侍卫司领骑兵之额三
十五 步兵之额八十三 御前忠佐军头司领步
骑之额四 皇城司领步骑之额二 左右骐骥院
领骑兵之额二 建隆揩军额尤少至
后集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937-0557c.png

尝与群臣议论及屯田利害张洎上言国家惩前王
之失审形势之宜以大梁者八方所凑为天下之枢
思以阜安兆民临制四海故于京邑而定都焉昔炎
运开基高帝曰吾以羽檄召天下兵未有至者又武
帝以虎符发郡兵即知兵甲在外也惟自南北军期
门郎羽林儿以备天子扈从蕃卫之军唐承隋制置
十二卫府民皆农夫也及罢府兵始置神策为军旅
后集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937-0557d.png

关驱市人接战德宗蒙尘扈驾者四百馀骑兵甲散
在郡国军兵存而可举者除河朔三镇外太原青社
各十万人邠宁军宣武各六万人潞徐杨各五万人
襄宣寿镇海各二万人自馀观察团练据要害之地
者亦不及万人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
匹萃在京师本固兵强邦家之利也上览嘉之(长编/)
真宗景德三年真宗谓王钦若曰马步诸军累终简
后集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937-0558a.png

壮朕念取农民以实军伍良策也推军伍之家悉有
子弟多愿继世投军但虑父兄各𨽻一军则须分别
以此故不应募今可晓谕许𨽻本军钦若曰此辈尝
从父兄征行兵甲部伍熟于闻见亦免废农亩而夺
耕民真长久之策也(宝训/) 大中祥符四年上因谓
宰相曰外道所给比往年南郊户多十馀万盖募兵
太广尔其间老疾不任事者当简阅之王旦曰言事
后集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937-0558b.png

军门何由复业不若令田农有利自致滋殖也(长编/)
仁宗庆历四年六月富弼上守禦十二策河北最号
劲兵处若尽精阅则不敌于天下况边徼乎顷朝廷
未与匈奴讲和敌骑每入寇惟惧北兵视南兵轻之
蔑如也我当分南北兵各为军凡对阵敌必先犯南
军南军溃北军累之以必败惩此故有南北混而战
者败走益甚是不若纯用北军之为胜也(同上/) 庆
后集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937-0558c.png

十八万章圣时四十万今皆倍之兵在精不在众冗
散坐食非计也(长编/) 庆历中张方平言太祖蓄兵
不及十五万人太宗朝不过四十万人章圣备禦西
北兵籍颇增至于宝元凡内外增置禁军约四十二
万馀人通计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
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真等不在此数(同上/) 嘉祐
七年初祖宗兵籍开宝总三十七万而禁军十九万
后集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937-0558d.png

万而禁军四十三万其数皆有奇自庆历以来乃总
二百二十五万而禁军八十二万视祖宗时募兵浸
多至是宰臣韩琦言祖宗之兵有征伐则募事已则
省今西北二边屯兵待敌竭天下之力不能给宜先
虑而速𠡠之开宝至道天禧之兵祖宗所以定乱守
成者也惟庆历兵乃自西帅增置于是诏中书枢密
院掇其制裁为定额(通略/)
后集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937-0559a.png

封府界及京东西淮南路募兵(长编/)
神宗熙宁二年枢密院进呈减驻营兵数目祖宗朝
北戎无警即便罢兵今既讲和而屯兵至多徒耗钱
帛文彦博曰自古皆募营兵遇事息即罢
汉文帝以恭俭故至武帝时府库充实因用兵卒致
公私匮乏上曰文景恭俭岂是庶事不为以致富盛
盖能立制度所以有成效也如仁宗朝何尝横有费
后集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937-0559b.png

法度爱惜财币乃能休息生灵一人独俭未足成化
陈升之曰已议暗消本路冗兵于京东招补亦将有
序不数年可见效矣吕公弼曰缘边之兵不可多减
若遇大阅人数全少北戎观之非便彦博曰自有遣
戍兵不至阙事也上曰卿等可详议以闻(长编/) 熙
宁三年三月诏并龙猛八指挥为六旧三百五十人
额今以三百人为额自康定庆历以来诸军间有并
后集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937-0559c.png

指挥并为二十有以全部附𨽻者宣威并入威猛广
捷而宣威废罢契丹直拨入神骑而契丹直废罢有
并营而增额者如宣武二十指挥四百人额并为十
二指挥五百人为额有就而易名者如骁猛四指挥
以第四指挥改充骁雄存三指挥自是部伍齐肃无
有名存而实缺也 熙宁三年诏以禁军分五都法
检治厢军其后禁军或降剩员或升阶以备厢军诸
后集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937-0559d.png

至三万人陜西减额五千人亦至三万人河朔流民
寓京东者如旧制募士教阅以为忠果二十指挥分
𨽻河北总管司以除道恤饥而河北及熙河路修城
垒河北所募五千人熙河亦三千人修京城以废马
监兵置广固保忠凡十指挥亦五千人湖南徭人平
戎泸军兴逃河转漕又皆增置大抵自熙宁元丰之
间厢兵之数视祖宗时益众矣自五代后凡国之役
后集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937-0560a.png

工徒营缮民无与焉故天下民力完固承平百年
熙宁四年诏拣诸路兵半分年四十五以下力能胜
甲者并为大分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旧制兵至
六十始免犹不即许也至是免为民者甚众(长编/)
神宗尝谓辅臣曰前世为乱者皆无赖不逞之人我
艺祖平定天下悉招聚之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什伍
相制节以军法厚禄其长使自爱重付以生杀寓威
后集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937-0560b.png

良民所以太平之业定而无叛民自古未有及此者
王安石行保甲法神宗曰募民兵无异安石曰募
兵多浮浪非良农之比也 元丰八年三月凡禁军
之最亲近者执殿陛宿卫宫省扈从乘舆号诸班直
非诸班直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馀
军皆以守京师备征戍而出戍边或诸州更戍者谓
之屯驻非戍诸州而𨽻于总管司者谓之驻泊非屯
后集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937-0560c.png

役兵诸州募者曰本城厢兵教阅者为教阅厢兵蕃
夷内附纠合其人而用之曰蕃兵什伍其民而教之
武事曰民兵熙宁元丰之间兵制备矣(长编/)
熙宁之籍天下禁军凡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人
人元丰之籍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三人初上即
总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一千而禁军步骑六十六
万三千校庆历之籍减几十万开宝之籍增至七十
后集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937-0560d.png

修饰武备之法甚众(长编/)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诏京东京西河北永兴军淮南
江南两浙荆湖路皆置帅府要郡大要郡帅府为安
抚使带马步军都总管要郡带兵马钤辖次要郡带
兵马都监皆以武臣为之副改路分为副总管路钤
辖为副钤辖州钤辖为副都监总管钤辖司许以便
宜行军马事辟置僚属依帅臣法屯兵各有差遇朝
后集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937-0561a.png

其节制正官愿行者听转运使副一员随军一员留
本路提点刑狱弹压本路盗贼则量敌出兵多寡会
合以相应援(圣政/)
总论宋朝兵制太祖定制凡禁军之亲近者号诸班直
非诸班直者𨽻于军头皇城内守京师外备征戍其出
戍边或诸州更戍者曰屯驻非戍诸州而𨽻总管者曰
驻泊非屯驻驻泊以籴贱而留之者曰就粮
后集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937-0561b.png

驻泊就粮兵士各令归营谓此兵也
诸司募者曰役兵诸州募者曰厢兵而教阅厢兵则又
即厢兵而教之也什五其民教之武事谓之民兵蕃夷
内附纠而用之谓之蕃汉兵此制兵之略也而制兵深
意有可得言者太祖听赵中令之说收节度之权于杯
酒间州郡精兵悉归京师虽曰京师十万诸郡十万内
外足相制而外兵之弱终不若京师之强也呜呼其虑
后集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937-0561c.png

为兵节以军法畀以厚禄禄厚则各自爱重法严则不
敢为非此其虑何如也又不特此也军士衣不得过膝
葱韭不得入营无侈心也出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无
非念也营在城西者粮在城东营在城东者粮在城西
无怠之也此其虑又何如耶是犹御兵之意然尔至于
兵之所属又有微意存焉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
之权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彼此相制无敢
后集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937-0561d.png

明故枢密属官有欲使之管军者东西仓互给有谓之
固欲邀求者募兵浮浪有谓之非良农之比者噫祖宗
之意微矣
汉唐兵制未有善于斯者奈何其莫之察也皇朝之制
大臣平章先军而后国群臣出守先军而后州军曰军
资监曰军器官曰参军务曰赡军其于军事重矣盍亦
以是加之察乎(林駉/)
后集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937-0562a.png

周制周官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
府次舍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国有故则
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内外而时禁稽其功绪纠其德行
讥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与其奇邪之民会其什
伍而教之道艺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
次舍次诸吏直宿若今部署请庐者
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叙
后集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937-0562b.png

众则令之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以时颁其衣裘掌
其诛赏
庶子宿卫之官皆属太宰
内宰以治王内之政令分其人民以居之
人民吏子弟分之使众者就寡均宿卫
夏官司马政官之属有虎贲氏有虎士八百人虎贲氏
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
后集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937-0562c.png

夷𨽻皆守王宫
汉制南军在京城门内卫尉主之北军在宫城门外中
尉主之国有大变北军亦绕宫屯卫
详见汉兵门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
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
焉
后集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937-0562d.png

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
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三丞又诸屯卫侯司马十二官
皆属焉
郎掌守门户出充军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
多至千人
并百官表
后汉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书郎更直执戟宿
后集卷四十 第 26a 页 WYG0937-0563a.png

五官侍郎五官郎中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
门户出充车骑左右仆射主虎贲郎习射左右升长主
直虎贲朝会在殿中虎贲郎中将中郎郎中羽林中郎
将羽林郎无员掌宿卫侍从掌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
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子弟补(百官志/)
唐制左右监门卫掌诸禁卫门籍之法 左右千牛卫
掌卫及供御兵仗亲卫一府勋卫二府翊卫二府凡有
后集卷四十 第 26b 页 WYG0937-0563b.png

将掌领校尉旅师亲卫之属宿卫者而总其府事左右
郎将二焉番上者以名簿上于大将军而配以职 武
德贞观世重资荫二品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
孙四品子职事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
国公子补勋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之子补翊卫及
率府勋卫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子若孙补诸卫及帅
府翊卫王府执仗亲事执乘亲事每月番上者数千人
后集卷四十 第 27a 页 WYG0937-0563c.png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宫禁宿
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
骑番上受其名簿而配以职 左右卫左右骁骑左右
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左右
千牛卫凡六 左右千牛卫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
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器 折冲都尉
掌领属备宿卫师役则总戎具资粮点习以三百人为
后集卷四十 第 27b 页 WYG0937-0563d.png

衙禁兵也南衙领于金吾北衙统于羽林李揆曰朝廷
置南北衙文武区别以相司察也北衙之制其后虽增
易不常名号不一然皆天子宿卫之兵也
五代禁旅无复旧制
梁太祖始置侍卫马步军
周世宗置殿前军时募天下猛士上为都虞候受诏简
其技击精绝者为殿前诸班
后集卷四十 第 28a 页 WYG0937-0564a.png

者升为上军疲弱者退为剩员又令诸路选所部兵送
至阙下补其缺其后殿前司领兵之额三十七步兵之
额二十六侍卫司领骑兵之额三十五步兵之额八十
三(通略/) 建隆三年上留意治兵乃简强壮者谓之兵
样散降诸道令依样招收其后募兵之木版差以尺寸
高下谓之等仗亦散给诸州设旗给赏募之长吏专督
其事部送阙下者军头司覆验引对分𨽻诸军(同上/)
后集卷四十 第 28b 页 WYG0937-0564b.png

命引强者两两相射又以木梃为马挝施韦鞘俾驰骑
相击皆取其不避者各分等级以迁𨽻之由是禁旅精
锐(同上/)
太宗兴国二年诏以美名易禁军旧号铁骑曰日骑控
鹤曰天武龙骑曰虎卫虎捷曰神卫(长编/) 旧制有左
右金吾引驾仗堂内内宿卫车驾巡行勘箭警巡唱探
之事又有仗卫司 淳化五年于崇政殿亲选五百七
后集卷四十 第 29a 页 WYG0937-0564c.png

备盗 至道元年复募得二千人以阎承翰刘承蕴为
都监六军诸卫有龙卫羽林神武左右六军以判金吾
左右卫仗将军兼领之然诸卫自左右卫以下官名存
而事废有侍卫亲军司兼总步卫二军之政国初有都
指挥使副指挥使其后止置都虞侯又有侍卫亲军马
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会要/)
真宗谓近臣曰如闻禁军人数不足当令殿前司诸军
后集卷四十 第 29b 页 WYG0937-0564d.png

四军及二百五十人拱圣而下及三百五十人(同上/)
咸平六年募近京强壮补禁卫诏殿前都指挥使高琼
阅习阵势召近臣观之睹行伍整肃 景德二年上谓
辅臣曰殿前侍卫司禁兵老疾者众盖久从征戍失于
简练今多已召还宜精加选择(并长编/)
仁宗庆历五年丁度建言请择河东陜西就粮禁军以
补禁旅之阙(同上/)
后集卷四十 第 30a 页 WYG0937-0565a.png

三指挥广勇左第三军第一右第三军第一两指挥以
先销废宽衣天武第六指挥会一岁廪给别招中下禁
军以补其额故也(同上/)
总论卫兵三衙四厢国家以仁得天下未始以兵为重
也然定都陈留四无捍蔽其势亦必资于兵
张方平言京师古之陈留郡四冲八达之地都城四
面无险阻之形藩篱之固太祖始削节度之权屯兵
后集卷四十 第 30b 页 WYG0937-0565b.png

太祖选诸道骁勇者补禁旅
乾德三年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
都下以补禁旅之阙
太宗取禁军伉健者𨽻亲军
太平兴国三年后苑亲阅禁军取伉健者𨽻亲军罢
癃老弱悉分配外州
其强干弱枝之意悉矣而所聚之兵有三衙有四厢或
后集卷四十 第 31a 页 WYG0937-0565c.png

殿前之上其故可得而稽也盖侍卫起于后唐
石林燕语梁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而自将之于
唐六军之外则为私兵至于后唐明帝遂改为亲卫
军
殿前起于周之显德
五代会要世宗募天下豪杰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
前诸班
后集卷四十 第 31b 页 WYG0937-0565d.png

然而下于侍卫故虽殿前都指挥亦在侍卫都虞侯之
下傅潜之为侍卫都虞侯在殿前都指挥使戴兴之上
而王超亦自殿前都指挥迁侍卫都虞侯是也
实录淳化元年傅潜自殿前副都指挥使迁侍卫马
步军都虞侯在殿前都指挥使戴兴之上 咸平三
年王超自殿前都指挥使迁侍卫马步军都虞侯
自王超罢职无复任者而侍卫之马军步军遂分为二
后集卷四十 第 32a 页 WYG0937-0566a.png

捧日天武四厢属之殿司龙卫神卫四厢属之马步二
司
捧日旧曰日骑天武旧曰控鹤龙卫旧曰龙捷神卫
旧曰英武太平兴国二年改控鹤为天武龙捷曰龙
卫虎捷曰神卫雍熙四年改日骑曰捧日皆以美名
易禁军之号也殿前司捧日天武马军司龙卫步军
司谓之上四军各有左右厢厢名三军
后集卷四十 第 32b 页 WYG0937-0566b.png

官制管军八位武弁军门号八桄梯盖副都指挥使
都虞候四厢都指挥使为管军
入则侍卫殿陛出则扈从乘舆凡天下之兵柄皆在焉
其任之也重则其待之也亦不轻是故见宰执而横仗
声揖礼也至其后则惟横仗矣
笔谈三衙内见宰执皆横仗立廊阶下唱喏宰相出
笏阶上揖之此礼久废惟内中横仗之礼至今不废
后集卷四十 第 33a 页 WYG0937-0566c.png

宝元康定间王君贶为舍人在坐见殿前马步军联
骑立门外呈榜称不敢求见庆历三年余作舍人此
礼已废然三衙相逢敛马驻立舍人马过然后敢行
后十年入翰林相逢分道而过盖两制渐轻三衙渐
重(欧阳归田录/)
至于熙宁待遇之礼继于二府至有寺监召之而不可
得者
后集卷四十 第 33b 页 WYG0937-0566d.png

帅朝廷待遇礼继二府寺监小官岂可呼名自今可
移文定议(续会要/)
吁何其重也而祖宗立法又有深意所寓者天下之兵
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
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彼此相维不得专制
范祖禹言伏见枢密都丞旨曹诵权马军司事祖宗
兵法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
后集卷四十 第 34a 页 WYG0937-0567a.png

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二十年无兵变也自唐季以及
五代枢密之权偏重动为国患由手握禁旅又得兴
发今副都承旨为枢密属官权主管军是本兵地又
得握兵合而为一非祖宗制兵之意
其与汉周间史洪肇之徒为之者异矣
石林燕语三司天下兵柄皆在其手权虽重而军政
号令则在枢密院与汉周间史洪肇之徒为之者异
后集卷四十 第 34b 页 WYG0937-0567b.png

是以枢密承旨管军范祖禹力言之(见上/)而张公方平
亦言宿卫必取端愿之士
庆历八年张方平言汉宿卫之士选材武必取端愿
之士宋初宿卫皆游惰无根蒂者乞于诸班之中选
年劳久次者东西下班殿侍有门阀家业者选取以
充殿内之卫
此其防微之意非人之所能及也(林駉文/)
后集卷四十 第 35a 页 WYG0937-0567c.png

后集卷四十 第 35b 页 WYG0937-0567d.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