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集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937-0535a.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三十九
宋 章如愚 编
兵门
上准东汉安帝纪注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937-0535b.png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937-0536a.png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937-0536b.png

屯
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
晋灼曰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云七也
外有楼船皆岁讲𨽻武备云
至元帝以贡禹议始罢角牴而未正治兵振旅之事(刑/)
(法志/)
孟坚志刑法而不志兵取古者大刑用兵之义而以
后集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937-0536c.png

不甚分如冯唐谓吏卒皆家人子弟起田由从军而
后汉礼仪志谓罢遣之士必劝以农桑由是观之兵
农尚未分
京师有南军北军
汉旧仪曰殿外门署卫尉殿内郎署属光禄勋南军
将
陵寝有卫士中尉有材官骑士中都有戍卒有官徒水
后集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937-0536d.png

校尉兵城门有兵长乐有兵此京师屯兵之大凡也(兵/)
(制/)
南军卫尉主之
颜曰卫尉等在宫内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
按百官表卫尉掌宫门下屯兵而高后纪言周勃既入
北军尚有南军乃令平阳侯告卫尉无纳吕产
吕禄为将军掌北军产为相国掌南军太尉已入北
后集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937-0537a.png

相国产殿门产欲入未央宫为乱弗得入为产所将
南军当在殿庐之内故外人不得以入
宣帝用张安世为卫将军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属
焉不言南军盖卫尉即南军也戾太子变时京师兵
尽发独不闻发南军盖卫士从上在甘泉也
以此知南军为宫城兵而卫尉主之也 古者扈卫有
二等宫伯则领贵游子弟宫正则领宫徒役事汉有卫
后集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937-0537b.png

卫尉卫郎中令
武帝更名郎中令为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其属有
诸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
凡郎官皆更直执戟宿卫出充车骑惟议郎不在直
中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
车户骑三将见百官表
后集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937-0537c.png

补之又取从军死者子孙养之羽林教以五兵号曰羽
林孤儿
蔡质汉仪曰羽林有左监主羽林左骑八百右监主右
骑九百人
平帝又更期门为虎贲主宿卫此光禄勋所领之兵也
南军有郎卫兵卫掌天子宿卫北军止于护城轻重
不侔矣汉世凡大丧自诸郎卫皆发而宣帝之葬霍
后集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937-0537d.png

以南军重之也又王国人不得宿卫亲属犯法人不
得宿卫如龚胜为楚王常侍三举孝廉以王国不得
宿卫萧望之以甲科为郎坐从弟犯法则不得宿
卫季冬或正月天子行幸曲台临飨卫士劝以农桑
令就田里必观角牴而后遣则南军之重可知矣
北军中尉主之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巡徼京师属宫
有中垒寺丞武库兵器所○都船四令丞又式道左右
后集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937-0538a.png

职乃巡檄京师以此知北军为京城兵而中尉主之也
自武帝增置八校而更名中尉为执金吾
百官志注云执金吾秦官缇骑五百二十人光武常
曰仕宦当作执金吾言徒役盛也
及帝用兵四夷发中尉之卒远击南载恐内无重兵或
致生变于是创置七校尉募知胡人事者为胡骑知越
人事者为越骑又取中尉属官所谓中垒者进为校尉
后集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937-0538b.png

按武帝八校为北军表不言属中尉疑中垒自专此
统北军与中尉异司而北军始不属中尉矣武帝既
增校尉恐中垒之权太重又于光禄勋之下旋理会
添置于是增羽林期门大意欲南北二军之势均胡
广曰卫尉巡行宫中则执金吾徼于宫外为表里唐
李揆曰汉以南北军相制此也
按百官表虽不明言八校尉为北军考之百官志
后集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937-0538c.png

长水虎贲并射声并掌宿卫兵故东汉累有北军五校
之称是知武帝之八校正北军也南军守宫北军护城
虽汉旧制然国有大变则北军亦绕宫屯卫故官志有
五校之兵为宿卫之兵云
汉初南北军亦自郡国更番调发来何以言之黄霸
为京兆尹坐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则
知自郡国调上卫士一岁一更则知更代番上初无
后集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937-0538d.png

从始此 古者圻兵不出汉初犹得古意京师之兵
不以出征高帝十一年发中尉卒军灞上文帝三年
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则中尉之兵未始远
出武帝元鼎六年发中尉卒击吕嘉则失之矣至宣
帝又以羽林佽飞诸兵远赴𦍑事甚者至发汝南汝
南去金城几何而骚动至此乎
南军在汉世往往重于北军
后集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937-0539a.png

明帝永平中邓鸿率五营士屯雁门章帝建初二年
马防耿恭将北军五校击𦍑吾章和二年窦宪将北
军五校伐北匈奴和帝永元六年遣邓鸿将左右羽
林北军五校士击降胡反出塞者安帝永初五年朱
宠将五营士屯孟津顺帝永和五年且冻𦍑寇三辅
遣马贤将左右羽林五校屯汉阳盖左右羽林南军
五校五营皆北军
后集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937-0539b.png

尉主之城南 皇城之中有中尉兵宫阙之内有卫尉
兵宫殿之内有郎卫羽林期门兵
城门兵城门初无兵自戾太子事后始置以城门校尉
一人领之十二城门各有候王商以特进孔光以太傅
领城门兵得举吏如五府兵制 按汉兵郎无员数虎
贲千五百人而多不过千人羽林左八百人右九百人
八校各七百人至东汉不过三千五百三十六人执金
后集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937-0539c.png

诸宫掖门都候剑戟卫士至东汉不过二千五百人十
二城门兵不见数然亦不过门置一候以掖门司马考
之多至百八十人少或三十八人则城门领于一校大
约可见中都兵盖仅盈乃杜佑通典谓汉重兵悉在京
师非也(历代/)兵制
郡国兵郡国有材官骑士楼船有更卒有奔命有弩宫
边郡有戍卒有田卒有羌胡骑此郡国屯兵之大凡也
后集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937-0539d.png

佐守典武卒天下郡国凡百有三置都尉者九十三
辅外郡十三置特多于列郡者重京师而为卫也
王国中尉北都尉侯国相比天下令长每岁郡守卫教
兵则相令长同预
官仪曰八月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会都试课殿最
是也
其王国封内之兵皆属天下不可擅用汉官仪曰高祖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937-0540a.png

官楼船皆于正卒中选而为之一岁而满
班固曰踵秦置材官特言其略尔
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泽国用楼船三者各用所宜
也
高帝十一年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
武帝元鼎六年发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又按
地理志庐江郡有楼船官卜式传曰愿与博昌习楼船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937-0540b.png

诏到郡治楼船用此参考则巴蜀三河颍川诸处有材
官上郡北地陇西诸处有车骑而庐江会稽浔阳诸处
有楼船三者之兵岂非因其宜哉
刑法志武帝外有楼船疑武帝始置也及考严安书
曰秦皇帝使尉署睢将楼船之士攻越则楼船盖秦
制也汉因之汉官仪以为出于高宗岂其然哉
调兵汉官仪云民生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二岁为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937-0540c.png

庶民就田里如淳亦曰律年二十三传之畴官高不满
六尺二寸以下为癃罢
汉民凡在官三十二年自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每一
岁当给郡县官一月之役其不役者当钱二千入于
官以顾庸者已上戍中都官者一年为卫士京师者
一年为材官骑士楼船郡国者一年三者随其所长
于郡县中发之然后退为正卒就田里以待番上调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937-0540d.png

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
迭为之一月一更是为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次直
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为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
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
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
还因便往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以给戍
者是谓过更也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937-0541a.png

发兵汉初以羽檄徵兵于郡国
孝文时则以龙虎符颜师古曰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
二寸以召兵其有急则加鸟羽示速也应劭曰铜虎符
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
受之解题曰吕氏之难齐王欲发兵中尉曰非有虎符
验也襄平侯通乃持节矫内太尉北军朱虚已杀产
少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937-0541b.png

师固可以制兵事特郡固非虎符则不可发兵耳故庄
助以节发会稽兵而太守欲拒不为发兵是也
七国败龚高侯诘胶西王卬曰未有虎符擅发兵王
自图之淮南王盗写虎符终以此败之
两汉沿革
高祖之世南北二军不出而民兵散在郡国有事以羽
檄召材官骑士以备军旅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937-0541c.png

军将之
如魏遫为北地将军周灶为陇西将军
事已而罢京师止南北军及中尉缇骑郎中令诸郎城
门校尉屯兵北军属太尉南军属卫尉 武帝更太尉
为大司马大将军以罢将军至以中尉材官出击恐京
师无重兵而生变于是分北军为八校以中垒领之又
恐北军之权太重故于光禄勋增羽林期门之兵此武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937-0541d.png

郡国番上无定在之兵也自武帝置大校大抵以习知
胡越人充之则寡兵始自期门羽林皆家世为之则长
从始此
期门父死子代羽林孤儿乃子孙见表志
盖自是有养兵之病而京师之兵制坏矣元狩以后兵
革数动民多买复调发之士益鲜于是发及谪吏次及
谪民次及谪戍次及七科谪异时以𨽻于都尉者充兵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937-0542a.png

郡国之兵制又坏矣是以昭宣以来其弊日甚 始元
元年募民及发奔命者击益州 元凤元年遣太常三
辅徙免刑击氐五年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吏有告劾亡
者屯辽东 本始二年又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
射者从军 神雀元年又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尽及应
募佽飞射士孤儿胡越骑诣金城以益边兵去募及奔
可调及恶少发及刑徒选及三百石吏而又以羽林佽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937-0542b.png

武帝启之
按武帝时事越则会稽豫章击朝鲜则举辽东关西
南夷则巴蜀南北军犹未出至宣帝击𦍑而始出矣
及光武一起而变之兵制荡然矣按光武以幽冀并州
立定天下始于黎阳立营领兵骑常千人以谒者监之
号黎阳兵而京师南北军如故于北军则并胡骑虎贲
二校为五营以北军中候易中垒以监之于南军则光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937-0542c.png

丞 建武六年欲罢郡国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法
惟京师𨽻兵如故明年罢天下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
及军酒吏悉还民伍惟更赋如故 九年省关中都尉
十三年罢左右将军 二十二年罢诸边郡亭候吏卒
然终建武之世已不能守前法罢尉省校辄复临时补
置
七年罢长水射声二十校十五年复更增屯骑校九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937-0542d.png

其后天下亦往往置都尉
明帝以后又岁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出戍听从妻
子自占边县以为常凡徙者皆给弓弩衣粮于是北胡
有变则置度辽营(明帝/)南蛮或叛则置象林兵(和帝/)羌
犯三辅则置长安雍二尉(安帝/)鲜卑寇居庸则置渔阳
营(安帝/)其后又盗作缘海稍稍增兵(顺帝/)而魏郡赵国
常山中山六百一十六坞河内通谷冲要三十三坞扶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937-0543a.png

武罢都试而外兵不练虽疆场之间广屯增戍列营
置坞而国有征伐终𨽻京师之兵以出盖自建武迄于
汉衰匈奴之寇鲜卑之寇岁岁有之或遣将出击或移
兵留屯
如永平中伐匈奴留兵伊吾庐城至肃宗二年罢之
之类是也
连年暴露奔命四方而禁旅无复镇卫之职矣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937-0543b.png

卫之选亦衰矣
成帝延熹间诏减羽林虎贲不任事半俸则京师之兵
亦单弱矣外之士兵不练而内之卫兵不精设若盗起
一方则羽檄被于三边兴发甲卒取办临时战非素具
每出辄北于是羌寇转盛移兵赴远民不堪命 永和
二年交趾九真二郡之兵至于反叛无以罢于奔命之
过欤此其兴兖豫之卒击象林万里之寇李固所以力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937-0543c.png

募为陷陈
羌传任尚募以击羌
召为积射
鲜卑传邓远以击鲜卑
召为义从
东汉有羌胡义从盖取西边羌胡之愿从者为兵也
董卓正以羌胡义从兵入乱京师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937-0543d.png

以尽灭诸羌而中平元年黄巾遂作所在盗贼不
可胜数于是置八关都尉
五年望气者言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何进于是劝
灵帝大发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躬擐甲介焉称无上
将军以厌之是岁始置西门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统
之虽大将军亦属焉又改刺史为州牧然是时也黄巾
诸贼亦就歼灭而萧墙之祸深可寒心盖自中世以后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937-0544a.png

邓后临政始任宦官
而政归台阁戚宦更领兵权
戚谓窦武何进
迭相倾夺然五营畏服中人陈蕃窦武等欲诛宦官北
军不助武等而助宦官故族灭焉何进袁绍不胜其愤
且惩窦武之事故欲藉分兵以除之于是内置园校阳
尊阉宦外重州牧实召边将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937-0544b.png

阉宦虽除而董卓之祸已成义兵四起群牧争政汉遂
三分原汉盛衰皆兵之由而光武实为之
光武徒见自西都之季都试或以为患韩延寿以试
士僣拟不道诛而翟义之讨王莽李通之劝光武皆
因秋试之日因勒军旅诛守长号令起军遂罢都试
之法
三国蜀初置五军其将校略如汉而兵有突将无前賨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937-0544c.png

诸葛亮传戮谡以谢众上疏注曰汉晋春秋曰(云云/)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
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
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
内所紏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吴多舟师而兵有解烦敢死两部
孙权传魏命曹休等出洞口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
后集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937-0544d.png

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
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
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
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
五六里回环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
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周瑜传曹公赤壁瑜部将黄盖曰寇众我寡难与持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937-0545a.png

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
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定走舸各系大船
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发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
之烟燄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
吕蒙传权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𦩷

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937-0545b.png

蒋钦传权讨关羽钦督水军
徐盛传魏当大出横江盛与诸将俱赴讨时乘蒙冲
遇迅风船落敌岸下诸将恐惧未有出者盛独将兵
上突斫敌敌披退走有所伤俟风止便还
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
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
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937-0545c.png

胡综传权以见兵少使综科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
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
韩当传韩当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加都督之
号将敢死及解烦兵讨丹阳贼破之
车下虎士
甘宁传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
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937-0545d.png

沈莹事孙皓传孙皓天纪四年丹阳太守沈莹等所
在战克注云沈莹领丹阳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
兵前后屡陷坚阵
交州义士
步骘传延康元年权遣吕岱代骘骘将交州义士万
人出长沙
及健儿武射之名非一调度亦无法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937-0546a.png

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至右江斩黄祖将张
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甘宁传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
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骆统传出为建忠郎将领武射兵三千人及凌统死
复领其兵
大率强者为兵羸者补户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937-0546b.png

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
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
恶荡除所过肃清
至有二百馀家辄皆科取以他郡羸民迁补其处其后
又以五子分将而昊遂亡
陈武传嘉禾三年诸葛恪领丹阳太守讨平山越以
表领新安都尉与恪参势初表所受赐复人得二百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937-0546c.png

让乞以还官充足精锐诏曰先将军有功于国国家
以此报之卿何得辞焉表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
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锐以为僮仆非表志也皆辄
科取以充部伍所在以闻权甚嘉之下郡县科正户
羸民以补其处
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
时遣南北军卫张合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937-0546d.png

文帝增置中营于是有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
五校统之改汉乘之名曰治兵是时有中左右前军各
一帅又有中护中领军领护军将军各一人自操纳司
马之言黄初中复令州郡典兵州置都督寻加四征四
镇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中外兵兵柄世在司马
氏而魏祚移矣
晋自文王置二卫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937-0547a.png

三部司马
前驱由基强弩
以中领之军领之
武帝以伐魏遂分左右各一将军又置羽林虎贲上骑异
力四部皆领于骁骑又有左右前后四军四护军领之
凡二卫左右前后骁骑七军皆以中军将军羊祐领之
祐罢改七军中候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937-0547b.png

二军兵三十人小国一军兵千五百人吴平之后即诏
天下刺史悉去州郡兵大郡才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
人州县无备而晋遂东迁矣
元帝南渡有大将军都督四镇四征四平之号然调兵
不出三吴大发毋过三万每议出讨率取奴兵
自用刁协议后皆以奴为兵王道子发诸郡奴号曰
乐属更翼发六州奴北伐是也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937-0547c.png

挺
崔挺传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
犯罪逋亡阖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
及以一人犯罪延及阖门岂不哀哉辞甚雅切帝纳之
三长之制立于李冲
通鉴云魏无乡党之法惟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
五十家始为一户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937-0547d.png

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
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大率十匹
为公调二匹为调外费三匹为百官俸此外复有杂
调民年八十已上听一子不从役孤独癃者笃疾贫
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食之书奏诏百官通议
中书令郑议等皆以为不可太尉丕曰臣谓此法若
行于公私有益但方有事之月校比户口民必劳怨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937-0548a.png

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调时民徒知立长校户之勤
未见均徭省赋之益心必生怨宜及诛谪之月令知
赋税之均既识其事又得其利行之差易群臣多言
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
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荫附之户可出侥倖之人
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乡邻三长定民户籍
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馀倍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0937-0548b.png

屯兵兴于薛虎子而戍兵资绢自随之困省
魏以薛虎子为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
入公库虎子上表以为国家取江东先须积谷于彭
城窃唯在镇之兵不减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匹用
度无准未及代下不免饥寒公私损费今徐州良田
十万馀顷水陆肥沃清汴通流足以灌溉若以兵绢
市牛可得万头兴置屯田一岁之中且给官食牛兵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0937-0548c.png

十倍之绢三时之耕足充数载之食于后兵资皆贮
公库五稔之后谷帛俱溢非直戍卒致丰饱亦有吞
敌之势魏人从之虎子为政有惠爱兵民怀之
世业定于李安世而豪强荫附逃役之弊均
魏初时司马氏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徵
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
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0937-0548d.png

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十月诏遣使者循行州
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其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
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二头受田三十
亩退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
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
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初受田者夫给二
十亩课种桑五十桑田皆为出业身终不还恒计见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0937-0549a.png

盈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
坐如律
定都中洛选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以充宿
卫
魏孝武帝纪乙巳诏选天下勇士十万人为羽林虎
贲以充宿卫
分建六镇优复府户郁然可观有太平之风永平之后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0937-0549b.png

高齐别为内外领之二曹
外兵曹门骑兵曹
虽十八受田二十充兵六十免役颇追古意然武帝之
际政以贿成一时领军至二千人无谓甚矣
府兵之制始于西魏
西魏大统中宇文泰用苏绰始仿周典置六军籍六等
之民择魁健材力之士以为之首尽蠲租调而刺史以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9a 页 WYG0937-0549c.png

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将军统二开府
一柱国主二大将军复加持节都督以统焉凡柱国六
员众不满五万人此苏绰之请也
周至克齐之后并相各置六府而东北别为七总管自
此𨽻户有还奴虏有免隐丁有诛府兵有复丁以十二
取役以一月代粮蓄以六家备民力日裕矣
隋之兵制大抵乃周齐府兵之旧而加润色焉其十二
后集卷三十九 第 29b 页 WYG0937-0549d.png

分左右皆置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附有郎将有副部
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其外又有骠骑车骑二符皆有
将军后有骠骑曰鹰扬郎将军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
果毅此府兵之大略也
文帝取江南之役凡总管兵合五十一万八千而散之
要害之地者凡八所或出于六合(晋王广/)或出于襄阳
(秦王俊/)或出于永安(王素/)以至江陵(刘仁恩/)蕲春(王世/)
后集卷三十九 第 30a 页 WYG0937-0550a.png

旗舟楫横亘数千里然其节度则总之晋王其元帅帅
长史则属之高颎而各相统摄焉此高祖御兵之意也
自炀帝不纲府兵之制不讲至伐高丽之役而平壤之
会四方兵集凡一百十三万三千八百人是以远近骚
动士卒死亡而辽东浪死之歌作蒐平民补簿隋遂亡
矣
后集卷三十九 第 30b 页 WYG0937-0550b.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