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集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937-0358c.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七
宋 章如愚 编
士门
学制类
宋朝神宗熙宁元年正月壬寅诏太学增置外舍生
百员初太学置内舍生二百员官为给食至是员足
远方之士待次而入者盖百馀人谏官滕甫刘庠并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937-0358d.png

群臣准诏议学校贡举多欲变改旧法独殿中丞直
史馆判官告院苏轼奏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
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
政则公卿侍从常虑无人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
制臣以为不足矣臣愿陛下明敕有司试之以法言
取之以实学通经术者虽朴不废稍涉浮诞者虽工
必黜则风俗稍厚学术近正庶几忠实之士不至蹈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937-0359a.png

轼议释然矣(长/编)○熙宁元年五月知制诰宋敏求因
转对上言州县有学舍而无学官四方之士轻去乡
里者以求师也请州置学官三岁以下务得士三百
人今请二百人试诗赋论策糊名通考之如旧其百
人请如赦文令州郡论荐转运使审覈之太学生则
委判国子监官至御试随其所学而试之学有师故
士不轻去乡里随其所学而试之则文辞经艺行实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937-0359b.png

人以官州置学官三路取百人多敏求发之也○熙
宁四年十二月辛亥诏每岁加赐国子监钱四千缗
以增置学官生员用度不足故也○熙宁五年八月
辛卯国子监外舍生以七百人为额日给食岁赐万
缗戊戌诏赐怀州州学牧马草地十顷○熙宁五年
八月戊戌赐太学生叶适进士及第为试校书郎睦
州推官郓州州学教授适处州人管勾国子监张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937-0359c.png

路学官委中书选京官朝官选人或举充又诏诸路
择举人最多州军依五路法各置教授一员委国子
监询考通经品官及新及第出身进士可为诸路学
官即具所著词业以闻○熙宁十年二月戊子诏以
光州固始县户绝田赐国子监赡生员太学西门修
筑射圃听诸生遇假日习射并从管勾国子监黄履
请也○元丰二年五月戊辰朔上批太学外舍生檀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937-0359d.png

在所司试判国子监李定尝保奏自入学无殿罚同
斋诸生称其素行无缺可试校书郎充太学录○元
丰二年八月丁巳诏益太学生员舍为八十斋每斋
屋五间命入内东头供奉官宋明臣管勾修展○元
丰二年十二月乙巳御史中丞李定等言窃以取士
兼察行艺则是古者乡里之选盖艺可以一日而校
行则非历岁月不可考今酌周官书考宾兴之意为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937-0360a.png

凡百四十条诏行之法太学生檀宗益上书言太学
教养之策有七一尊讲官二重正录三正三舍四择
长谕五增小学六严责罚七崇司业上览其言以为
可行命定与毕仲衍蔡京范镗张璪同立法至是上
之太学置斋舍八十斋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四舍
生百总二千四百生员入学本贯若州给文据试而
后入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又一试补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937-0360b.png

校诸斋月书学生行艺以帅教不戾规矩为行治经
程文合格为艺斋长谕学录正直讲主判官以次考
察籍记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参以所书行艺
预籍者外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参以行艺升
上舍分三等俱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俱平若一优
一否为下上等命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以
升补人行艺进退计人数多寡为学官之赏罚缘外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937-0360c.png

人学录增为十人学录参以学生为之○元丰三年
正月辛巳诏改国子监直讲为太学博士每经二人
○元丰三年正月癸未增国子监岁赐钱万五千缗
以国子监言岁费钱三万七千缗而所入才二万三
千缗也○元丰三年四月辛酉增国子监岁赐钱六
十缗初给外舍生食人月为钱八百五十至是增至
千一百故也○元丰三年五月乙丑编修学制所言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937-0360d.png

就开封应举之法臣等看详监以国子为名而无国
子教养之实恐未称朝廷建学育士之意乞应清要
官亲戚并令入监听读以二百人为额解发毋过四
十人从之
哲宗元祐元年十月乙未有诏齐卢宿常虔颖同怀
州各置教授一员○元祐元年十月癸丑刘摰言国
子司业黄隐学不足以教人行不足以服众又言故
后集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937-0361a.png

先帝以其书立之于学以启迪多士而安石晚年溺
于字说释典是以近制禁学者毋习此二字而已至
其所颁经义盖与先儒之说并行而兼存未尝禁也
隐猥见安石政事多已更改辄尔妄意迎合传意因
欲废安石之学每见生员试卷引用隐辄排斥其说
○元祐元年十月癸丑吕陶言太学者教化之渊源
所以风劝四方而示之表则一有不令何以诲人黄
后集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937-0361b.png

惟贵其当先儒之传注既未全是王氏之解亦未必
尽非隐亦能诵记安石新义推尊而信向之久矣一
旦闻朝廷欲议科举则讽谕太学诸生凡程文字不
可复从王氏新义或引用者类多黜降诸生亦闻安
石之死而欲设斋致奠以伸师资之报者𨼆辄形忿
怒将绳以率敛之法此尤可鄙也○元祐元年十月
癸丑上官均言黄𨼆自官庠序将及一年考其行则
后集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937-0361c.png

兴建三舍以来学规弛废取舍失平未有如今日者
也愿陛下博采公论早行罢免以副众心讫不行
元祐二年七月丁巳诏内外学官迁年三十以上历
任人充从御史中丞胡宗愈请也
学官自罢试多出近臣论荐宗愈言学者初中科
遽专师席请择长才尝历任者充选(本传/)
元祐五年十二月丙午岑象言近岁太学诸生无叩
后集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937-0361d.png

燕閒少亲雠校请立训导之法定校雠之课及闻太
学补试伺察不严有假手之弊诏令礼部秘书省长
贰详度以闻○元祐六年八月戊子朔知开封府范
百禄转对言三事其一曰太祖建隆元年正月是岁
二月四年四月太宗端拱元年八月淳化五年十一
月真宗咸平二年七月皆幸国子监仁宗天圣二年
八月己卯幸国子监谒文宣王召从臣升讲堂令直
后集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937-0362a.png

有司检举祖宗视学故事以待万机之暇而赐临观
焉今所陈幸太学可以美文明之化○绍圣元年五
月辛亥诏内外学官非制科进士出身及上舍生入
官者并罢○绍圣元年五月甲寅三省言学官已立
试法耀洪吉饶潭夔利广桂虔泉等州教授见系吏
部差人诏自今三省选差
徽宗崇宁三年十一月甲戌幸太学遂幸辟雍诏国
后集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937-0362b.png

录满三考改合入官未满三考人循两资学生郑南
等十有六人授官馀免省试免文解恩赐有差
诏旨大观二年正月一日有御制辟雍记今附此
崇宁元年八月二十二日甲戌议建外学十月十
七日戊辰初建辟雍御制辟雍记乡举里选之法
扫荡而士累于科举学不为己舍本趋末道听涂
说以应有司之求侥倖一日行不考素贤愚杂揉
后集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937-0362c.png

百有为之君虽绝俗高见其设施注措终不能髣
髴前古习尚卑陋市利之徒学非先王故也因误
承陋久莫能革惟我神考稽若古昔训释经义兴
置学校崇建师儒天下之士靡然向风始弃声律
雕篆之技游意于道德性命之理矣朕奉承先志
追而述之罢废科举增教导之官即国郊之南度
地相方建立黉舍因先王礼以制之乐以和之之
后集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937-0362d.png

楹以居天下贡士首善于京又润色熙丰之成法
月书季考覈其行能待以岁月士无苟得苟失之
患推三舍法施于天下由外舍升于内舍内舍升
于上舍由县之上升于州由州之上升于辟雍由
辟雍以登于太学司成率其属稽其籍考其成升
其尤者命之以官三年大比策以当世之务别其
等差唱第于廷释褐而任使之教养之政覃及蛮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937-0363a.png

以善曾不踰岁咸以行实闻于朝廷载在仕版已
踰千计非祖功宗德休养平治何以臻此昔郑人
毁乡校诗人序而刺之曰乱世则学校不修如今
天下被教养之惠凡一十一万馀人为屋以居之
凡万一千馀楹计其所费钱二百四十一万馀贯
谷五十五万馀石庠序之盛多士济济视古无愧
矣朕历观在昔教化成人伦明习俗美至于成人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937-0363b.png

守义之士维持固结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其遗波
馀泽及于后世犹有存者则学校之数治道之首
垂世之法无以过也文王作周其诗曰于论鼓钟
于乐辟雍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其诗曰镐京辟廱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盖武王能广文王
以善养人施之天下而天下服也朕克绍先烈于
今其庶几乎大观二年正月朔日记(长编/)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937-0363c.png

分一名从通判郑州曹滋奏请也○崇宁四年正月
甲午江西提举学事司言考上舍有地远而学生少
者难于差官乞并抚筠建昌于洪虔袁南安临江吉
试毕具合格人报逐州学参定升贡从之○崇宁四
年始行三舍之法建辟雍之学又虑山林之士不能
月书季考以游庠序于是又设科场○崇宁四年闰
二月乙酉诏辟雍以待四方贡士在国之郊太学教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937-0363d.png

有司成在侍郎之次国子有祭酒司业列于卿少
而已事体不顺合行釐正改辟雍司成为太学司成
总国子监及内外学事凡学之事皆许专达(长/编)○崇
宁四年四月甲申增立辟雍国子监等官谒禁(长/编)○
崇宁四年六月己卯诏在京釐务官本家有服异居
大功以上观听充国子生见在太学者依此改正内
曾随侍入州学者通理月日从司成薛昂请也(长/编)○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937-0364a.png

为令编通用令删之首诸士自县学教养升之州学
州学教养分为三舍自外舍升为内舍自内舍升为
上舍自上舍贡之辟雍自辟雍登太学俟殿试命以
官(长/编)○大观元年三月甲辰诏有官人与贡士同试
合格者上等升二等差遣仍赐上舍出身文学优者
取旨推恩中等赴殿试(长/编)○大观元年六月癸酉御
崇政殿引见上舍生李邦彦等二十六人孝悌进士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937-0364b.png

(长/编)○大观元年闰十月乙未兴三舍(长/编)○大观元年
十二月壬午御笔八行八刑之士所在皆得以名闻
不限在学不在学令学制局申明行下从提举福建
路学事陈汝锡奏请也(长/编)○大观四年八月己卯诏
策士于庭诹以世务深惟神考盛德美意所宜遵承
比阅学制贡士入上等者引见释褐止以有参校而
不复庭策岂神考之志哉自今入上等者与中等并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937-0364c.png

年四月甲申宣义郎黄冠言窃谓成周之时有所谓
选士有所谓俊士有所谓造士先王之命名不同如
此而后世则不论其人之成才与未成才不辨士之
预贡与不预贡而均谓之秀才则名之不正可知矣
欲令天下士自乡而升之县学自县而升之州学则
通谓之选士可也其称则曰外舍生及其才向于成
而升之内舍则谓之俊士其自称则曰内舍生又其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937-0364d.png

亦以是而已若然愚智处宜贤不肖袭情世之商贾
工岐巫医卜筮假进士之名而称秀才者固不待禁
而止矣从之(长/编)○政和三年五月乙酉臣僚言陛下
著为舍法革千载科举之弊进士固已罢去今赐承
议郎徐禋进士出身显于名实未正乞改赐同上舍
出身从之(长/编)○政和六年三月癸丑御崇政殿赐太
学上舍饶州臧瑀等十一人并宗子学及太医学上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937-0365a.png

年八月己巳臣僚言乞降德音诏中外师儒之官取
程较文艺大槩以熙丰为标准体制各随所长务得
通经笃学之士黜浮伪剽窃之文庶得真材实能以
待朝廷之用诏劄下太学国子监辟雍(长/编)○政和七
年三月戊午赐进士永兴军景彻等一十三人上舍
及第出身释褐(长/编)○政和七年六月癸亥前提举永
兴路军学事郭民赡奏乞将外任官随行亲内舍生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937-0365b.png

司附试从之(长/编)○宣和三年二月乙酉诏罢天下三
舍太学以三舍考选开封府及诸路以科举取士州
县未行三舍以前应置学官及养士去处国子监太
学官吏并依元丰旧制辟雍官属及宗学并诸路提
举学事管勾文字官并罢(长/编)○宣和三年三月辛酉
臣僚上言自三舍法行系籍学生并免差科以是兼
并上户之家皆遣子弟入学非人人俊彦也往往以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937-0365c.png

午于州县力不能给或至逃亡今舍法既罢乞不许
更免差科从之(实/录)○宣和四年三月辛酉幸太学酌
献文宣王御敦化堂令国子祭酒韦寿隆讲书无逸
司业权邦彦讲诗下武百官诸生并赐茶又幸精微
造十二斋命开府仪同三司梁师成总领重葺斋舍
诏曰朕惟神宗皇帝稽古恢儒训迪天下眷成周大
比之法实寓六卿乃辟成均肇行舍选褒制订议积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937-0365d.png

意咸暨四方缉为繁文诪张迂阔而玩岁揭日终莫
能行士困踬道涂牵挛较试仰事俯育咸咈其心致
操行溺于嚣浮艺文袭于剽○去古益远朕甚悯之
属者祗绍诒谋一遵前烈惟克果断自朕心遹观厥
成万世无斁爰饬庶役增建大成命驾来临式示延
伫尔其敏修厥德日就月将用副朕乐育之诚以章
先帝洪业休德无穷之闻惟尔与焉亶兹在庭其体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937-0366a.png

立人之道有彝布伦垂世设教爰集大成千古允蹈
乃严斯学乃新斯宫瞻彼德容云孰不宗诏国子祭
酒韦寿隆为给事中秘书少监翁彦深为国子祭酒
国子司业詹乂为中书舍人权邦彦为左司员外郎
学官增秩一等三舍生释褐免省试免解赐帛有差
学生孔端朝先圣四十八代孙赐上舍(长编/)
高宗绍兴十二年十一月辛卯初言者屡请复太学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937-0366b.png

化之原宜复祖宗旧法程克俊曰东晋设学于鼎沸
之中今兵息矣兴学正其时也秦桧曰久有此议今
当举行之○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己亥始诏立太学
养士既而合权以三百人为额仍复置祭酒司业博
士正录等官○绍兴十二年十二月辛未上曰太学
师儒之官虽选经术当先德行要使士子化之以厚
风俗○绍兴十三年七月壬申时国学新成补试生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937-0366c.png

百人(中兴/纪事)○绍兴十三年九月戊辰知建昌军李长
民言军兴以来学政中辍今和议既成儒风复振郡
邑长贰宜兼学事以示偃武修文之意诏从之○绍
兴十三年十月己丑侍御史李文会论新除国子监
丞石安庆轻儇无行丁酉上曰太学风化之本使此
人充监官何以取重于士人诏即罢之(并中兴/纪事)○绍
兴十三年十一月戊午时上所写六经与论语孟子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937-0366d.png

州学诏可○绍兴十三年十二月辛卯新知永州熊
彦诗上言欲依嘉祐治平故事补中监学生命祠给
绫纸从之(并中兴/纪事)○绍兴十三年十二月癸巳上谓
宰执曰学校者人才所自出人才须素养太宗置三
馆养天下之士至仁庙人才辈出为用秦桧曰国朝
崇儒重道变故以来士人虽陷敌者往往能守节乃
教育之效也上曰然五代之季学校不修故无名节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937-0367a.png

四年二月庚辰诏太学养士三百人太少宜更增二
百人(并中兴/纪事)○绍兴十五年三月戊寅上谓宰执曰
朕观古之太学有养士至二三千亦朝廷一盛事乃
诏添养士一百人○绍兴十六年正月戊寅时太学
养士已七百人 戊子诏增为一千人○绍兴十六
年太学之初兴也春补就试者五千人遂分数场有
改名冒试至再三者秋七月辛未中丞何若言今秋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937-0367b.png

至于此所系甚大不可不革今日之所养则他日之
所为可见也○绍兴二十二年时有赡学公田多为
权势所占九月戊戌上谓宰执曰缘不度僧常住多
有绝产令户部拨以赡学○绍兴二十六年三月壬
子进呈太学生员稀少欲令礼部措置上曰学校人
材所自出元祐间名臣最多实仁宗养育之有素也
近来学校虽设而教育未至每以人材难得为患可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937-0367c.png

臣等曰学校以教之王政之本也乐育人材菁莪
之义也士不素养而求一旦之用犹兵不素练而
责其一日之战也太上皇帝兴太学以养天下之
士虑其未广又下增员之令譬之嘉谷种之力者
获必丰养之至矣才难何虑哉(圣政/)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殿中侍御史张震奏论
国子监已减正录二员不宜复置上曰馆职学官祖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937-0367d.png

孝宗淳熙四年正月丙寅辅臣进呈绍兴十四年幸
学诏上曰今所降诏大意欲以崇尚风化劝厉诸生
使知所趋向朕得诏中两语当为君子之儒毋慕人
爵之得龚茂良等奏大哉王言诚得体要当以圣语
谕学士令载之诏书上可之上宣谕辅臣曰诸生有
两经幸学人宜并与补官龚茂良等奏前此该庆寿
恩补官者闻可数人年老离学遂无所归上曰如此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937-0368a.png

如愿在学者听(圣/政)○自此以后皆州县学
徽宗崇宁二年五月癸卯诏广州漳州各添置教授
一员(长/编)○崇宁二年六月丙辰诏县学生不及二十
人处计依州学例并附近大县一处教养(长/编)○崇宁
二年六月辛未给诸州州学印(长/编)○崇宁二年八月
辛亥诏诸路县学生见及一百五十人以上即以五
十人为额以下即以四十人为额(长/编)○崇宁二年十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937-0368b.png

转运司请也(长/编)○崇宁三年正月己丑诏诸路增县
学子弟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长/编)
○崇宁三年正月癸巳中书省勘会天下已置学养
士士在学校月书岁考行艺纯备方与入贡其选颇
艰而科举取一日之长人乐侥倖众易以趋故异意
与怠惰之人多惮于入学甚失朝廷教养之意诏五
路学生在学一年方许取应馀路在学半年仍通县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937-0368c.png

年其不在学之人尚多者仰学事司较量相度闻奏
(长/编)○崇宁三年四月辛亥诏府界诸路提举学事司
契勘逐县粮如有馀剩即许额外增养学生(长/编)○崇
宁三年六月丙午江东路提举学士司言诸州皆已
置学唯广德军附宣州今学者渐多乞自置学从之
仍诏诸路州军未曾置学处并置学○崇宁三年六
月丁未诏诸州户绝田并充赡学不许出卖从提举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937-0368d.png

戌诏诸州学生增养及三百人以上置教授二员从
权发遣蜀州张宗武奏请也○崇宁四年闰二月丁
丑诏应州县学职事人并先选州学三舍生补充其
特奏名进士曾在太学试中上内舍者许依条差所
有见充职事特奏名人如不曾在太学试中上内舍
即罢(长/编)○崇宁四年三月壬子赐辟雍手诏许令诸
州学立石从新提举广南东路常平陈杞奏请也(长/编)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937-0369a.png

百人立上舍额五人即是学生二十人合补上舍一
人今乞馀分五人已上者更取一人从之(长/编)○大观
元年五月戊戌学制局奏开封府申乞立府学贡士
额今取到礼部状开封府解额二百人崇宁分拨下
项三十人留充土著人解额二十人入国子监充诸
县学生升国学解额馀人拨充诸州贡额又辟雍供
到开封府学生二百九十三人一百六十三人诸县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937-0369b.png

畿县升到有校定学生臣等看详辟雍供到即日开
封府学生并诸县岁升学生止共有二百九十三人
今若依己留土著三十人并拨入国子监充诸县学
生升国学解额共五十人立为贡士定额即虑太多
今欲以实在府学生每十人听贡一人零数亦贡一
人至五十人止不足者阙之诏王畿庠序初建学者
未广若不立宽额以俟来者则人无向进之意可以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937-0369c.png

州学以御制八行(长/编)○大观二年五月庚戌提举京
西南路学事路瑶言臣所领八州三十馀县比诸路
最为𥚹小管学舍乃至二千三百馀区教养生徒三
千二百馀人赡学田业等岁收钱斛六万三千馀贯
石窃计诸学舍生徒田业钱斛之数何翅数百万此
旷古所未有也乞诏有总会诸路州县文武大小学
生并学费所入所用实数具成图册上之御府副在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937-0369d.png

日常州奉行学校推恩御笔手诏
诏曰学校兴崇人材乐育法备令具劝惩已行深
虑有司失实尚有遗材传不云乎进贤受上赏蔽
贤蒙显戮阅前日宾兴之数较其试中多寡惟常
州为众苟依常格推恩非古人上赏之意其知州
教授特各转一官(大诏/令)
大观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京西南路提举路瑶奏乞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937-0370a.png

礼部掌教养之事学校之兴内外协力今已就绪
而养士之类舍宇之数费用之多寡田业之顷亩
载之图籍掌在有司累年于兹废阙不具失职为
甚可依所奏疾速施行(大诏/令)
大观二年九月乙丑诏诸路州学有阁藏书皆以经
史为名方今举八行以迪多士尊六经以黜百家更
何足言应已置阁处可赐名曰稽古(长/编)○政和二年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937-0370b.png

诸路州县学敕令颁行六年于兹诸路申明上烦训
谕教告者不可悉数乞诏有司特加看详择其可使
通知镂板颁行使良法美意人人易晓又乞以屏斥
林伯达责降蔡嶷等事镂板布之天下并从之(长/编)
政和三年五月十六日学校御笔
乡举里选三代所以宾兴贤能以善养人者也今
学校之兴教养之令修明备具矣比来浸失本旨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937-0370c.png

一可并依大观三年四月以前指挥其后降指挥
更不施行(大诏/令)
政和五年八月十一日学校增员御笔
学校以善养人设师儒建黉宇备膳羞教天下士
十有三年道日益明士日益众庶几于古养士之
额尚循前数有司拘以定额士游学校外不被教
养于学者尚多有之则野有遗材矣诸路学校额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937-0370d.png

半即陕西河北河东京东路学生数少者仰提举
学事司具可与不可增及所增数闻奏(大诏/令)
小学
徽宗大观二年正月三十日乡村城市教导童稚令
试义御笔
古者命之教然后学比闻上书及党人聚徒立众
教以邪说所习非正违理悖义其能一道德同风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937-0371a.png

市教导童稚令经州县自陈赴所在学试义一道
文理不背义理者听之上书及党人不在此限违
者以违制论(大诏/令)
政和四年二月己酉中书省言小学生已及千人贡
士教谕止十人恐不能总领兼未有劝沮之法欲分
为十斋增与月给俸钱两贯不许受束脩从之○政
和四年十一月壬辰国子博士李迈言伏睹三舍造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937-0371b.png

之本实始于此臣窃谓教化之行自内及外则此法
不独可施于首善之地固宜推而广之使州郡小学
遵效新令分为三舍庶几内外均一从之(并长/编)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