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后集卷六 第 1a 页 WYG0937-00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六
            宋 章如愚 编
  官制门
宗正
周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成王时彤伯入为
 宗正(又初学记云宗正卿周官也周封建宗盟封兄/)
 (弟之国十有五同姓之国三十有五始选其宗中之/)
后集卷六 第 1b 页 WYG0937-0078b.png
 (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
秦置宗正掌属籍
汉因之更以序九族平帝元始中更名宗伯五年又于
 郡国置宗师以纠皇室亲族世氏致教训焉选有德
 义者为之
后汉有宗正卿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皇室亲属远近
 两汉皆以皇族为之(楚元王子郢客及刘辟彊刘德/)
 (等递为之不以他族魏亦然/)
后集卷六 第 2a 页 WYG0937-0079a.png
晋初兼以庶姓(山公启事曰羊祜忠笃宽厚然不长理剧/)
 (曹宗正卿阙不审可转作否/)
宋齐不置
梁复置名春卿位视列曹尚书
后周有宗师中大夫掌皇族定世系辨昭穆训以孝弟
唐武德置宗师(晋咸宁中亦有宗师以扶风王亮为之/)
 龙朔改曰司宗光宅改为司属后复旧卿一人少卿
 二人掌皇族外戚簿籍开元中判宗正官属皆以皇
后集卷六 第 2b 页 WYG0937-0079b.png
 族为之然自武德以来有以赐姓附属籍宗正者罗
 艺徐世绩杜伏威胡大思或以功或以来降其后则
 或借属籍以宠藩镇李正己之请附属籍李晟之编
 入属籍张宝臣之赐姓列于属籍甚者沙陀首领亦
 以功而赐姓系籍郑王房
宋宗正寺判寺二人以宗姓两制以上充阙则以朝官
 知丞事掌奉宗庙诸陵荐享之事司皇族之籍 至
 道中诏张伯梁周翰同编籍 咸平初诏于宗正寺
后集卷六 第 3a 页 WYG0937-0079c.png
 建属籍楼又诏修玉牒四年赵安易上新修皇属籍
 三十三卷诏送宗正寺仍接续编纂 祥符判宗正
 寺赵世长乞于皇属籍之上别崇懿号诏以皇宋玉
 牒为名 八年诏建玉牒殿属籍堂于新寺命赵安
 仁重修玉牒属安仁又上仙源积庆图诏岁写一本
 藏龙图阁 九年赵安仁上言唐故事玉牒首载混
 元皇帝乞以御制 圣祖降临记冠于列圣玉牒及
 别修皇朝新谱如唐天潢源𣲖谱从之 至和元年
后集卷六 第 3b 页 WYG0937-0079d.png
 诏宗正寺故事属籍十年一修今虽及八年而宗支
 蕃衍其增修之 熙宁元年上两朝玉牒(仁宗哲宗/)
  熙宁三年宗正寺言旧制每年装成仙源积庆图
 宗藩庆绪录供送龙图天章宝文阁如汉宗正岁上
 名籍也 元丰更制所掌与旧略同掌序宗𣲖纪属
 籍以昭穆定亲疏凡修录牒谱图籍其别有五(曰玉/)
 (牒以编年之体叙帝系而纪其历数凡政令赏罚封/)
 (域及丰凶祥瑞之事曰属宗序同姓之亲而辨其服/)
后集卷六 第 4a 页 WYG0937-0080a.png
 (纪之戚疏远近曰宗藩庆系录辨谱系之所自出序/)
 (其子孙而别其名位品秩日仙源积庆图考定世次/)
 (枝分𣲖别而系以本宗曰仙源类谱序男女宗妇族/)
 (姓婚姻及官爵迁叙而著其功罪生死凡录以一岁/)
 (牒谱籍以十岁修纂以进分案二属宗知杂设更掌/)
  元丰六年诏宗正寺长不专用同姓盖自有太宗
 正司以统皇族矣 元祐八年诏丞专修纂图书九
 月王巩言玉牒十年而进自熙宁中范镇进书之后
后集卷六 第 4b 页 WYG0937-0080b.png
 神宗玉牒至今未修仙源类谱自庆历中张方平修
 进之后仅五十年并无成书乞令修玉牒类谱官每
 二年一具草缴进从之 绍圣三年应宗室赐名三
 祖下各随祖宗之支子而下虽兄弟数多并为一字
 相连三年诏宗正寺贰提举诸宫学(以通典唐职林/)
 (唐会要国朝会要续会要四朝志/)
太宗正司景祐三年置知太宗正即濮王也同知即守
 节也时宗室众多故举一人令厚睦之违失则紏正
后集卷六 第 5a 页 WYG0937-0080c.png
 至和中改为判太宗正寺同知为同判熙宁置丞二
 人自唐有百孙院 祥符九年以新昌坊皇亲礼会
 院额曰嘉庆 景祐二年诏修睦亲宅(时以宗戚邸/)
 (第散处俾迁爽垲列次有伦/) 庆历七年赐北宅名
 广亲(时以秦王宗子蕃盛而所居隘狭/) 治平元年
 诏建睦亲广亲北宅于芳林园
给事中(中书舍人/)
秦加官汉因之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左右顾问应对
后集卷六 第 5b 页 WYG0937-0080d.png
 位次中常侍侍中黄门诸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
 事又为左右曹以有事殿中故曰给事中多名儒为之
东汉省魏复置唐改给事郎为给事中后定为四员(龙/)
 (朔改门下省曰东台垂拱改曰鸾台开元曰黄门省/)
 (给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洪文馆缮写校雠之
 课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而驳正违失
宋太宗从魏羽请置封驳司(又𨽻通进银台司以侍从/)
 (官知/)实给事中之职也然旧例止出内文书而已(嘉/)
后集卷六 第 6a 页 WYG0937-0081a.png
 (祐中何郯以待制领此职诏令有不便者辄封去之/)
 (仁宗加其职振皆从之自此始为故事/) 元丰五年
 初除舒亶试给事中自是给事中始正除为职事官
 凡四人治六房掌读中外出纳及判后省之事政令
 失当除授非人则奏驳之(故事中书进熟起草惟执/)
 (政书押官制行给事中独书画黄而不书草著为令/)
  建炎中因旧制置门下后省以给事中为长官四
 员为额
后集卷六 第 6b 页 WYG0937-0081b.png
中书舍人汉尚书郎直宿建礼门奏事明光殿下笔为
 诏诰令乃今中书舍人也
唐武德置舍人六人后改中书舍人(掌传进奏议表章/)
 (诏旨诏命皆起草有司奏议文武考课皆预以一人/)
 (知制诰其馀分署制敕六省分押尚书六曹/)龙朔改
 西台舍人光宅改凤阁舍人开元改紫微舍人
宋初中书舍人为所迁官实不任职复置知制诰及直
 舍人院主行辞命封还词头 元丰正名遂以中书
后集卷六 第 7a 页 WYG0937-0081c.png
 舍人而判后省之事分案五中兴置中书后省以中
 书舍人为长官六员常除二员
魏置中书通事舍人 东晋省宋复置入直阁内出宣
 诰命
齐永平初四员各居一省时谓之四户权倾天下与给
 事中为一流
梁除通事字直曰中书舍人自是诏诰之任舍人专之
 魏晋以来诏诰皆中书令及中书侍郎掌之
后集卷六 第 7b 页 WYG0937-0081d.png
后周曰小史上士二人
隋曰内史舍人八员炀帝减四员改为内书舍人
唐武德改中书舍人置六员自永淳以来天下文章道
 盛台阁髦彦无不以文章达故中书舍人为文士之
 极任朝廷之盛选诸官无比
祠禄宋朝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祖宗时员数绝少自
 熙宁以后乃增置焉是时方经理时政恐疲老失职
 欲悉去之乃使任宫观以食其禄时王安石亦欲以
后集卷六 第 8a 页 WYG0937-0082a.png
 此处异议者遂诏宫观毋限员并差知州人以三十
 月为任 在京宫观旧制以宰相执政充使或丞郎
 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或五品以上为判官内侍官
 或诸司使副为都监又有提举提典主管官其戚里
 近属及前宰执留京师者多除宫观以示优礼之意
  绍兴二十一年在京宫观作在外宫祠以三十个
 月为任
宫观使宫观置使自祥符中始(真宗建玉清昭应宫王/)
后集卷六 第 8b 页 WYG0937-0082b.png
 (旦为首始命充使宫观置使自此始然每为宰相兼/)
 (职天圣元年时崇奉之意又缓因请罢之/) 明道中
 钱维演以使相为景灵宫使(治平中改为节度/)李端
 愿为醴泉观使使相节度领内祠自此始后有集禧
 观使(治平四年富弼以观文殿大学士充/)有太乙宫使
 (元祐八年冯京以彰德军节度改充/)有同醴泉观使(元/)
 (祐八年尚书左丞梁焘以疾求罢诏与在京宫观使/)
 时议以为非宰相不除遂置同醴泉使有祐神观使
后集卷六 第 9a 页 WYG0937-0082c.png
 (大观元年尚书右仆射赵挺之充/)徽宗建玉清神霄
 万寿宫以宰执兼使副用真庙故事也近以宰执奉
 朝请者领在京宫观使而在外旧相只除提举宫观
 非祖宗优待宰相之体
提举宫观宫观置提举自康定始(康定元年李若谷罢/)
 (参知政事留京师/)以资政殿大学士为提举会灵观
 事宫观置提举自此始自是学士待制知制诰皆得
 为提举
后集卷六 第 9b 页 WYG0937-0082d.png
醴泉观元丰元年皇城司刘永寿为提点六年时君卿
 以皇城司为提举大观三年姚雄以右金吾卫上将
 军充使
万寿观元丰元年左藏库使昌州刺史曹志为提点八
 年龙图阁待制赵彦若为提举
佑神观大观六年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赵挺之除
 观文殿大学士充使
在外宫观宋朝宫观皆俟力请而后授侍从而上任宫
后集卷六 第 10a 页 WYG0937-0083a.png
 观者绝少若因责降改作主管方直差焉 熙宁初
 王安石相异己者方直除宫观大抵非自陈而朝廷
 特差者如降黜例(二年诏杭州洞霄宫亳州明道官/)
 (华州云台观建州武夷观台州崇道观成都府玉局/)
 (观建昌军仙都观江州太平观洪州玉隆观五岳庙/)
 (并依嵩山崇福观舒州灵仙观置管勾或提举提点/)
 (官/)四年诏宫观岳庙留官一员馀听如分司致仕例
 从便居住六年诏六十以上者乃听差毋过两任兼
后集卷六 第 10b 页 WYG0937-0083b.png
 用执政恩例者通不过三任后蔡京用事增广职任
 崇宁三年添宫观十政和三年添三十选人亦许乞
 岳庙祠宣和中王黼以熙宁法革之一切不恤于是
 士大夫失禄
御史台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掌赞书而受法令 战国亦有
 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则皆记事之职
 至秦汉为纠察之任所居之署 汉谓之御史府亦
后集卷六 第 11a 页 WYG0937-0083c.png
 命之御史大夫寺亦谓之宪台 后汉谓之御史台
 亦谓之兰台寺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
 外台谓之三台 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 后
 周曰司宪 隋及唐皆曰御史台龙朔改宪台咸亨
 复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其鞫案系禁则委大
 理 贞观中中丞李乾祐以囚自大理来往滋其奸
 乃奏于台中置东西两狱以自系劾开元复罢 武
 后时改御史台为肃政台置左右左以察朝廷右以
后集卷六 第 11b 页 WYG0937-0083d.png
 澄郡邑龙朔后改肃政之名但为左右御史台 睿
 宗诏二台并察京师太极元年以尚书省悉𨽻左台
 遂废右台至德后诸道使府参佐皆以御史为之谓
 之外台 宋沿唐之制设御史台大夫无正员止为
 兼官中丞除正员外或带他官次有知杂御史一员
 副中丞判台事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𨽻焉
 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𨽻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𨽻
 焉旧制三院多出外任风宪之职用他官领之 太
后集卷六 第 12a 页 WYG0937-0084a.png
 平兴国三年以张巽为监察御史正名举职自此始
 唐制御史不专言职 天禧始置言事御史唐太宗
 时有御史里行之名景祐中始置以处御史之官卑
 者唐仪台案有六监司 元丰三年李定请复六察
 于是以御史专领六察其后以中丞为长知杂御史
 为侍御史言事官为殿中侍御史六察官为监察御
 史
御史中丞
后集卷六 第 12b 页 WYG0937-0084b.png
周官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凡宫之纠禁(注云即今/)
 (御史中丞也/) 汉承秦制御史大夫有两丞一曰御
 史丞一曰中丞亦谓中丞为御史中执法中丞在殿
 中兰台掌图籍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
 公卿举劾按章居殿中察举非法 武帝以中丞督
 司𨽻司𨽻督丞相丞相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刺史督
 二千石下至墨绶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而中丞出
 外为台率(薛宣为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陈咸/)
后集卷六 第 13a 页 WYG0937-0084c.png
 (为中丞总领州郡谷永上疏窃见薛宣前为中丞执/)
 (宪毂下不吐刚茹柔/) 哀帝更中丞为御史长史
 光武复改中丞与尚书令司𨽻校尉朝会皆有专席
 而坐京师号为三独坐言其尊也
魏初改宫正后复为中丞晋宋以下不置大夫以中丞
 为台主(百与司𨽻分察百僚宋与尚书令分道/) 齐
 中丞职无不察专道而行 自齐梁谓之南司 后
 魏为御史中尉 后周有司宪中大夫
后集卷六 第 13b 页 WYG0937-0084d.png
隋以国讳省中丞置大夫为台主以持书侍御史二人
 代中丞之任(梁江淹为中丞明帝曰今君为南司足/)
 (以振肃百僚晋侯史光为中丞光在职宽仁而不纵/)
 (庾峻为中丞威而不尅晋李熹迁中丞邓隗为中丞/)
 (后魏李彪为中丞皆弹奏不避强禦江左拜中丞不/)
 (得复入尚书省中丞卤簿至百官趋避/)
唐高宗复号中丞龙朔改司宪大夫咸亨复唐制大夫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罪恶中丞为之贰大事裁
后集卷六 第 14a 页 WYG0937-0085a.png
 奏小事专达(会昌初中书门下奏大夫秩崇官不常/)
 (置中丞常为宪台之长武元衡迁中丞延英对罢元/)
 (宗曰真宰相也持中无私/)
宋沿革见总论自中丞以下掌纠绳内外百官肃清朝
 廷纪纲大事廷辨小事奏弹(仁宗尝言御史官须厚/)
 (重知治体者方可用赵槩为中丞上重之张昪为中/)
 (丞上曰昪清直可任风宪/)
侍御史
后集卷六 第 14b 页 WYG0937-0085b.png
周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
 受法令焉以其在殿柱之间亦谓之柱下史
秦改为侍御史(张苍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文书即其任/)
 (也/)
汉因秦制置侍御史十五员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
 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后汉有掌察举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违失举劾之
 以公府掾属高第补或牧守议郎郎中为之惟德所
后集卷六 第 15a 页 WYG0937-0085c.png
 在二汉所掌凡五曹豹尾之内便为禁省(后汉侍御/)
 (史威烈赫奕莫之敢犯张纲安帝时奏举梁冀兄弟/)
 (杨秉为侍御史京师称其有宰相材/) 魏八人当大
 会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陛而坐 晋侍御史九人颇
 用郡守为之 宋齐十人 梁陈皆九人居曹纠察
 不法 隋八人
唐四人又置内供奉掌纠劾百僚侍御史号台端其知
 杂事者谓之杂端最为雄剧食坐之南设横具谓之
后集卷六 第 15b 页 WYG0937-0085d.png
 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迁
 登南省故号南床建中元年以侍御史掌公廨推弹
 自是杂端之议轻矣
宋沿革(见总论唐李素立为侍御史开元初杨慎为侍/)
 (御史与御史大夫李桀论将劾崔日知反为所搆扬/)
 (廷奏曰若尊恐胁以成奸臣之谋御史台可废矣徐/)
 (有功为侍御史远近闻之皆欣然相贺/)
殿中侍御史
后集卷六 第 16a 页 WYG0937-0086a.png
魏兰台遣御史二人居殿中伺察非法故曰殿中侍御
 史 晋置四人 东晋省二人 梁有四人掌殿中
 禁卫内事 后魏北齐皆有 隋改为殿内侍御史
 置十二人 炀帝省
唐武德置殿中侍御史四员贞观增二员掌殿廷供奉
 之职京畿诸州兵皆𨽻焉弹举违失号为副端正班
 列于閤门之外至文明元年又置殿中里行(唐去殿/)
 (中侍御史迁拜及职事与侍御在殿中里殿察两院/)
后集卷六 第 16b 页 WYG0937-0086b.png
 (在柱外/)
宋沿革(见前/)殿中侍御史二人掌言事分纠大朝会及
 朔望六参官班序 元丰八年诏殿中侍御史兼察
 事监察御史兼言事
监察御史
隋置初东晋置检校御史知行马外事 宋齐梁陈并
 置 后魏北齐复置十二人 隋改检校御史为监
 察御史凡十二人 炀帝增置十六人
后集卷六 第 17a 页 WYG0937-0086c.png
唐武德初置八人贞观二十二年加二人其外又置监
 察御史里行以马周为之自此便置里行之名掌分
 察百僚巡按郡县视刑狱肃朝纲(唐监察御史职知/)
 (朝堂正门无籍非因奏事不得入至殿廷开元七年/)
 (敕随仗入朝因姚崇用齐干为监察御史弹劾差遣/)
 (率先风教当时以为称职大历十四年监察御史分/)
 (察尚书省六司号曰大察臣颜真卿为监察御史决/)
 (五原狱而天雨/)
后集卷六 第 17b 页 WYG0937-0086d.png
宋御史多出外任风宪之职以他官领之 兴国三年
 诏本司自荐属官俾正名举职用太常博士张巽为
 之 嘉祐四年中丞韩绛举御史而恨资任屡举不
 应格于是绛请置里行从之初以王陶为御史里行
  熙宁三年除秀州推官李定权监察御史里行选
 人为御史自定始 元丰三年诏御史专领六察又
 诏御史六员以三员分领察案三员专言事 五年
 诏秘书殿中内侍省不𨽻六察如有违慢委言事御
后集卷六 第 18a 页 WYG0937-0087a.png
 史弹奏 七年大正官名以言事官为殿中侍御史
 六察官为监察御史掌六部之事及在京百司
徽宗时如辟雍大晟府算学士之类皆不𨽻台察 崇
 宁大臣欲其便已而南台御史亦有不言事者自大
 观臣僚申请而辟雍之类复𨽻御史自胡舜陟申请
 而本台始增入御史言事之文
御史台主簿
西汉张忠为御史大夫署孙宝为主簿 隋大业始置
后集卷六 第 18b 页 WYG0937-0087b.png
 御史台主簿二员 唐省一员掌付事勾稽省署抄
 目 贞观中自张弘济为此官之后遂为美职
宋有一人掌受事发辰勾检稽失兼簿书钱榖之事
 元丰中李定请增置主簿一员检点六案文字 元
 祐元年大理寺架阁库专委主簿主管 绍兴三年
 诏御史台全缺长贰检法主簿特令殿中侍御曾统
 奏辟
御史台检法
后集卷六 第 19a 页 WYG0937-0087c.png
宋御史台主簿二员 熙宁十年改主簿作检法各一
 员系长贰同举京官充 元丰四年罢六月因黄履
 奏复置各一员 元祐三年改检法官为主簿 绍
 圣二年因董厚逸奏请复置 绍兴二年吕颐浩拨
 下部差官未几复诏本台辟时缺长贰令曾统奏辟
諌议大夫
周保氏掌諌王恶司諌掌纠万民之恶至秦置諌大夫
 掌论议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
后集卷六 第 19b 页 WYG0937-0087d.png
汉武元狩中置宣帝选諌大夫出为郡守(萧望之选諌/)
 (大夫至宣帝时出补郡守上疏日出諌官以补郡守/)
 (朝无争臣则不知过/) 光武以諌大夫为諌议大夫
 无常员两汉并属光禄勋 后周地官有保氏下大
 夫规諌于天子盖比其任 隋亦曰諌议大夫置七
 人属门下省 炀帝废
唐武德复置属门下太宗时諌官入阁(王圭尝为谏议/)
 (大夫太宗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魏徵/)
后集卷六 第 20a 页 WYG0937-0088a.png
 (拜谏议大夫或至卧内计天下事褚遂良为諌议大/)
 (夫太宗以为鲠亮有学/)龙朔改为正諌大夫后又置
 諌议大夫属中书开元以来废正諌大夫属门下凡
 四人掌侍从规諌(高适明皇在蜀为谏议大夫负气/)
 (敢言肃宗时置两省官十日一上对白居易与元稹/)
 (书仆为谏官月请谏纸/)贞元四年德宗分为左右各
 置四员左𨽻门下右𨽻中书(阳城德宗召拜右諌议/)
 (大夫八年论裴延龄诬陆贽上疏慷慨泣下罢裴延/)
后集卷六 第 20b 页 WYG0937-0088b.png
 (龄穆宗召费文言为諌议大夫群指称允柳公权论/)
 (事不阿帝以为有谏诤风可居谏大夫/)
宋承五代之弊官失其守故官职差遣离而为三官裁
 以定俸入耳而不亲职諌议大夫司諌正言皆须别
 降敕许赴諌院供职者方为諌官亦有领他职而不
 预諌诤者其由他官领者带知諌院以两省官充掌
 供奉諌诤凡朝廷阙失大则廷议小则上封时虽除
 諌官而未置諌院 明道元年陈执中为諌官屡请
后集卷六 第 21a 页 WYG0937-0088c.png
 置院于是以门下省为諌院徙旧省于左掖之西置
 諌院始此(田锡迁谏议大夫真宗见之色必庄严景/)
 (祐三年诏曰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咸预轩轾之/)
 (列是为耳目之官景祐四年姚仲孙言谏议大夫居/)
 (谏官之上庆历三年田况每諌官日奉朝请则可以/)
 (日闻朝廷之事况每日赴内朝/) 元丰正名左右散
 骑常侍各一人既阙不除而左右諌议大夫遂为諌
 垣之长专言责焉左𨽻门下右𨽻中书同掌规谏讽
后集卷六 第 21b 页 WYG0937-0088d.png
 谕凡朝政阙失任用他司有失皆得諌正(王安石入/)
 (司政事孙莘老李公择居谏职二人请举行太宗令/)
 (谏官入阁事安石不可日是又益两参知政事/) (元/)
 (丰七年谏议大夫赵彦若言事诏降彦若一官云朝/)
 (廷自修复官政小大群司皆有职守彦若辄侵法守/)
 (论事不可不惩元祐元年王岩叟言近降旨两省谏/)
 (官出入各异勿与给事中中书舍人通事欲隔限諌/)
 (官不使在政事之堂恐知本末数论列耳诏諌官直/)
后集卷六 第 22a 页 WYG0937-0089a.png
 (舍仍旧/) 建炎中兴始诏諌议大夫不𨽻两省别置
 于后省之侧许与两省官相见议事 绍兴元年诏
 中书门下后省諌院官吏并依旧赴三省内元置局
 处供职
司諌正言
唐武后垂拱中置左右补缺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諌开
 元以来尤为清选左属门下右属中书
宋端拱元年改左右补缺为左右司諌左右拾遗为左
后集卷六 第 22b 页 WYG0937-0089b.png
 右正言是时太宗欲令諌官修职故诏改其官后亦
 有兼他官不供諌职者 元丰官制左右司諌各一
 人正七品左右正言各一人从七品同掌规諌讽谕
 分𨽻两省中兴之初诏不𨽻两省 绍兴三年复
 淳熙十五年用林栗请于正言司諌外增置补缺拾
 遗各一人专职諌诤不许弹击光宗即位省之
司諌宋朝咸平中种放对便殿寻授左司諌真宗曰赏
 一逸人可劝天下明道中执政除亲旧二人为正言
后集卷六 第 23a 页 WYG0937-0089c.png
 司諌上谓曰祖宗法制台諌官必出自宸 若大臣
 自除则大臣过失无敢言
补阙韦温为补阙时宋申锡被诬温昌言曰吾辈諌官
 岂避一时之雷电而致圣君贤相蒙蔽恶之咎耶郑
 馀庆子浣为右补阙献疏切直至宪宗遂迁舍人韦
 处厚擢左补阙帝曰韦处厚上疏其言切直顾人未
 知尔中外推其精密文宗言宰臣曰太宗得魏徵采
 拾缺失今得魏谟命授左补阙
后集卷六 第 23b 页 WYG0937-0089d.png
正言荆公上田正言书今联諌官朝夕天子耳目行事
 即一切是非无不可言至道元年和㠓迁右正言献
 歌诗称旨
拾遗唐白居易上疏蒙恩授臣左拾遗谨按六典其选
 甚重其秩甚卑萧嵩为左拾遗表荐张镐为拾遗不
 数年出入将相陈子昂为右拾遗上疏陈事词皆典
 美右拾遗张方回每朝政有失抗论昂然进不惧死
史馆 史官自黄帝有之 夏商大史(夏终古商高势/)
后集卷六 第 24a 页 WYG0937-0090a.png
  周大史小史内史外史而侯国亦置史 秦有太
 史令 汉武帝始置以司马谈为之迁嗣宣帝以
 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修撰职以他官领于是太史官惟
 知占候而已 王莽置柱下五史 后汉至隋唯魏
 明太和中史职𨽻中书其馀多𨽻秘书唐武德四年
 始置修文馆𨽻门下省(九年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
 (改为昭文馆中间更易不一至开元中则复为弘文/)
 (馆也/)贞观中建史馆于禁中专掌国史至开元七年
后集卷六 第 24b 页 WYG0937-0090b.png
 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置刋定官以丽正殿为修
 书所十二年召学士张说等宴于是为集贤即丽正
 殿也以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三馆之名肇于此矣
 自此集贤昭文置大学士史馆置监修国史皆以宰
 相兼领之又置学士直学士修撰直馆校理之职亦
 以他官领之其昭文馆𨽻门下省史馆寓于集贤尚
 未合为一
梁迁都初旧制未备至正明中始以今古长庆门东北
后集卷六 第 25a 页 WYG0937-0090c.png
 小屋十数间为三馆(即所废四馆是也/)湫隘卑喧辙道
 出于其旁每受诏所撰述即移于他所以成之讫
太祖朝以经营四方未暇改作 太宗因幸故馆历览
 旧阯顾左右曰岂所以待天下之贤俊耶即日诏有
 司度左升龙门北车府地为三馆栋宇之制皆上所
 亲授轮奂壮丽冠于内庭又于四序启便门以备行
 幸于是尽迁三馆之书分于两廊贮焉东廊为昭文
 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凡四库分经史子集四
后集卷六 第 25b 页 WYG0937-0090d.png
 部为史馆书库初乾德中平蜀得书万三千卷开宝
 中平吴又得书二万卷参以旧书分为八万卷凡六
 库书皆以类相从简策府翕然一变矣(永熙太宗宝/)
 (录/)
宋监修国史一人以宰相为之修撰直馆检讨无常员
 (修撰以朝官充直讲检讨以京官以上充/)掌修日历
 及典司图籍之事凡国史别置院于宣徽北院之东
 藏之谓之编修院(东京记云俗呼为史院/) 天圣修
后集卷六 第 26a 页 WYG0937-0091a.png
 真宗史欲重其任降敕宰相为提举参政枢副为修
 史其同修史则以殿阁学士以上为之编修官以三
 馆袐阁校理以上及京官充史毕即停 元丰改官
 制日历𨽻国史案每修前朝国史实录则别置实录
 院以首相提举翰林以上为修国史侍从官为同修
 史庶官为编修官实录院提举官如国史从官为修
 撰官馀官为检讨中兴时即秘书省建史馆以修神
 宗哲宗实录选本省官兼检讨校勘以侍从官充修
后集卷六 第 26b 页 WYG0937-0091b.png
 撰 绍兴初又移史馆于省之侧别为一所以增重
 其事至九年始修徽宗实录乃命史馆开实录院宰
 相监修但提大纲检讨官搜阅校对惟修撰实专史
 职只据所送到时政记(唐长寿中姚璹请仗下所言/)
 (宰相实录号时政记自璹始五代中书枢密院皆置/)
 (太平兴国中苏易简为参政自是中书皆参政编录/)
 (端拱以后枢密院事皆送中书同修为一书及王钦/)
 (若等始乞别撰不关中书直送史馆/)
后集卷六 第 27a 页 WYG0937-0091c.png
起居注 (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自魏至晋起居之职/)
 (掌于著作其后亦命近臣主掌其事后至魏始置起/)
 (居令史每行幸宴会则在御座左右记录帝言及宾/)
 (客语后又别置起居注二人北齐有起居注二人隋/)
 (朝置起居舍人二人以掌内史唐朝起居注之官𨽻/)
 (于门下显庆中即与舍人属两省每皇帝御殿即左/)
 (右史夹香案分立于殿下螭头之侧和笔濡毫皆就/)
 (螭头之一处有命则临陛俯听对而书之凡典礼文/)
后集卷六 第 27b 页 WYG0937-0091d.png
 (物册命启奏臣僚薨免惩恶劝善之事悉载于起居/)
 (注季冬则授于史官以俟笔削元和中诏有事可备/)
 (劝戒合纪述者委其自承旨宰相宣示左右起居令/)
 (其不录仍作旧例季冬送于史馆文宗太和中起居/)
 (郎起居舍人准故事入阁日赍纸笔立于螭头以记/)
 (言动开延英召大臣论事亦然宋朝淳化中张泌请/)
 (别置起居院及左右史之职记言动为起居注诏从/)
 (其请寻以周翰掌起居郎李谦掌起居舍人事铨次/)
后集卷六 第 28a 页 WYG0937-0092a.png
 (其事排以日月谓之日历详见日历所门/)
提举(乾兴元年命司徒监修国史马拯专修提举监修/)
 (天圣中宰臣王曾提举监修真宗实录两朝史时王/)
 (旦未领监修故特授诏已监修而无再授敕为提举/)
 (盖一时之制也监修国史国朝旧以宰相为之修日/)
 (历也故常带入衔若先朝正史则别置编修院宰相/)
 (为提举/) (绍兴中诏国史院宰臣提举乾道初诏参/)
 (政虞允文兼提举修三朝国史中兴以来参政兼提/)
后集卷六 第 28b 页 WYG0937-0092b.png
 (举自此始/)
监修(北齐诏魏收撰史又诏高隆之总监之书名而已/)
 (唐太宗以宰相监修国史及以他官兼领房玄龄为/)
 (监修而给事中许敬宗兼唐制宰相四人内一人带/)
 (监修/) (宋从唐制史馆有监修皆宰相领故事宰相/)
 (兼领皆内降旨处分乾德初以赵普兼监修止用敕/)
 (非旧典也/) (开宝中薛居正以参政监修自后参政/)
 (亦有管勾修国史者不常置/) (至道中修太宗实录/)
后集卷六 第 29a 页 WYG0937-0092c.png
 (宰臣吕端虽带监修国史而不预焉其后重修太祖/)
 (实录遂诏吕端等同修端罢相李沆继成焉/) (景德/)
 (中监修国史毕士安卒参政王旦权领史馆实为监/)
 (修国史之职/) (庆历中吕夷简罢相带监修国史优/)
 (老臣也/)
修撰(唐令狐德棻请修近代史遂命修撰名始于此/)
 (唐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宋从唐制史馆有修/)
 (撰以他官领取最上一员判馆事故事史馆每月撰/)
后集卷六 第 29b 页 WYG0937-0092d.png
 (日历皆判馆与修撰官直馆分季撰其后止修撰官/)
 (及判馆撰次祥符中以高绰为史馆修撰绰即王钦/)
 (若所引不令修纂止令权判吏部铨自是五品以上/)
 (方掌修撰/) (天圣中石中立充史馆修撰有司引绰/)
 (例亦不修日历/) (乾兴初李准等言修撰官旧四人/)
 (今只二人望择馆阁官二员充编修官遂诏王举正/)
 (李淑同编修/) (元丰国史𨽻秘书/) (元祐中就门下/)
 (置局/) (绍圣复还秘书阁旧有修撰官至是改为修/)
后集卷六 第 30a 页 WYG0937-0093a.png
 (国史以尚书翰林充同修以侍郎以下充/) (绍兴中/)
 (以修神宗哲宗穆宗正史置修史一人同修一人编/)
 (修二人/)
检讨(淳化中以郭延泽董元亨为史馆检讨/) (至和中/)
 (诏今后检讨不得举试馆职/) (嘉祐中韩琦奏史记/)
 (日历未修者积十馀年今将修先朝实录而日历未/)
 (备检讨缺官诏以吕夏卿韩维兼史馆检讨/)
 
后集卷六 第 30b 页 WYG0937-0093b.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