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936-0346c.png

群书考索卷二十七 宋 章如愚 撰
礼门
郊祀类
六天郊丘配帝先儒说郊其义有二按圣證论以天体
无二郊即圜丘圜丘即郊郑氏以为天有六天丘郊各
异天体秪应是一而郑氏以为六者指其尊极清虚之
体其实是一论其五时生育之功其别有五以五配一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936-0346d.png

之功谓之帝帝为德称也故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
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五帝若非天何为同服
大裘又春秋纬紫微宫为大帝又云北极耀魄宝又云
太微宫在五帝坐星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
招拒黑帝叶光纪黄帝含枢纽是五帝与大帝六也又
五帝亦称上帝故孝经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又云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帝若非天何得云严父配天也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936-0347a.png

皞炎帝黄帝五人帝之属其义非也(家语季康子问于/)
(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孔子曰天有五行/)
(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古之王易代而改居取法五行更/)
(王终始故其为明主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
(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帝配水/)又王肃以郊丘
是一而郑氏以为二者郑以为苍璧(大宗伯云苍璧礼/)
(天/)苍犊(宗伯又云牲币各随其器之色则牲用苍/)圜钟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936-0347b.png

(大宗伯四圭有邸以祀天/)骍犊(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用/)
(骍牲/)及奏黄钟等(大司乐云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以祀天神/)为祭五帝及郊天所用王肃以郊特牲周之
始郊日以至(郑注云郊天之月而日至鲁礼也三王之/)
(郊用夏正鲁以无冬至祭天于圜丘之事是以建子之/)
(月郊天示先有事也/)与圜丘同配以后稷郑必以为异
圜丘又以帝喾配者郑以周郊日以至自是鲁郊故注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936-0347c.png

周事又知圜丘配以帝喾者按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
稷禘喾在郊稷之上稷卑于喾必明禘大于郊又尔雅
云禘大祭也大祭莫过于圜丘故以圜丘为禘也圜丘
北郊则圜丘为大若以郊对五时之迎气则郊为大故
大传云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故郊变称禘其宗庙五
年一祭比每岁常祭为大故亦称禘也后稷配见于周
颂故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若以喾配圜丘诗颂不载者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936-0347d.png

人颂之喾是周之远祖于周无功以配远尊天故诗无
歌颂也
其祭天之处冬至则祭于圜丘应从阳位当在国南其
五时迎气则在四郊故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郑注
春迎青帝于东郊夏迎赤帝于南郊季夏迎黄帝亦于
南郊秋迎白帝于西郊冬迎黑帝于北郊其夏正祭感
生之帝亦于南郊孝经纬云祭帝于南郊就阳位是也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936-0348a.png

堂其所配之人若圜丘周人则以喾配之祭法禘喾是
也其感生帝则以后稷配之五时迎气及雩祭则以五
方人帝配之九月大享五帝则以五人帝及文武配之
以文王配五天帝则谓之祖以武王配五人帝则谓之
宗 皇氏云天有六天
祭感生帝礼记大传云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
自出以其祖配之郑氏注云禘自由也大祭其先祖之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936-0348b.png

以生苍则灵威仰赤则赤熛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
拒黑则叶光纪皆用正岁之正月郊祭之盖特尊焉孝
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配五帝也正义云按师说列河图云庆都感
赤龙而生尧又云尧赤精舜黄禹白汤黑文王苍又元
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苍帝之子是其王
者皆感太微五帝之精而生就五帝之中特祭所感生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936-0348c.png

以其祖配之又引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者證文王不
特配感生之帝而配五帝矣
王肃难郑氏六天五帝感生帝之说王肃难郑注云按
易帝出乎震震东方生万物之初故王者则之初以木
德王天下非谓木精之所生五帝皆黄帝之子孙各改
号易代而以五行为次焉何太微之精所生乎又郊祭
郑玄云祭感生之帝惟一帝耳郊特牲何得云郊之祭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936-0348d.png

康子问五帝孔子曰天有五行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
神谓之五帝是五帝之佐也五帝可得称天佐不得称
上天而郑云以五帝为灵威仰之属非也(礼记正义/)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郑康成以为天者
所感之天神如周人木德所感灵威仰也以后稷配明
堂遍祭五帝以文王配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则
以为禘者祭昊天于圜丘郊则以为祭上帝于南郊是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936-0349a.png

于南郊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我将祀文王于明堂
噫嘻春夏祈榖于上帝皆为此说又以为春祈谷即月
令孟春祈谷于上帝夏祈谷即左氏龙见而雩及月令
仲夏雩帝以祈谷月令误言于仲夏虽禘太祖即祈谷
之禘禘于庙者也长发大禘也即祭感帝生之禘礼不
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皆以祭感生之帝而以
祖配也凡此皆诞妄不经之甚无足取信郊祀后稷以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936-0349b.png

其君也南郊所以祭天圜丘即南郊王者禘其祖之所
出则于太祖之庙而祭其所出之帝故曰不王不禘祈
谷言春夏之间祭天也其礼则亡矣月令之类皆不足
信雩祭则非所以祭天也不得以祈谷为一春秋书大
雩则通言祭天矣又祭法所记皆未可信也(师友杂记/)
天帝之辨周礼有言祀天有言祀昊天上帝有言五帝
者言天则百神皆预言昊天上帝则统乎天者五帝则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936-0349c.png

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大司
乐若乐六变天神皆降以冬日至致天神此总天之百
神言之也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司服大裘而冕
以祀昊天上帝此指统乎天者言之也司服言祀昊天
上帝祀五帝亦如之则五帝异乎昊天上帝也太宰祀
五帝掌百官之誓戒祀大神祗亦如之则五帝异乎天
神也掌次大旅上帝张毡按设皇邸祀五帝张大次小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936-0349d.png

则上帝异乎天也上帝之文既不主于天与昊天上帝
又不主于五帝而典瑞旅上帝对旅言之旅者会而祭
之之名则上帝非一帝也上帝非一帝而周礼所称帝
者昊天上帝与五帝而已则上帝及五帝可知也易曰
先王以作乐崇德盛荐之上帝以配天与昊天上帝及
五帝明矣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以明堂之祀上帝其为昊天上帝可知也易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936-0350a.png

考者兼五帝也合天与五帝而谓之上帝则易孝经之
于周礼其义一也周礼明其祀之大小轻重故五帝之
辨如此诗书之文未尝有称五帝而书亦未尝有称昊
天上帝者其称天及上帝类皆泛言之而已此固不可
援之以议周礼也且周人明堂之制有金木水火土之
五室也自汉以来皆于五室以祭五帝惟晋泰始及唐
显庆中尝议除之后亦遂复则明堂之祀五帝其来远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936-0350b.png

天上帝而不及五帝二者之说皆与礼不合不足信也
昊天上帝之名历代不同汉初曰上帝曰太一元始间
曰皇天上帝魏初元间曰皇皇天帝梁曰天皇上帝惟
西晋后齐后周隋唐乃曰昊天上帝而郑氏以星经推
之谓昊天上帝则天皇大帝名虽不同其实一也今之
南既以昊天上帝位乎其上而坛第一等又有皇天上
帝是离而两之也宜讲求以正之(陈礼书/) 五帝与昊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936-0350c.png

不与天子同称王周官祀五帝之礼有与天同称极其
隆有与天异以致其辨故皆禋祀皆服大裘此其所以
同也祀帝于圜丘兆五帝于四郊此其所以异也郑氏
之徒谓四圭之玉黄钟大吕之乐夏至以祀感帝于南
郊苍璧之玉六变之乐冬日至礼天皇大帝在北极者
于圜丘天皇大帝耀魄宝也五帝太微之帝也分郊与
丘以异其祀别四帝与感帝以异其礼王肃尝考之矣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936-0350d.png

地则有五方有五方则有五帝月令之五人帝伏羲神
农黄帝少昊颛帝而已果以是为五帝则前此其无司
四时者乎古者祀五帝必配天以五人帝从以五人臣
月令之五人臣春勾芒夏祝融中央后土秋蓐收冬玄
冥春夏秋中央之臣皆一人耳而冬有修与熙者盖冬
于方为朔于卦为艮于器有权衡于色有青黑则有修
熙宜矣司马迁不纪少皞以黄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936-0351a.png

行之理不合当以月令为正(同上/)
古郊祀礼祀天于南郊而地上之圜丘者南郊之丘也
丘圆而高所以象天此所谓为高必因丘陵也祭地于北
郊而泽中之方丘者北郊之丘也丘方而下所以象地
此所谓为下必因川泽也泰坛南郊之坛也以燔柴泰
折北郊之坎也以之瘗埋言坛则知泰折之为坎言折
则知泰坛之为圜言泰坛则自然之丘也言泰折则人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936-0351b.png

为之坛所以尽宗庙之礼瘗埋于两阶之间则坛必设
于圜丘之南坎必设于方丘之北矣燔柴以升烟瘗埋
以达气则燔必于乐六变之前瘗必于乐八变之前矣
先王燔瘗于郊丘其牲角茧栗其牲体全膋其羹不和
其器牺尊疏布幂椫杓豆登鼎俎簠簋匏爵之类其藉
蒲越槁秸其乐歌黄钟太簇奏大吕应钟其舞云门咸
池其鼓雷鼓灵鼓其车玉路素车其旆太常其服大裘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936-0351c.png

王南面而日月从祀则日居东月居西古者郊祀大略
如此而已更秦则兴鄜密上下之四畤以祠五帝至汉
则增之以北畤以祠五帝秦之祀天不于圜丘谓天好
阴而兆于高山之下其祠地不于方丘谓地贵阳而兆
于泽中之圜丘汉之祀天不于南郊而于甘泉其祀地
不于北郊而于汾阴河东以至坛有八觚席有六采乐
有玉女车有鸾路骍驹龙马一切侈靡而匡衡刘向之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936-0351d.png

天地同牢于南郊冬夏则天地分祭于南郊光武兆南
郊于雒阳之阳兆北郊于雒阳之阴其仪礼度数一遵
元始之制而先王之礼隳废殆尽良可悼也(并同上/)
鲁郊用子月郑注郊特牲云郊天之月而日至鲁礼也
三王之郊一用夏正鲁以无冬至祭天于圜丘之事是
以建子之月郊天祗先有事也正义曰鲁之郊祭师说
不同崔氏皇氏用王肃之说以鲁冬至郊天至建寅之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936-0352a.png

祈农事是二郊也若郑康成之说则异于此鲁于一郊
不与天子郊天同月转卜三正故谷梁传云鲁以十二
月下辛卜正月上辛若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
辛若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若不从则止故
圣證论马昭引谷梁传以答王肃之难是鲁一郊则止
或用建子之月郊则特牲云始郊日以至及宣三年郊
牛之口伤是也或用建寅之月则春秋左传云郊祀后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936-0352b.png

预不信礼记不取公羊榖梁鲁惟有建寅郊天及龙见
而雩云郑言始郊日以至是鲁国之礼者以明堂位焉
鲁君孟春乘大辂载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
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郑注云孟春建子之月鲁/)
(之始郊日以至帝谓苍帝灵威仰昊天上帝鲁不祭/)又
杂记云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故知冬至郊天鲁
礼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者證明天子之郊必用夏正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936-0352c.png

郊天欲示在天子之先而有事也(正义又云后稷惟配/)
(灵威仰不配昊天上帝/)
三王郊天迎长日之至郊特牲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
至也郑氏注云易说曰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
之月也此言迎长日至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
正义云此易纬乾凿度文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
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936-0352d.png

祭卜表记曰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
用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注云日月谓冬夏至正月
及四时也正义曰冬至谓祭圜丘夏至谓祭方泽正月
谓祭感生之帝及四时迎气用四时之吉日也知冬夏
及四时皆卜者按太宰云礼五帝帅执事而卜日郑注
云五帝谓四郊及明堂是四郊明堂皆有卜也太宰又
云祀大神祭大祗亦如之大神则冬至祭圜丘大祗则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936-0353a.png

郊用夏至亦卜之故知冬夏至正月及四时皆卜日也
然明堂不问卜而注太宰祀五帝卜日云四郊及明堂
者广解五帝所在其实祀明堂不卜也按周礼祀宗庙
亦卜日注不言宗庙者以经云事上帝故惟祭天之时
云不违者日与牲也左传僖三十一年云礼不卜常祀
而卜其牲日是有卜牲日也(礼记正义/)啖子曰礼曰养
牲必在涤三月涤养牲之宫名也凡养牲必以二牲一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936-0353b.png

而别以他牛代之稷牛可也
宋朝配享类
祖宗配侑国初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祗神州地祗
凡七祭并以僖祖顺祖翼祖宣祖迭配 建隆四年八
月诏以将郊祀有司议配座之制请冬至祀昊天夏至
祭皇地祗并以僖祖配上辛祈榖孟冬祭神州以顺祖
配雩祀以翼祖配大享明堂以宣祖配诏恭依 十有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936-0353c.png

梁陈南郊皆以间岁正月上辛行事祀天皇大帝于坛
上配以皇考北齐圜丘三年一祭亦以正月上辛祀昊
天上帝以神武升配隋冬至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
皇考配唐贞观初以高祖配圜丘世祖元皇帝配感生
帝高宗尝亲祀丘泽明堂神州以高祖太宗并配中宗
即南北郊以高祖太宗高宗并配梁开平二年郊天以
皇考配恭惟宣祖肇基王业切考历代之礼咸以亲庙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936-0353d.png

太宗朝七祭并以太祖宣祖更配兴国三年亲郊始奉
太祖升侑九年扈蒙建议引孝经严父配天之义请以
宣祖配圜丘 太祖配大享是冬罢封禅亲郊遂行其
礼注太祖亲郊以宣祖配天及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
郊喾商郊冥周郊后稷王业因之而兴也若汉高之太
公光武之南顿虽有帝父之尊而无与配天祭故自再
郊并以太祖配天于礼为允及将东封诏蒙定礼仪乃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936-0354a.png

自今祈谷神州大享以宣祖崇配圜丘北郊雩祀感生
帝以太祖崇配诏恭依 至道三年十一月有司言冬
至圜丘孟夏雩夏至方丘请奉太宗配上辛祈谷季秋
明堂奉太祖配上辛感帝孟冬神州奉太祖太宗并配
诏恭依 乾兴元年六月太常礼院言郊祀配帝请孟
春祈榖孟冬神州以太祖配孟夏雩祀冬至昊天夏至
皇地示以太宗配上帝感帝以宣祖配季秋大享以真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936-0354b.png

年礼官言切以太祖诞受宝命付畀四海夷泽潞之畔
兼淮海之昧东焚吴舆右困蜀垒湘楚闽禺请吏入朝
卜年长世不阐鸿业太宗恭行天讨底定太原由是慎九
刑之辟艺四方之贡信赏类能重食劝分又引诸儒讲
道兴学炳然右文与三代同风 真宗乾粹日昭执竞
维烈翕受敷施普浸黎元(云云/)共惟一祖二宗之烈历
造坟诰未有高焉者也其岁时常祀则至日圜丘仲夏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936-0354c.png

孟春感生帝配以宣祖季秋大享配以真宗请如典礼
中书门下议如礼官所定诏恭依 皇祐五年诏书令
南郊且奉三圣并侑后复迭配如旧礼未几复降诏三
圣并侑为定制虽出孝思然颇违经礼乃复下两制议
王圭议如礼官所请自今南郊以太祖迭配诏恭依
治平元年辛酉诏以仁宗配享明堂太常寺奠币用成
安之曲酌献用德安之曲初礼院奏乞与两制同议翰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936-0354d.png

知制诰钱公辅议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则周公其人也以周公言之则严父也以成王言之则
严祖也方是时政则周公祭则成王安在于必严其父
哉窃谓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则创业之君遂为
太祖矣太祖则周之后稷祭于郊者也太宗则周之文
王配祭于明堂者也真宗则周之武王宗群庙而不祧
者也虽有配天之德而无配天之祭未闻成王以严父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936-0355a.png

王也虽有配天之业而无配天之祀亦未闻康王以严
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祀而移于成王也于是又诏台
谏及讲读官与两制礼院详定以闻御史中丞王畴议
请依王圭议奉仁宗皇帝配享明堂迁真宗配享孟夏
雩祀太宗皇帝依旧配享正月祈谷孟冬神州地祗馀
依本朝故事(此议与王圭同/)知谏院司马光吕诲议以
为太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为帝者宗比周之文武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936-0355b.png

则宣祖真宗向皆不当在配天之列推而上之则谓明
堂之祭真宗当不以太宗配先帝不当以真宗配今日
不当以仁宗配祖可也臣等参稽旧典敢以前所议为
便诏从之
群书考索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