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八 第 1a 页 WYG0934-01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八
  官制(新增/)
   历代事实
伏羲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共工水师而水名神
农火师而火名黄帝云师而云名颛顼以来不能远纪
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唐尧之世命羲和钦若
昊天敬授人时内有揆岳之官外有牧伯之任舜有天
卷八 第 1b 页 WYG0934-0103b.png
下以禹作司空弃作后稷契作司徒皋陶作士垂作共
工伯益作虞夔典乐龙纳言盖亦为六官以主天地四
时夏后之制亦置六卿其官名次皆承虞制殷有六太
之官以典司六典有五官以典司五众六府典司六职
六工典制六材王畿之外亦有方伯州长之任(通/典)盖至
于周立太师太傅太保以为三公使之论道经邦燮理
阴阳又立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
(周/官)成王改殷官而制周礼作天地四时之名谓六卿天
卷八 第 2a 页 WYG0934-0103c.png
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
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事各有徒属其别三百
六十是也自周衰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有变易秦兼
天下罢侯置守而以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
史大夫以贰于相(并通/典)汉以大司马前后将军侍中常
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之官丞相而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之官初循秦制少有变革及景帝时始罢御史大夫以
下官武帝即位置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增骠骑
卷八 第 2b 页 WYG0934-0103d.png
伏波将军都护校尉部刺史等官又置赏官名曰武功
爵级十七万诸置武功爵至千夫者得除为吏于是吏
道杂而多端官职耗蠹矣逮至哀平新莽用事欲窃复
古之名乃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又立师傅
保为上公光武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癈
丞相御史而以三司综理庶务洎于叔世事归台阁论
道之官备员而已魏与吴蜀多依汉制晋氏继之大抵
略同爰及宋齐亦无改作官司有三台五省之号有三
卷八 第 3a 页 WYG0934-0104a.png
岁为满之期(通/典)元魏置六谒以准六卿又仿上古龙鸟
之号谓诸曹之使为凫鸣取其飞之迅疾也谓候官伺
察者为白鹭取其延颈常望也(晋安/帝纪)西魏之末宇文泰
用事命苏绰依周礼以定六官其馀皆仿周制逮篡魏
而为后周厥号无改隋废周官还依汉魏凡官以四考
而代炀帝大业三年始行新令有三台五省五监十二
卫十六府之制(本/纪)唐人因之略有增损高祖定令以大
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
卷八 第 3b 页 WYG0934-0104b.png
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至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
国子学次天策上将府次左右卫至左右领为十四卫
东宫置三师三少詹事及两坊三寺十率府王公置府
佐国官公主置邑司并为京职事官州县镇戍为外职
事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一十八阶为文散官
大将军至陪戎副三十一阶为武散官上柱国至武骑
尉十二等为勋官(通/鉴)龙朔二年又改京司及百官之名
咸亨元年复旧武后再易庶官或从宜创号或参用古
卷八 第 4a 页 WYG0934-0104c.png
典天授二年凡举人无贤不肖咸加擢用大置试官以
处之试官之名盖起于此神龙初官复旧号元宗开元
二十五年刋定职次著为格令盖尚书省以统会众务
举持绳目门下省以侍从献替规驳非宜中书省以献
纳制册敷扬宣劳秘书以监录图事殿中书以供修膳
服内侍省以承旨奉行御史台以肃清僚庶九寺五监
以分理群司六军十六卫以严其禁禦一詹事府二春
坊三寺十率俾又储官牧守督护分临畿服设官以经
卷八 第 4b 页 WYG0934-0104d.png
之置使以纬之自六品以上率由选曹居官者以五岁
为限于是百官具举庶政咸理(通/典)牌子黄帝六相(尧有/十六)
(相/)为之辅相不必官名少昊司徒(前汉尝加大/后汉又加大)司马(项/羽)
(加大汉以后曰/大后周又加大)司空(前汉加大改御史大/夫为之后周又加大)司寇(周有大/司寇卿)
(后周又/加大)唐羲和 羲仲 羲叔 和仲 和叔 州牧
虞太师 太保 纳言(隋及大唐尝/改侍中为之)后稷 秩宗 士
 共工虞夏九卿商太宰(晋宋齐梁陈/改太师为之)太宗 太史
太祝 太士 太卜 司士 司土 司水 司水
卷八 第 5a 页 WYG0934-0105a.png
司革 司器 司货 太子太师 太子太保 太子
太傅 方伯周太傅 少傅 少师 少保 冢宰(后/周)
(加/大)宗伯(后周/加大)内史(大唐亦尝以/中书为内史)太仆正 大将军(自战/国时)
(楚/置)前后左右将军(周末/置)秦太尉 左右丞相 丞相
相国侍中(本丞相史隋改为纳言又改为侍内大/唐尝为纳言或为左相或为黄门监)黄门
侍郎 散骑常侍 少府吏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
四人(汉置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后汉为五曹至晋有大曹)尚书令仆射 尚
书丞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宗正 治粟内
卷八 第 5b 页 WYG0934-0105b.png
史 主爵中尉 廷尉 典客 典属国 少府 将
作少府 中尉 中书谒者令 仆射 詹事 中庶
子 庶子 太子家令 率更令 仆 率内史 郡
守 太中二大夫汉领尚书事(至汉后为/录尚书事)三公曹尚书
主客公卿(后汉改为吏曹主选举又为选部魏为吏部/宋尝置两员大唐尝改为司制太常伯又尝)
(为天/官)中书侍郎 御史中丞 光禄大夫 中散大夫
 游击 卫 车骑 骁骑 伏波 上骑 材官
轻车 楼船 横海 护军 渡辽 贰师 蒲类
卷八 第 6a 页 WYG0934-0105c.png
强弩 戈船 奋威 建威 积射 二十一将军后
汉贼曹尚书 尚书侍郎三十六人(魏有尚书郎晋又十/有郎中隋初置三)
(六侍郎后置员外郎一人后又六/曹各置侍郎唐改曹郎为郎中)秘书监 四中郎将
 都督 仪同三司魏五兵尚书 度支尚书 祠部
曹尚书 殿中监 中卫 中领军 镇军 大冠军
 游骑 四平 镇北 虎威 抚军 凌江 宁朔
等将军 行台晋三公尚书掌刑狱 起居尚书 国
子祭酒 中军龙骧 宁远宋殿中将军齐都官尚书
卷八 第 6b 页 WYG0934-0105d.png
梁太府卿 云麾 中武壮武 明威 定远 宇宙
等大将军 始以太常等名卿分为四时凡十二卿
后魏柱国 天柱二大将军 诸少卿后周军器隋左
右武候府大将军 大总管通守(佐太/守)折冲府正议
通议 朝议 朝请 朝散等大夫 左右骁卫府(大/唐)
(除府/字)大唐太子宾客(汉之四/皓非官)左右千牛卫 左右屯营
(后改为羽林/军尝改为卫)左右威卫(尝改左右/豹韬卫)左右龙武将军 平
章事 知政事 参知机务 同中书门下三品 平
卷八 第 7a 页 WYG0934-0106a.png
章军国重事 节度使 采访使 宣威(武/散)怀化 归
德等将军(并通/典)
官数唐六十员虞六十员(郑玄云虞官六十唐/官未闻见舜问道)夏百二
十员(郑玄曰/百二十)殷二百四十员(郑玄曰/百四十)周六万三千六百
七十五员汉自丞相至佐史凡十三万二百八十五员
后汉七千五百六十七员晋六千八百三十六员宋六
千一百七十二员齐二千一百三员后魏七千七百六
十四员北齐二千三百二十二员(并内/官)后周二千九百
卷八 第 7b 页 WYG0934-0106b.png
八十九员(并内/官)隋一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员大唐二万
八千八百五员(并通/典)
官品周官九命汉自中二千至百石凡十六等后汉自
中二千石至百石凡十三等魏因汉制更置九品晋宋
齐并因之梁更置十八班班多为贵又置施外国将军
二十四班凡一百九号陈并因之后魏置九品品各置
从凡十八品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阶凡三十阶
北齐并因之后周制九命每命分为二以正为上凡十
卷八 第 8a 页 WYG0934-0106c.png
八命隋置九品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
凡三十阶自太师始焉谓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炀帝
除上下附惟留正从各九品又置视正二品至九品品
各有从自行台尚书令始焉谓之视流内自此始唐自
流内以上并因隋制又置视正五品视从七品谓之视
流内又置勋品九品自谓卫录事及五省令史始焉谓
之流外流外自此始勋品自齐梁即有之本朝亦为九
品品各有从
卷八 第 8b 页 WYG0934-0106d.png
   偶句
云龙鸟火各异其名
天地四时各立其号
尧分四子羲首钦天
舜命九官禹先宅揆
百揆时叙庶政惟和
三公论道兆民是阜
周召毛原布列卿相
卷八 第 9a 页 WYG0934-0107a.png
韩彭英卢分据侯王
舜官所当慕不可因王莽废九官之名
周制所当仿不可因后周废六典之制
夏有六卿之置而百揆四岳则仍乎旧
殷有六太之官而方伯州长各设其名
既有三公又有九卿秦制也而汉因之
既有省台又有寺监隋制也而唐因之
太宗定制七百三十员以待天下之贤
卷八 第 9b 页 WYG0934-0107b.png
宪宗省吏一千四百员而减州县之费
刀笔之吏不当并用汉人谓不可为公卿
工商杂流不容滥进唐人令无得与士伍
材能不择汉相虽一言而可致
赏拔任情晋掾以三语而遽除
   皇朝事实
太祖设官分职袭五代之制虽稍有增损而大体俱旧
制也其唐制省部寺监之官备员而已无所职掌别领
卷八 第 10a 页 WYG0934-0107c.png
内外任使而省部寺监则设主判官员额惟其侍中中
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此尚书循唐制也至
乾德二年始置参知政事为宰相副贰宰相所居者谓
之中书门下因政所出也而兵政𨽻枢密承五代之制
有使有副尚书省置判尚书都省一员但掌百官赴省
集议及大祀受誓戒之事六部各有判率以学士待制
馆阁官领之翰林学士沿唐制以六员为额内年德俱
重者一员为承旨兼门下封驳事即中书舍人之职也
卷八 第 10b 页 WYG0934-0107d.png
(详见两/制门)御史台虽有大夫员数而不除以中丞为台长
(详见台/官门)谏官以别官兼领者即为知谏院同知谏院亦
有正谏议大夫司谏正言者九寺即卿之任秘书省即
昭文馆集贤院谓之三馆与秘阁同𨽻本省有直馆直
院直阁校理馆阁校勘谓之馆职(详见馆/阁门)国子监有判
监资浅者为同知或同管即祭酒司业之任而博士转
而为直谓将作少府军器三监之职并属三司而都水
无常职员遇兴役即差官职掌官外有学士待诏等员
卷八 第 11a 页 WYG0934-0108a.png
惟观文殿大学士仁宗朝以贾昌朝辞使相特建此职
仍诏非曾任宰相者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
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讲侍读学士龙图天章宝文阁学
士直学士枢密直学士三阁侍制皆为侍从清望之选
并无职掌多带职以领在内省府寺监在外藩方任使
自资政以上多以授一时旧臣国家旧官制如此文臣
则兼带勋阶即自武骑尉至上柱国十二转是也武臣
则兼带勋阶宪御检校官四色宪衔自监察御史至御
卷八 第 11b 页 WYG0934-0108b.png
史大夫号为宪御检校
   元丰官制
元丰之初始命置局详定官制大槩皆本唐六典为法
稍损益之在内设尚者置左右仆射门下省置令已上
为宰相而两令侍中不除人尚书左右丞门有中书各
有侍郎枢密院有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上为执政
官左右司郎官各一员通纠六部号都司专佐宰相理
省事谓之宰属尚书六部(见六/部门)翰林学士定以二员为
卷八 第 12a 页 WYG0934-0108c.png
额久次为丞相御火台官各如旧制而除知事杂及里行之
名门下后省置左散骑常侍而不除人给事中一员起居
郎一员而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属焉中书后省置右散
骑常侍而不除人中书舍人六员起居舍人一员而右谏议
大夫右司谏右正言属焉号两省官秘书监少监丞郎校书郎
正字而著作佐郎属焉号馆职罢直馆院校理等员阙惟
存修撰直秘阁号贴职而别领在外任使九寺(见九/卿门)四监将
作少府军器监丞簿都水置使者丞簿南外西外丞以
卷八 第 12b 页 WYG0934-0108d.png
上为寺监官国子监有祭酒司业丞簿太学有博士正录已
上为学官是谓职事官罢三司使副及诸主判官而其职分
𨽻诸省部寺监群牧司使名不除而不命官其职皆属太
仆寺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皆
论道之官无专领之职为宰相兼官以开府仪同三司易
节度使诏中书门下平章事号为使相以唐文散阶换省
部寺监官归釐本务号阶官寄禄官而食其俸以领内
外任使以特进易左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易吏部尚
卷八 第 13a 页 WYG0934-0109a.png
书银青光禄大夫易五曹尚书光禄大夫易左右丞正
议大夫易列曹侍郎通议大夫易给舍大中大夫易左
右谏议大夫中大夫易秘书监殿中监中散大夫易大
卿监朝议大夫易少卿监朝请朝散朝奉郎易员外郎
承议郎易太常国子博士奉议郎易太常秘书殿中丞
通直郎易太子中允中舍左右赞善大夫宣德郎易寺
丞宣议郎易监丞承事郎易大理评事承奉郎易太常寺
太祝奉礼郎承务郎易寺监主簿自承务至特进为寄
卷八 第 13b 页 WYG0934-0109b.png
禄官其大学士至侍制其名皆存以为二府罢政省部
长贰给舍台谏补外之职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号贴
职庶僚领在外烦剧任使者带之削去宪衔检校官留
勋十二自通直郎以上带入衔此为元丰新制官名即
循唐旧典职掌亦仿周礼六官之法也(并黄琮/官制)徽宗政
和间重条官制高宗建炎元年诏省台寺监以烦简相
兼学官馆职之类减半宰执及见任官观待阙未有差
遣京朝以上俸钱并减二分之一绍兴间重修官制
卷八 第 14a 页 WYG0934-0109c.png
   武官阶职
本朝武臣以节度使留后观察使防禦团练使刺史为
正任以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三衙都虞候天武捧
日龙武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为管军以内客省引进四
方馆东西上阁门使副为横行以通事舍人阁门祗候
为阁馆以横行使及诸司使带防禦团练使刺史为遥
郡以诸司使副内殿承制崇班为入使臣供奉官侍禁
殿直供奉职为小使臣
卷八 第 14b 页 WYG0934-0109d.png
   权行守试
唐有检校试摄判知之官(皆诏除非/正命通典)本朝凡除尚书侍
郎郎官以寄禄官之高下为准五品以上为行下一品
为守下一品为试品同者否他职事官仿此崇宁中吏
部授选人差遣亦用资属高下分行守试三等焉(官/制)
   本朝官数
景德官一万馀员皇祐官二万馀员慕职州县官三千
三百馀员总二万四千馀员(南丰/集)国初以来供奉官左
卷八 第 15a 页 WYG0934-0110a.png
右班殿直为三班立都知行首以领之又有殿有承旨
班院端拱以后分东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初
三班吏员止于三百至天禧间乃总四千三百至于熙
宁间乃总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宗室又八百七十(同/上)
   本朝更置
太祖乾德元年常参官知县自奚屿等始也开宝二年
李昉卢多逊分直学士院直学士院自昉及多逊始也
开宝八年王祐擢权知贡举扈蒙梁周翰雷德骧并权
卷八 第 15b 页 WYG0934-0110b.png
同知贡举命权同知贡举始此开宝元年以张洎直舍
人院直舍人院自洎始(通鉴/长编)太平兴国二年初置文思
院兴国四年签书枢密院事自石熙载始初置皇子侍
读以可法为之兴国七年以奚陟王明同判三司同判
三司自陟明始雍熙三年始用士人为司理判官端拱元年
置都转运使自樊知古始淳化二年翰林学士贾黄中
苏易简干当差遣院李沆同判吏部流内铨学士领外
司自此始也淳化三年置理检院以钱若水领之复唐
卷八 第 16a 页 WYG0934-0110c.png
制也淳化五年窦神兴充庄宅使兼黄门左班都知内
官领诸司使始此先是王继恩有平贼功议立宣政使
名序在昭宣使上以授之至道元年始命诸王教授(同/上)
咸平元年改御带曰带御器械以授张旻等三人咸平
二年置翰林侍读学士以杨徽之夏侯峤吕文仲为之
翰林侍读学士以邴炳为之咸平三年始置群牧司于
是内外厩之事自骐骥院而下悉听命于群牧司也咸
平四年审官院初引对京官于崇政殿京朝官磨勘引
卷八 第 16b 页 WYG0934-0110d.png
对自此始景德二年资政殿置大学士自此始景德四
年复致诸路提点刑狱官又置龙图阁学士杜镐充职
(同/上)明道元年谏官置谏院自此始明道二年复置诸路
提点刑狱官仍参用武臣景德元年始置崇政殿说书
贾昌杨安国等为之高若纳为殿中侍御史里行殿中
里行始此宝元元年市舶置使自任中师始也皇祐元
年观文殿置大学士自此始任诏自今非尝为宰相母
得除嘉祐五年置江南东西等十一路转运判官(长/编)
卷八 第 17a 页 WYG0934-0111a.png
宁五年权发遣总管自燕达始熙宁八年诏减将作监
冗官十六员后复增主簿一员(长/编)
   文武九品
国朝官制自文臣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至登仕为
从九品武臣自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至陪戎校尉为
从九品(会/要)
   元丰九品
元丰官制诸太师太傅太保司徒司空侍中书令王为
卷八 第 17b 页 WYG0934-0111b.png
正一品开府仪同三司至郡王国公为从一品金紫光
禄大夫至开国郡公上柱国为正二品银青光禄大夫
至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光禄大夫至上护军为正
三品正议大夫至开国侯护军为从三品通议大夫至
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太中大夫至轻车都尉
为从四品中大夫至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五品中散
大夫至开国男骑都尉为从五品朝议大夫至骁骑尉
为正六品朝请郎至云骑尉为正七品承议郎至武骑
卷八 第 18a 页 WYG0934-0111c.png
尉为从七品奉议郎至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宣德郎
至书令史为从八品承事郎至长史司马为正九品承
务郎至文学参军为从九品
   偶句
州县之官差减其员开宝三年之诏也
寺监之官裁减其半建炎元年之诏也
王化基言五事而冗官之省则居其四(太/宗)
宋公祁论三冗而限员之定则处其一(仁/宗)
卷八 第 18b 页 WYG0934-0111d.png
富公弼上奏帝王辩大臣大臣辩百职(神/宗)
鲁周询进言天子择宰相宰相择百官(仁/宗)
魏德仁教坊使太祖不允其上佐之求(类/苑)
陈舜封伶官子太宗不畀其清望之任(类/苑)
汉超守关南者十七年此久任之法也(太/祖)
李允在河北者二十年亦久任之意也(太/宗)
神宗本唐六典而正其台省寺监之名(官/制)
徽宗以古三公而易其侍中仆射之号(官/制)
卷八 第 19a 页 WYG0934-0112a.png
元丰三年之诏罢去省寺官空名之额(神/宗)
大观二年之诏釐正寄禄官左右之字(徽/宗)
熙宁中张公商英则有重正官制之语(神/宗)
绍圣间蒋公之奇则有脩饰官名之奏(哲/宗)
   名臣奏议
仲淹请委辅臣仁宗庆历六年范仲淹奏周制三公外
兼六官之职汉以三公分部六卿唐以宰相分判六曹
今中书古天官冢宰也枢密院古夏官司马也四官散
卷八 第 19b 页 WYG0934-0112b.png
于群有司无三公兼领之重而二府惟擢差除循资给
议赏罚检用条例而已上不专三公论道之任下不专
六卿佐王之职非治法也臣请仿前代以三司司农审
官流内铨三班院国子监太常刑部审刑大理群牧殿
前马步军司各委辅臣兼判其事
司马光请择人司马光上仁宗云窃见国家所以御群
臣之道累日月以进秩循资格而授任苟日月积久则
不择其人之贤愚而寘高位资格相值则不问其人之
卷八 第 20a 页 WYG0934-0112c.png
能否而居重职所以然者其失在于采名而不采实诛
文不诛意陛下诚能博选在位之士不问其始所以进
及资序所当为使有德行者掌教化有文学者待顾问
有政术者为守长有勇略者为将帅明于礼者典礼明
于法者主法下至医卜百工皆度材而授任则官无旷
职矣
宋祁请定员额国家郡县素有定官譬以十人为额则
常以什二加之即廷代罪谪足以充之今则不然一官
卷八 第 20b 页 WYG0934-0112d.png
未缺十人兢逐纡朱满路袭紫成林州县之地不广于
前而官五倍于旧吏不可以苟法进官不可以滥除请
诏三班审官院诸司流内铨明立定员以为定法其门
荫之外真举之色实置选限稍务择人候有阙官计员
补吏则二冗去矣(仁宗/朝)
王甫请加判知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盖名以出信初
无内外小大之间臣窃见司官府长贰旧多谓之判知
判国子监判太常寺之类是也元丰中官制既脩一切
卷八 第 21a 页 WYG0934-0113a.png
釐正惟太宗正司官尊有称判其次曰知曰同知而已
今登闻鼓捡二院官宜如诸道进奏院官称监可也而
乃曰判此百执之间其名不可以不正者也(徽宗/朝)
   诸儒至论
资格拘阂之弊今贤材之伏于下者资格阂之也职业
之废于官者资格牵之也士之寡廉鲜耻者争于资格
也民之困于虐政暴吏资格之人众也万事之所以玩
弊百吏之所以废弛法制之所以颓烂决溃而不之救
卷八 第 21b 页 WYG0934-0113b.png
者皆资格之失也虽然不无小利也小便也利之者蠢
愚而废滞者也便之者耄老而昏庸者也提选部者亦
以是法为易守不复铨叙人物而端覆功实一吏在前
勘簿呼名而授之矣坐庙堂者亦以是法为易行可为
太息也(孙/洙)
流品常使有别前辈谓祖宗旧官制其所以甄别流品
者至于严密一官凡数等宰执侍从之迁为一等卿列
馆职之迁为一等出身人之迁为一等荫补人之迁为
卷八 第 22a 页 WYG0934-0113c.png
一等其所以别流品而重名位非故为是纷纷哉诚以
流品有别则安其分而无侥倖妄进之心元丰更制以
唐六典为宗台省寺监职掌之官名实正矣而寄禄之
制混为一统无复差别当时不能推原祖宗制官之意
立为品章学士士大夫颇慊然以新制为未尽诏书屡
下最后又曰敢有弗钦将抵厥罪盖指群议之未洽而
不能抑其议也(林贤/良)
   主意
卷八 第 22b 页 WYG0934-0113d.png
建官体制分合论一代建官之制当知一代经国之体
盖分职授任各有攸司尊卑不得以相踰彼此不得以
相紊循名责实而无旷瘝之失服休服采而致贤劳之
用此建官之制然也然而联事合治体统相维因有降
其号而损其实者亦有殊其号而一其权者或宜分而
合以防二三之渐或宜合而分以杜专制之原毋乃经
国之体然欤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倍之至周而有
三百六十之属矣三公惟人官不必备六卿分职各率
卷八 第 23a 页 WYG0934-0114a.png
其属所以为国体计者何审也自秦不师古而官制紊
矣汉仍秦旧以迄于隋卒无有能明周公之意者太宗
造唐制度纪纲粲然具举盖将有志于成周之治可以
官制而不先定乎
道揆法守轻重论建官之制则道揆之权重而法守之
权轻推建官之意则法守之权重而道揆之权轻不论
其制无以知道揆之任事无不可行不权其意则无以
知法守之司事无不可言盖总道揆之枢者宰相也持
卷八 第 23b 页 WYG0934-0114b.png
法守之纲者台諌也官职之建以为宰相事无不统社
稷赖以表倡苟不重其权则以之钧轴万务陶冶四海
其势必有所阻碍而不行则何以奏格天洗日之功哉
故立制之初举一国之权而悉付之宰相盖以行天下
之事也虽然宰相行天下之事者也台谏言天下之事
者也宰相曰可台谏曰不可不用也宰相曰行台谏曰
不行不施也以制参之台谏之重固出于群臣统属之
中以意推之宰相之尊反𨽻于台谏举劾之内是道揆
卷八 第 24a 页 WYG0934-0114c.png
固当轻而法守尤当重也
   偶句
古者为官择人有古者建官之制
后世为人择官有古者任官之权
制度必详名号必辩固当考古人建官之良法
内外相维小大相统尤当得古人建官之美意
   警段
宰相总众权天下之大不可独治故有百官百官之众
卷八 第 24b 页 WYG0934-0114d.png
不可独总故论一相国有相臣家有宗老其分一也谓
名不可以不正也故命之曰相名既正矣而实不可以
不相符也故与之以权既与之以权矣谓是职不可以
不专故有一而无二谓是政之不可以不一故有要而
不烦谓联事合治而脉络不可以不相关也故其事通
融而无间谓笃近举远而体统不可以不相维也故其
势联属而无外谓端本自内始也故正君之责任焉谓
正已而后百官正也故驭吏之法存焉又请国柄在已
卷八 第 25a 页 WYG0934-0115a.png
而嫌于偪也故其权而不敢专夫然后其源清则其流
无不澄其表直则其影无不正自是以降尊者处乎上
卑者居乎下大者治其纲小者理其目而第第相承系
一相也
后世非古制一代之典必有一代之制尽其责如古亦
难矣惟因其名而得其意则斯为一代之良法也后世
之相不同汉魏晋隋唐多相更改或大司徒大司马太
尉大司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号为宰相品位既
卷八 第 25b 页 WYG0934-0115b.png
崇不欲轻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参掌
者无定员夫相者总领六官纪纲百揆平章军国之重
事苟无其人则天下多事矣故五教则命契百榖则命
稷而天象之大则又分命四人而重其职官之所以详
者不得不详也至周之时则教化行而民知礼义矣田
野辟而民得粒食矣倘成王于此复详其官焉是赘员
也是虚位也而圣人何假于详哉
历代建官名实三代而上建官皆实用三代而下建
卷八 第 26a 页 WYG0934-0115c.png
官皆虚名古者设官置吏皆为民设唐虞稽古建官惟
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夏商事繁官倍其数
至周增而至三百六十三公论道经邦三孤贰公弘化
至六卿分职各帅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其建官皆
实用也自秦罢侯置守大尉掌五兵丞相总百揆御史
大夫二丞相至汉则以大司马前后将军侍中中常侍
散骑为中朝之官自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之官
光武并省官职废丞相御史而以三司总理庶政其后
卷八 第 26b 页 WYG0934-0115d.png
事归台阁丞相为备员魏吴蜀晋大抵异同宋齐有三
台五省之号梁世置戎抶之官拟云鸟之义后周追复
六典隋文还依旧制至炀帝有三台五省五监十二卫
十二府之名唐太宗有内外官制为七百三十员已有
员外之置其特置同正员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本
制军功冗滥自后愈甚
汉人事权未正汉以少府领天子之私藏宦者黄门共
掌之汉制卿一人中二十石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
卷八 第 27a 页 WYG0934-0116a.png
珍膳之属承秦之制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属少
府世祖改属司农汉官曰员吏三十四人也故称少府
田租刍藁以给经用山泽鱼盐而税少府以给私用后
汉以榖入司农钱入少府杨雄箴实实少府奉养是供
嗜不可不察欲不可不图未尝失之于约尝失之于奢
府臣司共而黄门令六百石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
宦者主省中诸宦属少府武帝时咸阳仅言山海属少
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司农佐赃毋将隆曰供养劳赐一
卷八 第 27b 页 WYG0934-0116b.png
出少府召信臣为少府奏请上林离远宫馆希幸御勿
复膳供张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
减太半太官不时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数十万元帝
时少府钱十八万万初元元年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
府者以假贫民凡列侯至饮酎少府省金其内外相周
之意非不善也然国用之制皆主少府其无节用财之
权故召信臣悉奏罢省之其御史大夫位上卿秩千石
在殿中兰台掌秘书外督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员受
卷八 第 28a 页 WYG0934-0116c.png
公卿奏事举劾汉成帝更名大司空续置司空掌水土
凡营城邑浚沟洫脩堤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且御
史大夫内承朝廷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大责
重建安十三年罢司空复置御史大夫果前是乎果后
是乎夫以一官综理众务恐不能悉分职司存而乃建
置徒详规画徒泛名号职守纷纷无统亦何取于关雎
麟趾之意也
祖宗创革不同国初庶官只存空名元丰新制以阶易
卷八 第 28b 页 WYG0934-0116d.png
唐人之阶二十九国初之阶十有五而元之阶三十四
盖参错二制损益之也左右之制置于元祐绍圣罢之
惟存其五五者之名则定于大观选人之制起于国初
崇宁七阶已定其四而三者之名更于政和此其建制
之大凡也盖国初惩藩镇之弊词官文臣出领外寄即
曹卿监皆为虚名特以是穷禄秩班位序而权制不由
终鲜凭陵之衅唐失天下之大体悉以一方军国刑政
委之藩镇积渐既久至有不可易苟因其衅而欲易之
卷八 第 29a 页 WYG0934-0117a.png
彼则执符事推之其肯归职与从命哉我朝鉴唐之失
酌古之宜必有道矣
祖宗因唐之制三省与唐为一而本朝召事不以大小
并中书取旨门下复审尚书施行交相维而互相制不
使其专此其意以为何如六曹与唐为一耳而分曹置
局各有所掌互以其属相承丝牵绳联见其脉络相通
而不见其冗此其意为何如谏官所辅翊君台臣所以
纠劾百僚大抵皆出人主之亲擢而庙堂之尊亦为之
卷八 第 29b 页 WYG0934-0117b.png
敛迹异时扶植公议根起弱势社稷长远终必赖之此
其意为何如夫以汉仍秦之官制而用之以汉之意则
为汉之精神本朝因唐之官制而用以我朝之意则为
我朝之精神
   偶句
高宗论选用群材有曰朝廷当为官择人
孝宗因进呈阙次有曰古者不为人择官
学士制诰以苏公轼之才犹迟之
卷八 第 30a 页 WYG0934-0117c.png
阁门通事以李用和之子终斩之
   时政
今日当重一相宰相一职古者号为三公盖经邦论道
之重非庶官百职之比自三公之外殆不可以妄居也
而今也一宰相之职分为三省中书之造命门下之驳
议尚书之奉行既各分其属矣而密宥一府又分宰之
兵权而专主之自是而下枢密掌兵矣而又有兵部焉
工部掌役矣而又有军器将作二监焉刑部曰掌刑棘
卷八 第 30b 页 WYG0934-0117d.png
寺又曰掌刑户部曰治财司农又曰治财礼部曰议礼
太常又曰式礼纷纷藉藉之间无所统一得无冗散者
乎嗟夫官制一也成周既倍于唐虞为今日又倍于成
周其变愈盛犹江河之势日趋于下盖有不足怪者而
其所当正者则宰相不可分也有能合东西二府而总
司于一相然后罢九寺三监而总归于吏部则庶几纲
举目张而虞周之制复见于今日矣
今日当事爵秩愚愿今日不轻视人才重视爵秩常谨
卷八 第 31a 页 WYG0934-0118a.png
于授任之时而后贤者可至而不肖者可劾能者可劝
而不能者可远也诚知人才而不敢轻视也则必出除
授之命者尽至公之心于谋谟之际而后可以助人主
不敢轻人才之意则必中书行缴驳之任有任怨之心
而无循情之举而后可以达人主不敢轻人才之意则
必膺霜台谏省之任者有徇公之心而无废国法之事
而后可以广人主不敢轻人才之意彼得居是任者苟
得为荣而蒙负乘之羞其或不能皆知义礼也则其荣
卷八 第 31b 页 WYG0934-0118b.png
辱轻重固不足论而所以讲明吾国用人之意者不可
不急图也愚愿圣天子无轻视人才之心则爵禄不期
重而自重也
   结尾
建官不如省官虽然建官固不可以不定冗官尤不可
以不去盖官无定制则格法为之不明官有冗员则廪
禄为之虚费然则去冗官者今日第一义也昔荀勉建
议于晋武之朝其言九寺可并于尚书兰省宜付于省
卷八 第 32a 页 WYG0934-0118c.png
府王彪之进言亦以职事之修在于省官朝风之澄在
于并职二君子之论官制盖有可以为后世法矣官省
则员有定制职并则禄无妄用虽隆古之法不过是也
今日欲复古制请自削冗员始
徇名不如务实虽然天下之事有名有实必也不徇其
名专务其实而后可以定官制彼其实则殊其名则同
虽名与古同祇虚文耳此汉唐之命官也彼其名则不
足而其实则有馀虽名与古殊犹良制也此成周之命
卷八 第 32b 页 WYG0934-0118d.png
官也不然元魏王圭常准古六卿以见六谒如斯之意
胡为而不古西魏虽公卿之号爵位之级同于古人而
实则异于古人彼其以为名者所谓侧而视之此愚所
以展转于成周之思而秦汉以下则何足以言官制哉
故曰欲观古道当审今日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