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 1a 页 WYG0943-0180a.png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七
宋 王应麟 撰
律历
律吕下
晋律笛(又见乐器) 周玉尺 铜竹律
通典荀勖因造新律笛十二枚以调律吕正雅乐正会
殿廷作之自谓宫商克谐然论者犹谓勖为暗解时阮
咸善达八音论者谓之神解咸常心讥勖新律声高不
卷七 第 1b 页 WYG0943-0180b.png
合中和勖常意异已出咸为始平相后有田父耕于野
地中得周时玉尺勖以校已所治钟石丝竹皆短校一
米于此服咸之妙勖方修正钟磬未竟会薨元康三年
诏其子藩修定金石以施郊庙寻值丧乱莫有记之者
晋志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
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刘秀等校试其三具与杜夔
及左延年律法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
地中得周时玉尺勖以校已所治钟石丝竹皆短校一
米于此服咸之妙勖方修正钟磬未竟会薨元康三年
诏其子藩修定金石以施郊庙寻值丧乱莫有记之者
晋志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
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刘秀等校试其三具与杜夔
及左延年律法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
卷七 第 2a 页 WYG0943-0181a.png
也问协律中郎将列和云昔魏明帝时令和承受笛声
以作此律勖等奏先王作乐必协律吕之和以节八音
之用魏明帝所制之笛长短无所象则率意而作不由
曲度考以正律皆不相应吹其声均多不谐合请依典
制用十二律造笛象十二枚声均调和器用便利讲肄
弹击必合律吕虽伶夔旷远至音难精犹宜仪刑古昔
以求厥中请更部笛工选竹造作下太乐乐府施行诸
杜夔左延年律皆留其御府笛正声下徵各一具皆铭
题作者姓名其馀无所施用还付御府毁制可勖乃令
以作此律勖等奏先王作乐必协律吕之和以节八音
之用魏明帝所制之笛长短无所象则率意而作不由
曲度考以正律皆不相应吹其声均多不谐合请依典
制用十二律造笛象十二枚声均调和器用便利讲肄
弹击必合律吕虽伶夔旷远至音难精犹宜仪刑古昔
以求厥中请更部笛工选竹造作下太乐乐府施行诸
杜夔左延年律皆留其御府笛正声下徵各一具皆铭
题作者姓名其馀无所施用还付御府毁制可勖乃令
卷七 第 2b 页 WYG0943-0181b.png
太乐郎刘秀邓昊等作大吕笛以示和长二尺六寸有
奇又吹七律一孔一校声皆相应然后令郝生鼓筝宋
同吹笛以为杂引相和诸曲和曰父祖汉世以来笛家
相传不知此法实非所及也勖又曰按周礼调乐金石
有一定之声是故造钟磬者先依律调之然后施于厢
悬作乐之时诸音受钟磬之均即为悉应律也至于飨
燕殿堂之上无厢悬钟磬以笛有一定调故诸弦歌皆
奇又吹七律一孔一校声皆相应然后令郝生鼓筝宋
同吹笛以为杂引相和诸曲和曰父祖汉世以来笛家
相传不知此法实非所及也勖又曰按周礼调乐金石
有一定之声是故造钟磬者先依律调之然后施于厢
悬作乐之时诸音受钟磬之均即为悉应律也至于飨
燕殿堂之上无厢悬钟磬以笛有一定调故诸弦歌皆
卷七 第 3a 页 WYG0943-0181c.png
从笛为正是为笛犹钟磬宜必合于律吕部郎刘秀邓
昊魏邵等依典记以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
二笛工人造其形律者定其声然后器象有制音均协
和复重作蕤宾伏孔笛一曰黄钟之笛二曰大吕之笛
三曰太蔟之笛四曰夹钟之笛五曰姑洗之笛六曰仲
吕之笛七曰蕤宾之笛八曰林钟之笛九曰夷则之笛
十曰南吕之笛十一曰无射之笛十二曰应钟之笛(通典)
(晋荀勖等校杜夔所造钟律其声间不合乃出御府铜竹律铜尺铜斛校减新尺短杜夔尺四分因造十二笛)
(笛具五音笛体之音皆当用蕤宾林钟之角短则又倍之二笛八律而后成去四分之一而以本宫管上行度)
昊魏邵等依典记以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
二笛工人造其形律者定其声然后器象有制音均协
和复重作蕤宾伏孔笛一曰黄钟之笛二曰大吕之笛
三曰太蔟之笛四曰夹钟之笛五曰姑洗之笛六曰仲
吕之笛七曰蕤宾之笛八曰林钟之笛九曰夷则之笛
十曰南吕之笛十一曰无射之笛十二曰应钟之笛(通典)
(晋荀勖等校杜夔所造钟律其声间不合乃出御府铜竹律铜尺铜斛校减新尺短杜夔尺四分因造十二笛)
(笛具五音笛体之音皆当用蕤宾林钟之角短则又倍之二笛八律而后成去四分之一而以本宫管上行度)
卷七 第 3b 页 WYG0943-0181d.png
(之则宫穴也因宫穴以本宫徵管上行度之各以其律展转相因随穴疏密所宜置之或半之或四之)勖
又云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礼记五声十二律还相为
宫汉志亦纪十二律惟京房始创六十律至章帝时其
法已绝蔡邕虽追纪其言亦曰今无能为者按古典及
今音家所用六十律者无施于乐谨依典记以五声十
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二笛 乐志勖作新律笛十
二枚以正雅乐正会殿庭作之勖既以新律造二舞次
又云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礼记五声十二律还相为
宫汉志亦纪十二律惟京房始创六十律至章帝时其
法已绝蔡邕虽追纪其言亦曰今无能为者按古典及
今音家所用六十律者无施于乐谨依典记以五声十
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二笛 乐志勖作新律笛十
二枚以正雅乐正会殿庭作之勖既以新律造二舞次
卷七 第 4a 页 WYG0943-0182a.png
更修正钟声元康三年勖子藩复嗣其事修正金石以
施郊庙寻值丧乱 宋志黄钟之笛正声应黄钟下徵
应林钟长二尺八寸四分四釐有奇黄钟箱笛晋时三
尺八寸(列和云东箱长笛四尺二寸)
晋铜律吕(详见度类) 古铜管
隋志毛爽律谱云魏杜夔亦制律吕以之候气灰悉不
飞晋光禄大夫荀勖得古铜管校夔所制长古四分乃
依周礼更造古尺用之定管声韵始调 晋乐志泰始
九年光禄大夫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吕校大乐总章鼓
施郊庙寻值丧乱 宋志黄钟之笛正声应黄钟下徵
应林钟长二尺八寸四分四釐有奇黄钟箱笛晋时三
尺八寸(列和云东箱长笛四尺二寸)
晋铜律吕(详见度类) 古铜管
隋志毛爽律谱云魏杜夔亦制律吕以之候气灰悉不
飞晋光禄大夫荀勖得古铜管校夔所制长古四分乃
依周礼更造古尺用之定管声韵始调 晋乐志泰始
九年光禄大夫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吕校大乐总章鼓
卷七 第 4b 页 WYG0943-0182b.png
吹八音与律吕乖错乃制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律
成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总章鼓吹清商施用勖遂典知
乐事 仍以张华等所制高文陈诸下管(本传初勖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乐音未调曰得赵之牛铎)
(即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晋志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
纪其盈虚察五行之声铸金均其清浊然金质从革侈
弇无方竹体圆虚脩短利制是以神瞽作律用写钟声
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 宋志勖铸新律既
成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总章鼓吹清商施用勖遂典知
乐事 仍以张华等所制高文陈诸下管(本传初勖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乐音未调曰得赵之牛铎)
(即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晋志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
纪其盈虚察五行之声铸金均其清浊然金质从革侈
弇无方竹体圆虚脩短利制是以神瞽作律用写钟声
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 宋志勖铸新律既
卷七 第 5a 页 WYG0943-0182c.png
成求古器得周时玉律比之不差毫釐又汉世故钟以
律命之不叩自应武帝以勖律与周汉器合乃施用之
宋三百六十律 梁钟律议
隋志宋元嘉中太史钱乐之因京房南事之馀引而伸
之更为三百律终于安运长四寸四分有奇揔合旧为
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宫徵旋韵各以次从至梁博士
沈重钟律议述其名数曰易以三百六十策当期之日
淮南子云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
之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律历之数天地之道
律命之不叩自应武帝以勖律与周汉器合乃施用之
宋三百六十律 梁钟律议
隋志宋元嘉中太史钱乐之因京房南事之馀引而伸
之更为三百律终于安运长四寸四分有奇揔合旧为
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宫徵旋韵各以次从至梁博士
沈重钟律议述其名数曰易以三百六十策当期之日
淮南子云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
之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律历之数天地之道
卷七 第 5b 页 WYG0943-0182d.png
也重乃依淮南本数用京房之术求之得三百六十律
各因月之本律以为一部以一部律数为母以一中气
所有日为子自黄钟终于壮进一百五十律皆三分损
一以下生自依行终于亿兆二百九律皆三分益一以
上生唯安运一律为终不生其数皆取黄钟之实十七
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为本以九三为法各除其实得寸
分及小分馀皆委之即各其律之长也修其律部则上
各因月之本律以为一部以一部律数为母以一中气
所有日为子自黄钟终于壮进一百五十律皆三分损
一以下生自依行终于亿兆二百九律皆三分益一以
上生唯安运一律为终不生其数皆取黄钟之实十七
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为本以九三为法各除其实得寸
分及小分馀皆委之即各其律之长也修其律部则上
卷七 第 6a 页 WYG0943-0183a.png
生下生宫徵之次也黄钟三十四律(包育至调风)大吕二十
七(荄动至休光)太蔟三十四(未知至俶落)夹钟二十七(明庶至絜新)姑
洗三十四(南授至含贞)中吕二十七(朱明至祚周)蕤宾二十七(南事)
(至其煌)林钟三十四(谦侍至财华)夷则二十七(升商至俾乂)南吕三
十四(白吕至光贲)无射二十七(思冲至澄天)应钟二十八(分焉至安运)
隋志沈重乐律义四卷 唐志沈重钟律五卷
后魏器物准图
隋志正光中安丰王延明监修金石博探古今乐事令
信都芳考算之芳后撰延明所集乐说并诸器物准图
七(荄动至休光)太蔟三十四(未知至俶落)夹钟二十七(明庶至絜新)姑
洗三十四(南授至含贞)中吕二十七(朱明至祚周)蕤宾二十七(南事)
(至其煌)林钟三十四(谦侍至财华)夷则二十七(升商至俾乂)南吕三
十四(白吕至光贲)无射二十七(思冲至澄天)应钟二十八(分焉至安运)
隋志沈重乐律义四卷 唐志沈重钟律五卷
后魏器物准图
隋志正光中安丰王延明监修金石博探古今乐事令
信都芳考算之芳后撰延明所集乐说并诸器物准图
卷七 第 6b 页 WYG0943-0183b.png
二十馀事而注之 唐志历算类信都芳器准三卷
梁钟律纬 四通十二笛
隋志梁武帝作钟律纬论前代得失略云案律吕京马
郑蔡至蕤宾并上生大吕而班固志至蕤宾仍以次下
生求声索实班义为乖今参校旧器及古夹钟玉律更
制新尺以證分毫制为四器名之为通弦间九尺临岳
高一寸二分黄钟之弦二百七十丝长九尺以次三分
梁钟律纬 四通十二笛
隋志梁武帝作钟律纬论前代得失略云案律吕京马
郑蔡至蕤宾并上生大吕而班固志至蕤宾仍以次下
生求声索实班义为乖今参校旧器及古夹钟玉律更
制新尺以證分毫制为四器名之为通弦间九尺临岳
高一寸二分黄钟之弦二百七十丝长九尺以次三分
卷七 第 7a 页 WYG0943-0183c.png
损益其一以生十二律之弦丝数及弦长各以律本所
建之月五行生王终始之音为其名义通施三弦以夹
钟玉律命之则还相中推月气悉无差舛(玄英青阳朱明白藏)又
制十二笛以写通声(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其夹钟笛十二调以
吹玉律又不差异(黄钟笛长三尺八寸应钟笛长二尺三寸中间十律以是为差)乐志云
(用笛以写通声考古钟玉律并周代古钟皆不差于是被以八音施以七声莫不和韵) 通鉴天
监元年八月上素善钟律欲釐正雅乐乃自制四通十
二笛又命设十二镈钟各有编钟编磬凡三十六虡而
去衡钟四隅植建鼓 经籍志梁有钟律纬六卷梁武
建之月五行生王终始之音为其名义通施三弦以夹
钟玉律命之则还相中推月气悉无差舛(玄英青阳朱明白藏)又
制十二笛以写通声(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其夹钟笛十二调以
吹玉律又不差异(黄钟笛长三尺八寸应钟笛长二尺三寸中间十律以是为差)乐志云
(用笛以写通声考古钟玉律并周代古钟皆不差于是被以八音施以七声莫不和韵) 通鉴天
监元年八月上素善钟律欲釐正雅乐乃自制四通十
二笛又命设十二镈钟各有编钟编磬凡三十六虡而
去衡钟四隅植建鼓 经籍志梁有钟律纬六卷梁武
卷七 第 7b 页 WYG0943-0183d.png
帝撰(亡)又梁武帝乐论三卷(唐志同)乐义十一卷武帝集
朝臣撰钟律纬辨宗见一卷 书目一卷按古今乐录
载钟律纬云梁武帝辨钟律制度及释疑共五篇隋志
梁有六卷今止存一卷馀缺 唐志梁武帝乐社大义
十卷(隋志同) 钟律纬五篇(辨宗明本训名音法释疑) 京房以黄钟
为宫太蔟为商林钟为徵房术用三周官用四蔡邕用
七(云孟春之月太蔟为宫姑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为徵应钟为羽大吕为变宫夷则为变徵)
朝臣撰钟律纬辨宗见一卷 书目一卷按古今乐录
载钟律纬云梁武帝辨钟律制度及释疑共五篇隋志
梁有六卷今止存一卷馀缺 唐志梁武帝乐社大义
十卷(隋志同) 钟律纬五篇(辨宗明本训名音法释疑) 京房以黄钟
为宫太蔟为商林钟为徵房术用三周官用四蔡邕用
七(云孟春之月太蔟为宫姑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为徵应钟为羽大吕为变宫夷则为变徵)
卷七 第 8a 页 WYG0943-0184a.png
隋律谱
志开皇初诏太常牛弘议定律吕于是博召学者序论
其法久未能决遇平江左得陈氏律管十有二枚并付
弘遣晓音律者陈山阳太守毛爽及太乐令蔡子元于
普明等以候节气作律谱更造乐器以被皇夏十四曲
高祖听之曰此声滔滔和雅令人舒缓大业二年改用梁
表律调钟磬八音之器比之前代最为合古 乐志何
妥用黄钟一宫不假馀律故隋代雅乐唯奏黄钟一宫
郊庙飨用一调迎气用五调其馀声律皆不复通 何
卷七 第 8b 页 WYG0943-0184b.png
妥传太常所传宗庙雅乐历数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
妥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 万宝常传开皇初
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
器上从之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
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周礼有旋宫之义汉以来不能)
(通宝常特创其事)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
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应手成曲无所疑滞其声雅淡
妥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 万宝常传开皇初
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
器上从之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
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周礼有旋宫之义汉以来不能)
(通宝常特创其事)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
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应手成曲无所疑滞其声雅淡
卷七 第 9a 页 WYG0943-0184c.png
不为时人所好
唐竹律
乐志武德九年正月己亥诏祖孝孙等定乐初隋用黄
钟一宫惟击七钟其五钟设而不击谓之哑钟协律郎
张文收依古断竹为十二律高祖命与孝孙吹调五钟
叩之而应由是十二钟皆用孝孙又以十二月旋相为
六十声八十四调其法因五音生二变 会要贞观初
文收览萧吉乐谱以为未甚详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
二律吹之备尽旋宫之义太宗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少
唐竹律
乐志武德九年正月己亥诏祖孝孙等定乐初隋用黄
钟一宫惟击七钟其五钟设而不击谓之哑钟协律郎
张文收依古断竹为十二律高祖命与孝孙吹调五钟
叩之而应由是十二钟皆用孝孙又以十二月旋相为
六十声八十四调其法因五音生二变 会要贞观初
文收览萧吉乐谱以为未甚详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
二律吹之备尽旋宫之义太宗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少
卷七 第 9b 页 WYG0943-0184d.png
卿祖孝孙定雅乐(通典同) 通鉴隋开皇十三年牛弘
使协律郎祖孝孙等定雅乐从陈山阳太守毛爽受京
房律法布管飞灰顺月皆验又每律生五音十二律为
六十音因而六之为三百六十音分直一岁之日以配
七音而旋相为宫之法明上不听
唐铜律 铜斛 铜秤
志文收既定乐复铸铜律三百六十铜斛一铜秤二铜
使协律郎祖孝孙等定雅乐从陈山阳太守毛爽受京
房律法布管飞灰顺月皆验又每律生五音十二律为
六十音因而六之为三百六十音分直一岁之日以配
七音而旋相为宫之法明上不听
唐铜律 铜斛 铜秤
志文收既定乐复铸铜律三百六十铜斛一铜秤二铜
卷七 第 10a 页 WYG0943-0185a.png
瓯十四秤尺一斛左右耳与臀皆方积十而登以至于
斛与古玉尺玉斗同皆藏于大乐署肃宗时山东人魏
延陵得律一因李辅国献之云太常诸乐调皆下不合黄
钟请悉更制诸钟磬帝以为然(通典乾元元年三月)乃悉取太常
诸乐器入禁中更加磨剡凡二十五日而成御三殿观
之以还太常(通典云又造乐章三十一章)然以汉律考之黄钟乃太
蔟也议者以为非是 通典开元十七年将考宗庙乐
敕以铜律付太常而亡其九管 斛铭云大唐贞观十
年岁次玄枵月旅应钟依新令累黍尺定律校龠成兹
斛与古玉尺玉斗同皆藏于大乐署肃宗时山东人魏
延陵得律一因李辅国献之云太常诸乐调皆下不合黄
钟请悉更制诸钟磬帝以为然(通典乾元元年三月)乃悉取太常
诸乐器入禁中更加磨剡凡二十五日而成御三殿观
之以还太常(通典云又造乐章三十一章)然以汉律考之黄钟乃太
蔟也议者以为非是 通典开元十七年将考宗庙乐
敕以铜律付太常而亡其九管 斛铭云大唐贞观十
年岁次玄枵月旅应钟依新令累黍尺定律校龠成兹
卷七 第 10b 页 WYG0943-0185b.png
嘉量与古玉斗相符同律度量衡协律郎张文收奉敕
修定秤盘铭云大唐贞观秤一斛一秤是文收总章年
所造斛正圆而小与秤相符(通典云尺亡)刘贶壁记云今正
声之库有铜律三百五十六
唐大乐钟律
官志大乐令乐正掌调钟律以供祭享(协律郎掌和律吕) 艺
文志十二律谱义一卷元慇乐略四卷又声律指归一
修定秤盘铭云大唐贞观秤一斛一秤是文收总章年
所造斛正圆而小与秤相符(通典云尺亡)刘贶壁记云今正
声之库有铜律三百五十六
唐大乐钟律
官志大乐令乐正掌调钟律以供祭享(协律郎掌和律吕) 艺
文志十二律谱义一卷元慇乐略四卷又声律指归一
卷七 第 11a 页 WYG0943-0185c.png
卷 书目声律要诀十卷唐田琦撰(上党郡司马)参校律吕
制管定音之法凡十篇琦序谓乐器依律吕之声皆须
本月真响若但执累黍之文则律吕阴阳不复谐矣故
据经史参校短长为此书云
唐七音
五代会要张昭议梁武自造四通十二笛以叙八音又
引古二变五正之音旋相为宫得八十四调与律准所
调音同数异隋郑译因龟兹琵琶七音以吹月律五正
二变七调克谐旋相为宫复为八十四调万宝常又减
制管定音之法凡十篇琦序谓乐器依律吕之声皆须
本月真响若但执累黍之文则律吕阴阳不复谐矣故
据经史参校短长为此书云
唐七音
五代会要张昭议梁武自造四通十二笛以叙八音又
引古二变五正之音旋相为宫得八十四调与律准所
调音同数异隋郑译因龟兹琵琶七音以吹月律五正
二变七调克谐旋相为宫复为八十四调万宝常又减
卷七 第 11b 页 WYG0943-0185d.png
其丝数稍令古淡高祖不重雅乐所奏并废郊庙所奏
唯黄钟一均与五郊迎气杂用蕤宾但七调而已唐太
宗命祖孝孙张文收整比译宝常所均七音八十四调
丝管并施钟石俱奏七始之音复振四厢之韵皆调
唐乐志隋郑译牛弘辛何蔡于之徒依京房六十律因
而六之为三百六十律以当一岁之日又以一律为七
音音为一调凡十二律为八十四调其说甚详而隋世
唯黄钟一均与五郊迎气杂用蕤宾但七调而已唐太
宗命祖孝孙张文收整比译宝常所均七音八十四调
丝管并施钟石俱奏七始之音复振四厢之韵皆调
唐乐志隋郑译牛弘辛何蔡于之徒依京房六十律因
而六之为三百六十律以当一岁之日又以一律为七
音音为一调凡十二律为八十四调其说甚详而隋世
卷七 第 12a 页 WYG0943-0186a.png
所用者黄钟一宫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而已
唐祖孝孙以十二月旋相为六十声八十四调其法因
五音生二变因变徵为正徵因变宫为清宫七音起黄
钟终南吕迭为纲纪黄钟之律管长九寸王于中宫土
半之四寸五分与清宫合五音之首也加以二变循环
无间故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其声
繇浊至清为一均凡十二宫调皆正宫也正宫声之下
无复浊音故五音以宫为尊十二商调调有下声一谓
宫也十二角调调有下声二宫商也十二徵调调有下
唐祖孝孙以十二月旋相为六十声八十四调其法因
五音生二变因变徵为正徵因变宫为清宫七音起黄
钟终南吕迭为纲纪黄钟之律管长九寸王于中宫土
半之四寸五分与清宫合五音之首也加以二变循环
无间故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其声
繇浊至清为一均凡十二宫调皆正宫也正宫声之下
无复浊音故五音以宫为尊十二商调调有下声一谓
宫也十二角调调有下声二宫商也十二徵调调有下
卷七 第 12b 页 WYG0943-0186b.png
声三宫商角也十二羽调调有下声四宫商角徵也十
二变徵调居角音之后正徵之前十二变宫调在羽音
之后正宫之前雅乐成调无出七声本宫递相用唯乐
章则随律定均合以笙磬节以钟鼓乐既成奏之太宗
曰云云魏徵曰乐在人和不在音也 通典武德九年
正月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正雅乐至贞观二年六
月乐成奏之 郑樵曰开皇二年郑译议曰乐府有宫
二变徵调居角音之后正徵之前十二变宫调在羽音
之后正宫之前雅乐成调无出七声本宫递相用唯乐
章则随律定均合以笙磬节以钟鼓乐既成奏之太宗
曰云云魏徵曰乐在人和不在音也 通典武德九年
正月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正雅乐至贞观二年六
月乐成奏之 郑樵曰开皇二年郑译议曰乐府有宫
卷七 第 13a 页 WYG0943-0186c.png
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加询
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苏祇婆善琵琶
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以七调校之七声冥若合符
译习而弹之始得七声之正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
以华译之旦即均也译遂因琵琶更立七均合成十二
应十二律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
十四调苏夔驳之译引古为据以为周有七音之律汉
有七始之志何妥牛弘沮抑遂使隋人不闻七调之音
刘贶太乐令壁记周世旋宫因孝孙而再设京房灰
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苏祇婆善琵琶
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以七调校之七声冥若合符
译习而弹之始得七声之正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
以华译之旦即均也译遂因琵琶更立七均合成十二
应十二律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
十四调苏夔驳之译引古为据以为周有七音之律汉
有七始之志何妥牛弘沮抑遂使隋人不闻七调之音
刘贶太乐令壁记周世旋宫因孝孙而再设京房灰
卷七 第 13b 页 WYG0943-0186d.png
管遇毛爽而重彰汉章和世实用旋宫汉世群儒备言
其义牛弘祖孝孙所由准的也杜夔汉世之乐郎不识
旋宫之义荀勖晋朝之博识莫知古律之则历动而右
移律动而左转律以历合气以错行金奏随律而变宫
以宣地灵登歌与历而改调以应天气歌奏相命所以
合天地之情也 魏齐之间信都芳善候气每仰视天
时言气至矣声未半而灰应为铁扇轮以来二十四气
其义牛弘祖孝孙所由准的也杜夔汉世之乐郎不识
旋宫之义荀勖晋朝之博识莫知古律之则历动而右
移律动而左转律以历合气以错行金奏随律而变宫
以宣地灵登歌与历而改调以应天气歌奏相命所以
合天地之情也 魏齐之间信都芳善候气每仰视天
时言气至矣声未半而灰应为铁扇轮以来二十四气
卷七 第 14a 页 WYG0943-0187a.png
地下之气至所直之扇辄举陈山阳太守毛爽习京房
候气术祖孝孙学于爽周岁之日日异其律冬至日以
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
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随日异宫匝岁而复祖孝孙始
用旋宫法造十二和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旋宫之
乐汉建初二年大予丞鲍业始请用之阳嘉二年复废
张文收为恊律又依周礼祭天以圜钟方丘禅梁父以
函钟宗庙明堂五郊日月星辰以黄钟社稷神州先农
以太蔟山川蕤宾先妣夷则为宫食举随月律为宫临轩
候气术祖孝孙学于爽周岁之日日异其律冬至日以
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
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随日异宫匝岁而复祖孝孙始
用旋宫法造十二和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旋宫之
乐汉建初二年大予丞鲍业始请用之阳嘉二年复废
张文收为恊律又依周礼祭天以圜钟方丘禅梁父以
函钟宗庙明堂五郊日月星辰以黄钟社稷神州先农
以太蔟山川蕤宾先妣夷则为宫食举随月律为宫临轩
卷七 第 14b 页 WYG0943-0187b.png
大射后太子朝祭雨师皆用姑洗为宫大蜡大报兼用
阳律六调大享用姑洗蕤宾二调子午之数九故黄钟
蕤宾为宫乐终九变迎降以一穷于四变而止矣 徐
景安乐书五音旋宫第三五音者宫商角徵羽也旋宫
者律生十二声也尔雅释乐云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
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郭璞注言皆五音之别名
其义未闻也刘歆云宫者中也君也为四音之纲其声
阳律六调大享用姑洗蕤宾二调子午之数九故黄钟
蕤宾为宫乐终九变迎降以一穷于四变而止矣 徐
景安乐书五音旋宫第三五音者宫商角徵羽也旋宫
者律生十二声也尔雅释乐云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
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郭璞注言皆五音之别名
其义未闻也刘歆云宫者中也君也为四音之纲其声
卷七 第 15a 页 WYG0943-0187c.png
重厚如君之德而为重商者章也臣也其声敏疾如臣
之节而为敏角者触也民也其声圆长经贯清浊如民
之象而为经徵者祉也事也其声抑扬递续其音如事
之绪而为迭羽者宇也物也其声低平掩映自下而高
五音备成如物之聚而为柳也言旋宫之法以律经辰
互生七音各为纲纪故五音以宫声为首律吕以黄钟
为元言一律五音伦比无间加之二变义若循环故曰
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其声从浊至
清为一均古今乐纂演七声之法以宫商角徵羽为自
之节而为敏角者触也民也其声圆长经贯清浊如民
之象而为经徵者祉也事也其声抑扬递续其音如事
之绪而为迭羽者宇也物也其声低平掩映自下而高
五音备成如物之聚而为柳也言旋宫之法以律经辰
互生七音各为纲纪故五音以宫声为首律吕以黄钟
为元言一律五音伦比无间加之二变义若循环故曰
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其声从浊至
清为一均古今乐纂演七声之法以宫商角徵羽为自
卷七 第 15b 页 WYG0943-0187d.png
然五音之声以变徵之声用变之一字以变宫之声为
七字者误也凡宫为上平声商为下平角为入徵为上
羽为去声故以变宫为均字者声乃相类也周礼大司
乐掌成均之法郑玄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声大司
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是以旋宫五音循比七律谓
一均声也历代乐名第四唐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
相为宫雅俗二部第五雅乐均调法著旋宫一律五音
七字者误也凡宫为上平声商为下平角为入徵为上
羽为去声故以变宫为均字者声乃相类也周礼大司
乐掌成均之法郑玄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声大司
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是以旋宫五音循比七律谓
一均声也历代乐名第四唐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
相为宫雅俗二部第五雅乐均调法著旋宫一律五音
卷七 第 16a 页 WYG0943-0188a.png
相生二变起自黄钟为始循于仲吕为终十二律揔十
二均音六十声成八十四调皆京房参定荀勖推成俗
乐调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合二十八调而无徵调乐
章文谱第十雅乐成调无出七声七声者宫商角变徵
徵羽变宫均也 律吕者律述气而吕助也相生者阳
感动而阴应也易曰命吕者律谓相感也相生之位终
于仲吕复生黄钟
建隆重造十二律管 黄钟九寸管 王朴律
二均音六十声成八十四调皆京房参定荀勖推成俗
乐调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合二十八调而无徵调乐
章文谱第十雅乐成调无出七声七声者宫商角变徵
徵羽变宫均也 律吕者律述气而吕助也相生者阳
感动而阴应也易曰命吕者律谓相感也相生之位终
于仲吕复生黄钟
建隆重造十二律管 黄钟九寸管 王朴律
卷七 第 16b 页 WYG0943-0188b.png
准 建隆新尺
乾德四年冬十月辛酉朔诏太常寺自今大朝会复用
二舞先是晋天福中废至是始复十一月癸巳日南至
御乾元殿受朝贺始用雅乐登歌礼毕群臣诣大明殿
上寿初周世宗显德六年正月枢密使王朴依周法以
秬黍校定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黄钟之律长九)
(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以上下相生之法推之得十二律管乃作律
准十三弦用七声为均均有七调声有十二均合八十
乾德四年冬十月辛酉朔诏太常寺自今大朝会复用
二舞先是晋天福中废至是始复十一月癸巳日南至
御乾元殿受朝贺始用雅乐登歌礼毕群臣诣大明殿
上寿初周世宗显德六年正月枢密使王朴依周法以
秬黍校定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黄钟之律长九)
(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以上下相生之法推之得十二律管乃作律
准十三弦用七声为均均有七调声有十二均合八十
卷七 第 17a 页 WYG0943-0188c.png
四调张昭等议朴采京房之准法练梁武之通音考郑
译宝常之七均校孝孙文收之九变积累黍以审其度
听声诗以测其情音律和谐不相凌越学士窦俨编古
今乐事为正乐皇朝受命俨仍兼太常建隆元年诏俨
专其事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
象德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
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太祖谓雅乐声高近于哀思(太祖)
(以为声高一律非和音也)诏和岘讨论岘奏议谓西京铜望臬可校
古法即今司天台影表上有铜臬下有石尺是也(丁度谓即)
译宝常之七均校孝孙文收之九变积累黍以审其度
听声诗以测其情音律和谐不相凌越学士窦俨编古
今乐事为正乐皇朝受命俨仍兼太常建隆元年诏俨
专其事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
象德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
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太祖谓雅乐声高近于哀思(太祖)
(以为声高一律非和音也)诏和岘讨论岘奏议谓西京铜望臬可校
古法即今司天台影表上有铜臬下有石尺是也(丁度谓即)
卷七 第 17b 页 WYG0943-0188d.png
(是唐尺)今以王朴所定尺比量短于影表上石尺四分知
今雅乐之高皆由于此帝乃令依古法别造新尺并黄
钟九寸管令工人品校其声果下于王朴所定管一律
寻又内出上党羊头山秬黍累尺校律亦相契合复下
尚书省集议众皆佥同遂重造十二律管以取声由是
雅音和畅 后周窦俨上疏三正生天地之美(天地人)七
宗固阴阳之序(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
今雅乐之高皆由于此帝乃令依古法别造新尺并黄
钟九寸管令工人品校其声果下于王朴所定管一律
寻又内出上党羊头山秬黍累尺校律亦相契合复下
尚书省集议众皆佥同遂重造十二律管以取声由是
雅音和畅 后周窦俨上疏三正生天地之美(天地人)七
宗固阴阳之序(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
卷七 第 18a 页 WYG0943-0189a.png
请命博通之士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乐章沿革总次
编录凡三弦之通七弦之琴十二弦之筝二十弦之离
二十五弦之瑟三漏之籥六漏之簥七漏之笛八漏之
篪十三管之和十七管之笙十九管之巢二十管之箫
皆列谱记编于历代乐录之后永为定式名曰正乐俨
判太常乃校钟磬筦籥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
吕旋相之法迄今遵用
乾德拱辰管
乾德四年十月己卯(十九日)判太常寺和岘言乐器中有
编录凡三弦之通七弦之琴十二弦之筝二十弦之离
二十五弦之瑟三漏之籥六漏之簥七漏之笛八漏之
篪十三管之和十七管之笙十九管之巢二十管之箫
皆列谱记编于历代乐录之后永为定式名曰正乐俨
判太常乃校钟磬筦籥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
吕旋相之法迄今遵用
乾德拱辰管
乾德四年十月己卯(十九日)判太常寺和岘言乐器中有
卷七 第 18b 页 WYG0943-0189b.png
叉手笛太乐令贾峻等称与雅乐正声清浊相应可以
旋十二宫可以通八十四调其制如雅笛而小其长九
寸与黄钟之管等其窍有六左四右二乐工执持之时
两手相交有拱揖之状请改为拱宸管(宸一作辰)于十二案
上及十二编磬并登歌两架下各设其一编于令式诏
可 自此鼓吹局亦用之 至道二年废(岘言唐吕才歌白雪之琴马滔进太一之乐皆得预宫悬)
卤簿后部鼓吹拱辰管二十四(分左右为二重制如横吹亦有飞掌) 绍
旋十二宫可以通八十四调其制如雅笛而小其长九
寸与黄钟之管等其窍有六左四右二乐工执持之时
两手相交有拱揖之状请改为拱宸管(宸一作辰)于十二案
上及十二编磬并登歌两架下各设其一编于令式诏
可 自此鼓吹局亦用之 至道二年废(岘言唐吕才歌白雪之琴马滔进太一之乐皆得预宫悬)
卤簿后部鼓吹拱辰管二十四(分左右为二重制如横吹亦有飞掌) 绍
卷七 第 19a 页 WYG0943-0189c.png
兴十三年五月六日太常言大驾卤簿鼓吹拱辰管三
十六人
至道十二律图
至道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帝以新增九弦琴五弦阮宣示
近臣因造谱三十七卷二年正月十九日庚申太常音
律官田琮以帝新增琴阮均配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
相生以旋宫相生之法画为图以献遂请废拱宸管帝
览之悦诏琮迁职 唐杨收传汉郊祀宗庙乐唯用黄
钟一均章帝时太常丞鲍业始旋十二宫夫旋宫以七
十六人
至道十二律图
至道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帝以新增九弦琴五弦阮宣示
近臣因造谱三十七卷二年正月十九日庚申太常音
律官田琮以帝新增琴阮均配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
相生以旋宫相生之法画为图以献遂请废拱宸管帝
览之悦诏琮迁职 唐杨收传汉郊祀宗庙乐唯用黄
钟一均章帝时太常丞鲍业始旋十二宫夫旋宫以七
卷七 第 19b 页 WYG0943-0189d.png
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始以某律
为宫为商角徵羽少宫少徵亦曰变曰比一均成则五
声为之节族此旋宫也
咸平随月律 皇祐随月律
曾巩曰章圣用随月之律 实录咸平四年二月天子
命侍读学士夏侯峤判太常郭贽试太常乐工先是雅
乐院乐工王继昌上言祭享郊庙止奏黄钟宫一调未
为宫为商角徵羽少宫少徵亦曰变曰比一均成则五
声为之节族此旋宫也
咸平随月律 皇祐随月律
曾巩曰章圣用随月之律 实录咸平四年二月天子
命侍读学士夏侯峤判太常郭贽试太常乐工先是雅
乐院乐工王继昌上言祭享郊庙止奏黄钟宫一调未
卷七 第 20a 页 WYG0943-0190a.png
尝随月转律其乐工二百馀人无艺者甚众乞差官考
详故有是命仍选习大乐云韶班中官一人明雅乐京
朝官三数人较试 会要皇祐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太
常言五郊迎气各用本音之乐上辛祀感生赤帝即随
月用律今明堂祀上帝宜随月用律以无射为宫五天
帝用迎气所奏五音青以姑洗为角赤以林钟为徵黄
以黄钟为宫白以太蔟为商黑以南宫为羽诏礼官议
定五月丁酉上言随月用律九月以无射为均五天帝
各用本音之乐如太常所定诏可闰十一月丁巳议乐
详故有是命仍选习大乐云韶班中官一人明雅乐京
朝官三数人较试 会要皇祐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太
常言五郊迎气各用本音之乐上辛祀感生赤帝即随
月用律今明堂祀上帝宜随月用律以无射为宫五天
帝用迎气所奏五音青以姑洗为角赤以林钟为徵黄
以黄钟为宫白以太蔟为商黑以南宫为羽诏礼官议
定五月丁酉上言随月用律九月以无射为均五天帝
各用本音之乐如太常所定诏可闰十一月丁巳议乐
卷七 第 20b 页 WYG0943-0190b.png
诏曰国初循用王朴窦俨所定周乐太祖患其声高遂
令和岘减下一律真宗始出圣意大祠用乐又议随月
转律之法屡加按覈 皇祐二年五月己酉御制明堂
乐曲及二舞名六月己未御撰明堂乐八曲以君臣民
事物配属五音凡二十声为一曲用变宫变徵者天地
人四时为七音凡音三十声为一曲以子母相生凡二
十八声为一曲皆黄钟为均又以明堂月律五十七声
令和岘减下一律真宗始出圣意大祠用乐又议随月
转律之法屡加按覈 皇祐二年五月己酉御制明堂
乐曲及二舞名六月己未御撰明堂乐八曲以君臣民
事物配属五音凡二十声为一曲用变宫变徵者天地
人四时为七音凡音三十声为一曲以子母相生凡二
十八声为一曲皆黄钟为均又以明堂月律五十七声
卷七 第 21a 页 WYG0943-0190c.png
为二曲皆无射为均又以二十声二十八声三十声为
三曲亦无射为均皆自黄钟宫转入无射或当用四十
八或五十七声则如前谱次第成曲其彻声自同本律
又制鼓吹警严曲合宫歌一阕丁卯御撰黄钟五音五
曲凡五十七声下太常肄习之七月戊子御撰无射宫
乐曲三谱 皆五十七字 五音一曲(二变七律一曲)七律相生一曲 仁宗御制
新谱法准三首明堂行礼曲数二十二首嘉祐元年八
月丁丑诏太常恭谢用旧乐
房庶云今乐太高太常黄钟适当古之仲吕 范镇曰
三曲亦无射为均皆自黄钟宫转入无射或当用四十
八或五十七声则如前谱次第成曲其彻声自同本律
又制鼓吹警严曲合宫歌一阕丁卯御撰黄钟五音五
曲凡五十七声下太常肄习之七月戊子御撰无射宫
乐曲三谱 皆五十七字 五音一曲(二变七律一曲)七律相生一曲 仁宗御制
新谱法准三首明堂行礼曲数二十二首嘉祐元年八
月丁丑诏太常恭谢用旧乐
房庶云今乐太高太常黄钟适当古之仲吕 范镇曰
卷七 第 21b 页 WYG0943-0190d.png
周之釜汉之斛其法具存魏晋以来其尺至有十五种
盖由横黍纵黍所为而不禀于律也然卒不能作乐止
用旧声至周王朴始用魏晋所弃之法遂以仲吕为黄
钟太祖特下一律李照以纵黍累尺其律又应古乐而
钟磬才中太蔟是乐与律自相矛盾也(太蔟商声宋祁所谓寄于臣管)
(是也)十二律皆有清声花日新撰谱与郑卫无异而以荐
郊庙可乎阮胡深诋李照非是房庶又言二人者亦非
盖由横黍纵黍所为而不禀于律也然卒不能作乐止
用旧声至周王朴始用魏晋所弃之法遂以仲吕为黄
钟太祖特下一律李照以纵黍累尺其律又应古乐而
钟磬才中太蔟是乐与律自相矛盾也(太蔟商声宋祁所谓寄于臣管)
(是也)十二律皆有清声花日新撰谱与郑卫无异而以荐
郊庙可乎阮胡深诋李照非是房庶又言二人者亦非
卷七 第 22a 页 WYG0943-0191a.png
是何则以尺而起律也又谓王朴之乐高五律已而依
庶说令制尺律龠三种而律才下三格与李照同庶亦
自黜其言之不中君实以为古者以律起尺后世以尺
起律房庶得古本汉书云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
黍中者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
钟之长一为一分今文撰脱之起积一千二百黍八字
故自前世累黍为尺纵置之太长横置之太短今新尺
横置之不能容一千一百黍则大其空径四釐六毫是
以乐声太高又尝得开元中笛及方响校太常乐下五
庶说令制尺律龠三种而律才下三格与李照同庶亦
自黜其言之不中君实以为古者以律起尺后世以尺
起律房庶得古本汉书云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
黍中者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
钟之长一为一分今文撰脱之起积一千二百黍八字
故自前世累黍为尺纵置之太长横置之太短今新尺
横置之不能容一千一百黍则大其空径四釐六毫是
以乐声太高又尝得开元中笛及方响校太常乐下五
卷七 第 22b 页 WYG0943-0191b.png
律教坊乐下三律皆由儒者误以一黍为一分其法非
是不若以一千二百黍实管中随其短长断之以为黄
钟九寸之管九十分其长一为一分取三分以度空径
数合则律正矣 范镇乐书曰汉志曰分寸尺丈引本
起黄钟之长又曰九十分黄钟之长是尺之生于律也
晋隋以来乃先定尺而后制律故有横黍纵黍之异而
容受卒不得合也隋书载历代尺十五种失于不起黄
是不若以一千二百黍实管中随其短长断之以为黄
钟九寸之管九十分其长一为一分取三分以度空径
数合则律正矣 范镇乐书曰汉志曰分寸尺丈引本
起黄钟之长又曰九十分黄钟之长是尺之生于律也
晋隋以来乃先定尺而后制律故有横黍纵黍之异而
容受卒不得合也隋书载历代尺十五种失于不起黄
卷七 第 23a 页 WYG0943-0191c.png
钟之长也凡尺量权衡皆起千二百黍而今用百黍为
尺故于律容有不合者亦失于隋书也开皇官尺今太
府尺是也得黄钟所生之法今之太府量比古量半之
郑康成嘉量注曰积千寸已不知嘉量之容王朴制尺
以考器而器与声俱失国朝李照以纵黍累尺黍细而
尺长律之径三分其容乃千七百三十黍胡瑗以横黍
累尺黍大而尺短律之容千二百黍而径乃三分四釐
六毫皆失于以尺生律也房庶之法以律生尺其径三
分其容千二百黍得古之制考于周釜汉斛无不合之
尺故于律容有不合者亦失于隋书也开皇官尺今太
府尺是也得黄钟所生之法今之太府量比古量半之
郑康成嘉量注曰积千寸已不知嘉量之容王朴制尺
以考器而器与声俱失国朝李照以纵黍累尺黍细而
尺长律之径三分其容乃千七百三十黍胡瑗以横黍
累尺黍大而尺短律之容千二百黍而径乃三分四釐
六毫皆失于以尺生律也房庶之法以律生尺其径三
分其容千二百黍得古之制考于周釜汉斛无不合之
卷七 第 23b 页 WYG0943-0191d.png
差臣以见黍校其法为律与今大府尺合今之尺古之
乐尺也以为乐其声下今之乐一律有奇而君臣民事
物各当其位镇又曰古者黄钟为万事根本故尺量权
衡皆起于黄钟至隋用累黍为尺而制律容受卒不能
合及平陈得古乐遂用之唐因其声以制乐其器无法
而其声犹不失于古王朴始用尺定律而声与器皆失
之太祖患其声高特减一律皇祐又减半然太常乐比
乐尺也以为乐其声下今之乐一律有奇而君臣民事
物各当其位镇又曰古者黄钟为万事根本故尺量权
衡皆起于黄钟至隋用累黍为尺而制律容受卒不能
合及平陈得古乐遂用之唐因其声以制乐其器无法
而其声犹不失于古王朴始用尺定律而声与器皆失
之太祖患其声高特减一律皇祐又减半然太常乐比
卷七 第 24a 页 WYG0943-0192a.png
唐声犹高五律比今燕乐高三律以律生尺黄帝之法
也以尺生律蔡邕及魏晋以来诸儒之误也(镇曰王朴以仲吕为)
(黄钟高五律李照以太蔟为黄钟高三律等之皆非然太蔟不如仲吕之愈也)
景祐十二律图 康定钟律制议并图
二年六月十三日乙丑李照言编钟磬止用十二诏冯
元宋祁更议元等议曰损为十二有不可者四甚不可
者一云云伶州鸠谓立均出度者谓先以律吕立为均
器以均钟音乃出大小清浊之度考其中声者直谓中
和之声以为乐制度律均钟者谓度律吕之长短以
也以尺生律蔡邕及魏晋以来诸儒之误也(镇曰王朴以仲吕为)
(黄钟高五律李照以太蔟为黄钟高三律等之皆非然太蔟不如仲吕之愈也)
景祐十二律图 康定钟律制议并图
二年六月十三日乙丑李照言编钟磬止用十二诏冯
元宋祁更议元等议曰损为十二有不可者四甚不可
者一云云伶州鸠谓立均出度者谓先以律吕立为均
器以均钟音乃出大小清浊之度考其中声者直谓中
和之声以为乐制度律均钟者谓度律吕之长短以
卷七 第 24b 页 WYG0943-0192b.png
平其钟纪之以三者天神地示人鬼纪声合乐也平之
以六谓六律也成于十二谓律吕相配也天道不过十
二故以律吕之数配之且州鸠本以景王铸为大钟其
声不合雅乐故极言律吕之本非论编钟之数以为十
二也且昔黄帝命伶伦与营援铸十二钟以调月律今
之镈钟是也而照遂执月钟之数欲施宫悬甚不可也
其夷则以下至应钟四宫之法言之难了谨列十二律
以六谓六律也成于十二谓律吕相配也天道不过十
二故以律吕之数配之且州鸠本以景王铸为大钟其
声不合雅乐故极言律吕之本非论编钟之数以为十
二也且昔黄帝命伶伦与营援铸十二钟以调月律今
之镈钟是也而照遂执月钟之数欲施宫悬甚不可也
其夷则以下至应钟四宫之法言之难了谨列十二律
卷七 第 25a 页 WYG0943-0192c.png
图上进诏试十二枚为编以通照学 康定元年三月
十八日癸酉太子中允阮逸上钟律制议并图三卷诏
送秘阁
景祐观文殿观律准 御篆律准(赞)
周显德六年正月诏王朴考正雅乐朴以为十二律管
互吹难得其真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
管长短分寸设柱用七声为均乐乃和至景祐元年九
月帝御观文殿诏取王朴律准观视御笔篆写律准字
于其㡳复付太常秘藏本寺模勒刻石于厅事博士直
十八日癸酉太子中允阮逸上钟律制议并图三卷诏
送秘阁
景祐观文殿观律准 御篆律准(赞)
周显德六年正月诏王朴考正雅乐朴以为十二律管
互吹难得其真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
管长短分寸设柱用七声为均乐乃和至景祐元年九
月帝御观文殿诏取王朴律准观视御笔篆写律准字
于其㡳复付太常秘藏本寺模勒刻石于厅事博士直
卷七 第 25b 页 WYG0943-0192d.png
史馆宋郊为之赞其词曰有周有臣嗣古成器弦写琯
音柱为律位俾授攸司谨传来世上圣稽古规庭阅视
嘉御正声亲铭宝字奎钩奋芒河龙献势乐府增荣乾
华俯贲用协咸韶永和天地十月壬午命龙图待制燕
肃集贤校理李照直史馆宋祁同按试王朴律准(肃判太常)
(八月一十三日言旧钟磬声不协请以律准考击按试故有是命)二年正月乙卯肃等
言考验律准与太常钟磬合诏于后苑按试之 五代
音柱为律位俾授攸司谨传来世上圣稽古规庭阅视
嘉御正声亲铭宝字奎钩奋芒河龙献势乐府增荣乾
华俯贲用协咸韶永和天地十月壬午命龙图待制燕
肃集贤校理李照直史馆宋祁同按试王朴律准(肃判太常)
(八月一十三日言旧钟磬声不协请以律准考击按试故有是命)二年正月乙卯肃等
言考验律准与太常钟磬合诏于后苑按试之 五代
卷七 第 26a 页 WYG0943-0193a.png
会要王朴上疏曰中书舍人窦俨参详太常乐事调品
八音宣示古今乐录令臣讨论遂依周法以秬黍校定
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上下相生得十二
律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律准十三弦宣声长九尺
张弦各如黄钟之声以第八弦六尺设柱为林钟第三
弦八尺为太蔟第十弦五尺三寸四分为南吕第五弦
七尺一寸三分为姑洗第十二弦四尺七寸五分为应
钟第七弦六尺三寸三分为蕤宾第二弦八尺四寸四
分为大吕第九弦五尺六寸三分为夷则第四弦七尺五
八音宣示古今乐录令臣讨论遂依周法以秬黍校定
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上下相生得十二
律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律准十三弦宣声长九尺
张弦各如黄钟之声以第八弦六尺设柱为林钟第三
弦八尺为太蔟第十弦五尺三寸四分为南吕第五弦
七尺一寸三分为姑洗第十二弦四尺七寸五分为应
钟第七弦六尺三寸三分为蕤宾第二弦八尺四寸四
分为大吕第九弦五尺六寸三分为夷则第四弦七尺五
卷七 第 26b 页 WYG0943-0193b.png
寸一分为夹钟第十一弦五尺一分为无射第六弦六
尺六寸八分为中吕第十三弦四尺五寸为黄钟清声
皆设柱十二声中旋用七声为均为均之主者惟宫徵
商羽角变宫变徵次焉乃成其调均有七调声有十二
均合八十四调歌奏之曲出焉八十四调曲有数百今
见存者九曲而已皆谓之黄钟宫声其馀六曲错杂诸
调盖传习之误也唐初虽有旋宫之乐至于用曲多与
尺六寸八分为中吕第十三弦四尺五寸为黄钟清声
皆设柱十二声中旋用七声为均为均之主者惟宫徵
商羽角变宫变徵次焉乃成其调均有七调声有十二
均合八十四调歌奏之曲出焉八十四调曲有数百今
见存者九曲而已皆谓之黄钟宫声其馀六曲错杂诸
调盖传习之误也唐初虽有旋宫之乐至于用曲多与
卷七 第 27a 页 WYG0943-0193c.png
礼文相违所补雅乐旋宫八十四调并所定尺黄钟管
律准上之张昭等议大乐令贾峻奏王朴新法黄钟调
七均音律和谐其馀十一管诸调依新法教习别撰乐
章舞曲 蔡氏曰晋氏而下多求之金石梁隋以来又
参之秬黍下至王朴专恃累黍而金石亦不复考矣(朴所)
(作乐至皇朝用之不可变) 景祐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判太常燕肃
言金石不调请以律准考按诏集贤校理李照参领其
事帝亲阅视律准题其背以属太常肃等取钟磬刬涤
考击用律准按试其声皆合二年二月丙辰肃等上考
律准上之张昭等议大乐令贾峻奏王朴新法黄钟调
七均音律和谐其馀十一管诸调依新法教习别撰乐
章舞曲 蔡氏曰晋氏而下多求之金石梁隋以来又
参之秬黍下至王朴专恃累黍而金石亦不复考矣(朴所)
(作乐至皇朝用之不可变) 景祐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判太常燕肃
言金石不调请以律准考按诏集贤校理李照参领其
事帝亲阅视律准题其背以属太常肃等取钟磬刬涤
考击用律准按试其声皆合二年二月丙辰肃等上考
卷七 第 27b 页 WYG0943-0193d.png
定乐器戊午御延福宫临阅奏郊庙五十一曲因问李
照乐何如照对音乐高乃建言王朴律准视古乐高五
律视禁坊乐高二律击黄钟则为仲吕击夹钟则为夷
则是冬兴夏令春召秋气盖朴创意造律准不合古法
愿听臣依神瞽律法铸编钟一簴许之照所定黄钟律
人声极下乐工歌其韵中无射倍声五年五月十九
日司谏韩琦言照乐不合古法请复用旧乐诏晏殊宋
照乐何如照对音乐高乃建言王朴律准视古乐高五
律视禁坊乐高二律击黄钟则为仲吕击夹钟则为夷
则是冬兴夏令春召秋气盖朴创意造律准不合古法
愿听臣依神瞽律法铸编钟一簴许之照所定黄钟律
人声极下乐工歌其韵中无射倍声五年五月十九
日司谏韩琦言照乐不合古法请复用旧乐诏晏殊宋
卷七 第 28a 页 WYG0943-0194a.png
绶详定七月丙辰绶等言照新乐比旧乐下三律无所
考据请郊庙复用和岘旧乐诏悉仍旧制(五年一作宝元元年)
咸平三年二月五经张意诚请定京房律令邢炳试验
卒不堪用
景祐玉律
景祐二年二月戊午金石一部成观于延福宫李照请
制玉律以候气上曰试为之四月丁巳照言奉诏制玉
律以候气请下潞州求上党羊头山秬黍及下怀州河
内县取葭莩从之始照既铸成编钟一簴以奏遂请改
考据请郊庙复用和岘旧乐诏悉仍旧制(五年一作宝元元年)
咸平三年二月五经张意诚请定京房律令邢炳试验
卒不堪用
景祐玉律
景祐二年二月戊午金石一部成观于延福宫李照请
制玉律以候气上曰试为之四月丁巳照言奉诏制玉
律以候气请下潞州求上党羊头山秬黍及下怀州河
内县取葭莩从之始照既铸成编钟一簴以奏遂请改
卷七 第 28b 页 WYG0943-0194b.png
制大乐取京县秬黍累尺成律铸钟审之其声犹高更
用太府布帛尺为法乃下太常四律遂自为律管之法
以九十黍之量为四百二十星率一星占九秒一黍之
量得四星六秒九十黍得四百二十星以为十二管定
法(一本云照自制律管)六月乙丑照言十二律声已备馀四清声
乃郑卫之乐请止留十二中声去四清钟冯元等驳之
景祐律管
用太府布帛尺为法乃下太常四律遂自为律管之法
以九十黍之量为四百二十星率一星占九秒一黍之
量得四星六秒九十黍得四百二十星以为十二管定
法(一本云照自制律管)六月乙丑照言十二律声已备馀四清声
乃郑卫之乐请止留十二中声去四清钟冯元等驳之
景祐律管
卷七 第 29a 页 WYG0943-0194c.png
二年七月庚子知杭州郑向言阮逸通音律自撰琴准
上其所撰乐论十二篇并律管十三律管说一篇诏令
逸赴阙八月己巳御崇政殿观新乐上出双凤管下太
常肄习其制合二管以足律声管端刻饰双凤施两簧
焉九月壬寅御崇政殿按新乐 灵台郎丁涛上新术
律管算章三卷 元丰中刘几请下王朴乐二律凡议
律主于人声不以尺度求合
景祐新定钟律 新尺 律管
景祐三年二月丙辰诏翰学冯元礼宾副使邓保信与
上其所撰乐论十二篇并律管十三律管说一篇诏令
逸赴阙八月己巳御崇政殿观新乐上出双凤管下太
常肄习其制合二管以足律声管端刻饰双凤施两簧
焉九月壬寅御崇政殿按新乐 灵台郎丁涛上新术
律管算章三卷 元丰中刘几请下王朴乐二律凡议
律主于人声不以尺度求合
景祐新定钟律 新尺 律管
景祐三年二月丙辰诏翰学冯元礼宾副使邓保信与
卷七 第 29b 页 WYG0943-0194d.png
阮逸胡瑗较定新旧钟律三月乙未御崇政殿召辅臣
观新定钟律丙申冯元等上秬黍新尺诏别为钟磬各
一架六月丙辰以新修乐书为景祐广乐记七月戊子
上八十一卷己亥命翰学丁度知制诰胥偃右司谏高
若讷韩琦同详定黍尺钟律九月丁亥度等言保信今
尺以圆黍累之首尾相衔又与实龠之黍不同其量器
分寸既不合古即权衡之法不可独用十月丁卯诏度
观新定钟律丙申冯元等上秬黍新尺诏别为钟磬各
一架六月丙辰以新修乐书为景祐广乐记七月戊子
上八十一卷己亥命翰学丁度知制诰胥偃右司谏高
若讷韩琦同详定黍尺钟律九月丁亥度等言保信今
尺以圆黍累之首尾相衔又与实龠之黍不同其量器
分寸既不合古即权衡之法不可独用十月丁卯诏度
卷七 第 30a 页 WYG0943-0195a.png
等以钱尺景表尺各造律管 宋祁曰胡瑗所定律尺
律管比王朴止下半律议者皆云瑗实龠之黍或有小
大不同以为未尽合古遂抑而不行 胡宿以为旧乐
高新乐下相去一律难用(新乐下以尺长数多也)
景祐较太常钟律
纪三年二月丙辰命官较太常钟律乙未观新定钟律
皇祐五年九月乙酉观新作钟律晋鼓三牲鼎鸾刀
皇祐乐律 七音(见乐曲)
二年六月八日王尧臣等言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
律管比王朴止下半律议者皆云瑗实龠之黍或有小
大不同以为未尽合古遂抑而不行 胡宿以为旧乐
高新乐下相去一律难用(新乐下以尺长数多也)
景祐较太常钟律
纪三年二月丙辰命官较太常钟律乙未观新定钟律
皇祐五年九月乙酉观新作钟律晋鼓三牲鼎鸾刀
皇祐乐律 七音(见乐曲)
二年六月八日王尧臣等言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
卷七 第 30b 页 WYG0943-0195b.png
又制十二钟准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说者云半
者准正声之半以为十二子声之钟故有正声子声各
十二子声即清声也正管长者为均自用正声正管短
者为均则通用子声而成五音然求声之法本于钟国
语谓度律均钟者也编垂之法或以十九为一簴取十
二钟当一月之辰又加七律或以二十一为簴以均清
正为十四宫商各置一副是谓垂八用七或以二十四
者准正声之半以为十二子声之钟故有正声子声各
十二子声即清声也正管长者为均自用正声正管短
者为均则通用子声而成五音然求声之法本于钟国
语谓度律均钟者也编垂之法或以十九为一簴取十
二钟当一月之辰又加七律或以二十一为簴以均清
正为十四宫商各置一副是谓垂八用七或以二十四
卷七 第 31a 页 WYG0943-0195c.png
为一簴则清正之声备唐制以十六为小架二十四为
大架今太常钟悬十六旧传正声之外有黄钟至夹钟
四清声又大乐诸工所陈自磬箫琴籥巢笙五器本有
清声埙篪竽筑瑟五器本无清声五弦阮九弦瑟则有
太宗圣制谱法至歌工引音极唱止及黄钟清声自今
大乐奏夷则以下四均正律为宫之时商角依次并用
清声自馀八均尽如常法阮逸所上声谱以清浊相应
先后互击取音靡曼似近郑声不可用(戊辰诏从之)十二日
内出御制黄钟五音五曲皆五十七声付太常按习七
大架今太常钟悬十六旧传正声之外有黄钟至夹钟
四清声又大乐诸工所陈自磬箫琴籥巢笙五器本有
清声埙篪竽筑瑟五器本无清声五弦阮九弦瑟则有
太宗圣制谱法至歌工引音极唱止及黄钟清声自今
大乐奏夷则以下四均正律为宫之时商角依次并用
清声自馀八均尽如常法阮逸所上声谱以清浊相应
先后互击取音靡曼似近郑声不可用(戊辰诏从之)十二日
内出御制黄钟五音五曲皆五十七声付太常按习七
卷七 第 31b 页 WYG0943-0195d.png
月七日御制乐曲五音七均相生不随次序用均律止
以顺曲为谱二十二日上封者言明堂酌献五帝精安
之曲并用黄钟一均声此常祀五时迎气所用若亲飨
则未安且明堂五室之位皆用五行本始所王之次献
神之乐当用五行本始之月律各从其音以为曲精安
五曲宜以无射之均太蔟为角以献青帝仲吕为徵以
献赤帝林钟为宫以献黄帝夷则为商以献白帝应钟
以顺曲为谱二十二日上封者言明堂酌献五帝精安
之曲并用黄钟一均声此常祀五时迎气所用若亲飨
则未安且明堂五室之位皆用五行本始所王之次献
神之乐当用五行本始之月律各从其音以为曲精安
五曲宜以无射之均太蔟为角以献青帝仲吕为徵以
献赤帝林钟为宫以献黄帝夷则为商以献白帝应钟
卷七 第 32a 页 WYG0943-0196a.png
为羽以献黑帝王尧臣言开宝通礼用周制祭天以
夹钟降神则奏黄钟歌大吕宗庙以黄钟飨神则奏无射
歌夹钟祈谷明堂尽用祀天之乐先帝东封西祀以前
皆遵用后有司稍失传孙奭崇祀录五方帝降神之乐
与昊天同酌献则各奏本方之音皆随月用律为均又
云圣朝定礼随月用律如十一月则升降奠献皆以黄
钟为均诏俟大礼毕别加详定
皇祐律吕旋相图 律尺龠
皇祐四年二月庚寅(一作己丑)试校书郎房庶上律吕旋相
夹钟降神则奏黄钟歌大吕宗庙以黄钟飨神则奏无射
歌夹钟祈谷明堂尽用祀天之乐先帝东封西祀以前
皆遵用后有司稍失传孙奭崇祀录五方帝降神之乐
与昊天同酌献则各奏本方之音皆随月用律为均又
云圣朝定礼随月用律如十一月则升降奠献皆以黄
钟为均诏俟大礼毕别加详定
皇祐律吕旋相图 律尺龠
皇祐四年二月庚寅(一作己丑)试校书郎房庶上律吕旋相
卷七 第 32b 页 WYG0943-0196b.png
图(庶成都人知音田况宋祁荐其能上其所著乐书补亡三卷召赴阙)庶言古以黄钟起
尺今累黍为之非是且言太常乐比古乐高五律上令
直秘阁范镇同于修造所造之庶上律尺龠三物律径
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龠径九分深一寸尺起黄钟之
长加十分而律容受千二百黍皆合其声才下三律用
今黍而非古一稃二米黍也上问旋相为宫事因令撰
图以进至是上之其说以五正二变配五音迭相为主
尺今累黍为之非是且言太常乐比古乐高五律上令
直秘阁范镇同于修造所造之庶上律尺龠三物律径
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龠径九分深一寸尺起黄钟之
长加十分而律容受千二百黍皆合其声才下三律用
今黍而非古一稃二米黍也上问旋相为宫事因令撰
图以进至是上之其说以五正二变配五音迭相为主
卷七 第 33a 页 WYG0943-0196c.png
衍之成八十四调五行相生以黄钟为宫林钟为闰宫
大蔟为商土生金南吕为羽金生水也姑洗为闰羽应
钟为角水生木也蕤宾为徵木生火也改变徵为变羽
易变为闰随音加之十二月各以其律为宫上以其图
送大乐所庶又论吹律听军声谓以五行逆顺知吉凶
先儒之说略矣又言五音今无正徵音太常教坊钧容
及州县各自为律非同律之义镇为论于执政曰今律
与尺不得其真由累黍为之也庶之法自言以律起尺
其长与空径容受与一千二百黍之数无不合此至真
大蔟为商土生金南吕为羽金生水也姑洗为闰羽应
钟为角水生木也蕤宾为徵木生火也改变徵为变羽
易变为闰随音加之十二月各以其律为宫上以其图
送大乐所庶又论吹律听军声谓以五行逆顺知吉凶
先儒之说略矣又言五音今无正徵音太常教坊钧容
及州县各自为律非同律之义镇为论于执政曰今律
与尺不得其真由累黍为之也庶之法自言以律起尺
其长与空径容受与一千二百黍之数无不合此至真
卷七 第 33b 页 WYG0943-0196d.png
之法也庶言太常乐无姑洗夹钟太蔟等数律钟磬每
编才易数枚因旧图新可也执政不听六月乙酉镇又
上书言秬黍律尺龠釜斛算数权衡钟磬十者非是之
验司马光与之论难弗合 先是三年十二月二十七
日命庶为试校书郎上以胡瑗阮逸制乐已有定议止
推恩而遣之 中兴书目有律吕图一卷不知作者述
律吕阴阳相生及分寸之法
编才易数枚因旧图新可也执政不听六月乙酉镇又
上书言秬黍律尺龠釜斛算数权衡钟磬十者非是之
验司马光与之论难弗合 先是三年十二月二十七
日命庶为试校书郎上以胡瑗阮逸制乐已有定议止
推恩而遣之 中兴书目有律吕图一卷不知作者述
律吕阴阳相生及分寸之法
卷七 第 34a 页 WYG0943-0197a.png
皇祐新律
刘敞献律钟鼎鸾刀之铭四章表曰陛下敕有司宿儒
据周汉旧典及魏晋以来百家之说参覈是非以立钟
律前后二十馀年及得其真至详至谨无以加矣律初
就以校尺寸与司天景表正合可谓得天及以铸钟考
其声下王朴一律如太祖之素又因以兴神鼎鸾刀奉
事郊庙出于圣虑稽合典训律铭曰律之长以立度以
轨天下律之实以为量以禄四方律之重以起权万物
运焉律之数以治历四时不忒律之声以和乐以诏述
卷七 第 34b 页 WYG0943-0197b.png
作上仪之天阳晷既同下揆之地八风攸从天地是符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平律书 元丰大乐十二均图
杨杰平律书序律吕者大乐之权鉴世治之本原上圣
立法后世难知为之之物惟三(玉铜竹)正之之法惟五(数声)
(度量权)相生以八(如黄钟至林钟林钟至太蔟之类)损益以三(谓下生者三分损一)
(上生者三分益一)禘祭则不用商声变声则止于宫徵六管上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平律书 元丰大乐十二均图
杨杰平律书序律吕者大乐之权鉴世治之本原上圣
立法后世难知为之之物惟三(玉铜竹)正之之法惟五(数声)
(度量权)相生以八(如黄钟至林钟林钟至太蔟之类)损益以三(谓下生者三分损一)
(上生者三分益一)禘祭则不用商声变声则止于宫徵六管上
卷七 第 35a 页 WYG0943-0197c.png
下班志有所差三统馀分迁史有所失若此之类义深
者多臣故著平律书三卷律吕图三卷以明之所以副
景祐修乐之意 大乐十二均图序律各有均均有七
声更相为用声协本均则其乐调声非本均则其乐悖
商羽角三声无变宫徵二声有变今著十二均图一卷
备载律吕宫调又各取一章附于篇 元丰二年八月
知太常礼院杨杰上大乐十二均图 书目沈括乐律
一卷考论乐律制度及前代杂用之制载天神地祇人
鬼黄钟一均四图其书已见梦溪笔谈为二卷今止一
者多臣故著平律书三卷律吕图三卷以明之所以副
景祐修乐之意 大乐十二均图序律各有均均有七
声更相为用声协本均则其乐调声非本均则其乐悖
商羽角三声无变宫徵二声有变今著十二均图一卷
备载律吕宫调又各取一章附于篇 元丰二年八月
知太常礼院杨杰上大乐十二均图 书目沈括乐律
一卷考论乐律制度及前代杂用之制载天神地祇人
鬼黄钟一均四图其书已见梦溪笔谈为二卷今止一
卷七 第 35b 页 WYG0943-0197d.png
卷又云为五图于后今夹钟图缺(五图笔谈不载)
元祐十二律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二日范镇铸成律十二编钟十二
镈钟一尺一斛一响石为编磬十二特磬一箫笛埙篪
巢笙和笙各二较景祐中李照所定又下一律有奇并
书及图法上进诏送礼部太常参定以闻(乐书三卷见文集)
新定乐法一卷元祐中端明范镇取旧章乐书去其牴
元祐十二律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二日范镇铸成律十二编钟十二
镈钟一尺一斛一响石为编磬十二特磬一箫笛埙篪
巢笙和笙各二较景祐中李照所定又下一律有奇并
书及图法上进诏送礼部太常参定以闻(乐书三卷见文集)
新定乐法一卷元祐中端明范镇取旧章乐书去其牴
卷七 第 36a 页 WYG0943-0198a.png
牾各为之论又列十二律容受损益旋相之数与钟磬
大小厚薄之法度量之制上之(镇自谓得古法然司马光数与论难以为弗合)
(镇新乐审声知音以律生尺)
政和黄钟徵角调
书目二卷政和中御制依唐谱修定黄钟徵角二调总
四十五曲命教坊习学 大晟乐以指为寸以寸生尺
以尺定律
律吕新书
蔡元定本原十三篇并證辨新安朱熹序其书曰古乐
大小厚薄之法度量之制上之(镇自谓得古法然司马光数与论难以为弗合)
(镇新乐审声知音以律生尺)
政和黄钟徵角调
书目二卷政和中御制依唐谱修定黄钟徵角二调总
四十五曲命教坊习学 大晟乐以指为寸以寸生尺
以尺定律
律吕新书
蔡元定本原十三篇并證辨新安朱熹序其书曰古乐
卷七 第 36b 页 WYG0943-0198b.png
之亡久矣秦汉去周未远其器与声犹有存者逮于东
汉之末以接西晋之初浸多说矣历魏周齐隋唐论者
愈多而法愈不定爰及我朝建隆皇祐元丰之间亦三
致意焉而和胡阮李范马刘杨诸贤之议卒不能以相
一也吾友蔡元定季通旁搜远取其言虽出于近世之
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本于古人已试之成法盖黄钟
围径之数则汉斛之积分可考寸以九分为法则淮南
汉之末以接西晋之初浸多说矣历魏周齐隋唐论者
愈多而法愈不定爰及我朝建隆皇祐元丰之间亦三
致意焉而和胡阮李范马刘杨诸贤之议卒不能以相
一也吾友蔡元定季通旁搜远取其言虽出于近世之
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本于古人已试之成法盖黄钟
围径之数则汉斛之积分可考寸以九分为法则淮南
卷七 第 37a 页 WYG0943-0198c.png
太史小司马之说可推五声二变之数变律半声之制
则杜氏之通典具焉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
礼疏因亦可见至于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
尤所谓卓然者而亦杂见于两汉之志蔡邕之说与夫
国朝会要以及程子张子之书受诏典领之臣能得是
书奏之则东京郊庙之乐不待公孙述之瞽师而始备
而参摹四分之书亦无待后世之子云而后知好之矣
律吕本原黄钟一黄钟之实二黄钟生十二律三十
二律之实四变律五律生五声图六变声七八十四声
则杜氏之通典具焉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
礼疏因亦可见至于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
尤所谓卓然者而亦杂见于两汉之志蔡邕之说与夫
国朝会要以及程子张子之书受诏典领之臣能得是
书奏之则东京郊庙之乐不待公孙述之瞽师而始备
而参摹四分之书亦无待后世之子云而后知好之矣
律吕本原黄钟一黄钟之实二黄钟生十二律三十
二律之实四变律五律生五声图六变声七八十四声
卷七 第 37b 页 WYG0943-0198d.png
图八六十调图九候气十审度十一嘉量十二谨权衡
十三 朱子修礼编钟律一篇尽用本原之书
司马温公曰中和乐之本钟律乐之末 朱氏曰审音
之难不在于声而在于律不在于宫而在于黄钟盖不
以十二律节之则无以著五声之实不得黄钟之正则
十一律又无所受以为本律之宫黄钟之宫始之始中
之中也十律之宫始之次而中少过也应钟之宫始之
十三 朱子修礼编钟律一篇尽用本原之书
司马温公曰中和乐之本钟律乐之末 朱氏曰审音
之难不在于声而在于律不在于宫而在于黄钟盖不
以十二律节之则无以著五声之实不得黄钟之正则
十一律又无所受以为本律之宫黄钟之宫始之始中
之中也十律之宫始之次而中少过也应钟之宫始之
卷七 第 38a 页 WYG0943-0199a.png
终而中已尽也诸律半声过乎轻清始之外而中之上
也半声之外不可为乐宫之一声在五行为土在五常
为信在五事为思当众声和与未和用与未用阴阳际
会之中五声宫最浊而羽极清所以协歌之上下十二
律黄最浊而应极清所以旋相为宫而节其声之上下
朱子曰郑氏之言分寸审度之正法也太史之言欲
其便于损益而为假设之权制也盖律管之长以九为
本上下相生以三为法郑氏所用正法破一寸以为十
分云云难记而易差不若太史公之法为得其要而易
也半声之外不可为乐宫之一声在五行为土在五常
为信在五事为思当众声和与未和用与未用阴阳际
会之中五声宫最浊而羽极清所以协歌之上下十二
律黄最浊而应极清所以旋相为宫而节其声之上下
朱子曰郑氏之言分寸审度之正法也太史之言欲
其便于损益而为假设之权制也盖律管之长以九为
本上下相生以三为法郑氏所用正法破一寸以为十
分云云难记而易差不若太史公之法为得其要而易
卷七 第 38b 页 WYG0943-0199b.png
考也度量衡受法于律故舜典言同律在度量衡之先
月令正义曰蔡氏熊氏以为黄钟之宫谓黄钟少宫
也半黄钟九寸之数管长四寸五分六月用为候气土
声最浊何得以黄钟半声相应乎蔡熊之说非也 半
律通典谓之子声后人失之而唯存黄钟大吕太蔟夹
钟四律有四清声即半声也 变宫变徵始见于国语
注乃十二律之本声自宫而下六变七变而得之者非
月令正义曰蔡氏熊氏以为黄钟之宫谓黄钟少宫
也半黄钟九寸之数管长四寸五分六月用为候气土
声最浊何得以黄钟半声相应乎蔡熊之说非也 半
律通典谓之子声后人失之而唯存黄钟大吕太蔟夹
钟四律有四清声即半声也 变宫变徵始见于国语
注乃十二律之本声自宫而下六变七变而得之者非
卷七 第 39a 页 WYG0943-0199c.png
清声也十二律皆有二变一律之内通前五声合为七
均祖孝孙王朴之乐皆同所以有八十四调者每律各
添此二声也 汉志曰黄钟不复与他律为役者黄钟
至尊无与并也 史记索隐曰宫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
重而尊故为君商弦用七十二丝次宫如臣次君角弦
用六十四丝声居宫羽之中比君为劣比物为优清浊
中民之象也徵配事弦用五十四丝羽最清物之象弦
用四十八丝 范镇曰乐者天地之和气也发和气者
声音也声音之生生于无形圣人以有形之物寓其法
均祖孝孙王朴之乐皆同所以有八十四调者每律各
添此二声也 汉志曰黄钟不复与他律为役者黄钟
至尊无与并也 史记索隐曰宫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
重而尊故为君商弦用七十二丝次宫如臣次君角弦
用六十四丝声居宫羽之中比君为劣比物为优清浊
中民之象也徵配事弦用五十四丝羽最清物之象弦
用四十八丝 范镇曰乐者天地之和气也发和气者
声音也声音之生生于无形圣人以有形之物寓其法
卷七 第 39b 页 WYG0943-0199d.png
数与尺量权衡也然皆生于律而复用以定律 古者
因凤鸣而有律有律而后能备数备数而后能和声
黄钟万事根本舜同律度量衡谓使尺量衡一禀于律
也 胡宏曰宫声不可以易知也必上有体元之君下
有调元之臣然后可识而雅乐可复也 林光朝曰中
气既正则中声可求 晁公武曰纵黍为之则尺长律
管容黍为有馀王朴是也横黍为之则尺短律管容黍
因凤鸣而有律有律而后能备数备数而后能和声
黄钟万事根本舜同律度量衡谓使尺量衡一禀于律
也 胡宏曰宫声不可以易知也必上有体元之君下
有调元之臣然后可识而雅乐可复也 林光朝曰中
气既正则中声可求 晁公武曰纵黍为之则尺长律
管容黍为有馀王朴是也横黍为之则尺短律管容黍
卷七 第 40a 页 WYG0943-0200a.png
为不足胡瑗是也 朱震曰冬至之卦复也其实起于
中孚七日而后复应冬至之律黄钟也其实生于执始
而执始乃在冬至之前此律历之元也 元元本本数
始于一产气黄钟造计秒忽 律者万事之根本 阳
声始黄钟以生之序进之阴声始大吕以成之序退之
金门桴竹玉尺调钟 河内之灰金门之竹
玉海卷七
中孚七日而后复应冬至之律黄钟也其实生于执始
而执始乃在冬至之前此律历之元也 元元本本数
始于一产气黄钟造计秒忽 律者万事之根本 阳
声始黄钟以生之序进之阴声始大吕以成之序退之
金门桴竹玉尺调钟 河内之灰金门之竹
玉海卷七
卷七 第 40b 页 WYG0943-0200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