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六卷目录

 养老部汇考二
  宋〈总一则 太祖开宝一则 太宗淳化一则 真宗咸平一则 景德二则 大中祥符四则 仁宗天圣一则 理宗景定一则〉
  金〈世宗大定二则〉
  元〈成宗大德一则 武宗至大一则 顺帝至元一则 至正一则〉
  明〈太祖洪武四则 成祖永乐一则 英宗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一则 孝宗弘治一则 世宗嘉靖二则〉
皇清〈顺治三则〉
 养老部汇考三
  礼记〈王制 月令 文王世子 内则 乐记〉
 养老部总论
  白虎通〈乡射〉
  独断〈三老五更〉
  大学衍义补〈躬孝弟以敦化〉
 养老部艺文
  养老乞言赋       宋范仲淹
 养老部纪事
 养老部杂录

礼仪典第三百六卷

养老部汇考二

宋制,养老于太学。
《宋史·礼志》:养老于太学,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金辂,至太学酌献文宣王。三祭酒,再拜,归御幄。比车驾初出,量时刻,遣使迎三老、五更于其第。三老、五更俱服朝服,乘安车,导从至太学就次;国老、庶老,有司预戒之,各服朝服,集于其次。大乐正帅工人、二舞入,立于庭。东上閤门、御史台、太常寺、客省、四方馆自下分引百官、宗室、客使、学生等,以次入就位,如视学班。太常博士赞三老、五更俱出次,引国老、庶老立于后,重行异位。礼直官、通事舍人引左辅奏请中严,少顷,又奏外办,皇帝出大次,侍卫如常仪。大乐正令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协律郎跪,俛伏,举麾兴,宫架《乾安》之乐作,皇帝即御座,乐止。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三老、五更杖而入,各左右二人夹扶,太常博士前引,史臣执笔以从。三老、五更入门,宫架《和安》之乐作,至宫架北,北向立,以东为上。奉礼郎引群老随入,位于其后,乐止。博士揖进,三老在前,五更在后,仍杖夹扶,宫架《和安》之乐作,至西阶下,乐止。博士揖三老、五更自西阶升堂,国老、庶老立堂下。三老、五更当御座揖,群老亦揖,皇帝为兴。次奉礼郎揖国老升堂,博士引三老、五更,奉礼郎引国老以下,各于席后立。典仪赞各就坐,赞者承传,宫架《奠安》之乐作,三老、五更就坐。三公授几、九卿正履讫,殿中监、尚食奉御进珍羞及黍稷等,先诣御座前进呈,遂设于三老前,乐止。尚食奉御诣三老座前,执酱而馈讫。尚酝奉御诣酒尊所,取爵酌酒,奉御执爵,奉于三老。次太官、良酝令以次进珍羞酒食于五更、群老之前,皆食。大乐正引工人升,登歌奏《惠安》之乐,三终。史臣既录三老所论善言、善行,宫架作《申安》之乐。《宪言成福》之舞毕,文舞退,作《受成告功》之舞,毕,三老以下降筵,博士引三老、五更于堂下,当御座前,奉礼郎引群老复位,俱揖,皇帝为兴。三老、五更降阶至堂下,宫架《和安》之乐作,出门,乐止。礼直官、通事舍人引左辅前奏礼毕,退,复位。典仪赞拜讫,皇帝降座,太常卿导还大次,百僚以次退,车驾还宫。三老、五更升安车,导从还,翼日诣阙表谢。
太祖开宝五年,许永以父琼老乞官便养,召琼厚赐之。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五年春正月庚子,前卢县尉鄢陵许永年七十有五,自言父琼年九十九,两兄皆八十馀,乞一官以便养。因召琼厚赐之,授永鄢陵令。
太宗淳化四年,赐京城高年物。
《宋史·太宗本纪》:淳化四年春二月壬戌,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
真宗咸平二年,劳赐京城及澶州大名父老有差。
《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二年冬十一月辛丑,赐京城父老衣帛。十二月戊午,驻跸澶州。壬戌,赐澶州父老锦袍、茶帛。甲子,次大名。丁卯,召见大名府父老,劳赐之。
景德元年秋七月庚子,益都民李仁美、国凝母皆百
馀岁,诏赐粟帛。
《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四年,赐父老衣币并赐饮。
《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四年春正月己未,车驾发京师。庚申,次中牟县,赐父老衣币,所过如之。二月甲申,御五凤楼观酺,诏父老五百人,赐饮楼下。
大中祥符元年,赐父老衣服、茶綵。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二月壬辰,御乾元门观酺,赐父老千五百人衣服、茶綵。十月,宴泰山父老于殿门,赐父老时服、茶帛。
大中祥符三年,赐父老粟帛并宴犒授官。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三年春正月丁巳,赐建安军父老江禹锡粟帛。闰二月戊辰,诏赤县父老本府宴犒,年九十者授摄官,赐粟帛终身;八十者爵一级。秋八月乙亥,河中府父老千七百人来迎,上劳问之,赐以缗帛。
大中祥符七年三月,青州民赵嵩百一十岁,诏存问之。
《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八年,泗州周宪百五岁,诏赐束帛。
《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仁宗天圣元年,诏赐年八十以上者,并复其家。
《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元年三月丙子,诏赐城中民八十以上者茶帛,仍复其家。
理宗景定四年,诏崇奖耆年。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景定四年正月,诏曰:周尊黄耇,忠厚所基。汉事三老,禄养无缺。陈垲、林彬之、史季温,夙被擢用,今皆耆年。奉祀岁久,宜示奖崇。陈垲授端明殿学士,林彬之宝谟阁待制,史季温直文华阁,各因其祠。

世宗大定十六年十二月丙子,诏诸流移人老病者,官与养济。
《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二十五年,赐会宁高年官及辖沙河女直老人帛酒有差。
《金史·仁宗本纪》:大定二十五年四月壬申,曲赦会宁府,百姓年七十以上者补一官。九月辛巳朔,次辖沙河,赐百岁老妪帛。甲申,次辽水,召见百二十岁女直老人,能道太祖开创事,上嘉叹,赐食,并赐帛。

成宗大德九年,立皇太子,赐高年帛有差。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九年六月,立皇子德寿为皇太子,诏告天下。赐高年帛,八十者一匹,九十者二匹。亲年七十别无侍丁者,从近迁除。
武宗至大四年,仁宗即位,赐大都路老人帛。
《元史·仁宗本纪》:至大四年三月庚寅,即皇帝位。赐大都路民年九十者二千三百三十一人,人帛二匹;八十者八千三百三十一人,人帛一匹。
顺帝至元四年正月,诏:内外廉能官,父母年七十无侍丁者,附近铨注,以便侍养。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元年,诏赐民及蒙古高年缯帛,州县耆德,并旌表之。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元年十二月,诏:民年八十以上,蒙古人赐缯帛二表里,其馀州县,旌以高年耆德之名,免其家杂役。

太祖洪武元年,诏年七十者,一丁侍养。
《明会典》:洪武元年,诏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与免杂泛差役。
洪武五年,诏中外学宫,行养老礼。
《续文献通考》:洪武五年壬子夏五月,诏中外学宫,行养老之礼。先是,太祖念海内晏安,思化民俗,以复其古。遂命礼部考《仪礼》及唐宋之制,又采《周官》属民读法之旨,参定每岁孟春、正月、冬十月,有司偕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之于学宫。其民间里社,以百家为一会,粮长或里长主之。百人内,以年最长者为正宾,馀以齿序坐,每季行之于里中,大都皆本于正齿位之说,而宾兴贤能,春秋习射,亦可通行焉。酒酺不许奢靡,若读律令,则以刑部所编,申明戒谕,书兼读之。其武职衙门,在内各卫亲军指挥使司及指挥使司,凡镇守司,每月朔日,亦以大都督府所编戒谕,率僚佐读之。制曰:可。遂诏应天府及直隶府州县,并各布政司府州县,俱举行之。
洪武十九年,诏八十、九十,贫无产业者,给酒肉粟帛。富民里士、社士,赐爵各有差。
《明会典》:洪武十九年,诏所在有司,审耆老,不系隶卒、倡优,年八十、九十,邻里称善者,备其年甲行实,具状奏闻。贫无产业者,八十以上,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岁加给帛一疋,絮五斤。虽有田产,仅足自赡者,所给酒肉絮帛亦如之。其应天凤阳二府,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皆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差。正官岁一存问,著为令。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十九年夏四月,诏曰:昔元末播荡,海内扰兵。所在黔黎,苦殃甚矣。如此者,一纪有奇。朕命前征虏大将军中山武宁王,及公侯群将,发兵诸道,所向克敌,民得粗安。统一天下,曰大明,今十有九年。然奸臣在位,谋间臣民,恩本施而弗及,德将布而阻行。政乖理悖,莫甚于此。独去岁大诰颁行,民从朕命,至奸扰吾民者,循法而敛迹。进士、监生,职任诸司,想吾民乐生,有渐矣。今特命有司,存问高年,优恤无告,鳏寡孤独,废笃残疾者,收入孤老,岁给所用,使得天年。所有合行事理条列于后,凡民八十、九十而乡党称善者,有司以时存问。若贫无产业,年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米三斗。九十以上者,岁加帛一疋,絮一斤。其有田产,能赡者,止岁给酒肉絮帛。惟应天凤阳二府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与县官平礼,复其家冠带服色,别议颁行。其鳏寡孤独不能自给者,悉蠲其差徭。洪武二十年,申谕有司养老。
《续文献通考》: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命试礼部尚书李原名,申谕有司,行养老之政。先是,太祖召原名,谕之曰:尚齿所以教敬,事长所以教顺。虞、夏、商、周之世,莫不以齿为尚,而养老之礼未尝废。是以人兴于孝弟,风俗淳厚,治道隆平。曩者,朕诏天下行养老之政,凡耆民年八十、九十,乡党称善者,有司以时存问。若贫无产业,年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酒米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疋,绵一斤。其有田产能自赡者,止给岁酒肉絮帛。其应天凤阳二府富民,九十以上,赐爵里士。八十以上,赐爵社士。咸冠带复其家。尚虞有司奉行不至,尔其以朕命申之。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令民七十以上废疾者,一丁侍养,仍赈给之。八十以上者,赐物,时加存问。
《明会典》:永乐二十二年,令民年七十以上,及笃废残疾者,许一丁侍养。不能自存者,有司赈给。八十以上者,仍给绢二疋,绵二斤,酒一斗,时加存问。
英宗天顺二年,诏军民年八十、九十、百岁者,给赐有差。其致仕不能自存者,岁给米五石。
《明会典》:天顺二年,诏军民有年八十以上者,不分男妇,有司给绢一疋,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年九十以上者,倍之。男子百岁,加以冠带荣身。又诏四品以上官,年七十,以礼致仕,不能自存者。有司岁给米五石。
天顺八年,诏民年七十及百岁者,给赐有差。
《明会典》:天顺八年,诏凡民年七十以上者,免一丁差役,有司每岁给酒十瓶,肉十斤。八十以上者,加与绵二斤,布二疋。九十以上者,给与冠带,每岁设宴待一次。百岁以上,给与棺具。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诏五品致仕,年七十者,进爵一阶。其贫者,给与米食。
《明会典》:成化二十三年,诏在京文职,以礼致仕,五品以上,年及七十者,进散官一阶。其中廉贫不能自存,众所共知者,有司仍每岁给与食米四石,不许徇情滥给。
孝宗弘治十八年,诏五品致仕者,进阶一级。二品以上,年八十、九十者,给綵币羊酒,遣使存问。
《明会典》:弘治十八年,诏文职官员,五品以上,以礼致仕,在家者,各进阶一级。其二品以上大臣,年及八十者,有司备綵币羊酒问劳。九十以上者,具奏,遣使存问。
世宗嘉靖元年,诏一、二品及五品以上致仕者,给赐存问,各有差。又诏有司优恤死事之家。
《明会典》:嘉靖元年,诏文职致仕一品,未受恩典者,有司月给食米二石,岁拨人夫二名应用。二品以上,年及八十者,备綵币羊酒问劳。九十以上者,具实奏来,遣使存问。五品以上以礼致仕,年七十以上者,进散官一阶。其中廉贫不能自存,众所共知者,岁给米四石,以资养赡。又诏内外大小文武官员人等,死于忠谏,老亲寡妻,无人侍养者,有司量加优恤。
嘉靖 年,定养老仪。
《续文献通考》:世宗嘉靖中,祭酒吕楠定视学养老仪注,惜不果行。按楠据《开元礼图》参定养老礼仪,岁季春之月,择吉日,行养老礼于太学。有司先奏定三师、三少致仕者,用德行年高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三品上下,年德高邵者,为群老。并开具致政之老,与其孤姓名事状以闻。前期三日,设御幄于太学堂后,设御座于太学堂正中,南向。莞筵粉纯,加藻席画纯,次席黼纯。设三老座于西楹,近北东向。设五更座次三老东向,皆莞筵粉纯,加藻席画纯。设群老位于西阶上,东向,皆蒲筵缁布纯,加莞席元帛纯。凡席,皆不相属。设致政之老,与其孤馆幕于门外。太常卿展宫悬列舞缀于庭。设升歌于堂上,及举麾位等,一如元会之仪。有司设樽于东楹之西,北向。左元酒,右坫,以置爵。前期一日,有司具牲帛祭器,祭先师孔子,上遣官行礼斋宿,省牲,陈设奠献,一如丁祭之仪。惟祝文曰:维某年月日朔甲子,皇帝谨遣某致祭于先师孔子。是月某日,养三老、五更、群老于太学,用币敬伸奠告,以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配尚飨。昧爽,卒事,复命。又设先老位于庙门之前,陈设如仪。至日黎明,鼓徵警众,设六佾舞生,皆至。驾乃出宫,太学官率诸生迎驾于太学路左。驾至太学,官及诸生俯伏稽首,兴,传制,迎三老、五更于其第。三老、五更俱朝服,乘安车,导从如常仪。择史官充惇史二人,朝服从之。其群老及致政之老,与其孤,则有司先戒之,宿于太学,以俟。驾至,太学堂上命官释奠于先老。礼毕,太常卿导上入御幄,易冠服,出,升御座,执大圭。协律郎跪,俯伏,举麾,金奏姑洗之均,乐止。太常少卿导三老、五更,皆杖,各二人夹扶左右,惇史执笔以从。自西阶升堂上,兴揖,进,欲拜。三老、五更去杖,摄齐皆稽首,逊辞,上不果拜,乃揖就座。三老、五更皆坐,三老授几,九卿正履,进珍馐及黍稷等。上省之,遂设于三老、五更前,工升歌鹿鸣三终,太常卿引上诣三老座前,以大圭授侍臣,执酱而馈。讫,有司以次进珍馐酒食于五更前,又设酒食于群老前。太常卿引上诣樽所,取爵,赞:酌酒。讫,太常卿引上诣三老座前,执爵而酳。讫,上即座,三老以下皆坐。光禄卿进酒,上饮酒,三老以下坐食饮酒,各三爵。笙入三终。光禄卿进加肴羹,饮酒,各三爵。间歌三终,三老乃论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治政之要,五更饮亦如之。上俱虚躬听受,惇史执笔录之。乃大合六乐羽,舞大韶,以云门咸池合之,干舞,大武,以大夏大濩合之。上兴冕而总千,三老以下皆兴,稽首,逊辞。上复即座,三老以下皆复坐,饮酒各三爵。乐九变毕,太常卿跪奏:乐阕。致政之老与其孤馆于门外者,饮酒食毕,皆入侍制。命有司曰:养尔老幼,毋违朕命。三老以下趋出,赐三老、五更袭衣、冠带、牢醴、綵币。其馀帛衣米肉,三老以下序立于庭,皆拜,三稽首,兴,分班序立。有司奏:礼毕。上兴,出,就驾,还宫。明日,三老率五更以下,诣阙表谢。

皇清

国朝养老之典,自致仕官以下,逮于编氓,皆有

特赐恩礼。盖即古者尊高年,养国老之遗意。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定凡军民人等,年七十以上者,
免其丁夫杂差。八十以上者,给绢一匹,棉花十觔,米一石,肉十觔。九十以上者,倍之。如有德行显著,闾里敬重者,给与顶带荣身。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
恩诏年老退甲兵丁,照例一体赏赐。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议准八旗年老致仕者,有奉旨支原俸者,仍照原品支给。其馀年至六十致仕者,
给与半俸。

养老部汇考三

《礼记》

《王制》

凡三王养老,皆引年。
〈陈注〉四海之内,老者众矣。安得人人而养之。待国老、庶老之礼毕,即行引户校年之令,而恩赐其老者焉。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
〈陈注〉从政,谓给公家之力役也。

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
〈陈注〉方氏曰:徒行,谓无乘而行也。徒食,谓无羞而食也。

《月令》

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陈注〉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养衰老,顺时令也。几杖,所以安其身。饮食,所以养其体。行犹赐也,糜即粥也。〈大全〉方氏
曰:授则特授之而已,行则遍行之也。几杖之礼为重,非庶人之老可预,故唯于糜粥言行焉。几杖以养其体,糜粥以养其气。《郊特牲》曰:饮,养阳气也。食,养阴气也。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故此于秋言之,然养阳非无食也,特以饮为主尔。养阴非无饮也,特以食为主尔。故此兼言饮焉。

《文王世子》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陈注〉养老、乞言,谓行养老之礼之时,因乞善言之可行者,于此老人也。合语谓祭及养老,与乡射、乡饮、大射、燕射之礼,至旅酬之时,皆得言说先王之法,合会义理,而相告语也。

凡大合乐,必遂养老。
〈陈注〉常事合乐,不行养老之礼。惟大合乐之时,人君视学,必养老也。

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陈注〉天子视学,在虞庠之中。事毕,反国。明日,乃之东序,而养老。始谓始初立学之时也。若非始立学,则无释奠先老之礼。先老,先世之为三老五更者也。三老、五更各一人,群老无定数。蔡邕云:更当为叟,三老三人,五更五人。未知是否。然皆年老更事致仕者。旧说取象三辰五星。

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
〈陈注〉设席位毕,天子亲至陈馔之处,省视醴酒及养老珍羞之具。省具毕,出迎三老、五更,将入门,遂作乐声,发其歌咏,以延进之。老更既入,即西阶下之位,天子乃退而酌醴以献之,是修行孝养之道也。

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
〈陈注〉反,反席也。老更受献毕,皆立于西阶下,东面。今皆反升就席,乃使乐工登堂,歌清庙之诗以乐之。歌毕,至旅酬时谈说善道,以成就天子养老之礼也。其所言说者,皆是讲明父子、君臣、长幼之道理,集合清庙诗中所咏文王道德之音声,皆德之极致,礼之大者也。

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
〈陈注〉大合众以事,谓大会众学士,以行此养老之事。而乐之所感,足以通达神明,兴起德性也。

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
〈陈注〉阕,终也。此时畿内之诸侯,及乡遂之吏,皆与礼席。天子使其反国,各行养老之礼。是天子之仁恩,始于一处,而终皆遍及也。

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兑同说〉
〈陈注〉虞、夏、商、周皆有养老之礼。后王养老亦皆记序前代之事也。人道莫大于孝弟,虑之以大者,谓谋虑,此孝弟之大道,而推行之也。爱敬省具之事,行礼亲迎肃之也。孝养,献醴也。纪义既歌,而语也终仁,令侯国行之也。一事之中,人皆知其众德之全备者,以其慎终如始也。如此,则众安得不喻晓乎。养老之礼行于学,又因终始之义,故引说命以结之也。

《内则》

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三王亦宪,既养老而后乞言,亦微其礼,皆有惇史。
〈陈注〉宪,法也。养老之礼,五帝之世,主于法其德行而已。至三王之世,则又有乞言之礼焉。惇史所以记其惇厚之德也。三王亦未尝不法其德行,然于乞言之际,其礼微略不诚,切以求之,故云微其礼,然亦皆有惇史。〈大全〉东莱吕氏曰:年之贵于天下,久矣。五帝三王,皆尊德尚齿。然五帝三王养老之礼,虽同宪与乞言不同,盖道有升降,风气有厚薄,所以如此五帝宪,则是瞻仪容,视起居,不曾有乞言之礼。盖当时风气未开,人情淳厚,朝夕与老者亲炙,其仁义之容,道德之光,自得于观感不言之际。三王不及五帝,所以有乞言之礼。比之于观瞻,不言之中,气味稍薄。

《乐记》

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于,所以致诸侯之弟也。
〈陈注〉冕而总干,谓首戴冕而手执干盾也。

养老部总论

《白虎通》

《乡射》

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悌之德,以示天下也。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天子临辟雍,亲袒割牲,尊三老,父象也。竭忠,奉几杖,授安车。
濡轮恭绥,执授兄事,五更宠接,礼交加容,谦敬顺貌也。《礼记·祭义》曰:祀于明堂,所以教诸侯孝也。飨三老、五更于太学者,所以教诣侯悌也。不正言父兄,言老更者,何。老者,寿考也。欲言所令者多也。更者,更也。所更历者众也。即如是,不但言老,言三,何也。欲言其明于天地人之道而老也。五更者,欲言其明于五行之道,而更事也。三老、五更,几人乎,曰各一人。何以知之,既以父事,父一而已,不宜有三。

《独断》三老五更

天子父事三老者,适成于天地人也。兄事五更者,训于五品也。更者,长也。更相代至五也。能以善道改更己也。又三老,老谓久也,旧也,寿也,皆取首妻男女完具者。古者,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三公设几,九卿正履,使者安车,软轮送迎而至其家。天子独拜于屏。其明旦,三老诣阙谢,以其礼过厚故也。又五更或为叟,叟老称与三老同义也。

《大学衍义补》《躬孝弟以敦化》

《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陈祥道曰:虞氏以燕,则以恩胜礼。夏后氏以飨,则以礼胜恩。殷人以食,则超恩礼之中。周则文备,故修而兼用之。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郊,养庶老于虞庠。
臣按:王者之养老,所以教天下之孝也。而必于学者,学所以明人伦也。人伦莫先于孝弟,老者之于君,以德则君尊也,以齿则老者先也。人君致孝弟于其亲长,下之人无由以见也。故于学校之中,行养老之礼,使得于听闻观感者,曰上之人,于夫人之老者,尚致其敬如此,矧其亲属乎。万乘之尊且如此,吾侪小人,所宜兴起感发也。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吾长,以及人之长。一礼之行,所费,者饮食之微,而所致者,治效之大也。

《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祭义》:虞,夏,殷,周,天下之盛主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
吴澄曰:年即齿也。四代之所贵,虽有不同,而其尊尚年齿,则一。盖年齿之可贵于天下,历四代,至于今不变。故曰:久矣,尚齿之弟次乎,事亲之孝也。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吴澄曰:朝廷政令所自出,下民所视效。故先朝廷道路,民所行之处。州巷,民所居之处。獀狩者,用众于内也。军旅者,用众于外也。义谓所宜行,众人以此孝弟为所宜行者,故宁死而不敢犯不孝不弟之事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又曰: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太学来者也。
臣按:天子行养老之礼,则下之人化之,虽以乡里闾巷之间,莫不皆以齿序为尚也。是以人之年老者,虽耄耋困穷,人知上之所敬在此也。莫不尊奉敬养之,而不敢遗弃。举斯心而推广之,至于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皆自人君养三老、五更于太学中来也。此无他,本孝弟之心所推尔。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二曰养老。《夏官》:罗氏,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
臣按:天子之养老,有二,有国老,有庶老。贵胄谓之国子,则贵而老者,谓之国老。贱者谓之庶人,则贱而老者,谓之庶老。罗氏献鸠以养之者,国老也。司徒以保息养之者,庶老也。

汉明帝永平二年,帝帅群臣养三老、五更于辟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服都纻大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杖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皆齐于太学讲堂。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御生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交礼,道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至阶,天子揖如礼。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鲠在前,祝饐在后。五更南面,公进供礼,亦如之。明日皆诣阙谢恩。又下诏曰:眇眇小子,属当圣业;令月元日,复践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升歌鹿鸣,下管新宫,八佾具修,万舞于庭。三老李躬,年耆学明。五更桓荣,授朕尚书。三老、五更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其赐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耄,恤幼孤,惠鳏寡,称朕意焉。
马端临曰:古人养老之礼,有养于乡者,所谓五十养于乡,王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于东序是也。有养于国者,天子视学,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执酱亲馈,执爵亲酳是也。汉初,每乡及县皆有三老,岁首则使人存问,赐以束帛酒肉,或赐以爵,乃古人养于乡之意。而国学养老,天子亲讲之礼,则至东汉始行之。
臣按:养老之礼,则自有虞氏以来有之。至周而礼始备。其养老也,天子视学,合乐而行之。春秋战国,此礼不行也,久矣。至汉明帝,始行之。历魏晋至北朝,往往举行。唐《开元礼》虽有其仪,考之史,未见其行也。盖帝王之世,以孝弟为治。老者近于父,长者近于兄,故设为视学养老之礼,所以教天下之人孝弟也。上之人以孝弟帅先,天下之人使之皆归于亲亲长长之化,无一人而不亲其亲而孝,而不长其长而弟,礼教日明,风俗日厚,天下岂有不平治也哉。

养老部艺文

《养老乞言赋》宋·范仲淹

年高者,不可不养。言善者,予取予求。奉黄发以无怠,垂清问而弗休。主善为师尊,从心之耆旧。既饱以德咨,逆耳之谋猷。仰彼前王,垂兹令典。谓仁者所以能寿,则言也于斯可选。肆筵授几,聿修尚齿之宜。论道经邦,必采无瑕之善。莫不崇其盛礼,纳以明恩。登上庠而有则,跻太学以居尊。待以常珍,用贵皓然之士。裨其阙政,是询哿矣之言。养老之美于斯有矣,一则崇孝弟之本,一则求善教之旨。式宴且喜,蔑闻大耋之嗟。切问近思,屡逆圣人之耳。岂不以老者倍年之长,言者善人之资。养其老,则惟贤是择。乞其言,则患己不知。识君临之所重,见父事之攸宜。不素飧兮实举燕毛之礼,善待问者,当陈补衮之词。是知舍此则无以尊德,遵此则足以守国。大礼载之而为美,前王行之而不忒。汉朝定嗣,延四皓以咨谋。周伯兴邦,奉太公而取则。恩斯勤斯,故旧不遗。孰侮桑榆之暮景,每求药石之良规。祝饐无亏,何患乎老夫耄矣。沃心有取,但见乎圣人则之。今国家治历万邦,缉熙庶政,纳老成之嘉话,阐诞敷之休命。于以见至道勃兴,与唐虞而比盛。

养老部纪事

《孔子家语》:正论解,哀公问于孔子曰:二三大夫皆劝寡人使隆敬于高年,何也。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将天下实赖之,岂惟鲁哉。公曰:何也。其义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高年者焉。年之贵于天下久矣,次于事亲,是故朝廷同爵而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则不仕朝,君问则就之,而悌达乎朝廷矣;其行也肩而不并,不错则随,斑白者不以其任于道路,而悌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匮,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悌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役,颁禽隆之长者,而悌达乎蒐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悌达乎军旅矣。夫圣王之教,孝悌发诸朝廷,行于道路,至于州巷,放于蒐狩,循于军旅,则众感以义,死而弗敢犯。公曰:善哉,寡人虽闻之,弗能成。《尚书大传》:齐宣王问于子春曰:寡人欲行孝弟之义,为之有道乎。子春曰:昔者卫闻之乐正子曰:文王之治岐也,五十者,杖于家。六十者,杖于乡。七十者,杖于国,见君揖杖。八十者,杖于朝,见君揖杖。君曰:趣见客,无俟朝,以朝乘车,软轮御为仆,送至于家,而孝弟之义,达于诸侯。九十杖而朝,见君,建杖。君曰:趣见,毋俟朝,以朝车送之舍。卜筮、巫医御于前,祝噎、祝哽以食,乘车软轮,胥与就膳,彻,送至于家。君如有欲问,明日就其室,以珍从而孝弟之义,达于四海。学礼,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贱有等,而下不隃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行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为颍川太守。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以俗谣,民所疾苦。
《册府元龟》:安帝时,李充为左中郎将,年八十,以为国三老。帝尝时进见,赐以几杖。
《汉书·孔光传》:王莽时,光称疾辞位。太后诏曰:太师光,居四辅职,辅道于帝。今年耆有疾,俊艾大臣,惟国之重,其犹不可以阙焉。书曰无遗耇老。其令太师毋朝,十日一赐餐。赐太师灵寿杖,黄门令为太师省中坐置几,太师入省中用杖,赐餐十七物,然后归老于第,官属按职如故。
《后汉书·桓荣传》:荣年踰八十,自以衰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乘舆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言辄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大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若此。
《文献通考》:灵帝以袁逢为三老,赐以玉杖。玉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令老人不噎也。《册府元龟》:魏文帝黄初中,苏林为博士给事中。帝作《典论》所称苏林者是也。以老归第,国家每遣人就问之,数加赐遗。年八十馀卒。
梁张允为吴郡太守。下车恤贫老,故旧莫不忻悦。后魏太武时居蛇侯。罗结年百七岁,为长秋卿后。年一百一十,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以为居业,并筑城,即号曰罗侯城。朝廷每有大事,骑马询访焉。
宣帝时,柱国阎庆于武帝朝,抗表致仕。庆既衰老,尝婴沈痼。帝以其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乃诏静帝至第,问疾,赐布帛千段,医药所须,令有司供给。大象二年,拜上柱国。
隋文帝践极,令皇太子就周致仕柱国阎庆第,问疾,仍供医药之费。
贞观十一年,车驾在雒阳,幸甄权宅,礼高年也。权,颍州人,精晓药术,为天下之最。时年一百三岁,拜朝散大夫,赐以粟帛、被褥、几杖。因诏百岁以上者,给侍五人。
《续文献通考》:世祖至元时,顺天路民王住儿过误致死罪,其母年七十,言于朝曰:儿死,则妾亦死矣。乃宥其罪,俾养母。
文宗至顺二年四月,宁国路泾县民张道,杀人为盗,道弟吉从而不加功,拘囚七年,不决。母老,无他子孙。中书省臣以闻,敕免死杖而黜之,俾养其母。

太祖诏诸耆老谒见,而昆山周寿谊居首,年一百十六岁。赐宴及钞币。
天顺中,召京师人百四岁茹大中入见便殿,赐宴顺天府,赐冠带袭衣,命礼部尚书姚夔造其第,贺之。成化中,济宁人王自能,以百十六岁徵。又七年,终。又韩王奏:群牧所千户朱政曾祖信,年一百六岁而终。祖全一百二岁,父镛八十二岁,见存三代,皆以千户致仕。诏信全俱进阶。宣武将军各赐羊酒、白米二石。弘治中,太仓州毛弼年百岁,而孙澄状元及第。有司为建人瑞状元坊。福建林知府春泽百岁时,有司为造百岁坊,而子侍郎应亮,年七十三,孙学宪如楚乞归侍。又四年,而春泽始卒。

养老部杂录

《册府元龟》:养老之礼,三王以前尚矣。自皇纲解纽,馀分闰位,虽乞言孝弟之义,不行于庠序,而训功加惠之典,尚及于乡党。其间以兵威相炽,礼用辽夐。至于因事存问,以时优给,假之爵秩,异其服玩,亦有国之令猷也。
《文献通考》:古人养老之礼,有养于乡者,所谓五十养于乡,王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于东序。大司徒以保息六保万民二,曰养老是也。有养于国者,天子视学,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执酱亲酳是也。汉初,每乡及县皆有三老,岁首则使人存问,赐以束帛、酒肉,或赐以爵,乃古人养于乡之意。而国学养老,天子亲讲之礼,则至东汉始行之。然东汉亦时有下郡县存问养老之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