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目录
朝贺部汇考十六
礼记〈曲礼 王制 曾子问 文王世子 礼器 郊特牲 玉藻 明堂位〉
朝贺部总论一
春秋四传〈隐公十有一年 桓公九年 十有五年 庄公五年 二十有三年 僖公五年 七年 二十年 文公十有二年 十有五年 成公十有三年 襄公八年 二十有一年 二十有八年 哀公二年〉
大戴礼〈朝事〉
申鉴〈时事〉
文献通考〈论周朝仪〉
礼记〈曲礼 王制 曾子问 文王世子 礼器 郊特牲 玉藻 明堂位〉
朝贺部总论一
春秋四传〈隐公十有一年 桓公九年 十有五年 庄公五年 二十有三年 僖公五年 七年 二十年 文公十有二年 十有五年 成公十有三年 襄公八年 二十有一年 二十有八年 哀公二年〉
大戴礼〈朝事〉
申鉴〈时事〉
文献通考〈论周朝仪〉
礼仪典第二百七十二卷
朝贺部汇考十六
《礼记》《曲礼》
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向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陈注〉郑氏曰:春朝受挚于朝,受享于庙。秋觐一受之于庙。朝者,位于内朝而序进。觐者,位于庙门外而序入。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郤地,曰会。
〈陈注〉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郤地,闲隙之地也。下言相见,及期日也。遇有遇礼会,有会礼。
《王制》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陈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亲行。
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
〈陈注〉无事,无死丧寇戎之事也。
《曾子问》
孔子曰: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冕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社稷,宗庙山川,乃命国家五官而后行,道而出,告者五日而遍,过是非礼也。凡告用牲币,反亦如之。〈陈注〉告于祖,亦告于祢,奠于祢,亦奠于祖也。奠者,奠币为礼,而告之也。视朝听事之后,即遍告群祀,戒命五大夫之职事,使无废弛也。诸侯有三卿、五大夫,道而出者,祖祭道神而后出行也。五祀之行,神则在宫内,《月令》:冬祀行,是也。
诸侯相见,必告于祢,朝服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五庙,所过山川,亦命国家五官,道而出,反必亲告于祖祢,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后听朝而入。
〈陈注〉诸侯相朝,非君臣也,故但朝服而已。
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四。请问之,曰:大庙火,日食,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如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太庙火,则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曾子问曰:诸侯相见,揖让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六。请问之,曰:天子崩,太庙火,日食,后夫人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
《文王世子》
其朝于公,内朝,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齿。〈陈注〉内朝,路寝之庭也。言公族之人,若朝见于公之内朝,则立于西方,而面东向,尊者在北,以次而南,然既均为同姓之臣,则一以昭穆之长幼为序。父兄虽贱,必居上。子弟虽贵,必处下也。
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
〈陈注〉外朝路寝,门外之朝也。若公族朝见于外朝,与异姓之臣,杂列则以官之高卑为次序。不序年齿也。司士,主为朝见之位次者。
庶子治之,虽有三命,不踰父兄。
〈陈注〉庶子治公族,朝内朝之礼,虽有三命之贵,而其位次不敢踰越无爵之父兄,而居其上。
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虽有贵者以齿,明父子也。外朝以官,体异姓也。
〈陈注〉内亲,谓亲之故,进于内也。明父子昭穆不可紊也,体异姓体貌,异姓之臣也。
《礼器》
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注〉诸侯相朝,谓五等自相朝也,灌献也。
《郊特牲》
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陈注〉旅,陈也。庭实所陈之币,非一方所贡,故曰无方。以土地之产各有所宜,而地里有远近,则入贡之期日有先后也。
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
〈陈注〉此以下,言朝聘失礼之事。庭燎者,庭中设炬火以照来朝之臣夜入者。
朝觐大夫之私觌,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
〈陈注〉朝觐之礼,国君亲往而大夫从,则大夫不当又以己物而私觌主君。若大夫执其君之命圭,而专使,则当行私觌之礼,以申己之信。
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
〈陈注〉适臣而升,自主阶,是为主之义不敢有其室者,言人臣不敢以此室为私有而主之矣。况敢为主而待君为客乎。觐礼,天子负斧依南面,侯氏执玉入,是不下堂见诸侯也。惟春朝夏宗,以客礼待诸侯,则天子以车出迎。
《玉藻》
天子元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陈注〉朝日,春分之礼也。听朔,听月朔之事也。东门南门,皆谓国门也。
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
〈陈注〉郑氏曰: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明堂在国之阳,每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卒事,反宿路寝。闰月,非常月也,听其朔于明堂门中,还处路寝门终月。
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馂,奏而食,日少牢,朔月太牢。五饮,上水、浆、酒、醴、酏。
〈陈注〉皮弁服,天子常日视朝之服也,诸臣同此服。
卒食,元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御瞽几声之上下,年不顺成,则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诸侯元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太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
〈陈注〉裨冕,公衮侯伯鷩子男毳也。朝见天子也,诸侯以元冠、缁衣、素裳为朝服。凡在朝,君臣上下同服。
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
〈陈注〉臣入常先,君出常后,尊卑之礼然也。视朝而见群臣,所以通上下之情。听政而适路寝,所以决可否之计。释服,释朝服也。
将适公所,宿齐戒,居外寝,沐浴。史进象笏,书思对命,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揖私朝,煇如也。登车则有光矣。
〈陈注〉既服,著朝服毕也。容观,容貌仪观也。玉声,佩玉之声也。揖私朝与其家臣,揖而往朝于君也。
朝服之以缟也,自季康子始也。
〈陈注〉朝服之布十五升,先王之制也。季康子始用生绢,后人因之,故记者原其所自。
孔子曰:朝服而朝,卒朔然后服之。
〈陈注〉听朔重于视朝,诸侯之朝,服元端素裳而听朔,则皮弁。故卒听朔之礼。然后服朝,服而视朝也。
《明堂位》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陈注〉疏曰:中阶者,南面三阶,故称中。诸伯以下皆云国,此云位者,以三公不云位,诸侯在诸国之上,特举位言之,明以下皆朝位也。
朝贺部总论一
《春秋四传》
隐公十有一年
《春秋》:春,滕侯薛侯来朝。《公羊传》:其言朝何。诸侯来曰朝,大夫来曰聘,其兼言之何。微国也。
《榖梁传》:天子无事,诸侯相朝,正也。考礼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诸侯来朝时正也,植言同时也,累数皆至也。《胡传》:诸侯朝于诸侯,礼乎。孔子曰: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周礼》,行人凡诸侯之邦交,殷相聘,世相朝也。然谓之殷,则得中而不过。谓之世,则终诸侯之世而一相朝,其为礼,亦节矣。周衰,典礼大坏,诸侯放恣无礼义之交,惟强弱之视,以鲁事观焉,或来朝而不报,其礼或屡往而不纳以归,无合于中。聘,世朝之制矣,且列国于天子,述所职者,盖阙如也。而自相朝聘,可乎。凡大国来聘,小国来朝,一切书而不削,皆所以示讥滕薛二君,不特言者又讥旅见也,非天子不旅见诸侯,偃然受之而不辞,亦以见隐公之志荒矣。
〈大全〉吕氏曰:鲁之所如者,齐也,晋也。甚者,则朝远夷之君。而齐晋,未尝朝鲁也。鲁之所受朝者,滕也,邾也,薛也,杞也,曹也,否则夷狄之附庸。而滕、邾、薛、杞、曹未尝一受鲁之朝也。盖齐晋盛也,楚则所畏也,滕邾薛杞则土地狭隘,而不能与鲁抗也。僖公立三十三年,朝王所者再,而如齐者三。成公立十有八年,如京师者一,而如晋者四,他无有朝王所如京师者矣。 张氏曰:凡诸侯朝,各书之。若谷邓偕至而朝,礼不同日也。累数之,若邾牟葛及今滕薛同日行礼,同日行礼,惟天子可受之,诸侯不当然也。今隐公于天子未尝朝觐,而滕薛相率以朝,又不特见,而使同日旅见,非礼甚矣。 汪氏曰:齐侯郑伯如纪,亦兼言之。岂旅见于纪乎。盖书二君来朝,则是并行朝。《礼书》二君如纪,不过同往纪国,非并行朝礼也。然僖二十八年,两朝王所皆诸侯,并朝。襄二十八年,公如楚,亦诸侯同往,经皆不书他诸侯者,春秋主鲁,书鲁以见其馀耳。
桓公九年
《春秋》: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注〉曹伯有疾,故使其子来朝。〈疏〉朝礼当君自亲行,不应使太子也。当享而太子叹。明年而曹伯卒,知其有疾,故使太子来朝也。太子不合称朝,摄行父事,故言朝也。
《左传》:冬,曹太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
〈注〉诸侯之适子未誓于天子,而摄其君,则以皮帛继子男,故宾之以上卿,各当其国之上卿。
《公羊传》:诸侯来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春秋有讥父老,子代从政者,则未知其在齐与。在曹与。
《谷梁传》: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曹伯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内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则是方命也。《尸子》曰:夫已,多乎道。
〈注〉邵曰:已,止也。止曹伯使朝之命,则曹伯不陷,非礼之愆,世子无苟从之咎,鲁无失正之讥,三者正,则合道多矣。
《胡传》:按《周官·典命》,凡诸侯之嫡子,誓于天子,而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世子固有出会朝聘之仪矣,然摄其君,继子男者,谓诸侯朝于天子,有时而不敢。后故老疾者,使世子摄己事以见天子,急述职也。诸侯閒于王事,则相朝其礼,本无时。曹伯既有疾,何急于朝桓,而使世子摄哉。
桓公十有五年
《春秋》:夏,五月,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注〉三人,皆附庸之世子也。其君应称名,故其子降称人。〈疏〉三国俱称人,合行礼,知其尊卑同也。附庸书名,若君自亲来,则亦应称名,若遣臣来聘,又不得称朝。曹伯使世子射姑来朝,是世子有称朝之义,如此三人,皆附庸世子摄行父事而来朝也。〈大全〉陈氏曰:朝未有书人者,旅见非邦交之旧,自三以上,甚矣。凡朝不胜讥,莫甚于自三以上,故贬人之。
杜氏曰:圣人不与诸侯之朝。桓独来,则损其爵,
二国则贬而名,三国则人而贱之。盖三国班见,所以人之也。杜元凯以为附庸世子,安有三国同时遣世子耶。
庄公五年
《春秋》:秋郳犁来来朝。《左传》:郳犁来来朝,名,未王命也。
《胡传》:郳,国也。犁,来名也。能修朝礼,故特书曰朝。其后以王命为小邾子,盖于此已能自进于礼矣。
庄公二十有三年
《春秋》:夏,公及齐侯遇于谷,萧叔朝公。
〈注〉萧,附庸国。叔,名。就谷朝公,故不言来。凡在外朝,则礼不得具嘉礼,不野合。
《公羊传》: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
〈注〉时公受朝于外,故言朝公,恶公不受于庙。
《谷梁传》:微国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来,于外也。朝于庙,正也,于外,非正也。
《胡传》:谷,齐地。萧叔,附庸之君也。为礼必当其物与其所,而后可以言礼。大夫宗妇觌而用币,则非其物也。萧叔朝公,在齐之谷,则非其所也。嘉礼不野合,而朝公于外,是委之于野矣。故礼非其所,君子有不受,必反之于正,而后止此,亦《春秋》拨乱之意也。
〈大全〉孙氏曰:诸侯相朝,非礼也。朝于内,犹曰不可。况朝于外乎。故曰萧叔朝公,以交讥之也。
僖公五年
《春秋》:春,杞伯姬来朝其子。〈注〉伯姬来宁。宁,成风也。朝其子者,时子年在十岁左右,因有诸侯子得行朝义,而卒不成朝礼,故系于母,而曰朝其子。
《公羊传》:其言来朝其子何。内辞也。与其子俱来朝也。
〈注〉因其与子俱来。礼,外孙初冠,有朝外祖之道,故使。若来朝,其子以杀直来之耻,所以辟教,戒之不明也,微无君命,言朝者服非实。
《榖梁传》:妇人既嫁不踰竟,踰竟非正也。诸侯相见曰朝,伯姬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为志乎朝其子,则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来朝其子,参讥也。
〈大全〉张氏曰:朝者,人君相见于宗庙朝廷之上。父在而使其子行之,又使妇人参之,皆失正也。 吴氏曰:曹伯有疾,遣其世子射姑代父朝鲁。《春秋》讥之。杞惠公疑亦有疾,伯姬以其子为鲁之甥,故挟之至鲁,就令摄父行朝礼,是年杞惠公卒,成公嗣位,盖伯姬预欲托其子于鲁也。杞伯失君道,失夫道,失父道,伯姬失妻道,失母道,其子失子道,而鲁僖受其朝,皆非礼也。 高氏曰:先王之制诸侯,未冠而即位,谓之童子侯。童子侯不朝,盖不可以成人之礼接之也。伯姬归杞,方十三,年有子,必尚幼稚,如之何而胜朝乎。
僖公七年
《春秋》:夏,小邾子来朝。
〈注〉郳犁来始,得王命而来朝也。邾之别封,故曰小邾。
公羊〈无传〉
〈注〉至是,所以进称爵者,时附从伯者,朝天子旁。朝罢,行进齐桓公,白天子进之,固因其德礼,著其能以爵通。〈疏〉小邾娄子朝天子,不书者,例所不录也。今朝鲁,谓之旁朝者,正以诸侯之法,五年一朝天子,但是常事,故不书之,欲对朝王为正朝,故谓之旁朝。
僖公二十年
《春秋》:夏,郜子来朝。
〈大全〉陆氏曰:《公羊》云,失地之君,按经无异文,无所据也。 刘氏曰:若失地之君,何得言朝。又公羊以郜灭在春秋前,按春秋以来且九十年,郜子失地,殆三世矣,犹能自归同姓,躬行朝礼,无乃不近人情乎。
《公羊传》:郜子者何。失地之君也。何以不名。兄弟辞也。
文公十有二年
《春秋》:春,王正月,杞伯来朝。秋,滕子来朝。《左传》: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
〈注〉公即位,始来朝。〈疏〉刘炫云:鲁公新立,邻国及时来朝,则曰公即位而来朝。晚则云,始朝公也。诸侯自新立来及时者,则云即位而来,见晚则云始见霸主即位。鲁公往朝,则曰朝嗣君。鲁君新立,往朝大国,则曰即位而往见也。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文公十有五年
《春秋》:夏,曹伯来朝。
《左传》: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
〈大全〉汪氏曰:曹伯十一年来朝,才越四年而又朝,不翅如事天子之礼。文公屡受小国之朝而不报,亦犹屡朝于齐晋,而不见答也。 赵氏曰:左氏云诸侯五年再相朝,古之制也。按周礼,诸侯犹各以服数朝天子,若诸侯五年再相朝,即须四面而往,无停歇时矣。以理推之,诸侯除州伯之外,无相朝之限。
成公十有三年
《春秋》:春,三月,公如京师。〈注〉伐秦道过京师,因朝王。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公羊传》:其言自京师何。公凿行也。公凿行奈何。不敢过天子也。
〈注〉凿,犹更造之意。时本欲直伐秦,涂过京师,不敢过天子而不朝,复生事修朝礼而后行,故起时善而褒,成其意,使若故朝然后生事也,间无事复书公者,善公凿行。
《谷梁传》:公如京师不月,月非如也。非如而曰如,不叛京师也。
〈注〉公行出,竟有危,则月朝聘京师,理无危惧,故不月因其过朝,故正其文,若使本自往。
《胡传》:诸侯每岁侵伐四出,未有能修朝觐之礼者。今公欲会伐秦,道自王都,不可越天子而往也。故皆朝王,而不能成朝礼。书曰,如京师见诸侯之慢也,因会伐而行矣。又书,公自京师以伐秦,为遂事者,此仲尼亲笔明朝王为重,存人臣之礼也。古者诸侯即位,服丧毕则朝,小聘大聘,终则朝巡狩于方岳则朝,观《春秋》所载,天王遣使者屡矣。十二公之述职,盖阙如也。独此年书公如京师,又不能成朝礼,不敬莫大焉。
〈大全〉汪氏曰:经书朝王之礼者三,僖公朝王,所为会晋而行。成公如京师,为伐秦而往,皆非有尊周之本心也。然僖二十八年,书公会诸侯,盟于践土,公朝于王,所公会诸侯于温,天王狩于河阳,公朝于王,所使若诸侯先会而后朝王,去其实以全名也。此年书公如京师,公自京师遂会伐秦,使若请命而往伐,正其名以统实也。然书乞师于前,书至伐于后,则见朝京师,实因行以见王,而简慢之罪,视僖公不侔矣。或曰,一经之中,鲁君仅一如京师,而贬之有如是者,则朝者反得罪,而不朝者无讥欤。吁,不朝之罪经,不书而贬自著今也。因过京师而朝王,苟不示讥,而予之以朝则天下后世将谓尊君之礼,可以简慢,而欺世盗名,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又将借禀命伐秦之例,以为口实矣。其关系岂浅浅哉。
襄公八年
《春秋》:春,王正月,公如晋。《左传》:春,公如晋朝,且听朝聘之数。
〈疏〉昭三年,郑子大叔云,文襄之霸也,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自襄以后,晋德少衰,诸侯朝聘无复定准。今晋悼复修霸业,更合诸侯,故公朝晋而禀其多少。如公朝者,盖亦非一。晋侯谦,不敢在国约束,故出外合之,又难烦诸侯,使大夫听命,故为邢丘之会,以明朝聘之数,则悼公此命,亦同文襄耳。〈大全〉汪氏曰:襄公嗣位,甫及八年,而三朝于晋。自宣公媚齐之外,《春秋》事霸之礼,未有若是其勤也。晋悼之立未十年,而鲁君四朝矣。岂非倍于诸侯事天子五年一朝之制乎。悼公改命,朝聘之数,其亦知过矣。
襄公二十有一年
《春秋》:冬,十月,曹伯来朝。
《左传》:冬,曹武公来朝,始见也。
〈大全〉汪氏曰:曹武公即位,三年而来朝,此丧毕入见于天子之时也,不朝于京师,而朝于宗国,曾是以为礼乎。
襄公二十有八年
《春秋》:冬,十有一月,公如楚。
〈大全〉吴氏曰:齐晋,霸国也。以鲁朝之,犹云可也。楚,蛮夷也。初亦小弱,后以吞灭小国,凭陵中夏,而浸强大。晋霸既衰,不能与抗。鲁之朝楚,非得已也。屈礼义之望国,朝崛起之强夷,傥书曰朝,辱莫甚焉。止书曰如,犹为讳其耻也。 汪氏曰:僖十八年,郑文公始朝于楚。二十二年,郑伯又如楚。二十四年,宋成公亦如楚。自是而后,郑伯屡朝于楚,而陈许诸君朝楚,传亦间见,盖至于今年,而中国之诸侯旅朝于楚,以事天子之礼事之矣。迨昭九年,而诸侯之大夫,亦旅见于楚矣。迄哀之四年,而晋亦京师楚矣。世变至是,圣人盖伤之甚矣。
哀公二年
《春秋》:夏,四月,滕子来朝。〈大全〉滕朝止此,诸侯来朝,亦止此。 汪氏曰:哀公新立,故滕顷公来朝。自襄六年成公朝鲁,三十一年会葬,定十五年顷公再会葬,至是复朝,不朝之中七十有三年矣。诸国之朝,滕杞曹邾居多。杞之朝七,而止于成十八年。曹之朝五,而止于襄二十一年。小邾之朝亦五,而止于昭十七年。邾之朝七,而止于定十五年。滕之朝五,始于隐十一年,而止于是年。滕与鲁皆侯国,而自隐至哀,栖栖于两观之间,盖微弱甚矣。
《大戴礼》《朝事》
古者圣王明义以别贵贱,以序尊卑,以体上下,然后民知尊君敬上,而忠顺之行备矣。是故古者天子之官有典命官,掌诸侯之仪。大行人,掌诸侯之仪,以等其爵。故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典命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以定其爵,故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命:上公九卿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诸侯诸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子省于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礼:大行人以九仪别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域国之礼而行其宾主。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旒,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飨礼九献,食礼九举。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旒,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飨礼七献,食礼七举。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旒,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飨礼五献,食礼五举。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凡大国之孤,执帛皮,以继小国之君。诸侯之卿、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大夫、士皆如之。天子之所以明章著此义者,以朝聘之礼。是故千里之内,岁一见;千里之外、千五百里之内,二岁一见;千五百里之外、二千里之内,三岁一见;二千里之外、二千五百里之内,四岁一见;二千五百里之外、三千里之内,五岁一见;三千里之外,三千五百里之内,六岁一见。各执其圭端,服其服,乘其辂,建其旌旂,施其樊缨,从其贰车,委积之以其牢礼之数,所以明别义也。然后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缫藉尺有二寸,搢大圭,乘大辂,建大常,十有二旒,樊缨十有再就,贰车十有贰乘。率诸侯而朝日东郊,所以教尊尊也。退而朝诸侯,为坛三成,宫旁一门。天子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外内也。公侯伯子男各以其旂就其位:诸公之国,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国,东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及其将币也,公于上等,所以别贵贱,序尊卑也。奠圭,降、拜、升、成拜,明臣礼也。奉国地所出重物而献之,明臣职也。肉袒入门而右,以听事也。明臣礼、职、臣事,所以教臣也。率而祀天于南郊,配以先祖,所以教民报德,不忘本也。率而享祀于太庙,所以教孝也。与之大射,以考其习礼乐而观其德行;与之图事,以观其能;傧而礼之,三飨三食三宴,以与之习立礼乐。是故一朝而近者三年,远者六年。有德焉,礼乐为之益习,德行为之益修,天子之命为之益行。然后使诸侯世相朝,交岁相问,殷相聘,以习礼、考义、正刑、一德,以崇天子。故曰:朝聘之礼者,所以正君臣之义也。诸侯相朝之礼,各执其圭瑞,服其服,乘其辂,建其旌旂,施其樊缨,从其贰车,委积之以其牢礼之数,所以别义也。介绍而相见,君子于其所尊,不敢质,敬之至也。君使大夫迎于境,卿劳于道,君亲郊劳致馆。及将币,拜迎于大门外而庙受。北面拜贶,所以致敬也。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也。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君亲致饔既还圭,飨食,致赠,郊送,所以相与习礼乐也。诸侯相与习礼乐,则德行修而不流也。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申鉴》《时事》
天子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离,天之道也。月正听朝,国家之大事也。宜正其仪,以明旧典。《文献通考》《论周朝仪》
陈氏《礼书》曰:《周官》太仆,掌燕朝之服位。宰夫,掌治朝之法。司士,掌朝仪之位。朝士掌外朝之法。《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庶子掌之。其在外朝,司士掌之。《玉藻》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退适路寝听政。然则《文王世子》与《玉藻》所谓朝者,诸侯之朝也。盖天子库门之外,外朝也,朝士掌之。路门之外,治朝也,宰夫、司士掌之。路寝燕朝,太仆掌之。诸侯亦有路寝,有外朝,则《文王世子》所谓内朝者,《玉藻》所谓路寝也。《玉藻》所谓内朝者,《文王世子》所谓外朝也。《玉藻》于路寝之外言内朝,则又有外朝明矣。诸侯内朝,司士掌之。其官与天子同。燕朝,庶子掌之。其官与天子异。《鲁语》曰: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然则卿大夫士,亦二朝也。王燕朝之位,虽太仆掌之,然其位之所办,不可以考。《文王世子》曰:公侯朝于内朝,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齿。则王之燕朝,宜亦然也。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郑氏曰:路寝门外,则内朝之中,盖穷者达其情于外朝之肺石。朝士又达穷者之情于内朝之路鼓。遽令,传遽之令也。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则遽令非行夫之所掌者而已。郑康成以公食大夫,拜赐于朝,不言宾入聘礼,以柩造朝,不言丧入,则谓诸侯之朝在大朝外,然大门外,则经涂尔,非朝位也。又曰:《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则朝辨色始入,所以防微。日出而视之,所以优尊。《诗》曰:夜向晨言,观其旂臣。辨色始入之时也。又曰:东方明矣,朝既盈矣。君日出而视之之时也。盖尊者体盘,卑者体蹙。体蹙者常先,体盘者常后。故视学众至,然后天子至。燕礼设宾筵,然后设公席。则朝礼臣入,然后君视之,皆优尊之道也。然朝以先为勤,以后为逸。退以先为逸,以后为勤。朝而臣先于君,所以明分守。退而君后于臣,所以防怠荒。此所以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也。然则公卿诸侯之朝王,其有先后乎。《诗》云: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夫夙先于朝,夜后于夕。则公卿朝常先至,夕常后退。诸侯朝常后至,夕常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