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五卷目录
谥法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高祖一则 高后一则 文帝后七年一则 景帝中二年一则 宣帝本始一则 成帝绥和一则 平帝元始一则〉
后汉〈总一则 光武建武一则 安帝建光一则 顺帝永建一则 质帝本初一则 灵帝建宁一则 献帝初平一则 兴平一则 建安一则 昭烈章武一则 后主一则〉
魏〈文帝黄初二则 明帝太和二则 青龙一则 高贵乡公正元一则 陈留王景元一则〉
吴〈大帝黄龙一则 赤乌一则 太元一则〉
晋〈总一则 武帝泰始一则 太康一则 惠帝永康一则 元帝太兴一则 穆帝永和一则 孝武帝宁康一则〉
宋〈武帝永初一则 文帝元嘉一则〉
南齐〈高祖建元二则 武帝永明一则 明帝建武二则 和帝中兴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中大通一则 大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元帝承圣二则 敬帝太平一则〉
陈〈高祖永定二则 世祖天嘉一则 天康一则 宣帝大建一则 后主祯明一则〉
北魏〈太祖天兴一则 明元帝永兴二则 泰常二则 世祖太平真君一则 正平二则 高宗兴安一则 和平二则 高祖承明一则 太和三则 世宗正始一则 延昌一则 肃宗武泰一则 敬宗永安一则 后废帝中兴一则 出帝太昌一则 永熙一则 孝静帝武定二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则 废帝乾明一则 武成帝大宁一则 后主天统二则〉
北周〈明帝武成一则 武帝建德一则 宣政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唐〈总一则 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四则 高宗乾封一则 上元二则 弘道一则 中宗嗣圣六则 景龙一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元宗开元三则 天宝二则 代宗大历一则 宪宗元和三则 文宗开成一则 宣宗大中二则 懿宗咸通一则 哀帝天祐一则〉
周〈总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高祖一则 高后一则 文帝后七年一则 景帝中二年一则 宣帝本始一则 成帝绥和一则 平帝元始一则〉
后汉〈总一则 光武建武一则 安帝建光一则 顺帝永建一则 质帝本初一则 灵帝建宁一则 献帝初平一则 兴平一则 建安一则 昭烈章武一则 后主一则〉
魏〈文帝黄初二则 明帝太和二则 青龙一则 高贵乡公正元一则 陈留王景元一则〉
吴〈大帝黄龙一则 赤乌一则 太元一则〉
晋〈总一则 武帝泰始一则 太康一则 惠帝永康一则 元帝太兴一则 穆帝永和一则 孝武帝宁康一则〉
宋〈武帝永初一则 文帝元嘉一则〉
南齐〈高祖建元二则 武帝永明一则 明帝建武二则 和帝中兴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中大通一则 大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元帝承圣二则 敬帝太平一则〉
陈〈高祖永定二则 世祖天嘉一则 天康一则 宣帝大建一则 后主祯明一则〉
北魏〈太祖天兴一则 明元帝永兴二则 泰常二则 世祖太平真君一则 正平二则 高宗兴安一则 和平二则 高祖承明一则 太和三则 世宗正始一则 延昌一则 肃宗武泰一则 敬宗永安一则 后废帝中兴一则 出帝太昌一则 永熙一则 孝静帝武定二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则 废帝乾明一则 武成帝大宁一则 后主天统二则〉
北周〈明帝武成一则 武帝建德一则 宣政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唐〈总一则 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四则 高宗乾封一则 上元二则 弘道一则 中宗嗣圣六则 景龙一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元宗开元三则 天宝二则 代宗大历一则 宪宗元和三则 文宗开成一则 宣宗大中二则 懿宗咸通一则 哀帝天祐一则〉
礼仪典第一百五卷
谥法部汇考一
周
周以大师帅瞽史作谥,大史掌王子弟之谥,小史赐谥读诔。按《周礼·春官》:大史,遣之日,读诔。
〈订义〉郑康成曰:遣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人之道终于此,累其行而读之。大师又帅瞽廞之而作谥。瞽史知天道,使共其事。言王之诔谥,成于天道。
贾氏曰:曾子问:云唯天子称天以诔之。彼注引
公羊制谥于南郊,瞽史既知天道,又于南郊制天子之谥,称天以诔之。是王之谥,成于天道。然则先于南郊制谥,乃于遣之日读之,葬后则称谥。 黄氏曰:瞽诔其德行,故作谥。史记其言动,故读诔。
小丧,赐谥。
〈订义〉黄氏曰:小丧,王子弟之丧。郑谓卿大夫,非也。卿大夫赐谥读诔,小史掌之。 贾氏曰:大史赐之谥,小史读之。故小史职云: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卿大夫将作谥之时,其子请于君,君亲为之制谥。谥成,使大史特往赐之,小史至遣之日,往为读之。知义然者,见《礼记·檀弓》云:公叔文子卒,其子戌请谥于君。
小史,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
〈订义〉郑康成曰:其读诔,亦以大史赐谥为节,事相成也。
秦
始皇二十六年,制除谥法。按《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汉
高祖十二年,上高皇帝尊谥。按《汉书·高祖本纪》:十二年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大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高后七年始,上昭灵夫人、武哀侯、宣夫人谥。
按《汉书·高后本纪》:七年夏五月辛未,诏曰:昭灵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丞相臣平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
文帝后七年,群臣上帝尊谥。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史记·孝文本纪》: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
景帝中二年,以大鸿胪、大行人掌王侯,赐谥。
按《汉书·景帝本纪》:中二年春二月,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
应劭曰:皇帝延诸侯王,宾王诸侯,皆属大鸿胪。故其薨,奏其行迹,赐与谥及哀策诔文也。晋灼曰:礼有大行人、小行人,主谥官,故以此名之。臣瓒曰:大行是官名,掌九仪之制以宾诸侯者。师古曰:事之尊重者遣大鸿胪,而轻贱者遣大行人。
宣帝本始元年六月,诏: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按《汉书·宣帝本纪》云云。 按《戾太子传》:宣帝初即位,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踰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皇,母曰悼后,比诸侯王园,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后八岁,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成帝绥和二年,群臣议上尊谥。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廱,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容,以风化天下。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廱。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
孟康曰:谥法曰安民立政曰成。帝欲立辟廱,未就而崩,群臣议谥,引为美,谓之成。
平帝元始元年夏五月,封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
按《汉书·平帝本纪》云云。
后汉
后汉,以太尉告谥南郊。按《后汉书·百官志》:太尉,公一人。本注曰:大丧则告谥南郊。
光武建武十五年夏四月癸丑,追谥兄伯升为齐武公,兄仲为鲁哀公。
按《后汉书·光武本纪》云云。
安帝建光元年,追上皇考妣及祖妣尊谥。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建光元年,追尊皇考清河孝王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皇后,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
按《杜佑·通典》:安帝建光元年,有司上言:皇考清河孝王,至德纯懿,含弘光大,既受帝祉,载生明圣。旧章法制,宜有尊号,不宜称王,宜曰孝德皇,妣曰孝德后,祖妣宋贵人曰敬隐后。诏曰:其告祠高庙,使司徒震持节,大鸿胪、特进、乐平侯常副,奉策玺绶,到清河上尊号。
顺帝永建二年,追尊谥皇妣李氏为恭悯皇后。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质帝本初元年,桓帝即位,上祖考尊谥。
按《后汉书·质帝本纪》不载。 按《桓帝本纪》:帝即皇帝位。九月戊戌,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
灵帝建宁元年,追尊皇祖为孝元皇,夫人夏氏为孝元皇后,考为孝仁皇,董氏为慎园贵人。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献帝初平元年,除四帝、三皇后,尊号。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悯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
〈注〉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威宗。和帝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贵人曰敬隐皇后,顺帝尊母李氏曰恭悯皇后。
兴平元年,追尊谥皇妣王氏为灵怀皇后。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云云。
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薨,谥曰武。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 按《魏志》: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
昭烈章武三年,上先主尊谥。
按《蜀志·先主本传》: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
后主 年,追谥皇思夫人曰昭烈皇后。
按《蜀志·后主本传》不载。 按《甘后本传》:后卒,葬于南郡。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陨。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配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飖,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已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悯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制曰可。
魏
文帝黄初元年,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按《魏志·文帝本纪》云云。
按《杜佑·通典》:魏文帝即王位,尚书令桓阶等奏:臣闻尊祖敬宗,古之大义。故六代之君,未尝不追崇始祖,显彰所出。先王应期拨乱,启魏大业,然祢庙未有异号,非崇孝敬示无穷之义也。太尉公侯,宜有尊号,所以表功崇德发事显名者也。故易言乾坤,皆曰大德,言大人与天地合。臣等以为,太尉公侯,诞育圣哲,以济群品,可谓资始,其功德之号,莫过太王。诏曰:前奏以朝事迎中常侍大长秋特进君侯神主,然君不宜但依故爵乘朝车也。礼有尊亲之义,为可依诸王比,更议。博士祭酒孙钦等议:按春秋之义,五等诸侯卒葬皆称公,乃与王者之后宋公同号,然臣子褒崇其君父。以此言之,中常侍大长秋特进君侯,诞育太皇,笃生武王,奄有四方,其功德之号,莫过太王。今迎神主,宜乘王车,又宜先遣使者上谥号为太王。于是汉帝追谥为太王。及受禅,追尊太王为太皇帝,皇考武王为武皇帝,尊王太后为皇太后。
黄初七年,太子即位,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按《魏志·文帝本纪》不载。 按《明帝本纪》云云。 按《甄皇后本传》:黄初元年,文帝践阼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使司空王朗持节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按《魏书》载三公奏曰:盖孝敬之道,笃乎其亲,乃四海所以成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谓生则致其养,殁则光其灵,诵述以尽其美,宣扬以显其名者也。今陛下以圣懿之德,绍承鸿业,至孝烝烝,通于神明,遭罹殷忧,每劳谦让。先帝迁神山陵,大礼既备,至于先后,未有显谥,伏惟先后恭让著于幽微,至行显于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
明帝太和三年,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按《魏志·明帝本纪》云云。
按《杜佑·通典》:明帝太和三年六月,司空陈群等议以为:周武追尊太王、王季、文王皆为王,是时周天子以王为号,追尊即同,故谓不以卑临尊也。魏以皇帝为号,今追号皇曾祖中常侍大长秋特进君为王,乃以卑临尊也。故汉祖尊其父为上皇,自是后以诸侯为帝者,皆尊其父为皇也。大长秋特进君宜号高皇,载主宜以金根车,可遣大鸿胪持节,乘大使车,从驺骑,奉印绶,即邺庙以太牢告祠。从之。又诏曰:盖闻尊严祖考,所以成汤文武,实造商周,克昌王业,而诗书之义,追尊稷禹。自我魏室丕承天序,既发迹于高皇,高皇之父处士君,精神幽远,号称罔记,非所以崇孝重本也。其令公卿以下会议号谥。侍中刘晔议:周王所以后稷为祖者,以其唐之诸侯,佐尧有大功,名在祀典故也。至于汉氏之初,追谥之义,不过其父。上比周室,则大魏发迹自高皇而始;下论汉氏,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晔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侍中缪袭议以为:元者一也,首也,气之初也。是以周文演易,以冠四德,仲尼作春秋,以统三正。又谥法曰:行义悦人曰元,尊人贵德曰元。处士君宜追加谥号曰元皇。太傅钟繇议:按礼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乃唐尧之所以敦叙于九族也。其礼上杀于五,非不孝敬于祖也;下杀于五,非不慈爱于其孙也;旁杀于五,非不笃友于昆弟也。故为族属,以礼杀之。处士君其数在六,于属已尽,其庙当毁,其主当迁。今若追崇帝王之号,天下素不闻其受命之符,则是武皇帝栉风沐雨、勤劳天下为非功也。推以人情,普天率土不袭此议,处士君明神不安此礼。今诸博士以礼断之,其议可从。诏从之。
太和六年,追谥皇子殷、爱女淑。
按《魏志·明帝本纪》:太和六年,皇子殷薨,追封谥安平哀王。 按《文昭甄皇后传》:太和六年,明帝爱女淑薨,追封谥淑为平原懿公主,为之立庙。
青龙二年,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
按《魏志·明帝本纪》: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帝素服举哀。夏四月,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
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司马师卒,谥曰武,以昭请改谥忠武。
按《魏志·高贵乡公本纪》不载。 按《晋书·景帝本纪》:正元二年,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二月,帝之丧至自许昌,天子素服临吊,诏曰:公有济世宁国之勋,剋定祸乱之功,重之以死王事,宜加殊礼。其令公卿议制。有司议以为忠安社稷,功济宇内,宜依霍光故事,追加大司马之号以冠军大将军,增邑五万户,谥曰武公。文帝表让曰: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诚以太祖常所阶历也。今谥与二祖同,必所祗惧。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何谥文终,良谥文成,光谥宣成。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诏许之,谥曰忠武。 按《晋书·礼志》:五经通义以为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魏朝初谥宣帝为文侯,景王为武侯,文王表不宜与二祖同,于是改谥宣文、忠武。至文王受晋王之号,魏帝又追命宣文为宣王,忠武为景王。
陈留王景元元年,追谥汉献帝夫人为献穆皇后。
按《魏志·陈留王本纪》:景元元年,故汉献帝夫人节薨,帝临于华林园,使使持节追谥夫人为献穆皇后。
吴
大帝黄龙元年,权即皇帝位,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按《吴志·大帝本传》云云。
赤乌四年,赐太子登谥。
按《吴志·大帝本传》不载。 按《册府元龟》:吴太子登大帝,长子赤乌四年,薨,谥曰宣太子。
太元二年,权薨,谥曰大皇帝。
按《吴志·大帝本传》云云。
晋
晋以太常博士,定王公以下谥。按《晋书·职官志》:太常博士,魏官也。魏文帝初置,晋因之。王公以下应追谥者,则博士议定之。
武帝泰始元年,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八年,议平陵男郭奕谥。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太康八年十月,太常上谥故太常平陵男郭奕为景侯。有司奏云:晋受命以来,祖宗号谥群下未有同者,故郭奕为景,与景皇同,不可听,宜谥曰穆。王济、羊璞等并云:夫无穷之祚,名谥不一,若皆相避,于制难全。如悉不避,复非推崇事尊之礼。宜依讳名之义,但及七庙祖宗而已,不及迁毁之庙。成粲、武茂、刘讷并云:同谥非嫌。号谥者,国之大典,所以厉时作教,经天人之远旨也。固虽君父,义有所不隆,及在臣子,或以行显。故能使上下迈德,罔有怠荒。臣愿圣世同符尧舜,行周同谥之礼,舍汉魏近制相避之议。又引周公父子同谥曰文。武帝诏曰:非言君臣不可同,正以奕谥景不相当耳,宜谥曰简。
惠帝永康元年,追谥故太子遹。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康元年夏四月,赵王伦矫诏废贾后为庶人,追复故皇太子位。六月,葬悯怀太子于显平陵。 按《悯怀太子传》:贾庶人死,册复太子曰:呜呼。维尔少资岐嶷之质,荷先帝殊异之宠,大启土宇,奄有淮陵。朕奉遵遗旨,越建尔储副,以光显我祖宗。祗尔德行,以从保傅,事亲孝敬,礼无违者。而朕昧于凶构,致尔于非命之祸,俾申生、孝己复见于今。赖宰相贤明,人神愤怨,用启朕心,讨厥有罪,咸伏其辜。何补于荼毒冤魂酷痛哉。是用忉怛悼恨,震动于五内。今追复皇太子丧礼,反葬京畿,祠以太牢。魂而有灵,尚获尔心。帝为太子服长子斩衰。谥曰悯怀。
元帝太兴三年,诏议谥典。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杜佑·通典》:东晋元帝太兴三年诏:古者皆谥,名实相称。顷来有爵乃谥,非圣贤本意。通议之。有司表云:刘毅宜谥,以申毅忠允匪躬。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斯诚圣朝考绩以著勋之美事也。按谥者行之迹,而号者功之表。今毅功德并立,而有号无谥,于义不体。窃以春秋之事求之,谥主于行而不系爵。然汉魏相承,爵非列侯,则皆没其高行而不加之谥,至使三事之贤臣,不如野战之将士。臣愿圣代举春秋之远制,改近代之旧服。
穆帝永和十一年,议赐王妃谥。
按《晋书·穆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永和十一年,彭城国为李太妃求谥。博士曹耽之议:夫妇行不必同,不得以夫谥谥妇。春秋妇人有谥甚多,经无讥文,知礼得谥也。胡讷云:礼,妇人生以夫爵,死以夫谥。春秋夫人有谥,不复依礼耳。安平献王李妃、琅琊武王诸葛妃、太傅东海王裴妃并无谥,今宜率旧典。王彪之云:妇人有谥,礼坏故尔。声子为谥,服虔诸儒以为非。杜预亦云礼,妇人无谥。春秋无讥之文,所谓不待贬绝自明者也。近世惟后乃有谥耳。太尉荀顗上谥法云:若赐谥而道远不及葬者,皆封策下属,遣所承长吏奉策即冢祭赐谥。
孝武帝宁康二年,追封谥故会稽世子郁为临川献王。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宋
武帝永初元年,追谥皇考妣及妃臧氏。按《宋书·武帝本纪》:永初元年,追尊皇考为孝穆皇帝,皇妣为穆皇后。八月,追谥妃臧氏为敬皇后。
按《杜佑·通典》:宋武帝受禅,追尊皇考为孝皇帝,皇妣为穆皇后。策曰:维永初元年,皇帝谨遣某官某,奉策上皇考尊号曰孝皇帝。仰惟圣灵,邈焉阻远。昔有周丕崇,祚兴昌季,其在魏晋,亦申情礼,所以聿追来孝,所因者本。谨稽式上代,考诸令准,称谓既极,情典攸遂。所以仰顺天人,俯穆率土,在心远慕,庶云有慰。追尊先后策曰:维年月朔,皇帝谨遣某官某,奉策上皇妣尊号曰孝穆皇后。伏惟皇妣,资坤厚之性,体母仪之德,等美姜嫄,齐列妊姒,训穆中闺,化流自远,膺历运之期,飨兹天位。谨依前典,敬奉大礼,仰慕圣善之爱,俯增蓼莪之思。
文帝元嘉元年,追尊所生胡婕妤为皇太后,谥曰章后。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按《杜佑·通典》:宋文帝元嘉元年,司空、录尚书事臣羡之等言:伏惟先婕妤,柔明塞渊,光备六列,德昭坤范,训洽母仪,用能启祚圣明,奄宅四海。而天祚永违,严亲莫逮。臣等参详,远准春秋,近稽汉晋,谨追上尊号为皇太后,礼官撰谥,用崇寝庙。
南齐
高祖建元元年,追谥汝阴王及兄道度、道生并上皇考妣及妃谥。按《南齐书·高祖本纪》:建元元年夏五月,汝阴王薨,追谥为宋顺帝。辛酉,追封谥上兄道度为衡阳元王,道生为始安贞王。丙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为孝皇后,妃为昭皇后。冬,十月,辛巳,汝阴太妃王氏薨,追赠为宋恭皇后。
建元四年,上太祖尊谥。
按《南齐书·高祖本纪》:建元四年三月,壬戌,上崩于临光殿,年五十六。四月,庚寅,上谥曰太祖高皇帝。
武帝永明十一年,太孙即位,追尊父文惠皇太子为世宗文皇帝。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郁林王本纪》云云。按《册府元龟》:南齐文惠太子,长懋武帝长子即位,立为皇太子。永明十一年,薨。帝幸东宫,临哭尽哀,诏敛以衮冕之服,谥曰文惠。
明帝建武元年,谥海陵王曰恭王,并追上始安贞王及妃尊号。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建武元年冬,十月,即皇帝位。十一月,追尊始安贞王为景皇,妃为懿后。 按《海陵王本纪》:建武元年十一月,称王有疾,数遣御师占视,乃殒之。谥曰恭王。
建武四年秋,八月,追尊景皇所生王氏为恭太后。按《南齐书·明帝本纪》云云。
和帝中兴二年,追上帝谥。
按《南齐书·和帝本纪》:中兴二年春三月,车驾东归至姑熟,禅位梁王。夏,四月,梁王奉帝为巴陵王,宫于姑熟。戊辰,薨,年十五。追尊为齐和帝。
梁
武帝天监元年,追尊封考妣以下谥号。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元年,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献皇后。追谥妃郗氏为德皇后。追封兄太傅懿为长沙郡王,谥曰宣武;齐后军咨议敷为永阳郡王,谥曰昭;弟齐太常畅为衡阳郡王,谥曰宣;齐给事黄门侍郎融为桂阳郡王,谥曰简。
中大通三年,追赐太子统谥。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昭明太子传》: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高祖幸东宫,临哭尽哀。诏敛以衮冕。谥曰昭明。
大清三年,追上帝谥及妃王氏。
按《梁书·武帝本纪》:大清三年五月丙辰,高祖崩于净居殿,时年八十六。冬十一月,追尊为武皇帝。 按《简文帝本纪》:大清三年,高祖崩,即皇帝位,追谥妃王氏为简皇后。
简文帝大宝二年,贼伪上帝谥。明年,世祖改尊为简文皇帝。
按《梁书·简文帝本纪》:大宝二年冬十月,崩于永福省。贼伪谥曰明皇帝,庙称高宗。明年,三月癸丑,王僧辩率前百官奉梓宫升朝堂,世祖追崇为简文皇帝,庙曰太宗。
元帝承圣元年,追谥所生妣及太子大器。
按《梁书·元帝本纪》:承圣元年十一月己卯,追尊所生妣阮修容为文宣太后。 按《哀太子大器传》:太子,字仁宗,太宗嫡长子也,太宗即位,立为皇太子。大宝二年,贼景废太宗,将害太子,时贼党称景命召太子。太子颜色不变,徐曰:久知此事,嗟其晚耳。乃指系帐竿下绳,命取绞之而绝。承圣元年,追谥哀太子。
承圣三年,世祖崩于西魏。明年,追上尊谥。
按《梁书·元帝本纪》:承圣三年,魏军大攻,世祖出枇杷门,亲临阵督战。六军败绩。反者斩西门关以纳魏师,城陷于西魏。世祖见执。十二月辛未,西魏害世祖,遂崩焉。明年四月,追尊为孝元皇帝,庙曰世祖。
敬帝太平二年,追上帝谥。
按《梁书·敬帝本纪》:太平二年,陈祖践祚,奉帝为江阴王,薨于外邸,追谥敬皇帝。
陈
高祖永定元年,追尊皇祖考及夫人世子谥号。按《陈书·高祖本纪》:永定元年,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追谥前夫人钱氏号为昭皇后,世子充为孝怀太子。
永定三年,群臣上帝尊谥。
按《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三年,崩于璿玑殿,时年五十七。秋八月,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按《隋书·礼仪志》:陈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新除尚书左丞庾持称:晋、宋以来,皇帝大行仪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庙,奏策奉谥。梓宫将登辒辌,侍中版奏,已称某谥皇帝。遣奠,出于陛阶下,方以此时,乃读哀策。而前代策文,犹云大行皇帝,请明加详正。国子博士、领步兵校尉、知仪礼沈文阿等谓:应劭《风俗通》,前帝谥未定,臣子称大行,以别嗣主。近检梁仪,自梓宫将登辒辌,版奏皆称某谥皇帝登辒辌。伏寻今祖祭已奉策谥,哀策既在庭,遣祭不应犹称大行。且哀策篆书,藏于元宫。谓依梁仪称谥,以传无穷。诏可之。
世祖天嘉元年,改谥皇祖妣景安皇后曰景文皇后,追策故始兴昭烈王妃曰孝妃。
按《陈书·世祖本纪》云云。
天康元年,群臣上帝尊谥。
按《陈书·世祖本纪》:天康元年,崩于有觉殿。六月,群臣上谥曰文皇帝,庙号世祖。
宣帝大建十四年,上帝尊谥。
按《陈书·宣帝本纪》:大建十四年春正月,高宗弗豫,崩于宣福殿。二月,上谥孝宣皇帝,庙号高宗。
后主祯明三年正月,后主,为隋军所执,入于长安。隋仁寿四年,薨于洛阳。追赠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谥曰炀。
按《陈书·后主本纪》:云云。
北魏
太祖天兴元年,追尊成帝已下及后谥号。按《魏书·太祖本纪》云云。 按《世纪》:成皇帝,讳毛节皇帝、讳贷庄皇帝、讳观明皇帝、讳楼安皇帝、讳越宣皇帝、讳推寅景皇帝、讳利元皇帝、讳俟和皇帝、讳肆定皇帝、讳机僖皇帝、讳盖威皇帝、讳侩献皇帝、讳邻圣武皇帝、讳诘汾始祖神元皇帝、讳力微文皇帝、讳沙漠汗章皇帝、讳悉鹿平皇帝、讳绰思皇帝、讳弗昭皇帝、讳禄官桓皇帝、讳猗㐌穆皇帝、讳猗卢平文皇帝、讳郁律惠皇帝、讳贺傉炀皇帝、讳纥那烈皇帝、讳翳槐昭成皇帝、讳什翼犍献明皇帝、讳实格之。 按《皇后列传》:神元皇后窦氏、文帝皇后封氏、桓帝皇后祁氏、平文皇后王氏、昭成皇后慕容氏、献明皇后贺氏。
明元帝永兴元年,追尊皇妣刘氏为宣穆皇后。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帝还宫,哀不自止,日夜号泣。太祖知而又召之。帝欲入,左右曰:孝子事父,小杖则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陷帝于不义。不如且出,待怒解而进,不晚也。帝惧,从之,乃游行逃于外。天赐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绍作逆,太祖崩。帝入诛绍。壬申,即皇帝位,大赦,改年为永兴元年。追尊皇妣为宣穆皇后。 按《道武宣穆皇后刘氏传》: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太宗即位,追尊谥号,配飨太庙。自此后宫人为帝母,皆正位配享焉。
永兴二年,上太祖尊谥。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不载。 按《太祖本纪》:永兴二年,上谥宣武皇帝。庙号太祖。
泰常五年,更上太祖及姚夫人杜贵嫔号谥。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泰常五年五月,诏曰:宣武皇帝体道得一,天纵自然,大行大名未尽美,非所以光扬洪烈、垂之无穷也。今因启纬图,始睹尊号,天人之意,焕然著明。其改宣曰道,更上尊谥曰道武皇帝,以彰灵命之先启,圣德之元同。告祀郊庙,宣于八表。 按《明元昭哀皇后姚氏传》:泰常五年薨,赠皇后玺绶,而后加谥焉。 按《明元密皇后杜氏传》:初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有宠,生世祖。及太宗即位,拜贵嫔。泰常五年薨,谥曰密。
泰常八年,上太宗尊谥,追尊皇妣杜氏为密太后。按《魏书·太宗本纪》:泰常八年十有一月,帝崩于西宫。十有二月,上谥曰明元皇帝,庙称太宗。 按《世祖本纪》:泰常八年十一月,即皇帝位。十有二月,追尊皇妣为密皇太后。 按《明元密皇后杜氏传》:世祖即位,追尊号谥,配享太庙。
世祖太平真君元年,上保母皇太后窦氏谥。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明元密皇后杜氏传》:世祖保母窦氏。操行纯备,进退以礼。太宗命为世祖保母。性仁慈,勤抚导。世祖感其恩训,奉养不异所生。及即位,尊为保太后,后尊为皇太后。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世祖征凉州,蠕蠕吴提入寇,太后命诸将击走之。真君元年崩,谥曰惠。
正平元年,册谥皇太子曰景穆。
按《魏书·世祖本纪》:正平元年六月戊辰,皇太子薨。壬申,葬景穆太子于金陵。 按《恭宗本纪》:正平元年六月戊辰,薨于东宫,时年二十四。庚午,册曰:呜呼。惟尔诞资明睿,岐嶷夙成。正位少阳,克荷基构。宾于四门,百揆时叙;允釐庶绩,雨风不迷。宜享无疆,隆我皇祚;如何不幸,奄焉殂殒。朕用悲恸于厥心。今使使持节兼太尉张黎、兼司徒窦瑾奉策,即柩赐谥曰景穆,以显昭令德。魂而有灵,其尚嘉之。
正平二年,上世祖尊谥。
按《魏书·世祖本纪》:正平二年春二月,帝崩于永安宫。秘不发丧。中常侍宗爱矫皇后令,迎南安王余入而立之,改元为永平。三月辛卯,上尊谥曰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高宗兴安元年十有一月,追尊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皇妣为恭皇后。
按《魏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恭宗本纪》:高宗即位,追尊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按《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传》:真君元年,生高宗。世祖末年薨。高宗即位,追尊号谥,配飨太庙。
和平元年,上保母皇太后常氏谥。
按《魏书·高宗本纪》:和平元年夏四月,皇太后常氏崩于寿安宫。五月,葬昭太后于广宁鸣鸡山。 按《高宗乳母常氏传》:本辽西人。太延中,以事入宫,世祖选乳高宗。慈和履顺,有劬劳保护之功。高宗即位,尊为保太后,寻为皇太后,谒于郊庙。和平元年崩,诏天下大临三日,谥曰昭。
和平六年,上高宗尊谥。
按《魏书·高宗本纪》:和平六年夏五月癸卯,帝崩,上尊谥曰文成皇帝,庙号高宗。
高祖承明元年,上显祖及皇妣李氏尊谥。
按《魏书·显祖本纪》:承明元年,崩于永安殿,上尊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 按《高祖本纪》:承明元年秋七月,追尊皇妣李贵人为思皇后。 按《献文思皇后李氏传》:显祖即位,为夫人,生高祖。皇兴二年薨。承明元年追崇号谥,配飨太庙。
太和十四年,上太皇太后冯氏尊谥。
按《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葬文明太皇太后于永固陵。 按《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太和十四年,崩于太和殿。谥曰文明太皇太后。
太和十六年二月丁未,改谥宣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
按《魏书·高宗本纪》云云。
太和二十三年,上高祖尊谥,追尊皇妣高氏曰文昭皇后。
按《魏书·高祖本纪》:二十三年夏四月丙午,帝崩。上谥曰孝文皇帝,庙曰高祖。 按《世宗本纪》:太和二十三年六月戊辰,追尊皇妣曰文昭皇后。 按《孝文昭皇后高氏传》:后入掖庭,生世宗。及冯昭仪宠盛,密有母养世宗之意。后自代如洛阳,暴薨于汲郡之共县,或云昭仪遣人贼后也。其后有司奏请加昭仪号,谥曰文昭贵人,高祖从之。世宗践祚,追尊配飨。
世宗正始四年,上顺皇后于氏谥。
按《魏书·世宗本纪》云云。 按《宣武顺皇后于氏传》:后静默宽容,生皇子昌,三岁夭没。其后暴崩,谥曰顺皇后。
延昌四年,上世宗尊谥。
按《魏书·世宗本纪》:延昌四年春正月,帝,崩于式乾殿。二月,上尊谥曰宣武皇帝,庙号世宗。
肃宗武泰元年,上帝尊谥。
按《魏书·肃宗本纪》:武泰元年春二月,帝崩于显阳殿,太子即位,上尊谥曰孝明皇帝,庙号肃宗。
敬宗永安二年春二月,尊皇考为文穆皇帝,庙号肃宗,皇妣为文穆皇后。
按《魏书·敬宗本纪》云云。
后废帝中兴二年,上敬宗尊谥。
按《魏书·后废帝本纪》:中兴二年二月辛亥,上孝庄皇帝谥曰武怀皇帝。 按《敬宗本纪》:中兴二年谥为武怀皇帝。
出帝太昌元年,改上敬宗尊谥。
按《魏书·出帝本纪》:太昌元年六月丁卯,改谥武怀皇帝曰孝庄。 按《敬宗本纪》:太昌元年又谥孝庄皇帝,庙号敬宗。
永熙二年,追尊皇考为武穆皇帝,皇太妃冯氏为武穆皇后,皇妣李氏为太妃。
按《魏书·出帝本纪》云云。
孝静帝武定五年春正月,齐献武王薨于晋阳。秋七月,谥曰献。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武定七年八月辛卯,齐文襄王薨于第。八年正月丁卯,谥曰文襄王。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北齐
文宣帝天保元年,追上皇祖考妣及皇兄尊谥。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元年,追尊皇祖文穆王为文穆皇帝,妣为文穆皇后,皇考献武王为献武皇帝,皇兄文襄王为文襄皇帝。
天保三年,追上中山王尊谥。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不载。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武定八年夏五月丙辰,诏归帝位于齐国,即日逊于别宫。齐天保元年夏五月己未,封帝为中山王。二年冬十二月己酉,中山王殂。三年春二月,奉谥曰孝静皇帝。
废帝乾明元年,上文宣帝尊谥。
按《北齐书·废帝本纪》不载。 按《文宣帝本纪》:天保十年十月甲午,帝暴崩于晋阳宫德阳堂。乾明元年二月丙申,谥曰文宣皇帝,庙号威宗。
武成帝大宁元年,上孝昭帝尊谥。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不载。 按《孝昭帝本纪》:皇建二年,帝,崩于晋阳宫。大宁元年闰十二月癸卯,梓宫还邺,上谥曰孝昭皇帝。
后主天统元年,诏改献武帝、献明后及文宣谥号。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元年冬十一月己丑,太上皇帝诏改太祖献武皇帝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献明皇后为武明皇后;其文宣谥号委有司议定。十二月庚午,有司奏改高祖文宣皇帝为威宗景烈皇帝。
按《祖珽传》:珽,为太常少卿、散骑常侍、假仪同三司,
掌诏诰。初,珽于乾明、皇建之时,知武成阴有大志,遂深自结纳,曲相祗奉。武成于天保世频被责,心常衔之。珽至是希旨,上书请追尊太祖献武皇帝为神武,高祖文宣皇帝改为威宗景烈皇帝,以悦武成,武成从之。
天统四年,上太上皇谥。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武成帝本纪》:天统四年,太上皇崩于邺宫乾寿堂,谥曰武成皇帝,庙号世祖。
北周
明帝武成二年,上帝尊谥。按《周书·明帝本纪》:武成二年,崩于延寿殿,谥曰明皇帝,庙称世宗。
武帝建德元年,追上略阳公帝谥。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元年夏四月,追尊略阳公为孝闵皇帝。 按《孝闵帝本纪》:护遣大司马贺兰祥逼帝逊位。遂幽于旧邸,月馀,以弑崩。及武帝诛护后,乃诏曰:慎始敬终,有国彝典。事亡如存,哲王通制。义崇追远,礼贵尊亲。故略阳公至德纯粹,天姿秀杰。属魏祚告终,宝命将改,讴歌允集,历数攸归,上协苍灵之庆,下昭后祇之锡。而祸生肘腋,衅起萧墙,白兽噬骖,苍鹰集殿,幽辱神器,弑酷乘舆,冤结生民,毒流宇县。今河海澄清,沴氛消荡,追尊之礼,宜崇徽号。遣太师、蜀国公告于南郊上谥曰孝闵皇帝。
宣政元年,上帝尊谥。
按《周书·武帝本纪》:宣正元年夏六月,帝疾甚,还京。其夜,崩于乘舆。谥曰武皇帝,庙称高祖。
隋
文帝开皇元年,上太祖及皇妣尊谥。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元年春二月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
唐
唐以太常博士掌拟谥,复以行状质其当不。按《唐书·百官志》: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文武百官行状。若死而传于史官、谥于太常,则以其行状质其当不。
按《杜佑·通典》:大唐之制,太常博士掌凡王公以下拟谥,皆迹其功德而为之褒贬。无爵称子。养德丘园,声实名著,则谥曰先生。大行则大名,小行则小名。〈又〉赠谥于柩。其日,主人入,升立于馔东,西面。祝持赠谥文升自东阶,进立于柩东南,北向。内外皆止哭。祝少进,跪读文讫,兴。主人哭拜稽颡,内外应拜者皆再拜。祝进,跪奠赠谥文于柩东,兴,退复位。内外皆就位坐哭。
高祖武德元年,追上皇高祖以下尊谥。
按《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六月己卯,追谥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妣独孤氏曰元贞皇后;妃窦氏曰穆皇后。
太宗贞观九年,上高祖尊谥。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高祖本纪》:贞观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谥曰大武,庙号高祖。
贞观十六年,诏复建成皇太子谥。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隐太子传》:太宗立,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十六年,追今谥。
按《册府元龟》:唐隐太子建成,高祖长子。武德九年,以谋害太宗,伏诛。贞观元年,追封息王,谥曰隐。十六年,诏曰:昔戾园败德,西都表其号谥。楚英干纪,东汉锡其汤沐。斯皆屈邦国之禁,申骨肉之恩也。息隐王地乃居,长守器运,初自贻伊戚,陷于祸难。日月逾迈,松槚成行。朕嗣守鸿基,颁寻遗烈,何尝不陟彼冈而靡观,瞻同株而疚怀。恩备哀荣,式加礼命。可追复皇太子谥,仍依前陵曰隐陵。
贞观十九年二月,赠比干太师,谥曰忠烈。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上太宗尊谥。
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幸翠微宫。五月,皇帝崩于含风殿,谥曰文。
高宗乾封元年二月己未,如亳州,祠老子,追号太上元元皇帝。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上元元年,追尊六代、五代祖妣为帝后,并增高祖、太宗及后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上元元年八月,追尊六代祖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曰宣庄皇后;五代祖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曰光懿皇后。增高祖、太宗及后谥。 按《高祖本纪》:上元元年改谥神尧皇帝 按《太宗本纪》:上元元年,改谥文武圣皇帝。
上元二年,追谥皇太子。
按《唐书·高宗本纪》: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天后杀皇太子。五月戊申,追号皇太子为孝敬皇帝。 按《孝敬皇帝传》: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诏曰:太子婴沈瘵,朕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结,疾日以加。宜申往命,谥为孝敬皇帝。
按《册府元龟》:太子弘,高宗五子。初,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上元二年,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诏曰:朕肃承鸿绪,无忘驭朽之怀。虔奉圣谟,每切临深之惧。幸以穹昊垂祐,宗社降灵。公卿尽协赞之谋,黎庶遂怀生之望。故得乾坤交泰,日月休徵。垂衣而晏九瀛,端拱而家六合。方将回銮峒岫,体高尚于轩皇。脱屣汾川,追逸轨于伊后。成功弗处,思遵象帝之规。守器斯传,用申知子之授。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肃敬著于三庙,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历,岂谓遽婴露雾,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速上宾之驾。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谥为孝敬皇帝。仍遵典故式,备徽章布告,遐迩使知朕意。
弘道元年,上帝尊谥。
按《唐书·高宗本纪》:弘道元年十一月丁未,如东都。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是夕,皇帝崩于贞观殿。谥曰天皇大帝。
中宗嗣圣元年,〈即武后光宅元年〉追上武氏五代以下谥。按《唐书·武后本纪》:光宅元年九月己巳,追尊武氏五代祖克己为鲁国公,妣裴氏为鲁国夫人;高祖居常
为太尉、北平郡王,妣刘氏为王妃;曾祖俭为太尉、金城郡王,妣宋氏为王妃;祖华为太尉、太原郡王,妣赵氏为王妃;考士彟为太师、魏王,妣杨氏为王妃。十月丙申,追谥五代祖鲁国公曰靖高祖;北平郡王曰恭肃曾祖;金城郡王曰义康祖;太原郡王曰安成;考魏王曰忠孝。
嗣圣四年,〈即武后垂拱三年〉追上孝敬帝妃号谥。按《唐书·武后本纪》:垂拱三年四月辛丑,追号孝敬皇帝妃裴氏曰哀皇后。
嗣圣六年,〈即武后永昌元年〉更上五代以下尊谥。按《唐书·武后本纪》:永昌元年二月丁酉,尊考太师魏忠孝王曰周忠孝太皇。置崇先府官。戊戌,追谥妣杨氏曰周忠孝太后;太原郡王曰周安成王,妃赵氏为王妃;金城郡王曰魏义康王,妃宋氏为王妃;北平郡王曰赵肃恭王,妃刘氏为王妃;五代祖鲁国公曰太原靖王,夫人裴氏为王妃。
嗣圣七年,〈即武后天授元年〉武氏改国号,称帝,立七庙,追上始祖以下号谥。
按《唐书·武后本纪》:天授元年九月壬午,改国号周。大赦,改元,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为皇孙。丙戌,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妣姒氏曰文定皇后;四十代祖平王少子武曰睿祖康皇帝,妣姜氏曰康惠皇后;太原靖王曰严祖成皇帝,妣曰成庄皇后;赵肃恭王曰肃祖章敬皇帝,妣曰章敬皇后;魏义康王曰烈祖昭安皇帝,妣曰昭安皇后;周安成王曰显祖文穆皇帝,妣曰文穆皇后;忠孝太皇曰太祖孝明高皇帝,妣曰孝明高皇后。
嗣圣十年,〈即武后长寿二年〉更上烈祖、显祖、太祖尊谥。按《唐书·武后本纪》:长寿二年,追尊烈祖昭安皇帝曰浑元昭安皇帝,显祖文穆皇帝曰立极文穆皇帝,太祖孝明高皇帝曰无上孝明高皇帝。
嗣圣二十二年,〈即武后长安五年〉上武后尊谥。按《唐书·武后本纪》:长安五年正月丙午,皇帝复于位。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十一月,崩,谥曰大圣则天皇后。
景龙四年,上帝尊谥。
按《唐书·中宗本纪》:景龙四年六月壬午,皇帝崩,年五十五,谥曰孝和皇帝。
睿宗景云元年,追谥天后及太子重俊。
按《唐书·睿宗本纪》: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甲申,乃发丧。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赦,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政,罢睿宗参谋政事,以为太尉。庚子,临淄郡王隆基率万骑兵入北军讨乱,诛韦氏。辛丑,睿宗奉皇帝御安福门。进封隆基为平王。甲辰,安国相王即皇帝位于承天门。复重茂为温王。丁未,立平王隆基为皇太子。复则天大圣皇后号曰天后。七月己巳,大赦,改元。十月,追号天后曰大圣天后。
按《册府元龟》:节悯太子重俊,中宗第三子。神龙二年,立为皇太子。三年,矫制发左右羽林兵,杀武三思及其子宗训,入求韦庶人,不克而死。景云元年,制曰:朕闻曾氏之孝也,慈亲惑于疑听;赵虏之族也,明主哀而望思。历考前闻,率繇旧典。重俊,大行之子,元良守器。往罹搆间,困于谗嫉。莫顾鈇钺,轻盗甲兵,有此诛夷,无不悲惋。今四凶咸服,十起何追,方申赤晕之冤,以舒黄泉之痛。可赠皇太子。谥曰节悯,陪葬定陵。时太府少卿韦,凑上疏驳之不纳。
元宗开元四年,上太上皇尊谥。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四年六月,太上皇崩。十月,葬大圣真皇帝于桥陵。 按《睿宗本纪》:先天二年,诰归政于皇帝。开元四年六月,崩于百福殿,谥曰大圣真皇帝。
开元十一年,追号宣皇帝曰献祖,光皇帝曰懿祖。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礼乐志》:中宗神龙元年,已复京太庙,又立太庙于东都。议立始祖七庙,以景皇帝为始祖,而不祔宣皇帝。开元十年,诏宣皇帝复祔于正室,谥为献祖,并谥光皇帝为懿祖。
开元二十七年,尊谥先圣为文宣王。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开元二十七年,诏夫子既称先圣,可谥曰文宣王。遣三公持节册命。以其嗣为文宣公。任州长史,代代勿绝。
天宝八载,加上元元皇帝及高祖以下帝后谥。
按《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八载闰六月丙寅,谒太清宫,加上元元皇帝号曰圣祖大道元元皇帝,增祖宗帝后谥。 按《高祖本纪》:天宝八载,谥神尧大圣皇帝。按《太宗本纪》:天宝八载,谥文武大圣皇帝。 按《高宗本纪》:天宝八载,改谥天皇大圣皇帝。 按《武后本纪》:天宝八载,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天宝十三载,增上元元皇帝及高祖诸帝尊谥。按《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十三载二月壬申,朝献于太清宫,加上元元皇帝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元元天皇大帝。癸酉,朝享太庙,增祖宗谥。 按《高祖本纪》:天宝十三载,增谥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按《太宗本纪》:天宝十三载,增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按《高宗本纪》:天宝十三载,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按《中宗本纪》:天宝十三载,加谥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按《睿宗本纪》:天宝十三载,增谥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代宗大历十四年,德宗即位,上代宗尊谥。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杜佑·通典》:大唐元陵谥册文:维某年月日,哀子嗣皇帝臣讳,伏以圣德之大,上与天合,人道近昵,鲜克究知,敢尽其所见,泣以叙财成之业。伏惟大行皇帝,绍休七圣,临照八极,以至道御群有,以至化怀远方,登假于上,敷闻在下。肇加元服,顷升储闱,生知之敏,动与神契。承顺元宗也,斋栗之容著;奉养肃宗也,爱敬之礼深。履蒸蒸,躬翼翼,不绝驰道,日朝寝门,此则首冠百王,大舜、周文之孝也。其于崇儒尚齿,尊道贵德,穷理尽性之学,经天纬地之文,包荒含垢之量,迪哲允龚之善,斯又睿圣不测,同符乎三五,无得而称也。当禄山叛乱,陷覆二京,以天人之重,授元戎之律,师之所及,狂寇歼夷,复宗社之阽危,拯生灵于焚燎,则乾维重构,宸极以安。及史盗间舋,三河屡梗,在抚军之际,思明陨命,乘践祚之初,朝义授首,则梁陈底定,朔易从风。其或屈强于大梁,背诞于南越,莫不朝为枭獍,夕为鲸鲵,此高光之功,神武之略也。自是肃勿群后,宾延万灵,洿潴郁没之刑寝,焚瘗悬沈之礼备。衣冠有沦于胁从者,释而靡问;灵祇有阙于禋祀者,秩而致享。堲谗说,求谠言,扇以祥风,浸以膏泽,九译奉贡,四夷将宾,丕冒出日,罔不率俾。犹复严恭寅畏,顾省阙遗,兢兢业业,日仄不暇,故得元功广运,协运旁流,灵契毕发,元祥荐至,瑞璧出于泗,清澜变于河。其馀见祉鳞羽、呈祥草木者,不可殚记。方议櫜弓偃武,臻于太和,告禅于石闾,镂功于金版,遽承凭几之命,奄遘缀衣之酷,号天叩地,罔所依归。今龙攒就启,蜃辂将驾,采鸿儒硕生之议,考公卿百辟之请,佥以盛德大业,匪号谥莫宣,是用虔奉古训,发扬茂实,谨遣摄太尉某奉册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曰代宗。伏惟明灵降格,膺兹典礼,诞锡纯嘏,贻燕后昆。呜呼哀哉。
宪宗元和元年,上太上皇尊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顺宗本纪》:永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曰太上皇。辛丑,改元。元和元年正月,崩于咸宁殿,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元和六年,赐太子宁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惠昭太子宁,宪宗长子。元和四年,立为皇太子。六年薨。谥曰惠昭。元和十五年,上宪宗尊谥。
按《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帝崩,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
文宗开成三年,赐太子永谥。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成三年十一月皇太子薨谥曰庄恪太常礼院奏庄恪太子准惠昭太子例合立庙请下有司从之
宣宗大中三年,增上顺宗、德宗谥。
按《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按《顺宗本纪》:大中三年,增谥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按《宪宗本纪》:大中三年,加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按《礼乐志》:宣宗已复河、湟三州七关,归其功顺宗、宪宗而加谥号。博士李稠请改作神主,易书新谥。右司郎中杨发等议,以谓:古者已祔之主无改作,加谥追尊,非礼也,始于则天,然犹不改主易书,宜以新谥宝册告于陵庙可也。是时,宰相以谓士族之庙皆就易书,乃就旧主易书新谥焉。
大中十三年,上宣宗尊谥。
按《唐书·宣宗本纪》:大中十三年八月癸巳,皇帝崩于咸宁殿,年五十。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
懿宗咸通十三年,加上宣宗谥。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宣宗本纪》:咸通十三年,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知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哀帝天祐二年,苏楷请更昭宗谥。
按《唐书·哀帝本纪》不载。 按《昭宗本纪》:天祐元年八月,全忠以左右龙武统军朱友恭、氏叔琮、枢密使蒋元晖兵犯宫门;是夕,皇帝崩,年三十八。明年,起居郎苏楷请更谥恭灵庄闵,庙号襄宗。至后唐同光初,复故号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