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五十七卷目录
丧葬部汇考二十一
后梁〈太祖开平一则 乾化一则 末帝龙德一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长兴一则 悯帝应顺一则 废帝清泰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后汉〈高祖乾祐一则 帝乾祐二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三则〉
辽〈太祖天显一则 太宗天显四则 大同一则 世宗天禄一则 穆宗应历二则 景宗乾亨一则 圣宗统和四则 太平一则 兴宗重熙一则 道宗清宁二则 太康一则 寿隆一则 天祚帝保大一则〉
宋〈太祖建隆三则 乾德三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三则 雍熙一则 淳化一则 至道二则〉
后梁〈太祖开平一则 乾化一则 末帝龙德一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长兴一则 悯帝应顺一则 废帝清泰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后汉〈高祖乾祐一则 帝乾祐二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三则〉
辽〈太祖天显一则 太宗天显四则 大同一则 世宗天禄一则 穆宗应历二则 景宗乾亨一则 圣宗统和四则 太平一则 兴宗重熙一则 道宗清宁二则 太康一则 寿隆一则 天祚帝保大一则〉
宋〈太祖建隆三则 乾德三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三则 雍熙一则 淳化一则 至道二则〉
礼仪典第五十七卷
丧葬部汇考二十一
后梁
太祖开平二年春正月,唐哀帝崩。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开平元年夏四月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封唐主为济阴王。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以唐东都为西都。废京兆府为雍州。赐东都酺一日。二年春正月己亥,卜郊于西都。弑济阴王。
按《唐书·哀帝本纪》:天祐四年夏四月甲子,皇帝逊位,徙于曹州,号济阴王。梁开平二年二月遇弑,年十七,谥曰哀帝。后唐明宗追谥昭宣光烈孝皇帝,陵曰温陵。
乾化二年夏六月,帝崩。冬十一月,葬宣陵以元贞皇后祔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乾化二年夏六月,疾革,郢王友圭反。戊寅,皇帝崩。
〈注〉乾化二年十一月,友圭葬之河南伊阙县号宣陵
按《太祖元贞皇后张氏传》:天福元年,后以疾卒。太祖即位,追册为贤妃。初葬开封县润色乡,末帝立,追谥元贞皇太后,祔于宣陵。
末帝龙德三年冬十月,帝崩。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纪》:龙德三年冬十月甲戌,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及唐人战于中都,败绩,死之。唐人取曹州盗窃传国宝,奔于唐。戊寅,皇帝崩,年三十六。梁亡。
后唐
庄宗同光三年夏五月,皇太妃薨,废朝五日。六月,遣使为昭宗、少帝改卜园陵。秋七月,皇太后崩。冬十月,葬坤陵。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同光三年夏五月丁酉,皇太妃薨,废朝五日。六月辛未,宗正卿李纾为昭宗、少帝改卜园陵使。秋七月壬寅,皇太后崩。冬十月戊子,葬贞简太后于坤陵。按《明宗本纪》:同光三年,徙镇成德。贞简太后有疾,请入省,不许。太后崩,请赴山陵,许之。按《太祖家人传》: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夫人无子,性贤,不妒忌,常为太祖言:曹氏相,当生贵子,宜善待之。而曹氏亦自谦退,因相得甚欢。曹氏封晋国夫人,后生子,是为庄宗。庄宗即位,册尊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太妃曰:愿吾儿享国无穷,使吾获没于地以从先君,幸矣,复何言哉。庄宗灭梁入洛,使人迎太后归洛,居长寿宫,而太妃独留晋阳。同光三年五月,太妃薨。七月,太后崩,谥曰贞简,葬于坤陵。而太妃无谥,葬魏县。太妃与太后甚相爱,其送太后于洛阳也,涕泣而别,归而相思慕,遂至不起。太后闻之,欲驰至晋阳视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庄宗泣谏,群臣交章请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卒,悲哀不饮食,逾月亦崩。
按《册府元龟》: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八月,以宗正少卿李琼往曹州,捡行哀帝陵寝。三年正月丙申,敕曰:朕顾惟寡德,获嗣丕图,奉先之道常勤,送往之诚靡怠。爰自重兴庙社,载展郊禋,旋荡涤于瑕疵,复涵濡于庆泽。盖忧劳靖国,旷坠承祧,御朽若惊,涉川为惧。由是推移岁月,郁滞情怀。恭念昭宗晏驾之辰,少帝登遐之日,咸罹虺毒,遽殒龙髯。委冠剑于仇雠,托山陵于枭獍。静惟规制,岂叶度程。存怆结以弥深,因寝兴而增惕。虔思改卜,式慰允怀。宜令所司,别选园陵,备礼迁葬。贵雪幽明之恨,以申追慕之心。凡百臣寮,体朕哀感。虽有是命,以年饥,财不足而止。
按《文献通考》: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七月,贞简皇太后遗令曰:皇帝以万几至重,八表所尊,勿衣粗缞,勿居谅闇。三年之制,以日易月,过三日,便亲朝政。皇后诸妃及诸王公主,并制齐衰本服,以日易月,十三日除。中书门下翰林学士在朝,文武百官内诸司使,及诸道节度观察防禦使、刺史、监军,及前资官并僚佐官吏、士庶、僧道、百姓,并准本朝故事,降服施行,勿使过制。皇帝释服,不御八音,勿废群祀,勿断屠宰,勿禁宴游,园陵丧制,皆从简省。故申遗令,奉而行之。其月,太常礼院奏案故事,中书门下翰林学士在朝,文武官内诸司使供奉官以下,从成服三日,每日赴长寿宫朝临,自后不临其服,以日易月,十三日除至小祥日,合释服,每至月朔月望,小祥大祥释服日,未除服者,衰服临,已除服者,则素服不临,并赴长寿宫,先拜灵讫,移班近东进,名奉慰。又奏准故事,文武前资官及六品以下未升朝官,并士庶等,各于本家素服一临。禁卫诸军使以下,各于本军厅事素服一临。僧尼道士,各于本寺观一临。外命妇,各于本家素服朝临。三日,诸道节度、观察、防禦、团练、刺史及寮佐等,闻哀后,当日成服三日,改惨十三日除。从之。
同光四年夏四月,帝崩。秋七月,葬雍陵。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同光四年夏四月丁亥朔,皇帝崩。
〈注〉帝尸为伶人焚之。明宗入洛,得其骨烬。天成元年七月,葬之河南新安县,号雍陵。至晋避庙讳,更曰伊陵。
按《明宗本纪》:天成元年三月壬申,入汴州。四月丁亥,庄宗崩。己丑,入洛阳。甲午,监国,朝群臣于兴圣宫。丙午,始奠于西宫,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衰以衮冕。甲寅,大赦,改元。
长兴四年冬十一月,帝崩,葬徽陵。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长兴四年冬十月壬申,幸士和亭,得疾。十一月壬辰,秦王从荣以兵入兴圣宫,不克,伏诛。戊戌,皇帝崩于雍和殿。
〈注〉清泰元年,葬河南洛阳县号徽陵。
按《悯帝本纪》:长兴四年十一月,秦王从荣伏诛。明宗病甚,遣宦者孟汉琼召王于邺,而明宗崩,秘其丧六日。十二月癸卯朔,发丧于西宫,皇帝即位于柩前,群臣见于东阶,复于丧位。丙午,成服于西宫。丁巳,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户部尚书韩彦恽为副,中书舍人王延为判官,礼部尚书王权为礼仪使,兵部尚书李麟为卤簿使,御史中丞龙敏为仪仗使,左仆射权判河南府卢质为桥道顿递使。丁卯,禫。
悯帝应顺元年正月,作山陵。五月,帝崩。
按《五代史·唐悯帝本纪》:应顺元年春正月乙,未朱弘昭、冯赟献钱助作山陵。闰月,北京留守石敬塘献银绢助作山陵。二月庚寅,视作山陵。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反。三月戊辰,如卫州。按《废帝本纪》:清泰元年三月,悯帝出居于卫州。夏四月壬申,入京师,冯道率百官迎王于蒋桥,王辞不见。入哭于西宫,遂见群臣,道拜,王答拜。入居于至德宫。癸酉,以太后令降天子为鄂王,命王监国。乙亥,皇帝即位。戊寅,弑鄂王。乙酉,大赦,改元。
废帝清泰三年冬闰十一月,帝崩,葬徽陵域中。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清泰三年冬十一月丁酉,契丹立晋。闰月甲子,杨光远杀张敬达,以其军叛降于契丹。甲戌,契丹及晋人至于潞州。丁丑,至自河阳。辛巳,皇帝崩。
〈注〉年五十一帝自焚死晋高祖命葬其烬骨于徽陵域中
按《废帝子重美传》:晋兵将至,刘皇后积薪于地,将焚其宫室,重美曰:新天子至,必不露坐,但他日重劳民力,取怨身后耳。后以为然。废帝自焚,后及重美与俱死。
后晋
高祖天福七年夏六月,帝崩。秋七月,皇太后刘氏崩,辍朝三日,葬魏县。冬十一月,葬高祖于显陵。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天福七年夏六月乙丑,皇帝崩于保昌殿。按《出帝本纪》:天福七年六月乙丑,高祖崩,皇帝即位于柩前。庚午,使左骁卫将军石德超以御马二扑祭于相州之西山。丙子,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门下侍郎窦贞固为副,太常卿崔棁为礼仪使,户部侍郎吕琦为卤簿使,御史中丞王易简为仪仗使。秋七月壬辰,皇祖母刘氏崩,辍视朝三日。丁酉,使石德超扑马于相州之西山。八月庚申,天平军节度使景延广、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彰德军节度使郭谨,进钱粟助作山陵。庚午,葬皇祖母于魏县。九月辛丑,李守贞为大行皇帝山陵都部署。冬十一月庚寅,葬圣文章武孝皇帝于显陵。庚子,祔高祖神主于太庙。辛丑,蠲高祖灵车所过民租之半。
后汉
高祖乾祐元年春正月,帝崩。按《五代史·汉高祖本纪》:乾祐元年春正月乙卯,大赦,改元。己未,更名皓。丁丑,皇帝崩于万岁殿。
隐帝乾祐元年冬十一月,葬高祖于睿陵。
按《五代史·隐帝本纪》:魏王承训长而贤,高祖爱之,方属以为嗣,承训薨,高祖不豫,悲哀疾剧,乃以承祐属诸将相。宰相苏逢吉曰:皇子承祐未封王,请亟封之。未及封而高祖崩,秘不发丧。乾祐元年二月辛巳,封承祐周王。是日,皇帝即位于柩前。三月壬戌,窦贞固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吏部侍郎段希尧为副,太常卿张昭为礼仪使,兵部侍郎卢价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蔚为仪仗使。冬十一月壬申,葬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于睿陵。
乾祐三年冬十一月,帝崩。
按《五代史·隐帝本纪》:乾祐三年冬十一月丙子,杀杨邠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皆灭其族。郭威反。庚辰,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附于威。壬午,威犯封丘,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军于七里店。癸未,劳军于北郊。甲申,劳军于刘子陂。慕容彦超及郭威战,败绩,开封尹侯益叛降于威。郭允明反。乙酉,皇帝崩。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葬汉隐帝于颖陵。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不载。按《汉隐帝本纪注》:周广顺元年,葬之许州阳翟县,号颖陵。
世宗显德元年春正月,太祖崩。夏四月葬嵩陵自太原迁淑妃杨氏祔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显德元年春正月壬辰,皇帝崩于滋德殿。按《世宗本纪》:显德元年正月壬辰,太祖崩,秘不发丧。丙申,发丧,皇帝即位于柩前。二月丁卯,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夏四月乙卯,葬神圣文武恭肃孝皇帝于嵩陵。按《太祖淑妃杨氏传》:太祖方事汉高祖于太原,天福中妃卒,遂葬于太原之近郊。太祖即位,广顺元年九月,追册为淑妃。太祖崩,葬嵩陵,一后三妃皆当陪葬,而太原未克,世宗诏有司营嵩陵之侧为虚墓以俟。显德元年,世宗已败刘旻于高平,遂攻太原,太原闭壁被围,乃迁妃丧而葬之。
显德三年秋七月,皇后崩。冬十月,葬懿陵。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显德三年秋七月,皇后崩。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于懿陵。按《世宗宣懿皇后符氏传》:世宗征淮,后以帝不宜亲行,切谏止之,世宗不听。师久无功,遭大暑雨,后以忧成疾而崩。议者以方用兵,请杀丧礼,于是百官朝临于西宫,三日而释服,帝亦七日而释,葬于新郑,陵曰懿陵。
显德六年夏六月,帝崩。冬十一月,葬庆陵。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显德六年夏六月癸巳,皇帝崩于滋德殿。按《恭帝本纪》: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皇帝即位于柩前。癸卯,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
辽
太祖天显元年秋七月,帝崩于扶馀府。按《辽史·太祖本纪》:天显元年秋七月甲戌,次扶馀府,上不豫。是夕,大星陨于幄前。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气蔽天,踰日乃散。是日上崩,年五十五。天赞三年上所谓丙戌秋初,必有归处,至是乃验。壬午,皇后称制,权决军国事。八月甲午,皇后奉梓宫西还。壬寅,尧骨讨平诸州,奔赴行在。乙巳,人皇王倍继至。九月丁卯,梓宫至皇都,权殡于子城西北。己巳,上谥升天皇帝,庙号太祖。
太宗天显二年秋八月,葬太祖于祖陵。
按《辽史·太祖本纪》:天显二年八月丁酉,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按《太宗本纪》:天显元年七月,太祖崩,皇后摄军国事。明年秋,治祖陵毕。按《太祖淳钦皇后传》:后述律氏,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及葬,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
天显八年冬十一月,太皇太后崩。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八年冬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崩,遣使告哀于唐及人皇王倍。
天显九年春二月,葬太皇太后于德陵。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九年春二月戊寅,葬太皇太后于德陵。前二日,发丧于菆涂殿,上具衰服以送。后追谥宣简皇后,诏建碑于陵。
天显十年春正月,皇后崩于行在。夏五月,制服行丧,葬于奉陵。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十年春正月戊申,皇后崩于行在。二月戊寅,百僚请加追谥,不许。夏五月甲午朔,始制服行后丧。丙午,葬于奉陵。上自制文,谥曰彰德皇后。按《太宗靖安皇后传》:后萧氏,帝为大元帅,纳为妃,生穆宗。及即位,立为皇后。天显十年崩,谥彰德,葬奉陵。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谥。
大同元年夏四月丁丑,帝崩于栾城。秋九月壬子,葬怀陵。
按《辽史·太宗本纪》:大同元年夏四月戊辰,次高邑,不豫。丁丑,崩于栾城,年四十六。是岁九月壬子朔,葬于凤山,陵曰怀陵,庙号太宗。统和二十六年七月,上尊谥孝武皇帝。重熙三十一年九月,增谥孝武惠文皇帝。按《世宗本纪》:大同元年四月丁丑,太宗崩于栾城。戊寅,梓宫次镇阳,即皇帝位于柩前。甲申,次定州,命天德、朔古、解里等护梓宫先赴上京。秋九月壬子朔,葬嗣圣皇帝于怀陵。
世宗天禄五年九月,帝自将南伐,崩于行宫,葬显陵。按《辽史·世宗本纪》:天禄五年九月庚申朔,自将南伐。壬戌,次归化州祥古山。癸亥,祭让国皇帝于行宫。群
臣皆醉,察割反,帝遇弑,年三十四。应历元年,葬于显州西山,陵曰显陵。二年,谥孝和皇帝,庙号世宗。统和二十六年七月,加谥孝和庄宪皇帝。
穆宗应历三年夏六月,应天皇太后崩。冬十一月,祔葬祖陵。
按《辽史·穆宗本纪》:应历三年夏六月丁卯,应天皇太后崩。秋七月,不视朝。冬十月己酉,命太师唐骨德治大行皇太后园陵。十一月辛丑,谥皇太后曰贞烈,葬祖陵。按《太祖淳钦皇后传》:后述律氏,应历三年崩,年七十五,祔祖陵,谥曰贞烈。重熙二十一年,更上今谥。
应历十九年春三月,帝崩于行宫,葬怀陵。
按《辽史·穆宗本纪》:应历十九年春三月己巳,如怀州,猎获熊,欢饮方醉,驰还行宫。是夜,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庖人辛古等六人反,帝遇弑,年三十九,庙号穆宗。后祔葬怀陵。重熙二十一年,谥曰孝安敬正皇帝。
景宗乾亨四年秋九月,帝崩于行在。
按《辽史·景宗本纪》:乾亨四年秋九月庚子,幸云州。甲辰,猎于祥古山,帝不豫。壬子,次焦山,崩于行在。年三十五,在位十三年。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统和元年正月壬戌,上尊谥孝成皇帝,庙号景宗。重熙二十一年,加谥孝成康靖皇帝。按《圣宗本纪》:乾亨四年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二。皇后奉遗诏摄政,诏谕诸道。冬十月己未朔,帝始临朝。十二月癸酉,奉大行皇帝梓宫于菆涂殿。
圣宗统和元年春正月,以大行在殡,不受朝。内外臣僚命妇进助山陵费。二月,葬乾陵。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元年春正月戊午朔,以大行在殡,不受朝。乙丑,奉遗诏,召先帝庶兄质睦于菆涂殿前,复封宁王。加宰相室昉、宣徽使普领等恩。丙子,渤海挞马解里以受先帝厚恩,乞殉葬,诏不许,赐物以旌之。壬午,赵妃及公主胡骨典、奚王筹宁、宰相安宁、北大王普奴宁、惕隐屈烈、吴王稍、宁王只没与横帐、国舅、契丹、汉官等并进助山陵费。癸未,齐国公主率内外命妇进物如之。二月甲午,葬景宗皇帝于乾陵,以近幸朗、掌饮伶人挞鲁为殉。上与皇太后因为书附上大行。丙申,皇太后诣陵置奠,命绘近臣于御容殿,赐山陵工人物有差。庚子,以先帝遗物赐皇族及近臣。夏四月癸卯,谒乾陵。冬十一月庚辰,上与皇太后祭乾陵。
统和十年春正月丁酉,禁丧葬礼杀马,及藏甲冑、金银、器玩。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皇太后崩于行宫。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十七年冬十二月乙酉,南幸。皇太后不豫。戊子,肆赦。辛卯,皇太后崩于行宫。按《景宗睿知皇后传》:后萧氏,帝即位,选为贵妃。寻册为皇后,生圣宗。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摄国政。统和二十七年崩,谥曰圣神宣献皇后。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谥。
统和二十八年夏四月,祔葬太后于乾陵。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十八年春正月辛亥朔,不受贺。甲寅,如乾陵。癸酉,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宫于乾州菆涂殿。三月癸卯,上大行皇太后谥为圣神宣献皇后。是月,宋、高丽遣使来会葬。夏四月甲子,葬太后于乾陵。
太平十一年夏六月己卯,帝崩于行宫。冬十一月,葬庆陵。
按《辽史·圣宗本纪》:太平十一年春正月己酉朔,如混同江。二月,如长春河。三月,上不豫。夏五月,大雨水,诸河横流。六月丁丑朔,驻跸大福河之北。己卯,帝崩于行宫,年六十一,在位四十九年。景福元年闰十月壬申,上尊谥曰文武大孝宣皇帝,庙号圣宗。按《兴宗本纪》:太平十一年六月己卯,圣宗崩,即皇帝位于柩前。壬午,尊母元妃萧氏为皇太后。辛卯,改元景福。乙未,奉大行皇帝梓宫,殡于永安山太平殿。秋七月丙午朔,皇太后率皇族大临于太平殿。癸丑,诏写大行皇帝御容。甲寅,以观察姚居信为上将军。建庆州于庆陵之南,徙民实之,充奉陵邑。丁巳,上谒大行皇帝御容,哀恸久之。因诏写北府宰相萧孝先、南府宰相萧孝穆象于御容殿。丁卯,谒太平殿,焚先帝所御弓矢。壬申,上谒神主帐,时奥隈萧氏始入宫,亦命拜之。八月壬午,迁大行皇帝梓宫于菆涂殿。九月戊申,躬视庆陵。庚戌,问安于皇太后。戊午,焚弧矢、鞍勒于菆涂殿。闰十月辛亥,谒菆涂殿,阅元宫秘器。十一月壬辰,上率百僚奠于菆涂殿。出大行皇帝服御、玩好焚之,纵五坊鹰鹘。甲午,葬文武大孝宣皇帝于庆陵。丙申,谒庆陵,以遗物赐群臣,名其山曰庆云,殿曰望仙。十二月癸丑,至自庆陵。按《礼志》:丧葬仪:圣宗崩,兴宗哭临于菆涂殿大行之夕四鼓终,皇帝率群臣入,柩前三致奠,奉柩出殿之西北门,就辒辌车,藉以素裀。巫者祓除之。诘旦,发引,至祭所,凡五致奠。太巫祈禳。皇族、外戚、大臣、诸京官以次致祭。乃以衣。弓矢、鞍勒、图画、马驼、仪卫等物皆燔之。至山陵,葬毕,上哀册。皇帝御幄,命改火,面火致奠,三拜。又东向,再拜天地讫,乘马,率送葬者过神门之木乃下,东向又再拜。翼日诘旦,率群臣、命妇诣山陵,行初奠之礼。升御容殿,受遗赐。又翼日,再奠如初。
兴宗重熙二十四年秋八月,帝崩于行宫。冬十一月,葬庆陵。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二十四年秋七月壬午,如秋山。次南崖之北峪,不豫。八月丁亥,疾大渐,召燕赵国王洪基,谕以治国之要。戊子,大赦,纵五坊鹰鹘,焚钓鱼之具。己丑,帝崩于行宫,年四十。遗诏燕赵国王洪基嗣位。清宁元年十月庚子,上尊谥为神圣孝章皇帝,庙号兴宗。按《道宗本纪》: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己丑,兴宗崩,即皇帝位于柩前,哀恸不听政。辛卯,百僚上表固请,许之。辛丑,改元清宁。冬十一月甲子,葬兴宗皇帝于庆陵。
道宗清宁三年冬十二月,太皇太后崩。
按《辽史·道宗本纪》:清宁三年冬十二月戊辰,太皇太后不豫,曲赦行在五百里内囚。己巳,太皇太后崩。按《圣宗钦哀皇后传》:后萧氏,入宫、尝拂承天太后榻,获金鸡,吞之,肤色光泽胜常。太后惊异曰:是必有奇子。巳而生兴宗。圣宗崩。自立为皇太后,摄政。重熙三年,后欲立少子重元,帝收太后符玺,迁于庆州。六年秋,帝悔之,亲驭奉迎,侍养益孝谨。清宁初,尊为太皇后崩。
清宁四年夏五月,祔葬太皇太后于庆陵。
按《辽史·道宗本纪》:清宁四年夏四月甲辰,谒庆陵。五月庚午朔,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谥曰钦哀皇后。癸酉,葬庆陵。
太康二年春三月,皇太后崩。夏六月,葬庆陵。
按《辽史·道宗本纪》:太康二年春三月辛酉,皇太后崩。夏六月乙酉朔,上大行皇太后尊谥曰仁懿皇后。甲午,葬仁懿皇后于庆陵。按《兴宗仁懿皇后传》:后萧氏,帝即位,入宫,生道宗。重熙四年,立为皇后。道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康二年崩,谥仁懿皇后。
寿隆七年春正月,上崩于行宫。夏六月,葬庆陵,宣懿皇后祔。
按《辽史·道宗本纪》:寿隆六年冬十二月庚申,帝不豫。七年春正月癸亥,如混同江。甲戌,上崩于行宫,年七十。遗诏燕国王延禧嗣位。六月庚子,上尊谥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按《天祚帝本纪》:寿隆七年正月甲戌,道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改元乾统。夏六月庚子,追谥懿德皇后为宣懿皇后。辛亥,葬仁圣大孝文皇帝、宣懿皇后于庆陵。按《道宗宣懿皇后传》:后萧氏,重熙中,帝王燕赵,纳为妃。清宁初,立为懿德皇后。后生太子浚,有专房宠。好音乐,伶官赵惟一得侍左右。太康初,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诬后与惟一私,枢密使耶律乙辛以闻。诏乙辛与张孝杰劾状,因而实之。族诛惟一,赐后自尽,归其尸于家。乾统初,追谥宣懿皇后,合葬庆陵。按《礼志》:道宗崩,菆涂于游仙殿,有司奉丧服。天祚皇帝问礼于总知翰林院事耶律固,始服斩衰;皇族、外戚、使相、矮敦官及郎君服亦如之;馀官及承应人皆白枲衣巾以入,哭临。惕隐、三父房、南府宰相、遥辇常衮、九奚首郎君、夷离毕、国舅详稳、十闸撒郎君、南院大王、郎君,各以次荐奠,进鞍马、衣袭、犀玉带等物,表列其数。读讫,焚表。诸国所赙器服,亲王、诸京留守奠祭、进赙物亦如之。先帝小敛前一日,皇帝丧服上香,奠酒,哭临。其夜,北院枢密使、契丹行宫都部署入,小敛。翼日,遣北院枢密副使、林牙,以所赗器服,置之幽宫。灵柩升车,亲王推之,至食羖之次。盖辽国旧俗,于此刑羖羊以祭。皇族、外戚、诸京州官以次致祭。至葬所,灵柩降车。就舆,皇帝免丧服,步引至长福冈。是夕,皇帝入陵寝,授遗物于皇族、外戚及诸大臣,乃出。命以先帝寝幄,过于陵前神门之木。帝不亲往,遣近侍冠服赴之。初奠,皇帝、皇后率皇族、外戚、使相、节度使、夫人以上命妇皆拜祭,循陵三匝而降。再奠,如初。辞陵而还。〈又〉宋使祭奠吊慰仪:道宗崩,天祚皇帝问礼于耶律固。宋国遣使吊及致祭、归赗,皇帝丧服,御游仙之北别殿。使入门,皇帝哭。使者诣柩前上香,读祭文讫,又哭。有司读遗诏,恸哭。使者出,少顷,复入,陈赙赗于柩前,皇帝入临哭。退,更衣,御游仙殿南之幄殿。使者入见且辞,敕有司赐宴于馆。
天祚帝保大五年八月,以疾终于金。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保大五年八月癸卯,至金。丙午,降封海滨王。以疾终,年五十有四,在位二十四年。金皇统元年二月,改封豫王。五年,葬于广宁府闾阳县乾陵傍。
宋
太祖建隆二年夏六月,皇太后杜氏崩。议中外服制,其皇后、公主、皇弟,皆从皇帝,以日易月。冬十月,葬安陵。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年夏六月甲午,皇太后崩于滋德殿。己亥,群臣请听政,从之。庚子,以太后丧,权停时享。辛丑,见百官于紫宸殿门。庚申,释服。秋七月壬戌,以皇太后殡,不受朝。九月壬戌朔,不御殿。冬十月癸巳,南唐遣其臣韩熙载、田霖来会皇太后葬。丙午,葬明宪皇太后于安陵。十一月辛酉朔,不视朝。甲子,太后祔庙。按《礼志》:皇后园陵。建隆二年六月二日,皇太后杜氏崩于滋德殿。三日,百官入临。明日大敛,攒于滋福宫,百姓成服,中书、门下、文武百僚、诸军副兵马使以上并服布斜巾四脚、直领襕衫,外命妇帕头、帔、裙衫。九日,帝见百官于紫宸门。太常礼院言:皇后、燕国长公主高氏、皇弟泰宁军节度使光义、嘉州防禦使光美并服齐衰三年。准故事,合随皇帝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五日释服,二十七日禫除毕,服吉,心丧终制。从之。七月,太常礼院言:准诏议定皇太后谥,按唐宪宗母王太后崩,有司集议,以谥状读于太庙,然后上之。周宣懿皇后谥,即有司撰定奏闻,未尝集议,制下之日,亦不告郊庙,脩谥册毕始告庙,还,读于灵坐前。诏从周制。于是,太常少卿冯吉请上尊谥曰明宪皇后。九月六日,群臣奉册宝告于太庙,翌日上于滋福宫。十月十六日,葬安陵。十一月四日,神主祔宣祖室。按《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太后生太祖、太宗。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葬安陵,神主祔享太庙。建隆三年春正月庚申朔,以丧不受朝贺。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建隆 年,孝明皇后为姊发哀成服。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礼志》:孝明皇后姊太原郡君王氏卒,中书门下据太常礼院状:准礼例,皇后合出就故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第发哀成服,文武百僚诣其第进名奉慰。从之。
乾德元年冬十二月,皇后王氏崩。议改卜安陵,以孝明及孝惠二后陪葬。
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元年正月甲寅朔,不御殿。十二月甲申,皇后王氏崩。闰月辛未,卜安陵于巩县。按《礼志》:太祖孝明、孝惠二后。乾德元年十二月七日,皇后王氏崩。一十五日,命枢密承旨王仁赡为园陵使。时议改卜安陵于巩,并以二后陪葬。皇堂之制,下深四十五尺,上高三十尺。陵台再成,四面各长七十五尺。神墙高七尺五寸,四面各长六十五步。南神门至乳台四十五步,高二丈三尺。吉仗用中宫卤簿,凶仗名物悉如安陵而差减其数,孝惠又减孝明焉。按《太祖孝明王皇后传》:孝惠崩,周显德五年,太祖聘后为继室。周世宗赐冠帔,封琅邪郡夫人。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为皇后。事杜太后得驩心。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有司上谥,翰林学士窦仪撰哀册文。
乾德二年春二月,治安陵,议改葬礼仪服制,其孝明皇后启攒群臣,仍服初丧之服。夏四月,葬安陵。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二年春二月丁巳,治安陵,隧坏,役兵压死者二百人,命有司瘗恤。甲戌,南唐进改葬安陵银绫绢各万计。夏四月乙卯,葬昭宪皇太后、孝明皇后于安陵。壬申,祔二后于别庙。按《礼志》:太祖建国,号僖祖曰钦陵,顺祖曰康陵,翼祖曰定陵,宣祖曰安陵。安陵在京城东南隅,乾德初,改卜河南府巩县西南四十里訾乡邓封村。以司徒范质为改卜安陵使,学士窦俨礼仪使,中丞刘温叟仪仗使,枢密直学士薛居正卤簿使,太宗时尹开封,为桥道顿递使。质寻免相,以太宗兼辖五使事,脩奉新陵。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下层每面长九十尺。南神门至乳台、乳台至鹊台皆九十五步。乳台高二十五尺,鹊台增四尺。神墙高九尺五寸,环四百六十步,各置神门、角阙。有司言:改卜陵寝,宣祖合用哀册及文班官各撰歌辞二首。吉仗用大驾卤簿。凶仗用大升舆、龙輴、鹅茸纛、魂车、香舆、铭旌、哀谥册宝车、方相、买道车、白幰弩、素信幡、钱山舆、黄白纸帐、暖帐、夏帐、千味台盘、衣舆、拂纛、明器舆、漆梓宫、夷衾、仪椁、素翣、包旌、仓瓶、五谷舆、瓷甒、瓦甒、辟恶车。进元宫有铁帐覆梓宫,藉以棕榈,铁盆、铁山用然漆灯。宣祖衮冕,昭宪皇后花钗、翚衣,赠玉。十二神、当圹、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及留陵刻漏等,并制如仪。有司又言:按《仪礼》:改葬缌注云: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也,必服缌者,亲见尸柩,不可以无服,缌三月而除之。又《五礼精义》云:改葬无祖奠,盖祖奠设于柩车之前以为行始,至于改葬,告迁而已。今请皇帝服缌,皇亲及文武官护送灵驾者亦服缌,既葬而除。不设祖奠,止于陵所行一虞之祭。宣祖谥册、谥宝旧藏庙室,合迁置陵内。改葬之礼,与始葬同,几筵宜新,明器坏者改作。凡敛衣、敛物并易之。其皇堂赠玉、镇圭、剑佩、旒冕、玉宝,并以珉玉、药玉,绶以青锦。安陵中玉圭、佩剑、玉宝等皆用于阗玉。孝明、孝惠陵内用珉玉、药玉。启故安陵,奉安宣祖、昭宪孝惠二后梓宫于幄殿。灵驾发引,所过州府县镇,长吏令佐素服出城奉迎并辞,皆哭。自发引至掩皇堂,皆废朝,禁京城音乐。〈又〉乾德二年,改卜安陵于河南府巩县。三月二十五日,奉宝册,改上尊谥曰昭宪皇太后,读于陵次。二十六日,启故安陵。二十七日,灵驾发引,命摄太尉、开封尹光义遣奠,读哀册。四月九日,掩皇堂。〈又〉三月二十七日,孝明皇后启攒宫,群臣服初丧之服;明日,孝惠皇后自幄殿发引。皆设遣奠,读哀册。四月九日,葬孝惠于安陵之西北,孝明于安陵之北。二十六日,皆祔于别庙。其后,孝明升祔太祖室。按《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乾德二年,更谥昭宪,合祔安陵。按《太祖孝惠贺皇后传》:后生魏王德昭。周显德五年,寝疾薨,年三十。建隆三年四月,诏追册为皇后。乾德二年三月,有司上谥曰孝惠。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与孝章、淑德、章怀并祔太庙。按《太祖孝明王皇后传》:乾德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乾德三年冬十二月丁酉朔,诏妇为舅姑丧者齐、斩。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按《礼志》:乾德三年,判大理寺尹拙言:按律及《仪礼丧服传》、《开元礼仪纂》、《五礼精义》、《三礼图》等书,所载妇为舅姑服周;近代时俗多为重服,刘岳《书仪》有奏请之文。《礼图》、《刑统》乃邦家之典,岂可守《书仪》小说而为国章邪。判少卿事薛允中等言:《户婚律》: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各离之。若居周丧而嫁娶者,杖一百。又《书仪》:舅姑之服斩衰三年。亦准敕行。用律敕有差,望加裁定。右仆射魏仁浦等二十一人奏议曰:谨按《礼·内则》云: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则舅姑与父母一也。而古礼有期年之说,至于后唐始定三年之丧,在理为当。况五服制度,前代增益甚多。按《唐会要》,嫂叔无服,太宗令服小功。曾祖父母旧服三月,增为五月。嫡子妇大功,增为期。众子妇小功,增为大功。父在为母服期,高宗增为三年。妇为夫之姨舅无服,元宗令从夫服,又增姨舅同服缌麻及堂姨舅祖免。至今遵行。况三年之内,几筵尚存,岂可夫处苫块之中,妇被绮纨之饰。夫妇齐体,哀乐不同,求之人情,实伤理本。况妇为夫有三年之服,于舅姑止服期年,乃是尊夫而卑舅姑也。况孝明皇后为昭宪太后服丧三年,足以为万世法。欲望自今妇为舅姑服,并如后唐之制,其三年齐、斩,一从其夫。
开宝三年九月,诏西京等州,前代帝陵被发者,备礼重葬。十月,禁士庶丧葬不得用道释、威仪及装束人物。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三年秋九月甲辰,诏:西京、凤翔、雄、耀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后魏孝文,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德、顺、文、武、宣、懿、僖、昭诸帝凡二十七陵尝被盗发者,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吏致祭。按《礼志》:开宝三年十月,诏开封府:禁丧葬之家不得用道、释威仪及装束异色人物前引。
开宝六年三月,周恭帝殂,发哀,辍朝。十月,葬顺陵。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六年春三月乙卯,周郑王殂于房州,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陵之侧,陵曰顺陵。冬十月甲申,葬周恭帝,不视朝。开宝九年十月,帝崩,遗诏:以日易月,皇帝三日听政。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谥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按《太宗本纪》: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丙辰,群臣表请听政,不许。丁巳,宰相薛居正等固请,乃许。十一月癸亥朔,帝不视朝。十二月甲寅,御乾元殿受朝,乐悬而不作。按《礼志》: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遗诏:以日易月,皇帝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七日大祥。诸道节度防禦团练使、刺史、知州等不得辄离任赴阙。诸州军府临三日释服。群臣叙班殿庭,宰臣宣制发哀毕,太宗即位,号哭见群臣。群臣称贺,复奉慰尽哀而退。礼官言:群臣当服布斜巾、四脚,直领布襕,腰绖。命妇布帕首、裙、帔。皇弟、皇子、文武二品以上,加布冠、斜巾、帽,首绖,大袖、裙、裤,竹杖。士民缟素,妇人素缦。诸军就屯营三日哭。群臣屡请听政,始御长春殿。群臣丧服就列,帝去杖、绖,服斜巾、垂帽,捲帘视事。小祥,改布服四脚、直领布襕,腰绖,布裤,二品以上官亦如之。大祥,帝服素纱软脚折上巾、浅黄衫、緅皮綎、黑银带。群臣及军校以上,皆本色惨服、铁带,靴、笏。诸王入内服衰,出则服惨。又成服后,群臣朝晡临三日。大小祥、禫除、朔望,皆入临奉慰。内出遗留物颁赐诸臣亲王,遣使赍赐方镇。二十七日,命宰臣撰陵名、哀册文。〈又〉臣为君服,宋制有三等:中书门下、枢密使副、尚书、翰林学士、节度使、金吾上将军、文武二品以上,布梁冠、直领大袖衫、布裙、裤、腰绖、竹杖,或布幞头、襕衫、布斜巾、绢衬服。文武五品以上并职事官监察御史以上、内客省、宣政、昭宣、知閤门事、前殿都知、押班,布梁冠、直领大袖衫、裙、裤、腰绖,或幞头、襕衫。自馀文武百官,布幞头、襕衫、腰绖而已。入局治事,并不易服。宰执奏事去杖,小祥去冠,馀官奏事如之。大祥,素纱软脚折上巾、黪公服、白綎锡带。禫除毕,去黪服,常服仍黑带、皂鞍鞯。祔庙毕,始纯吉服。宗室出则常服,居则衰麻以终制。诸路监司、州军县镇长吏以下,服布四脚、直领布襕衫、麻腰绖,朝晡临,三日除之。内外命妇当入临者,布裙、衫、帔、首绖、绢衬衫帕首。士庶子本家素服,三日而除。婚嫁,服除外不禁。文武臣僚之家,至山陵祔毕,乃许嫁娶,仍不用花綵及乐。按《文献通考》: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卜葬,以翰林学士杜彦圭为山陵按行使,齐王廷美为山陵使,兼桥道顿递。又有礼仪卤簿仪仗使,皆以侍官为之。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四月,葬太祖于永昌陵。大宴,彻乐,以群臣请,十一月始受朝。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壬戌,以大行殡,不视朝。甲戌,上大行皇帝谥曰英武圣文神德,庙号太祖。二月壬寅,大宴崇德殿,不作乐。夏四月丁酉,契丹遣使来会葬。乙卯,葬太祖于永昌陵。五月庚午,宴崇德殿,不作乐。己卯,祔太祖神主于庙,以孝明皇后王氏配。冬十月己巳,群臣请举乐,表二上,从之。十一月庚寅,日南至,帝始受朝。按《礼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十七日,群臣奉谥号册宝告于南郊,明日,读于灵座前。四月十日,启攒宫,帝与群臣皆服如初丧。朝晡临殿中,退,易常服出宫城。十三日,发引,帝衰服,启奠哭,群臣入临,升梓宫于龙輴。祖奠彻,设次明德门外,行遣奠礼,读哀册,帝哭尽哀,再拜辞,释衰还宫,百官辞于都城外。二十五日,掩皇堂。二十九日,虞主至,奉安于大明殿。五月十九日,祔庙之第五室,以孝明皇后王氏升配。礼毕,群臣奉慰。其吉凶仗如安陵,惟增辒辌车、神帛肩舆,卤簿三千五百三十九人。陵在巩县,祔宣祖,曰永昌。
按《文献通考》:太平兴国二年四月己未,神主将至,群臣皆出都城奉迎,安于大明殿。自启攒前三日,至奉安神主,皆废朝。五月己卯,祔庙,亦废朝。仍禁京城音乐。
太平兴国七年春正月壬戌,定丧葬仪制。九月甲寅,贵妃孙氏薨。十一月己酉,禁民丧葬作乐。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按《礼志》:太平兴国七年正月,命翰林学士李昉等重定士庶丧葬制度。昉等奏议曰:唐大历七年,诏丧葬之家送葬祭盘,只得于丧家及茔所置祭,不得于街衢张设。又长庆二年,令百姓丧葬祭奠不得以金银、锦绣为饰及陈设音乐,葬物稍涉僭越,并勒毁除。臣等参详子孙之葬父祖,卑幼之葬尊亲,全尚朴素即有伤孝道。其所用锦绣,伏请不加禁断。其用音乐及栏街设祭,身无官而葬用方相者,望严禁之。其诏葬设祭者不在此限。又准后唐长兴二年诏:五品、六品常参官,丧舆舁者二十人,挽歌八人,明器三十事,共置八床;七品常参官舁者十六人,挽歌六人,明器二十事,置六床;六品以下京官及检校、试官等,舁者十二人,挽歌四人,明器十五事,置五床,并许设纱笼二。庶人,舁者八人,明器十二事,置两床。悉用香舆、魂车。其品官葬祖父母、父母,品卑者听以子品,葬妻子者递降一等,其四品以上依令式施行。望令御史台、街司颁行,限百日率从新制;限满违者,以违禁之物给巡司为赏。丧家辄举乐者,谴伶人。他不如制者,但罪下里工作。从之。
太平兴国九年,禁丧葬举乐歌吹。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平兴国九年,诏曰:访闻丧葬之家,有举乐及令章者。盖闻邻里之内,丧不相舂,苴麻之旁,食未尝饱,此圣王教化之道,治世不刊之言。何乃匪人,亲罹衅酷,或则举奠之际歌吹为娱,灵柩之前令章为戏,甚伤风教,实紊人伦。今后有犯此者,并以不孝论,预坐人等第科断。所在官吏,常加觉察,如不用心,并当连坐。
雍熙二年冬十一月辛卯,诏在官丁父母忧者并放离任。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淳化五年,诏丁父母忧。未经百日,不得赴公参。御史台纠察;并冒哀求仕者,以名闻。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淳化五年八月,诏曰:孝为百行之本,丧有三年之制,著于典礼,以厚人伦。中外文武官子弟,或父兄之沦亡,蒙朝廷之齿叙,未及卒哭,已闻莅官,遽忘哀戚,颇玷风教。自今文武官子弟,有因父亡兄殁特被叙用,未经百日,不得趣赴公参。御史台专加纠察;并有冒哀求仕、释服从吉者,并以名闻。
至道元年四月,开宝皇后宋氏崩。帝举哀,辍朝五日。以岁忌,权攒于赵村沙台。
按《宋史·太宗本纪》:至道元年夏四月甲辰,开宝皇后宋氏崩。按《礼志》:太祖皇后宋氏,太宗至道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崩。帝出次,素服举哀,辍朝五日。六月六日,上谥曰孝章皇后。以岁在未,有忌,权攒于赵村沙台。按《太祖孝章宋皇后传》:后,左卫上将军偓之女也。开宝元年,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太祖崩,号开宝皇后。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
至道三年春正月,孝章宋皇后陪葬永昌陵。章怀潘皇后葬永昌陵侧。三月,太宗崩。冬十月,葬永熙陵,追尊母贤妃李氏为皇太后,祔葬永熙。
按《宋史·太宗本纪》:至道三年春正月乙酉,孝章皇后陪葬永昌陵。二月辛丑,帝不豫。三月壬辰,不视朝。癸巳,退班于万岁殿,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是日崩,年五十九。在位二十二年,殡于殿之西阶。十月,葬永熙陵。按《真宗本纪》:至道三年二月,太宗崩,奉遗制即皇帝位于柩前。夏四月丙申,群臣请听政,表三上,从之。六月己亥,上大行皇帝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冬十月己酉,葬太宗于永熙陵。丁巳,赐山陵使而下银帛有差。十一月甲子,祔太宗神主于太庙,以懿德皇后配,祔庄怀皇后于别庙。丙寅,诏缘山陵役民赐租有差。十二月丙申,追尊母贤妃李氏为皇太后。按《礼志》:太祖皇后宋氏,至道三年正月二十日,附葬永昌陵北。皇堂、陵台、神墙、乳台、鹊台并如孝明园陵制度,仍以故许王及夫人李氏、魏王夫人王氏、楚王夫人冯氏、皇太子亡妻莒国夫人潘氏、将军惟正亡妻裴氏陪葬。二月二日,祔神主于别宫。莒国潘氏,至道三年六月追册为庄怀皇后,陵曰保泰,神主祔后庙。〈又〉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崩于万岁殿。真宗散发号擗,奉遗诏即位于殿之东楹。制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大驾卤簿,用玉辂一、革车五外,凡用九千四百六十八人。有司定散发之礼,皇帝、皇后、诸王、公主、县主、诸王夫人、六宫内人并左被发,皇太后全被发。帝服布斜巾、四脚、大袖、裙、裤、帽,竹杖,腰绖、首绖,直领布襕衫、白绫衬服。诸王皇亲以下如之,加布头冠、绖衬服。皇太后、皇后、内外命妇布裙、衫、帔、帕头,首绖,绢衬服。宫人无帔。文武二品以上布斜巾、四脚、头冠、大袖、襕衫、裙、裤,腰绖,竹杖,绢衬服。自馀百官并布幞头、襕衫,腰绖。省五品、御史台尚书省四品、诸司三品以上,见任前任防禦、团练、刺史,内客省、閤门、入内都知、押班等,布头冠、幞头、大袖、襕,衫、裙、裤,腰绖。诸军、庶民白衫纸帽,妇人素缦不花钗,三日哭而止。山陵前,朔望不视事。六月,诏翰林写先帝常服及绛纱袍、通天冠御容二,奉帐坐,列于大升舆之前,仍以太宗玩好、弓剑、笔砚、琴棋之属,蒙组绣置舆中,陈于仗内。十月三日,灵驾发引,其凶仗法物擎舁牵驾兵士力士,凡用万二千一百九十三人。挽郎服白练宽衫、练裙,勒帛绢帻。馀并如昌陵制。十一月二日,有司奉神主至太庙,近臣题谥号,祔于第六室,以懿德皇后符氏升配。置卫士五百人于陵所,作殿以安御容,朝暮上食,四时致祭焉。按《太祖孝章宋皇后传》:至道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按《太宗贤妃李氏传》:太平兴国二年薨。真宗即位,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咸平三年,祔葬永熙陵。大中祥符六年,升祔太庙。按《真宗章怀潘皇后传》:真宗在韩邸,太宗为聘之,封莒国夫人。端拱二年五月薨,年二十二。真宗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庄怀,葬永昌陵之侧,陵名保泰。神主享于别庙,旧制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遂改庄为章,以连真宗谥云。
按《文献通考》: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崩。皇太子散发,号擗,奉遗诏,即皇帝位于万岁殿之东楹。群臣称贺,上恸哭。四月,群臣三上表,请听政。戊戌,御崇政殿之西序。又三表,始御正殿。有司言:山陵前朔望不视事,群臣诣閤奉慰。诏群臣朔望并诣万岁殿,哭奠,退诣内东门奉慰。〈又〉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崩。以雍王元份为山陵使,馀四使及按行使副如前制。有司言:大驾卤簿万八千九百三十六人,全用其数。虑山涂迫隘,车骑填委,望加裁定。诏用其半。十月丁酉,灵驾发引,以太宗玩好弓剑笔砚琴棋之属,列于仗内。僧道威仪奉引绘圣容二,一冠服,一常服。设辇殿置仗中。有司言发引毕,皇帝当改御吉服。上不忍,止以衰服还官。乙酉,葬永熙陵。甲寅,神主至奉安于含光殿。上服靴袍步出殿门,迎拜,呜咽流涕。前导神主至殿阶下,群臣就列安神主。毕,拜奠而退。十一月,祔庙。上服靴袍,前导神主由西上閤门,出乾元门外,奉辞。馀如永昌陵之仪。〈又〉京城内外禁止音乐,自四月三日成服后,至五日,群臣朝晡临。六日至八日,朝临。自后,每遇大小祥朔望日,入临殿庭,移班近东进,名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