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一百二十卷目录

 箫部纪事
 箫部杂录
 箫部外编
 籥部汇考
  诗经〈邶风简兮〉
  礼记〈文王世子 明堂位〉
  周礼〈春官〉
  尔雅〈释乐〉
  应劭风俗通〈籥 籁〉
  旧唐书〈音乐志〉
  宋史〈乐志〉
  聂崇义三礼图〈籥图说〉
  陈旸乐书〈苇籥 竹籥 豳籥 籥 仲籥 箹籥 七孔籥〉
  元史〈礼乐志〉
 籥部选句
 籥部纪事
 籥部杂录
 篪部汇考
  诗经〈小雅何人斯〉
  尔雅〈释乐〉
  后汉许慎说文〈篪〉
  刘熙释名〈释乐器〉
  应劭风俗通〈篪〉
  五经要义〈篪〉
  隋书〈音乐志〉
  唐书〈礼乐志〉
  旧唐书〈音乐志〉
  宋史〈乐志〉
  聂崇义三礼图〈篪图说〉
  马端临文献通考〈大篪 小篪〉
  元史〈礼乐志〉
  明会典〈中和韶乐制度〉
  王圻续文献通考〈篪〉
 篪部艺文一
  埙篪相须赋       唐许尧佐
 篪部艺文二〈诗〉
  咏篪           梁沈约
 篪部选句
 篪部纪事
 篪部杂录

乐律典第一百二十卷

箫部纪事

《通礼纂义》:伏羲作箫十六管。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均琴瑟管箫。
《广博物志》:萧仙者,以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生宣王之末,史籍散乱,萧仙能文著本末,以备史之不及,人以史目之实,无名也。行第三浪迹入,秦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名弄玉,善吹笙,无和者,求得吹笙者,以配孟明,荐史因召见,秦侯问云:善箫。曰:吾女好笙,子箫也,奈何史以不称,旨退,女在屏门,呼曰:试使吹之。一吹清风生,再吹而彩云起,三吹而凤皇来。女曰:是吾夫也,愿嫁之,史曰:女亦且吹笙,且三吹之。如史所感于是,孟明为媒,蹇叔为宾。
《国语》:叔孙穆子聘于晋,晋悼公飨之乐,及鹿鸣之三,而后拜乐三,晋侯使行人问焉,对曰:夫先乐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夫歌文王大明绵,则两君相见之乐也,臣以为肄业及之,故不敢拜,今伶箫咏歌及鹿鸣之三,君之所以况使臣,臣敢不拜,〈注〉伶伶人乐官也,箫乐器编管为之,言乐人以箫作此三篇之声,与歌者相应也。
吕览客有以吹籁,见越王者,上下宫商和,而越王不喜,或为之野音,而王反悦之。
《汉书·周勃传》: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礼乐志》: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
《王褒传》:褒为谏大夫。其后太子体不安。诏使褒等之太子宫虞侍。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礼乐志》:孔光奏曰:箫工员一人不可罢。
魏略游楚不学问,而性好游,遨音乐,乃畜歌者,琵琶筝箫,每行来将以自随。
《江表传》:孙权攻合肥不下,而还,休兵皆上道,权与吕蒙等在后魏,将张辽奄至鼓吹,惊怖不能复鸣,箫唱甘宁拔刀砍破之,于是始作之。
《凉州记》:咸宁三年有盗发张骏墓,得紫玉箫。
《隋书·音乐志》:太建六年,蔡景历奏,鼓吹一部十六人,箫十三人,笳二人,鼓一人。东宫一部,降三人,箫减二人,笳减一人。诸王一部,又降一人,减箫一。庶姓一部,又降一人,复减箫一。及后主嗣位,耽荒于酒,视朝外,多在宴筵。尤重声乐,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烟花记》:炀帝每集童女鸣鼓、吹箫,歌龙女思元之曲。《唐书·张行成传》:行成子易之,易之弟昌宗。武后时,贵震天下。时无检轻薄者谄言昌宗乃王子晋后身,后使被羽裳、吹箫、乘寓鹤,裴回庭中,如仙去状。
《文献通考》:唐明皇天宝中,安禄山自范阳入觐,献白玉箫管数百,陈于梨园。
《南唐书·李冠传》:冠善吹洞箫,悲壮入云,元宗将召之,会军旅,事兴不暇,司徒李建勋亦知音绝,叹赏之冠,辄不遇周显,德中北游梁宋,每醉辄登市楼长啸,后不知所终。
《宋史·乐志》:景祐五年,帝御崇政殿,出御撰明堂乐曲音谱,赐群臣。又出新制颂埙、匏笙、洞箫,仍令登歌以八音诸器各奏一曲。
《五朝会典》:皇祐二年,教习音律,所言奉诏,依乐书造洞箫,成诏令与底箫并用。
《宋史·乐志》:元祐三年,范镇乐成,上其所制箫、笛、埙、篪、巢笙、和笙各二,并书及图法。下太常,而杨杰著元祐乐议,以破镇说曰:镇谓:国朝旧有四清声,置而弗用,至刘几用之,与郑、卫无异。按神宗朝乐用下三律,则四清声已用而谐协矣。今镇箫、笛、埙、篪、巢笙、和笙献于朝廷,箫必十六管,是四清声在其间矣。自古无十二管之箫,岂《箫韶》九成之乐已有郑、卫之声乎。礼部、太常亦言镇乐法自系一家,难以参用,而乐如旧制。宣和元年四月,蔡攸上书:奉诏制造太、少二音登歌宫架,用于明堂,渐见就绪,乞报大晟府者凡八条。其四,太正少篴、埙、篪、箫各三等。旧制,箫一十六管,如钟磬之制,有四清声。今既分太、少,其四清声亦不合兼用,止用十二管。
《癸辛杂识》:理宗朝张循,王府有献白玉箫管,长二尺者,中宫而莹薄,奇宝也,内府所无即时,有旨补官未几,韩蕲王府有献白玉笙一攒,其薄如鹅管,其声清越,真希世之珍也,此二物皆在军中,日得之北方,即宣和故物也。
《桂海虞衡志》:卢沙猺人乐,状类箫,纵八管横一管,贯之。
辟寒小红,顺阳公青衣也,有色艺,顺阳公之请,老姜尧章诣之,一日授简徵新声,尧章制暗香疏,影两曲。使二妓肄习之,音节清婉,尧章归吴,兴公寻以小红赠之,其夕大雪过垂虹,赋诗曰:自珍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里桥。尧章每喜,自度曲吹洞箫,小红辄歌而和之。
《续文献通考》:金太庙登歌箫二,宫悬乐箫十,有司摄祭宫悬箫八。
《元史·礼乐志》:宪宗二年八月,乐工李明昌、许政等五十馀人,见于行宫。明昌等各执钟、磬、笛、箫、篪、埙、巢笙,于帝前奏之。曲终,复合奏之,凡三终。
《太平清话》:忽闻天外玉箫声,花底徐行独自听。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贤妃权氏朝鲜人,尤秾粹善吹玉箫。永乐八年,侍上征卤还至临城薨。《松江府志》:孙道明华亭泗滨,里人尝造一舟,曰:水光山色徜徉,南浦自号停,云子尝与陶宗仪共泛,宗仪制词道明,即谱入调中命,洞箫吹之,与棹歌相答,极鸥波缥缈之思。
《泊如斋集》:沈天禄字亲仁,里称僖逸先生,能吹洞箫,好与黄冠游。
《云南通志》:康诰昆明人,出著破靴人,称康破靴,好读书,性嗜酒,善洞箫。
《常熟县志》:张维善吹洞箫,度南曲极要眇之致,诗亦落落清泚。
《江阴县志》:徐益字仲谦,家贫不事,干谒陋巷一廛,萧然自远,兴至即雨雪,亦著屐,登山吹箫放歌,见者以为神仙云。
《山栖志》:竹溪逸民陈洄尝,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耳,戴青霞冠,披白鹿裘,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辄,吹短箫乘,水舫荡漾,空中明月,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宛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叩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鸥起兮,冲素波人,以为世外人。
《浔阳记》:庐山西南有康王谷,又北颁城,每天欲雨,辄闻鼓角箫笳之声。
《太平清话》:陶南村云:会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而沟塍畎浍,隐翳竹树閒,春时桃花盛开,鸡犬之声相闻,有武陵风概隐者,停云子居焉,一舟时放中流,尝坐余舟中作茗,供襟抱清,旷不觉度,成溪山好一曲,主人即谱,入中吕调,命洞箫吹之,与童子掉歌相答。极鸥波缥缈之思。

箫部杂录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谓颜成子游曰: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
《荀子·乐论篇》: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管籥发猛,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箫管籥,似星辰日月。
《吕氏春秋·侈乐篇》: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
《春秋说》:夏至作乐,间箫笙。
《淮南子·齐俗训》:譬若播棋丸于地员者,走泽方者,处高,各从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若风之遇箫,忽然感之,各以清浊应矣。
古者非不能陈钟鼓,盛管箫,扬干戚,奋羽旄以为费,财乱政,制乐足以合欢,宣意而已。
《论衡》:生人所以言语,吁呼者,气括口喉之中,动摇其舌,张歙其口,故能成言,譬犹吹箫笙,箫笙折破气,越不括手,无所弄,则不成音,夫箫笙之管,犹人之口喉也,手弄其孔,犹人之动舌也。
《白虎通礼乐篇》:箫者中之气,万物生于无声,见于无形,僇也。箫也故谓之箫,箫者以禄为本,言承天继物,为民本,人力加地道化,然后万物戮也,故谓之箫。《蔡邕·月令章句》:箫长则浊,短则清,以蜡蜜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管而成音。
《晋书·乐志》:其有短箫之乐者,则所谓王师大捷,令军中凯歌者也。
《丹阳记》:江宁县南四十里,有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王褒《洞箫赋》所称即此也,其竹圆致,异于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其后唯此干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酉阳杂俎》:范传正中丞举进士,省试风过,箫赋甚丽,为词人所讽,然为从竹之箫,非萧艾之萧也。荀子云:如风过萧,忽然已化义,同草上之风,必偃相传。至今已为误,予读淮南子云,夫播棋丸于地圆者,趣窐方者,止高各从,其所安夫人,又何上下焉,若风之过箫也,忽然感之可以清浊应矣,高《诱注》云:清商浊宫也。《烟花记》:箫一名石弦,鼓一名吹云,筝一名东宛,钟一名长。啸一名粲谷。
《徐景安·乐书》:舜乐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故制凤箫洞箫以彰德也。
《东坡志林》: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而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明年予谪黄州,对月独饮,尝有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盖忆二王饮时也。
《朱子大全集》: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
《容斋随笔》:王子渊箫赋曰: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李善谓谥者号也,言得谥为箫,而常施用之,以器物名为谥,其语可谓奇矣。
《容斋续笔》:洪庆善注楚辞九歌,东君篇,縆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引仪礼乡,饮酒章閒,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为比云:箫钟者,取二乐声之相应者,互奏之,既镂板置于坟庵,一蜀客过而见之,曰:一本箫作广韵训为击也,盖是击钟,正与縆瑟为对耳,庆善谢而亟改之。
《文献通考》:庄周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郭璞谓箫,一名籁,广雅亦曰:籁谓之箫,盖箫籁比竹而成,声犹天地之籁,籁风窍而怒号也,许慎以籥为籁,是不知籥如篴,而三窍未尝比竹为之。
《日知录》:诗有瞽笺云: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汉时卖饧止是吹竹,今则鸣金。

箫部外编

《水经注》:秦穆公时,有萧史者善吹箫,能致白鹄孔雀,穆公女弄玉好之,公为作凤台以居之,积数十年,一旦随凤去,云:雍宫世有箫管之声焉,今台倾祠毁,不复然矣。
《洞冥记》:帝常夕东望,有青云焉,俄见双鹄集于台上,有顷化为神女,舞于台下,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歌清吴春波之曲。
《空洞灵章》:真人弹云璈,吹九凤之箫,神州之笙,其音逸响流激千寻。
《真诰》:小方诸仙人多吹九灵之箫,闻四十里箫有三十孔,竹长二三尺,九箫同唱,百兽抃舞,凤凰数十来,和箫声。
《魏夫人传》:夫人志慕神仙,味真耽元,忽有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天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旸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仙女,清虚真人王裒来降,授夫人不死之道,于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弹琴击钟,吹箫合节而发歌,是时太极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联娟弹九气,之璈青童,命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旸谷神王,命神林玉女贾屈廷,吹凤唳之箫。

籥部汇考

《诗经》

《邶风简兮》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传〉籥六孔,〈正义〉释乐云:大籥谓之。郭璞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广雅云:七孔郑于周礼,笙师及少仪,《明堂位注》皆云:籥如笛三孔,此传云:六孔与郑不同,籥虽吹器舞时,与羽并执,故得舞名,〈朱注〉执籥秉翟者,文舞也,籥如笛而六孔,或曰:三孔。〈大全〉释文曰:以竹为籥,长三尺,执之以舞,郭璞云:似笛而小。

《礼记》《文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小学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注〉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正义〉籥笛也,籥声出于中,冬则万物藏于中,故云:羽籥籥舞象文也。

《明堂位》

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籥如笛三孔,〈正义〉苇籥者谓截苇为籥。

《周礼》《春官》

籥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订义〉郑康成曰:籥舞者,所吹春秋,万入去《籥传》曰:去其有声者,废其无声者。诗云: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陈氏曰:明堂位土鼓苇籥,伊耆氏之乐,命之曰:
籥以黍籥之法在是,故也,羽籥皆执籥,以声音之本在是。

掌教国子舞羽吹籥。
郑锷曰:执羽所以为容,籥所以为声。 王氏曰:籥如篴三孔,主中声,而上下律吕于是乎生。 易氏曰:成周乐舞之制,有文舞,有武舞。文舞羽籥籥师掌之,武舞干戈司干掌之,然文舞未尝无干,故舜兼取乎干羽,武舞未尝无羽,故诗言万舞及于执籥秉翟,是知文舞干不胜羽,武舞羽不胜干,此籥师之教,国子所以专言舞羽吹籥欤。

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宾客飨食,则亦如之。
郑锷曰:于祭祀宾客之时,鼓而作其羽籥之舞,故曰鼓。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郑康成曰:籥章吹籥,以为诗章。

掌土鼓豳籥。
王氏曰:豳籥豳国之籥。 郑司农曰:豳籥豳国之地竹。

《尔雅》《释乐》

大籥谓之产,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箹。
〈注〉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广雅》云:七孔。〈疏〉周礼笙师掌教吹籥,郑注云:籥如笛三孔,《诗邶风》云:左手执籥。《毛传》云:籥六孔所见异也。

《应劭·风俗通》《籥》

谨按《周礼》:籥师氏掌教国子,吹籥诗云:以籥不僭,籥乐之器,竹管三孔,所以和众声也。

《籁》

谨按《礼乐记》:三孔籥也,大者谓之产,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箹。

《旧唐书》《音乐志》

管三孔曰籥,春分之音,万物振跃而动也。

《宋史》《乐志》

竹部有三:曰长篴,曰篪,曰箫。其说以谓:篴以一管而兼律吕,众乐由焉。三窍成籥,三才之和寓焉。
《聂崇义·三礼图》籥图

图说
《周礼》:笙师掌教吹籥,后郑云:籥如篴三孔。

《陈旸·乐书》《苇籥》 《竹籥》

《易》曰:震为萑,苇为苍筤竹。《尔雅》曰:苇丑䒒。郭璞曰:其类皆有䒒秀,葭芦苇也,则苇籥竹籥,皆震音也,盖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行,于十二辰,而律吕具焉。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而籥之为器,本于黄钟之籥窍,而三之所以通中声,而上下之律吕之所由生也,古之人始作乐器,而苇籥居其先焉,震为六子之首,籥为众乐之先,其斯以为称始乎苇,伊耆氏施于索飨也,成乎竹,周人以之本,始农事也。或以伊耆为尧,然尧时八音已具,岂特苇籥土鼓而已哉。

《豳籥》

诗者中声所止也,籥者中声所通也,土者中声所本也,周官籥章掌土鼓豳籥者,以其迎寒逆暑,必以中声之诗奏之,中声之鼓吹之,中声之籥,则所道者,中德所咏者,中声所顺者,中气无往不为中和之纪矣。

籥》 《仲籥》 《箹籥》

大籥谓之产,中谓之仲,小谓之箹。籥之大者,其声出不穷,非所以为约也,小者其声则约而已,若夫大不至于不穷,小不至于太约,此所以谓之仲也,然则郑郭三孔之籥,岂其中者,欤毛苌六孔之籥,岂其大者欤虽,然皆不出乎中声,而广雅有七孔籥为笛之说,岂傅会七音而遂误乎。

《七孔籥》

《刘熙释名》曰:籥跃也气跃而出也,古者取卯地之竹,以为籥,春分之音,万物振跃而出也,然三漏之籥,所以通中声,先王之乐也,七漏之籥,所以备二变,世俗之乐也。聂崇义礼图所传,并今太常所用者三孔,而已岂亦得先王之制欤。

《元史》《礼乐志》

登歌乐器籥二,制如笛,三孔。缠以朱丝,垂以红绒绦结,韬以黄囊。
文舞器籥六十有四,木为之,象籥之制,舞人所执。

籥部选句

汉马融《笛赋》:上拟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渌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
《何承天答颜永嘉书》:金石发华笙,籥协节醉酒,饱德介兹万年。
《简文帝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明月西流,幼有文章之敏,羽籥东序,长备元良之德。
唐王勃《九成宫颂》:声兼万籥,歌钟空广,乐之庭礼,被三雍玉帛,尽涂山之会。
许敬宗《乐议》:钟律革音,播铿锵于享,荐羽籥成列,申蹈厉于蒸尝。
无名氏《吴公子听乐观风赋》:释犹憾之,南籥悯黍,离之东迁。
达奚珣《太常观乐器赋》:大籥清警虚籁生风。
《邵轸·云韶乐赋》:玉戚朱干降,及礼文之代篑,桴筦籥行,乎朴略之时。
梁沈约《长歌行》:豳籥且未调,无使长歌倦。
《江总诗》:羽籥响钟石,流泉灌金殿。
《唐沈佺期诗》:天歌应春籥。
《储光羲诗》:鼓鼙迎爽气,羽籥映新阳。
《韩愈诗》:青娥翳长袖,红颊吹鸣籥。

籥部纪事

《隋书·音乐志》:伊耆氏有苇籥之音。
《韩诗外传》: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为三公,商容辞曰:吾尝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以备,乎三公。《左传》: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仲尼曰:非礼也,卿卒不绎。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文王之乐。
《晋书·乐志》:景初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
《唐书·王义方传》:义方初不附宰相,贬吉安丞。吉安介蛮裔,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籥,登降跽立,人人悦顺。
玉海景祐二年八月十八日己巳,御崇政殿召辅臣观新乐,李照又造苇籥等器,诏下大乐用之。
《宋史·乐志》:大观四年,帝亲制《大晟乐记》,命大中大夫刘炳编修《乐书》,为八论。其八曰:新乐肇兴,法夏籥九成之数:文舞九成;武舞九成。每成进退疾徐,抑扬顾揖,皆各象方今之勋烈。文舞八佾,左执籥,右秉翟。盖籥为声之中,翟为文之华,秉中声而昌文德。武舞八佾,执干戈而进,以金鼓为节。其图二舞以此。
宣和元年,蔡攸上书:奉诏制造太、少二音,乞报大晟府者凡八条。其三,太、正、少籥三等。谨按《周官》籥章之职,和以迎寒暑。王安石曰:籥,三孔,律吕于是乎生,而其器不行于世久矣。近得古籥,尝以颁行。今如《尔雅》所载,制造太、正、少三等,用为乐本,设于众管之前。玉海宣和元年三月十九日,乐工张从宝上古籥一管,自陈世习,其艺按之,以声悉协音。声大少正声,律吕咸备,乞颁行从之。
绍兴元年,始飨明堂。时初驻会稽,而渡江旧乐复皆燬散。太常卿苏迟等言:乐器尚阙,宣和添用籥色,未及颁降,州郡无从可以刱制,宜权用望祭礼。

籥部杂录

《诗经·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注〉雅二雅也,南二南也。籥籥舞也,僭乱也,言三者皆不僭也。
《周礼·大师注》:黄钟长九寸,其实一籥。
《左传》:见舞韶箾者。〈疏〉箾即箫也。《尚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此云:韶箾即彼箫韶是也。孔安国云:言箫见细器之备也,盖韶乐兼箫为名,箫字或上,或下耳。《荀子乐论篇》: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籥发猛,埙篪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鼓,其乐之君耶,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箫筦籥似星辰日月。
《汉书·礼乐志》:郊祀歌殷,殷钟石羽籥鸣。〈注〉师古曰:殷殷声盛也。石谓磬也,羽籥韶舞所持者也。
《淮南子》:时则训夏后氏,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中论·法象篇》:君子者无尺土之封,而万民尊之,无刑罚之威,而万民畏之,无羽籥之乐,而万民乐之,无爵禄之赏,而万民怀之,其所以致之者一也。
玉海三漏之籥,六漏之箫,七漏之笛,八漏之篪,皆列《谱记编》于历代乐录之后,永为定式,名曰:正乐。《绍兴府志》:紫竹可为籥管,九节者佳。

篪部汇考

《诗经》

《小雅何人斯》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传〉竹曰篪,〈正义〉《释乐文》云:大篪谓之沂。李巡曰:大篪其声非一也,小师注郑司农云:篪七孔,盖不数其上出者,故七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埙,苏成公作篪,《谯周古史考》云: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时,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篪,记者因以为作谬矣。

《尔雅》《释乐》

大篪谓之沂。
〈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疏〉孙炎曰:篪声悲沂悲也,《释名》云:篪啼也,声音似婴儿啼。《郑司农注周礼》云:篪七空。

《后汉·许慎·说文》《篪》

管乐也,竹为之,长尺四寸,八孔或作

《刘熙·释名》《释乐器》

篪啼也声从孔出,如婴儿啼声也。

《应劭·风俗通》《篪》

谨按《世本》:苏成公作篪管乐十孔,长尺一寸。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五经要义》《篪》

篪乐器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七孔一孔上出,径三分,凡八孔有底横吹之。

《隋书》《音乐志》

竹之属三:二曰篪。

《唐书》《礼乐志》

宫悬登歌乐器,八曰竹,为篪。

《旧唐书》《音乐志》

篪,吹孔有嘴如酸枣。横笛,小篪也。今世又有篪,其长盈寻,曰七星。

《宋史》《乐志》

竹部有三:曰长篴,曰篪,曰箫。篪之制,采竹窍厚均者,用两节,开六孔,以备十二律之声。
《聂崇义·三礼图》篪图

图说
《旧图》云:雅篪,长尺四寸,围三寸,翘长一寸三分,围自称九孔,颂篪尺二寸。郭璞《尔雅注》云: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先郑云:七孔,贾疏云:九七皆误,当云:八孔。

《马端临·文献通考》《大篪》 《小篪》

《世本》云:暴辛公所造,《旧志》云:一曰管非也,虽不知暴辛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舜时西王母献琯,则是已有此器,辛公安得造篪乎。《尔雅》曰:大篪谓之沂,〈音银〉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曰: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今有胡吹非雅乐也。
《陈氏·乐书》曰:篪之为器,有底之笛也,暴辛公善之,非其所作者也。大者尺有四寸,阴数也,其围三寸,阳数也。小者尺有二寸,则全于阴数要,皆有翘以通气,一孔达寸有二分,而横吹之,或容覆,或潜伏,篪不为齐者也。尔雅大埙谓之嘂嘂,则六孔交鸣,而喧哗沂,则一孔而其声清辩,或曰:篪之为言啼也。或曰:沂之为言悲也。岂其声自空而出,若婴儿之悲啼。然耶周官笙师教吹埙篪,诗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又曰:天之牖民如埙、如篪,是埙篪异器。而同乐。伯仲异体而同气。故诗人取以况焉,《世本》以篪为管,沈约非之当矣。先儒言篪有六孔、七孔、八孔、十孔之说,以中声论之,六孔六律之正声也,八孔八音之正声也,十孔五声正倍之声也,盖其大小异制,然则郑司农有七孔之异论,未免泥乎七音之失也,〈篪吹孔如酸枣〉宋朝篪六孔而横吹。〈下一穴在底节外,次四穴在前,一穴在后〉太常篪无尺寸,第依编架黄钟为合声,然兼七窍而用之,未纯乎雅乐也。
〈注〉节外一穴为太蔟,半穴为大吕,次上一穴为姑洗,半穴为夹钟,又次上一穴为蕤宾,半窍为仲吕,又次上一穴为林钟,又次上一穴为南吕,半窍为夷,则七窍全开为应钟,半窍为无射,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哨吹各有清声。

《元史》《礼乐志》

篪二,髹色如桐叶,七孔,缠以朱丝,垂以红绒绦结。韬以黄囊。

《明会典》《中和韶乐制度》

篪四管用大竹为之,长尺有五寸閒,缠铜丝三道红漆,面吹窍一六孔,前一后四,头一近头,又二小孔。

《王圻·续文献通考》《篪》

篪以竹为之,竹长一尺四寸,围五寸二分,面上一吹窍,径五分,横四分,前后有五孔,横底二孔,共六孔。吹窍至后一孔,离二寸五分,后一孔至前一孔离一寸一分,馀三孔皆如此孔,皆径二分,半正面开二小眼,穿绳相并,第六孔至绳眼离九分。凡吹时,用左手无名指挽其绳左而吹之,此开篪之法,除吹窍连,底横共六孔。
篪部艺文一《埙篪相须赋》〈以乐和同声然后致理为韵〉 唐许尧佐
彼埙篪兮,谓何同律吕兮,相和苟论功于众乐,孰有德而同科,遂使手之足之,候清音而屡舞。伯氏仲氏谐雅韵于升歌,疾徐共节,长短同旨,感肃雍兮,一贯伺戛击兮,双起为合雅,而谐声。故殊形而共理,然则大篪谐奏美矣,德音之音,鸣埙独闻,同乎。以水济水,是故变通可象节奏,斯呈尔韵方舒我,则厉之以疾,我音斯浊尔必惩之,或清苟同方而助化,故异气而成声,信可以发挥,韶夏协赞和平,故得舞兽呈姿,岂系于拊石,嘉宾展礼,不让于吹笙,且埙资土以辨类,篪假竹而成器,土容质可以符素,心竹声清可以涤烦志。是则相从以和律,相因以成事,苟洋洋而在听,谅醇醇而自致,且彼鼓钟于宫,未足论乎。异同鸣琴自手且何议乎,先后岂若宫商,并奏律吕相宣调,五声不资于繁细,应八佾无违于折旋,乐则既尔臣,亦宜然埙之得,篪载期于有辅臣之奉主,必致乎无偏,唱和之功备矣,献赞之道存焉,故能振三代之风,合九成之乐,彼众器之雕饰,此群声之烦数,又安足拟埙篪之纯,质论声韵之清浊。

篪部艺文二〈诗〉《咏篪》梁·沈约

江南箫管地,妙响发孙枝。殷勤寄玉指,含情举复垂。雕梁再三绕,轻尘四五移。曲中有深意,丹诚君讵知。

篪部选句

魏曹植九歌,咏柷手兮吹篪。
又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琴瑟交辉,左篪右笙,钟鼓俱震,箫管齐鸣。
《唐敬括观乐器赋》:乃既埏埴为之埙。篪,貌有古象制,无新规。
刘公舆太常《观四裔乐赋》:虽搏考之,有声靡埙篪之可附。
《欧阳詹律和声赋》:载唱载吹,匪埙篪之独叶,一张一弛,岂琴瑟之空和。
《梁刘孝威诗》:危声合鼓吹,绝弄混埙篪。
唐韩愈《陆浑山火诗》: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沸篪埙。
《郑嵎津阳门诗》:月中秘乐天半开,玎珰玉石和埙篪。《皮日休诗》:松竹调埙篪。
《元耶律楚材诗》:朝廷严衮冕,郊庙奏埙篪。

篪部纪事

《史记·范睢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汉书·礼乐志》:孔光奏主调篪员二人不可罢。
《洞冥记》:建元二年,帝幸腾光台,以望四远于台上,撞玉钟悬离之,磬吹霜条之篪,唱来云依日之曲。《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十年,南巡狩,幸南阳,祠章陵。日北至,又祠旧宅。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
《宋书·后废帝本纪》:帝年五六岁时,始就书学,而惰业好嬉戏。凡诸鄙事,过目则能。未尝吹篪,执管便韵。《南齐书·祥瑞志》:世祖于南康郡内作伎,有弦无管,空中有篪声,调节相和。
《伽蓝记》:河閒王琛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垄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篪部杂录

《荀子·乐论篇》:声乐之象,埙篪翁博。
《淮南子·时则训》:仲夏之月,命乐师调竽篪。
《中说·天地篇》:刚柔清浊,各有端序,音若埙篪。〈注〉埙土音刚而浊,篪竹音柔而清。
《玉海》:三漏之籥,六漏之箫,七漏之笛,八漏之篪,皆列谱记,编于历代乐录之后,永为定式,名曰正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