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三十五卷目录
《庄子部·汇考一》
周〈显王一则〉
梁〈简文帝大宝一则〉
陈〈宣帝太建一则〉
北魏〈孝文帝一则〉
唐〈元宗开元三则 天宝一则〉
宋〈太宗雍熙一则 真宗景德一则 大中祥符二则 哲宗元祐一则 徽宗重和一则 钦宗靖康一则〉
《庄子部·汇考二》
晋郭象《庄子注》〈自序〉
唐陆德明《庄子释文》〈自序〉
元文如海《庄子正义》〈自序〉
明袁宏《道广庄》〈陈于廷序〉
焦竑《庄子翼》〈自序 王元贞序〉
归有光《南华经评注》〈文震孟序 秦继宗序 又序 蔡毅中序 冯梦 祯序〉
《庄子部·汇考三》
《汉书·艺文志》〈道家〉
《隋书·经籍志》〈道家〉
《唐书·艺文志》〈道家〉
《宋史·艺文志》〈道家〉
《庄子部·汇考四》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
宋郑《樵通志》〈道家〉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證》〈道家〉
马端临《文献通考》〈道家考〉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杂家考 道家考〉
焦竑《经籍志》〈道家〉
焦竑《庄子翼》〈庄子书目〉
周〈显王一则〉
梁〈简文帝大宝一则〉
陈〈宣帝太建一则〉
北魏〈孝文帝一则〉
唐〈元宗开元三则 天宝一则〉
宋〈太宗雍熙一则 真宗景德一则 大中祥符二则 哲宗元祐一则 徽宗重和一则 钦宗靖康一则〉
《庄子部·汇考二》
晋郭象《庄子注》〈自序〉
唐陆德明《庄子释文》〈自序〉
元文如海《庄子正义》〈自序〉
明袁宏《道广庄》〈陈于廷序〉
焦竑《庄子翼》〈自序 王元贞序〉
归有光《南华经评注》〈文震孟序 秦继宗序 又序 蔡毅中序 冯梦 祯序〉
《庄子部·汇考三》
《汉书·艺文志》〈道家〉
《隋书·经籍志》〈道家〉
《唐书·艺文志》〈道家〉
《宋史·艺文志》〈道家〉
《庄子部·汇考四》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
宋郑《樵通志》〈道家〉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證》〈道家〉
马端临《文献通考》〈道家考〉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杂家考 道家考〉
焦竑《经籍志》〈道家〉
焦竑《庄子翼》〈庄子书目〉
经籍典第四百三十五卷
《庄子部·汇考一》
周
周显王之时,庄子著书十馀万言。按《史记·周本纪》不载。按《庄子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虚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太史公曰: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按《老子翼附录》:庄周字子休,号南华子。显王三十年,楚聘为相,不就,隐濠上漆园。著书五十三篇,名《庄子》。今存三十三篇。
梁简文帝大宝 年,御制《庄子义》二十卷。
按《梁书·简文帝本纪》: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既长,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博综儒书,善言元理。著《庄子义》二十卷。
按《隋书·经籍志》:《庄子讲疏》十卷。梁简文帝撰。本二十卷,今阙。
按《陈书·徐陵传》:陵,十二通《庄》、《老》义。简文在东宫。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
按《唐书·艺文志》:梁简文《庄子讲疏》三十卷。
陈
宣帝太建 年,张讥于温文殿讲庄子帝幸东宫临听赐御衣一袭按《陈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儒林张讥传》:高宗世兼东宫学士。后主在东宫。令于温文殿讲《庄》、《老》,高宗在东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袭。
北魏
孝文帝雅好读书,善谈《庄子》。按《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唐
元宗开元元年,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庄子者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儒学康子元传》:开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贤直学士侯行果荐子元及平阳敬会真于说,说藉以闻,并赐衣币。行果者,上谷人,历国子司业,侍皇太子读。始,行果、会真及长乐冯朝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会真亦善《老子》,每启篇,先熏盥乃读。
开元二十年,柳纵上庄子注是年置崇元学令生徒习庄子准明经例举送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艺文志》:柳纵注《庄子》开元二十年上,授章怀太子庙丞。
按《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年正月己丑,诏两京及诸州各置元元皇帝庙一所,并置崇元学。其生徒令习《道德经》、《庄子》、《列子》、《文子》等,每年准明经例举送。开元二十九年正月,令崇元学生徒习庄子每年准明经例考试是年甘晖等奉诏注庄子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九年正月丁丑,崇元学,置生徒,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每年准明经例考试。〈按此条即二十年事前作举送此作考试
疑即一事但此云二十九年未知孰是今并存以俟考
〉
按《唐书·艺文志》:甘晖、魏包注《庄子》卷亡。开元末奉诏注。
天宝元年二月,诏以庄子号为南华真人其所著经改为南华真经诏举明庄子之学者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元年二月丁丑,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元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按《礼仪志》:天宝元年正月癸丑,陈王府参军田同秀称于京永昌街空中见元元皇帝,以天下太平,圣寿无疆之言传于元宗,仍云桃林县故关令尹喜宅傍有灵宝符。发使求之,十七日,献于含元殿。于是置元元庙于太宁坊,东都于积善坊旧邸。二月丙申,诏:《史记·古今人表》,元元皇帝升入上圣。庄子号南华真人,文子号通元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改《庄子》为《南华真经》,《文子》为《通元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庚桑子》为《洞虚真经》。亳州真源县先天太后及元元庙各置令一人。两京崇元学各置博士、助教,又置学士一百员。桃林县改为灵宝县。田同秀与五品官。
按《唐书·元载传》:天宝初,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第。
宋
太宗雍熙 年,召见崔颐正,令说《庄子》,赐钱五万。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儒林崔颐正传》:颐正举进士,明经术。雍熙中为高密尉,秩满,国子祭酒孔维荐之,以为国学直讲,迁殿中丞。太宗召见,令说《庄子》一篇,赐钱五万。
真宗景德二年二月,诏孙奭等校定,《庄子》释文。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孙奭传》:奭尝奉诏与邢炳、杜镐校定《庄子》释文。
按《玉海》:景德二年二月甲辰直讲孙奭言郭象所注庄子请依道德经例校定并释文三卷雕印诏可命崇文院检讨杜镐与奭同校定摹刻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赐辅臣南华经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大中祥符元年六月甲辰,赐辅臣《南华经》人一部,
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命李宗谔等雠校《庄子序》摹板。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丙子命李宗谔、杨总等雠校《庄子序》摹板。
哲宗元祐二年,诏主司毋得于庄子命题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二年春正月戊辰,诏举人程试,毋得于《老》、《庄》、《列子》书命题。按《吕公著传》:科举罢词赋,专用王安石经义,且杂以释氏之说。公著始请令禁主司不得出题老、庄书,举子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经义参用古今诸儒说,毋得专取王氏。
徽宗重和元年九月,诏太学、辟雍置《庄子》博士。
按《宋史·徽宗本纪》:重和元年九月丙戌,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二员。
钦宗靖康元年四月,诏取士,禁用《庄子》。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四月乙未,复以诗赋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
《庄子部·汇考二》
晋郭象庄子注十卷按《象自序》: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未始藏其狂言,言虽无会而独应者也,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不得已而后起者,固有间矣。斯可谓知无心者也,夫心无为则随感而应,应随其时,言唯谨尔,故与化为体,流万代而冥物,岂曾设对独遘而游谈乎方外哉。此其所以不经而为百家之冠也。然庄生虽未体之言则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元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而不敖,故曰:不知义之所适,猖狂妄行而蹈其大方,含哺而熙乎?澹泊鼓腹而游乎,混茫至人极乎,无亲孝慈终于兼忘礼乐,复乎己能忠信,发乎天光用其光,则其朴自成是以神器独化于元冥之境,而源流深长也。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之所扇,畅乎物宜,适乎民愿,弘其鄙解其悬洒落之功未加而矜夸所以散,故观其书,超然自以为己当经昆崙涉太虚而游惚恍之庭矣。虽复贪婪之人进躁之士暂而揽其馀芳味其溢流彷佛其音影犹足,旷然有忘形自得之怀,况探其远情而玩永年者乎?遂绵邈清遐去离尘埃而返冥极者也。
唐陆德明庄子释文一卷
按《德明自序》:庄子者,姓庄名周,〈太史公云字子休〉梁国蒙县人也。六国时为梁漆园吏,与魏惠王、齐宣王、楚威王同时。〈李颐云与齐悯王同时〉齐楚尝聘以为相,不应时人皆尚
游说,庄生独高尚其事,优游自得,依老氏之旨,著书十馀万言,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而已,大抵皆寓言归之于理,不可案文责也。然庄生宏才命世辞趣华深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弘,致后人增足渐失其真,故郭子元云一曲之才,妄窜奇说。若阏奕意修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家并同自馀,或有外而无杂,唯子元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依郭本,以郭为主。
元文如海庄子正义 卷
按吴澄序《庄子》,内圣外王之学,洞彻天人,遭世沉浊而放言滑稽以玩世。其为人固不易知,而其为书亦未易知也。魏晋以来,注释奚翅数十,虽浅深高下不
同,大抵以己见说《庄子》,非以庄子说《庄子》也。元学讲师钱大中蜀产也,澹然朴素好《南华经》,闻清江道士杜充符有唐剑南道士文如海《南华正义》,命其徒径往缮写以归,如获珍器。近以示予嘉文氏方外之人,乃能独矫郭氏元虚之失,而欲明庄子经世之用。噫,可谓拔乎俦类者哉。昔在天宝间,明皇盖尝赐见正义十卷,宋太平兴国八年,成都道士任奉古锓诸木,而世不传讲师将为重刻,故叙其所以得书之由。若夫得意忘言,爽然四解进退乎?南华真人之《逍遥游》,师其自知之矣。
明袁宏道广庄一卷
按陈于廷序,庄生拯世,非忘世。其为书,求入世,非求出世也。观夫投发硎之刃,意在游虚运斲鼻之斤,必先存质大瓠,濩落则泛江湖,寿木不材因资休荫鸴
鹏俱奋并得,其翔羊蚁偶遭两释,其意倘所谓物物自赋于天钧者,非耶?若其敷撝宏衍撰结诡丽讥哂狎出诙剧恣行提弄古皇姗戏圣哲则生固已,自言之世湛浊而不可与。庄语故以奇文曲说,中人之心亦良苦矣。读庄者,每持狭劣之见,震眩自丧于闪谲无涯之波辩,故瞆者瞠目,拘者掉臂,浮者泛醍,沉者醉粕。又孰知夫逍遥理解齐物天籁要于德符帝应,以仍其世于人间,固礼乐诗书之神杼而端冕委佩者之一嘘一欠也。楚袁中郎之广庄,非广庄也,广读庄者之狭劣,不能自济于闪谲无涯之波辩者也。涉江湖者,涛头白则五采无主客为陈说,沧瀛溟澥沃天溅日之势而后稍定此以广济广之说也。吾辈胶黐纠缠于文墨议论几丧其故安可无是泰神之书以自拯,而拯世则漆园一杯愿与中郎共之。
焦竑《庄子翼》八卷
按竑自序,老子在晚周著书上下篇,明道德之意,而关尹子、杨朱、列御寇、亢仓子、庄周皆其徒也。诸子唯杨朱无书,列子在晋末书,始行疑后人取庄子之文
足成之者,故太史公作列传不及列子。《亢仓子》唐王士源所著,关尹子书甚高,顾婴儿蕊女咒诵土偶之类聃,时尚无之亦后世知道之士所托为,非其真也。庄子旧传五十三篇,今存者三十三篇,外杂篇间有疑其伪者,乃内篇断断乎非蒙庄不能作也。然则老氏门人之书传于世者,独庄子耳。余既辑老子翼,若干卷复取庄子义疏,读之采其合者,为此编亦名之曰《庄子翼》。夫老之有庄,犹孔之有孟也。老子与孔子同时,庄子又与孟子同时,孔孟未尝攻老庄也。世之学者顾誻誻然沸不少置,岂㠯孔孟之言详于有而老庄详于无疑其有不同者欤?嗟乎!孔孟非不言无也,无即寓于有,而孔孟也者,姑因世之所明者,引之所谓下学而上达者也。彼老庄生其时,见夫为孔孟之学者,局于有而达焉者之寡也。以为必通乎无而后可以用有于焉,取其所略者而详之,以庶几乎助,孔孟之所不及。若夫仁义礼乐云云者,孔孟既丁宁之矣。吾复赘而言之,则何为乎?此盖老庄之雅意,而非其创为高也。不然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乃孔孟之言也。今第易道器为有无,转上下为徼妙,其词异耳。以词之异而害其意之同,是攻之者之自病也。曾足以病老庄乎?孔孟、老庄闵学者之离其性也,而为之书以觉之,不知反其性而哓哓然异同之辨,非余之所知也。时万历戊子人日焦竑弱侯书。
按王元贞序,余尝博游鄢郢吴越诸名胜,遇方外士,辄谭黄老之事。且性嗜读《庄子》。《庄子》数万言,无非明老氏之虚无,道德之自然也。然初读之犹块然无得,
久之乃深味其旨,弘博纵恣奇诡变化而元通微妙,语若不经而深有得于道者。吾忆蒙庄胸次则诚陋群品而游独化外死生无终始,所谓与天地并神明往岂虚语哉。故至今读其书,辄形神飞动,襟度洒然而有忘形尘垢之外者。是以魏晋间诸名流雅尚清言恣情旷达,咸自此出。而仙家者流,语道业必宗之,即古今以儒术鸣者,往往探其旨趣,未尝以为异也。岂非有资于世教者哉?故子舆氏力排异端为事,当时未尝一言非之,夫子舆之右漆园犹大成之尊柱下其不与吾道异也。奚疑。嗟夫!后之解庄子者,无虑数十家率曼衍支离多不得其要本兹,又寓言之寓言哉。余每抚卷惜之,乃今焦弱侯遍取往疏诵述录,其与庄合者为《庄子翼》,庶几后之读者,其有所折衷乎?余故并刻而为之叙,万历戊子清明日王元贞孟起父书。
归有光《南华经评注》八卷
按文震孟序,自晋宋清谈炽盛,谓三日不读老庄,则舌本间强乃其所寄于麈舌间,如寓响丝桐声过不留一词半句,无有传者,乃所以为清谈耳。独郭象注
流传至今,而说者犹谓庄子注郭象也。夫惟庄子注郭象,象注所以传。若使郭注《庄子》,则吐弃时贤久矣。刍狗之陈可千秋耶?盖古来遁世之士,其精神力量真足陶铸宇宙糠秕尧舜而不屑一置身于尘垢之域,故太上则声尘销灭与风露云气相乘御于太空无始之中,而其次者雄心灏气降伏未尽不能不稍露于语言文字间,知命而不甘为命所限,乐天而不肯为天所圉,无可奈何而托之乎?汪洋浩渺,恢诡谲怪以泄其胸中之所苞孕,而若见若隐,疑神疑帝,盖其眼界口吻全超于耳目音容之外,而读者乃句句而析之,字字而节之,复命之曰某注某释云。何而批之而选之,不几为蝴蝶之栩栩夔蚿之相怜也哉。故解庄者不解庄者也,解注庄者不注庄者也。归震川先生,方内文章家也。其阅庄也,亦以文章阅之已矣。庄非为清谈设,而清谈可焉尤非为文章设,而文章可焉。此乃庄之所以神耳。若夫取古人已陈之言而标一名姓于侧,以为是博古者流,此则市贾之陋习。予甚厌之,而不能禁也。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是则予之以不解解庄者。夫甲子七夕药园逸史文震孟题。
按秦继宗序,昔吴阚泽对大帝曰:老子、庄子皆修身自玩纵沃其心学归淡泊。至汉景帝谓其义体精深,改子为经,敕朝野悉讽诵焉。唐开元初,诏中书令张
说举能治老庄者集贤直学士侯行果荐会稽康子元、平阳敬会真于说,说籍以闻行果,偕子元、会真及长乐冯朝隐晨夕进讲推索老庄秘义,则此二书久为帝王所尊,礼岂徒野修之辈相与肄习之也。有宋诸儒拘检太甚目为异端,而老氏犹赖羽流所宗卷册辉煌度置道藏若漆园之语,则斥为放诞不羁,屏之幽远,独庐陵眉山、淮海临川数君子于二书有深嗜,毕世穷之,每云流览涉猎未尽其奥晁。文元曰:古今名贤好读老庄之书,以其无为无事之中,有至美至乐之理。似矣而未也,学者诚能想其元机,测其至理,可以出世,可以入世,身心性命共得,游于安养之天,若制举艺窃其绪馀则参入渊微不可思议,故二书在盛明之世,即不崇诸黉序,而自学士大夫以逮咿唔呫哔之士莫或离也。吴郡太仆归先生为一代宗匠,其今古文词皆成,创获风格、议论识者,比之昌黎复生。余少读其所辑先秦两汉文钞,洎评阅迁史意见超忽,以需学者之领悟。心悦之。而南北浪游携随行箧顷奉使虎林客有传其批点老庄至者握算之馀受而卒业焉。因叹曰:自昔阅老庄者夥矣,尽沿其肤泽耳。千年灵腕,得太仆之指,钩点画皆臻化境。虽曰老庄之微妙,然非太仆而二子之面目,终为百家之词障隔一尘也。亟命侍史录写成帙,并识是语于首。万历丙辰春分后一日楚黄秦继宗敬伯甫。
按继宗又序,天启甲子,余退老黄泥之坂中林无偶对古人,自娱走童子购书吴市,知老庄评注,业已授梓文。太史公特为订正,夫太史公,间世人豪也。即点
缀字语,每有超世之识,兹其藏本几经批阅,是太仆公之苦心,待太史公而后传也。余喜不能禁,遂缄寄序言以问书贾,倘谓余为知言,或并刻之以窃附,太史公之文末,是岁清和月望秦继宗又识。
按蔡毅中序,余尝读庄子,谓其言虽无会而独应,若超无有而独存其狂怪变幻,能使骨惊神𢙀不称文章大观哉。乃说者曰其语多列子遂意为附会之书,
不知此以言乎?《说剑》、《盗蹠》等篇则可耳,至于叙事汪洋掞辞要渺抑彭齐殇牺牛楚相秋水逍遥捭阖诸章,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生死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大要出于老氏也。彼老氏之以退为进,以与为取,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不足求足,不大求大,天下后世言道术者,不外焉。老氏盖深于易,而庄则深于老者也。他游谭不经者无论,其曰:父子不可解于心,君臣无所逃于天地,旨意粹然,无谬于九经而爽恺宏绰,足为天下万世法。间有诋訾孔氏而阴实尊崇之何其滑耶?大端九经若江海,然汪洋浩淼非有跳沫摇漾之势而千灵万圣渊乎深藏。明月照之则天高气清,长风荡之则排空动地。庄子则其中澼滐沧洪涛层起而恣态,横出如蜃市,宵镫不可方物。然讵能出江海外乎?昔人云大造寥廓清旷风日熙朝固可宝爱,而飘风震雷、扬沙走石以动威,万物亦不可少。庄生之谓矣,善绘者传其神,善书者模其意。庄子传老氏之神,模九经之意,而变其刻画,不在一字一句之奇也。后世学庄生者,得其句法章法,而深严之体未备也,变化之机未熟也,超妙之理未臻也,得为庄子也欤哉?夫文不程古不登于上品,见非卓绝,则傍古人之藩篱,乃壮夫者负灵秉睿符彩琪琚,竭生平精力以从事著述,乃不能栖约恬敏架学飞才成一家言以立千载之下,与古人并驱齐驾,而徒傍藩篱拾咳唾以为也。又宁能不为庄生负担窃笑哉。要而论之庄子者,九经之庶子,老氏之忠臣也。老氏于礼也,犹曰乱首充其说诈为仪。秦惨为申韩流污为乡愿庄子不失其派,尤能扩大之信,可为百家冠矣。《庄子》而外则多伪书也,《列子》载亢仓子,遂有《亢仓子家语》云。子华子遂有《子华子》。贾谊称鹖冠子,遂有《鹖冠子》。士之托空名以求传,其言亦可悲也。余故以为特立之难,云中山蔡毅中题。
按冯梦祯序,注《庄子》者郭子元,而下凡数十家,而清奥渊深其高处有发庄义所未及者,莫如子元氏。盖庄文日也,子元之注月也,诸家繁星也。甚则爝火萤
光也,子元之注在前,而诸家不熄譬之毛嫱西施在御而粉白黛绿者犹然累累争怜未已也。近世金陵焦弱侯并行《老庄翼》,盖全收郭注,而旁及诸家。赵女吴娃俱充下陈,余则去诸家而单宗郭氏,回头一顾六宫无色。昔人云非郭象注《庄子》,乃庄子注郭象,知言哉。余故进之,进之与庄子等也。或曰:注出向秀,郭氏窃之更注《秋水》、《至乐》篇,遂以名己。然不未可知,今人知郭象而不知向秀,有幸不幸焉。余弱冠时所遭多变,掩户日读庄文郭注,沈面濡首废应酬者几两月,嗣遂如痴如狂,不复与家人忤,亦遂不与世忤,一切委顺萧然,至今后读佛乘渐就冰释。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
《庄子部·汇考三》
《汉书·艺文志》道家
《庄子》
五十二篇。〈注〉名周,宋人。《隋书·经籍志》道家
《庄子》
二十卷。〈注〉梁漆园吏庄周撰,晋散骑常侍向秀注。本二十卷,今阙。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撰注,亡。《庄子》
十六卷。〈注〉司马彪注。本十一卷,今阙。《庄子》
三十卷、目一卷。〈注〉晋太傅主簿郭象注。梁《七录》三十三卷。《集注庄子》六卷。〈注〉梁有《庄子》三十卷,晋丞相参军李颐注;《庄子》十八卷,孟氏注,录一卷。亡。
《庄子音》一卷。〈注〉李轨注。
《庄子音》三卷。〈注〉徐邈撰。
《庄子集音》三卷。〈注〉徐邈撰。
《庄子注音》一卷。〈注〉司马彪等撰。
《庄子音》三卷。〈注〉郭象注。梁有向秀《庄子音》一卷。《庄子外篇杂音》一卷。
《庄子内篇音义》一卷。
《庄子讲疏》十卷。〈注〉梁简文帝撰。本二十卷,今阙。《庄子讲疏》二卷。〈注〉张机撰,亡。
《庄子讲疏》八卷。
《庄子文句义》二十八卷。〈注〉本三十卷,今阙。梁有《庄子义疏》十卷,又《庄子义疏》三卷,宋处士李叔之撰,亡。《庄子内篇讲疏》八卷。〈注〉周弘正撰。《庄子义疏》八卷。〈注〉戴诜撰。
《南华论》二十五卷。〈注〉梁旷撰,本三十卷。
《南华论音》三卷。
《唐书·艺文志》道家
郭象注《庄子》十卷。〈注〉庄周。向秀《注》二十卷。
崔撰《注》十卷。
司马彪《注》二十一卷。又《注音》一卷。
李颐《集解》二十卷。
王元古《集解》二十卷。
李充《释庄子论》二卷。
冯廓《庄子古今正义》十卷。
梁
简文帝《讲疏》三十卷。王穆《疏》十卷。又《音》一卷。
《庄子疏》七卷。
杨上善注《庄子》十卷。
陆德明《庄子文句义》二十卷。
卢藏用注《庄子内外篇》十二卷。
道士成元英注《庄子》三十卷。《疏》十二卷。〈注〉元英,字子实,陕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永徽中,流郁州。书成,道士元庆邀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嵩高山人李利涉为序,唯《老子注》、《庄子疏》著录。
张游朝《南华象罔说》十卷。
孙思邈注《庄子》 卷。
柳纵注《庄子》 卷。〈注〉开元二十年上,授章怀太子庙丞。
尹知章注《庄子》卷亡。
甘晖、魏包注《庄子》卷亡。〈注〉开元末奉诏注。
元载《南华通微》十卷。
陈庭玉《庄子疏》卷亡。
道士李含光《老子庄子周易学记》三卷。又《义略》三卷。张隐居《庄子指要》三十三篇。〈注〉名九垓,号浑沦子,代、德时人。
梁旷《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南华真人道德论》三卷。
贾参寥《庄子通真论》三卷。
《宋史·艺文志》道家
张昭《补注庄子》十卷。张烜《庄子通真论》三卷。
《南华真经篇目义》三卷。
郭象注《庄子》十卷。
成元英《庄子疏》十卷。
文如海《庄子正义》十卷。又《庄子邈》一卷。
吕惠卿《庄子解》十卷。
李士表《庄子十论》一卷。
《庄子部·汇考四》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
崔撰《注》十卷,二十七篇。〈注〉清河人,晋议郎,内篇七,外篇二十。向秀《注》二十卷,二十六篇。〈注〉一作二十七篇,一作二十八篇,亦无杂篇,为《音》三卷。
司马彪《注》二十一卷,五十二篇。〈注〉字绍统,河内人,晋秘书监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为《音》三卷。
李颐《集解》三十卷,三十篇。字景真,颍川襄城人,晋丞相参军自号元道子,一作三十五篇,为《音》一卷。孟氏《注》十八卷,五十二篇。〈注〉不详何人。
王叔之《义疏》三卷。〈注〉字穆,琅邪人,宋处士亦作《注》。李轨《音》一卷。
徐邈《音》一卷。
宋郑樵通志道家
《庄子》
二十卷。〈注〉梁漆园吏庄周撰晋散骑常侍向秀注又十六卷。〈注〉司马彪注。
又十卷。〈注〉崔撰注。
又十卷。〈注〉郭象注。
又三十卷。〈注〉晋李颐注。
又十八卷。〈注〉孟氏注。
又十卷。〈注〉杨上善注。
又十二卷。〈注〉卢藏用注。又十卷。〈注〉道士文如海注。
又三十卷。〈注〉成元英注。
又十卷。〈注〉张昭补注。
又十五卷。〈注〉四家注。
又二十卷。〈注〉李颐集解。
又二十卷。〈注〉王元古集解。
庄子音一卷。〈注〉李轨撰。
又三卷。〈注〉徐邈撰。
又三卷。〈注〉郭象撰。
又一卷。〈注〉王穆撰。
又直音一卷。〈注〉贾善翊撰。
又注音一卷。〈注〉司马彪撰。
又外篇《杂音》一卷。
又内篇《音义》一卷。
《庄子讲疏》三十卷。〈注〉梁简文帝撰。
又二卷。〈注〉张机撰。
又八卷。
《庄子义疏》三卷。〈注〉宋处士李叔之撰。
又八卷。〈注〉戴诜撰。
又十卷。〈注〉王穆撰。
又十二卷。〈注〉道士成元英撰。
《庄子内篇讲疏》八卷。〈注〉周弘正撰。
《庄子文句义》二十八卷。
《庄子文句义》二十卷。〈注〉陆德明撰。
《庄子古文正义》十卷。〈注〉冯廓撰。
《南华论》二十五卷。〈注〉梁旷撰。
《南华论音》三卷。
《庄子论》二卷。〈注〉李充撰。
《庄子指要》三十三篇。〈注〉张九垓撰。
《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注〉梁旷撰。
《庄子内要》一卷。
《南华真经篇目》三卷。
《庄子馀事》一卷。〈注〉陈景先撰。
《庄子统略》三卷。
《南华象罔说》十卷。〈注〉张游朝撰。
《南华通微》十卷。〈注〉元载撰。
《南华真经提纲》一卷。〈注〉王晓撰。
《庄子通真论》三卷。〈注〉唐贾参寥撰。
《庄子邈》一卷。
《南华揔章》一卷。〈注〉碧虚子撰。《南华章句》七卷。〈注〉碧虚子撰。
右庄子四十九部五百一十六卷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證道家
《庄子》
五十二篇。郭象注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陆德明序录云:庄生宏才命世辞趣华深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弘,致后人增足,渐失其真。故郭子元云一曲之才,妄窜奇说。若阏奕意修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艺文志》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是也。《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家并同,自馀或有外而无杂,唯子元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成元英疏,庄周,字子休,文选注太平御览。引庄子阏奕游凫之语,荀子曰: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朱文公曰:庄子见道体,盖自孟子之后,荀卿诸公皆不能及。韩文公曰: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
马端临文献通考
道家
郭象注庄子十卷晁氏曰:庄周撰,郭象注。周为蒙漆园吏,按《汉书·志本五十二篇,晋向秀郭象合为三十三篇,《内篇》八,《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唐世号《南华真经》。自孔子没天下之道术日散,老聃始著书垂世,而虚无自然之论起周。又从而羽翼之掊击百世之圣人,殚残天下之圣法,而不忌其言,可谓反道矣。自荀卿扬雄以来,诸儒莫不辟之而放者,犹谓自游方之外,尊其学以自肄,于是乎,礼教大坏而天下横流,两晋之祸是已。自熙宁元丰之后,学者用意过中,见其书末篇,论天下之道术,虽老聃与其身皆列之为一家而不及。孔子莫不以为阳訾,孔子而阴,尊焉。遂引而内之殊不察其言之指归宗老氏邪?宗孔氏邪?既曰宗老氏矣,讵有阴助孔子之理也邪?至其论道术而有是言,盖不得已耳。夫盗之暴也,又何尝不知主人之为主人邪?顾可以其智及此,遂以为尊我开关揖而进之乎?窃惧夫祸之过乎?两晋也。
东坡苏氏庄子祠堂记曰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
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陈氏曰按《晋郭象传》:向秀解庄子,未竟而卒。颇有别本迁流,象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馀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义别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然向义今不传,但见陆氏释文。
《庄子音义》三卷
陈氏曰:唐陆德明撰即《经典释文》二十六至二十八卷。
成元英《庄子疏》三十三卷。
晁氏曰:唐道士成元英撰本,郭象注,为之疏义。元英字,子实,陕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永徽中流郁州,不知坐何事。书成道士元庆,邀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序云。周字子休,师长桑公子。《内篇》理深,故别立篇目;《外篇》、《杂篇》,其题取篇首二字而已。
文如海《庄子疏》十卷
晁氏曰:唐文如海撰。如海,明皇时道士也。以郭象注放乎自然而绝学习失庄生之旨,因再为之解。凡九万馀言。
吕吉甫注《庄子》十卷
晁氏曰:皇朝吕惠卿撰。吉甫,惠卿字也。元丰七年,先表进《内篇》,馀续成之。
王元泽注《庄子》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雱,字元泽,撰。
庄子十论一卷
陈氏曰:题李士表撰,未详何人.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杂家考
《庄子补劓》 卷。崇仁胡以逊读庄子,恶其驳杂,乃采诸家之说而为补劓。
道家考
《象罔白马證》 卷。张游朝著
《庄子注》 卷。
赵汝谈著
《读庄笔记》 卷。
马廷鸾著
《南华真经解》 卷。
晋江黄沚著
《者庄列口义》 卷。
林希逸著
《南华略释》一卷。
金赵秉文著
焦竑经籍志道家
庄子二十卷〈注〉晋向秀注司马彪注《庄子》十六卷。
崔撰注《庄子》十卷。
郭象注《庄子》十卷。
李颐注《庄子》三十卷。
孟氏注《庄子》十八卷。
杨上善注《庄子》十卷。
卢藏用注《庄子》十二卷。
文如海注《庄子》十卷。
成元英注《庄子》三十卷。
张昭注《庄子补》十卷。
吕惠卿注《庄子》十卷。
李颐《庄子集解》二十卷。
王元《集解庄子》二十卷。
李轨《庄子音》一卷。
徐邈《庄子音》三卷。
郭象《庄子音》二卷。
司马彪《庄子音》一卷。
《庄子讲疏》三十卷。〈注〉梁简文帝。
《庄子讲疏》二卷。〈注〉张机。
《庄子义疏》三卷。〈注〉宋李叔之。
《庄子义疏》八卷。〈注〉戴诜。
《庄子义疏》十卷。〈注〉主穆。
《庄子义疏》十二卷。〈注〉成元英。
《庄子内篇讲疏》八卷。〈注〉周弘正。
《庄子文句义》二十卷。〈注〉陆德明。
《庄子古文正义》十卷。〈注〉冯廓。
《庄子论》二卷。〈注〉李充。
《庄子指要》三十三篇。〈注〉张九垓。
《庄子论》三十卷。〈注〉梁旷。
《庄子内要》一卷。
《南华真经篇目》三卷。
《庄子章句音义》十四卷。〈注〉陈景元。
《庄子统略》三卷。《南华象罔说》十卷。〈注〉张游朝。
《南华通微》十卷。〈注〉元载。
《南华真经提纲》一卷。〈注〉王晓。
《庄子通真论》三卷。〈注〉唐贾参寥。
《庄子邈》一卷。
《庄子口义》三十二卷。〈注〉林希逸。
《南华义海纂微》一百六卷。〈注〉褚伯秀。
《南华循本》三十卷。〈注〉罗勉道。
《南华副墨》八卷。〈注〉陆长庚。
《庄子通义》十卷。〈注〉朱得之。
《庄子内篇解》二卷。〈注〉李贽。
《南华内篇订正》二卷。〈注〉吴澄。
焦竑庄子翼庄子书目
郭子元注吕吉甫注
林疑独注
陈祥道注
陈碧虚注〈注〉景元,字太初,建昌人,熙宁间著《道德南华》二解。
王元泽注〈注〉雱宋龙图阁直学士,左谏议大夫注《内篇》。
刘概注〈注〉外杂篇继雱后。
吴俦注〈注〉崇观间人
赵以夫注〈注〉虚斋注内篇
林希逸口义〈注〉翰林学士景定辛酉著
李士表论〈注〉元卓著庄列十论
王旦庄子发题
范无隐讲语〈注〉应元字善甫,蜀顺庆人。
褚氏管见〈注〉伯秀古杭道士辑南华义海纂微以己意附之名曰管见
南华新传〈注〉义海引王雱注《内篇》,刘概注《外篇》矣。道藏更有雱新传十四卷,岂其先后所著不同,故并列之与?兹采其合者著于编,仍以新传别之。
庄子循本〈注〉庐陵罗勉道著
刘须溪点校庄子〈注〉辰翁
荆川释略〈注〉明中丞唐顺之著,门人徐常吉士彰刻之,以传士彰解附。
南华副墨〈注〉广陵陆西星长庚著
庄子通义〈注〉毗陵朱得之著
张学士补注〈注〉四维蒲州人
庄义要刚〈注〉郡守方扬思善与方沆子使及撰删,褚氏义海成之,附以己意。
以上二十二家系全书编削类次
支道林注
肇论
梁旷论
江遹注
以上十六家系集解中所引〈按《十六家重者不复采〉
碧虚子章句七卷
吴幼清订正本一卷
以上十一家并章句音义〈重者不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