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十九卷目录

 经学部汇考九
  经义考四〈书经〉

经籍典第三百十九卷

经学部汇考九

经义考四

书经

三皇五帝之书〈佚 虞书存伪三皇书存〉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郑康成曰: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
贾逵曰: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书
《孝经纬》曰:三皇无文,有文字之后,仰录三皇时事刘熙曰:三坟,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体有三也。五典,典镇也,制法所以镇定上下,其等有五也。今皆亡,惟尧典存。
葛洪曰:隐士以三坟为金玉,五典为琴筝
刘协曰: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李先曰:三皇五帝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
刘知几曰:《春秋传》载:楚左史能读三坟五典。《礼》曰: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由斯而言,则坟典文义三五典策,春秋之时,犹大行于世。
程子曰: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使诚有所谓羲农之书,乃后世称述当时之事,失其义理,如许行所谓神农之言,及阴阳医方,称黄帝之说尔。此圣人所以去之也,或疑阴符之类是甚,非也。此出战国权变之术,窃窥机要以为变诈之用,岂上古至淳之道耶?
叶梦得曰:古三坟书为古文奇险,不可识了,不知其何语,其妄可知也。
杨时曰:三坟,世传以为古三皇书,非也。其辞简而质远而无统,其有意于仿古之为乎。孔子曰:神无方,易无体。又曰:生生之谓易则易之,为易其义深矣,殆不可以形数名也。是书太古河图代姓纪曰:博厚而浊,谓之太易,太易之数三,是以形数名易也。其言殆与孔子异乎!吾是以知其非古书也。郑樵曰:三皇太古书亦谓之三坟:一曰山坟,二曰气坟,三曰形坟。天皇伏羲氏本山坟而作《易》。曰:连山人皇神农氏本气坟而作《易》。曰:归藏地皇黄帝氏本形坟而作《易》。曰:坤乾虽不画卦,而其名皆曰卦爻。大象连山之大象有八:曰君臣民物阴阳兵象,而统以山归藏有八;曰归藏生动长育止杀,而统以气坤乾之大象有八;曰天地日月山川云气,而统以形皆八。而八之为六十四,其书汉魏不传。至元丰中,始出于唐州北阳之民家,世疑伪书,然其文古其辞质,而野其错综,有经纬,恐非后人之能为也。如《纬书》犹见取于前世,况此乎且归藏至晋始出,连山至唐始出,然则始出于近代,亦不为异事也。
《中兴书目》三坟之目见于孔序《汉志》不载,元丰七年,毛渐奉使京西得之其书,以山气形为别,山坟谓之连山,气坟归藏形坟坤乾,与先儒言三易异,其中有《姓纪》一篇、《皇策》一篇、《政典》一篇,合为三卷,皆依托也。
朱子曰: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周公所录必非伪妄,若果全备,孔子亦不应悉删去之,或其简编脱落不可通晓,或是孔子所见止是唐虞以下,不可知耳。
罗璧曰:典有五而逸其三,坟有三而不存其一。王应麟曰:前贤谓皋夔稷契,有何书可读理?实未然。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春秋传》所谓三坟五典是也,黄帝颛顼之道在丹书,武王所以端絻东面,而受于师尚父也,少皞氏之纪官,夫子所以见郯子而学也,孰谓无书可读哉? 又曰:《吕氏春秋》序意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不韦十二纪成于秦,八年岁在涒滩,上古之书犹存,前圣传道之渊源,犹可考也。 又曰:汉初去圣未远,帝王遗书犹有存者,贾谊书修政语引黄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颛顼曰:至道不可过也,至易不可易也,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缘善也,非恶恶而已也,恶缘恶也。吾日慎一日。帝喾曰:缘巧者之事而学为巧,行仁者之操而与为仁也。故节仁之器以修其财,而身专其美矣。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
仁,吾慎此而已矣。帝尧曰:吾存心于千古,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饥曰此吾饥之也,一民或寒曰此吾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此我陷之也。帝舜曰:吾尽吾敬而以事吾上。故见谓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谓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谓仁焉,吾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敬也。此帝王大训之存于汉者,若高帝能除挟书之律,萧相国能收秦博士官之书,则倚相所读者,必不坠矣。 又曰:三皇之书,伏羲有《易》,神农有《本草》,黄帝有《素问》
黄震曰:孔安国作书序明言孔子去三坟,而断自唐虞二典为书,今信安毛渐正仲乃称。元丰七年,奉使京西得古三坟书于唐州北阳道民间,为伪,固不待辨,而知特其所以为伪,有不容不辨者,夫三坟虽不可复知,概以今之二典,则载事之书,后世所谓史册之类也。今其书乃以山坟为第一,而指为天皇伏羲氏连山之易以气坟;次之,而指为人皇神农氏归藏之易以形坟;又次之,而指为地皇轩辕氏坤乾之易。愚按伏羲画八卦,历文王孔子而成今之易,三才之道备焉,此外无馀蕴《周礼》六典,晚出于王莽刘歆,始有《连山》《归藏》《周易》三者之名,意谓夏商之世,各自有易,于义无稽而好异者,喜言之自谓博古已成,空谈况于窃取其名,为三坟之书,然乎否耶?山坟言:君臣民物,阴阳兵象。气坟言: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形坟言:天地日月,山川云气。一字各释为一事,实皆无理,山坟缀以《姓纪》之篇,气坟缀以《皇策》之篇,形坟缀以《政典》之篇,亦皆无理,毛渐乃以引征,尝引《政典》指为證,据不知《政典》夏氏国法,非三坟书也。
金履祥曰:周官外史固有三皇五帝之书,未闻坟典之名也,左氏称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未知何书也,或当时别有异书,倚相读之,以为博耳。《书序》以尧舜有二典,遂引三坟五典,以配三皇五帝之数,證定书之原,反滋纷纷。近世有《三坟书云》,得于青城山,其书始出于张天觉家,有山坟气坟形坟之名,古易既有六十四卦,安得又有三坟?龟山尝辨其非,今婺有版本,盖《书序》说启其伪也。吾丘衍曰:三坟书此伪本,大不可信,言辞俗缪,字法非古,《尚书》无也,字此书有之。
《外史》:所掌三皇五帝之书,若许行为神农之言,列子称黄帝之书皆是,岂必三坟五典哉?以三坟五典实三皇五帝之书本于伪《孔安国书》序也,观杜氏注《左传》《坟典》,丘索第云:皆古书名,未尝定为三皇五帝之书,足以證其非矣。至于三坟伪书,人知其谬,以郑渔仲之博,洽独信之,不疑毋乃过与。

百篇尚书〈阙〉
卜商曰: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参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墨翟曰:昔周公旦,朝读书百篇
孔臧曰:时人惟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谓为信然,不知其有百篇也。
扬雄曰: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郑康成曰:虞夏书二十篇,商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
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曰《尚书》也。
刘熙曰:《尚书》,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也。葛洪曰:《尚书》者,政事之集也。
司马光曰:《尚书》者,二帝三王,嘉言要道,尽在其中,为政之成,规稽古之先务也。
孙宜曰:《尚书》纬言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黄帝至尧舜不远,尧舜至秦穆公不二千年,书至三千二百四十篇不过多耶,斯汉儒侈大之言,无足信也。
按欧阳永叔日本刀歌云:传闻其国居大海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永叔虽有是说,而叶少蕴疑之,马翔仲亦疑之,郑麟趾高丽史。宣宗八年五月,李资义还自宋奏云:帝闻吾国书籍多好本,命馆伴书,所求书目录授之。且曰:虽有卷第不足者,亦须传写,附来目录,首开百篇《尚书》,而高丽未之有也。宣宗八年者,实宋元祐六年,先是咸平中,日本僧奝然以郑康成注《孝经》来献,不言有《尚书》,王恽中堂事纪载,中统二年,高丽世子禃来朝,宴于中书省,问曰:传闻汝邦有古文《尚书》及海外异书。答曰:与中国不殊,然则高丽之书,犹夫中国之书耳。百篇《尚书》,高丽且无之,况日本乎乃?万历初,尚书郎叶春及上书请命,封倭使臣,多方索之以归真,无异痴人说梦矣
又按《白虎通德论》《尚书》文云:咨四岳曰:裕汝众
或有一人王者。又云:不施予一人。又云:必立赏罚,以定厥功。又云;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今其文皆逸,未审是百篇书中语,抑大传文也。

百篇之序一卷〈存〉
陆德明曰:马郑之徒百篇之序总为一卷,孔以各冠其篇首,而亡篇之序即随,其次第居见存者之间。
《书小序》:汉孝武时,当即有之,此史公据以作夏殷周本纪,若孔壁古文《尚书》,汉魏西晋诸儒均未之见,而马融于《书小序》有注见于陆氏《释文》,又郑注《周官引书序》文以證,保傅而百篇之序次第,与孔不同见于《正义》,许谦亦云:郑氏不见,古文而见。百篇之序,考马郑传注本漆书古文,是孔传未上之时,百篇之序先著于汉代初,不与安国之传同时而出也。今以马氏《书小序》,传附纪于后,昔在《帝尧传》云:谥也,翼善传。圣曰:尧,伊尹相传。汤云:俗儒以汤为谥,或为号。然不载谥法,故无闻焉,殷始咎《周传》去咎周者为周所咎,奔告于受。《传》云:受读曰纣,或曰受妇人之言。故号曰受也,殷始错天命。《传》曰:错,废也。武王有疾传本,下有不豫二字,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传》云:保氏师氏皆大夫,官作成王政。传本,政作征。将迁其君于蒲姑,传本,蒲作薄。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传本,俾作办,肃作息,作顾命。《传》云:成王将崩,顾念康王,命召公毕公率诸侯辅相之。康王既尸天子,传本此句上有成王崩三字,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传本无平字,锡作赐,东郊不开传本,开作辟。
又按朱子疑《诗小序》,而并疑《书小序》,疑孔安国所传之古文,而并疑古文之有小序。然百篇之序,实自汉有之,窃谓周官外史达书名于四方,此书必有序,而今百篇之序,即外史所以达四方者,其由来古矣。
又按伯禽唐诰王伯厚云:皆策命篇名,大传之序有掩诰,《史记·殷本纪》《太戊》一篇,孟子注云:逸书有舜典之序,《历志》引古文《月采篇》,俱不入百篇之目。是则书名尚多,其篇目偶逸者与。

今文尚书〈注〉汉志经二十九卷〈存〉
郑耕老曰:《尚书》今古文合二万五千八百字。按今文《尚书》:伏生所授,止二十八篇,故汉儒以拟二十八宿,然《史记》《汉书》俱称,伏生以二十九篇教于齐鲁之间,司马氏班氏,古之良史,不应以非生所授之《泰誓》,杂之其中也。故王肃云:《太誓》近得非其本经,窃疑生所教二十九篇,其一篇乃百篇之序。故马郑用之,亦总为一卷,惟缘《艺文志》云经二十九篇,后儒遂以《泰誓篇》混入尔,或又以《武成》为今文尤谬,《武成》之系日律,以召诰顾命书法不同,在古文《尚书》中最可疑者,今文岂有是乎?

古文尚书〈注〉汉志古经四十六卷〈存〉
桓谭曰:古文《尚书旧》有四十五卷,为十八篇。按古文《尚书》:出孔壁中,未得列于学官,惟孔安国为博士以授,都尉朝于时,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诸史记于《五帝本纪》《尧典》《舜典》文,于《夏本纪》《禹贡》《皋陶》《谟益》《稷甘》《誓文》,于《殷本纪》《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文,于《周本纪》《牧誓》《甫刑》文,于《鲁周公世家》《金縢》《无逸》《费誓》文,于《燕召公世家》《君奭》文,于《宋微子世家》《微子》《洪范》文,此皆从安国问故而传之者,乃孔壁之真古文也。然其所载,不出伏生口授二十八篇,若安国增多二十五篇之书,《史记》未尝载其片语,惟于《汤诰》载其辞,是则《汤诰》之真古文也,又干《泰誓》载其辞,是则《泰誓》之真古文也,合之安国作传之书,其文迥别,何以安国作传与授之?史公者,各异其辞,宜其滋后儒之疑矣。

周书〈注〉汉志七十一篇隋唐志十卷〈阙〉
刘向曰:周时,诰誓,号令也。
《隋志》:汲冢书似仲尼删书之馀
颜师古曰: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今所存者四十五篇。
《周书》:篇目七十,合以序一篇,适如《汉志·李仁父》刘后村谓:阙其一误也。

伏胜尚书大传〈注〉汉志传四十一篇隋志三卷〈佚〉尚书畅训〈注〉旧唐书志三卷新唐书志一卷〈佚〉
陆德明曰:《尚书》大传三卷,伏生所作《西伯》《戡黎》作耆。
《大传》:引经文异者大诰民,献有十夫,献作仪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德上有俊字,无逸作毋逸,又引盘庚云:若德明哉!引《酒诰》云:王曰:封。惟曰:若圭璧。今无其文。

欧阳生尚书章句〈注〉汉志三十一卷〈佚〉尚书说义〈注〉汉志二卷〈佚〉
叶适曰:自汉迄西晋,言《书》者,惟祖欧阳氏。
按汉欧阳氏世传《书学说义》二篇,未经前人注明,不知作者。

大小夏侯章句〈注〉汉志各二十九卷〈佚〉
大小夏侯解故〈注〉汉志二十九篇〈佚〉
《后汉书》曰:孝明皇帝永平二年,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公卿以下从大小夏侯氏说。
葛洪曰:昔汉太后从夏侯胜受《尚书》,赐胜黄金百斤,及胜死,又送胜家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一百日。

孔安国尚书传〈注〉隋志十三卷汉志四十一篇〈存〉
欧阳修曰:陈隋之间,伏生之学废,而孔传独行。按《孔安国书序》《昭明文选》录之世,皆笃信,惟朱子谓其不类。西汉文字疑后人所托,而鲁斋王氏、仁山金氏亦疑之考之,《汉书》:司马迁尝从安国问故,迁盖与都尉朝,同受书于安国者也。然迁述《孔子世家》,称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自序》则云:予述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是安国之卒。本在太初以前,若巫蛊事发,乃征和二年,距安国之殁,当已久矣。班固叙《艺文志》于古文《尚书》云: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乃史氏追述古文,所以不列学官之故尔,而伪作安国序者,乃云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竟出自安国口中,不亦刺谬甚乎?或曰:刘歆遗书,让太常博士其文载于《汉书》《文选》《古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此不足信耶。曰:荀悦《汉纪》于孝成帝三年,备述刘向典校经传考集异同,于古文《尚书》《论语》《孝经》云。武帝时,孔安国家献之,会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则知安国已逝,而其家献之《汉书》《文选》锓本流传,脱去家耳。按其本末,安国书序之伪,不待攻而自破矣。

尚书音〈注〉七录一卷〈佚〉
陆德明曰:为《尚书》音者,四人,孔安国、郑康成、李轨、徐邈,案汉人不作音,后人所托。

欧阳地馀等尚书议奏〈注〉汉志四十二篇〈佚〉
《汉书志》:宣帝时石渠论
王应麟曰:论石渠者,欧阳地馀、林尊、周堪、张山、拊假苍

牟卿尚书章句〈佚〉
《后汉书》:牟氏章句繁多,有四十五万馀言

秦恭尚书说〈佚〉
《汉书》:张山拊授信都秦恭延君
桓谭曰:秦延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馀万言,但说曰若稽古,三万言。

桓荣大小太常章句〈佚〉
《后汉书》:桓荣字春卿,沛郡人

牟长尚书章句〈佚〉
《后汉书》:牟长字君高,临济人

周防尚书杂记三十二篇〈佚〉
《后汉书》:周防字伟公,汝南汝阳人

杜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佚〉
《漆书》:古文虽不详其篇数,而马郑所注,实依是书,陆氏《释文》采马氏注甚多,然惟今文及小序有注,而孔氏增多二十五篇,无一语及焉。安国序中称:伏生口授裁二十馀篇,德明谓即马郑所注二十九篇是也。盖今文二十八篇,益以小序合二十九.德明又云:马郑所注,并伏生所诵,非古文也。然则漆书亦止有今文二十八篇而已,孔氏增多之书无之也。夫东汉为古文《尚书》者,不一家有。盖豫所传有杜林所得初不本于安国,而《孔颖达正义》谬称:孔所传者,贾逵马融等皆是。世儒不察见古文字,即以为安国所传亦粗疏甚矣。

贾逵尚书古文异同三卷〈佚〉
《后汉书》: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

卫宏尚书训旨〈佚〉
《后汉书》:卫宏字敬仲,东海人

刘陶中文尚书〈佚〉
《后汉书》:刘陶字子奇

马融尚书注〈注〉隋志十一卷
按马氏《尚书注》:唐初,尚存陆氏释文,多采之

张奂尚书记难〈佚〉
《后汉书》:张奂字然明

张楷尚书注〈佚〉
《后汉书》:楷字公超

郑元尚书注〈注〉隋志九卷〈佚〉尚书大传注〈注〉隋志三卷〈佚〉尚书音〈注〉七录一卷〈佚〉书赞〈佚〉
马融郑元注古文《尚书》,载于《旧唐书·经籍志》,则开元之时,尚有其书,而未尝亡也。

卢植尚书章句〈佚〉
《后汉书》:植字子干

荀爽尚书正经〈佚〉
《后汉书》:爽字慈明

亡名氏书传略说〈佚〉
《周礼大行人疏》《礼记》《曲礼》《檀弓》《王制》《玉藻疏》《春秋公羊传》疏俱引是书,未详作者名氏。

王肃尚书駮议〈注〉隋志五卷〈佚〉古文尚书注〈注〉隋志十一卷新旧唐书志十卷〈佚〉
《唐志》:有《尚书答问》三卷,当即《隋志》疑问孔晁采郑康成及肃参以己见者也。

王粲尚书释问〈注〉七录四卷〈佚〉
《唐书志》:王粲问田琼韩益正

程秉尚书駮〈佚〉
范顺刘毅尚书义〈注〉隋志二卷〈佚〉
李克尚书注〈佚〉
范宁尚书注〈注〉经典序录作集解七录十卷隋志止古文尚书舜典注一卷〈佚〉
伊说尚书义疏〈注〉七录四卷〈佚〉
阮孝绪曰:说为晋乐安王友

孔晁尚书义问〈注〉隋志三卷〈佚〉周书注十卷〈存〉
《册府元龟》:晁为五经博士,撰《尚书义问》三卷,又注《春秋外传》《国语》

徐邈古文尚书音隋志一卷〈佚〉尚书逸篇〈注〉新唐志三卷〈佚〉
谢沉尚书〈注〉隋志十五卷唐志十三卷〈佚〉
李颙集解尚书〈注〉隋志十一卷〈佚〉尚书新释〈注〉隋志二卷〈佚〉尚书要略〈注〉新唐志二卷〈佚〉
孔颖达曰:李颙集注《尚书》,于伪《泰誓篇》,每引孔安国曰:计安国必不为彼伪书,作传不知颙,何由为此言?

李轨古文尚书音〈注〉七录一卷〈佚〉
吕文优尚书义注〈注〉隋志三卷〈佚〉
姜道盛集释尚书〈注〉隋志十一卷〈佚〉
王俭尚书音义〈注〉唐志四卷〈佚〉
顾欢尚书百问〈注〉隋志一卷〈佚〉
姚方兴舜典孔传一篇〈存〉
郑公晓曰:《舜典》曰:若稽古帝舜二十八字。盖隋开皇时人伪为之假设,姚方兴以伸其岁月尔曰:若句袭诸篇,首重华句,袭诸史记浚哲,掠《诗》长发文明,掠《乾》文言温恭,掠《颂》允塞,掠《雅》常武元德,掠《淮南子》鸿烈乃试以位,掠《史记·伯夷传》正见其搜窃之踪。

梁武帝尚书大义〈注〉隋志二十卷〈佚〉
刘叔嗣尚书注〈注〉七录二十一卷〈佚〉
尚书新集序〈注〉七录一卷〈佚〉
尚书亡篇序〈注〉隋志一卷〈佚〉
孔子袪尚书义〈注〉二十卷〈佚〉
集注尚书三十卷〈佚〉
任孝恭古文尚书大义〈注〉唐志二十卷〈佚〉
南史任孝恭临淮人

蔡大宝尚书义疏〈注〉隋志三十卷〈佚〉
孔颖达曰:古文近至隋初,始流河朔,其为正义者,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

巢猗尚书义疏〈注〉隋志三卷〈佚〉尚书百释〈注〉隋志三卷〈佚〉
费甝尚书义疏〈注〉隋志十卷〈佚〉
李延寿曰:齐时,诸生略不见孔传注解,武平末,刘光伯、刘士元始得费甝《义疏》,乃留意焉。

张讥尚书义〈注〉十五卷〈佚〉尚书广疏〈注〉崇文总目十八卷〈佚〉
刘焯尚书疏义〈注〉唐志二十卷〈佚〉
《北史·儒林传》:信都刘士元、河间刘光伯,博极古今,后生钻仰。

刘炫尚书述义〈注〉隋志二十卷〈佚〉尚书百篇义〈注〉通志一卷〈佚〉尚书孔传目〈注〉通志一卷尚书略义〈注〉通考三卷〈佚〉
按刘光伯《尚书百篇义》:孔传目略义三书,绍兴四库续到阙书目俱有之。

王孝籍尚书注〈佚〉
北史孝籍平原人

颜彪尚书疏〈注〉隋志二十卷〈佚〉尚书文外义〈注〉隋志二卷〈佚〉今文尚书音〈注〉隋志一卷〈佚〉古文尚书音义〈注〉唐志五卷〈注〉尚书大传音〈注〉隋志二卷〈佚〉
郑樵曰:古文《尚书》音,唐世与宋朝并无,今出于漳州之吴氏。

〈失名〉尚书释问〈注〉隋志一卷〈佚〉
〈失名〉尚书传问〈注〉七录二卷〈佚〉
亡名氏尚书润义〈注〉隋志一卷〈佚〉
尚书义疏〈注〉隋志七卷〈佚〉
尚书逸篇〈注〉隋志二卷〈佚〉
唐孝明皇帝今文尚书〈注〉新唐志十三卷〈存〉
文宗皇帝尚书君臣事迹图〈佚〉
孔颖达等尚书正义〈注〉唐志二十卷〈存〉
按前三书:明皇今文《尚书》者,即天宝三载,诏卫包改古文从今文也,文宗尚书君臣事迹图者,即太和二年五月,帝纂集《尚书》,中君臣事迹命工图写于太液亭,朝夕观览者也。《孔颖达正义》者,即贞观十六年,奉敕所修者也。

陆德明尚书释文〈注〉宋志一卷〈存〉
《崇文总目》:皇朝太子中舍陈鄂奉诏刊之。

王元度注尚书〈注〉新唐志十三卷〈佚〉
王元感尚书纠谬〈注〉新唐志十卷〈佚〉
《旧唐书》:王元感濮州鄄城人

成伯玙尚书断章〈注〉授经图十三卷〈佚〉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姓氏

冯继先尚书广疏〈注〉宋志十八卷〈佚〉尚书小疏〈注〉宋志十三卷〈佚〉
《崇文总目》:伪蜀冯继先撰,以《孔颖达正义》为本,小加己意。

宋真宗皇帝尚书图诗一卷〈佚〉
郭忠恕古今尚书〈佚〉
胡旦尚书演圣通论七卷〈佚〉
王曙周书音训十二卷〈佚〉
杨绘书九意〈注〉通考一卷〈佚〉
胡瑗尚书全解〈注〉宋志二十八卷〈佚〉
张景书说〈未见〉
袁默尚书解〈佚〉
范雍尚书四代图一卷〈佚〉
谢景平书传说〈佚〉
乐敦逸尚书略义〈注〉通志一卷〈佚〉
黄君俞尚书关言〈注〉通志三卷〈佚〉
尹恭初尚书新修义疏〈注〉宋志二十六卷〈佚〉
吴孜尚书大义〈注〉宋志二卷〈佚〉
顾临等尚书集解〈注〉通考十四卷〈未见〉
文彦博尚书解一卷〈存〉
范镇正书〈佚〉
孔武仲书说〈注〉宋志十三卷〈未见〉
孙觉书义十述〈注〉通志一卷〈佚〉
尚书解〈注〉通考十三卷〈佚〉
范纯仁尚书解一卷〈存〉
苏轼书传〈注〉宋志十三卷万卷堂目二十卷〈存〉程颐书说〈注〉宋志一卷〈存〉
王安石子雱新经尚书义〈注〉通考十三卷宋志卷同书其父安石名〈佚〉
曾肇尚书讲义〈注〉宋志八卷〈佚〉
吕大临书传〈注〉十三卷〈佚〉
于世封书传〈佚〉
张庭坚书义〈佚〉
杨时书义辨疑〈注〉通考一卷〈未见〉
尚书讲义一卷〈注〉载龟山集〈存〉
叶梦得书传〈注〉宋志十卷一斋书目有之〈未见〉黄预书解〈佚〉
曾旼等尚书讲义〈注〉宋志三十卷〈佚〉
卞大亨尚书类数〈注〉宋志二十卷〈佚〉
蔡卞尚书解〈佚〉
胡伸尚书解义〈佚〉
薛肇朗尚书解〈佚〉
雷度书口义〈佚〉
上官公裕尚书解说〈未见〉
亡名氏尚书要记名数〈注〉通志一卷〈佚〉
尚书义宗〈注〉通志三卷〈佚〉
尚书治要图〈注〉宋志五卷通志一卷〈佚〉
尚书会解〈注〉通志十三卷绍兴书目三卷〈佚〉
书传一卷〈佚〉
尚书新篇一卷〈以下俱佚〉
尚书新编目五卷
尚书题解〈注〉宋志一卷
尚书血脉一卷
古文尚书字一卷
王居正尚书辨学十三卷〈未见〉
程瑀尚书说〈佚〉
上官愔尚书小传〈佚〉
张纲尚书讲义〈注〉宋志二十卷〈佚〉
林之奇尚书集解〈注〉宋志五十八卷〈存〉
范浚书论一篇〈存〉
吴棫书裨传〈注〉宋志十二卷授经图十三卷一斋书目有之〈未见〉
胡铨书解〈注〉宋志四卷〈未见〉
郑樵书辨讹〈注〉或作书辨论通考七卷〈存〉
朱弁书解十卷〈佚〉
陈鹏飞书解〈注〉宋志三十卷〈佚〉
赵敦临尚书解〈佚〉
洪兴祖尚书口义发题〈注〉宋志一卷〈佚〉
晁公武尚书诂训传〈注〉宋志四十六卷〈佚〉徐椿年尚书本义〈佚〉
史浩尚书讲义〈注〉宋志二十二卷一斋书目有之〈未见〉李舜臣尚书小传〈注〉宋志四卷〈佚〉
陈长方尚书传〈佚〉
刘安世尚书解二十卷〈佚〉
张九成尚书详说〈注〉宋志五十卷一斋书目有之〈未见〉书传统论六卷〈存〉
程大昌书谱〈注〉宋志二十卷〈佚〉
郑伯熊书说一卷〈存〉
汪革尚书解义四十一卷〈佚〉
史浩尚书解义二十二卷〈注〉一斋书目有之〈未见〉郑东卿尚书图一卷〈存〉
陈知柔尚书古学并图二卷〈佚〉
李经尚书解〈佚〉
孙惩尚书解〈佚〉
王十朋尚书解〈注〉一斋书目有之〈未见〉
何逢源尚书解〈佚〉
樊光远尚书解三卷〈佚〉
王大宝尚书解〈佚〉
张淑坚尚书解〈佚〉
陈舜申浑灏发旨〈注〉宋志一卷〈佚〉
唐仲友书解三十卷〈佚〉
王炎尚书小传〈注〉宋志十八卷〈未见〉
张栻书说〈佚〉
夏僎尚书解〈注〉宋志十六卷〈存〉
罗惟一尚书集说〈佚〉
李焘尚书大传杂说〈佚〉
尚书百篇图〈注〉宋志一卷〈佚〉
吕祖谦书说〈注〉宋志三十五卷题考十卷赵氏读书附志六卷〈存〉
时澜增修东莱书说三十卷〈存〉
陈傅良书抄〈未见〉
黄度书说〈注〉宋志七卷〈存〉
马之纯尚书说〈佚〉
薛季宣书古文训十六卷〈存〉
谢谔书解二十卷〈未见〉
艮斋定斋二先生书说三十卷〈未见〉
萧彧集永嘉先生尚书精意九卷〈佚〉
陈骙尚书考二卷〈佚〉
宋若水书小传十卷〈佚〉
朱子熹尚书古经〈注〉通考五卷〈未见〉
书说〈注〉宋志七卷〈存〉
蔡沈书传〈注〉宋志六卷〈存〉
黄干尚书说十卷〈佚〉
潘柄尚书解〈佚〉
辅广尚书注〈佚〉
董铢尚书注〈佚〉
李相祖书说三十卷〈佚〉
吴昶书说四十卷〈佚〉
陈文蔚尚书类编十三卷〈佚〉
戴蒙书说〈佚〉
冯椅尚书辑说〈未见〉
孙调龙坡书解五十卷〈佚〉
尚书发题〈佚〉
林夔孙尚书本义〈佚〉
徐侨尚书括旨十卷〈存〉
许奕尚书讲义十卷〈佚〉
邹补之书说〈佚〉
袁燮洁斋家塾书钞〈注〉宋志十卷〈未见〉
袁觉读书记〈注〉宋志二十五卷〈佚〉
黄伦尚书精义〈注〉宋志六十卷〈佚〉
赵汝谈南唐书说〈注〉宋志二卷〈未见〉
王日休书解〈佚〉
戴溪书说〈佚〉
宋蕴尚书讲义五十卷〈佚〉
余橦尚书说五卷〈佚〉
冯诚之书传二十卷〈佚〉
王时会尚书训传〈佚〉
姜得平尚书遗意一卷〈佚〉
张沂书说〈佚〉
丁锬书辨疑〈佚〉
董琮尚书集义〈佚〉
史孟传书略十卷
柴中行书集传〈佚〉
应镛尚书约义〈注〉宋志二十五卷〈佚〉
陈振孙尚书说〈佚〉
陈经尚书详解〈注〉宋志五十卷〈存〉
钱时尚书演义八卷〈未见〉
胡谊尚书释疑十卷〈佚〉
时少章尚书大义〈佚〉
郑思忱尚书释〈佚〉戴仔书传〈佚〉
戴侗尚书家说〈佚〉
滕铅尚书大意〈佚〉
真德秀书说精义三卷〈未见〉
魏了翁尚书要义〈注〉宋志三十卷序说一卷〈存〉陈大猷东斋书传会通十一卷〈佚〉
尚书集说或问二卷〈存〉
张孝直尚书口义〈佚〉
刘钦书经衍义〈佚〉
董梦程尚书训释〈佚〉
王宗道书说六卷〈佚〉
柴元佑尚书解〈佚〉
洪咨夔尚书注〈佚〉
许津尚书解〈佚〉
章元崇尚书演义〈佚〉
王万书说〈佚〉
刘甄青霞尚书集解〈注〉宋志二十卷〈佚〉
孙泌尚书解〈注〉宋志五十二卷〈佚〉
潘衡书说〈未见〉
唐圣任尚书解〈未见〉
张震尚书小传〈未见〉
姜如晦尚书小传〈未见〉
史仲午书说〈未见〉
史渐书说〈未见〉
横舟尚书讲义〈佚〉杨明复尚书畅旨〈佚〉
唐伯成书传〈注〉宋志一卷〈佚〉
杨炎正书辨一卷〈佚〉
徐寀尚书申义五十八卷〈佚〉
熊子真山斋书解十三卷〈佚〉

吴时可樵坡书说六卷〈佚〉

姚三锡书钞〈佚〉
程穆尚书约义〈佚〉
成申之四百家尚书集解〈注〉宋志五十八卷〈佚〉李杞谦斋书解〈未见〉
陈梅叟书说〈未见〉
张葆舒书蔡传订误〈佚〉
李守镛尚书家说〈佚〉
马廷鸾尚书蔡传会编〈佚〉
方逢辰尚书释传四卷〈未见〉
黄震读书日抄一卷〈存〉
刘元刚尚书演义〈佚〉
缪主一书说〈佚〉
周敬孙尚书补遗〈佚〉
陈焕书传通〈未见〉
陈普尚书补微〈佚〉
书传补遗〈佚〉
书讲义一卷〈存〉
胡士行初学尚书详解十三卷〈存〉
赵若烛书经笺注觕通〈注〉姓谱作赵嗣诚〈佚〉
何逢原尚书通旨〈佚〉
丘葵书解〈佚〉
王柏书疑〈注〉宋志九卷又读书记十卷〈存〉
书经章句〈佚〉
尚书附传〈注〉宋志四十卷〈存〉
金履祥尚书注十二卷〈存〉
尚书表注二卷〈存〉
熊禾尚书集疏〈佚〉
黄景昌尚书蔡氏传正误〈佚〉
梅教授书集解〈注〉通志三册〈佚〉
赵氏〈失名〉尚书百篇讲解〈佚〉
亡名氏尚书名数索至〈未见〉
王若虚尚书义粹三卷〈未见〉
吕造尚书要略〈佚〉
赵孟頫书今古文集注〈未见〉
吴澄书经纂言四卷〈存〉
齐履谦书传详说〈佚〉
胡一桂书说〈佚〉
程直方蔡传辨疑一卷〈未见〉
陈栎书解折衷〈佚〉
尚书集传纂疏六卷〈存〉
刘庄孙书传上下篇二十卷〈佚〉
胡炳文书集解〈未见〉
董鼎尚书辑录纂注六卷〈存〉
何中书传补遗十卷〈佚〉
余𦬊舒读蔡传疑一卷〈佚〉书传解〈佚〉
书说〈佚〉张仲实尚书讲义〈佚〉
程龙书传释疑〈佚〉
许谦读书丛说六卷〈存〉俞元燮尚书集传十卷〈未见〉
或问二卷〈未见〉
吴莱尚书标说六卷〈未见〉
元明善尚书节文〈佚〉
王充耘读书管见二卷〈存〉
书义主意六卷〈存〉
书义矜式六卷〈存〉
李天篪书经疏〈佚〉
陈悦道书义断法六卷〈存〉
王天与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存〉
王希旦尚书通解〈佚〉
李恕书旁注〈佚〉
韩信同书经讲义〈注〉一曰集解〈未见〉
吕椿尚书直解〈佚〉
黄镇成尚书通考十卷〈存〉
陈师凯书蔡传旁通六卷〈存〉
倪士毅尚书作义要诀四卷〈存〉
吴师道书杂说六卷〈未见〉
李公凯纂集柯山尚书句解三卷〈存〉
吴迂书编大旨〈未见〉
吾丘衍尚书要略〈未见〉
周闻孙尚书一览〈未见〉
余日强尚书补注〈佚〉
朱祖义尚书句解十三卷〈存〉
马道贯尚书疏义六卷〈未见〉
丘迪尚书辨疑〈佚〉
王文泽尚书制度图纂三卷〈佚〉
韩性尚书辨疑一卷〈佚〉
邹季友尚书蔡传音释六卷〈存〉
邵光祖尚书集义六卷〈未见〉
方传书蔡氏传考〈佚〉
陈研尚书解〈佚〉
郑翔尚书注〈佚〉
方公权尚书审是〈佚〉
黄艾尚书讲义〈佚〉
郑彦明尚书说〈佚〉
方通尚书义解〈佚〉
黄力行书传〈佚〉
赵杞尚书辨疑〈未见〉
李仁寿春谷读书记〈佚〉
刘三吾等书传会选六卷〈存〉
梁寅书纂义十卷〈未见〉
朱升尚书旁注六卷〈存〉
书传补正辑注一卷〈未见〉
陈谟书经会通〈未见〉
朱右书集传发挥十卷〈未见〉
冉庸尚书精萃〈佚〉
徐兰书经体要一卷〈未见〉
陈雅言尚书卓跃六卷〈未见〉
郑济书经讲解〈未见〉
林逊尚书经义〈未见〉
黄绍烈书经主意〈未见〉
郭元亮尚书该义十二卷〈佚〉
詹凤翔书经释义旁通撮要〈未见〉
刘朴书义精要〈佚〉
胡广等书传大全十卷〈存〉
王达书经心法〈佚〉
张洪尚书补传十二卷〈未见〉
王原书传补遗〈未见〉
彭勖书传通释六卷〈存〉
徐善述尚书直指六卷〈存〉
陈济书传补注一卷〈未见〉
书传通證〈未见〉
何文渊书义庭训〈未见〉
章陬书经提要四卷〈未见〉
张澜书经集说〈未见〉
黄谏书传集义〈未见〉
夏寅尚书劄记〈未见〉
费希冉尚书本旨七卷〈未见〉
刘敩尚书句解〈未见〉杨守陈书私抄一卷〈存〉
张业书经节传〈未见〉
黄瑜书经旁通十卷〈未见〉
刘缙书经讲义〈未见〉
黄仲昭读尚书一篇〈存〉
姚诚书经义〈佚〉
罗氏〈失名〉书义旁通〈佚〉
鲍麒壁经要略〈佚〉
吴宽书经正蒙〈未见〉
林俊尚书精蕴〈未见〉
吕献书经定说〈未见〉李承恩书经拾蔡二卷〈未见〉
钱福尚书丛说〈未见〉
尹洪尚书章句训解十卷〈未见〉
黄澜尚书资讲〈未见〉
王大用书经旨略一卷〈未见〉
赵鹤书经会注〈未见〉
张邦奇书说一卷〈存〉
穆孔晖尚书困学〈未见〉
周灏尚书口义二卷〈未见〉
包沐尚书解义〈佚〉
应璋尚书要略〈未见〉
揭其大尚书世义〈未见〉
萧孟景尚书说〈佚〉
马明衡尚书疑义一卷〈存〉
吕楠尚书说疑五卷〈存〉
韩邦奇书说一卷〈未见〉
汪玉尚书存疑录二卷〈未见〉
王崇庆书经说略一卷〈存〉
王道书亿四卷〈未见〉
梅鷟读书谱四卷〈存〉
尚书考翼一卷〈存〉
马理尚书疏义〈未见〉
霍韬书解〈未见〉
舒芬书论一卷〈存〉
王渐逵读书记〈未见〉
郑晓尚书考二卷〈阙〉
林云同尚书正宗〈未见〉
叶良佩读书记〈未见〉
丰坊古书世学六卷〈存〉
黄光升读书愚管〈未见〉
黄叆书经便注十三卷〈注〉万卷堂目十卷〈未见〉沈朝宣书经发隐〈未见〉
钱应扬尚书说意〈未见〉
王问书经日抄〈未见〉
蒋腾蛟书传折衷六卷〈未见〉
胡宾书经全图一卷〈未见〉
马森书传敷言十卷〈存〉
陈言书疑〈未见〉
莫如忠尚书训诂大旨〈未见〉
陆稳书经便蒙详节〈未见〉
谭纶书经详节〈未见〉
吴文光尚书审是十卷〈未见〉
张居正书经直解八卷〈存〉
王樵尚书日记十六卷〈存〉
书帷别记四卷〈存〉
俞时及蔡传说意〈未见〉
李儒烈尚书启蒙〈未见〉
汤日新尚书录〈未见〉
吕穆书经讲意〈未见〉
曹大章书经疏见〈未见〉
陈锡尚书经传别解一卷〈存〉
吴福书传十卷〈未见〉
陆相儒尚书正说〈未见〉
陈言尚书讲义六卷〈未见〉
申时行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存〉
归有光尚书叙录〈存〉
程弘宾书经虹台讲义十二卷〈存〉
袁仁尚书砭蔡篇一卷〈未见〉
杜伟尚书说意〈未见〉
俞鲲百家尚书汇解〈未见〉
林鸿儒书经日录〈未见〉
屠本畯尚书别录六卷〈存〉
韩纲书经广说〈未见〉
邓元锡尚书绎二卷〈存〉
刘文卿尚书辨蒙纂注〈未见〉
章潢尚书图说三卷〈存〉
陈第尚书疏衍四卷〈存〉
罗敦仁尚书是正二十卷〈存〉
陈履祥尚书极一卷〈未见〉
余懋学尚书折衷〈未见〉
张位尚书讲略〈未见〉
钟庚阳尚书传心录七卷〈存〉
沈位尚书笔记〈未见〉
龚勉书义卓见〈未见〉
汪在前读书拙见〈未见〉
陆光宅尚书主说〈未见〉
张元忭读尚书考〈未见〉
王祖嫡书疏丛抄一卷〈存〉
方扬尚书集解〈未见〉
瞿九思书经以俟录六卷〈存〉
蔡立身删补书经注〈未见〉姚舜牧书经疑问十二卷〈存〉
孙继皋尚书意解〈未见〉
冯梦祯尚书大意〈未见〉
沈自邠尚书衷引〈未见〉
杨起元书录〈未见〉
陈泰来尚书注考一卷〈未见〉
钟化民尚书臆见〈未见〉
邹龙光书经约言〈未见〉
刘应秋尚书旨十卷〈存〉
汤显祖玉茗堂尚书儿训〈未见〉
潘士藻尚书心镜〈未见〉
徐即登书说十卷〈未见〉
郭正域东宫进讲尚书义一卷〈存〉
姜镜书经见解〈未见〉
何乔远书经释一卷〈未见〉
沈瓒尚书大义〈未见〉
袁宗道尚书纂注四卷〈存〉
董其昌书经原旨〈未见〉
吴炯书经质疑一卷〈存〉
王肯堂尚书要旨三十一卷〈存〉
郝敬尚书辨解十卷〈存〉
范应宝壁业〈未见〉
钟鸣陛书经素言〈未见〉
卢廷选尚书雅言六卷〈存〉
曹学佺书传会衷十卷〈存〉
贺灿然书略〈未见〉
胡瓒尚书过庭雅言〈未见〉
史记事尚书疑问五卷〈未见〉
洪翼圣尚书秘旨〈未见〉
谢廷赞书经翼注七卷〈存〉
王建中尚书新说〈未见〉
赵维寰尚书蠡四卷〈存〉
孙奇逢书经近旨〈未见〉
黄景星尚书解〈未见〉
来宗道尚书秘省〈未见〉
樊良枢书绎一卷〈存〉
陈臣忠书经集意二卷〈未见〉
陆键尚书传翼十卷〈存〉
秦继宗书经汇解四十六卷〈未见〉
张尔嘉尚书贯言二卷〈存〉
朱道行尚书集思通十二卷〈存〉
史惟堡尚书晚订十二卷
钱大复尚书旨授〈未见〉
项儒书经大全纂〈未见〉
郑若曾尚书集义六卷〈未见〉
吴从周书疑四卷〈未见〉
徐允禄勉思斋尚书解〈未见〉
黄尚佗书精义六卷〈佚〉
吴桂森书说〈未见〉
注应魁尚书句读六卷〈存〉
杨肇芳尚书副墨六卷〈存〉
洪禹功尚书拣珠〈未见〉
张睿卿书笺〈未见〉
潘士遴尚书苇籥五十卷〈存〉
徐大仪书补注六卷〈存〉
徐可期书经贯言〈未见〉
傅元初尚书撮义四卷〈存〉
袁俨尚书百家汇解六卷〈存〉
孙承泽尚书集解二十卷〈存〉
史炜尚书纂要〈未见〉
朱朝瑛读书略记二卷〈未见〉
江旭奇尚书传翼二卷〈存〉
顾懋樊桂林书响十卷〈存〉
邹期桢尚书揆一〈未见〉
邹期相尚书笔指〈未见〉
孙弘祖尚书诠注〈未见〉
陆又机尚书集解〈未见〉
陈弘绪尚书广录〈未见〉
陆万达尚书讲略〈未见〉
庞招俊书经正旨六卷〈存〉
唐达尚书臆解〈未见〉
沈浣尚书印六卷〈存〉
姚之凤尚书定解〈未见〉
金镜尚书评注〈未见〉
庄日思尚书说准〈未见〉
朱氏尚书裨传十卷〈存〉考异一卷〈存〉
杨文彩书绎十二卷〈未见〉
黄宗羲书经笔授二卷〈存〉
钱肃润尚书体要六卷〈存〉
沈嗣选尚书传四卷〈存〉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證十卷〈存〉钱煌壁书辨疑六卷〈存〉
毛氏古文尚书冤词八卷〈存〉
明世宗皇帝书经三要三卷〈未见〉
文彦博尚书二典义一卷〈存〉
程颐尧典舜典解〈注〉宋志一卷〈存〉
陆佃二典义〈注〉通考一卷〈未见〉
范浚尧典论一篇〈存〉
罗钦顺尧典说一篇〈存〉
汪氏九族考一篇〈存〉
晁说之尧典星日岁考一卷〈注〉载嵩山集〈存〉
陈栎尧典中星考一卷〈存〉
贝琼中星考一篇〈存〉
程廷策中星图说一卷〈未见〉
吴观万闰月定四时成岁讲义〈佚〉
来汝贤虞书解〈未见〉
袁黄虞书大旨〈未见〉
茅瑞徵虞书笺二卷〈存〉
罗泌六宗论一篇〈注〉载路史馀论〈存〉
沈颜象刑解一篇〈注〉载唐文粹〈存〉
程大昌象刑说一篇〈存〉
朱子熹舜典象刑说一篇〈存〉
戴亨人心道心说一篇〈佚〉
倪思昆命元龟说一卷〈佚〉
王恽百兽率舞说一篇〈存〉
汉禹贡图一卷〈佚〉
裴秀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佚〉
顾恺之夏禹治水图一卷〈佚〉
无名氏禹贡图二卷〈佚〉
孔武仲禹贡论一篇〈存〉
毛晃禹贡指南二卷〈未见〉
程大昌禹贡论〈注〉宋志五卷万卷堂目二卷〈存〉禹贡论图〈注〉宋志三卷万卷堂目二卷〈未见〉
禹贡后图〈注〉宋志一卷〈未见〉
王炎禹贡辨一卷〈未见〉
陈埴禹贡辨一卷〈未见〉
李方子禹贡解〈未见〉
余哲禹贡考〈佚〉
黄千能禹贡图说〈佚〉
孟先禹贡治水图〈注〉宋志一卷〈佚〉
傅寅禹贡集解二卷〈存〉
易祓禹贡疆理记一卷〈佚〉
戴蒙禹贡辨一卷〈佚〉
邹近仁禹贡集说〈未见〉
王柏禹贡图一卷〈未见〉
陈刚禹贡手抄一卷〈佚〉
林洪禹贡节要一卷〈佚〉
张性善禹贡沿革图〈佚〉
王袆禹贡山川名急就章一篇〈存〉
朱右禹贡凡例一卷〈存〉
郭馀禹贡传注详节一卷〈佚〉
葛大纪禹贡要略一卷〈未见〉
郑瑶禹治水谱一卷〈未见〉
夏寅禹贡详节一卷〈未见〉
张吉禹贡疑误辨一篇〈存〉
刘龙徐缙等禹贡注解〈未见〉
韩邦奇禹贡详略二卷〈存〉
桂萼禹迹九州图四幅〈未见〉
郑晓禹贡图说一卷〈存〉
刘天民禹贡溯洄一卷〈未见〉
曾于乾禹贡简传一卷〈佚〉
张朝端禹贡本末一卷〈未见〉
徐常吉禹贡注三卷〈未见〉
禹贡辨一卷〈注〉一云禹贡解一卷〈未见〉
全天叙禹贡略一卷〈未见〉
何櫆禹贡解一卷〈存〉
焦竑禹贡解一卷〈存〉
戚里贵禹贡瑶琨一卷〈未见〉
褚效善禹贡详节一卷〈未见〉
陆大仍禹贡华末一卷〈未见〉
姜逢元禹贡详节一卷〈存〉
茅瑞徵禹贡汇疏十二卷〈存〉
何模禹贡图注一卷〈未见〉
郑鄤禹贡注一卷〈存〉
艾南英禹贡图注一卷〈存〉
王纲振禹贡逆志一卷〈存〉
张能恭禹贡订传一卷〈存〉
黄翼登禹贡注删一卷〈存〉
蒋之驎禹贡注一卷〈未见〉
高秉蕖禹贡通考四卷〈未见〉
孙承泽禹贡九州山水考三卷〈存〉
夏允彝禹贡古今合注五卷〈存〉张睿卿禹贡便读一卷〈存〉
朱氏禹贡长笺十卷〈存〉
陆敷树禹贡注一卷〈存〉
邵璜禹贡通解一卷〈存〉
严观禹贡辑要一卷〈未见〉
赵沺禹贡新书一卷〈未见〉
胡渭生禹贡〈阙〉〈存〉
罗泌三江详證一篇〈存〉
朱氏禹贡三江辨一篇〈存〉
朱子熹九江彭蠡辨一篇〈存〉
罗泌九江详證一篇〈存〉
薛应旂甘誓论一篇〈存〉
同谷子五子之歌诗五首〈存〉
杨简书五诰解一册〈未见〉
范浚汤誓仲虺之诰论一篇〈存〉
伊训论一篇〈存〉
太甲三篇论一篇〈存〉
咸有一德论一篇〈存〉
张九成咸有一德论一篇〈未见〉
颜复范祖禹说命讲义三卷〈佚〉
范浚说命三篇论一篇〈存〉
金履祥西伯戡黎辨一篇〈存〉
欧阳修泰誓论二篇〈存〉
王十朋泰誓论一篇〈存〉
程子颐改正武成一卷〈存〉
胡洵直考正武成一卷〈存〉
朱子熹考正武成次序月日谱一卷〈存〉
牟楷定武成错简一卷〈存〉
张日炳武成考一卷〈未见〉
归有光考定武成一卷〈存〉
许商五行传记〈注〉汉志一篇〈佚〉
刘向洪范五行传记〈注〉汉志十一卷隋唐志有〈阙〉王氏〈失名〉洪范谠义〈注〉一作皇极谠义今从中说问易篇九篇〈佚〉
亡名氏洪范占〈注〉隋志二篇〈佚〉
洪范日月变一卷〈佚〉
洪范五行星历〈注〉七录四卷〈佚〉
穆元休洪范外传〈注〉新唐志十卷〈佚〉
崔良佐尚书演范〈注〉新唐志卷亡〈佚〉
宋仁宗皇帝洪范政鉴十二卷〈佚〉
洛书五事图一卷〈佚〉
胡瑗洪范口义〈注〉通考作洪范解宋志一卷〈未见〉徐复洪范论一卷〈佚〉
张景洪范解〈注〉通考一卷〈佚〉
刘羲叟洪范灾异论〈佚〉
苏洵洪范图论〈注〉宋志一卷〈未见〉
刘彝洪范解〈注〉宋志六卷〈佚〉
廖称洪范论一篇〈存〉
孙谔洪范会传〈注〉通考一卷〈未见〉
曾巩洪范论一卷〈存〉
王安石洪范传〈注〉宋志一卷〈存〉
余焘改正洪范一卷〈存〉
孔武仲洪范五福论一篇
苏辙洪范五事说一篇〈存〉
晁补之洪范五行说一篇〈存〉
晁说之洪范小传一篇〈存〉
曾致洪范传〈注〉通志一卷〈佚〉
卢硕洪范图章一篇〈存〉
四先生洪范解要六卷〈佚〉
范浚洪范论一篇〈存〉
陈伯达翼范〈注〉宋志一卷〈未见〉
孟先尚书洪范五行说〈注〉宋志一卷〈佚〉
吴仁杰尚书洪范辨图〈注〉宋志一卷〈未见〉
郑耕老洪范训释〈佚〉
蔡元定洪范解一卷〈未见〉
郑思孟洪范解义〈佚〉
陈埴洪范解一卷〈未见〉
林维屏洪范论一卷〈未见〉
赵善湘洪范统纪〈注〉宋史列传作统论一卷〈未见〉蔡元鼎洪范会元〈佚〉
冯去非洪范补传一卷〈未见〉
邹元佐洪范福极奥旨五卷〈佚〉
陈刚洪范手抄一卷〈佚〉
刘汉传洪范奥旨〈佚〉
胡希是洪范考订〈佚〉
赵孟頫洪范图一卷〈未见〉
胡一中定正洪范集说一卷〈存〉
谢章洪范衍义〈佚〉
陈樵洪范传一卷〈未见〉
田泽洪范洛书辨一卷〈未见〉
陈希圣洪范述〈未见〉明太祖皇帝御注洪范一卷〈未见〉
宣宗皇帝序洪范一卷〈存〉
世宗皇帝洪范序略一篇〈存〉
王袆洛书非洪范辨一篇〈存〉
叶世奇范通二卷〈未见〉
傅淳洪范敷言〈未见〉
俞深范畴解〈佚〉
徐骥洪范解订正一卷〈未见〉
卢玑洪范集解〈未见〉
熊宗立洪范九畴数解八卷〈未见〉
丁玑洪范正误一卷〈未见〉
杨廉洪范纂要一卷〈存〉
吴世忠洪范考疑一卷〈存〉
郑善夫洪范论一卷〈存〉
顾鼎臣洪范讲章一卷〈存〉
刘天民洪范辨疑一卷〈未见〉
潘葵洪范本传〈未见〉
卢鸿君道洪范八卷〈未见〉
吕贤洪范解一卷〈未见〉
曾俊洪范图辑〈未见〉
叶良佩洪范图解一卷〈未见〉
徐献忠洪范或问一卷〈未见〉
游日章洪范释义〈未见〉
归有光洪范传一卷〈存〉
瞿九思洪范衍义五卷〈存〉
钟化民敷言大旨一卷〈未见〉
钱一本范衍十卷〈存〉
徐常吉洪范则洛书辨一卷〈未见〉
罗喻义洪范直解一卷〈存〉读范内篇一卷〈存〉
罗辅洪范汇义〈未见〉
邹元佐洪范福极奥旨五卷〈未见〉
包万有范数赞词四卷〈未见〉
黄道周洪范明义四卷〈存〉
邹期桢洪范经世要语〈未见〉
孙承泽洪范经传集义一卷〈存〉
夏唐老九畴图〈佚〉
亡名氏福极对义图二卷〈未见〉
洪范集说一册〈未见〉
图书作范宗旨一册〈未见〉
贡师泰题旅獒图一篇〈存〉
李郡旅獒图一卷〈未见〉
楼钥金縢图说一篇〈存〉
颜直之金縢图一卷〈佚〉
王廉金縢辨一篇〈存〉
张孚敬金縢辨疑一卷〈未见〉
汪睿周公居东二年辨一篇〈存〉
范浚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论一篇〈存〉
宋璟无逸图一卷〈佚〉
王洙蔡襄无逸图〈佚〉
吴安诗等无逸讲义〈注〉宋志一卷通考三卷〈佚〉司马光等无逸讲义〈注〉宋志一卷〈未见〉
胡寅无逸传一卷〈未见〉
张栻无逸解一卷〈未见〉
程鸣凤无逸说〈佚〉
赵秉文无逸直解〈佚〉
程大昌三宅三俊说一篇〈存〉
滕仲礼周官吕刑讲义二卷〈佚〉
胡铨君陈辨一篇〈存〉
方回顾命朝会考一篇〈存〉
汪氏顾命说一篇〈存〉
王炎康王之诰论一篇〈存〉
方孝孺毕命论一篇〈存〉
范浚君牙囧命吕刑论一篇〈存〉
王应麟周书王会解一卷〈存〉
董斯张周书克殷度邑解二卷〈存〉
陶弘景注尚书序一卷〈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