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十二卷目录
经学部汇考二
唐〈高祖武德三则 太宗贞观十则 高宗永徽三则 永隆一则 睿宗景云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元宗开元六则 肃宗宝应一则 代宗永泰一则 大历三则 德宗建中一则 贞元一则 宪宗元和二则 穆宗长庆二则 敬宗宝历一则 文宗太和二则 开成三则〉
后唐〈明宗长兴一则〉
后晋〈出帝开运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一则〉
辽〈圣宗开泰一则 道宗清宁一则 大安二则〉
唐〈高祖武德三则 太宗贞观十则 高宗永徽三则 永隆一则 睿宗景云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元宗开元六则 肃宗宝应一则 代宗永泰一则 大历三则 德宗建中一则 贞元一则 宪宗元和二则 穆宗长庆二则 敬宗宝历一则 文宗太和二则 开成三则〉
后唐〈明宗长兴一则〉
后晋〈出帝开运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一则〉
辽〈圣宗开泰一则 道宗清宁一则 大安二则〉
经籍典第三百十二卷
经学部汇考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置经学博士,诏诸州以明经入贡。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百官志》:文学一人。掌以五经授诸生。
〈注〉武德初,置经学博士、助教、学生。德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学。按《选举志》:高祖即位,诏秘书省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功臣子弟。其后又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岁随方物入贡。
武德四年十月,以太宗为天策上将,开文学馆,杜如晦等十八人讨论经义。
按《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四年十月,秦王世民为天策上将。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武德四年十月,加号天策上将。于时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更置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武德七年二月己酉,诏诸州有明一经已上者,有司试策,皆加叙用。丁巳,释奠于国学。召徐文远、陆德明等讲经。
按《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七年二月丁巳,释奠于国学。
按《儒学陆德明传》:元朗,字德明,秦王辟为文学馆
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高祖己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德明随方立义,遍悉其要。帝大喜曰:三人者诚辨,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贤矣。赐帛五十匹。
按《旧唐书·礼仪志》:武德七年二月己酉,诏诸州有明一经已上未被升擢者,本属举送,具以名闻,有司试策,皆加叙用。
太宗贞观元年,置讲经博士,进士加读经一部。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弘文馆学士注》: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已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其后又置讲经博士。按《选举志》:太宗即位,益崇儒术。乃于门下别置弘文馆,进士加读经、史各一部。
贞观四年,诏孔颖达、颜师古撰《五经正义》。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孔颖达传》: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馀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按《颜师古传》: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帝尝叹《五经》去圣久远,传习寖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釐正。〈按政要云贞观四年事〉贞观五年,诏萧德言以经授晋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五年二月己酉,封子治晋王。
按《儒学萧德言传》:贞观时,历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诏以经授晋王。时许叔牙为侍读,同劝讲。
贞观六年,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雠正《五经》谬缺,颁天下。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儒学传序》: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自元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四方秀乂,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于是新罗、高昌、百济、吐蕃、高丽等群酋长并遣子弟入学,鼓笥踵堂者,凡八千馀人。纡侈袂,曳方履,訚訚秩秩,虽三代之盛,所未闻也。雠正《五经》谬缺,颁天下示学者,与诸儒稡章句为义疏,俾久其传。
贞观七年十一月丁丑,颁新定《五经》于天下。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太宗本纪》云云。贞观十二年,孔颖达《五经义疏》成,诏令马嘉运裁定。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孔颖达传》:初,颖达受诏撰《五经正义》。虽包贯异家至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嘉运,魏州繁水人。少为沙门,还治儒学,长论议。贞观初,累除越王东閤祭酒。退隐白鹿山,诸方来受业至千馀人。十一年,召拜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以孔颖达《正义》繁酿,故掎摭其疵,当世诸儒服其精。
按《会要》:贞观十二年,国子祭酒孔颖达撰《五经》义疏一百七十卷。〈政要云一百八十卷〉名曰《义赞》,有诏改为《五经正义》。太学博士马嘉运每掎摭之,有诏更令详定,未讫而卒。
按《玉海》:《周易正义》十六卷。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赵乾叶、王琰、于志宁等奉诏撰,苏德、赵弘智覆审。《尚书正义》二十卷。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撰。朱长才等五人覆审。无忌、绩、志宁、行成等二十三人刊定。《毛诗正义》四十卷。颖达、德韶、齐威撰,乾叶等三人覆正。《礼记正义》七十卷。颖达、朱子奢、李善信、贾公彦、柳士宣、范义頵、张权等撰,周元逵等四人覆审。贾公彦《礼记正义》八十卷。《仪礼疏》五十卷。《周礼疏》五十卷。《春秋正义》三十六卷。颖达、杨士勋、朱长才撰。马嘉运等四人覆审。杨士勋《谷梁疏》十二卷。
贞观十四年,观释奠于国学,诏孔颖达讲经。
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四年二月丁丑,观释奠于国学。按《礼乐志》:贞观十四年,太宗观释奠于国学,诏祭酒孔颖达讲经。按《儒学传序》: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按《孔颖达传》: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奖。
贞观十五年,吐蕃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吐蕃传》: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贞观十六年四月,上阅陆德明《经典音义》,赐其家布帛百匹。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玉海》: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太宗后阅德明《经典释文》,甚嘉之,赐其家帛二百段。又云贞观十六年四月甲辰,太宗阅德明《经典音义》,美其弘益学者,赐其家布帛百匹。
〈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音合为三十卷,三帙。
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左丘明、卜子夏等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于国胄,并命配享宣尼庙堂。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十一年三月壬申,诏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子慎、何休、王肃、王辅嗣、杜元凯、范宁等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于国冑,自今有事于太学,并命配享宣尼庙堂。按《礼仪志》:二十一年,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元、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揔二十四座,春秋二仲,行释奠之礼。
按《唐书·礼乐志》:贞观二十一年,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二十二人,皆以配享。按《儒学传序》:贞观二十一年,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元、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二十一人,用其书,行其道,宜有以褒大之,自今并配享孔子庙庭。
〈按本纪及儒学传俱作二十一人,而旧唐书多贾逵且云总二十四座,新唐书礼乐志亦多贾逵而云二十二人其互异,如此并存以俟参考〉
高宗永徽二年,诏考正《五经正义》。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孔颖达传》: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号《义赞》,诏改为《正义》。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永徽三年,诏长孙无忌等刊正《五经正义》。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会要》:孔颖达《五经正义》成。永徽三年三月十四日,诏太尉赵公无忌等刊正。永徽四年,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明经依此考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高宗本纪》:永徽四年三月壬子朔,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每年明经令依此考试。
按《会要》:永徽四年三月壬子朔,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以为定式。凡《书》二十卷,《诗》四十卷,《易》十六卷,《春秋》三十六卷,二礼共百二十卷。按《正义表》:永徽四年二月二日上。
永隆二年,诏明经试帖。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选举志》: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无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睿宗景云二年,太子释奠国学,令褚无量讲经。
按《唐书·睿宗本纪》:景云二年八月丁巳,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按《褚无量传》:元宗为太子,复拜国子司业兼侍读。太子释奠国学,令讲经,建端树议,博敏而辨,进银青光禄大夫,锡予蕃渥。
中宗嗣圣 年〈武后长安 年〉,王元感上所撰经书。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按《王元感传》:元感所撰《书
纠谬》、《春秋振滞》、《礼绳愆》等凡数十百篇,长安时上之,丐官笔楮写藏秘书。有诏两馆学士、成均博士议可否。祝钦明、郭山恽、李宪等本章句家,见元感诋先儒同异,不怿,数阻诘其言,元感缘罅申释,竟不诎。魏知古见其书,叹曰:《五经》指南也。而徐坚、刘知几、张思敬等每为助理,联疏荐之,遂下诏褒美,以为儒宗。
元宗开元 年,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儒学传序》:元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
开元七年,诏皇太子、诸王入学齿胄,谒先圣褚无量执经。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七年十一月乙亥,皇太子入学齿冑,赐陪位官及学生帛。按《礼乐志》:开元七年,皇太子齿冑于学,谒先圣诏宋璟亚献,苏颋终献,临享天子思齿胄义,乃诏三献,皆用冑子祀先圣,如释奠散骑常侍褚无量,讲《孝经》《礼记》文王世子篇。按《元宗三十子传》:皇子瑛,开元三年,立为皇太子。七年,诏太子、诸王入国学行齿冑礼,太常择日谒孔子,太子献。诏右散骑常侍褚无量执经,群臣、学官、诸生以差赐帛。
开元八年,综治四部书,以殷践猷、王惬治经部。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艺文志》:马怀素卒后,诏秘书丞并号修书学士,草定四部。又诏右常侍褚无量、大理卿元行冲考绌不应选者,无量等奏:修撰有条,宜得大儒综治。诏委行冲。乃令毋煚、韦述、余钦总辑部分,殷践猷、王惬治经,述、钦治史,毋煚、刘彦直治子,王湾、刘仲丘治集。八年,《四录》成,上之。
开元十八年,吐蕃请《五经》,敕秘书写赐。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八年,吐蕃请和。按《吐蕃传》:开元中,请《五经》,敕秘书写赐。吐蕃遣使谢,且约和为长久计。
开元十九年冬,车驾发京师集贤院经库书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卷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经籍志后序》:开元时,甲乙丙丁四部书各为一部,置知书官八人分掌之。凡四部书,两京各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库钿青牙轴,〈阙〉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皆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
按《集贤注记》:隋旧书用广陵麻纸写作,萧子云书体赤轴绮带最丽,好新写书分部别类,装饰华丽,经白轴黄带红,签史碧轴缥带绿,签子紫轴紫带碧,签集绿轴朱带白,签图书紫轴绿带。
按《会要》:开元十九年冬十月丙申,车驾发京时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九千卷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卷〈一作五十三卷〉史库一万八千八百二十卷子库二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一万七千九百六十卷〈一作
六十九卷
〉
开元二十五年,定明经进士通经试帖例。是年命邢璹往新罗国演经义。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敕:明经已后,帖十通五已上;口问大义十条,取通六已上;仍答时务策三道,取粗有文理者及第。进士帖小经,宜准明经例试大经,帖十通四,然后试杂文及策,讫,封所试杂文及策,送中书、门下详覆。
按《唐书·新罗国传》:元宗开元中,数入朝。又遣子弟入太学学经术。二十五年,命邢璹以鸿胪少卿吊祭。诏璹曰:新罗号君子国,知《诗》、《书》。以卿惇儒,故持节往,宜演经谊,使知大国之盛。
肃宗宝应二年,杨绾疏请所习经,取大义,听通诸家之学。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选举志》:宝应二年,礼部侍郎杨绾上疏:所习经,取大义,听通诸家之学。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论语》、《孝经》、《孟子》兼为一经。
按《旧唐书·礼仪志》:宝应二年六月,敕令州县每岁察秀才孝廉,取乡闾有孝悌廉耻之行荐焉。委有司以礼待之,试其所通之学,《五经》之内,精通一经,兼能对策,达于理体者,并量行业授官。其明经、进士并停。国子学道举,亦宜准此。因杨绾之请也。有司奏曰:窃以今年举人等,或旧业既成,理难速改,或远州所送,身已在途,事须收奖。其今秋举人中有情愿旧业举试者,亦听明年已后,一依新敕。后绾议竟不行。
代宗永泰二年,诏令方面子弟,负经来学,宜集京师。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代宗本纪》:永泰
二年春正月乙酉,制曰:其诸道节度、观察、都防禦等使,朕之腹心,久镇方面,眷其子弟,为奉义方,修德立身,是资艺业。干戈之后,学校尚微,僻居远方,无所咨禀,负经来学,宜集京师。其宰相朝官、六军诸将子弟,欲得习学,可并补国子学生。其中身虽有官,欲附学读书者亦听,其学官委中书门下选行业堪为师范者充。其学生员数,所习经业,供承粮料,增修学馆,委本司条奏以闻。
大历八年,归崇敬请以大经、中经、小经,各置博士一员。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归崇敬传》:大历八年,崇敬建议曰:近世明经,不课其义,先取帖经,颛门废业,传授义绝。请以《礼记》、《左氏春秋》为大经,《周官》、《仪礼》、《毛诗》为中经,《尚书》、《周易》为小经,各置博士一员。《公羊》、《谷梁春秋》共准一中经,通置博士一员。博士兼通《孝经》、《论语》,依章疏讲解。德行纯洁、文词雅正、形容庄重可为师表者,委四品以上各举所知,在外给传,七十者安车蒲轮敦遣。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品秩、生徒有差。礼部考试法。请罢帖经,于所习经问大义二十而得十八,《论语》、《孝经》十得八,为通;策三道,以本经对,通二为及第。其孝行闻乡里者,举解具言,试日义阙一二,许兼收焉。天下乡贡如之。习业考试,并以明经为名,得第授官,与进士同。诏尚书省集百官议。
大历十年,诏司业张参等纂成《五经文字》。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大历十年,司业张参纂成《五经文字》,以类相从。
按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初大历中,名儒张参为司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辨鲁鱼之音,考古今之文,积六十载,污剥不鲜。
大历十一年,张参上《五经文字》五卷。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中兴书目》:五经文字大历十一年,司业张参撰序曰:诏委儒官勘校经本,乃本孝廉王颜传经,收拾疑文,互体受法师儒,取说文字,林蔡邕石经陆德明释文为定,例凡一百六十部,非经典文义所在,皆不集录。
德宗建中元年,改博士为文学。掌以五经授诸生。十月,濠州刺史张镒上《五经微旨》。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文学一人,从八品上。掌以五经授诸生。县则州补,州则授于吏部。然无职事,衣冠耻之。
〈注〉武德初,置经学博士、助教、学生。德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学。
按《艺文志》:张镒《五经微旨》十四卷。
按《会要》:建中元年十月,濠州刺史张镒撰《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上之。
贞元二年,秘书监刘大真校《九经》于秘书省。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会要》:贞元二年七月,秘书监刘大真上言:请择儒者详校《九经》于秘书省,令所司陈设及供食物,宰臣录其课,效从之。
宪宗元和二年,诏礼部举人,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二年十二月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
元和十四年,郑馀庆奏修国学壁经,诏赐千万,令齐皞韦公肃等修成。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会要》:元和十四年,祭酒郑馀庆奏修壁经。
按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初大历中名儒张参为司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辨鲁鱼之音,考古今之文,积六十载,污剥不鲜。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成均以治学,上言遽赐千万,祭酒皞〈齐〉博士公肃〈韦〉再新壁书,惩前土涂,不克以寿,乃析土木负墉而比之,制如板牍,平如粉泽,申命国子能通书法者,缮写笔削既成,雠校既精白黑彬斑瞭然,飞动以蒙来,求焕若星辰以敬,来趋肃如神明,以疑来质决若蓍蔡。
穆宗长庆二年四月,韦处厚、路随进所撰《六经法言》
二十卷。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喜穆宗本纪》:长庆二年四月癸未,翰林侍讲学士韦处厚、路随进所撰《六经法言》二十卷。按《韦处厚传》:穆宗立,处厚为翰林侍讲学士。与路随合《诗》、《书》、《易》、《春秋》、《礼记》、《孝经》、《论语》,掇其稡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卷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金帛。按《路随传随》:与韦处厚同入翰林为侍讲学士。采三代皇王兴衰,著《六经法言》奏之。长庆三年,罢讲经博士。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弘文馆学士注》:长庆三年,详正学士、讲经博士皆罢。
敬宗宝历元年,崔郾、高重等上《六经》要言十篇。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按《崔郾传》:敬宗嗣位,郾自侍讲学士,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以副厚恩。帝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赐锦、币。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文宗太和元年,定《五经》,镵之石。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儒学传序》: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幐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缦胡。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绾、郑馀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克也。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按玉海云张参乃大历中司业序误〉按《郑覃传》:覃以经籍刓谬,博士陋浅不能正,建言:愿与钜学鸿生共力雠刊,准汉旧事,镂石太学,示万世法。诏可。覃乃表周墀、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是正其文,刻于石。按《高重传》:重为祭酒。与郑覃刊定《九经》于石。
太和七年二月,覆定石经字体。八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诏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十二月,敕国子监创立石经。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七年八月甲申朔,御宣政殿,册皇太子永。是日降诏:皇太子方从师傅传授《六经》,一二年后,当令齿冑国庠,以兴坠典。宜令国子监选名儒,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其公卿士族子弟,明年以后,不先入国学习业,不在应明经进士限。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
按《会要》:太和七年二月五日,敕唐元度覆定石经字体。八月九日庚寅,置五经博士各一人,请比秩国子博士。十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样四十卷。
开成元年五月,诏赐新置五经博士禄粟。依王府官例。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元年五月庚申,判国子祭酒宰臣郑覃奏:太学新置五经博士各一人,请依王府官例,赐以禄粟。从之。开成二年,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二年十月癸卯,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郑覃以经义启导,稍折文章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后汉蔡伯喈刊碑列于太学,创立《石壁九经》,诸儒校正讹谬。上令翰林勒字官唐元度复校字体,又乖师法,故石经立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甚矣。
按《会要》:开成二年,国子监奏定五经字体官翰林待诏唐元度,状准太和七年二月五日敕,覆定九经字体。今所详覆,多因司业张参五经字为准,其旧字样岁月将久,点画参差,传写相承,渐致讹误。今依字样参详改正,诸经别有疑阙旧字样未载者,古今异体。虽篆隶不同,总据《说文》,即古体惊俗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讹今与校勘,官取其适中,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一卷,附于五经字样之末,从之。
按《中兴书目》字样一卷:开成丁巳岁,唐元度撰序曰:奉诏覆定国学石经字体删补,张参五经文字采其疑误旧未载者,撰成一卷,凡七十六部。
开成四年,定五经博士五品。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开成四年二月,定五经博士为五品。
后唐
明宗长兴三年,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板颁行。按《五代史·明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长兴三年二月,中书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敕旨教导之本。经籍为宗兵革以来,庠序多废,纵能传授,罕见精研,由是豕亥有差鲁鱼为弊,苟一言致误则大义全乖,倘不讨详,渐当纰缪,宜令国学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本,各以所业本经句度抄写注出,子细勘读,然后召雇能雕字匠人各随部帙刻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
按《玉海》:长兴三年二月,令国子监校正九经,以西京石本校写刻板颁大下。四月命马镐、陈观、田敏详勘,按邵博闻见后录唐以前文字未刻印,多是写本,齐衡阳王钧手自细书五经,置巾箱中,巾箱五经自此始。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惠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虽极乱之世,而经籍之传甚广。予曾大父遗书,皆长兴年刻本,委于兵火之馀,仅存《仪礼》一部。
按《文献通考》:明宗长兴三年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注〉石林叶氏曰: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时,冯道始奏请官镂板印,行 致堂胡。氏曰:《易》《书》《诗》《春秋》全经也,先贤以之配皇帝王霸,言世之变道之用,不出乎是矣!《论语》《孟子》圣贤之微言,诸经之管辖也。《孝经》非曾子所为,盖其门人缵所闻而成之,故整比章指又未免有浅近者,不可以经名也。《礼记》多出于孔氏弟子,然必去吕不韦之《月令》,及汉儒之《王制》,仍传集名儒择冠婚丧祭燕飨相见之经,与曲礼以类相,从然后可以为一书。若《大学》《中庸》则孟子之伦也,不可附之礼篇,至于《学记》《乐记》,閒居燕居,缁衣表记,格言甚多,非经解儒行之比,当以为《大学》《中庸》之次也,礼运礼器玉藻郊特牲之类也,其次也,若周官则决不出于周公,不当立博士使学者,传习姑置之足矣。古者经册无数,逮孔子删定系作,然后《易》《诗》《书》《春秋》成焉,然孔孟之门,经无五六之称其后世,分礼乐为二,与四经为六欤,抑合礼乐为一,与四经为五欤,废仲尼亲笔所著之《春秋》,而取刘歆所附益之《周礼》列之,学官于是六经名实益乱矣。有天下国家必以经术示教,化不意五季之君,而知所先务可不谓贤乎,虽然命国子监以木本行,所以一文义去舛讹,使不迷于所习善矣。颁之可也,鬻之非也,或曰天下学者甚众,安得人人而颁之,曰以监本为正,俾郡邑皆传刊焉,何患于不给国家?浮费不可胜计,而独靳于此哉!此冯道赵凤之失也。
后晋
出帝开运二年祭酒田敏合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为一编按《五代史·出帝本纪》不载。按《玉海》:大历十年,司业张参纂成《五经文字》,以类相从。开成中,翰林待诏唐元度加九经字样,补所不载。晋开运末,祭酒田敏合二者为一,编以考正俗体讹谬。
后周
太祖广顺十三年,十一经板成。按《五代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玉海》:周广顺三年六月丁巳,十一经及《尔雅》五经文字,九经字样板成,判监田敏上之,各二部,一百三十册,四门博士李鄂书,唯公羊并二礼郭溪书。
世宗显德二年,详校雕印《经典释文》。
按《五代史·世宗本纪》不载。按《宋史·张昭传》:周显德中,诏令详定《经典释文》、《九经文字》、《制科条式》,及问六玺所出,并议《三礼图》祭玉文鼎釜等。昭援引经据,时称其该博。
按《玉海》:显德二年,校勘《经典释文》三十卷。雕印命张昭田敏详校。
辽
圣宗开泰元年八月,诏赐铁骊那沙五经各一部。按《辽史·圣宗本纪》:开泰元年八月丙申,铁骊那沙乞赐佛像、儒书,诏赐《护国仁王佛像》一,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
道宗清宁元年,诏设学养士,颁《五经》传疏。
按《辽史·道宗本纪》:清宁元年十二月,诏设学养士,颁《五经》传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
大安二年,诏赵孝严、王师儒等讲《五经》大义。
按《辽史·道宗本纪》:大安二年春正月癸丑,召权翰林学士赵孝严、知制诰王师儒等讲《五经》大义。
大安五年,诏学者穷经明道。
按《辽史·道宗本纪》:大安五年三月癸酉,诏谕学者,当穷经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