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录

 春秋部汇考七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春秋〉
  宋郑樵通志〈春秋类〉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證〈春秋考〉

经籍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春秋部汇考七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春秋》

士燮注《春秋经》十一卷,字彦威,苍梧人吴卫将军龙编《侯
贾逵左氏解诂》三十卷
《服虔解谊》三十卷
《王肃注》三十卷
《董遇章句》三十卷
杜预《经传集解》三十卷,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当阳穆侯
孙毓,注二十八卷
杜预《春秋释例》十五卷,四十篇
《服虔音》一卷
《高贵乡公音》三卷,曹髦,字士彦,魏废帝,
《嵇康音》三卷,字叔夜,谯国人,晋中散大夫,
《杜预音》三卷
《李轨音》三卷
《荀讷音》四卷,字世言,新蔡人,东晋尚书,左民郎《徐邈音》三卷
右左氏,梁东宫学士,沈文阿撰《春秋义疏阙》下帙陈东宫学士王元规,续成之《元规》,又撰《春秋音

何休》,注《公羊》十二卷
王愆期注十二卷,字门子,河东人。东晋散骑常侍,辰阳伯
高龙注十二卷,字文,范阳人。东晋河南太守
《孔衍集解》十四卷,字舒元,鲁人。东晋广陵相
《李轨音》一卷
《江惇音》一卷
右公羊

《汉更始榖梁章句》十五卷
《唐固注》十二卷,〈注〉吴尚书仆射
《糜信注》十二卷,字南山,东海人。魏乐平太守
《孔衍集解》十四卷
《徐邈注》十二卷
《徐乾注》十三卷,字文祚,东莞人。东晋给事中
《范宁集》注十二卷
《段肃》注十二卷
《胡讷集解》十卷
右榖梁

宋郑樵通志春秋类

《春秋经》十一卷〈注〉吴卫将军士燮注
《春秋经》十二卷
《春秋左氏长经》二十卷〈注〉汉侍中贾逵《章句
三传经解》十一卷〈注〉胡讷集撰,
《春秋加减》一卷
《三传经字异同》一卷〈注〉丁副
《一字石经春秋》一卷
《三字石经春秋》三卷
《春秋之经》则鲁史记也,初无同异之文,亦无彼此之说,良由三家所传之书有异同,故是非从此起,臣作春秋考,所以是正经文,以凡有异同者皆是讹误,古者简编艰繁学者,希见亲书惟以口相授,左氏世为楚史,亲见官书,其讹差少,然有所讹从文起,公榖汉之经生,惟是口传,其讹差多,然有所讹,从音起以此辨之,了无滞碍,又有春秋传十二卷,以明经之旨,备见周之宪章。
《右经八部》六十卷,

《三字石经左传古篆书》十二卷,
《今字石经左传经》十卷,
《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注〉贾逵,
《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注〉服虔,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注〉王肃,
《春秋左氏经传章句》三十卷〈注〉董遇,
《春秋左氏传义注》十八卷〈注〉孙毓,
《春秋左氏传》十二卷〈注〉魏司徒王朗,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注〉杜预,
杜预解左氏颜师古解汉书所以得忠臣之名者,以其尽之矣,左氏未经杜氏之前,凡几家,一经杜氏之后,后人不能措一辞,汉书未经颜氏之前,凡
几家,一经颜氏之后,后人不能易其说,纵有措辞易说之者,如朝月晓星不能有其明也,如此之人方可以解经,苟为文言多而经旨不见,文言简而经旨有遗,自我说之后,后人复有说者,皆非笺释之手也,传注之学起,惟此二人其殆庶几乎,其故何哉?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之难明也,能明乎,尔雅之所作则可以知笺注之所,当然不明乎,尔雅之所作则不识笺注之旨归也,善乎!二子之通尔雅也,颜氏所通者,训诂杜氏所通者,星历地理然亦有所短,杜氏则不识虫鱼鸟兽草木之名,颜氏则不识天文地理,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杜氏于星历地理之言无不极其致,至于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则引尔雅以释之,颜氏于训诂之言甚畅,至于天文地理则阔略焉,此盖不知为不知也,其他纷纷是何为者?释是何经?明是何学?

《春秋左氏注》十卷〈注〉杜服二氏,
王元度《注左传》〈注〉卷亡,
《一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注〉严彭祖,
《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注〉何休,
《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注〉王愆期,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注〉高袭,
《春秋公羊集解》十四卷〈注〉孔衍。
《春秋公羊传》五卷
《春秋谷梁传》十五卷〈注〉汉谏议大夫尹更始,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注〉吴唐固,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注〉魏平乐太守糜信,
《谷梁传》十卷〈注〉晋堂邑太守张靖,
《春秋谷梁传》十六卷〈注〉程阐,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注〉孔衍,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注〉徐邈,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注〉段肃注疑汉人,
《春秋谷梁传》五卷〈注〉孔君指训,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注〉范宁集解,
《春秋谷梁传》四卷〈注〉残阙张程孙刘四家集解,《春秋谷梁传》十二卷〈注〉晋给事郎徐乾,
《春秋邹氏传》十一卷 春秋夹氏传十一卷,
《邹夹传》虽亡,今取而备之,以见五家之所始。右五家传注三十二部,四百五十一卷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注〉,陈国子博士沈文《阿唐志》二十七卷。
王元规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
《春秋义略》三十卷〈注〉陈右军将军张冲,
《春秋左氏义略》八卷,
《春秋左氏传立义》十卷〈注〉崔灵恩,
《春秋左氏传述义》四十卷〈注〉,东京太学博士刘炫《左氏钞》十卷,
《春秋义函传》十六卷〈注〉,干宝隋志作春秋左氏函传十五卷,
《春秋正义》三十六卷〈注〉孔颖达,
《左氏义疏》六十卷〈注〉徐文远,
《春秋精义》三十卷,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注〉见隋志,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春秋谷梁传义》十卷〈注〉徐邈,
《春秋谷梁疏》十二卷〈注〉唐杨士勋,
《右三传义疏》十五部,三百三十九卷,

《春秋释训》一卷〈注〉贾逵,
《春秋决事》十卷〈注〉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七卷〈注〉董仲舒,
《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注〉贾逵。
《春秋决疑论》一卷
《左氏膏肓》十卷〈注〉何休,
《谷梁废疾》三卷〈注〉何休,
《公羊墨守》十四卷〈注〉何休,
《春秋汉议》十三卷〈注〉何休
《驳何氏汉议》二卷〈注〉郑元。
《驳何氏汉议叙》一卷
《春秋左氏膏肓释痾》一卷〈注〉服虔,
《驳何氏汉议》十一卷〈注〉服虔,
《理何氏汉议》二卷〈注〉魏糜信,
《春秋议》十卷〈注〉何休,
《春秋成长说》九卷〈注〉服虔,
《春秋左氏达义》一卷〈注〉汉司徒掾王玢,
《春秋塞难》三卷〈注〉服虔,
《春秋说要》十卷〈注〉糜信,
《春秋左传评》二卷〈注〉杜预,
《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注〉孙毓,《春秋丛林》十二卷〈注〉李谧,
《春秋左氏区别》三十卷〈注〉宋尚书郎何始真。
《春秋义林》一卷
《春秋五辨》一卷〈注〉梁博士沈宏。
《春秋辨證》六卷
《春秋旨通》十卷〈注〉王述之,
《春秋申先儒传论》十卷〈注〉崔灵恩,
《春秋左氏经传解》四卷〈注〉王述之。
《徐邈答春秋谷梁义》三卷,
《春秋经传解》六卷〈注〉崔灵恩。
《薄叔元问榖梁义》二卷,
《春秋公羊谷梁集传》十二卷〈注〉晋博士刘兆。
《春秋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
《春秋三家经本训诂》十二卷〈注〉贾逵,
《春秋三传论》十卷〈注〉魏大长秋韩益,
《春秋经合三传通论》十卷〈注〉潘叔度,《春秋成夺》十卷〈注〉潘叔度,
《春秋三传评》十卷〈注〉胡讷以上见隋志
《左氏释滞》十卷〈注〉殷兴,
《经传解》六卷〈注〉沈宏,
《传经解》六卷〈注〉崔灵恩,
《攻昧》十二卷〈注〉刘炫,
《规过》三卷〈注〉刘炫,
《难答论》一卷〈注〉王愆期。
《荀爽徐钦答问》五卷,
《公羊违义》三卷〈注〉刘寔。
《萧邕问传义》三卷,
《三家集解》十一卷〈注〉刘兆,
《公谷二传评》三卷〈注〉江熙,
《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注〉李铉。
《杂义难》五卷,
《左氏杜预评》二卷,
《春秋纂要》四十卷〈注〉高重,
《三传旨要》十五卷〈注〉刘轲,
《春秋振滞》二十卷〈注〉王元感,
《春秋通》一卷〈注〉韩滉,
《春秋指掌》十五卷〈注〉李瑾,
《春秋指元》十卷〈注〉张杰,
《左氏释疑》七卷〈注〉裴安时,
《春秋折衷论》三十卷〈注〉陈岳,
《春秋义鉴》三十卷〈注〉郭翔撰以上见唐志,
《集传春秋微旨》三卷〈注〉唐陆淳,
《集传春秋辨疑》七卷〈注〉陆淳,
《左传引帖断义》七卷〈注〉伪蜀蹇遵品。
《春秋龟鉴》一卷,
《春秋纂要》十卷〈注〉伪唐姜虔嗣,
《春秋集传》十五卷〈注〉宋朝王沿。
《春秋纂类义统》十卷,
《春秋原要》二卷〈注〉王晓。
《春秋三传杂评》十卷,
《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十二卷〈注〉陆淳,
《春秋先儒异同》三卷〈注〉李铉。
《春秋义囊七》卷,
《春秋要论》五卷〈注〉马择言,
《春秋会元》十二卷〈注〉郑昭庆,
《三传集义》三十卷〈注〉李尧俞,
《左氏鼓吹》一卷〈注〉吴元绪,
《春秋异义解》十二卷〈注〉王哲,
《春秋通义》十二卷〈注〉王哲,
《皇纲论》五卷〈注〉王哲。
《春秋左氏传鉴》三卷,
《春秋摘微》一卷〈注〉卢仝。
《春秋经社》十二卷,
《春秋关言》十二卷〈注〉黄君俞,
《春秋义》二十卷〈注〉王棐,
《春秋本旨》四卷〈注〉何涉,
《春秋碎玉》一卷〈注〉唐李瑾,
《春秋索隐》五卷〈注〉陈洙,
《春秋经社要义》六卷〈注〉孙觉,
《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注〉孙复,
《春秋总论》三卷〈注〉孙复,
《左氏指元》十卷〈注〉杨希范,
《春秋会义》三十卷〈注〉杜谔,
《春秋新义》十卷〈注〉宋堂,
《春秋义略》十四卷〈注〉董敦逸,
《春秋要义》三十卷〈注〉胡瑗,
《春秋口义》二十卷〈注〉胡瑗,
《春秋正论》三卷〈注〉龙昌期,
《春秋复道论》十五卷〈注〉龙昌期,
《春秋意》十五卷〈注〉皮元,
《春秋褒贬志》五卷〈注〉刘夔,《春秋折衷义》十一卷〈注〉吴孜。
《三传元谈》一卷,
《右传论》一百四部九百三十六卷,

刘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
《春秋序论》二卷〈注〉干宝撰,
《春秋序》一卷〈注〉贺道养注,
《春秋序》一卷〈注〉崔灵恩撰,
《春秋序》一卷〈注〉田元休注,
《春秋左传杜预序集解》一卷〈注〉刘炫注,
《春秋序义疏》二卷
《春秋公羊解序》一卷〈注〉鲜于公撰。
《右序八部》十卷,

《春秋释例》十卷〈注〉汉公车聘士颖容,
《左传条例》九卷〈注〉汉大司农郑众,
《春秋释例》十五卷〈注〉杜预,
《春秋条例》十一卷〈注〉晋太尉刘寔,
《春秋经例》十一卷〈注〉晋方范。
《左氏传条例》二十五卷,
《春秋义例》十卷,
《春秋左传例苑》十九卷〈注〉梁简文帝,
《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
《春秋公羊谥例》一卷〈注〉何休,
《公羊传条例》一卷〈注〉何休,
《榖梁传例》一卷〈注〉范,宁
《牒例章句》九卷〈注〉郑众,
《春秋经传说例疑隐》一卷〈注〉梁吴略。
《申先儒传例》一卷,
《三传总例》二十卷〈注〉韦表微。
《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
《集传春秋纂例》十卷〈注〉陆质,
《春秋通例》三卷〈注〉陆希声,
《公谷总例》十卷〈注〉成元,
《春秋总例》十二卷〈注〉周希圣,
《春秋统例》二十卷〈注〉朱临,
《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注〉丁副。
《春秋杂体例》一卷,
《右条例》二十四部二百三十五卷,

《春秋左氏图》十卷〈注〉梁简文帝,
《春秋图》七卷〈注〉汉严彭祖,
《春秋图》五卷〈注〉唐张杰。
《春秋手鉴图》一卷,
《春秋图鉴》五卷,
《春秋明例隐括图》一卷〈注〉王哲。
《右图六部》二十九卷,

《春秋大夫辞》三卷,
《春秋嘉语》六卷〈注〉以上见隋志,
《春秋文苑》六卷〈注〉梁沈宏,
《春秋辞苑》五卷,
《右文辞》四部二十卷

《春秋盟会地图》一卷〈注〉汉严彭祖,
《春秋土地名》三卷〈注〉晋裴秀客京相璠等撰。
《春秋诸国录》 卷,
《春秋释例地名谱》一卷〈注〉杜预,
《春秋列国图》一卷,
《右地理五部》六卷,

《春秋左氏诸大夫世族谱》十三卷〈注〉顾启期,
《春秋世谱》七卷,
《帝王历纪谱》二卷,
《演左传谥族图》五卷,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注〉冯继先,
《小公子谱》六卷〈注〉杜预,
《春秋公子谱》一卷〈注〉吴杨蕴,
《春秋世次图》四卷〈注〉郑寿,
《春秋名字异同录》五卷〈注〉冯继先,
《春秋诸臣传》三十卷〈注〉郑昂,
《春秋列国诸臣赞传》五十一卷〈注〉王当。
《春秋括甲子》 卷,
《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
《春秋机要》一卷,
《春秋宗族名谥谱》五卷,
《春秋国君名例》一卷,
《春秋谥族谱》一卷,
《右世谱》十七部一百三十五卷。

《师春》二卷,
《鲁史春秋卦名》一卷
《右卦》𦅸二部三卷,

《春秋左传音》三卷〈注〉魏中散大夫嵇康,
《左传音》三卷〈注〉李轨,
《左传音》三卷〈注〉杜预,
《左传音》三卷〈注〉徐邈。
《左传音隐》一卷,《左传音》三卷〈注〉王元规,
《左传音》十二卷〈注〉见唐志,
《左传音》三卷〈注〉徐文远,
《春秋音义》六卷〈注〉陆德明,
《公羊音》二卷〈注〉王俭,
《又一卷》〈注〉陆德明,
《谷梁音》一卷〈注〉徐邈,
《又一卷》〈注〉陆德明。
《右音》十三部四十二卷,

《春秋灾异》十五卷〈注〉郤萌撰。《春秋灾异应录》五卷,
《春秋纬》三十卷〈注〉宋均注,
《春秋内事》四卷,
《春秋包命》二卷,
《春秋秘事》十一卷,
《右谶纬》六部六十七卷,
凡春秋十三种二百四十六部一千三百三十三卷。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證

《春秋》

《春秋古经》十二篇
周礼小宗伯注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注〉,疏云春秋古经是此,古文经所藏之书,文帝除挟书律此本,然后行于世。
史记吴世家余读春秋古文,服虔注左氏云古文篆书一简八字。

《经》十二卷〈注〉公羊、谷梁二家
诗正义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

《左氏传》三十卷

汉初出张苍之家,文帝时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太史公,十二诸侯年表序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剌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刘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其详略不同,建平中歆欲立左氏,诸儒排之谓左氏不传春秋,沈氏云严氏春秋,引观周篇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啖氏曰:左氏比于二传,其功最高,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后代颇见本末,因以求意经文可知。刘氏曰:仲尼之时鲁国贤者,无不从之游,独丘明不在弟子之籍,若丘明真受经作传者,岂得不在弟子之籍哉?丘明自用其意,说经汎以旧章,常例通之于史策,可以见成败耳,其褒贬之意非丘明所尽也,以其不受经也,石林叶氏曰:古者以左史记言右史书,动左氏盖左史之后以官名氏者也,所以得其目以为传。东莱吕氏曰:左氏于定哀之间,载孔子之事,皆传闻失实本,不曾登圣门。公羊疏云左氏先著竹帛,故汉时谓之古学,平帝时始立学官,建武以李封为博士,复废肃宗,令贾逵选公羊严颜诸生,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虽不立学官,然擢高第为讲郎,说文引古文,左氏无以莤酒附娄,无松柏灌渎鬼神,诸侯敌主所忾诶诶出,出王室日惷惷焉,泽之目篽不义不癹夷蕴崇之楄,部荐干其字多异,后汉言左氏祖郑兴,而贾逵传父业,故有郑贾之学。


《公羊传》十一卷
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子平平传,与子地地传,与子敢敢传,与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儒林传胡母生为景帝博士,与董仲舒同业齐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孙弘亦颇受焉。武帝因尊公羊家,何休自谓本胡母生条例,刘氏曰:公羊异二传者,大指有三,一曰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曰张三世,三曰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三者皆非也。隋志春秋公羊传十二卷,严彭祖撰荀崧谓公羊辞义清俊断决明审,晁氏曰:既曰一家之传而特书子,公羊子者孰谓?谓高欤,又载鲁子高子之辞,何耶?而又复有子沈子子女子子北宫子者,高之所子欤,抑平地敢寿之所子欤〈注〉。石林叶氏曰:公羊谷梁受学于子夏,此出于谶纬之书,所谓说显辞者,其言不经见。刘知几《史通》曰:左氏之义有三长,二传之义有五短。吴兢书目云高乃子夏弟子。

《谷梁传》十一卷
韦贤夏侯胜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吴兢书目云秦孝公时人杨士勋,疏云谷梁子名俶字元始,鲁人一名赤颜师,古曰:名喜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传孙卿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
江翁,其后鲁人荣广大善,谷梁又传,蔡千秋汉宣帝好谷梁,擢千秋为郎,由是行干世,隋志梁有春秋,谷梁传十五卷,汉谏大夫尹更始撰,刘歆曰:孝宣立谷梁,后汉贾逵兼通五家谷梁之说。晁氏曰:谷梁晚出于汉,因得监省,左氏公羊之违畔而正之,其精深远大者真得子夏之所传,左氏之失浮而艳公羊之失杂,而拘谷梁司典刑,而不纵崇信义,而不拘有意乎蹈道,而知变通矣,不免失之随也。石林叶氏曰: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以不知经故也,公羊谷梁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以不知史故也。又曰:谷梁或记尸子沈子,其所从来亦不一。郑康成曰:左氏善于〈阙〉,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荀崧谓谷梁文清理约。啖氏曰:三传传经密于左氏,谷梁意精,公羊词辩,但守文坚滞或至矛楯不近,圣人夷旷之体。

《邹氏传》十一卷,《夹氏传》十一卷
七录云建武中邹夹氏皆绝王吉,能为驺氏春秋,隋志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范升奏曰:春秋之家又有驺夹。

《铎氏微》三篇
太史公曰: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刘向别录云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说苑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谨始也。谨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吴起学春秋,见于此。

《虞氏微传》二篇
刘向别录云: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

《公羊颜氏记》十一篇
颜安乐事眭孟六艺论云治公羊者,胡母生董仲舒仲,舒弟子嬴公,公弟子眭孟,孟弟子严彭祖及颜安乐,彭祖为严氏学,安乐为颜氏学,皆立博士,后汉张霸减定,严氏春秋为二十万言。

《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
隋志董仲舒春秋决事十卷,唐志春秋决狱十卷,〈注〉七录云春秋断狱五卷。
应劭曰:仲舒居家,朝廷每有政议,遣廷尉张汤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论。衡曰: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注〉太平御览载仲舒决狱二事,引春秋许止进药

, 夫人归于齐,《通典》载仲舒断疑狱,引春秋之义父,
为子隐。

《议奏》三十九篇〈注〉石渠论
刘更生传初立谷梁,春秋徵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注〉,礼记正义引议郎尹更始待诏,刘更生等议石渠,云后汉陈元曰:孝宣为石渠论而谷梁氏兴。

《国语》二十一篇
司马迁传赞左丘明为传,又纂异同为《国语》《史通》曰: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逸文纂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周穆王终鲁悼公为外传。国语六经之流三传之亚也,陆淳谓与左传文体不伦,定非一人所为,太史公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石林叶氏曰:按姓氏谱有左氏,有左丘氏,则岂一家之言乎?唐啖赵之徒颇知之,然未有以传其说也。宋氏曰:自魏晋以后书录所题皆曰春秋外传国语,是则左传为内,国语为外,二书相副以成大业,说文引国语觥,饭不及一食于其心,然兵不解,其字多异。

《世本》十五篇
周官瞽矇世奠系注谓以世之序而定其系谓书于世本也, 《国语》曰:教之世以怵惧其动。
小史定系世,辨昭穆注谓帝系世本之属天子,曰:帝系诸侯。曰:世本
司马迁传赞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司马迁采世本。刘向曰: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所记录黄帝以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名号。凡十五篇隋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又世本二卷刘向撰,又四卷宋衷撰,又云汉初得世本,叙黄帝以来祖世所出,春秋正义云今之世本,与司马迁言不同,世本多误,不足依凭颜之推,曰:世本左丘明所书〈注〉。此说出皇甫谧。帝王世纪
而有燕王喜汉高祖非本文也〈注〉,项氏曰:古者立氏必告于太史氏,春秋之末知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后世史职既废宗法,又亡郑氏,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战国策》三十三篇。
刘向校书录序云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筴谋,宜为战国策〈注〉,边通学短长,蒯通善为长短说,主父偃学长短从横术。
隋志三十四卷刘向录唐志缺二卷,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史通》曰:其篇有东西二周,秦齐燕楚三晋宋卫中山合十二国,分为三十二卷,谓之策者。盖录而不序,即简以为名,司马迁采战国策〈注〉,姚氏校定总四百八十馀,条太史公所采九十馀条,其事异者止五六条。

《奏事》二十篇〈注〉秦时大臣奏事,刻石名山文
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王,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秦刻石者,四峄山琅琊台之罘会稽。

《楚汉春秋》九篇
,陆贾记项氏与汉高初起,及惠文间事〈注〉,隋志九卷,《史通》云: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春秋。
司马迁传赞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刘氏曰:历代国史,其流出于春秋。刘歆叙七略王俭撰七志,史记以下,皆附春秋荀勖分四部,史记旧事入丙部,阮孝绪七录记传录纪,史传由是经与史分〈注〉。洪氏曰:陆贾书当时事而所言多与史不合,颜师古屡辨之,若高祖之臣别有绛灌,南宫侯张耳,淮阴舍人谢公。

《太史公》百三十篇〈注〉十篇有录无书
东莱吕氏曰:以张晏所列亡篇之目校之,史记或其篇具在,或草具而未成,非皆无书也。其一曰景纪,此其篇具在者也,所载间有班书所无者;其二曰武纪,十篇唯此篇亡,卫宏汉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本纪,极言景帝之短,及武帝之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卫宏与班固同时,是时两纪俱亡,今景纪所以复出者,武帝特能毁其副在京师者耳,藏之名山,固自有他本也,武纪终不见者,岂非指切尤甚?难民间亦畏祸而不敢藏乎;其三曰汉兴以来将相年表,其书具在,但前阙叙;其四曰礼书其叙具在自礼由人起以下,则草具而未成者也;其五曰乐书,其叙具在自凡音之起,而下则草具而未成者也;其六曰律书,其叙具在自书,曰七正二十八舍以下,则草具而未成者也;其七曰三王世家其书,虽亡然叙传云三子之王文辞,可观作三王世家,则其所载不过奏请,及策书或如五宗世家,其首略叙其所自出亦未可知也,赞乃真太史公语也;其八曰傅靳,蒯成列传此其篇具在,而无刓缺者也,张晏乃谓褚先生所补,褚先生论著,附见史记者甚多,试取一二条与此传并观之,则雅俗工拙自可了矣;其九曰日者,列传自余志而著之,以上皆太史公本书;其十曰龟策列传,其序具在自褚先生,曰以下乃其所补尔,方班固时东观兰台,所藏十篇,虽有录无书,正如古文尚书,两汉诸儒皆未尝见,至江左始盛行,固不可以其晚出,遂疑以为伪也。

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
张汤传赞冯商称张汤之先,与留侯同祖,《史通》云:史记所书年止,汉武太初已后阙而不录其后。刘向、向子歆及诸好事者,若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至建武中司徒掾班彪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又雄歆伪褒新室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于是采其旧事傍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其子固为汉书〈注〉,论衡曰:扬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陈平仲纪光武。

《太古以来年纪》二篇
李德林曰:史者编年也。故鲁号纪年墨子,又云:吾见百国春秋〈注〉。春秋纬曰: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大率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艾轩林氏曰:伏羲氏元年辛巳,或以为甲寅陶唐氏,元年戊辰,或以为辛卯,或以为甲辰舜之年月,以孟子司马迁之言求之,虞书似亦有不合者,六艺论云燧人至伏羲一百八十七代。

《汉著记》百九十卷
刘毅曰:汉之旧典,世有注记。荀悦申鉴曰:先帝故事有起居。注曰:注动静之节,必书焉。《通典》曰: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马后撰明帝起居,注则汉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任,谷永言灾异,有八世著记久不塞除之语。

《汉大年纪》五篇
高祖文帝武帝纪臣瓒注引汉帝年纪,盖即此书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玉藻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与此不同。东莱吕氏曰:玉藻云云说者,遂以尚书为右史所
书殊。不知二典兼载言动如禹贡一篇,皆纪事,未尝有禹之言也。

《冥氏春秋》〈注〉不著录
秋官冥氏注。郑司农。云冥读为冥氏,春秋之冥愚按儒林传堂溪惠授泰山冥都〈注〉,颜氏有筦冥之学,
疏谓若晏子吕氏春秋之类,恐非

夹氏未有书
, 《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然则录存而书亡也,
有书当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