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六卷目录

 易经部易学别传十二
  北魏关氏易传

经籍典第一百六卷

易经部易学别传十二

北魏关氏易传〈天水赵蕤注〉

赵蕤曰:蕤,非圣人。五十安知天命?然从事于易,虽乱离中未尝释卷,盖天命深微,莫研其极,而子明之传,蕤粗通之。然恨此书亡篇过半,今所得者无能诠次,但随文义解注。庶学者触类而长当自知之尔。

关朗,字子明。河东解人也。有经济大器,或以占算示人而不求宦达。魏太和末,
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三年而崩。

并州刺史王虬
虬文中子,王通之先。

奏署子明,为记室。尝谓子明曰:足下今之英贤也。不可使天子不识。因言于孝文帝。帝曰:张彝、郭祚昔尝言之
事,见张太素魏书言之。

朕以卜葬之道,不足见尔。虬曰:此人言微道深,非彝祚所能知也。诏见。帝问老易。子明寄言元宗,实陈王道讽帝以慈俭清静为本,而饬之以刑,政礼乐。翌日帝谓王虬曰:卿诚知人。关朗管乐之器,岂占算而已。虬拜舞称谢曰:昔伊尹负鼎以干成汤,今关朗假占算而谒陛下,君臣感遇,固有所因。自是使虬与子明著成疑筮论数十篇。
即今《易传》是也。

孝文帝崩,明年虬卒。子明遂不仕,居临汾山。
在汾州

授门人《春秋》《老》《易》,号关先生学。虬长子彦为同州刺史,亦师焉。谓子明曰:彦悲先君与先生志不就。子明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何悲乎?彦凡就子明占兴亡治乱,言无不应。然必先人事而后语卦,彦不能测。从容问曰:先生每及兴衰之际,必曰:用之以道辅之。以贤未可量也。无乃持二端乎?子明曰:象生有定数,吉凶有前期,变而能通则治,乱有可易之理,君子之于易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问之而后行,考之而后举,欲令天下顺时而进,知难而退,此占筮所见。重于前王也。故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言易之变动而成功业也。

善人少,恶人多。
天阴阳半,人善恶混,然阳昼六时晚昏皆为阴所侵其用事。惟四时而已卦六爻初上皆无正位其用事。惟四爻而已四分善人,六分恶人。故云善人少恶人多,以正前文也。

暗主众,明君寡。
古今列辟亦善少恶多。

尧舜禅代,旷世不闻。
尧舜善君,所以禅也。

伊周复辟,近古亦绝。
伊尹以太甲不善而放之,既善则复之。周公以成王不明则摄之,既明则归之。其为善亦均矣。

此非运之不可变,化之不可行,盖道攸世促
攸长也。

求才实难,或有臣而无君,或有君而无臣,故全之者鲜矣。仲尼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此有臣无君也。章帝曰尧作大章一夔足矣。此有君无臣也。是以文武之业,遂沦于仲尼礼乐之美,不行于章帝治乱之渐,必有所由。兴废之成终罕所遇。《易》曰功业见乎变,此之谓也。
变则通也。

何谓无二端?彦曰:周公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岂亦二端乎?
史传并言七百,独此言八百。盖周以木德王天下。木生数三,成数八,故卜之。三十世八百年,必有术也。但圣人藏用,后人莫能知。尔以是明七百传之误也。解在第十一篇。

子明曰:圣人辅相天地,准绳阴阳,恢皇纲立,人极修策,迥驭张罗,远羁昭治乱于未然,算成败于无兆,固有不易之数,一定之期,假使庸主守之,贼臣犯之,终不促已成之期于未衰之运。故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定鼎意也。

圣人知明王贤相不可,必遇圣人睿策。有时而弊,故考之以典礼。稽之以龟策,即人事以申天命。悬历数以示将来,或有以盛而更衰,或有过算而不及。
或卜得合盛而反衰者,或卜得过数而反不及者,此盖人事已弊于典礼天命,不灵于龟策。

是故圣人之法所可贵也。
言贵人事,

向使明王继及良佐踵武,则当亿万斯年与天无极。岂三十世八百年而已哉!过算馀年者,非先王之功,即桓文之力也。
过算谓卜世三十,而得三十七也。馀年谓卜年八百,而得八百六十也。先王谓文王、武王也。桓文谓齐晋合诸侯朝王室。

天意人事,岂徒然哉。故曰龟策不出圣谋。圣谋定将来之基,龟策告未然之事,递相表里安有异同。
谓人谋龟策,皆圣也。其用故同。

彦曰:大哉人谋!子明曰:人谋所以安天下也,夫天下大器也。置之安地,则安置之危。地则危,是以平路。安车狂夫审乎。难覆乘奔驭朽,童子知其必危。岂有周礼既行,历数不延乎?八百秦法即立宗祧能踰乎?二世噫天命人事其同归乎?彦曰:先王所刻治乱兴废,果何道也?子明曰:文质迭用,势运相乘,稽损益以验其时,百代无隐考,龟策以研其虑,千载可知未之思,欤夫何远之有?彦蹶然惊起,因书策而藏之,退而学易王氏。易道盖宗关氏焉。
文中子赞易有七卜篇,盖家传关氏学也。

子明既卒,河东往往立祠祭之。所著文集行于世。
张晞《河东先贤传与此传文义略同蕤为此传盖关氏门人弟子纪先师事迹于易传首,所以尊其道也。
《朱子语录》云邵浩问李寿翁最好《麻衣易》《关子明易》,如何?先生大笑曰:偶然两书皆是伪书。《关子明易》是阮逸作。陈无己集中说得分明。《麻衣易》乃是南康一戴主簿作。某知南康时尚见此人,已垂老。却也读书博记,某写与伯恭转闻寿翁时,寿翁知太平谓,若如此戴簿亦是明易人。却作书来托。某津遣来太平相见时,戴已死。〈按二书明系伪作,然亦不问作者何人,皆非易学正传。故俱载之别传。存其概。〉
《易传十一篇》
《卜百年义》第一《统言易义》第二《大衍义》第三《乾坤之策义》第四《盈虚义》第五《阖辟义》第六《理性义》第七《时变义》第八《动静义》第九《神义》第十《杂义》第十一《卜百年义》第一
同州刺史王彦问于关子曰:夫治乱损益,各以数至苟,推其道百世可知。彦不佞愿假先生之筮,一以决之。关子曰:占算幽微至诚,一虑多则有惑,请命蓍卦。以百年为断,既而揲蓍,布卦得《夬之革》
《夬》六变,至《既济》。凡二十四卦,《夬》九二化《革》六二,是二六十二为纪也。

舍蓍而叹曰:当今大运不过二,再传尔。
每一十二年为一运,二再传二十四年,

从今甲申。
今为所卜之年甲申。魏宣武正始元年也。

二十四年戊申,天下当大乱而祸,始宫掖
革六二,以柔居中,离女之变。

有蕃臣柄政世,伏其强。
外卦兑,九四居三阳之中,有乾君之象。蕃臣外也。

若用之以道,则桓文之举也。
魏宣武正始元年,甲申至十二年乙未而崩,明帝立跨十二年。戊申亦薨此大运再传也。蕃臣尔朱荣举兵投灵太后而专魏政,此世伏其强,祸始宫掖也。言用之以道者,二端之义。

如不以道臣主,俱屠地也。
庄帝立三年诛尔朱荣,荣子复杀庄帝,俱屠地之应也。

彦曰:其人安出子?曰:参代之墟有异气焉。若出其在并之郊乎?
参代并之分野。

彦曰:此人不振苍生何属?子曰:当有二雄,举而中原分。
一雄九五九三两爻,上下有民,故分也。高欢立魏,静帝号东魏。宇文泰立魏,文帝号西魏。此二雄分中原之应也。

彦曰:各能成乎?子曰:我隙彼动能无成乎?
内卦我也,外卦彼也。内卦九二化为六二,隙之象也。外卦九四举三阳,而决群阴,是动之象也。东西魏有隙,高欢建齐,宇文泰建周,动而成之应也。

若无大贤扶之,恐皆不能成名,
不能建长久功名。

彦曰:请刻其岁。子曰:始于甲寅,卒于庚子。天之数也。
是时天数,转至此尽也。甲寅是魏,分东西时也。庚子是后,周灭于隋,时也。然以卦言《夬》《乾》《兑》,西北位也。变《革》《兑》《离》乃转南也。庚子西北尽矣。故曰天之数。言《夬》决尽则将有《革》命者也。《离》南方之卦而丙午应焉,义见下。

彦曰:何国先亡?子曰:不战德而诈权,则旧者先亡。
革去,故也。是以旧者,不利东魏旧也。故先亡。

彦曰:其后何如?子曰:辛丑之岁,当有恭俭之主,起布衣而并六合。
《革》尽则变乱,穷则治数。穷则始故必有布衣恭俭者出焉,易理然也。

彦曰:其东南乎?
彦恐天数尽,庚子则地位起东南,恐东南有真主出,故问之也。

子曰:必在西北。
此以人事易理,然也。非执一端。故曰西北也。

夫平大乱,不可以文治,必须以武定。且北,用武之国也。
此言东南文弊,则西北武兴,崆峒之人,武北主杀象也。

且东南之俗,其弊也。剽
剽犹僭窃,浮浅也。江南六朝文章,剽浅终之。陈后主江总浮,靡放荡习以成俗。遂至亡国。故曰剽

西北之俗,其兴也。勃
勃然武怒之象,参代异气应乎?并州其后,唐高祖起太原,平大乱则武定之功也。

况东南,中国之旧主也。
自晋东迁,未亡中国。

中国之废久矣。天之所废,孰能兴之。
宋而江南弱,而中国有后,魏都洛阳,是江南旧号已废,而中国别有新王也。

彦曰:东南之岁可刻乎?子曰:东南不出,运历三百。
江南自吴孙权三分国,魏黄初元年壬寅至陈宣帝太康十三年辛丑,正三百年是岁。隋文帝受周禅开皇元年也。然而陈宣帝次辛丑一年而崩。后主立七年国亡。皆出三百之外。盖闰位馀气也。言定三百者,以五行云也。

大贤大圣,不可卒遇。能终其运,所幸多矣。
陈无贤臣,幸延七年。

且辛丑之岁,明王当兴定天下者,不出九载,己酉江东其危乎?
隋开皇元年己酉平陈,天下始一统。

彦曰:明王既兴其道若何?子曰:设斯人有始有卒,五帝三王之化复矣。若无三五之道,则必终之以骄。加之以亢晚节,末路有桀纣之主出焉。天下复乱矣。
得天命者,必得人事。苟人事不修,其道则天亦废之矣。隋文帝虽混一天下而任非贤才,不行三五之道,龊龊于骄亢之政,果炀帝篡立,复大乱焉。

改张易调,其兴实难,
常主庸臣守之,所以难能改归王道也。

苛化虐政,其穷必酷。
废道浸久,极则必酷,易之理也。

故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废,耕故也。

积乱之后,必有凶主。
尚法,故也。

理当然也。
人事当然。

彦曰:先王之道,竟亡乎?子曰:何谓能亡也?
王道如天地,虽有弊亏之变而不能无天地也。

夫明主久旷,必有达者兴焉。
上无明主行其道,则下当有达者修其文。仲尼文中子是也。

而能行其典礼,此三才五常所由系也。
系于达者也。

孔子曰文不在兹乎,此王道不能亡也。
关子知王道久废,当有圣人出焉。与文中子数门人兴唐室。

彦曰:请推其数子,曰乾坤之策,阴阳之数,推而行之不过三百六十,六
成岁之数,三百六旬有六日也。

引而伸之,不过三百八十四。
演卦数也。三百八十四爻。

终则有始天之道也。
此关氏占法,其精微未详。

噫!朗闻之先圣与卦象相契,
先圣泛言古明王达者也。

自魏以降,天下无真主,
僭乱相仍,

故黄初元年庚子,至今二百八十四载,
魏黄初元年至梁天监三年,后魏正始元年岁次甲申,

更八十二年丙午。
陈后主至德四年,隋开皇六年也。

三百六十六矣。当有达者生焉。
应文中子生,是年文中子三岁矣。

更十八年甲子,当有王者合焉。
隋文帝仁寿四年也。文中子至长安谒文帝,帝不能用,亦应王者合也。

用之则王道振,不用则洙泗之教修矣。
孔子退居洙泗之间修王道,文中子不遇亦然。

彦曰:其人安出子?曰:唐晋之郊乎?
亦取上文西北义也。

昔殷后不王,
宋殷后也。

而仲尼生周,周后不王。斯人生晋生周者,周公之馀烈也。
仲尼终周公之道,

生晋者陶唐之遗风乎!
晋魏之唐,

天地之数宜契自然。
丙午系乎天,唐晋系乎地。

彦曰:此后何如?子曰:始于甲申,止于甲子,
仁寿四年,岁在甲子。

正百年矣。过此未之或知也。
卜以百年为断,至是止也。
《统言易义》第二
乾坤,易之门也。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故言易,必先述乾坤也。

易变动乎,乾坤之中也。
惟变动则名《易》

天,动也,阳也,刚也,配地则变。
有地则变。天故曰变。

地,静也,阴也,柔也,顺天而行,
行亦变也。

行而变,变而通,此所谓易。
《解易名》

孔子曰: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言易始于动静,终于吉凶。
反覆明上文。

圣人所以前知而行其道也,道不虚行,存乎其人
道,谓理天下之道。

是故天道曰阴阳,地道曰刚柔,人道曰仁义,行之则三。
三才

变而通之,则一。
一,贯也。

子曰:百虑而一致,此言三才五常参同而用也。用之于既往之,谓变。用之于未来之,谓占。
关氏易占极变而已。

观其变,极其数,知其来受命,如响乾坤之神。
极数穷,神乃可言《易》

《易》极乎神而己矣。
未通神,则未知易。

子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关引系辞展转解释。

然则知之可及也,藏之不可及也。
言知之非难,藏之难也。藏谓至赜,深蕴退密者也。

非至圣,非神,孰能与于此。
惟圣神能藏其用也。

蓍以数推,卦以象告,
蓍数于圆,卦定于方。

数主乎动。
圆而推之。

象主乎静,
事定则吉。

动言乎远,故可以知来。
远知未来,

静言乎迩,故可以藏,往
近晦无迹。
往来之交,逆顺之际,此吉凶所以前知也。交际谓变处也。变吉变凶,易所以先知也。

变化所以会合也。
总群变以会乎,一则圣人乘之御,大器是谓天人合应也,惟乾坤当之。

数会乎上,象合乎下。
数则天命,象则人事。

天人相与,其深微哉。
董仲舒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关氏极言深微,亦可畏也。慎之意也。
《大衍义》第三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何谓也?曰:天数兆于一,生于二,成于三,
凡数不出乎三,此天地自然而立也。三倍其究,亦此义也。圆物围三,则径一以形言之也。律命吕应不出三微,此以声言之也。画卦一体,不出三爻,此以易言之也。故易数大衍,卦一以象三,其归一耳。

此天、地、人所以立也。衍于五,成于六,偶于十,此五行六爻,十日所以错综也。
五行生数,即五成数,即六也偶位,五位偶合故十也。六爻成数也,初上无定位,故五为尊位,十日为之以甲乙丙丁之类也,错综谓布算,因除互相求数也。

天,一数之兆也。
水生天,一坎中爻是也。

虽明其兆,未可以用也。地,二数之生也。
火生地,二离中爻是也。

有生则滋。
《左传》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义与此同。滋犹滋蔓也。

乃可以推之也。
推策见数

天,三数之极也。极乎终,则反乎始。兼两之义也。
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二体相应,故曰兼也。

子曰:兼三才而两之,又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以上文解《系辞》

五行
具下文。

水生乎一,成乎六。
太元准易,盖法于此。

火生乎二,成乎七。木生乎三,成乎八。金生乎四,成乎九。土生乎五,成乎十。独阳不生,独阴不成,故天一必待地六,而成之地二,必待天七而成之。
不言金、木、土者,省文。

其体虽五,而成必六。
体,即五行也。而数六,虚也。

六者,非他,天地生成之谓也。
人在其中矣。

天数五,地数五,五者,非他,参天两地之谓也。地二天三,合而为五。其一不用者,六来则一,去也。既成则无生也。
如水生一,至六则成。六则一,不用其所实。用为五矣。

有生于无,终必有始。
又广言有无之理,终始之用,虑学者执一,故详广言之也。

既有,则无去矣。
蕤谓言如晓,则夜去矣。老则壮去矣,触类而明无不然矣。

故大衍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者,入有去无之谓也。
《重叠解》具下文。

张彝问曰:何谓入有去无?子曰:〈关子〉天生于阳,成于阴。阴成则阳去。
若一气生于十一月,成于四月,为正阳之月。然既成,则无生。故必五月阴有则阳无去之也。

生于阴,成于阳。阳成则阴去。
若一气生于五月,成于十月,为纯阴之月,然十一月阳既,有矣。而阴无,去之也。

六爻初上无位者,阴阳相去者也。天数以三兼二,
上兼下也。

地数以二兼三,
下兼上也。

奇耦虽分,错综各等。
奇耦分为一奇,二耦,三奇,四耦之类,分也错综各等,谓上以三兼二,下以二兼三,等共五也。

五位皆十衍之极也。
五行互为头轮之,皆至十极,为五十也。

故曰大衍。
明小衍之,则止。一而已矣。

彝曰:然则其用,何谓四十有九,其一将不用乎?子曰:有两大
物喻万事,

必曰虚盈。
此以日月言之,使门人易晓耳。

日往月来,
日行迟,月行速。当望则相盈,过望则相虚,虽日月同其右转,然相望之际则见日往西,月往东。

昼极则夜进。
此以天轮言之也。亦昼日、夜月之义。

盈于此,则虚于彼。
又解物不两大之义也。如相望之际,天轮昼时,则日盈于此,而月虚于彼矣。天轮夜时,则月盈于此,而日虚于彼矣。又如见日则昼,为此夜为彼,见月则夜,为此日为彼。

盈于小,必虚其大。
若月大尽,则三十一日小,尽则二十九日,一岁本剩六日,而减出六日为闰月。

此用所以不穷也。
每一岁大之,小之出十二日,二岁出二十四日,三岁成一月馀六日,故五岁再闰,循环无已也。

故曰其用四十有九也。
言揲蓍本意,法象两仪、三才、四时并闰一岁,既馀其日,大衍不穷其数去一者,所以示其不穷也。

彝曰:凡衍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今云五十而又去其一,何谓也?
彝执滞于蓍草一物,尔未能弘通万类,故感而未喻,又发问端也。

子曰:蓍不止法天地而已,必以五行运于中焉。
上文言五位,皆十是也。

大耦而言,则五十也。
上文谓小衍,则十。盖小耦,尔今言大耦,则五十是大衍也。

小奇而言,则五也。
五,无耦也。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奇耦小大俱言之,尔若举大而去小,盈奇而虚,耦则小奇之五,大耦之一皆盈而不用。
小大耦共去,其六也。六犹耦六月,减六日也。

彝书而藏之叹。曰吾乃知蓍可遗也。
神物非谓蓍草一物而已,盖圣人耳。
乾坤之策义第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何谓也?曰:阳爻九,一爻三十六策。阴爻六,一爻二十四策。三天两地,举生成而六之也。
自生至成不出乎?六分阴分阳,故十二为率三,其十二为乾策,二其十二为坤策,下文亦然。

三六而又二之,故三十六策为乾。二六而又二之,故二十四策为坤。三其二十四与二,其三十六皆得七十二焉。三其七十二,则二百一十六乾之策也。二其七十二,则百四十四坤之策也。
三天,两地,转相明也。

阴阳三五,
阳三阴二,相参成五,故曰三五。

每一五而变七十二候。
七十二变其五也。

二五而变三十六旬,
二五曰旬。

三五而变二十四气,
三五半月曰为气。

凡三百六十五,周而复始。
日行三百六十五度,一周天。

日月轨度,积于馀分
一度一轨,馀分谓四分度之一也。

六十出六,
三年一闰多六日。

以六五行所以成闰。
每一六以五行成月也。两其六五行,故五岁再闰。

三百六十者,岁功之用也。
举六甲成数,实用三百六十。

奇六者,虚一之义也。
上篇云小奇之五,大耦之一,与此义同。

夫生于一,成于六,一六相虚,三五为用,自然之道也。
一六互相虚位,则卦爻六位于初上,皆虚是也。六者,举成数而虚之者也。其实用,惟三惟五也。

圣人立策衍数,必举其三。
伏羲始画卦为三爻。

两于六,
文王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行于五。
五行布于六爻初上,必虚其一。

合于十,
两其五行。
推万而变,无出乎此。积算倍蓰,虽万变不出此数也。

张彝问曰: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岂亦三天两地乎?子曰:何谓不然。爻所以著象,策所以推数,象六数五,三天两地,
体象定位也,数变推移也。

先三十而六之
三天也。

一百八十又二,而六之
两地也。

一十有二,合百九十二。故二篇共三百八十四爻。
此解爻,所以著象者也。

阳爻六,一爻三十六策。六爻二,百一十六策。先三之百八十爻,得六千四百八十策。又二之十二爻,得四百三十二策,共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六,一爻二十四策。六爻百四十四策。先三之一百八十爻,得四千三百一十策。又二之十二爻,得二百八十八策,共四千六百有八策。是二篇合之,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盖举盈数而溢之也。
万数象,万物之大略也。溢谓万外有千百十一也。

万溢千千,溢百百,溢十十,溢一。
此一十百千万,盖五之义也。二篇独无一者,亦虚之义。

溢过算也。谓过虚也。凡过盈为溢,不及盈为虚,
上下转相明也。
《盈虚义》第五
张彝问曰:何谓盈虚?
叠上篇问事?

子曰:当期之数,过者谓之气。盈不及者,谓之朔虚。
六个三十一日,是过。六个二十九日,是不及。

故七十二为经。
此所以立历法也。

五之为期
五个七十二成岁。

五行六气,推而运也。
《包虚盈义》

七百二十为起法,
倍从下文。

七千二百为统法,七十二万为通法,气朔之下收分必全尽为率,七千二百万为大率。谓之元纪,岁月日时,皆甲子。日月五行在子位之宿,当缩盈先后之中焉。
汉太初九年冬至甲子朔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观斯可以为元纪也。是岁,丁丑差甲子者,一十四年,此盈虚者也。
《阖辟义》第六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何也?曰坤,阴之母。无不容在户,为阖。
包容于内,皆阖义也。

乾,阳之君无不由在户,为辟。
由行于外,皆辟义也。

辟往则阖来,阖往则辟来。
此以户言之也。自外入内,开门为往,闭门为来也。自内出外,则闭门为往,开门为来,所以相变也。

以气言之,为启闭以道,言之为离,合以内外言之,为往来。
解上文往来不穷之意也。

故卦有内外,人有出入。
下体为内卦,上体为外卦,利用出入,以前民用

往来相交,内外相取,上下相刑,吉凶相分,君子小人相亨相屯。
君子亨,则小人屯。小人亨,则君子屯。此一阖一辟,相反而然也。

辟变而阖阖变,而辟往通,则来来通,则往。故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凡言变,则不亨矣。盖易穷则变,阖久则开,开久则阖,通用常久之道焉。故变则通,通则久,此之谓也。

天左旋,西视之来,东视之往,日月右行。东视之来,西视之往。
此以天日明之。

天气下降,地气上跻,上下往来,亦若东西之视,
此以上下明之。

卦乾来乎内,坤往乎外,君子辟,小人阖。
此以人事明之。

故名泰,反是名否。
内为主,外为客,泰内君子,外小人。否卦反是言无主矣。

作易者,其辟君子之道,而通小人之阖乎?故名以君子名其卦。
若君子泰,则曰泰卦。若君子否,则曰否卦。终不以小人取其卦名也。
吉来则凶往,有变则能通。故曰小往大来,吉亨。凡言往来,则上下、内外、出入、大小、吉凶相反,皆同也。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否关氏因言变之义,故又以卦名相明之。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同即通也。
凡物不同,即不通。此关氏因言变之义。

夫同于物者,物亦同之,故吉。
《洪范》言龟从筮径,卿士从庶民,从皆是吉。

异于众者,众亦异之,故凶
。 众叛亲离,盖不通天下,同人欲故也。
君子同君子而和小人。
同谓不言而信不期而会也。和谓恕其所不及而使之,必不伤和也。

小人同小人,而和君子。
小人苟合相党,但惧彼君子之为故,勉意事上

同似异而必通。
君子各任以所见,不待于外,而后徇之也。故乍见之似各异也。终久同归乎道,故曰必通。

和似同而必异。
君子和小人盖恕之也。小人和君子,盖惧之也。其和则同而恕之,惧之,必异也。

《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吉凶生矣。此言君子小人各以群类,相吉凶也。
解上文吉凶相分。

张彝曰:君子小人,诚犹阖辟之义矣。然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何谓也。
彝谓辟非阖也,君子非小人也。然则《系辞》何以言吉凶,与民同患乎?

子曰:尔所谓可与立,而未可与权乎?权者,变而合道者也。君子和小人,小人和君子,岂本性也?盖接物而变己者也。
物事也,己性也,君子之性,接小人之事,则上文恕之谓也。小人之性接君子之事,则上文惧之谓也。恕下惧上,而情所以和也。夫和天下,非权变安能通之,是以圣人洗心藏密,盖因权也。

接物者,言接之而已,非同之也。故洗濯物心,无所渎污,谓之洗心。
洗濯万物之心。

变己者言,反之而已,非异之也。
反我之情,从民之故,非异我之道也。

故藏晦于密,无所间然。
藏,谓用也。

谓之退藏民危者,平之易者倾之,无吉无凶,同归一致,此之谓与民同患。
易之道,无为无思,百虑一致,所以一阖一辟,同乎一户也。
《理性义》第七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何谓也?曰:性命之理,以天言之,曰阴阳。以地言之,曰柔刚。以人言之,曰仁义。盖一乎,性也。
人命合天地,故谓天命。

有生有命,
天地大德,曰生。人有性有命,

有命有性,
天命,历数是也。人命,道德是也。历数昌则道德亨。历数否则道德塞。是以有命者,亨之塞之不离。乎仁义之道,此之谓有性也。性有五,仁义为首。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盖举刚而言之,乾卦纯阳。则四德五性具矣。是以体仁、和义、合礼、干智是也。以性在其中矣。四德在天,而历数有亨有塞。五性在人,而运命有否有泰。然而天人相契,则性命合矣。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之谓也。

有性有情。
一必有二,阳必有阴,静必有动,故性必有情。情者,二而不能一也。犹阴而不能阳也。动而不能静也。在我为一,应物为二,内明为阳,外昏为阴,情静性动亦然也。

情者,天之邪气,人之乱行也。
邪气水旱薄蚀妖祥是也。此谓天命乱行,僭窃贼杀怪力是也。此之谓人命也。

邪胜正乱胜治,则情胜性。
此小人命亨,君子命蹇。

去邪近乱,制惰则元命立。
元命者,天命、人命、合布为名者也。易有元命也。

元者,众性之长,群阳之尊,天人之理也。
解上文天之四德,天元则人仁,天亨则人礼,天和则人义,天贞则人知,信其理同矣。

穷极此二者,则知生死之说,性命之理得矣。
二者谓天命、人命也。

张彝问曰:夫子之言,性命则然也。何谓有亨有塞?
彝未省上文所言时命否泰。

子曰:亨之塞之遇,其时时也者,系乎君。天下者也君,天下得君子之道,则时亨矣。得小人之道,则时塞矣。
若否泰二卦,以君子、小人定其时也。

然而君子亨则时治,命也。小人亨则时乱,命也。时命一而已矣。
天命归善,则人命遇亨。君子得行其道,若天命归。恶则人命,遇塞小人得行其道,二者皆属乎命也。

圣人知命适时,必先天理。故曰穷理也。圣人顺天立性,故曰尽性也。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故曰以至于命,有亨有塞。
时行亨也,时止塞也。

今小人多,君子少,吾安敢言命。
子罕言命者,盖亦时乱小人多。故难言之也。惟君子能知命,是则卦以存否泰二时,盖为君子设也。明矣。
《时变义》第八
卦以存时,爻以示变时,系乎天变,由乎人。
王弼曰:以爻为人,以位为时,今关氏义同。蕤谓天人和须不可异也。卦以爻成,时以变生,虽云天时、人事,及其变则合会一也。

昼动六时也。夜静六时也。动则变,静则息,息极则变,变极则息,故动静交养。昼夜之道也。
昼夜时相变也。

乾坤分昼夜时也。
昼六时属阳,故曰乾也。夜六时属阴,故曰坤也。

屯济时变之际也。
时未定曰屯,时已定曰既济,故乾坤分时,屯济交变也。

六六之用其时,变之周流也。
《易》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盖亦六时之义。

是以六十卦,循环相生,极则变,变以久,不可禦也。
《易》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曰言乎远则不禦。禦,阻也。

四卦时之门户,变则开阖也。
乾坤分时,如门户不移,易矣。屯济示变,如门户开阖,始终相及也。

故三百六十变,
一岁之昼也。

三百六十爻,
除四卦为门户开阖,其用惟六十卦而已。上文周流六虚是也。

《易》者,乘时效变之谓乎?仲尼序卦相生,杂卦旁行不流。
序卦六十,循环成岁,功之序也。杂卦旁行,一端不复周流矣。

相生昼也,不流夜也。
重叠解上文昼动,故相生。夜静故不流,有以知相生者,动不流者,静远而不禦矣。

时变之义,如此而已。
谓昼夜如此,六六而变之。
《动静义》第九
张彝问动静之象?子曰:天地者也。
动象天,静象地。

天常动,地常静,常动柔克者也。常静刚克者也。故曰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天阳而能柔,为常道。地阴而能刚,为常道。常者,刚柔得人也。

子曰:噫子未知易矣。天地之道,无立人之事,安足为易哉!易行乎天地之中者,人也。人参天地为才,
天地有仪象而已,有人才故曰三才。

效天地为爻。
爻为人爻效也。

虚其位,实其用。
六爻位则谓之六虚,六爻之用同乎一实而已。

三才相参,六爻相效,位无定处,用有藏密,吉凶前知,非至神孰能与于此。
圣人与天地合德,则曰三才。圣人作而万物睹,则曰六爻。爻者,效天下之动也。圣人或出或处,用则行舍则藏。故曰无定处,有藏密也。

万物化圣人者也,故物不能自神,盖神之者,人也。
凡万物有灵异者,若人不贵之,则不灵不神也。此展转详言以晓彝。

张彝曰:圣人通神则闻命矣。滔滔天下。岂尽通神哉?子曰:人皆天地之灵,五行之秀也。灵全秀淳,则为君子.灵秀不具,则为小人。千人一灵,万人一秀,
千万人始有一灵秀者,言君子少也。

故曰君子之道鲜矣。然鼓之舞之,尽在其神焉。
浩浩元气,鼓舞生人,无君子小人,皆有神也。

是故神者,仁见为仁,智见为智。
小人亦有智。
君子见为君子,小人见为小人,殊涂同归。寂然不动。
此圣人之作易,所以举君子禦小人,约以存博寡以治众,是谓神德行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一君而二民,此君子之道。阴二君而一民,此小人之道。皆本于阴阳,不期然而然者,神也。《系辞》云阴阳不测之,谓神

德行常简易者,无他道也。滔滔天下,通乎神而已矣。
此所以神无方,易无中之谓也。

至刚,非常道也。至柔,非常道也。
道在刚柔间,则动静不失中矣。

动静亦然。至动必多忧,至静必多疑,不忧不疑,其惟有常乎。至常忘机,至宁忘乐,斯动静之中也。
中常也。

圣人有六动,动不失乎时中。
卦六爻,日六时,人动乎其中。静乎其中,不可过,不可不及。故曰时中也。

中也者,易之六,用动静之适也。
书之皇极,礼之中庸,气之太一,人之泰宁,皆动静有常之谓也。易道无不包,《诗》《书》《礼》《乐》俱在其中矣。

非知至至之,安能适其中哉。
可以至则至之,是中也。乾卦曰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至则知几,知几则知动。
几者,动之微。

知动则知神,
知几,其神乎。

知神则知静矣。
神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是归于静也。老子曰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此义合也。
《神义》第十
张彝问曰:何谓神子?曰:神也者,易之灵也。灵应冥,契不思而得。强名曰神,犹言神灵。肸蚃灵应无迹者也。日月之明在乎天,而所明在地也。
若空中无物,不见明也。明及于地,则物显其光也。

易之神在乎道,而所神在人也。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圣人以神道设教。

神无方,道无迹,人无至。
无方见《系辞》,无迹见《老子》,无至见《文中子》,其几一也。

斯可以议,易矣。张彝曰:然则天地至神,必待人而存乎?
彝言天地自有神,何存于体,滔滔一也。
《杂义》第十一
六爻相杂,惟其时物也。君子用时,小人用物,易道备矣。
相杂谓君子小人同乎一卦。用时者,谓适时之变,则用无不利。用物者,谓物。物适情虽微,时必变。天地万物,贤愚虽殊,而无出易者矣。故曰备

屯六变而比,比六变而同人。同人六变而蛊,蛊六变而剥,剥六变而大过,大过六变而遁,遁六变而睽,睽六变而夬,夬六变而井,井六变而渐,渐六变而兑,兑六变而既济,终焉。
今易并至,未济终焉。而关氏此则以既济为终者,盖未济者,入屯之首也。天地不交,坎离不接,是未济也。天地始交,云雷相遇,然后有屯也。文王仲尼终之以未济者,时可知矣。然终焉二字,疑非仲尼之辞,盖后人传写之误也。夫既者,尽也。尽济则终焉。此义为得也。六六而变,未详。

天地之气,相摩而鸣,相击而形。
凡鸣者,皆气相摩击也。形,谓形于外也。

人之动者鸣乎?言形乎文,得其道则吉,失其理则凶。言成文曰辞,故曰辨吉凶者,存乎辞。
爻有险易辞,各言其所之也。

乾坤以卦之主也。六卦用则乾坤,何为乎?
八卦其致用,惟六耳。

故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六官用我无为矣。
此解尧舜取诸乾坤。

小过,一时之用也。大过,一世之用也。
此所以明分大小之义也。若杵臼者,一时之用而已谷,不长在臼也。栋梁为一世所居,不可挠也。

豫者,备也。物备不忧,乎用事备不忧,乎理不忧则乐可知也,故豫乐也。
人事犹知则能理也。

屯万物生也,物生无不屯者也。
动物胎卵,植物勾屈,其物初生,时无不屯,难也。

事成无不由,难者也。
不艰难而成成者,非功也。盖已成而人,不知其理也。

需须也,人之所需,莫大乎饮食。故需养也。
饮食,人之大欲。
小畜一卦之体,当小过一爻之义也。小畜《系辞》云: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过六五爻云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是义同小畜一卦。

然则小之一也,畜过异时焉。
时可畜过,他皆仿此。

临大也,所临大则天下之民尊,无不尊至大也。
此真主统一天下之卦。

故曰至临,言无不至也。
道无不至,则世无不尊。

始盛者,由衰而益者也。始衰者,由盛而损者也。
如贫贱者,得百金之资、九品之禄,则自为盛也。盖衰中得益者也。富贵者,减万金之资,降一品之禄,则自为衰也。盖盛中得损者也,势相形耳。

故损益盛衰之始也。
言富贵、贫贱、才衰方盛,便觉其分别由人心自然也。

圣人以此施之于典礼,推之于时运,必使济其衰,戒其盛行乎?易中矣。
《易》曰:危者,使平济衰也。易者,使倾戒盛也。卦爻二五居中,少悔吝,故礼为皇极之门也。无不由门而出也。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商礼,所损益可知也。
夏人尚忠,至忠则少敬,故殷人尚敬,盖政弊则救之也。运衰则盛之至也,至敬则不文,故周人尚文。亦救殷政之弊也。夫文者,和之也。和之太过,则荡不及,则局促。是以循环相救者,礼也。三十年为世,百世,三千年也。此言三王典礼,则时运可以推也。

故夏以金德,垂四百馀年,殷以水德,垂六百馀年。周以木德,垂八百馀年。得其道也。数不能逃。
金生数四,成九。水生一。成六。木生三,成八。夏得生数,殷周得成数,故四百、六百、八百年不能逃其数。所以然者,礼得其时也。

后王不能应其数者,礼不行乎?易中者也。
《系辞》谓行乎典礼者,盖明相因相益之道也。后王若汉晋而下,虽成正统而不及三代之永者,盖不行乎?典礼如三代之纯懿者也。故以言之。

蒙昧者,厥道求乎明。
暗者求明,昧者求贤。

明夷亦昧也,非不明盖伤之尔。
名皆昧而实不同。

咸大地之交也,𢘆天地之久也,人不交不久,故咸。𢘆人道之统也。
凡人相交得其道则久,而不开。交不以道,非交也。故不久下经,以咸𢘆为首者,所以统其道也。

鼎变新也,变无不动。
动则观其变之谓也。

震动也,动无不止。
形躁好静。

艮止也,止无不渐,渐进也万物无不有渐,渐其圣人之进乎。
渐进如四时,无暴寒遽热也。

古者无为而治,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渐之然乎。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盖得渐之道也。

兑见也,以其阴柔外形乎,巽伏也以其阴柔内蕴乎。
兑阴爻在上,是形于外。巽阴爻在下是蕴于内人。悦必以形容,巽必以蕴蓄阴阳之常理也。

无妄而灾者灾也,有妄而灾者则其所宜非灾之也。明乎外物者自睽,故曰睽外也。
杂上明外也,凡人外能明白则无苟合,故曰睽也,

明白内者家自齐,故曰家人内也。
离下明内也,凡人内能明白则无乱行。

君子泰则小人否,小人泰则君子否,故曰反其类也。
君子以君子为类,小人以小人为类,否泰反是。

履之而不处,其周公欤.需之而不进,其仲尼欤。
此解《系辞》履卦因人事明之也,周公摄政而不处也,仲尼所顺行其道也,道既不行,则反鲁著书有待而不进也。

不处不进其时乎。
不处者以其时有主也,不进者以其时无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