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十五卷目录
经籍总部纪事七
经籍典第四十五卷
经籍总部纪事七
《宋史·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传》: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纪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传引故实以对。后称制凡十一年,自仁宗即位,乃谕辅臣:皇帝听断之暇,宜诏名儒讲习经史,以辅其德。于是设幄崇政殿之西庑,日命近臣侍讲读。《仁宗杨德妃传》:妃端丽机敏,妙音律,组紃、书艺一过目如素习。
《度宗全皇后传》:后,会稽人,理宗母慈宪夫人侄孙女也。略涉经史。
《荆国大长公主传》: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诗歌。《宗室魏悼王廷美传》:叔充〈廷美元孙〉藏书至万卷。子九人,登科者三。
德文字子矼,〈廷美第八子〉少好学,凡经史百家,手自抄撮,工为词章。真宗以其刻砺如诸生,尝因进见,戏呼之曰五秀才,宫中由是悉称之。
《燕懿王德昭传》:惟和字子礼。雅好学,为诗颇清丽,工笔札优游典籍。尝和御制诗,上称其有理致。及卒,宰相王旦等录其槁二十二轴,上亲制序,藏于秘阁。《越文惠王元杰传》:元杰颖悟好学,善属辞,工草、隶、飞白,建楼贮书二万卷。
《越文惠王元杰附传》:宗望字子国。仁宗尝御延和殿试宗子书,以宗望为第一;又常献所为文,赐国子监书,及以涂金纹罗御书好学乐善四字赐之。即所居建御书阁,帝为题其榜。
《濮王允让附传》:宗晟,绍圣元年六月,嗣濮王。好古学,藏书数万卷,仁宗嘉之,益以国子监书。
《吴荣王颢传》: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始就外傅,每一经终,即遗讲读官以器币服马。工飞白,善射,好图书,博求善本。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益端献王頵传》:頵少好学,长博通群书。
《王溥传》:溥好学,手不释卷。子贻孙字象贤。太祖平吴、蜀,所获文史副本分赐大臣。溥好聚书,至万馀卷,贻孙遍览之。
《赵赞传》: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明宗诏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训,宜锡科名。
《吴廷祚传》:廷祚,少颇好读书。宋初,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性至孝。好学,聚书万馀卷。
《张昭传》:昭父直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昭七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馀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馀义商确,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后唐天成三年,以武王、庄宗实录未修,诏正国节度卢质、西川节度何瓒、秘书监韩彦辉缵录事迹。瓒上言:昭有史才,尝私撰《同光实录》十二卷,又闻其欲撰《三祖志》,并昭宗庙赐武皇制诏诰九十馀篇,请以昭所撰送史馆。拜昭为左补阙、史馆修撰,委之撰录。昭以懿祖、献祖、太祖并不践帝位,仍补为《纪年录》二十卷,又撰《庄宗实录》三十卷上之。四年,上《武王以来功臣列传》三十卷,以本官知制诰。清泰二年,召判史馆兼点阅三馆书籍,校正添补。预修《明宗实录》,成三十卷以献。天福五年,以唐史未成,诏与吕琦、崔棁等续成之,别置史馆,命昭兼判院事。昭又撰《唐朝君臣正论》二十五卷上之。开运二年秋,《唐书》成二百卷。乾祐二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少帝年十九,犹有童心。昭上言请听政之暇,数召儒臣讲论经义。周广顺初,拜户部尚书。显德元年,迁兵部尚书。二年,诏撰《制旨兵法》十卷,又撰《周祖实录》三十卷,及梁郢王均帝、后唐闵帝废帝、汉隐帝五朝实录;梁二十二年祀寖远,事皆遗失,遂不克修,馀三帝实录,皆藏史阁。诏令详定《经典释文》、《九经文字》、《制科条式》,及问六玺所出,并议《三礼图》祭玉文鼎釜等。昭援引经据,时称其该博。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封郑国公,改封陈国公。昭博通学术,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自唐、晋至宋,专笔削典章之任。著《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
《刘熙古传》:熙古年十五,通《易》、《诗》、《书》;十九,通《春秋》、子、史。避祖讳,不举进士。后唐长兴中,以《三传》举。时翰林学士和凝掌贡举,熙古献《春秋极论》二篇、《演论》三篇,凝甚加赏。开宝五年,参知政事,拜户部尚书。熙古兼通阴阳象纬之述,作《续聿斯歌》一卷、《六壬释卦序例》一卷。集古今事迹为《历代纪要》十五卷。颇精小学,作《切韵拾玉》二篇,摹刻以献,诏付国子监颁行之。子蒙叟好学,著《五运甲子编年历》三卷。
《卢多逊传》:多逊博涉经史。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令吏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同列皆伏焉。
《李宗谔传》: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预重修《太祖实录》。迁知制诰,纂《西垣集制》,刻石记名氏。景德二年,召为翰林学士。尝著《翰林杂记》,以纪国朝制度,上之。风流儒雅,藏书万卷。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尝预修《续通典》、《大中祥符封禅汾阴记》、《诸路图经》,又作《家传》、《谈录》,并行于世。
《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父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至道初,拜礼部侍郎,兼秘书监。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有文集三十卷。
《张洎传》:洎少有俊才,博通坟典。为李煜记室赐书万馀卷。归朝,拜太子中允。洎博涉经史,多知典故。每上有著述,或赐近臣诗什,洎必上表,援引经传,以将顺其意。上因赐诗褒美。有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王显传》:太平兴国八年,制授枢密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以免于面墙矣。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子希逸字仲庄。好学,尤熟唐史,聚书万馀卷。
《陶谷传》:谷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杨克让传》:克让少好学,手写经籍,盈于箧笥。多收图画墨迹。子希闵,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复忘,有集二十卷。
《郭廷谓传》:廷谓子延泽。淳化二年,太宗闻延泽洎右赞善大夫董元亨皆好学,博通典籍,诏宰相召问经史大义,皆条对称旨,命为史馆检讨。历国子《周易》博士,咏牡丹千馀首。聚图籍万馀卷,手自刊校,尝缵《元门碑志》三十卷。
《赵延进传》:延进父晖,为偏将时。延进颇亲学,尝与军中少年入民家,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将军。延进,涉猎经史,好作诗什,士流以此多之。
《宋太初传》:太初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以备阙亡耳。
《毕士安传》:士安年耆目眊,读书不辍,手自雠校,或亲缮写。又精意词翰,有文集三十卷。
《夏竦传》:竦资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召直集贤院。多识古文,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
《宋庠传》:庠父杞,尝为九江掾,与其妻钟祷于庐阜。梦道士授以书曰:以遗尔子。视之,《小戴礼》也,已而庠生。他日见许真君像,即梦中见者。庠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掖垣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
《宋祁传》:祁预修《广业记》,修起居注、《唐书》、《籍田记》、《集韵》。大撰《大乐图》二卷,文集百卷。
《王曙传》:咸平中,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卷,上之。有集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庄子旨归》三篇,《列子旨归》一篇,《戴斗奉使录》二卷,集《两汉诏议》四十卷。
《杨砺传》:砺少子嵎,至道初与张庶凝刊校真宗储邸书籍。
《赵安仁传》:安仁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以文艺称。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真宗即位,拜右正言,预重修《太祖实录》。安仁从幸澶州,会北边请盟,首命安仁撰答书,又独记太祖聘问时书式。又集和好以来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以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以兵部侍郎仍兼修史。八年,兼宗正卿。国史成,迁右丞。善训诸子,各授一经。尤嗜读书,所得禄赐,多以购书。时阅典籍,手自雠校。三馆旧阙虞世南《北堂书钞》,惟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内侍取之,嘉其好古,手诏褒美。尤知典故,凡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记之。有集五十卷。
《陈彭年传》:彭年幼好学,母惟一子,爱之,禁其夜读书。彭年篝灯密室,不令母知。年十三,著《皇纲论》万馀言,为名辈所赏。尝因京城大酺,跨驴出游构赋,自东华门至阙前,已口占数千言。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又代潘慎修起居注,赐绯鱼。献《大宝箴》。顷之,预修《册府元龟》。三年,迁右正言,数有章,建白弹射,真宗令中书置籍记之。大中祥符三年,迁右谏议大夫兼秘书监,诏编次《太宗御集》。六年,同修国史。前后赐彭年御制歌诗凡六篇。彭年性敏给,博闻强记。所得奉赐,惟市书籍。奉诏同编《景德朝陵地里》、《封禅》、《汾阴》三记,《閤门》、《客省》、《御史台仪制》,又受诏编御集及宸章,集历代妇人文集。所著《文集》百卷,《唐纪》四十卷。
《周起传》:起家藏书万馀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高若讷传》: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子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悉考校讹谬行之世。皇祐中,诏累黍定尺以制钟律,若讷依《隋书》定尺十五种上之。有集二十卷。《张耆传》:真宗在东宫,尝命授以《论语》、《左氏春秋》,后又赐《宸戒》二十条、《圣政记》、《册府元龟》,故颇知传记及术数之学,言象纬辄中。
《宋绶传》:绶幼聪警,为外祖杨徽之所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博通经史百家。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勾当三班院。始诏读唐史,固求解三班以颛进讲。同修国史。史成,迁工部侍郎。诏定章献明肃、章懿太后祔庙礼,绶援《春秋》考仲子之宫、唐坤仪庙故事,请别筑宫家。藏书万馀卷,亲自校雠,其笔札尤精妙。及卒,帝多取其书字藏禁中。初,郊祀,绶摄太仆卿。帝问仪物典故,占对辨洽,因上所撰《卤簿图》十卷。
《宋敏求传》:敏求家藏书三万卷,皆略诵习,熟于朝廷典故,士大夫疑议,必就正焉,所著书甚多,学者多咨之。
《盛度传》:度好学,家居列图书,每归,未尝释手。
《丁度传》:父逢吉,以医术事真宗藩邸,然好聚书,与儒者游。度强力学问,好读《尚书》,尝拟为《书命》十馀篇。大中祥符初,登服勤词学科。尝献《王风论》于章献太后,以戒外戚。庆历七年,上《庆历兵录》五卷、《赡边录》一卷。迁尚书左丞,卒。度著《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三卷、《编年总录》八卷,奉诏领诸儒集《武经总要》四十卷。《孙抃传》:抃,字梦得,眉山人。六世祖长孺,喜藏书,号书楼孙氏,子孙以田为业。至抃始读书。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
《田况传》:况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
《田锡传》:锡幼聪悟,好读书属文。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高等,既居谏官,即上疏献军国要机者一、朝廷大体者四。其略曰:集贤院虽有图籍而无职官,秘书省虽有职官而无图籍。臣愿陛下择才任人,使各司其局。此大体之二也。七年,知相州。明年,移睦州。睦人旧阻礼教,锡建孔子庙,表请以经籍给诸生,诏赐《九经》,自是人知向学。咸平三年,锡奏曰:陛下即位以来,治天下何道。臣愿以皇王之道治之。旧有《御览》,但记分门事类。臣请钞略四部,别为《御览》三百六十卷,万机之暇,日览一卷,经岁而毕。又采经史要切之言。为《御屏风》十卷,置扆座之侧,则治乱兴亡之鉴,常在目矣。真宗善其言,诏史馆以群书借之,每成书数卷,即先进内。锡先上《御览》三十卷、《御屏风》五卷。尝曰:吾立朝以来,章疏五十有二,皆谏臣任职之常言。苟获从,幸也,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悉命焚之。所著《咸平集》五十卷。
《掌禹锡传》:英宗即位,自秘书监迁太子宾客。御史劾禹锡老病不任事,帝怜其博学强记,令召至中书,示以弹文。禹锡惶怖自请,遂以工部侍郎致仕。尝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奏对帝前,王洙推其稽考有劳,赐三品服。及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载药石之名状为《图经》。著《郡国手鉴》一卷,《周易集解》十卷。好储书,所记极博。
《王洙传》:洙少聪悟博学,记问过人。为国子监说书,改直讲。授《史记》、《汉书》,为天章阁侍讲。专读宝训、要言于迩英阁,预修《崇文总目》成。《国朝会要》。命撰《大飨明堂记》。洙泛览传记,至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诂训、篆隶之学,无所不通。预修《集韵》、《祖宗故事》、《三朝经武圣略》、《乡兵制度》,著《易传》十卷、杂文千有馀篇。洙子钦臣。平生为文至多,所交尽名士,性嗜古,藏书数万卷,手自雠正,世称善本。
《聂冠卿传》:召试学士院,校勘馆阁书籍。入翰林为学士,兼侍读学士。每进读《左氏春秋》,必引尊王黜霸之义以讽。冠卿嗜学好古,手未尝释卷,尤工诗,有《蕲春集》十卷。《冯元传》: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进士中第。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耶。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真宗试进士殿中,召元讲《易》。元进说曰:地天为《泰》者,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惟上下相与,则可以辅相天地,财成万化。帝悦。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閤。仁宗即位,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向学,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明道元年,上《金华五箴》,赐书褒答。修《景祐广乐记》,书成,迁户部侍郎。执亲丧,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张揆传》:揆擢进士第,历大理寺丞。以疾解官,十年不出户。读《易》,因通扬雄《太元经》,陈执中荐揆经明行淳,召为国子监直讲,权三司户部判官。上所著《太元集解》数万言。诏对迩英阁,令揲蓍,得断首,且言:断首准《易》之《夬》,盖以阳刚决阴柔,君子进、小人退之象。仁宗说。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一日,进读汉《马后传》,因言:今妃族太盛,不可不裁损,使保其家。帝嘉纳之。《杨徽之传》:咸平二年,仍兼秘书监,入谢,命坐,劳之曰:图书之府,清净无事,俾卿得以养性也。
《吕文仲传》:太宗暇日,每从容问文仲以书史。一日,召于崇政殿,上草书经史故实数十轴,诏模刻于石。《杜镐传》:镐幼好学,博贯经史。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历秘阁校理。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判太常礼院,与朱昂、刘承圭编次馆阁书籍,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预修《册府元龟》。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士大夫有所著述,多访以古事。年踰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
《彭乘传》: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进士及第。少以好学称。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预校正南、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历夔州路转运使。召修起居注,入翰林为学士。性纯孝,不喜事生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
《郎简传》: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历工部侍郎致仕。
《李仕衡传》:子丕绪以荫补,累迁司农卿致仕。居官廉静,不为矫激。家多图书,集历代石刻,数百卷藏之。《胡则传》:初,则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昌期者,尝注《易》、《诗》、《书》、《论语》、《孝经》、《阴符经》、《老子》,其说诡诞穿凿,至诋斥周公。初用荐者补秘书省校书郎,后以殿中丞致仕。著书百馀卷,嘉祐中,诏取其书。时年八十馀,野服自诣京师,赐绯鱼,绢百匹。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夺所赐服罢归。
《王沿传》: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少治《春秋》。中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历河北转运使。上所著《春秋集传》十六卷,历天章阁待制。有文集二十卷,《唐志》二十一卷。
《杜杞传》: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历天章阁待制、知庆州。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术数之学。有奏议十二卷。
《陈从易传》:从易,字简夫,泉州晋江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改监察御史。知广州。又坐尝课校太清楼书字非伪误而从易妄判窜之,降直史馆。历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为人好学强记。著《泉山集》二十卷,《中书制槁》五卷,《西清奏议》三卷。《杨大雅传》:大雅,字子正。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秘书丞。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又上书自献所为文,复召试。直集贤院,以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尝因轮对,上《原治》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李行简传》:行简,字从易,冯翊人。家贫,刻志于学,读《六经》每至夜分,寒暑不易。累擢龙图阁待制。帝幸龙图阁,命讲《周易》,历集贤学士。
《李宥传》:宥,字仲严。举进士。入馆校勘书籍,迁集贤校理。
《袁抗传》:抗,字立之,南昌人。举进士。累少府监。喜藏书,至万卷,江西士大夫家鲜及也。《张温之传》:温之字景山。进士及第,校勘馆阁书籍,迁集贤校理。
《唐询传》:询字彦猷。累迁给事中。有集三十卷。好畜砚,有《砚录》三卷。
《田京传》:京,字简之。举进士,历秘书省著作佐郎。颇通兵战、历算、杂家之术。著《天人流术》、《通儒子》十数书,又有奏议。
《梁鼎传》: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进士甲科。历御史台。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王济传》:济,字巨川。历江南西路安抚使。博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
《杨亿传》:亿,字大年,浦城人,亿生。甫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年十一,太宗诏试。授秘书省正字。务学,昼夜不息。真宗即位,拜左正言。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历翰林学士,受诏注释御集,又兼史馆修撰。亿博览强记。集当世之述作,为《笔苑时文录》数千篇,著《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等集、《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
亿子纮,字望之,以荫历官太常少卿。聚书数万卷,手抄事实,名《窥豹篇》。
《晁迥传》:迥,字明远,澶州清丰人。举进士,擢右正言。献《咸平新书》五十篇,又献《理枢》一篇。累迁工部侍郎。使契丹,还,奏《北庭记》,加史馆修撰。累进太子少傅。迥喜质正经史疑义,标括字类。著《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耆智馀书》、《随因纪述》、《昭德新编》各三卷。
《刘筠传》:筠,字子仪。举进士,诏知制诰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筠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推为精敏。车驾西巡,又命筠纂士训。《册府元龟》成,进左正言、直史馆、修起居注。历龙图阁直学士、同修国史。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构阁藏前后所赐书,帝飞白书曰真宗圣文秘奉之阁。著《册府应言》、《荣遇》、《禁林》、《肥川》、《中司》、《汝阴》、《三人玉堂》凡七集。《谢秘传》:秘,字宗源,歙人。太平兴国年进士。端拱初,为殿中丞,献所著文十篇、《古今类要》三十卷,召试中书,以直史馆赐绯。疏言:国家图书,多失次序。唐景龙中,尝分经、史、子、集为四库,命薛稷、沈佺期、武平一、马怀素分掌,望遵复故事。遂令直馆分典四部,以泌知集库。
《孙何传》: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历知制诰,掌三班院。著《驳史通》十馀篇,有集四十卷。
《戚纶传》: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举进士。知太和县,为《谕民诗》五十篇,老幼多传诵之。迁光禄丞,坐免官。著《理道评》十二篇。真宗即位,拜龙图阁待制。预修《册府元龟》。历太常少卿。既殁。家人于几阁间,得《遗戒》一篇,大率皆劝诱为学。有集二十卷。又前后奏议,有机务利害、备边均田之策,别为《论思集》十卷,分上下篇。天圣中,其子舜宾献之。
《张去华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父谊,字希贾。好学,不事产业。既孤,诸父使督耕陇上,往视之,见阅书于树下,诟辱之。谊曰:若不就学于外,素志无成矣。遂潜诣洛阳龙门书院,与宗人沆、銮、湜结友,故名闻都下。
《乐黄目传》: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父史,字子正,举进士,太宗赐及第,为三馆编修。雍熙三年,献所著《贡举事》二十卷,《登科记》三十卷,《题解》二十卷,《唐登科文选》五十卷,《孝弟录》二十卷,《续卓异记》三卷。太宗嘉其勤,迁著作郎、直史馆。淳化四年,知黄州。又献《广孝录》五十卷,《总仙记》一百四十一卷。诏秘阁写本进内。史好著述,然博而寡要,以五帝、三王,皆云仙去,论者嗤其诡诞。咸平初,迁职方,复献《广孝新书》五十卷,《上清文苑》四十卷。出知商州。五年,郊祀毕,召对。上见其矍铄不衰,又知笃学,尽取所著书藏秘府,复授旧职,与黄目同在文馆,人以为荣。所撰又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总记传》百三十卷,《坐知天下记》四十卷,《商颜杂录》、《广卓异记》各二十卷,《诸仙传》二十五卷,《宋齐丘文传》十三卷,《杏园集》、《李白别集》、《神仙宫殿窟宅记》各十卷,《华夷图》一卷。又编己所著为《仙洞集》百卷。 黄目淳化三年举进士。历知亳州。有集十五卷,又撰《学海搜奇录》四十卷,《圣朝郡国志》二十卷。
《王延德传》:延德,开封东明人。历东京旧城都巡检使。所至,好撰集近事。掌御厨则为《司膳录》,掌皇城司则为《皇城纪事录》,从郊祀为行宫使则为《南郊录》,奉诏修内则为《版筑记》,从灵驾则为《永熙皇堂录》、《山陵提辖诸司记》,及治郡则为《下车奏报录》。先是,诏史官修太祖、太宗《实录》,多以国初事访延德,又上《太宗南宫事迹》三卷。《王融传》:融字熙仲。祥符进士及第,累迁太常丞、同知礼院。献所为文,召试,直集贤院。尝论次国朝以来典礼因革,为《礼阁新编》上之。以其书藏太常。知河阳。又集五代事,为《唐馀录》六十卷以献。
《晏殊传》:殊,字同叔,临川人,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馀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历观文殿大学士。有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张士逊传》:士逊子友直字益之,初为将作监丞。士逊为请馆阁校勘,仁宗曰:馆阁所以待英俊,不可。乃令馆阁读书,诏校勘毋得增员。后编三馆书籍,迁秘阁校理、知越州。士逊尝记东宫旧事,而史官未之见,友直纂为《资善录》上之。
《范仲淹传》:仲淹,字希文,吴县人。二岁而孤,既长,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举进士第。为秘阁校理。汎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执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仲淹子纯仁,字尧夫。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仲淹门下多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徒,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历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监戒者。乃作《尚书解》以进,曰:其言,皆尧、舜、禹、汤、文、武之事也。治天下无以易此,愿深究而力行之。历观文殿大学士。尝曰: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六经》,圣人之事也。知一字则行一字。要须造次颠沛必于是,则所谓有为者亦若是尔。有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纯仁子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举《孝经》、《论语》。著《荀里退居编》。
《韩维传》:维闭门不仕。宰相荐其嗜古好学,召试学士院,辞不就。左、右史阙,英宗访除授例。执政以维对,遂同修起居注、侍迩英讲。帝初免丧,简默不言。维上疏曰:迩英阁者,陛下燕閒之所也。侍于侧者,皆献纳论思之臣。陈于前者,非经则史。可以博咨访之义,穷仁义之道,究成败之源。今礼制终毕,臣下倾耳以听玉音,陛下之言,此其时也。臣请执笔以俟。神宗即位,维进言:人君设施,自有先后。因释滕文公问孟子居丧之礼,推后世礼文之变,以伸规讽,帝皆嘉纳。执政欲废王安石《新经义》,维以当与先儒之说并行,论者服其平。
《吴奎传》:奎,字长文,北海人。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历资政殿大学士。
《邵亢传》:亢,字兴宗,丹阳人,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历馆阁校勘,直史馆,英宗称之曰:真国器也。擢同修起居注。
亢从父飶,字不疑。举进士,为上元主簿。国子监立石经,飶善篆隶,召充直讲。选为《唐书》编修官。飶以史出众手,非古人撰述之体,辞不就。进集贤校理。
《钱惟演传》:惟演,字希圣,吴越王俶之子也。博学能文辞。真宗时为太仆少卿,献《咸平圣政录》。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诏与杨亿分为之序。惟演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所著《典懿集》三十卷,又著《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奉藩书事》。
钱易字希白,刻志读书,举进士。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为翰林学士。易才学敏赡,喜观佛书,尝校《道藏经》,有《金闺》、《瀛州》、《西垣制集》一百五十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洞微志》一百三十卷。《张方平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
《赵概传》: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中进士第。历太子少师致仕,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欧阳修传》: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颖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游随,得唐韩愈遗槁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以文章名冠天下。《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历枢密,参知政事。修在政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修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證,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修子发字伯和,少好学,师事安定胡瑗,得古乐钟律之说。自书契来,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悉究,赐进士出身,累迁殿中丞。
《刘敞传》: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未一月,擢知制诰。奉使契丹。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蜀人龙昌期著书传经,以诡僻惑众。文彦博荐诸朝,赐五品服。敞与欧阳修俱曰:昌期违古畔道,学非而博,王制之所必诛。乞追还诏书,毋使有识之士,窥朝廷浅深。昌期闻之,惧不敢受赐。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神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历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敞学问渊博,自佛老、卜筮、天文、方药、山经、地志,皆究知大略。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长于《春秋》,为书四十卷,行于时。
弟攽字贡父,与敞同登科。历秘书少监,以疾求去,加直龙图阁、知蔡州。于是给事中孙觉、胡宗愈、中书舍人苏轼、范百禄言:攽博记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数器,守道不回,宜优赐之。召拜中书舍人。所著书百卷,尤邃史学。作《东汉刊误》,为人所称。预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
《曾巩传》: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进士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神宗以《三朝》、《两朝国史》各自为书,将合而为一,加巩史馆修撰,专典之,不以大臣监总,既而不克成。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巩弟肇字子开,举进士,历崇文校书、馆阁校勘。曾公亮薨,肇状其行,神宗览而嘉之。迁国史编修官,为《神宗实录》检讨。拜龙图阁学士。肇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
《蔡襄传》:襄,字君谟,仙游人。举进士,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历端明殿学士。〈此条专言作诗似与经籍总部无涉然亦鬻书者佳话也故为探入〉《丰稷传》:稷,字相之,明州鄞人。登第。为殿中侍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以《洪范》为元龟,以祖训为宝鉴,则教化行,习俗美,而中国安矣。历国子祭酒。车驾幸太学,命讲《无逸篇》,赐四品服。徽宗立,除御史中丞。乞辨宣仁诬谤之祸,且言:史臣以王安石《日录》乱《神宗实录》,愿申饬之。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帝曰:已喻。稷若为不闻者,读毕乃止。
《杨绘传》:绘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神宗立,召修起居注,历御史中丞。上言:方今以经术取士,独不用《春秋》,宜令学者以《三传》解经。有集八十卷。
《赵振传》:振,字仲威,雄州归信人。景德中,从石普干顺安军。获契丹阵图,授三班借职。历神武军大将军。子珣年十六,仁宗召试便殿,授三班借职。景祐中,有言珣艺益进,且习书史,召试策略于中书,条对数千言。初,珣随父在西边,访得五路徼外形胜利害,作《聚米图经》五卷。诏取其书,又上《五阵图》、《兵事》十馀篇。珣好学,恂恂类儒者。
《石普传》:普,幽州人,居太原。历永兴军副都总管。献《禦戎图》。拜河西军节度使。上《军仪条目》二卷、《用将机宜要决》二图。历大将军。颇通兵书、阴阳、六甲、星历、推卜之术。
《王安石传》: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擢进士上第。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通世务尔。历观文殿大学士。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安石传经义,出己意,辨论辄数百言,众不能屈。
安石子雱,字元泽。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举进士。作策三十馀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佛书义解》,亦数万言。安石欲上知而自用,乃以雱所作策及注《道德经》镂板鬻于市,遂传达于上,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神宗数留与语,受诏撰《诗》、《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迁龙图阁直学士。
安石弟安国,字平甫。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称于世。于书无所不通。
李清臣,字邦直,魏人也。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暂经目辄成诵。举进士。为集贤校理。作《韩琦行状》,神宗读之曰:良史才也。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撰《河渠》、《律历》、《选举》诸志,文直事详,人以为不减《史》、《汉》。
《常秩传》: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以经术著称。历侍读,命其子立校书崇文院。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卢士宗传》:士宗,字公彦,潍州昌乐人。举《五经》。侍讲杨安国以经术荐之,仁宗御延和殿,诏讲官悉升殿听其讲《易》。明日,复命讲《泰卦》,又诏经筵官及仆射贾昌朝听之。授天章阁侍讲。
《杜常传》:常,字正甫,卫州人,昭宪皇后族孙也。折节学问,无戚里气习。尝跨驴读书,驴嗜草失道,不之觉,触桑木而堕,额为之伤。
《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傲睨一世。读左氏、班固书,小摹仿之。辄近似。
《沈括传》:括字存中。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记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者旧出处,传于世。
《李大临传》:大临,字才元。登进士第,为睦亲宅讲书。文彦博荐为秘阁校理。仁宗尝遣使赐馆阁御书,至大归家,大临贫无皂隶,方自秣马,使者还奏,帝曰:真廉士也。
《吕夏卿传》:夏卿,字缙叔,晋江人。举进士,为江宁尉。编修《唐书》成,直秘阁。历史馆检讨。夏卿长于史,贯串唐事,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折衷整比。又通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云。
《沈立传》:立,字立之,历阳人。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湖埽。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为书曰《河防通议》,治河者悉守为法。历知越州、杭州。初,立在蜀,悉以公粟售书,积卷数万。神宗问所藏,立上其目及所著《名山水记》三百卷。
《徐禧传》:禧,字德占,洪州分宁人。少有志度,博览周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不事科举。熙宁初,王安石行新法,禧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献。时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遂以布衣充检讨。神宗见其所上策,曰:禧言朝廷用经术变士,十已八九,然窃袭人之语,不求心通者相半,此言是也。
《昌刘彝传》:彝,字执中,福州人。从胡瑗学。历直史馆。著《七经中义》百七十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种世衡传》: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兄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司马光传》: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宝元初,进士。除补国子直讲。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中官麦允言死,给卤簿。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又将以为东宫师傅。蔡确曰:国是方定,愿少迟之。《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赐以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光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
光子康,字公休。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历侍讲。迩英进讲,言:《孟子》于书最醇正,陈王道尤明白,所宜观览。帝曰:方读其书。寻诏讲官节以进。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熙宁初,知开封府。时夏秋淫雨,京师地震。公著上疏曰:自昔人君遇灾者,或恐惧以致福,或简诬以致祸。惟君人者去偏听独任之弊,而不主先入之语,则不为邪说所乱。颜渊问为邦,孔子以远佞人为戒。盖佞人惟恐不合于君,则其势易亲;正人惟恐不合于义,则其势易疏。惟先格王正厥事,未有事正而世不治者也。礼官用唐故事,请以五月御大庆殿受朝,因上尊号。公著曰:陛下方度越汉、唐,追复三代,何必于阴长之日,为非礼之会,受无益之名。从之。八年,彗星见。公著上疏曰:古之为政,初不信于民者有之,若子产治郑,一年而人怨之,三年而人歌之。陛下垂拱仰成,七年于此,然舆人之诵,亦未有异于前日,陛下独不察乎。历端明殿学士。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元祐元年,拜右仆射。时科举罢词赋,专用王安石经义,且杂以释氏之说。凡士子自一语上,非新义不得用,学者至不诵正经,唯窃安石之书以干进。公著始令禁主司不得出题老、庄书,举子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经义参用古今诸儒说,毋得专取王氏。帝宴近臣于资善堂,出所书唐人诗分赐。公著乃集所讲书要语明白、切于治道者,凡百篇进之,以为圣学之助。
《范镇传》: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
《范祖禹传》: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中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哲宗立。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迁著作郎兼侍讲。历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徙。祖禹在迩英守经据正,献纳尤多。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先按讲其说。开列古义,参之时事,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明白,粲然成文。苏轼称为讲官第一。祖禹尝进《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皇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云。
《苏轼传》: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元祐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覆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轼为言: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历礼部尚书。高丽遣使请书,朝廷以故事尽许之。轼曰:汉东平王请诸子及《太史公书》,犹不肯予。今高丽所请,有甚于此,其可予乎。不听。轼与弟辙,师父洵。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轼子过,字叔党。初至海上,为文曰《志隐》,轼览之。因命作《孔子弟子别传》。有《斜川集》二十卷。
《苏辙传》:辙与兄同登进士。授商州军事推官。时父洵被命修《礼书》。辙请养亲京师。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司马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究,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光不能从。历翰林学士,权吏部尚书。使契丹,馆客者侍读学士王师儒能诵洵、轼之文及辙《伏苓赋》,恨不得见全集。历大中大夫致仕,号颖滨遗老,自作传万馀言。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吕大钧传》:大钧字和叔。从张载学,能守其师说而践履之。居父丧,衰麻葬祭,一本于礼。后乃行于冠婚、膳饮、庆吊之间,节文灿然可观,关中化之。尤喜讲明井田兵制,谓治道必自此始,悉撰次为图籍,可见于用。虽皆本于载,而能自信力行,载每叹其勇不可及。弟大临字与叔。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通《六经》,尤邃于《礼》。每欲掇习三代遗文旧制,令可行,不为空言以拂世骇俗。
《刘挚传》:挚,字莘老,东光人。嘉祐中,甲科,历侍御史。时蔡确、章惇在政地,与司马光不相能。挚因久旱上言:《洪范》:庶徵肃,时雨若。《五行传》:政缓则冬旱。比日日青无光,风霾昏曀,上天警告,皆非小变。愿进忠良,以答天戒。初,神宗更新学制,有司约束,烦密。挚上疏曰:学校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从出,非行法之所,有司造为法禁,上下疑贰,博士、诸生禁不相见,教谕无所施,质问无所从,月巡所隶之斋而已。斋舍既不一,随经分隶,则又《易》博士兼巡《礼》斋,《诗》博士兼巡《书》斋,不交一言而退,以防私请,以杜贿赂。学校如此,岂先帝造士之意哉。又请杂用经义、诗赋取士,复贤良方正科。挚嗜书,自幼至老,未尝释卷。家藏书多自雠校,得善本或手抄录,孜孜无倦。少好《礼》学,其究《三礼》,视诸经尤粹。晚好《春秋》,考诸儒异同,辨其得失,通圣人经意为多。
《苏颂传》: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历集贤校理,编定书籍。在馆九年。判尚书吏部。因陛对,神宗谓颂曰:欲修一书,非卿不可。契丹通好八十馀年,盟誓、聘使、礼币、仪式,皆无所考据,但患修书者迁延不早成耳。然以卿度,此书何时可就。颂曰:须一二年。曰:果然,非卿不能如是之敏也。及书成,帝读《序引》,喜曰:正类《序卦》之文。赐名《鲁卫信录》。元祐初,进侍读。奏:国朝典章,沿袭唐旧,乞诏史官采《新》、《旧唐书》中君臣所行,日进数事,以备圣览。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汉、唐故事二条。颂每进可为规戒、有补时事者,必述己意,反复言之。历太子太保。颂器局闳远。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喜为人言,亹亹不绝。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
《赵瞻传》:瞻,字大观。举进士第,知威州。瞻以威,险难守,不若合之建郡于文川,条著其详,为《西山别录》。后熙宁中,朝廷经理西南,就瞻取其书考焉。历同知枢密院事。著《春秋论》二十卷,《史记牴牾论》五卷,《唐春秋》五十卷,《奏议》十卷,《文集》二十卷,《西山别录》一卷。
《梁焘传》:焘,字况之,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仁宗患词赋致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岩叟十八,乡与、省试、廷对皆第一。以起居舍人。侍迩英讲,进读《宝训》。司马康讲《洪范》,至乂用三德,哲宗曰:止此三德,为更有德。盖哲宗自临御,渊默不言,岩叟喜闻之,因欲讽谏,退而上疏曰:三者足以尽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如耳。岩叟日侍讲,奏曰:陛下退朝无事,不知何以消日。哲宗曰:看文字。对曰:陛下以读书为乐,天下幸甚。圣贤之学,非造次可成,须在积累。积累之要,在专与勤。屏绝他好,始可谓之专;久而不倦,始可谓之勤。愿陛下特留圣意。哲宗然之。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哲宗方选后,太皇太后曰:今得狄咨女,年命似便。岩叟进曰:按《礼经·问名篇》,女家答曰:臣女,夫妇所生。及外民官讳,不识今者狄氏将何辞以进。议遂寝。选后既定。岩叟取历代后事可为法者,类为《中宫懿范》上之。有《易》、《诗》、《春秋传》行于世。
《孙永传》:永,字曼叔,为诸王府侍读。神宗为颍王,出新录《韩非子》𢌿宫僚雠定,永曰:非险薄刻核,其书背《六经》之旨,愿毋留意。王曰:广藏书之数耳,非所好也。《许将传》: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词气似沂公,未可量也。当试馆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耳,愿以守选馀日,读所未见书。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陆佃传》: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补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己,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同王子韶修定《说文》。入见,神宗问大丧袭衮,佃考礼以对。神宗悦,用为详定郊庙礼文官。每有所议,神宗辄曰:自王、郑以来,言礼未有如佃者。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进讲《周官》,神宗称善,始命先一夕进槁。同修起居注。迁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实录》徙礼部。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辨,大要多是安石,为之晦隐。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改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实录》成,加直学士。绍圣初,治《实录》罪,坐落职。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佃著书二百四十二卷,于礼家、名数之说尤精,如《埤雅》、《礼象》、《春秋后传》皆传于世。
《孙觉传》: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瑗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嘉祐中,择名士编校昭文书籍,觉首预选,进馆阁校勘。历龙图阁学士。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李常传》: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十卷,名舍曰李氏山房。历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疏言:均输、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何异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
《孔文仲传》: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考官吕夏卿,称其文势似荀卿、扬雄,白主司,擢第一。得国子直讲。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元祐初,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与弟武仲、平仲,号三孔。有文集五十卷。武仲字常父,中甲科,历秘书省正字、校书,国子司业。尝论科举之弊,诋王氏学,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御试仍用三题。历宝文阁待制。所著《诗书论语》、《金华讲议》、《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平仲字义甫。登进士第,历金部郎中。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释解稗》、《诗戏》诸书传于世。
《鲜于侁传》:侁,字子骏,阆州人,力学。举进士。除集贤殿修撰。历待。制侁刻意经术,著《诗传》、《易断》,为范镇、孙甫推许。孙复与论《春秋》,谓今学者不能如之。诗平澹渊粹,尤长于《楚辞》,苏轼读《九诵》,谓近屈原、宋玉,自以为不可及也。
《顾临传》:临,字子敦,会稽人。通经学,长于训诂。皇祐中,举说书科,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历龙图阁学士。
《陈瓘传》:瓘,字莹中,南剑州沙县人。少好读书,不喜为进取学,一出中甲科。为太学博士。蔡卞党薛昂,议毁《资治通鉴》,瓘因策士题引神宗所制序文以问,昂、自意沮。迁秘书省校书郎。绍述之说盛,瓘奏哲宗言:尧、舜、禹皆以若稽古为训。若者,顺而行之;稽古,考其当否,必使合于民情,所以成帝王之治。天子之孝,与士大夫之孝不同。帝反覆究问,意感悦。权给事中。瓘尝著《尊尧集》,谓绍圣史官专据王安石《日录》改修《神宗史》,变乱是非,不可传信;深明诬妄,以正君臣之义。张商英为相,取其书,既上,而商英罢,瓘徙台州;宰相命凶人石悈知州事,执至庭,大陈狱具,将胁以死。瓘揣知其意,大呼曰:今日之事,岂被制旨耶。悈失措,始告曰:朝廷令取《尊尧集》尔。瓘曰:然则何用许。使君知尊尧所以立名乎。盖以神考为尧,主上为舜,助舜尊尧,何得为罪。时相学术浅短,为人所愚。君所得几何,乃亦不畏公议,干犯名分乎。悈惭,使退,终不能害。宣和六年卒。瓘通《易》,数言国家大事,后多验。绍兴二十六年,高宗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甚有谠议。近览所著《尊尧集》,明君臣之大分,合于《易》天尊地卑及《春秋》尊王之法。王安石号通经术,而其言乃谓道德隆骏者,天子当北面而问焉,其背经悖理甚矣。瓘宜特赐谥以表之。谥曰忠肃。
《陈次升传》: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入太学,时学官始得王安石《字说》,招诸生训之,次升作而曰:丞相岂秦学耶。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为李斯解事,非秦学而何。坐屏斥。既而第进士。历宝文阁待制。
《陈师锡传》:师锡字伯备,建州建阳人。为监察御史。时诏进士习律,师锡言:陛下方大阐学校,用经术训迪士类,不应以刑名之学乱之。出知宿迁县。苏轼荐为秘书省校书郎。徽宗立,拜殿中侍御史。诏索秘阁图画,师锡言:《六经》载道,诸子言理,历代延籍,祖宗图画,天人之蕴,性命之妙,治乱安危之机,善恶邪正之辨在焉。望留意于此,以唐山水图代《无逸》为监。
《彭汝砺传》: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进士第一。王安石见其《诗义》,补国子直讲。历权吏部尚书。读书为文,志于大者。所著《易义》、《诗义》、《文》凡五十卷。常安民,字希古,邛州人。年十四,入太学,有俊名。熙宁以经义取士,学者翕然宗王氏,安民独不为变。登进士,神宗爱其策,将魁多士。执政谓其不熟经学,列之第十。历监察御史。
《吴时传》:时,字伸道,邛州人,中甲科。提举永兴军路学。历辟雍司业。时敏于为文,未尝属槁,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王涣之传》:涣之字彦舟。未冠,擢上第。元祐中,为太学博士,校对黄本秘书。通判卫州,入编修《两朝鲁卫信录》。历宝文阁直学士。
《朱服传》: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人。熙宁甲科,充修撰、经义局检讨。
《颜复传》:复,字长道,鲁人。元祐初,为太常博士。建言:士民礼制不立,下无矜式。请令礼官荟萃古今典范为五礼书。又请考正祀典,凡谶纬曲学、污条陋制、道流醮谢、术家厌胜之法,一切芟去。俾大小群祀尽合圣人之经,为后世法。进侍讲。请择经行之儒,补诸县教官。
《龚鼎臣传》:鼎臣,字辅之,郓之须城人,嘉祐元年进士。知渠州。召入编校史馆书籍,擢起居舍人。
《郑穆传》: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好学,读书至忘栉沐,登第。为国子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元祐初,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间寒暑。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
《乔执中传》: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历宝文阁待制知郓州。
《张汝明传》:汝明,字舜文,庐陵人,居真州。少嗜学,刻意为文。登进士。历殿中侍御史。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张商英传》:商英兄唐英,字次功。少次苦读书,至经岁不知肉味。及进士第,翰林学士孙抃得其《正议》五十篇,以为马周、魏元忠不足多。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帝方厉精图治,急于用人,唐英言:知江宁府王安石经术道德,宜在陛下左右。唐英有史材,尝著《仁宗政要》、《宋名臣传》、《蜀梼杌》,行于世。
《薛昂传》:昂,杭州人,登进士,历大司成。昂寡学术,士子有用《史记》、《汉书》语,辄黜之,尝请罢史学,哲宗斥为俗佞。昂主王氏学。
《龚原传》:原,字深之,处州遂昌人。少与陆佃同师王安石。进士高第。绍圣初,拜国子司业。进给事中。朝论谓帝为哲宗服,当循开宝故事,为齐哀期。原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一也。主议者斥其妄,黜知南康军,改寿州。俄用三年之制,乃复修撰,历宝文阁待制。为司业时,请以安石所撰《字说》、《洪范传》及子雱《论语》、《孟子义》刊板传学者。故一时学校举子之文,靡然从之,其敝自原始。
《崔公度传》:公度,字伯易,高邮人。口吃不能剧谈,而内经敏,书一阅即不忘。用父任,补三班差使,非其好也,益闭户读书。历直龙图阁。
《蒲卣传》:卣,字君锡,阆州人。母任知书,里中号任五经,卣幼以开敏闻。中进士第。累官中大夫。
《陆蕴传》:蕴,字敦信,福州候官人,登进士第,为太学《春秋》博士。经废员省,改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
《汪澥传》:澥字仲容,宣州旌德人。少从胡瑗学《易》。又学于王安石,著《三经义传》,澥与其议,又首传其说。《上官均传》:均,字彦衡,邵武人。熙宁进士。元祐中,为监察御史。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相遂欲废经义。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杨畏传》:畏,字子安。幼孤好学,擢进士。调主簿,不之官,刻志经术,以所著书谒王安石,为运州教授。自是尊安石之学,以为得圣人之意。畏颇为纵横学,有才辨而多捭阖,究为缙绅祸云。
《董必传》:必,字子彊,宣州南陵人。尝谒王安石于金陵,咨质诸经疑义,为安石称许。
《蔡居厚传》:居厚,字宽夫。第进士,累官右正言,疏言学官书局皆为要涂,宜公选实学之士,无使庸常之徒。得以倖进。
《谭世绩传》:世绩字彦成,长沙人。第进士,教授郴州。时王氏学盛行,世绩雅不喜。或问之,曰:说多而屡变,无不易之论也。置其书不观,除秘书正字。时蔡京子攸领书局,同舍郎多翕附以取贵仕。世绩独坐直庐,翻书竟日。
《程振传》:振,字伯起,乐平人,为太常博士,提举京东、西路学事。请立庙于邹祀孟轲,以公孙丑、万章、乐正克等配食,从之。历太子舍人。初,宣和崇道家之说,振侍东宫,从容言:孔子以《鸱鸮》之诗为知道,不过曰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老子亦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今不固根本于无事之时,而事目前区区,非二圣人意。他日,太子为徽宗道之。徽宗悟。
《李纲传》:纲,字伯纪,邵武人,居无锡。政和进士。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赠少师。纲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馀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劄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
《赵鼎传》:鼎,字元镇,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历左仆射知枢密院事。有拟奏表疏、杂诗文二百馀篇,号《得全集》,行于世。
《张浚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中进士第。历尚书右仆射,进《中原备览》四十一篇,高宗嘉叹,置之坐隅。浚学邃于《易》,有《易解》及《杂说》十卷,《书》、《诗》、《礼》、《春秋》、《中庸》亦各有解,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
《李光传》:孟传字文授,光幼子。以朝请大夫、直宝谟阁致仕,年八十。有《磐溪诗》二十卷,《文槁》三十卷,《宏辞类槁》十卷,《左氏说》十卷,《读史》十卷,《杂志》十卷。 《李孟传传》:孟传年八十四。有《磐溪集》、《宏词类槁》、《左氏说》、《读史》、《杂记》、《记善》、《记异》等书行世。〈按李孟传既附光传不应又有本传且小有互异此
宋史未暇详审亦不自知其重出耳
〉
《韩世忠传》:子彦直字子温。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赐金器、笔研、监书。历显谟阁学士。尝摭宋朝事,分为类目,名《水心镜》,为书百六十七卷,尤袤取是书以进,光宗览之,称善。《岳飞传》: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历枢密副使。授两镇节。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飞下狱,桧令亲党王会搜其家,得御札数箧,束之左藏南库,飞子霖请于孝宗,还之。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辨验汇次,凡出师应援之先后皆可考。嘉定间,为《龥天辨诬集》五卷、《天定录》二卷上之。
《宇文虚中传》:虚中,字叔通,华阳人。大观进士。建炎二年,诏求使绝域者,虚中应诏,为祈请使。明年,遣还,虚中曰:奉命祈请二帝,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金人加以官爵,号为国师。贵人达官,不平,告虚中谋反,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谋反耶。乃并杀士谈,天为之昼晦。有文集行于世。《朱弁传》:弁,字少章,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建炎初,遣使问安两宫。有《聘游集》四十二卷、《书解》十卷、《曲洧旧闻》三卷、《续骫骳说》一卷,《杂书》一卷、《风月堂诗话》三卷。
《洪皓传》:皓,字光弼,番易人。政和进士。出使,留北中十五年,得生还,秦桧谓皓子适曰:尊公信忠义,得上眷。但官职如读书,速则易终而无味,须如黄钟、大吕乃可。皓在北庭,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锓梓。皓博学强记,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
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中第。以端明殿学士致仕。迈以博洽受知孝宗。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手书《资治通鉴》凡三。有《容斋五笔》、《夷坚志》行于世,其他著述尤多。所修《钦宗纪》多本之孙觌,附耿南仲,恶李纲,所纪多失实,故朱熹举王允之论,言佞臣不可使执笔,以为不当取觌所纪云。
《张九成传》:九成,字子韶,开封人,居钱塘,从杨时学。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与学佛者游,故议论多偏。《张守传》:守,字子固,晋陵人。家贫无书,从人假借,过目辄不忘。登崇宁进士。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吕本中传》:本中字居仁。祖希哲师程颢,从杨时、游酢、尹焞游,三家或有疑异,未尝苟同。学者称东莱先生,赐谥文清。有诗二十卷,《春秋解》一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行于世。
《王庠传》:庠,字周彦,荥州人。年十三,居父丧,哀愤深切,谓弟序曰:父以直道见挤,母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相与勉之。遂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刘珏传》:珏,字希范,湖州长兴人。登进士。历端明殿学士。有《吴兴集》二十卷、《集议》五卷、《两汉蒙求》十卷。《陈公辅传》:公辅,字国佐,临海人。绍兴六年,为吏部员外郎。疏言:今日之祸,实由公卿大夫无气节忠义,不能维持天下国家,岂非王安石学术坏之耶。议者谓安石政事虽不善,学术尚可取。臣谓安石学术之不善,尤甚于政事,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三经》、《字说》诋诬圣人,破碎大道,非一端也。《春秋》正名定,分褒贬,俾乱臣贼子惧,安石使学者不治《春秋》;《史》、《汉》载成败安危、存亡理乱,为圣君贤相、忠臣义士之龟鉴,安石使学者不读《史》、《汉》。王莽之篡,扬雄不能死,又仕之,更为《剧秦美新》之文。安石乃曰:雄之仕,合于孔子无可无不可之义。五季之乱,冯道仕四姓八君,安石乃曰:道在五代时最善避难以存身。使公卿大夫皆师安石之言,宜其无气节忠义也。公辅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行于世。
《王次翁传》:次翁,字庆曾,济南人,入太学,贫甚,夜持书就旁舍借灯读之。
《范如圭传》:如圭,字伯逵,建阳人。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登第,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金使来,无所于馆,将虚秘书省处之。如圭见宰相赵鼎曰:秘府,谟训所藏,可使仇敌居之乎。鼎竦然为改馆。时宗藩并建,储位未定,如圭独深忧之,掇至和、嘉祐间名臣章疏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帝悟,谓辅臣曰:如圭可谓忠矣。有集十卷,皆书疏议论之语,藏于家。《赵逵传》:逵,字庄叔,秦人,徙蜀,家资州。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钜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绍兴时对策,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时桧意有所属,而逵对独当帝意,桧不悦,除校书郎。逵单车赴阙,征税者希桧意,搜行橐皆书籍,才数金而已。
《孙道夫传》:道夫,字太冲,眉州丹棱人。居官,一意为民,不可干以私。仕宦三十年,俸给多置书籍。
《曾几传》:几,字吉甫,赣州人,徙河南。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
《勾涛传》: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八年,除史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成,进一秩,就馆赐宴。复修《徽宗实录》。有文集十卷,《西掖制书》十卷,奏议十卷。
《李弥逊传》:弥逊,字似之,吴县人,登第,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特迁校书郎,编修大典校阅。历徽猷阁直学士。有奏议三卷,外制一卷,《议古》三卷,诗十卷。《陈俊卿传》:俊卿,字应求,兴化人,登进士。孝宗时为普安郡王,除王府教授。讲经辄寓规戒。王好鞠戏,因诵韩愈谏张建封书以讽,王敬纳之。有集二十卷。《虞允文传》:允文,字彬甫,仁寿人。六岁诵《九经》。早以文学致身台阁,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尝注《唐书》、《五代史》,藏于家。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制》十五卷,行于世。
《辛次膺传》:次膺,莱州人,豋进士。历右正言。韩世忠男直秘阁,次膺奏曰:攻城战野,世忠功也,其子何与。石渠、上观,图书府也,武功何与。倖门一启,援例者众。《施师点传》: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仕至资政殿大学士。尝谓诸子曰:吾生平仕宦,任其升沉,初未尝容心其间,不枉道附丽,独人主知之,遂至显用。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有奏议七卷、制槁八卷、《东京讲议》五卷、《易说》四卷、《史职》五卷、文集八卷。
《金安节传》:安节,字彦亨,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进士。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中兴以来全名高节,鲜有其比。卒,赠少保。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王刚中传》:刚中,字时亨,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进士。孝宗时,历资政殿大学士。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凡百馀卷。《汪应辰传》:应辰,字圣锡,玉山人,五岁知读书。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李焘传》:焘,字仁甫,唐宗室曹王之后也。焘甫冠,著《反正议》十四篇,皆救时大务。绍兴八年,擢进士。耻读王氏书,独博极载籍,搜罗百氏,慨然以史自任,本朝典故尤悉力研覈。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断自建隆,迄于建康,为编年一书,名曰《长编》,浩大未毕,仍效光体为《百官公卿表》。史官以闻,诏给札来上。乾道三年,除礼部郎中,言中兴祭礼未备,请以《开宝通礼》、《嘉祐因革礼》、《政和新仪》令太常寺参校同异,修成祭法。四年,上《续通鉴长编》,自建隆至治平,凡一百八卷。五年,迁秘书少监。除直显谟阁。淳熙改元,进秘书阁修撰。四年,驾幸太学,以执经特转一官。除敷文阁待制。七年,《长编》全书成,上之,诏藏秘阁,上谓其书无愧司马迁。焘尝举汉石渠、白虎故事,请上称制临决,又请冠序,上许之,竟不克就。进敷文阁学士,兼侍讲、同修国史。卒,年七十。上闻嗟悼,赠光禄大夫。他日谓宇文价曰:朕尝许焘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其止此。焘早著书,桧尚当路,桧死始闻于朝。平生生死文字间。《长编》一书用力四十年,叶适以为《春秋》以后才有此书。有《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五经传授》、《尚书百篇图》、《大传杂说》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议》三十卷,《四朝史槁》五十卷,《通论》十卷,《南北攻守录》三十卷,《七十二候图》、《陶潜新传》并《诗谱》各三卷,《历代宰相年表》、《唐宰相谱》、《江左方镇年表》、《晋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将帅年表》合为四十一卷。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尤袤传》:袤,字延之,无锡人。绍兴十八年,擢第。注江阴学官,需次七年,为读书计。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秘书丞者,佥以袤对,亟授之。张栻曰:真秘书也。有《遂初小槁》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
《袁枢传》:枢,字机仲,建安人。幼力学。为严州教授。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历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良史。宁宗豋位,擢右文殿修撰。作《易传解义》、《辨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刘仪凤传》:仪凤,字韶美,普州人,绍兴进士。历兵部侍郎兼侍讲。在朝十年,奉入,半以储书,凡万馀卷,国史录无遗者。御史张之纲论仪凤录四库书本以传私室,遂斥归蜀。
《李衡传》:衡,字彦平,江都人。幼善博诵。登进士。除秘阁修撰。后定居昆山,聚书踰万卷,号曰乐庵。
《刘章传》:章,字文孺,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廷对第一。历礼部侍郎。奏禁淫祀,仍于《三朝史》中删去《道释》、《符瑞志》,以为非《春秋》法。拜端明学士。《周必大传》: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第进士。孝宗践位,除起居郎。上初御经筵,必大奏:经筵非为分章析句,欲从容访问,裨圣德,究治体。先是,左右史久不除,并记注壅积,必大请言动必书,兼修月进。乃命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侍经筵。历少傅。自号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三百卷。
《赵汝愚传》:汝愚,字子直。擢进士第一。历右丞相。学务有用,常以司马光、富弼、韩琦、范仲淹自期。凡所闻于师友,如张栻、朱熹、吕祖谦之言,欲次第行之。所著诗文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
《彭龟年传》:龟年,字千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进士。迁中书舍人。宁宗尝谓:退朝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龟年奏:人君之学与诸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岂在多哉。以待制宝谟阁致仕。于关、洛书益加涵濡,扁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训蒙》。所著书有《经解》、《祭仪》、《正致录》、奏议、外制。
《黄裳传》:裳,字文叔,普城人。登进士。累迁嘉王府翊善,讲《春秋》。王益向学。他日,王过重华宫,寿皇问所读书,王举以对,寿皇曰:数不太多乎。王曰:讲官训说明白,忱心乐之,不知其多也。寿皇曰:黄翊善至诚,所讲须谛听之。裳制浑天仪、舆地图,欲王观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后又以王所讲三经为诗三章以进。王喜,为置酒,手书其诗以赐之。王尝侍宴宫中,从容为光祖诵《酒诰》,曰:此黄翊善所教也。光宗诏劳裳,裳曰:臣不及朱熹,熹学问四十年,若召寘府寮,必有裨益。光宗嘉纳。裳每劝讲,必援古證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道王心者,无不言也。宁宗即位。改礼部尚书。裳每讲读,随事纳忠。耻一书不读,一物不知。有《王府春秋讲义》及《兼山集》,论天人之理,性命之源,皆足以发明伊、洛之旨。
《罗点传》:点字春伯,崇仁人。豋进士。宁宗时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奈何止之。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黄度传》:度,字文叔,新昌人。好学读书。隆兴进士。历焕章阁学士。志在经世,而以学为本。作《诗》、《书》、《周礼说》。著《史通》,抑僭窃,存大分,别为编年,不用前史法。至于天文、地理、井田、兵法,即近验远,无迂陋牵合之病。又有《艺祖宪监》、《仁皇从谏录》、《屯田便宜》、《历代边防》行世。《周南传》:南字南仲,平江人。从叶适讲学。两为馆职,敝衣恶食,挟书忘昼夜,曰:此所以遗吾老也。
《詹体仁传》:体仁,字元善,浦城人。隆兴进士。直龙图阁,罢。退居霅川,日以经史自娱,人莫窥其际。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
《林栗传》:栗字黄中,福清人。绍兴进士。历庆王府直讲,有旨令二王招延讲读官,议论时政,期尽规益,栗疏言:古者教世子与吾祖宗之所以辅导太子、诸王,惟以讲经读史为事,他无预焉。若议论时政,是对子议父,古人谓之无礼。〈按栗尝疏劾朱子道学即此疏亦谬讲读之设原为规益若谓他无
预焉则徒以呫毕为事岂圣王设官之意哉
〉
《王质传》:质,字景文,郓州人,徙兴国。博通经史,善属文,与九江王阮齐名。阮每云:听景文论古,如读郦道元《水经》,名川支川,贯穿周匝,无有间断,咳唾皆成珠玑。著论五十篇,言历代君臣治乱,谓之《朴论》。
《陆游传》:游字务观,山阴人,除敕令所删定官。中贵人市珍玩以进,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薛叔似传》:叔似,字象先,河东人,徙永嘉。历端明殿学士。雅慕朱熹,穷道德性命之旨,谈天文、地理、钟律、象数之学,有槁二十卷。
《李璧传》:璧字季章,焘子,登进士。除端明殿学士。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括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所著有《清尘录》三卷、《中兴战功录》三卷、《中兴奏议》若干卷、内外制二十卷、《援毫录》八十卷、《临汝閒书》百五十卷。
《李蘩传》:蘩,字清叔,晋原人。第进士。历太府少卿。讲学临政皆有源委,所著书十八种,《桃溪集》一百卷。《高登传》:登,字彦先,漳浦人。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宪董弅闻其名,复命兼贺州学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钱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刘爚传》:爚,字晦伯。与弟韬仲受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举进士。终太子右庶子,仍兼左谕德。每讲读至经史所陈声色嗜欲之戒,辄恳切再三敷陈之。进读《诗》之说,詹事戴溪读之为之吐舌。所著有《奏议》、《史槁》、《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云庄外槁》。《徐邦宪传》:邦宪,字文子,婺州义乌人。幼颖悟,从陈傅良究名物义理,以通史传百家之书,试礼部,第一。为秘书郎。以宝谟阁待制致仕。
《袁甫传》:甫,字广徵。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历秘书少监。入见。甫奏《无逸》之义,言知农夫稼穑之艰难,自然逸欲之念不起。乞力守更化以来求贤如不及之初意。迁崇政殿说书。读《资治通鉴》,至汉高祖入关辞秦民牛酒,因奏:今日无以予人,反横科之,其心喜乎,怒乎。本朝立国以仁,陛下以为此举仁乎,否乎。帝为恻然。有《孝经说》、《孟子解》、《后省封驳》、《信安志》、《江东荒政录》、《防拓录》、《乐事录》及文集行世。《洪咨夔传》:咨夔,字舜俞。嘉定进士。历端明殿学士。有《两汉诏令揽抄》、《春秋说》、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世。《杨简传》: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以宝谟阁学士致仕。所著有《甲槁》、《乙槁》、《冠记》、《昏记》、《丧礼家记》、《家祭记》、《释菜礼记》、《石鱼家记》,又有《已易》、《启蔽》等书,其论治务最急者;曰取《周礼》及古书,会议熟讲其可行于今者行之;又曰修书以削邪说。
简门人钱时。幼奇伟不群,读书不为世儒之习。丞相乔行简知其贤,特荐之朝。诏守臣以所著书来上。其书有《周易释传》、《尚书演义》、《学诗管见》、《春秋大旨》、《四书管见》、《两汉笔记》、《蜀阜集》、《冠昏记》、《百行冠冕集》。
《吴昌裔传》: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尝辑至和、绍兴诸臣奏议本末。名《储鉴》。又会粹周、汉以至宋蜀道得失,兴师取财之所,名《蜀鉴》。有奏议、《四书讲义》、《乡约口义》、《诸老记闻》、《容台议礼》、文集行于世。
《汪纲传》:纲,字仲举,黟县人。历宝谟阁待制。学有本源,多闻博记,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靡不研究。所著有《恕斋集》、《左帑志》、《漫存录》。
《陈宓传》:宓,字师复,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豋朱熹之门,熹器异之。长从黄干游。所著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续通鉴纲目》、《唐史赘疣》文槁数十卷,藏于家。
《高定子传》:定子,字瞻叔。嘉泰进士。历资政殿学士。所著《存著斋文集》、《北门类槁》、《微垣类槁》、《经说》、《绍熙讲义》、《奏议》、《历官表奏》行世。
《高斯得传》:斯得字不妄。绍定进士。度宗即位,历侍讲。进《高宗系年要录纲目》,帝善之。所著有《诗肤说》、《仪礼合抄》、《增损刊正杜祐通典》、《徽宗长编》、《孝宗系年要录》、《草堂文集》行世。
《娄机传》: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进士,为秘书郎,请续编《中兴馆阁书目》。著《历代帝王总要》。以资政殿学士知福州,力辞。以归。所著复有《班马字类》。
《范应铃传》:应铃,字旂叟,丰城人,开禧进士。历大理少卿。读书明大义,尤喜《左氏春秋》,所著有《西堂杂著》十卷,断讼语曰《对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应铃经术似儿宽。人以为名言。
《牟子才传》:子才,字存容,井研人。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有《存斋集》、内制外制、《四朝史槁》、奏议、经筵讲义口义、《故事四尚》、《易编》、《春秋轮辐》。
《赵汝谈传》:汝谈,字履常。淳熙进士。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熹嗟异之。累迁崇政殿说书。因讲《论语》而言汉元帝恭俭无过,惟以刚不克改,明不能绎,优柔不断,而汉业遂衰,直学士院,以所注《易》进讲。汝谈天资绝人,沉思高识,自少至老,无一日去书册。其论《易》,以为占者作;书《尧》、《舜》二典宜合为一,禹功只施于河洛,《洪范》非箕子之作;《诗》不以《小序》为信;《礼记》杂出诸人之手;《周礼》傅会女主之书。要亦卓绝特立之见。所著有《易》、《诗》、《书》、《论语》、《孟子》、《周礼》、《礼记》、《荀子》、《庄子》、《通鉴》、《杜诗注》。
《赵善湘传》: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庆元进士。淳祐二年,帝手诏求所解《春秋》,进观文殿学士。所著有《周易约说》八卷,《周易或问》四卷,《周易续问》八卷,《周易指要》四卷,《学易补过》六卷,《洪范统论》一卷,《中庸约说》一卷,《大学解》十卷,《论语大意》十卷,《孟子解》十四卷,《老子解》十卷,《春秋三传通议》三十卷,诗词杂著三十五卷。
《赵与欢传》:与欢,字悦道,懿王八世孙。嘉定进士。累迁资政殿学士。进《春秋解》,升大学士。开府仪同三司。乞致仕,不允,赐《泰卦诗》、《忠邪辨》。手注《六经》及《仁皇训典详释》,又有《高宗宝训要释》、奏议、诗文百卷。
《董槐传》:槐,字庭植,定远人。少喜言兵,读孙武、曹操之书,叹曰:使吾得用,将汛扫中土以还天子。嘉定进士。封许国公。一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马廷鸾传》:廷鸾,字翔仲,乐平人。淳祐进士。历右丞相。所著《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续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篇》诸书。
《危稹传》:稹,字逢吉,临川人,淳熙进士。知漳州,作龙江书院,横经自讲,人用歆动。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又集先贤奏议曰《王府》、曰《药山》。
《江万里传》: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度宗在讲筵,每问经史疑义及古人姓名,贾似道不能对,万里常从旁代对。时王夫人颇知书,帝语夫人以为笑。
《文天祥传》: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人。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馀,不为槁,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南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曾从龙传》:从龙,字君锡,擢进士第一。嘉定七年,知贡举。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比来循习成风,学不务根柢,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缀缉虽繁,气象萎薾。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诏从之。《应传》:㒡,字之道,庆元府昌国人,试南省第一,举进士,历秘书郎。帝问藏书,㒡请访先儒解经注史,因及程迥、张根所著书皆有益世教。帝善之。
《姚希得传》: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嘉定进士,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
《陈宗礼传》:宗礼字立之,举进士。度宗即位,兼侍讲。以《诗》进讲,因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擢礼部侍郎。著有《寄怀裴槁》、《曲辕散木集》、《两朝奏议》、《经筵讲义》、《经史明辨》、《经史管见》、《人物论》诸书。《陈仲微传》: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嘉泰二年,进士。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书。涵饫《六经》,精研理致,于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释老之学,靡不搜猎云。
《徐鹿卿传》:鹿卿,字德夫,丰城人。博通经史。调南安军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先是周敦颐、程颢程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进华文阁待制。所著有《泉谷文集》、奏议、讲义、《盐楮议政槁》、《历官对越集》,手编《汉唐文类》、《文苑菁华》。
《冯去非传》:去非,都昌人。父椅字仪之,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西铭辑说》,《孝经章句》,《丧礼小学》,《孔子弟子传》,《读史记》及诗文、志录,合二百馀卷。
《危昭德传》:昭德,昭武人。宝祐进士。在经筵,以《易》、《春秋》、《大学衍义》进讲,反覆规正者甚多。所著《春山文集》。《谢枋得传》: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
《循吏传》: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历兵部侍郎。
《道学传》:周惇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尚友千古。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数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原,大有功于学者也。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道学
诸儒全传,俱载学行典,此特纪其著书大略
〉
程颢,字伯淳。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惇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汎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
程颐,字正叔。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标指,而达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范仲淹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祭葬,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井田、发敛、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著书号《正蒙》,又作《西铭》。学者至今尊其书。
邵雍字尧夫。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
杨时字中立,潜心经史。历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罗从彦字仲素。尝采祖宗故事为《遵尧录》,靖康中,拟献阙下,会国难不果。其论士行曰:周、孔之心使人明道。三代人才得周、孔之心,而明道者多。汉、唐以经术古文相尚,而失周、孔之心,故经术自董生、公孙弘倡之,古文自韩愈、柳宗元启之,于是明道者寡。
李侗字愿中,闻罗从彦得河、洛之学。从之累年,于天下之理该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序。其言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求之文字,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
朱熹,字元晦。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贤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證,《韩文考异》;所编次有:《论孟集义》,《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皆行于世。熹殁,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又有《仪礼经传通解》未脱槁,亦在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黄干字直卿。受业朱熹。熹病革,所著书授干。干知汉阳军,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知安庆府。日以五鼓坐堂,治府事,晚入书院讲论经史。除大理丞,不拜。遂归里,弟子日盛,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史,亹亹不倦。有《经解》、文集行于世。
张洽字元德,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史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尝取管子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通之之语,心为穷理之要。所著书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续通鉴长编事略》、《历代郡县地里沿革表》、文集。
陈淳字安卿。朱熹来守其乡,淳请受教,熹曰:凡阅义理,必穷其原,如为人父何故止于慈,为人子何故止于孝,其他可类推也。淳闻而为学益力。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所著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礼》、《诗》、《女学》等书,门人录其语,号《筠谷濑口金山所闻》。
《儒林传》:邢炳,擢《九经》及第。咸平二年,受诏与杜镐、舒雅、孙奭、李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景德二年,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炳经版几何,炳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馀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句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庶士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曰:国家虽尚儒术,非四方无事,何以及此。〈儒林全传俱载经学部此亦纪其大略〉孙奭,字宗古。《九经》及第,为国子监直讲。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嗟叹久之。仁宗即位。每讲读至前世乱君亡国,必反覆规讽。仁宗意或不在书,奭则拱默以俟,帝为竦然改听。奭常掇《五经》切于治道者,为《经典徽言》五十卷。又撰《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常奉诏与邢炳、杜镐校定诸经正义,《庄子》、《尔雅》释文,考正《尚书》、《论语》、《孝经》、《尔雅》谬误及律音义。
王昭素博通《九经》,兼究《庄》、《老》,尤精《诗》、《易》。
孔维《九经》及第,历国子祭酒。淳化初,尝受诏与学官校定《五经疏义》,刻板行,疾,革遗表,以《五经疏》未毕为恨。
孔宜子延世。至道三年,召赴阙,以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赐太庙御书印《九经》。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又遣使赐太宗御书及《九经》书疏、《三史》藏于庙。
崔颂判国子监。太祖每临幸国学,召颂与语。因及经义,应答无滞。
尹拙,梁贞明五年举《三史》。周显德初,拜国子祭酒,与张昭及田敏同详定《经典释文》。宋初,迁秘书监。田敏,唐天成初,诏与马镐等同校《九经》。开宝四年,卒,年九十二。敏虽笃于经学,亦好为穿凿,所校《九经》,颇以独见自任。
辛文悦,以《五经》教授,太祖幼时从其肄业。
李觉,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历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刊板诏孔维与觉等校定。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数字,命觉与孔维详校。崔颐正,与弟偓佺并举进士,明经术。雍熙中,为国学直讲。判监李至上言:本监先校定诸经注疏,其间文字讹谬尚多,深虑未副仁君好古诲人之意。盖前所遣官多专经之士,或通《春秋》者未习《礼记》,或习《周易》者不通《尚书》,至于旁引经史,皆非素所传习,以是之故,未得周详。伏见国子博士杜镐、直讲崔颐正、孙奭皆苦心彊学,博贯《九经》,问义质疑,有所依据。望令重加刊正,冀除舛谬。从之。咸平初,又有学究刘可名言诸经板本多舛误,真宗命擢官详正,因访达经义者,至方参知政事,以颐正对。
崔偓佺,国子监直讲,日于崇文院候对。尝撰《帝王年鉴》十卷。
李之才,师河南穆修。源流最远,其图书象数变通之妙,秦、汉以来鲜有知者。
胡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著《汉春秋》、《五代史》、《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三百馀卷。
刘颜好古学。采汉、唐奏议为《辅弼名对》。冯元等上其书。著《儒术通要》、《经济枢言》复数十篇。
孙复,退居泰山。范仲淹、富弼皆言复有经术,宜在朝廷。除秘书省校书郎。历中丞。复既病,韩琦言于仁宗,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复家得书十五万言,录藏秘阁。官其一子。刘羲叟,精算术,兼通《大衍》诸历。及修唐史,令专修《律历》、《天文》、《五行志》。历崇文院检讨。著《十三代史志》、《刘氏辑历》、《春秋灾异》诸书。
何涉读书,昼夜刻苦,汎览博古。上自《六经》、诸子百家,旁及山经、地志、医卜之术,无所不学,一过不复再读,而终身不忘。人问书传中事,必指卷第册叶所在,验之果然。著有《治道中术》、《春秋本旨》、《庐江集》七十卷。周尧卿,为学不专于传注。长于《毛、郑诗》及《左氏春秋》。读庄周、孟子之书,曰:周善言理,未至于穷理。孟善言性,未至于尽性。有《诗》、《春秋说》各三十卷,文集二十卷。王当,幼好学,博览,所取惟王佐大略。著《春秋列国名臣传》,人竞传之。当于经学尤邃《易》与《春秋》,皆为之传,得圣人之旨居多。又有《经旨》三卷,《史论》十二卷,《兵书》十二篇。
邵伯温,徽宗即位。宣仁太后之谤,伯温既辨之,又著书名《辨诬》。有《河南集》、《闻见录》、《皇极系述》、《辨诬》、《辨惑》、《皇极经世序》、《观物内外篇解》近百卷。
洪兴祖好古博学,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著《老庄本旨》、《周易通义》、《系辞要旨》、《古文孝经序赞》、《离骚楚词考异》。
高阅历国子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帝曰:士习诗赋已久,遽能使之通经乎。闶曰:先王设太学,惟讲经术而已。国初犹循唐制用诗赋,神宗始以经术造士,遂罢诗赋,又虑不足以尽人才,乃设词学一科。今宜以经义为主,而加诗赋。帝然之。闶于是条具以闻。其法以《六经》、《语》、《孟》义为一场,诗赋次之,子史论又次之,时务策又次之。太学课试及郡国科举,尽以此为法。
程大昌笃学,于古今事靡不考究。有《禹贡论》、《易原》、《雍录》、《易老通言》、《考古编》、《演繁露》、《北边备对》行于世。林光朝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
吕祖谦为著作郎。先是,书肆有书曰《圣宋文海》。孝宗命祖谦。断自中兴以前,崇雅黜浮,类为百五十卷,上之,赐名《皇朝文鉴》。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修《读诗记》、《大事记》,皆未成书。考定《古周易》、《书说》、《阃范》、《官箴》、《辨志录》、《欧阳公本末》,皆行于世。蔡元定父发,博览群书,号牧堂老人,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授元定,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深涵其义。闻朱熹名,往师之。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大原,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熹尝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元定往复参订。《启蒙》一书,则属元定起槁。所著书有《大衍详说》、《律吕新书》、《燕乐》、《原辨》、《皇极经世》、《太元潜虚指要》、《洪范解》、《八阵图说》,熹为之序。子渊、沉。渊有《周易训解》。沉字仲默,少从朱熹游。熹晚欲著《书传》,未及为,遂以属沉。《洪范》之数,学者久失其传,元定独心得之,然未及论著,曰:成吾书者沉也。沉受父师之托,沉潜反覆者数十年,然后成书。
陆九龄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陈傅良为学,自三代、秦、汉以下靡不研究,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
胡安国著《春秋传》。书成,高宗谓深得圣人之旨。有文集十五卷、《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子寅,安国弟之子也。少桀黠,父闭之空阁。安国置书数千卷于其上,寅悉成诵,不遗一卷。
次子宏,著书曰《知言》。张栻谓其言约义精,道学之枢要,制治之蓍龟也。
郑樵,好著书。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初为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皆有论辨,绍兴十九年上之,诏藏秘府。召对,给札抄所著《通志》。书成,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求入秘书省翻阅书籍。高宗幸建康,命以《通志》进。樵同郡林霆,博学深象数,与樵为金石交。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谓子孙曰:吾为汝曹获良产矣。
程迥所著有《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易传外编》、《春秋传显微例目》、《论语传》、《孟子章句》、《文史评》、《经史说诸论辨》、《太元补赞》、《户口田制贡赋书》、《乾道振济录》、《医经正本书》、《条具乾道新书》、《度量权三器图义》、《四声韵》、《淳熙杂志》、《南齐小集》。
刘清之,博极书传。所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墨庄总录》、《祭仪》、《时令书》、《续说苑》、文集、《农书》。
真德秀,修读书记。以《大学衍义》进,进资政殿学士。所著有《西山甲乙槁》、《对越甲乙集》、《经筵讲义》、《端平庙议》、《翰林词草四六》、《献忠集》、《江东救荒录》、《清源杂志》、《星河杂志》。
魏了翁著《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又著有《鹤山集》、《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古今考》、《经史杂抄》、《师友雅言》。王柏年踰三十,始勇于求道。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通鉴纲目》标注点校,尤为精密。所著有《读易记》、《涵古易说》、《大象衍义》、《涵古图书》、《读书记》、《书疑》、《诗辨说》、《读春秋记》、《论语衍义》、《太极衍义》、《伊洛精义》、《研几图》、《书经章句》、《论语通旨》、《孟子通旨》、《书附传》、《左氏正传》、《续国语》、《阃学之书》、《文章复古》、《文章续古》、《濂洛文统》、《凝道志》、《朱子指要》、《诗可言》、《天文考》、《地理考》、《墨林考》、《大尔雅》、《六义字原》、《正始之音》、《帝王历数》、《江右渊源》、《伊洛精义杂志》、《周子》、《发遗三昧》、《文章指南》、《朝华集》、《紫阳诗类》、《家乘》、文集。徐梦莘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为《三朝北盟会编》三百五十卷。所著,有《集补》,有《会录》,有《读书记志》、《集医录》、《集仙录》,皆以儒学冠之。
弟得之,著《左氏国纪》、《史记年纪》,作《具敝箧笔略》、《鼓吹词》、《郴江志》。
李心传所著,有《高宗系年录》二百卷、《学易篇》五卷、《诵诗训》五卷、《春秋考》十三卷、《礼辨》二十三卷、《读史考》十二卷、《旧闻證误》十五卷、《朝野杂记》四十卷、《道命录》五卷、《西陲泰定录》九十卷、《辨南迁录》一卷、诗文一百卷。王应麟,九岁通《六经》。著有《深宁集》一百卷、《玉堂类槁》二十二卷、《掖垣类槁》二十二卷、《诗考》五卷、《诗地理考》五卷、《汉艺文志考證》十卷、《通鉴地理考》一百卷、《通鉴地理通释》十六卷、《通鉴答问》四卷、《困学纪闻》二十卷、《蒙训》七十卷、《集解践祚篇》、《补注急就篇》六卷、《补注王会篇》、《小学绀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词学指南》四卷、《词学题苑》四十卷、《笔海》四十卷、《姓氏急就篇》六卷、《汉制考》四卷、《六经天文编》六卷、《小学讽咏》四卷。
黄震补刻《六经》、《仪礼》。著《日抄》一百卷。
《文苑传》:宋白,字太素,大名人。历翰林学士。雍熙中,召白与李昉集诸文士纂《文苑英华》一千卷。白聚书数万卷,图画亦多奇古者。尝类故事千馀门,号《建章集》。唐贤编集遗落者,白多缵缀之。有集百卷。
朱昂,字举之。时朱遵度好读书,人号之谓朱万卷,目昂为小万卷。真宗即位,判史馆,诏编次三馆秘阁书籍。昂前后所得奉赐,以三之一购奇书,以讽诵为乐,著《资理论》三卷上之,诏以其书付史馆。
赵邻几,字亚之,须城人。举进士。历补阙、知制诰。常欲追补唐武宗以来实录,疾革,唯以书未成为恨。至淳化中,太宗遣直史馆钱熙往取其书,得邻几所补《会昌以来日历》二十六卷及文集三十四卷,所著《鲰子》一卷、《六帝年略》一卷、《史氏懋官志》五卷,并他书五十馀卷来上,皆涂窜之笔也。诏赐其家钱十万。
高頔字子奇,开封雍丘人。清泰中举进士。雍熙二年,拜补阙致仕。頔有清节,力学强记,手写书千馀卷。吴淑,字正仪,丹阳人。预修《太平御览》、《广记》、《文苑英华》。太宗赏其学问优博。有集十卷,撰《说文五义》三卷。又著《江淮异人录》三卷、《秘阁闲谈》五卷。
卢稹字叔微,杭州人。端拱初,登进士。尝著《五帝皇极志》、《孺子问》、《冀圣书》数十篇。
许洞字洞天,吴县人,折节励学,尤精《左氏传》。咸平进士。有集一百卷。又著《春秋释幽》五卷、《演元》十卷。徐铉,字鼎臣,广陵人。尝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弟锴著《通释》四十篇,《通释五音》凡十卷。铉亲为之篆,镂板以行于世。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所著《稽神录》,多出于蒯亮。锴所著则有文集、家传、《方舆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云。
句中正,字坦然,益州华阳人,举进士及第。被诏详定《篇》、《韵》。与徐铉校定《说文》,模印颁行。太宗览之嘉赏。又命与著作佐郎吴铉同撰定《雍熙广韵》。中正先以门类上。《广韵》成,凡一百卷。中正喜藏书,家无馀财。曾致尧字正臣,南丰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户部郎中。致尧颇好纂录,所著有《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三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一十五篇。
姚铉,字宝之,合肥人。太平兴国进士。历京东转运,徙两浙,贬连州文学,移岳州,又移舒州,授本州团练副使。铉藏书至多,颇有异本,两浙课吏写书。虽被窜斥,犹佣夫荷担以自随。有集二十卷。又采唐人文章纂为百卷,目曰《文粹》。卒后,子嗣复以其书上献,诏藏内府。
路振,字子发,祁阳人。大中祥符,使契丹,撰《乘轺录》以献。有集二十卷。又尝采五代末九国君臣行事作世家、列传,书未成而卒。
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徙淄川,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举进士。景德初,直史馆。大中祥符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遵度,与张士逊并为王友。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国史成,拜吏部员外郎。喜读《易》,尝曰: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筮《易》观其象,无不究也。有集二十卷。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江休复,字邻几,陈留人。少博学彊览。进士起家,骑驴之官,每据鞍读书至迷失道,迁殿中丞。献其所著书,召试,为集贤校理。尝著《神告》一篇。《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
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博学强记。通判泗州家藏书万馀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黄伯思,字长睿,邵武人。好古文奇字。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以修书恩,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东观馀论》三卷。
黄庭坚字鲁直,分宁人。幼警悟。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登第,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张耒,字文潜,淮阴人。第进士,历太常少卿。尝者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辨士论述,大扺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刘恕,字道源,筠州人。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惊异。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诣丞相晏殊,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以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方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擢为第一,国子试讲经,复第一。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令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专精史学,惟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委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證差谬,最为精详。官至秘书丞。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證。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閤,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著《五代十国纪年》以拟《十六国春秋》,又采太古以来至周威烈王时事,《史记》、《左氏》所不载者,为《通鉴外纪》。
王无咎,字补之,建昌南城人。第进士。好书力学,寒暑行役不暂释,至京师,士大夫多从之游,有卜邻以考经质疑者。然与人寡合,常闭门著书,诏为国子直讲,命未下而卒。
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人。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缉陈言。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剽掠补拆临摹之艺大行,南公不能逐时好,一试礼部不偶,退筑室灌园。益著书,且借史笔以褒贬美恶,遂以衮斧名所居斋。曾肇上疏,称其读书为文,不事俗学。欲命以官,而卒。遗文曰《灌园先生集》,传于世。朱长文,字伯原,吴人,举乙科,不肯试吏,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化其贤。元祐中,召为秘书省正字。有文三百卷,《六经》皆为辨说。又著《琴史》。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进士第。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绍兴二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乞为日历。制可。八年,上所修书,六百六十五卷。藻博极群书,老不释手。
葛胜仲,字鲁卿,丹阳人。绍圣进士,历太常卿。宋自建隆至治平所行典礼,欧阳修尝裒为书,凡百篇,号《太常因革礼》,诏胜仲续之,增为三百卷,诏藏太常。建东宫,兼谕德,为《仁》、《孝》、《学》三论献之太子,复采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太子善恶成败之迹,日进数事。
《忠义传》:郑骧,字潜翁,玉山人。元符进士。为熙河兰廓路经略司属官。历京兆府等路提举常平。骧按格为《常平总目》十卷。金人至城下,骧赴井死。骧在熙河,尝摭熙宁迄政和攻取建置之迹为《拓边录》十卷,兵将蕃汉杂事为《别录》八十卷,图画西蕃、西夏、回鹘、卢甘诸国人物图书为《河陇人物志》十卷,序赞普迄溪巴温、堇毡世族为《蕃谱系》十卷。《孝义传》:胡仲尧,洪州奉新人。累世聚居,至数百口。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设厨廪,以延四方游学之士。雍熙二年,诏旌其门。
《隐逸传》:戚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幼孤。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有《孟诸集》二十卷。大中祥符二年,府民曹诚即同文旧居旁造舍百馀区,聚书数千卷,延生徒讲习甚盛。诏赐额为本府书院。
杨悫,虞城人。力学勤志,不求闻达。好学强记,经籍一见即能默写。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性不喜浮图氏,尝裂佛经以制帷帐。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淳化三年,陕西转运言其材,诏使召之。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咸平四年,诏赴阙,不起。明年,授左司谏、直昭文馆,屡得召对。上曰:放每所询问,皆据经以对,颇多裨益。朕优待之,盖以激浮竞也。三年,告归终南。表求太宗御书及经史音疏,悉给焉。
万适,字纵之,宛丘人。不求仕进,专以著述为务,有《狂简集》百卷、《雅书》三卷、《志苑》三卷、《雍熙诗》二百首,《经籍擿科讨论》四十卷。
李渎,字长源,洛阳人。淳澹好古,博览经史。家世多聚书画,颇有奇妙。
黄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自号赘隅子。著《欷歔琐微论》十卷,以谓赘隅者蘖物之名,欷歔者叹声,琐微者述辞也。周启明字昭回,其先金陵人,后占籍处州。启明笃学,藏书数千卷,多手自传写,而能口诵之。
邓孝甫,字成之,临川人。第进士,提点开封府河渠,坐事去官,遂闭户著书。所论述有《卜世大宝龟》、《伊周素蕴》、《义命杂著》、《太平策要》等,凡二百五十馀篇。
南安翁者。漳州陈元忠,尝过南安,投宿野人家。几案间有文集散乱,视之皆经、子也。陈叩之曰:翁训子读书乎。曰:种园为生耳。问:藏书何用。曰:偶有之耳。翌日,大儿失税,当杖,小儿曰:大人元系正郎,宣和间累典州郡。守谢而释之。次日,枉驾访之,室已虚矣。
张举字子厚,常州人。登进士不之官。闭户读书四十年,手校数万卷,无一字舛。穷经著书,至夜分不寐。诏拜校书郎,竟不出。
刘愚,字必明,龙游人。为安乡县令。邑有范仲淹读书地,为绘像立祠,兴学,士竞知劝。愚雅不乐仕进,遂致仕。结庐城南。著书自适,《书》、《礼》、《语》、《孟》皆有解。
《宦者传》:刘承规,字大方,山阳人。咸平中,朱昂、杜镐编次馆阁书籍,钱若水修祖宗实录,《册府元龟》、国史及编著校雠之事,承规悉典领之。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
梁师成,字守道,慧黠习文法,稍知书。隶贾详书艺局,领睿思殿文字外库。
《西蜀孟氏世家》:母守素,河中龙门人。父昭裔,伪蜀宰相。昭裔好藏书,在成都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镂板,守素赍至中朝,行于世。大中祥符九年,子克勤上其板,补三班奉职。
《吴越世家》:钱惟治字和世,俶爱之,养为己子。幼好读书。家藏书帖图书甚多。惟治好学,聚图书万馀卷,多异本。慕皮、陆为诗,有集十卷。书迹多为人藏秘。钱昱字就之,忠献王佐之长子。昱好学,多聚书,喜吟咏,多与中朝卿大夫唱酬。尝与沙门赞宁谈竹事,迭录所纪,昱得百馀条,因集为《竹谱》三卷。俄献《太平兴国录》。求换台省官,令学士院召试制诰三篇,改秘书监,判尚书都省。时新葺省署,昱撰记奏御,又尝以钟、王墨迹八卷为献,有诏褒美。昱善笔札,工尺牍。有集二十卷。又有台州刺史仰之子昭序,字著明,好学喜聚书,书多亲写。
《荆南高氏世家》:孙光宪字孟文,陵州贵州人。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或自抄写,孜孜雠校,老而不废。好著撰,自号葆光子,所著《荆台集》三十卷,《巩湖编玩》三卷,《笔佣集》三卷,《橘斋集》二卷,《北梦琐言》三十卷,《蚕书》二卷。又撰《续通历》,纪事颇失实,太平兴国初,诏毁之。
《高丽国传》:太平兴国二年,胄卒,弟治知国事。淳化四年正月,治遣使白思柔贡方物。上言愿赐板本《九经》书,用敦儒教,许之。八年,遣郭元来贡。九年,辞还,赐经史、历日、《圣惠方》等。元又请录《国朝登科记》及所赐御诗以归,从之。天禧五年,又表乞阴阳地理书、《圣惠方》,并赐之。哲宗立,遣使金上琦奉慰,林暨致贺,请市刑法之书、《太平御览》、《开宝通礼》、《文苑英华》。诏惟赐《文苑英华》一书。元祐七年,遣黄宗悫来献《黄帝针经》,请市书甚众。礼部尚书苏轼言:高丽入贡,无丝发利而有五害,今请诸书与收买金箔,皆宜勿许。诏许买金箔,然卒市《册府元龟》以归。《渤海国传》:咸平二年,溪州刺史彭奝然善隶书,而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书以对云: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并得自中国。其《年代》所记云:天皇大宝三年,当长安元年、遣粟田真人入唐求书籍。大中、光启、龙德及周广顺中,皆尝遣僧至中国,《唐书》及《五代史》失其传。其国多有中国典籍,奝然之来,复得《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第十五一卷,皆金缕红罗缥,水晶为轴。《孝经》即郑氏注者。越王者,乃唐太宗子越王贞;《新义》者,记室参军任希古等撰也。二年,随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船归其国。后数年,仁德还。奝然遣其弟子奉表来谢,贡佛经,上藤佐理手书二卷、及进奉物数一卷、表状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