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目录

 箴部总论
  挚虞文章流别论〈箴〉
  王应麟辞学指南〈箴〉
  徐炬事物原始〈箴〉
  吴讷文章辩体〈箴〉
  徐师曾文体明辩〈箴 规附〉
 箴部艺文
  乘舆箴序         晋潘尼
  为李仆射贺圣制政刑箴表  唐崔位
  五箴序           韩愈
  跋德本所藏南轩主一箴   宋朱子
  跋李德文勿斋四箴     魏了翁
  跋陈复斋为王实之书四事箴 真德秀
  题朝夕箴后        明宋濂
  跋褚士文书廉仁公勤四箴后  前人
 箴部纪事
 箴部杂录

文学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箴部总论

《挚虞·文章流别论》《箴》

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十二官箴,而传于世,不具九官,崔氏累世弥缝其阙,胡公又以次其首目而为之,解署曰百官箴。

《王应麟·辞学指南》《箴》

箴者,谏诲之辞,若箴之疗疾,故名箴。《文心雕龙》曰:夏商二箴,馀句颇存。夏箴见于《周书文传篇》,商箴见于《吕氏春秋·名类篇》。周辛甲为太史,命百官官箴王阙,虞人掌猎为箴。汉扬雄拟其体为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后之作者咸依仿焉。隋杜正藏举秀才,拟匠人箴。拟题肇于此,唐进士亦或试箴。

《徐炬·事物原始》《箴》

箴,诫也。张蕴古作《大宝箴》,扬雄作《酒箴》戒成帝。唐李德裕以敬宗昏荒,上《丹扆》六箴,谓宵衣正服,罢献纳诲,辨邪防微。朱晦庵有视、听、言、动四箴。按《文心》曰:轩辕舆几,以弼不逮,即为箴之始。

《吴讷·文章辩体》《箴》

按许氏《说文》箴,诫也。《商书·盘庚》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盖箴者规诫之辞,若箴之疗疾,故以为名。古有夏啇二箴,见于《尚书·大传解》《吕氏春秋》而残缺不全。独周太史辛甲命百官官箴王阙,而虞氏掌猎为《虞箴》,其辞备载《左传》后之作者,盖本于此。东莱云:凡作箴须用官箴王阙之意,箴尾须依《虞箴》兽臣司原敢告仆夫之类,大抵箴铭赞颂虽或均用韵语,而体不同。箴是规讽之文,须有警诫切劘之意。

《徐师曾·文体明辩》《箴》

《说文》云:箴者,诫也。盖医者以箴石刺病,故有所讽刺而救其失者,谓之箴。古有夏商二箴,见于《尚书·大传解》《吕氏春秋》,然馀句虽存而全文已缺。独周太史辛甲命百官箴王阙,而虞人一篇备载于《左传》。于是扬雄仿而为之,其后作者相继,而亦用以自箴,故其品有二。一曰官箴,二曰私箴。大抵皆用韵语以垂警诫。

《规》〈附〉

《字书》云:规者为圆之器也。《书》曰:官师相规。今人以箴规并称,而文章固分为二体者,何也。箴者箴上之阙而规者,臣下之互相规谏者也。其用以自箴者乃箴之滥觞耳。然规之为名,虽见于书,而规之为文则汉以前绝无作者。至唐元结始作五规,岂其缘书之名而创为此体欤。

箴部艺文《乘舆箴序》晋·潘尼

易称:有天地然后有人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传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然君臣父子之道,天地人伦之本,未有以先之者也。故天生蒸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将以导群生之性,而理万物之情。岂以宠一人之身,极无量之欲,如斯而已哉。夫古之为君者,无欲而至公,故有茅茨土阶之俭;而后之为君,有欲而自利,故有瑶台琼室之侈。无欲者,天下共推之;有欲者,天下共争之。推之之极,虽禅代犹脱屣;争之之极,虽劫杀而不避。故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安可求而得,辞而已者乎。夫修诸己而化诸人,出乎迩而见乎远者,言行之谓也。故人主所患,莫甚于不知其过;而所美,莫美于好闻其过。若有君于此,而曰予必无过,唯其言而莫之违,斯孔子所谓其庶几乎一言而丧国者也。盖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虽以尧、舜、汤、武之盛,必有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盘杆之铭,无讳之史,所以闲其邪僻而纳诸正道,其自维持如此之备。故箴规之兴,将以补过救阙,然犹依违讽谕,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先儒既援古义,举内外之殊,而高祖亦序六官,论成败之要,义正辞约,又尽善矣。自虞人箴以至于百官,非唯规其所司,诚欲人主斟酌其得失焉。春秋传曰:命百官箴王阙,则亦天子之事也。尼以为王者膺受命之期,当神器之运,总万几而抚四海,简群才而审所授,孜孜于得人,汲汲于闻过,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至于箴规,谏之顺者,曷为独阙之哉。是以不量其学陋思浅,因负担之馀,尝试撰而述之。不敢斥至尊之号,故以乘舆目篇。盖帝王之事至大,而古今之变至众,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将欲希企前贤,髣髴崇轨,譬犹丘坁之望华岱,恒星之系日月也,其不逮明矣。

《为李仆射贺圣制政刑箴表》唐·崔位

臣某言:伏见圣制政刑箴,天文昭回八表,皆烛睿藻稽,古六经不刊。臣某〈中谢〉伏惟皇帝陛下致理和平,跻人寿域,犹怀兢业,重设箴规,酌裁成立,政之中求司牧措刑之本,信成康之能事。盖尧禹之用心,可以万邦作孚,千载垂范,金石不朽,日月俱悬。爰自绳契已还,历选列辟,宪章代有,词义罕攻,汤制局促于盘铭,虞歌澹泊于琴曲,横汾乃纵赏之事,黄竹匪劝诫之文,其馀流薄国风,漂沦乐府,典谟、雅诰寂灭无闻。曷若光启格言,昭融至道,勤万几于一日二日,立盛德于先天,后天长垂四目之明,讵假百官之赞。臣职惟方镇宗,忝葭莩成诵已,在于丹心述宣,愿播于青史。臣限以所守不获,奔走阙下,拜舞天阶,无任捧读跪戴抃跃之至。

《五箴序》韩愈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

《跋德本所藏南轩主一箴》宋·朱子

敬之一字,学者若能实用其力则虽。程子两言之训犹为剩语。如其不然,则言愈多,心愈杂,而所以病乎。敬者益深矣,诵敬夫之箴者,要当以识此意,云庆元己未初伏云谷老人书。

《跋李德文勿斋四箴》魏了翁

程先生之微言垂诸世者多矣。成都李德文甫独摘是四条为《勿斋箴》,既以自儆,而又勒石,以广其传。学者诚能以其言之不同而识意之无尽,当反覆究玩,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由是而至于圣贤无难也。

《跋陈复斋为王实之书四事箴》真德秀

余在星沙以廉、仁、公、勤四事勉僚属,王实之作此箴遗予,当揭之幕府之壁与同僚共警焉。今复斋陈公师复又为大书,此本实之之箴。明厉峻切,读者已知,悚畏复斋之字森严清劲,见者便如端人正士之在前,尤当凛然兴敬也。
《题朝夕箴后》宋濂
右朝夕箴一名夙兴夜寐箴,凡二百八字,南塘先生陈公之所撰也。先生讳柏,字茂卿。台之仙居人,与同邑谦斋、吴梅卿清之、直轩吴谅直翁父子游,而深于道德性命之学。盖自谦斋《从考亭门人传》,其遗绪而微辞奥旨。先生得之为多当时有慥堂郑雄飞、景温辈行虽稍后而事先生为甚谨。人以其学行之,同通以四君子称之。今观先生之著此箴,本末明备体用兼该。非真切用功者,当不能为是言。乡先正鲁斋王柏会之读而善焉,以教上蔡书院,诸生使人录一本,寘于坐右,则其所以尊尚者为何如哉。呜呼,前修日远,后生小子不知正学之趍,惟文辞是攻,是溺志亦陋矣。濂故表而出之,并系先生师友之盛于其后,以$同志者云。

《跋褚士文书廉仁公勤四箴后》前人

昔者西山先生真公守长沙,日以廉、仁、公、勤四事为同僚之劝。其门人莆阳王迈实之因敷绎其义,作此四箴。西山爱之甚,尝揭于幕府之壁,及复斋陈宓师复为之别书一卷。西山又跋云实之之箴,明厉峻切,读者已知竦畏。复斋之字森严清劲,有如端人正士在前,尤当凛然兴敬。其语已刻在甲集第二十卷中。盖可考不诬也。自赵魏公孟頫误以为西山之作,而世遂不知有实之。今观武林褚士文所书此箴,翰林诸公题者凡八人,皆袭赵魏公之误,如出一辙。夫西山之文家传而人诵之,读者乃察之弗精,若是殆将留神于其性理之大者,而于细微或在所可略欤。虽然晦庵朱文公之传四书,以程夫子伯仲,其道之同,因不复识别通称之为程子夫兄弟,既可为一人有。若师弟子之间,其学相传,未必不同,然则实之之箴谓之西山之所作亦可也。计褚公之意必当出乎此耳。其岂有不知实之者耶。濂也,鄙夫,徒欲摇其喙,不几于大惑矣。实之号臞轩,读书五行俱下,终身不忘,为文未尝秘草。登嘉定十年进士第,官至右侍郎,观其为正字日因轮对遂及故相史卫王擅权事,理宗止之,实之抗声曰:陛下一则曰卫王,二则曰卫王,何容保之至耶。上怒不答,径转御屏曰:此狂生也。其正色直言,无所违挠,类如此,所论巴陵一疏尤人之所难言,读其文者,思欲知其人复并及焉。

箴部纪事

《左传》:襄四年,无终请和戎,晋侯欲伐之。魏绛曰: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于是晋侯好田,故魏绛及之。
《后汉书·崔琦传》:琦字子玮,涿州安平人,济北相瑗之宗也。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初举孝廉,为郎。河南尹梁冀闻其才,请与交。冀行多不轨,琦数引古今成败以戒之,冀不能受。乃作外戚箴。
《胡广传》: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刘騊駼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
《高彪传》:彪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因事讽谏,灵帝异之。时京兆第五永为督军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会,祖饯于长乐观。议郎蔡邕等皆赋诗,彪乃独作箴曰:文武将坠,乃俾俊臣。整我皇纲,董此不虔。古之君子,即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鹯。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人有计策,六奇五间;总兹三事,谋则咨询。无曰己能,务在求贤,淮阴之勇,广野是尊。周公大圣,石碏纯臣,以威克爱,以义灭亲。勿谓时险,不正其身。勿谓无人,莫识己真。忘富遗贵,福禄乃存。枉道依合,复无所观。先公高节,越可永遵。佩藏斯戒,以厉终身。邕等甚美其文,以为莫尚也。
《晋书·张华传》: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为讽。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齐献王攸传》:攸转镇军大将军,加侍中,羽葆、鼓吹,行太子少傅。数年,授太子太傅,献箴于太子曰:伊昔上皇,建国立君,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业恢道,以安人承祀,祚延统重,故援立太子。尊以弘道,固以贰己,储德既立,邦有所恃。夫亲仁者功成,迩佞者国倾,故保相之材,必择贤明。昔在周成,旦奭作傅,外以明德自辅,内以亲亲立固,德以义济,亲则自然。赢废公族,其崩如山;刘建子弟,汉祚永传。楚以无极作乱,宋以伊戾兴难。张禹佞给,卒危彊汉。辅弼不忠,祸及乃躬;匪徒乃躬,乃丧乃邦。无曰父子不间,昔有江充;无曰至亲匪贰,或容潘崇。谀言乱真,谮润离亲,骊姬之谗,晋侯疑申。因亲以道,勿固以恩;脩身以敬,勿托以尊。自损者有馀,自益者弥昏。庶事不可以不恤,大本不可以不敦。见亡戒危,睹安思存。冢子司义,敢告在阍。世以为工。
《李充传》:充辟丞相王导掾,转记室参军。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尝著学箴,称:老子云:绝仁弃义,家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乃生哉。盖患乎情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也。道德丧而仁义彰,仁义彰而名利作,礼教之弊,直在兹也。先生以道德之不行,故以仁义化之,行仁义之不笃,故以礼律检之;检之弥繁,而伪亦愈广,老庄是乃明无为之益,塞争欲之门。夫极灵智之妙、总会通之和者,莫尚乎圣人。革一代之弘制,垂千载之遗风,则非圣不立。然则圣人之在世,吐言则为训辞,莅事则为物轨,运通则与时隆,理丧则与世弊矣。是以大为之谕以标其旨。物必有宗,事必有主,寄责于圣人而遗累乎陈迹也。故化之以绝圣弃智,镇之以无名之朴。圣教救其末,老庄明其本,本末之涂殊而为教一也。人之迷也,其日久矣。见形者众,及道者鲜,不觌千仞之门而逐适物之迹,逐迹愈笃,离本逾远,遂使华端与薄俗俱兴,妙绪与淳风并绝,所以圣人长潜而迹未尝灭矣。惧后进惑其如此,将越礼弃学而希无为之风,见义教之杀而不观其隆矣,略言所怀,以补其阙。引道家之弘旨,会世教之适当,义不违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蔽,悟一往之惑乎。其辞曰:芒芒太初,悠悠鸿荒,蚩蚩万类,与道兼忘。圣迹未显,贤名不彰,怡此鼓腹,率我猖狂。资生既广,群盗思通,闇实师明,匪予求蒙,遗己济物而天下为公。大庭唱基,羲农宏赞,六位时成,离晖大观,泽洽雨濡,化流风散,比屋同尘而人罔僭乱。爰暨中古,哲王胥承,质文代作,礼统迭兴,事籍用以繁,化因阻而凝,动非性扰,静岂神澄。名之攸彰,道之攸废,乃损所隆,乃崇所替,刑作由于德衰,三辟兴乎叔世,既敦既诱,乃矫乃厉。敦亦既备,矫亦既深,彫琢生文,抑扬成音,群能骋技,众巧竭心,野无陆马,山无散林。风罔不动,化罔不移,人之失德,反正作奇。乃放欲以越礼,不知希竞之为病,违彼夷涂而遵此险径。狡兔陵冈,游鱼遁川,至赜深妙,大象幽元,弃饵收罝而责功蹄筌,先统丧归而寄旨忘言。政异徵辞,拔本塞源,遁迹永日,寻响穷年,刻意离性而失其常然。世有险夷,运有通圮,损益适时,升降惟理。道不可以一日废,亦不可以一朝拟,礼不可为千载制,亦不可以当年止。非仁无以长物,非义无以齐耻,仁义固不可远,去其害仁义者而已。力行犹惧不逮,希企邈以远矣。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风人司箴,敬贻君子。
《梁书·袁峻传》:高祖雅好辞赋,时献文于南阙者相望焉,其藻丽可观,或见赏擢。六年,峻乃拟扬雄《官箴》奏之。高祖嘉焉,赐束帛。
《魏书·东平王翰传》:东平王翰,真君三年封秦王,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参典都曹事。忠贞雅正,百僚惮之。太傅高允以翰年少,作《诸侯箴》以遗之,翰览之大悦。《周书·齐炀王宪传》:建德二年,宪进爵为王。宪友刘休徵献《王箴》一首,宪美之。休徵后又以此箴上高祖。高祖方剪削诸弟,甚悦其文。
《唐书·谢偃传》:初,太宗即位,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讽帝以民畏而未怀,其辞挺切,擢大理丞。
《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群小,听朝简忽。德裕上《丹扆六箴》,表言:心乎爱矣,遐不谓矣,此古之贤人笃于事君者也。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臣窃惟念拔自先圣,遍荷宠私,不能竭忠,是负灵鉴。臣在先朝,尝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嘉采。今日尽节明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群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辞皆明直婉切。帝虽不能用其言,犹敕韦处厚谆谆作诏,厚谢其意。
《柳公绰传》:公绰为吏部郎中。宪宗喜武功,且数出游畋,公绰奏《太医箴》以讽曰: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品类既一,高卑以均。人谨好爱,能保其身。清静无瑕,辉光以新。寒暑满天地,浃肌肤于外;好爱在耳目,诱心知于内。端洁为堤,奔射犹败。气行无间,隙不在大。谓天高矣,氛蒙晦之;谓地厚矣,横流溃之。饮食资身,过则生患;衣服称德,侈则生慢。唯过与侈,心必随之。气与心流,疾乃伺之。畋游恣乐,流情荡志。驰骋劳形,叱吒伤气。不养其外,前修所忌。人乘气生,嗜欲以萌。气离有患,气完则成。巧必丧真,智寔诱情。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心静乐行,体和道全。克施万物,以享亿年。圣人在上,各有攸处。臣司太医,敢告诸御。天子高其才,遣使谓曰:卿言气行无间,隙不在大,爱朕深者,当置之坐隅。踰月,拜御史中丞。
《柳仲郢传》:仲郢,幼嗜学,母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长工文,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为韩愈咨赏。《杜希全传》:希全,迁检校尚书左仆射、灵盐丰夏节度使,封馀姚郡王。将即屯,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帝嘉纳,赐《君臣箴》一篇。
《白居易传》:居易,知制诰。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曰:唐受天命,十有二圣。兢兢业业,咸勤厥政。鸟生深林,兽在丰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鸟兽虫鱼,各遂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宁。在昔元祖,厥训孔彰:驰骋畋猎,俾心发狂。何以效之,曰羿与康。曾不是诫,终然覆亡。高祖方猎,苏长进言:不满十旬,未足为欢。上心既悟,为之辍畋。降及宋璟,亦谏元宗。温颜听纳,献替从容。璟趋以出,鹞死握中。噫。逐兽于野,走马于路。岂不快哉,衔橛可惧。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全唐诗话》:姚崇口箴云:君子欲讷,吉人寡辞。利口作戒,长舌为诗,斯言不善,千里违之。勿谓可复,驷马难追。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声繁则淫,音希则大,室本无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时之首。无掉尔舌,以速尔咎,无易尔言,亦孔之丑。钦之谨之,可大可久,钦之伊何,三命而走。谨之伊何,三缄其口。勉哉夫子,行矣勉旃。书之屋壁,以代韦弦。李德裕舌箴序曰:余宿于洞庭西,梦与中书令姚公偶坐如旧相识。问余曰:君见仆所作口箴乎。余对曰:去岁居守东门,于公曾孙谏议合处睹金石之刻。遂莞尔而笑曰:孙子犹能藏之。又曰:余感姚公之梦乃为舌箴云。
《山堂肆考》:唐柳宗元以世之为人师者,人笑之。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因作《师友箴》以儆己,又以戒人。《宋史·宋太初传》:雍熙三年,太初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王禹偁传》:禹偁,为大理评事。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初,太宗闻其名,诏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故事,赐绯者给涂金银带,上特命以文犀带宠之。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梁颢传》:颢为右司谏。真宗初,诏群臣言事,颢时使陕西,途中作《听政箴》以献。
《张知白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累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扆箴》
《吴充传》: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与兄育、京、方皆高第。调谷熟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充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仁宗命缮写赐皇族,英宗在藩邸,书之座右。除集贤校理。
《陈绎传》:绎,字和叔,开封人。中进士第,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刊定《前汉书》,居母丧,诏即家雠校。英宗临政渊默,绎献五箴,曰主断、明微、广度、省变、稽古。
《孙觉传》:觉直集贤院,为昌王记室,王问终身之戒,为陈诸侯之孝,作《富贵二箴》
《晁迥传》:迥,字明远,历太子少傅。献《斧扆》《慎刑箴》《蒋重珍传》:重珍,授宝章阁虑,君心易纵,大权旁落,乃进《为君难》六箴。
《郑雍传》:雍为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凡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转运使秩留。
《郑清之传》:清之,再相进《十龟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学,三崇俭,四力行,五能定,六明善,七谨微,八察言,九惜时,十务实。疏奏:敬天之怒易,敬天之休难,天怒可忧而以为易,天休可喜而以为难,何哉。盖忧则惧心生,惧则怒可转而为休;喜则玩心生,玩则休或转而为怒。帝大喜,命史官书之,赐诏奖谕。
《唐文若传》:文若,为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其略曰:于赫我皇,兵既休矣。兵休如何。莫若治兵。居安思危,邦乃攸宁。爰整其旅,文王以兴。载舞干羽,舜仁用成。向戍弭兵,《春秋》所惩。萧俛去兵,祸乱乃萌。师则多矣,军则彊矣。纵弛不绳,犹曰无人。兵非以残,以兵休兵。凡千五百馀言。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讽焉。
《冯元传》:元判礼院、国子监。上《金华五箴》,赐书褒答。《汤汉传》:汉,为秘书省校书郎。皇太子冠,差充太常博士,引宾赞,受命进《冠箴》,诏令太子拜谢。
《刘光祖传》:光祖,字德脩,简州阳安人。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入对,献《谨始》五箴。
《李焘传》:焘,乞祠,除江西运副,上《快箴》,引太祖罢朝悔乘快决事以谏。上曰:朕当揭之座右。
《儒林传》:王柏,字会之,号鲁斋。从朱熹门人游,或语以何基尝从黄干得熹之传,即往从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基作《鲁斋箴》勉之。
《王氏谈录》:公始为进士,居里中,与稽颖颖窦充缔交,各为箴以自警。
《山堂肆考》:吕祖谦字伯恭,作官箴。
孙抃,字梦得,尝云:吾生四十有八,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其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一曰游箴,二曰言箴,三曰行箴,四曰好恶箴,五曰知名箴。
《辍耕录》:昔李侍郎敦立尝揭磨兜坚三字于座隅,磨兜坚者,古之慎言人也。其善于自防者哉。金华宋濂为著箴曰:磨兜坚慎勿言口为祸门。昔人之云:磨兜坚人各有心,山高海深,磨兜坚高不知极,深不知测。磨兜坚言出诸口,祸随其后,磨兜坚钟鼓之声因叩而鸣。磨兜坚不叩而鸣必骇众听。磨兜坚惟口之则守之以默,是曰元德磨兜坚、磨兜坚慎勿言。《见闻录》:昆山顾文康公鼎臣,当嘉靖时更定学士制,公首为翰林院学士掌印,仍充经筵,日讲官分撰诰,命进讲《范浚心箴》。上特谕内阁云:朕因十三日听讲官顾鼎臣解说心箴,连日思味其意,甚为正心之助。昨自写一篇并假为注释,复谕曰前日听讲心箴深加爱尚。朕自念上荷天命为人君长,当务学以致知,待粗有领会之时,再注视、听、言、动四箴。后复御制敬一箴,命于翰林院两京国子监建敬一亭,并前一箴俱勒石其中,天下学校准为定制。

箴部杂录

汉胡广《百官箴叙箴》:谏之兴所由尚矣。圣君求之于下,忠臣纳之于上。故虞书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墨子著书,称夏箴之辞。
晋陆机《文赋箴》:顿挫而清壮。
陆云与兄平原书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箴》清约耳。
明王祎序续丹扆六箴官箴,王阙古之谊也。唐李卫公献丹扆六箴于其君,立意措辞,分章指事,忠爱之道,蔼然可观。祎不自揆,因掇卫公之馀旨,取善可为训,恶可为戒,而人臣所难言者,作续丹扆六箴。贝琼序诚、敬、谦、谨四箴,吾友会稽楼文渊尝持诚、敬、谦、谨四字。诚敬所以存乎心,谦谨所以施之于事也。因作箴以贻之。
《妮古录》《女史箴》:余见于吴门,向来谓是顾恺之,其实宋初笔箴,乃高宗书,非献之也。
《偃曝谭馀》:邓州西有谷城,城门石人刊其腹云:摩兜鞭慎莫言,李敦立。又揭三字于坐隅曰:磨兜坚,宋学士续之以箴。亦曰:磨兜坚,摩字与磨义不同,坚与鞭韵不同,不知谁为正。
《丹铅总录》:四明梓碧山人许奎作《百忍箴》,多牵合衍赘。余独取其危箴云:围棋制淝水之胜,单骑入回纥之军,此宰相之雅量,非将军之轻身。盖安危未定,胜负未决,帐中仓皇,则麾下气慑,正所以观将相之事,业浮海遇风色不变,于张融乱兵掠射容不动。于庾公盖鲸鲵澎湃,舟楫寄躬,白刃蜂午,节制谁从,正所以试天下之英雄,噫可不忍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