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第四十四卷目录

 夏部纪事
 夏部杂录
 夏部外编

岁功典第四十四卷

夏部纪事

《古琴疏》:帝俊有琴,曰:电母,夏月电光一照,则弦自鸣。《周礼·天官》:小宰之职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订义〉贾氏曰:夏官司甲,则兵戈盾官之长。
庖人,凡用禽献,夏行腒鱐膳膏臊。〈订义〉史氏曰:腒,乾雉也;鱐,乾鱼也。方夏暑盛,物易腐,故用之。饮食之滋,夏膳犬脂,曰膏臊。以其物之所便,而调和之也。
兽人,夏献麋。〈订义〉杨谨仲曰:疏谓麋泽,兽泽主销散,故麋膏散而凉。案:月令仲冬,阴极阳生,而麋角解。则知麋阴物,其性自凉。故夏献之,非必泽主销也。
食医羹齐,视夏时。〈订义〉贾氏曰:视犹比也。方氏曰:齐与王制迟速异齐之齐同。羹齐,雉兔鸡犬之类。羹齐视夏,固以热为主,然羹熟物而化之,亦夏之时也。凡和夏多苦。〈订义〉易氏曰:夏为火,味多苦,以养心。疾医,夏时,有痒疥疾。〈订义〉史氏曰:夏伤于暑热之馀毒,客于肌肤而不散,故夏有痒疥之疾。
凌人,夏颁冰,掌事。〈订义〉贾氏曰:颁冰,颁赐群臣也。掌事,主赐冰之多少,合得与不合得之事王昭。禹曰:阳气过盛,无以制之,非徒有烦缛之患,阴阳不和,反伤人之形,而疾疠作。故夏之痒疥,以阳气伤于皮肤故也。秋之疟寒,以夏阳之伤于腑脏故也。先王至是而颁冰者,所以禦暑患也。薛氏曰:郑氏引春秋传,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以为夏颁冰之證。非也。案:左氏传,昭四年大雨雹。季氏问申丰曰:雹可禦乎。对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杜预以西陆为三月,日在大梁之次,清明节谷雨中,是夏三月。是时蛰虫已出,有温暑臭秽,宜当用冰,故以时出之。后郑泥于夏颁冰之言,乃以西陆为四月立夏之时。又引夏颁冰以为说。不知四月立夏,则日在实沈之次,转而行南陆,何以谓之西陆。朝觌不然,则左氏何以又曰火出而毕赋,火出于辰,即夏之三月也。若出次,必待四月立夏之时,则何三月火出而毕赋乎。郑氏之说,吾无取焉。意者日在西陆,火出于辰,在夏为三月。是时,方出冰,夏则取而颁之耳。颁非出也,若必日在西陆,暑气盛而后颁冰,非特不知颁冰之制,亦不知西陆日行之度。
染人,凡染,夏纁元。〈订义〉郑康成曰:纁元者,谓始可以染此色者。元纁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石染当及盛暑,热润始湛,研之三月,而后可用。贾氏曰:夏暑热润之时,以朱湛丹秫易可和释,故夏染纁元。王氏详说曰:夏纁元则考工钟氏也。其职曰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虽不言元,郑氏谓元在緅缁之间。王昭禹曰:纁者黄而兼赤色,元者赤而兼黑色。郑锷曰:纁黄而赤,法阳夏,则阳用事,位在南方,染纁宜矣。
地官稻人,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订义〉郑康成曰:殄,绝也。郑锷曰:稼于下地,以去水为先,若夫稼泽,则法又不同。泽者,草之所生。所以去草为先,盛夏水热,芟之荑之,以水殄之草不生,则地可稼。王氏曰:夏以水殄草,则以夏水如汤,利以杀草也。
春官司尊彝,夏礿祼用鸟彝。〈订义〉郑锷曰:夏礿之彝,则饰以鸟。鸟,凤也。夏为文明,而凤具五色,文明之禽也。王昭禹曰:夏于五行为火,而鸟,火属也。故用鸟彝。夏官,校人,夏祭先牧,颁马攻特。〈订义〉郑锷曰:先始教人以放牧者也。夏草方茂,马皆出而就牧。思其始教以养牧之法,故祭于夏。夏者,放牧之时,可以就牧,故颁而牧养之。夏火方盛,马者火畜,又况马之特乎,至夏而气益盛,不可制畜,故祭先牧之时,则攻而治之,使皆调伏。王氏曰:攻特者,驹之不可习者,廋人攻之矣。及成焉,而不可习,则校人攻之。郑康成曰:夏,通淫之后,攻其特,为其蹄齧不可乘用。
圉师,夏庌马。〈订义〉郑康成曰:庌,庑也。庑所以庇马凉也。郑锷曰:夏暑酷,而马尤畏热,必为庑以凉之。
冬官考工记:弓人,夏治筋,则不烦。〈订义〉郑康成曰:烦,乱也。郑锷曰:筋,本挛结不纾,宜缓而治之。夏者解缓之时,于斯而治之,则筋势慢易不烦乱矣。
《诗经·鲁颂·閟宫章》:秋而载尝,夏而楅衡。〈朱注〉尝秋,祭名。楅衡施于牛角,所以止触。秋将尝而夏楅衡其牛,言夙戒也。《国语》: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罝䍡,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䴠鸟翼,鷇卵虫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蓺也。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侍曰:藏罟不如寘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列子·殷汤篇》:郑师文,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寒冱。
《烈士传》:楚王夫人,尝于夏日纳凉而抱铁柱,心有所感,遂怀孕。后产一铁。楚王命镆铘为双剑,一雌一雄。《吴越春秋》:越王欲复吴仇,夏则握火悬胆于户,出入尝之。
《越绝书》:阖闾庖所,凡夏日供帐饮食,曰冰厨。
今太守舍者,春申君所造,后壁屋以为逃夏宫。《史记·孝武帝本纪》:元封二年,夏有芝生殿防内中,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汉书·昭帝本纪》: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举火。〈注〉不得举火,抑阳助阴也。
元凤六年夏,诏曰:夫谷贱伤农,今三辅太常谷减贱,其令以菽粟,当今年赋。
《宣帝本纪》:元康三年,夏六月,诏曰:前年夏神爵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元后传》:莽知太后妇人,厌居深宫中,欲虞乐以市其权,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夏游篽,宿鄠杜之间。
《西京杂记》:汉长安巧工丁缓,作七轮扇,连续七轮,大皆径丈。夏月,使一人运之,满堂皆寒。
《后汉书·谅辅传》:辅仕郡,为五官掾。时夏大旱,太守自出祈祷山川,连日而无所降。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咒曰:辅为股肱,不能进谏纳忠,和调阴阳,承顺天意,至令天地否隔,万物焦枯。咎尽在辅,今敢自祈请。若至日中不雨,乞以身塞无状。于是积薪柴,聚茭茆,以自环搆火其旁,将自焚焉。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一郡沾润。
《钟离意传》: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上疏,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然惭惧,思获嘉应,故分布祷,请窥候风云,北祈明堂,南设雩场。今又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诏,因谢公卿百僚,遂应时澍雨焉。
谢承《后汉书》:宋均为九江太守,五日一视事,夏以平旦。
《后汉纪》:高凤好读书。夏日暴麦,凤持竿护鸡,时雨大至。凤读书,不觉漂麦。
《安陆府志》:后汉黄香,江夏人,事亲至孝,夏月扇枕席。《后汉书·李合传》:合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谢承《后汉书》: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倩为作。
袁绍在河朔,每至夏,大饮,曰避一时之暑,故号为河朔饮。
《宋书·符瑞志》:吴孙权,黄龙三年夏,野蚕茧大如卵。《魏志·管宁传》:宁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
《世说》: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文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面。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语林》:晋陆机在洛,夏月忽思东头竹筱饮,语刘宝曰:吾思乡转深矣。
《销夏》:晋葛洪,从祖元学道,得仙,自号仙翁,每大醉。夏则入水底,八日乃出。以其能闭气胎息也。
《晋书·吴猛传》:猛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
《世说》: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既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坐处。王曰:历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销夏》: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未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蹑问讯。公曰:汝可谓前倨后恭。
《晋书·孙登传》:登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
《嵇康传》:康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车引传》:引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异苑》:晋滕放,太元初夏,枕文石枕卧,忽暴雨,雷震其枕,枕四解。傍人莫不怖惧,而放独自若,云:微觉有声,不足为惊。
《晋书·陶潜传》:潜尝言,夏月虚閒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吴录》:朱光为建安太守,有橘,冬月,于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味绝美。《上林赋》云:卢橘夏熟。卢,黑色也,盖近是乎。《晋书·张骏传》:谦光殿南,曰朱阳赤殿。夏三月,居之其傍,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
《拾遗记》:石虎,于太极殿前起楼,高四十丈,结珠为帘,垂五色玉佩。风至,铿锵和鸣清雅。盛夏之时,登高楼以望四极,奏金石丝竹之乐,以日继夜。于楼下开马埒射场,周回四百步,皆文石丹沙及彩画。于埒傍聚金玉钱贝之宝,以赏百戏之人。四厢置锦幔,屋柱皆隐起为龙凤百兽之形,雕斲众宝以饰楹柱。夜往往有光明,集诸羌氏于楼上。时亢旱,舂杂宝异香为屑,使数百人于楼上吹散之,名曰芳尘台。上有铜龙,腹容数百斛酒,使胡人于楼上嗽酒。风至,望之如露,名曰粘雨台,用以洒尘。楼上戏笑之声,音震空中。《晋书》:肃慎国,一名挹娄,夏则巢居。
《宋书·羊欣传》:欣父不疑,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太平御览》:宋明帝猜虑体肥,憎风,夏月常著小皮衣,拜左右二人为司风令史,风起方向,辄先启闻。《神僧传》:释法顺,夏中引众骊山栖,静地多虫蚁,无因种菜。顺恐有损害,就地祝之,令虫移徙。不久往视,如其分齐,恰无虫焉。
《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
《隋书·百官志》:天监七年,加置太府卿,以少府为少府卿,加置太仆卿,三卿是为夏卿。
《词林海错》:庾肩吾,少事陶先生,颇多艺术。尝夏会客,向室嘘气成雪。
《琅嬛记》:虞伯施少学于顾野王。野王当夏日,闻蝉声,使咏之。伯施操笔便成,诗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野王喜曰:此子沉静寡欲,定享大名于天下。
《酉阳杂俎》:谯郡有功曹𡼏,天统中,济南来府君,出除谯郡。时功曹清河崔公恕,弱冠,有令德。于时夏旱,送别者千馀人,至此𡼏上。众渴思水,升直万钱矣。来公有思水色,恕独见一青鸟于𡼏中,乍飞乍止。怪而就焉。鸟起见一石,方五六寸,以鞭拨之,清泉涌出。因盛以银瓶,瓶满水立竭。惟来公与恕其疗而已。议者以为盛德所感致焉。时人异之故以为目。
《后周书·鄯善传》: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欲至,惟老驼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北史·魏收传》:收年十五,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
《大业杂记》:五年,吴郡送扶芳二百树。其树蔓生,缠绕他树,叶圆而厚。夏月取其叶,微火炙,使香,煮以饮,碧深色,香甚美,令人不渴。
《杜宝拾遗录》:隋大业六年,吴郡献海鮸乾鲙。其法:五六月,取大鮸四五尺者,鳞细而紫,无细骨,不腥,取肉切,晒极乾,以新瓶盛之,泥封固。用时以布裹,水浸少顷,去水则皎白如新也。
《隋书·南蛮传》:真腊国,每五六月中,毒气流行。即以白猪白牛白羊,于城西门外祠之。
《唐书·百官志》:光宅二年,改兵部曰夏官。
《李适传》: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夏宴葡萄园,赐朱樱。
《开元天宝遗事》: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于口中。盖藉其凉,津沃肺也。《杨妃外传》:明皇,夏月授杨妃却暑犀如意。
《杜阳杂编》:李辅国,家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识。夏则于堂中,设迎凉之草,其色类碧,而干似苦竹,叶细如杉,虽若乾枯,未尝凋落。盛暑束之窗户间,而凉风自至。《销夏》:马侍中尝宝一玉精碗,夏蝇不近,盛水经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
《云仙杂记》: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少傅诗名动于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
《宣和书谱》:怀素,晚精意于翰墨,追仿不辍,秃笔成冢。一夕观夏云随风,顿悟笔意。自谓得草书三昧。《酉阳杂俎》:王彦威在汴州。夏旱,时袁王傅季𤣱寓汴,因宴王,以旱为言。季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医四头,十石瓮二枚,每瓮实以水,浮二蛇医,以木盖密泥之,分置于閒处,瓮前后设席烧香,选小儿十岁以下十馀,令执小青竹,昼夜击其瓮,不得少辍。王如言试之,一日两夜,雨大注。旧说龙与蛇医为亲家焉。《杜阳杂编》:敬宗皇帝,宝历元年,南昌国献玳瑁盆。盆可容十斛,外以金玉饰之。及盛夏,上置于殿内,贮水令满,遣嫔御持金银杓,酌水相沃,以为嬉戏,终不竭焉。
《全唐诗话》: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诸学士属和。帝独讽公权两句,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壁上,字方圆五寸。帝观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矣。
《杜阳杂编》:文宗,夏月延学士讲易,赐辟暑犀。
武宗皇帝,会昌元年,扶馀国贡松风石。石方一丈,莹彻如玉,其中有树形若古松,偃盖飒飒焉。而凉飙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于殿内,稍秋风飕飕,即令撤去。
《剧谈录》:李德裕尝因夏日,邀同列及朝士宴。时畏景赫曦,咸有郁蒸之苦。既延入小斋,列坐开尊,烦暑都尽。清飙凛冽,如涉高秋,及昏而罢。出户,则火云烈日,熇然焦灼。有好事者求亲信问之,云此日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置于座中。龙皮者,新罗僧得自海中。《北梦琐言》:乾符初,张建章为幽州司马。往渤海,遇仙女于岛,遗一鲛绡。归,进僖宗。夏月展之,满室凛然。《清异录》:唐世,京城游手,夏月采蝉货之,唱曰只卖青林乐。妇妾小儿争买,以笼悬窗户间。亦有验其声长短为胜负者,谓之仙虫社。
《云仙杂记》昌蓄采星盆,夏月渍果,则倍冷。霍仙鸣别墅,在龙门,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雕镂木盘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记事珠卢记》:室多作脯腊。夏则委人于十步内,扇上涂锡,以扑蝇,脯以青纱障,隔尘土。时人呼为猎蝇记室。
《酉阳杂俎》:集贤校里张希复言,旧有师子尾拂,夏月蝇蚋,不敢集其上。
《道士许象之言》:以盆覆寒食饭于闇室地,入夏悉化为赤蜘蛛。
《清异录》:孟昶,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用以挥风。一夜,与花蕊夫人登台望月,误堕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
临川上饶之民,创作醒骨纱,用纯丝蕉骨相兼撚织,夏月衣之,轻凉适体。陈凤阁乔,始以为外衫,号太清氅。又为四䙆肉衫子,呼小太清。《稽神录》:王建称尊于蜀,其嬖臣唐道袭为枢密使。夏日在家,会大雨,其所蓄猫,戏水于檐溜下。道袭视之,稍稍而长,俄而前足及檐。忽尔雷电大至,化为龙而去。
《辽史·营卫志》: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道宗每岁先幸黑山,拜圣宗兴宗陵,赏金莲,乃幸子河避暑。吐儿山在黑山东北三百里,近馒头山。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有金莲子河,在吐儿山东北三百里。怀州西山有清凉殿,亦为行幸避暑之所。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
《宋史·河渠志》:元丰间,四月导洛通汴,六月放水,四时行流不绝。
《销夏》:欧阳修云:王介甫以夏月昼睡方枕为佳。问其何理,云睡久,气蒸枕热,则转一方冷处。介甫知睡,真懒者也。
《东轩杂记》:学士王平甫,盛夏流汗浃衣。刘贡父曰:真汗淋学士也。
吕公著居家,夏不排窗,不挥扇。一日盛夏,杨大夫器之,吕公甥也。将赴镇戎军,倅辞公。公于西窗烈日中,冠裳对饮三杯。器之汗流浃背,公凝然不动。
《石林燕语》:宋守约为殿帅。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多不堪。神宗一日问之,守约曰:军中以号令为先,臣承平总兵,殿陛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以捕蝉,庶几可使人也。《挥麈前录》:宣和中,蔡居安提举秘书省。夏月会馆职,于道山食瓜。居安令坐,上徵瓜事,各疏所忆,每一条食一片。坐客不敢,尽言居安所徵为优。欲毕,校书郎董彦远,连徵数事,皆所未闻,悉有据依。咸叹服之。山家清供向杭,雪分兖,夏月命饮,作大耐糕,用芋生者,去皮剜心,以白梅甘草汤焯,用蜜和松子榄仁填之,入小甑蒸熟,取先公大耐官职之意。
《元氏掖庭记》:淑妃龙瑞,娇贪而且妒,宫人少有不如意,笞挞至死。有不欲置之死地者,则百计千方,致其苦楚。夏则火围,谓之蒸骨。
京城北三十里,有玉泉山,山半为吕公岩。元帝于夏月,尝避暑于北山之下,曰西湖者。其中多荷蒲菱芡。帝以文梓为舟,伽南为楫,刻飞鸾翔鹢旆于船首,随风轻漾。又作采菱小船,缚綵为棚,木兰为桨,命宫娥乘之,以采菱,为水戏。时凝香儿在焉,帝命制采菱曲,使篙人歌之。遂歌水面剪青之调曰:伽南楫兮文梓,舟泛波光兮远夷,犹波摇摇兮舟不定,扬予袂兮金风竞,棹歌起兮纤手挥,青角脱兮水潆洄,归去来兮乐更谁。篙人歌之,声满湖上。天色微曛,山含落日。帝乃周游荷间,取荷之叶,或以为衣,或以为盖,四顾自得,毕竟忘归。又命作采莲之曲,于是调折新荷而歌曰:放渔舟兮湖之滨,剪荷柄兮折荷英,鸳鸯飞兮翡翠惊,张莲叶以为盖兮缉藕丝以为衿,云光淡微烟生对芳华兮,乐难极,返予棹兮山月明。
《张凤翼谭辂》:先君性爽豁,夏月作希网一巾,仅仅可数目,郡人争效之。鲁望尝戏予云:尊公盛德,特以希网变似白璧微瑕。予应之曰:郭林宗折角巾谢安石蒲葵扇,王遵业穿角履独孤信侧,帽亦可作微瑕否。举座大笑。
《续文献通考》:汤霖,新建人,母病热思冰。时天燠,霖累日号泣池上,忽闻池中戛戛声,视之乃冰也。取以奉,母遂愈。

夏部杂录

《书经·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夏则居橧巢。
《儒行》:儒有冬夏不争阴阳之和。〈陈注〉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也。
《乡饮酒义》: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
《尔雅》:夏扈窃元。〈疏〉夏扈窃元,趣民耘苗者也。
《公羊传》:公狩于郎。〈注〉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为飞鸟未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伤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
《国语》:夏日可畏。
《易飞候》:有云,大如车盖十馀,此阳火之气,必暑有暍者。
《易通卦验》:乾,得坎之蹇,则当夏雨雪。
《尚书·考灵耀》:火星为夏,期专阳相,同感精符。
《春秋感精符》:王者政令苛,则夏下霜。
《孝经》说:斗指午为夏。
《古三坟》:夏长万物,阳之象也。
《神农书》:夏日成养。
《素问·风论篇》: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
《四时刺逆从论篇》: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山海经》:狼山多毒草,盛夏,鸟过之不能去。
《管子五行篇》:黄帝得祝融而辩于南方,故使为司徒。夏者,司徒也。
《禁藏篇》: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用,便于体也。
《国蓄篇》:夏贷以收秋实。
《菁茅谋篇》:大夏,帷盖衣幕之奉不给,谨守泉布之谢物,且为之举。
《禽经·五采备》曰:翚亦曰夏翟。〈注〉雉尾至夏则光鲜也。《文子精诚篇》:政失于夏,荧惑逆行。夏政不失,则降时雨。
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深思三月,遂能于夏月造冰。
《鹖冠子》:斗柄南指,而天下皆夏。
《吕氏春秋·离俗览》: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
《史记·天官书》:辰星之色夏赤白,而岁熟。夏不见,有六十日之旱。
《乐书》注: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配事。
《汉书·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注〉火为礼,礼者齐,齐者平,故为衡。
《越绝书》:阳者主生万物,方夏三月之时,大热不至,则万物不能成。
《贾谊新书》:南方之弧以柳,柳者南方之草,夏木也。《淮南子·原道训》:夏虫不可以语冰,笃于时也。
《俶真训》:夏日之不被裘者,非爱之也,燠有馀于身也。《时则训》:夏为衡,衡者所以平万物也。衡之为度也,缓而不后,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吊而不责,常平民禄,以继不足,勃勃阳阳,唯德是行,养长化育,万物蕃昌,以成五谷,以实封疆。其政不失,天地乃明。《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主术训》: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使之然。
《缪称训》:圣人之举事也,进退不失时,若夏就絺绤之谓也。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篇》:夏者,太阳之选也。
《五行之义篇》:火居南方,而主夏气。
《阳尊阴卑篇》:人生而天,而取化于天,乐气取诸夏。《天辩在人篇》: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
夏乐志也。
人无夏气,何以盛养而乐生。天无乐气,亦何以疏阳而夏养长。
《阴阳出入上下篇》:夏右阳而左阴。
《治水五行篇》: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气惨阳而赤,正封疆,循田畴。
《祭义篇》:夏上尊实。尊实,面也,夏之所受初也。夏约故曰礿,贵所初礿也。
《威德所生篇》:夏者,天之德也。
《如天之为篇》:圣人夏修德而致宽,方致宽之时,见大恶亦立去之。
《神异经》: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馀,恒冰。惟夏至五六十日解耳。
《说苑》:管仲曰: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后汉书·荀爽传》: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则火王,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
《白虎通五祀篇》:夏祭灶。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
《五行篇》:子养父母,何法。法夏养长木,此火养母也。释名:夏曰昊天,其气散布,皓皓也。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三辅黄图:清凉殿,夏居之,则清凉也。
《四民月令》:五月六月,可菑麦田。
《张衡》:应间,元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
《风土记》:五月风发,六月乃止,俗号黄雀风。是时海鱼变为黄雀,故名。
《抱朴子仙药篇》:云母有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
《名山记》:点苍山,绵亘百馀里,若屏风然,有十九峰,环列内向,阴崖积雪,经夏不消。故亦名雪山。
《南方草木状》:赪桐花,岭南处处有,自初夏生,至秋盖草也。如桐,其花连枝,萼皆深红之极者。
鹤草,蔓生,其花曲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形如飞鹤,嘴翅尾足,无所不备。
抱香履,抱木生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极柔弱,不胜刀锯,乘湿刳而为履,既乾而韧,不可理也。履虽猥大而轻者,若通脱木。风至随飘而动,夏月纳之,可禦蒸湿之气。
绰菜,夏生于池沼间,叶类茨菰,根如藕条。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呼为瞑菜。
《南康记》:覆笥山平湖中,有石雁浮在水,每至炎气代序,则飞翔,若知感候。
《广州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啖则酢合食极甘。
《广志》:洛阳北邙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惟有一树。《洛阳记》:大夏门,魏明帝所造,有三层,高百丈。
《宋书·礼志》:夏祠用鉴盛冰,室一鉴,以禦温气蝇蚋。三御殿及大官膳羞,并以鉴供冰,
《符瑞志》:麒麟夏鸣,曰养绥。
《荆州记》:橘洲,在郡南四里。夏水怀山,诸洲皆没,橘洲独在。
《丹阳记》:汉夏门,魏加曰大夏,
沈约《均圣论》:夏苗取其害谷。
《三礼义宗》:火正曰祝融者,祝,甚也;融,明也。言夏时物气甚明也。
《名医别录》:蘼芜,一名江蓠,芎藭苗也。生雍州川泽及冤句。四月五月,采叶暴乾。
《益州记》:泸水源出曲罗,两峰有杀气,暑月旧不行,故武侯以夏渡为艰。
刘协《新论履信篇》:夏之德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
《水经注》: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沿溯所忌郁水,径高要县,县东去郡五百里,刺史夏避毒,徙县水居也。
《齐民要术》:魏文侯曰:民夏以镪耘。
凡夏种欲浅,直置自生。〈注〉夏气热而生速也。
凡种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地,薄者粪之,耕不厌熟,田欲岁易,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后十日为下时。崔寔曰: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注〉牡麻有花无实。
崔寔曰:榆荚落时可种蓝,五月可刈蓝,六月种冬蓝。羝羊四月末,五月初铰之。〈注〉性不耐寒,早铰,寒则冻死。
作夏鸡鸣酒法:秫米二升煮作糜,曲二斤捣合米和,令调以水五斗渍之,封头。今日作,明旦鸡鸣便熟。崔氏曰:四月可作酢,五月五日亦可作酢。
作夏月鱼酢法:脔一斗,盐一升八合,精米三升,炊作饭,酒二合,橘皮姜半合,茱萸二十颗,仰著器中多少,以此为率。
《南方记》:前树,野生,二月花色连青,实如手指,长三寸。五六月熟,以汤滴之,削去核食,以糟盐藏之,味辛,可食,出交趾。
崔氏曰: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禾,谓之上时。夏至先后各二日,可种黍,虫食李者,黍贵也。又夏种黍穄与植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谚曰:椹釐釐种黍时。
《本草》:蔛菜,所在有之,生水旁,叶似泽泻而小,花青白色,亦堪蒸啖。江南人用蒸鱼,食甚美。五六月采茎暴乾用。
《本草拾遗》: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
檀似秦皮,其叶堪为饮,树体细,堪作斧柯。至夏有不生者,忽然叶开,当有大水。农人候之,以占水旱,号为水檀。
《国史补》:江东有蚊母鸟,亦谓之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于丛苇间,湖州尤甚。
峡路峻急,故曰朝发白帝,暮彻江陵。四月五月,为尤险时,故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
《酉阳杂俎》:慈竹,夏月经雨滴汁下地生,蓐似鹿角,色白,食之已痢也。
食胶虫:夏月,食松胶,前脚傅之,后脚聂之,纳之尻中。三白草,此草初生不白,入夏,叶端方白。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苗毕秀矣。其叶似薯蓣。
熊胆,夏在腹。
天牛虫,黑甲虫也。长安夏中,此虫或出于篱壁间,必雨。
木再花,夏有雹。
蜀石笋街:夏中大雨后,往往得杂色小珠,俗谓地当海眼,莫知其故。蜀僧惠嶷曰:前史说蜀少城饰以金璧珠翠,桓温,恶其太侈,焚之,合在此,今拾得小珠,时有孔者,得非是乎。
鹘,五月上旬停放,六月上旬拔毛,入笼。
南安蛮江蛇,至五六月,有巨蛇泛江岸,首如张帽,万蛇随之,入越王城。
《北户录》: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梧州火山者,夏初先熟,而味少劣,其高潘州者最佳。五六月方熟,有无核类鸡卵大者,其肪莹白,不减水晶,性热液甘,乃奇实也。
金龟子,甲虫也。五六月生于草蔓上,大于榆荚,细视之,真金贴龟子,行则成双,其虫死,金色随灭,如萤光也。
《剧谈录》:曲江池,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烟水明媚,入夏,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好事者,赏芳辰玩清景,联骑携觞,亹亹不绝。《正义》:赤帝,南方赤熛怒之帝也。夏,万物茂盛,功作大兴,则天施德惠,天牢为之空虚也。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
《岭南录异》:鹤子草,蔓生也,其花曲尘,色浅紫,蒂叶如花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绿花绿叶〉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乾,以代面靥,形如飞鹤,翅尾嘴足,无所不具。此草蔓至春生,双虫只食其叶,越女收于妆奁中,养之如蚕,摘其草饲之。虫老不食,而蜕为蝶,赤黄色,妇女收而带之,谓之媚蝶。
《岭表录异》:蚊母鸟,形如鹢,嘴大而长,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俗云采其翎为扇,可辟蚊。
《吴地记》:花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山上有池,旱亦不涸,中有莼,甚美。夏食之,去热。吴中以为佳品。
《开宝本草》:升麻,四月五月著,花似粟穗,白色,六月以后结实,黑色,根如蒿紫,根黑色多须。
杨梅树,若荔枝树,子生青熟红,肉在核上,无皮壳,四月五月,采之,南人腌藏为果,寄至北方。
《益部方物略记》:木莲花,生峨眉山中诸谷,状若芙蓉,香亦类之,木干花。夏开,枝条茂蔚,不为园囿所莳。琐碎录:立夏后,逢庚日,为入梅。芒种后,逢辰日,为出梅。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夏为长物之府。
《图经本草》: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中次之,岭南为下。其子喜双实,壳有皱纹罗,初青,渐红,肉色淡白如肪,味甘而多汁。夏至将中,则子翕然俱赤,乃可食也。大树下,子至百斛。五六月盛熟时,彼方皆燕会其下,以赏之,极量取啖,虽多亦不伤人。过则饮蜜浆便解。薏苡,生真定平泽,及田野所在有之。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五月六月,结实,青白色,形如珠子而稍长。故呼薏珠子。小儿多以线穿如贯珠为戏。榉树,山中处处有,皮似檀槐,叶如栎,削取里皮,去上甲,煎服之,夏日作饮,去热。
兰草,气香泽,可作膏,涂发生泽,畔叶光润。五月六月采阴乾,妇人和油泽头。
槐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櫰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四月、五月开花,六月结实。
川芎,关陜川蜀江,东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为胜。四五月生,叶似水芹,江东蜀人采叶作饮。
《懒真子》:襄邓之间,多隐君子。仆尝记陜州夏县士人乐举明远尝云: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仆因问之,明远曰:皆为麦也。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芒种,五月节,种该数类之种,谓种之有芒者,麦也。至是当熟矣。仆因记《周礼·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注云: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稻麦也。仆近为老农,始知过五月节,则稻不可种。所谓芒种五月节者,谓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也。古人名节之意,所以告农候之早晚深哉。
《云笈七签》:治心当用呵,呵为泻,吸为补。夫心者,离之气火之精,其色赤,其象如莲花,其神如朱雀。心主神,化为玉女,身长八尺,持玉英出入于心府。夫心者,夏之用事,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嗽元泉,三静思,想吸离宫之赤气,入口三吞之,以补呵之损。植其灵府开心穴,饵离火濯,玉女神平体安。
《菊谱》:小金铃,一名夏菊花,如金馀而极小,无大本,夏中开。
夏月佛顶菊,五六月开,色微红,
《埤雅》:再蚕,谓之原蚕,一名魏蚕。今以晚蚕养之。先王之法禁焉。俗谓之夏蚕,亦曰熟蚕。
仓庚鸣于仲春,其羽之鲜明在夏。
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也。
《梦溪笔谈》:江湖间,惟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惟盛夏风起,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信安、沧景之间,多蚊虻。夏月,牛马皆以泥涂之,不尔多为蚊虻所毙,郊行不敢乘马,马为蚊虻所毒,则狂逸不可制,行人以独轮小车,马鞍蒙之以乘,谓之木马挽车者,皆衣韦裤。
《物类相感志》:夏月,衣蒸,以冬瓜汁浸洗,其迹自去。《岳阳风土记》:岳州北濒江州郡,气候尤热,夏月南风则郁蒸特甚。盖湖南千里无山,多得日色,故少阴凉之气也。
《政和本草》:蒲黄,生河东池泽,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故俚俗谓之蒲槌。花中蕊屑细如金粉,市廛间采以蜜,搜作果实货卖,甚益小儿。菰根,生水中,叶似蔗荻,久则根盘厚。夏月生菌,细堪啖,名菰菜。三年以上,心中生台如藕白,软中有黑,脉堪啖,名菰首也。
郁金香,为百草之英,花如红蓝,四月五月,采花即香也。
蒿叶似茵蔯,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苗日乾,北人呼为青蒿。
南山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数,至春羸瘦,及夏惟食菖蒲一味,却肥。
《尔雅》:翼菌桂,生交趾桂林,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叶似柿,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矫,菌桂以纫蕙是也。
螳螂尤工捕蝉,五六月,蝉得美荫,奋翼而鸣,螳螂超枝缘条,执翳自蔽,竦腰举刃,捕而取之。
青梁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米。夏月食之,极为清凉。
《桂海花木志》:茉莉花,以淅米浆日溉之,则作花不绝,可耐一夏,花亦大且多,叶倍常花。
史君子花,蔓生,作架植之,夏开,一簇一二十葩,轻盈似海棠。
玉海:越有逃夏宫。
后魏有启夏门。
《武昌记》:樊山东有小溪,夏时,怀袖恒有寒气,故谓之寒溪。
《易简方》:夏月,疫气时行,用贯众置水缸内,一家食之,不染。
《蠡海集·天文类》:或问曰:夏月龙行雨,馀月否者,何。答曰:雨阴从地生,夏日阳极在上,阴岂能生而升乎,不升则不降,龙潜湫潭幽阴之处,一动而出,阴气得附之以升,既升,必降散而为雨,故夏日之雨则龙行也。《人身类》:夏之日,离用事,阴在内,喜嗜冷物,益其阴也。山家清供:十月后,用竹刀,取欲开梅,蕊上醮以蜡,投尊缶中。夏月以热汤就盏泡之,花即绽香可爱也。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其法于夏采槐叶之秀者,汤少瀹,研细滤清,和面作淘,乃以醯酱熟蒸,簇细苗,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
《扪虱新话》:含笑花,有大小,小含笑,香尤酷烈,有四时花,惟夏中最盛。
《中馈录》:夏月腌肉法:用炒过热盐擦肉,令软,匀下缸内,石压一夜,挂起,见水痕,即以大石压乾,挂当风处,不败。
《玉涧杂书》:陶渊明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至,自谓羲皇上人,此皆其平生真意。及读其诗,所谓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又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直是倾倒所,有备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也。此其所以不可及。谁无三间屋,夏月饱睡读书,藉木荫,听鸟声,而惟渊明独知为至乐,则知世间好事,人所均有,而不能自受用者,何可胜数。吾今岁辟东轩,自伐林间,大竹为小榻,一夫负之可趋,择美木佳处,即曲肱跂足而卧,殆未觉有暑气,不知与渊明所享,孰多少。但恨无此诗耳。
《元史·祭祀志》:荐新冰,羔羊,孟夏用之;樱桃、竹笋、蒲笋、羊,仲夏用之;瓜、豚、大麦饭、小麦面,季夏用之。《农桑通诀》:夏曰䅖青。〈注〉夏日草茂时,开垦荒地,谓之䅖青。《熙朝乐事》:西湖,夏夜,观荷最宜。风露舒凉,清香徐细,傍花浅酌,如对美人倩笑款语时也。
《林下盟》:暑月,晚凉,浴罢,杖履逍遥临池观月,乘高取风,采莲,剥芡,剖瓜,雪藕,白醪三杯取醉,而适其为乐,殆未可以一二数也。
《清閒供》:夏时,清晨起,芰荷为衣,傍花枝,吸露润肺,禺中披古图画,展法帖,临池;晌午,脱巾石壁,据匡床,谈齐谐山海,倦则取左宫枕,烂游华胥国。午后,刳椰子,杯浮瓜,沉李,捣莲花,饮碧芳酒。日晡,浴罢,朱砂温泉掉小舟,垂钓于古藤曲水边。薄暮,箨冠,蒲扇,立层冈,看火云变现。
《瓶花月表》:夏花小友,菖蒲,紫兰,艾,水葱,茴香。
《海槎馀录》:椰子树,初栽时,用盐一二斗,先置根下,则易发。其俗家之周遭,必植之,木干最长至斗大,方结实。摘食时在五六月之交,去外皮则壳实圆而黑润,肉至白,水至清且甜,饮之可祛暑气。今行商悬带椰瓢,是其壳也。
儋耳境,山百倍于田,土多石少,虽绝顶亦可耕植。黎俗四五月,必集众斫山木,纵火烧尽成灰,不但根干无遗,上下尺馀亦且熟透。徐徐锄转,种旱稻,曰山禾。米粒大而香,可食,连收三四熟。
《楚小志》:渚宫,即楚顷襄王之离宫,而宋玉之故宅也。相传城西南,某卫尉别业向,是五代高从诲池亭故地。夏时藕花,菱叶清涟碧漪,彷佛南朝馀艳。
《燕山纪游》:圣水寺,下临涧泉,阁后一松,直而多荫,松后石窟,夏月阴凉,坐久毛发尽竖。
田家五行:杞花,夏月开,结实主水。
《销夏》:东坡云:夏日,与王朗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诗: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环城三十里,去去皆佳绝。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
《涌幢小品》:吴中五六月间,梅雨既过,必有大风连数日,土人谓之舶䑲风,云是舶商请于海神得之。凡舶遇此风,日行数千里,虽猛而不为害。四明钱塘商,至夏中毕集者,此风致之也。
《本草纲目》:指甲花,有黄、白二色,夏月开,香似木犀,可染指甲,过于凤仙花。
莲藕,以莲子种者,生迟;藕芽种者,最易发。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长者至丈馀。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丝菜。
夏,衣生黴点,梅叶煎汤洗之,即去。
饭豆,小豆之白者也。大如菉豆而长。四五月种之,苗叶似赤小豆而略大,可食。
朱砂根,生深山中,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甚赤,夏月长茂,根大如著,赤色,气味苦凉,无毒。治咽喉肿痹,磨水或醋咽之,甚良。
鸠有白鸠、绿鸠。今夏月出一种糠鸠,微带红色,小而成群,好食桑葚及半夏苗。
旋覆,一名盗庚。庚者,金也。谓其夏开黄花,盗窃金气也。蔷薇,野生林堑间,四五月开花,四出人家,栽玩者茎粗叶大,延长数丈,花亦厚大,有白黄红紫数色,最大者名佛见笑,小者名木香,皆香艳可人。
《田家杂占》:夏夜见星密,主热。
芦苇之属,丛生于地,夏月暴热之日,忽自枯死,主有水。
凡鲤鲫鱼,在四五月间,得暴涨必散子,散不尽,水未止。盛散,水必定。
《名胜志》:楼儿井,在高唐州城内西南隈,水极清甘。夏月久贮,不变。
大方湖,在郯城县西南十五里,方广百亩,夏月莲花盛开,香闻数里。
萧山县西翠嶂山,一名夏驾山。夏驾者,以夏时水涨此山,若驾于湖中也。

夏部外编

《销夏》:唐高宗,盛夏须雪及枇杷、龙眼,明崇俨坐顷往阴山取雪,岭南取果子,并到食之。时四月,瓜未熟,上思之,俨索百钱将去,须臾得一大瓜,云缑氏老人园内得之。上追老人,至,问之。云土埋一瓜,拟进,适看,惟得百钱耳。
《佛国记》:白耳龙与众僧作檀越,令国内丰熟雨泽以时,每至夏,龙辄化形作小蛇,两耳边白,众僧识之。《琅嬛记》:沈休文雨夜,斋中独坐,风开竹扉,有一女子携络丝具,入门便坐。风飘细雨如丝,女随风引络,络绎不断。断时亦就口续之,若真丝焉。烛未及跋,得数两,起赠沈,曰:此谓冰丝,赠君造以为冰纨。忽不见。沈后织成纨,鲜洁明净,不异于冰。制扇,当夏日,甫携在手,不摇而自凉。
《销夏》:梅仙祖师唐僧,常学道于白云山,笃戒行。夏月偶坐化于梅树下,数里间闻梅花香,经旬不息,远近异之。
《宣室志》:有董观者,尝为僧,居于太原佛寺。太和七年夏,与其表弟王生南游荆楚。后将入长安,道至商,于一夕舍山馆中。王生既寐,观独未寝,忽见一物出烛下,既而掩其烛,状类人手而无指,细视烛影外,若有物。观急呼王生。生起,其手遂去。观谓王曰:慎无寝,魅当再来。因持梃而坐伺之。良久,王生曰:魅安在,兄妄矣。既就寝,顷之,有一物长五尺馀,蔽烛而立,无手及面目。观益恐,又呼王生。生怒不起,观因以梃揕其首,其躯若草,所穿,梃亦随入其中,而力取不可得。俄乃退去。观虑又来,迨晓不敢寝。明日访馆吏,吏曰:此西数里有古杉,尝为魅,疑即所见也。即与观及王生径寻,果见古杉,有梃贯其柯叶间。吏曰:人言此为妖且久,未尝见其真。今则信矣。急取斧,尽伐去之。
《铁围山丛谈》:宣和岁己亥夏,都邑大水,几冒入城隅,高至五七丈,久之方得解。时泗州僧伽大士,忽见于大内明堂顶,云龙之上,凝立空中,风飘飘然,吹衣为动。旁侍惠岸木叉,皆在焉。又有白衣巾裹跪于僧伽前者,若受诫谕状,莫识何人也。万众咸睹,迨夕而没。白衣者,疑为龙神之徒,为僧伽所降伏之意尔。上意甚不乐。
《销夏》:杜徽之夏日,尝随莫月鼎入西山,至湖上,热甚。月鼎曰:吾借一把伞,与汝共戴。乃向空嘘气,忽黑云二穗随而覆之。
《庚己编》:冯汉,字天章,为吴学士,居阊门石牌巷口一小斋庭前,杂植花木,潇洒可爱。夏月薄晚,浴罢,坐斋中榻上。忽睹一女子,绿衣翠裳,映窗而立。汉叱问之,女子敛袂拜曰:儿焦氏也。言毕,忽然入户。熟视之,肌体纤妍,举止轻逸,真绝色也。汉惊疑其非人,起,挽衣相狎之。女忙迫,截衣而去。仅执得一裙角,以置所卧席下,明视之,乃蕉叶耳。先是,汉尝读书邻僧庵中,移一本植于庭,其叶所断裂处,取所藏者合之,不差尺寸。遂伐之,断其根,有血。后问僧,云:蕉尝为怪,惑死数僧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