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四十六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二十
  宋一〈太祖建隆三则 乾德六则 开宝九则 太宗太平兴国七则 雍熙四则 端拱二则 淳化五则 至道三则 真宗咸平六则 景德四则 大中祥符九则 天禧五则 乾兴一则〉

庶徵典第四十六卷

星变部汇考二十

宋一

太祖建隆元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建隆元年六月癸酉,有星赤色,出心。甲申,有星赤色,出太微垣,历上相。 按《天文志》:十月癸酉,荧惑犯进贤。十一月乙卯,荧惑犯氐。 又按《志》:正月甲子,太白犯荧惑于娄。十月壬申,又相犯于轸。 又按《志》:正月戊午,有星出东北方,青赤色,北行,初小后大,尾迹断续,光烛地。四月,有星出天市垣。六月癸酉,有大星赤色,出心大星。甲申,有星赤色,出太微垣,历上相。乙未,有大星色赤,流虚东北。九月癸亥,有星出昴。甲子,有星如缶,出卯,光明烛地。十二月戊辰,有星青赤色,出参旗西南,慢行而没,苍光烛地。建隆二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二年五月乙丑,天狗堕西南。 按《天文志》:十一月癸未,月犯岁星。 又按《志》:四月乙巳,岁星犯左执法。五月己丑,犯东井。十月乙巳,犯亢。又按《志》:八月戊申,荧惑犯哭星。九月乙酉,犯壁垒阵。
又按《志》:九月丁丑,太白犯南斗。 又按《志》:十二月

己酉,客星出天韨垣宗人星东,微有芒彗。 又按《志》:五月己丑,天狗堕西南。〈按《本纪》作乙丑,互异。〉
建隆三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乙巳,月犯岁星。 又按《志》:四月壬辰,月犯舆鬼。庚子,犯氐。五月甲子,犯左执法。六月丙申,犯房第一星。十二月庚戌,入南斗魁。 又按《志》:十月甲辰,荧惑犯氐。十二月庚戌,入天籥。 又按《志》:十一月壬申,岁星与荧惑合于房。 又按《志》:十一月甲戌,荧惑犯岁星于房。又按《志》:正月辛未,客星西南行入氐宿,二月癸丑,至七月没。 又按《志》:六月丁酉,有星出天市,入南斗魁。
乾德元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乾德元年二月丙午,有星如桃,色赤,出弧矢东南没,有光明。
乾德二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乙丑,有星黄白色,出太微五帝南,速行至外厨没,其体散落,光烛地。
乾德三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三年八月辛酉,寿星见。 按《天文志》:九月乙亥,荧惑犯司怪。 又按《志》:八月庚申,太白犯太微上相。 又按《志》:八月辛酉,老人星见。 又按《志》:六月丁巳,有星如桃,色黄赤,出北斗魁,经太微垣北,过角宿西,渐大,行五尺馀,没,尾迹凝天有光明。十二月丁巳,有星出天河,青白色,南行至天仓没,初小后大,光烛地。
乾德四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四年五月辛卯,荧惑犯轩辕。六月甲午,月犯心前星。 按《天文志》:二月癸卯,月犯五车。
又按《志》:四月壬子,荧惑入舆鬼,犯积尸。五月辛卯,

犯轩辕。 又按《志》:六月辛丑,太白犯右执法。 又按《志》:六月甲辰,太白犯荧惑于张。 又按《志》:六月己亥,太白与荧惑合于张。 又按《志》:八月乙卯,老人星见。
又按《志》:正月乙未,有星出天社,青白色,速行,尾迹

三丈馀,初小后大,没,有光明。四月甲寅,有星出天乳,青赤色,东南行,贯房没,光烛地。闰八月己丑,有星出天船,青白色,西南速行,没于文昌。
乾德五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五年三月,五星聚奎。 按《天文志》:正月壬子,月犯南斗魁。七月下未,犯昴。十月己巳,掩昴。 又按《志》:九月戊申,荧惑犯舆鬼。十二月戊辰,犯五诸侯。 又按《志》:八月辛酉,太白犯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五星如连珠,聚于奎、娄之次。
《铁围山丛谈》:太祖皇帝,应天顺人,肇有四海,受禅行八年矣。当乾德之五祀,而五星聚奎明,大异常奎,下当曲阜之墟也。时,太宗适为兖海节度使,则是太宗再受命之祥。此所以国家传祚圣系,皆自太宗应符。既同乎汉祖,而卜年,宜过于周历矣。
乾德六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正月戊申,老人星见。
开宝元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元年六月丁丑,太白昼见。戊寅,复见。 按《天文志》:正月辛卯,月犯昴。 又按《志》:五月壬子,荧惑犯太微上将。六月壬戌,掩心大星。 又按《志》:十一月庚寅,太白犯房。 又按《志》:六月丁丑,太白昼见。戊寅,复见。 又按《志》:正月壬寅,岁星与填星、太白合于娄。 又按《志》:七月戊子,有星出大角,青白色,北行没,明烛地。九月戊子,有星出文昌,赤黄色,东北速行而没。
开宝二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秋七月乙亥,寿星见。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丙戌,月犯昴。 又按《志》:七月乙亥,荧惑犯舆鬼。八月戊寅,掩积尸。 又按《志》:七月丁亥,老人星见。 又按《志》:六月己卯,有星出河鼓,慢行,明烛地。开宝三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九月乙卯,月犯填星。 又按《志》:六月乙未,月犯东井。十月癸未,犯天关。 又按《志》:八月壬辰,荧惑犯房。 又按《志》:五月庚戌,太白与填星合于毕。六月乙未,与岁星合于东井。 又按《志》:九月庚午,广州民见众星皆北流。按《陆游·南唐书》:开宝三年夏,太白昼见。
开宝四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四年八月辛卯,景星见。 按《天文志》:四月己巳,太白犯东井。 又按《志》:十月甲辰,太白犯荧惑于牵牛。 又按《志》:八月辛卯,有星出织女,西北行,尾迹三丈馀,没,久有声。
开宝五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七月庚辰,月犯东井。 又按《志》:二月己卯,荧惑退入太微,犯上相。七月甲子,入氐。 又按《志》:七月乙丑,填星犯东井。
又按《志》:十一月己未,太白犯哭星。 又按《志》:十月

甲辰,太白与荧惑合于牵牛。 又按《志》:八月乙巳,有星出王良,西北行,四丈馀,有声而散。
开宝六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六年冬十月戊子,流星出文昌、北斗。 按《天文志》:三月丁巳,月犯毕大星。
开宝七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九月甲午,有星出室,西北行,星体散落有声,明烛地。
开宝八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八年六月甲子,彗出柳,长四丈,辰见东方。 按《天文志》:六月甲子,彗星出柳,长四丈,辰见东方,西南指,历舆鬼至东壁,凡十一舍,八十三日而灭。
《陆游·南唐书》:乙亥岁三月,彗出五车,色白,长五尺。夏六月,转见西方,犯太微,六十日灭。
开宝九年,星变。
《宋史·太祖本纪》:九年六月乙卯,荧惑入南斗。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己亥,月掩荧惑。八月甲戌,与太白合。 又按《志》:十月甲寅,有星出天船,赤黄色,至天棓,星体散落,明烛地。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乙亥,老人星见。
太平兴国五年七月乙丑,月掩五诸侯。八月己卯,老人星见。
太平兴国六年八月戊子,太白入太微,犯右执法。己卯,老人星见。
太平兴国七年二月丙子,月犯舆鬼。三月丙申,犯昴。按以上《宋史·太宗本纪》俱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太平兴国八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八年七月辛巳,月凌岁星。 又按《志》:三月癸未,月入南斗魁。八月戊寅,犯昴。壬午,犯舆鬼。庚寅,犯角。十月癸未,犯东井。乙巳,犯心后星。 又按《志》:七月丙寅,岁星入张。 又按《志》:七月癸亥,荧惑入舆鬼。 又按《志》:三月乙巳,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八月辛卯,老人星见。 又按《志》:二月甲辰,客星出太微垣端门东,近屏星,北行。 又按《志》:三月丙寅,有星昼出西南,当未地,青白色,尾迹二丈馀,没于东北,有光明。七月辛巳,有星如称权,没于娄。八月壬寅,有星出紫微钩陈东,赤黄色,向北速行,近北极没。 按《温仲舒传》:仲舒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秋,彗星见,召对便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馀,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顺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
太平兴国九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年正月庚申,月掩五车东南星。甲戌,入南斗魁。二月壬辰,犯七星。丁巳,犯五诸侯。丙午,犯舆鬼。五月甲寅,掩星第三星。六月壬寅,犯昴。七月甲子,又犯。癸酉,犯五诸侯第三星。九月丁未,犯南斗魁。甲子,犯昴。己巳,入舆鬼,掩积尸。十二月丙戌,掩昴。
雍熙元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雍熙元年正月辛巳,岁星犯灵台第一星。 又按《志》:七月乙卯,荧惑入东井。十二月辛巳,逆犯轩辕第二星。 又按《志》:二月壬辰,太白犯昴。八月壬寅,犯轩辕第一星。十一月戊戌,入氐。戊午,又犯心前星。己未,又犯大星。 又按《志》:十月丁酉,有星出昴,赤色,东南蛇行,二丈馀没。雍熙二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二年闰九月癸未,太白入南斗。按《天文志》:正月庚午,月入南斗魁。二月丙戌,犯舆鬼西北星。三月戊申,犯昴。四月乙丑,掩心后星。五月丙辰,犯房第二星。闰九月丁亥,掩昴。十月辛酉,犯轩辕,掩御女。 又按《志》:闰九月癸未,太白入南斗魁。 又按《志》:七月丙戌,荧惑与岁星合于轸。 又按《志》:正月壬戌,有星出东井,其大倍于金星,入舆鬼没。
雍熙三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七月癸巳,荧惑入舆鬼。九月乙亥,犯轩辕御女星。 又按《志》:八月己酉,老人星见。
雍熙四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十月癸卯,太白犯进贤。 又按《志》:十二月丁巳,太白与填星、岁星合于南斗魁。 又按《志》:八月辛亥,老人星见。 又按《志》:六月庚戌酉初,有星出西北,色青白,入浊,当戌地,有声如雷。八月乙亥,有星出天关东,色赤黄,尾贯月。
端拱元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端拱元年八月乙卯,寿星见丙地。
《天文志》:二月戊申,月犯填星。辛亥,犯岁星。六月

丁卯,掩填星。 又按《志》:八月壬戌,月掩建第一星。甲戌,掩建星。十二月乙亥,犯房。 又按《志》:六月己丑,荧惑入舆鬼,犯积尸。八月戊午,又犯轩辕大星。九月甲申,犯灵台。壬辰,犯太微上将。乙巳,犯右执法。十月癸亥,又犯左执法。十一月甲申,犯进贤。 又按《志》:闰五月庚寅,填星退行犯建星,相去五寸许。 又按《志》:十月辛巳,太白犯哭星。癸未,犯天垒。 又按《志》:八月乙卯,老人星见。 又按《志》:四月辛亥,有星出天津,赤黄色,蛇行,有声,明烛地,犯天津东北。闰五月辛亥丑时,有星出奎,如半月,北行而没。乙卯,有星出紫微钩陈西,色青,尾迹短,赤光照地,北行而没。九月癸丑,有星出西南,如太白,有尾迹,至中天。旁出一小星,行丈馀,又出一小星,相随至五车没。
端拱二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上避正殿,减常膳。八月丙辰,大赦,是夕,彗不见。冬十月,以岁旱、彗星谪见,诏曰:朕以身为牺牲,焚于烈火,亦未足以答谢天谴。当与卿等审刑政之阙失、稼穑之艰难,恤物安人,以祈元佑。 按《天文志》:四月辛酉,月犯角左星。 又按《志》:二月辛未,荧惑退行犯亢。六月壬申,犯氐东南星。八月丙寅,犯天江。十一月庚辰,犯哭星。十二月己巳,犯房,又犯钩钤。 又按《志》:五月己亥,太白犯毕右股第一星。六月乙卯,犯天关。七月壬申,犯舆鬼东南星。八月壬子,犯轩辕大星。九月庚辰,犯左执法。 又按《志》:正月丁亥,辰星犯岁星于须女。十一月壬辰,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九月乙巳,填星与荧惑合于危。 又按《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见。 又按《志》:七月戊子,彗星又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辰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又按《志》:七月丁亥,客星出北河星西北,稍暗,微有芒彗,指西南。 又按《志》:四月辛亥戌时,有星出东南,色白,坠于氐、房间。壬申,有星出渐台,血色赤,东南急行,掩左旗,过河鼓没。
《玉海》:端拱二年,赵普为相,因星变言司天谄谀,请诘其情。
淳化元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淳化元年六月庚午,太白昼见。秋七月丁丑,太白复见。九月辛巳,荧惑入太微垣。十月乙巳,荧惑陵左执法。十一月戊戌,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四月丙辰,月犯角大星。七月甲午,犯毕。丙辰,掩毕左股第二星。九月辛巳,犯牵牛。十一月乙未,犯角大星。 又按《志》:八月戊申,荧惑犯轩辕大星。壬申,犯灵台。九月庚辰,犯太微上将。壬辰,犯右执法。癸巳,又犯左执法。 又按《志》:六月庚申,太白犯太微垣,入端门。 又按《志》:六月庚午、七月丁丑、十一月戊戌,太白皆昼见。 又按《志》:十一月丙申,月与荧惑合。 又按《志》:八月丁卯,老人星见。 又按《志》:正月辛巳,客星出轸宿,逆至张,七十日,经四十度乃不见。 又按《志》:九月辛巳,有星出羽林,色青,南行,光夺月。十二月壬午,流星出天关,南行,历东井、郎位、摄提,至大角东北坠于地,光芒四照,声如隤墙。
淳化二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六月己丑,月犯岁星。 又按《志》:四月庚辰,月犯氐东南星。六月乙亥,入氐。十二月乙亥,犯毕。丙戌,入氐。 又按《志》:正月丙戌,荧惑犯房第一星。四月丁亥,犯天江。 又按《志》:三月癸丑,太白犯岁星于娄。 又按《志》:正月癸丑,填星与太白合于须女。 又按《志》:三月癸丑,太白与岁星合于娄,太白在南。 又按《志》:八月辛未,老人星见。 又按《志》:正月丙申,有星出水府西,色赤黄,经参旗分为三星,相从至天苑东没,光烛地。七月癸酉,有星出云雨侧,色青白,缓行三尺馀,没。
淳化三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癸亥,月与太白合。九月戊午,掩荧惑。十二月甲申,与荧惑合。 又按《志》:十一月癸卯,月入毕,掩大星。乙卯,入氐。
又按《志》:十月乙巳,荧惑犯左执法。十一月己亥,荧

惑入氐。 又按《志》:九月辛丑,太白犯右执法。癸卯,犯太微端门。十月壬午,入氐。 又按《志》:正月丙辰,太白与荧惑合于娄,岁星在胃。 又按《志》:八月戊寅,老人星见。 又按《志》:三月己酉未时,西北方有星西北速行,色青白,有尾迹。四月己卯,有星出文昌,西南速行至柳,分为二星而没。六月己丑,有星出天市垣屠肆东,色青白,西北慢行丈馀,分为三星,从而没。
淳化四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十月癸未,月与辰星合。 又按《志》:九月癸巳,月掩牵牛。闰十月丁未,月入太微端门。 又按《志》:四月戊辰,荧惑入羽林。丙子,犯氐。 又按《志》:十月乙丑,太白犯南斗魁第二星。 又按《志》:九月己卯,老人星见。 又按《志》:五月乙未平明,有星东南出南斗,色青白,西北行而没。淳化五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己亥,月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丙寅,月犯轩辕大星。五月丁未,入毕。十月庚子,凌轩辕大星。丙午,入氐犯东北星。 又按《志》:三月甲戌,荧惑犯东井西垣第一星。十月己未,入氐。十一月癸丑,犯房第一星。 又按《志》:六月丙午,太白、岁星相犯于柳。十一月丙子,太白犯辰星于虚。 又按《志》:六月丙午,岁星与太白合于柳。又按《志》:八月乙丑,老人星见。 又按《志》:八月己酉,常星未见,有星出东方,色青白,东北慢行,至浊没,大约出奎、娄间。九月庚午,有星出昴北,缓行,过卷舌,至砺石没。
至道元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至道元年三月乙卯,月犯岁星。 又按《志》:六月辛巳,月入太微。十一月乙卯,犯毕大星。甲子,入太微。 又按《志》:十一月庚戌,岁星犯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癸巳,太白凌东井第一星。五月壬戌,太白犯轩辕大星,相去一尺许。十一月庚戌,入氐。 又按《志》:五月戊午,荧惑犯填星于奎。 又按《志》:五月庚戌,岁星与太白、太阴同度,不相犯。 又按《志》:五月乙卯,填星与荧惑合于东壁。 又按《志》:五月丙辰,太白与岁星合于七星,不相犯。 又按《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见。 又按《志》:四月乙巳,常星未见,有星出心北,色青赤,急行而坠。七月癸丑,有星出危,色青白,入羽林没。
至道二年,星变。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丁卯,荧惑守昴。三月,守东井。闰七月丁亥,犯毕北小星。十月己未,入太微。甲子,入氐。十一月丁亥,又入太微。又按《志》:闰七月己亥,老人星见。 又按《志》:五月辛丑,有星出紫微北,尾迹丈馀,如彗而有声,坠于壁、室间。五月己未,日未及地五尺间,有星出中天,色赤黄,有尾迹,东行速行二丈馀,没。六月己卯,有星出牵牛西,历狗国,光芒丈馀,坠东南,及地无声。又有星出翼,贯天庙,坠于稷星东,光烛地。九月丁酉平明,有星出北方,东行三丈馀,分为三星,从而没。
至道三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三年即位。八月戊申,太白犯太微。戊午,荧惑入东井。九月丁丑,二星陨西南。 按《天文志》:八月戊申,月犯填星。十二月癸丑,犯岁星。 又按《志》:九月癸未,月入轩辕。 又按《志》:十月丁巳,岁星入氐。 又按《志》:五月庚午,荧惑入太微端门。八月庚子,掩南斗魁。己未,入东井。 又按《志》:八月戊申,太白犯太微上将。 又按《志》:八月辛丑,老人星见。 又按《志》:九月丁丑,有星二,陨于西南,一出南斗,一出牵牛,有光三丈许。
真宗咸平元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咸平元年春正月甲申,彗出营室北。二月癸巳,吕端等言彗出之应当在齐、鲁分。帝曰:朕以天下为忧,岂直一方耶。甲午,诏求直言,避殿减膳。乙未,虑囚,老幼疾病,流以下听赎,杖以下释之。丁酉,彗灭。 按《天文志》:三月乙丑,月犯荧惑。五月己巳,掩岁星。七月甲子,又犯。十二月甲午,犯填星。 又按《志》:六月壬辰,月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乙酉,岁星退行入氐。七月庚戌,入亢。 又按《志》:四月癸巳,荧惑入舆鬼。 又按《志》:七月癸酉,太白犯角左星。八月,犯轩辕。九月癸亥,犯南斗魁。庚辰,犯太微次将。十一月癸酉,又入轩辕。乙亥,入太微。 又按《志》:二月甲寅,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八月癸丑,老人星见。 又按《志》:正月甲申,彗星又出营室北,光芒尺馀,至丁酉,凡十四日灭。
咸平二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戊子,月犯太白。十一月乙未,犯荧惑。 又按《志》:八月戊午,月入南斗魁。九月癸巳,犯右执法。辛巳,犯轩辕。十月癸亥,犯昴。庚午,入太微屏星。 又按《志》:十一月戊申,荧惑退行犯舆鬼。 又按《志》:七月辛巳,填星犯毕。又按《志》:正月己卯,太白入南斗魁。四月己未,入太微,犯次将,守屏星。甲子,又入。六月丁丑,入东井。 又按《志》:八月癸亥,老人星见。
咸平三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三年六月己未,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壬子,月犯太白。九月辛丑,又犯。 又按《志》:二月乙丑,月犯心中星。五月壬午,犯右执法。戊子,犯心中星。丙申,犯太微上相。六月丁未,与荧惑犯右执法。辛未,入毕。九月庚子,入太微。十月己巳,犯角右星。十二月丙寅,掩心。 又按《志》:二月癸酉,荧惑犯舆鬼。四月辛酉,犯轩辕大星。六月丁未,犯右执法。 又按《志》:二月甲寅,太白犯昴。八月己未,犯轩辕大星。九月壬午,犯右执法。 又按《志》:六月己未,太白昼见经天。
又按《志》:四月癸亥,辰星掩太白。 又按《志》:八月丁

卯,老人星见。
咸平四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四年十二月丙寅,太白昼见南斗。
《天文志》:十月辛酉,月掩荧惑。十一月己丑,又犯。又按《志》:正月戊子,月犯太微上将。丁酉,犯南斗魁。

四月丁未,又犯。六月癸丑,掩房次相。八月乙巳,犯心后星。丙寅,犯轩辕大星。九月乙亥,犯南斗魁。丁酉,犯角大星。十月乙丑,犯五车。十一月乙未,犯心后星。十二月庚戌,犯五车。己未,犯角。壬戌,犯心前星。 又按《志》:八月甲子,荧惑犯舆鬼。十月庚子,犯轩辕。十一月庚寅,犯太微上将。 又按《志》:六月丙申,填星犯东井。十月辛丑,犯井钺。己未,犯东井。 又按《志》:九月乙亥,太白犯房、心。十月丙午,入南斗。闰十二月丙戌,犯角大星。己酉,犯房。辛卯,犯箕。壬辰,犯南斗魁。 又按《志》:十二月丙寅,太白昼见,在南斗。 又按《志》:八月甲子,老人星见。
咸平五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癸巳,月犯岁星。 又按《志》:四月庚辰,月犯心后星。五月戊申,犯南斗魁。七月壬寅,掩箕。甲寅,犯昴。八月庚午,犯南斗魁。辛丑,掩昴。丙戌,犯五诸侯。九月丙辰,犯轩辕大星。十月壬午,犯轩辕小星。甲申,犯右执法。十二月甲申,掩心前星。 又按《志》:四月庚辰,荧惑犯太微上将。甲申,犯太微西垣。壬辰,犯右执法。七月丁巳,犯氐。八月丙子,犯房。 又按《志》:三月戊戌,填星犯钺。 又按《志》:正月丁巳,太白犯心后星。二月庚申,掩昴。壬申,掩五车。
咸平六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六年五月甲午,太白昼见。八月庚午,太白昼见。十一月甲寅,有星孛于井、鬼。 按《天文志》:十一月癸卯,月犯填星。十二月庚子,又犯。 又按《志》:正月戊戌,月犯昴。辛亥,犯房上将次将、心小星。三月丁未,犯心后星。五月丙午,犯轩辕大星。七月甲寅,犯五诸侯东南星。八月甲申,犯轩辕大星。九月癸卯,犯昴。己巳,犯五车。十月庚申,犯南斗魁。丙子,犯舆鬼。十一月戊戌,犯毕。 又按《志》:七月壬寅,荧惑犯舆鬼。八月庚申,犯轩辕大星。九月戊申,犯灵台。十月己未,入太微犯上将。十一月庚寅,犯左执法。壬辰,犯进贤。甲辰,犯太微上相。十二月甲子,又犯进贤。 又按《志》:九月戊戌,填星守舆鬼。 又按《志》:四月庚辰,太白犯舆鬼。五月乙巳,犯轩辕。九月戊申,犯左执法。十一月癸巳,入氐。 又按《志》:五月甲午、八月庚午,太白皆昼见。 又按《志》:正月庚戌,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八月丙子,老人星见。 又按《志》:十一月辛亥,旄头犯舆鬼。甲寅,有彗孛于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馀,历五诸侯及五车入参,凡三十馀日没。 又按《志》:五月乙未,有星出王良西,又出北极稍东北,至垣外没,有声如雷。六月庚午,有星昼出东北方,色黄白,有尾迹。七月壬辰,有星出昴,尾迹丈馀,色白,隐隐有声,至狼星没。十一月癸丑,有星出毕,至屏星北没,尾迹蛇行,屈曲三丈馀,久方没。十二月乙酉,威虏军有星历城西北,尾迹长数里,光照地,落蕃帐,有声如雷者三。
景德元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元年十一月辛亥,太白昼见。
《天文志》:八月壬申,月犯填星。 又按《志》:三月庚

戌,月犯舆鬼。四月辛未,入南斗魁。五月乙丑,入太微端门,犯屏星。六月甲子,掩心后星。丙子,掩昴。戊寅,犯五车东南星。九月戊子,犯南斗魁。十二月辛丑,犯房。
又按《志》:三月丙申,荧惑犯太微上将。戊戌,犯次相。

己酉,犯执法。七月乙丑,犯氐。闰九月庚戌,犯南斗。又按《志》:闰九月丙寅,太白犯南斗。十月丙寅,犯哭。又按《志》:十一月辛亥,太白昼见。 又按《志》:八月癸酉,老人星见。 又按《志》:六月戊午,有星昼出西南方,赤黄,有尾迹,速流丈馀,没。十月戊申,天雄军有星出北方,陨于西北,光丈馀。十二月庚辰,有星出文昌,慢行西北,分为数星,至紫微垣东北没。戊子,有星出昴,至参旗,迸为数星没。
景德二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二年八月辛丑,有星孛于紫微。按《天文志》:五月辛卯,月犯填星。十二月癸未,月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乙卯,月犯昴。七月甲寅,掩心中星。庚午,犯东井北辕。十一月庚申,犯舆鬼。辛未,犯心前星。 又按《志》:八月壬子,岁星入太微。十二月壬辰,犯天樽。 又按《志》:八月丁丑,荧惑犯轩辕大星。甲戌,犯左执法。十二月乙酉,犯氐。 又按《志》:十月丙子,填星守轩辕。 又按《志》:五月己未,太白掩心前星。六月己丑,犯南斗。七月甲寅,犯舆鬼,积尸。八月己丑,犯太微上相。 又按《志》:四月甲辰,太白昼见。 又按《志》:六月己亥,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八月庚辰,老人星见。又按《志》:八月甲辰,客星出紫微天棓侧,孛孛然如粉絮,稍入垣内,历御女、华盖,凡十一日没。 又按《志》:正月丙子,日未没,有星速流西南。二月己亥,有星出太微上将,光烛地。四月癸卯,有星北流入天仓,尾迹丈馀。十月戊寅,有星出太微垣内屏北,至翼分为三星,随而没,尾迹青白色。十一月壬子,有星昼出南,声如雷,光烛地。
景德三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三年三月乙巳,客星出东南。五月壬寅,周伯星见。七月乙巳,太白昼见。十一月壬寅,周伯星再见。十二月癸酉,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己卯,月犯昴。十一月己酉,又犯。 又按《志》:十月戊寅,岁星犯轩辕大星。 又按《志》:正月己巳,荧惑犯房上相。庚午,犯次相。二月甲戌,犯钩钤。丙寅,犯房次相。三月丁未,守心。乙丑,犯钩钤。丙寅,又退行犯房次相。七月丁酉,犯天江。 又按《志》:十一月甲子,太白犯西咸。
又按《志》:五月癸亥,填星犯轩辕。九月戊辰,犯灵台。又按《志》:七月乙巳,太白昼见。庚申,又见。十二月癸

酉,又见。 又按《志》:七月戊辰,辰星犯岁星。己酉,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七月己酉,辰星与岁星、太白合于柳。 又按《志》:八月庚寅,老人星见。 又按《志》:四月戊寅,周伯星见,出氐南骑官西一度,状如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鉴物,历库楼东,八月,随天轮入浊,十一月,复见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辰见东方,八月西南入浊。 又按《志》:三月乙巳,客星出东南方。 又按《志》:五月乙卯,有星出天津东北、紫微垣北,分为四星,随而没,赤黄,有尾迹。六月乙亥,有星出云雨星北,至羽林天军南,迸为三星没。丁酉,有星出胃北,入天囷,迸为数星,光烛地。七月庚申,有星出灵台,有炬彗,声如雷,至南浊没,赤光烛地。十一月辛丑,有星出中台东北,速流,有声,光烛地。 按《周克明传》:克明,开宝中迁春官正。景德初,召试中书,赐同进士出身。三年,有大星出氐西,众莫能辨;或言国皇妖星,为兵凶之兆。克明时使岭表,及还,亟请对,言:臣按《天文录》《荆州占》,其星名曰周伯,其色黄,其光煌煌然,所见之国大昌,是德星也。臣在涂闻中外之人颇惑其事,愿许文武称庆,以安天下心。上嘉之,即从其请。拜太子洗马、殿中丞,皆兼翰林天文,又权判监事。 按《张知白传》: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治道之要。帝谓宰臣曰:知白可谓乃心朝廷矣。
《玉壶清话》:景德三年,有巨星见于天氐之西,光芒如金圆,无有识者。春官正周克明言:按《天箓》《荆州占》,其星周伯,语曰:其色黄金,其光煌煌,所见之国,太平而昌。又按《元命苞》此星一曰德星,不时而出,时方朝野多欢,六合平定,銮舆澶渊,凯旋万域,赋敛无横,宜此星之见也。克明本进士,献文于朝,召试中书,赐上及第。
景德四年,星变。按《宋史·真宗本纪》:四年六月丁未,司天监言五星聚而伏于鹑火。 按《天文志》:六月壬午,月掩南斗。戊午,犯天关。七月庚午,掩氐。辛未,犯房次相。八月甲寅,犯东井。九月己巳,犯建星。十二月丙戌,犯氐。 又按《志》:闰五月己巳,岁星犯轩辕大星。九月乙亥,入太微。又按《志》:八月丙申,荧惑与岁星犯太微上将。己酉,犯右执法。十一月丙寅,犯氐。丙戌,犯西咸。 又按《志》:八月辛亥,填星入太微右掖。乙卯,又入太微。 又按《志》:九月戊子,辰星见东方在亢。 又按《志》:七月癸巳,荧惑犯岁星。八月乙未,荧惑又犯岁星。 又按《志》:九月戊子,岁星与填星合于翼。 又按《志》:七月,五星当聚鹑火而近太阳,同时伏。 又按《志》:二月己卯、八月甲午,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三月庚申,有星昼出南方。六月丙辰,有星出北方,慢流至八谷,迸为数星没,光烛地。己未,有星出天市,分为三星,至尾没。七月辛卯,有星出败瓜南,慢流,历河鼓,入天市,至宗人东北,迸为二星没,色赤黄,有尾迹。十二月癸巳,有星出弧矢,赤黄色,尾迹丈馀,光烛地,速流入浊。
大中祥符元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秋七月庚申,太白昼见。冬十月,五星顺行同色。 按《天文志》:六月壬寅,月犯建星。八月丁未,犯毕。戊申,犯天门。己酉,掩东井。九月癸亥,掩南斗杓。十一月甲午,犯牵牛。十二月丁酉,犯毕。丙午,掩角左星。己酉,犯房上相。 又按《志》:正月甲子,岁星犯右执法。四月丁未,入太微。七月己未,又在太微。 又按《志》:九月戊辰,荧惑犯壁垒阵。 又按《志》:七月丁卯,太白犯水位。庚辰,犯舆鬼。丁亥,犯权。八月辛丑,犯轩辕大星。丁未,犯轩辕少民。 又按《志》:七月庚申,太白昼见。 又按《志》:九月壬申,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九月乙酉,太白与岁星合于角、亢。 又按《志》:正月丁亥、八月丙申,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二月戊申,有星十馀,急流入浊,色赤黄,有尾迹。五月辛未,有星如太白,出天市垣宗人东南,尾迹丈馀,阔三寸,向北慢流,至女床西,分为数星没。六月戊申,有星出北斗魁内,赤黄,有尾迹,稍北速行,迸为数星没。八月己丑,有星昼出中天,如太白,有尾迹,急流东南,近日没。九月乙丑,有星出天仓,急流东南,星体散落。大中祥符二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十一月丙子,月犯岁星。 又按《志》:八月丁亥,月在氐。戊子,犯房。乙巳,在东井。九月壬申,又入东井。乙亥,犯轩辕。十月丙戌,犯建星。丁酉,犯毕。十一月丁卯,入东井。丙子,入氐。 又按《志》:十月庚戌,岁星入氐。 又按《志》:十一月乙卯,荧惑犯氐。十二月庚寅,犯东井。 又按《志》:正月辛巳,填星入太微。十月癸巳,犯进贤。十一月乙卯,犯平道。 又按《志》:八月壬寅,太白入氐。九月戊午,在心。戊辰,犯天江。 又按《志》:十一月癸亥,荧惑犯岁星。又按《志》:二月壬辰、八月乙巳,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三月己未,有星出天津南,至离珠没,尾迹五丈馀,照地明。四月丙申,有星出八榖,有尾迹,速流而西,至五车东,迸为数星没。五月乙亥,有星昼出东方,如太白,尾迹赤黄,流至日北没。八月丙申,有星出北斗杓,西南急行,至郎将西,分为数点。九月乙丑,有星出南河,如桃,色赤,至中台没。
大中祥符三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十月丙辰,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壬戌,月入东井。丁卯,在执法南。庚午,犯氐距星。丙子,犯牵牛。二月丁亥,犯毕。闰二月辛未,犯牵牛。三月庚辰,入太微端门。甲申,犯东井。四月甲寅,在轩辕西南。五月丁亥,在氐西北。七月戊戌,犯毕大星。八月己丑,犯毕。戊辰,犯东井。十月庚申,犯毕。乙丑,在轩辕西南。戊辰,犯左执法。庚午,入亢距星。十一月丙申,犯进贤。十二月丁巳,犯东井。 又按《志》:四月庚申,岁星退行入氐。丙子,守氐。 又按《志》:四月辛卯,荧惑犯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辛卯,填星犯进贤。五月癸卯,又犯。十一月戊寅,犯亢。 又按《志》:正月戊辰,太白犯牵牛。 又按《志》:二月辛巳、八月己酉,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三月丁未,有星出天市宗人东北,尾迹三丈,至左旗,迸为数星没,光烛地。五月丁亥,有星出北斗魁,如桃,色青白,尾迹二丈馀。六月丁巳,有星出文昌,至上台没。乙卯,有星出传舍,如桃,色赤黄,至紫微没。壬申,有星出建星,入南斗没,赤黄,有尾迹。七月庚辰,有星出宗人西,北流入浊,光照地。八月丁未,有星出贯索,至帝席没,尾迹光明。壬戌,有星出文昌,至北极没,尾迹丈馀。九月庚辰,有星出轩辕左,入太微垣没。十月庚戌,有星出东方,赤黄,无尾迹,分为数星,稍南没。
大中祥符四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四年六月丙午,太白昼见。八月乙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丁丑,月犯太白。二月壬辰,月犯填星。八月丙寅,月犯太白。 又按《志》:正月壬午,月犯毕。三月乙酉,入太微。五月癸未,在氐。戊子,犯牵牛。六月庚戌,入氐。戊辰,在东井。七月戊寅,犯西咸。癸未,犯牵牛。癸巳,掩毕大星。八月乙巳,在氐。己酉,犯建。庚戌,犯牵牛。十月乙卯,犯毕。辛酉,犯轩辕御女。十一月乙酉,犯东井。十二月戊午,入太微,掩左执法。己未,在进贤西南。辛卯,入氐。 又按《志》:六月己巳,岁星犯天江。 又按《志》:三月庚寅,荧惑犯东井。五月乙亥,入舆鬼。 又按《志》:十二月壬寅,填星入氐。 又按《志》:四月甲子,太白犯舆鬼。五月戊子,犯轩辕大星。丙申,犯轩辕少民。九月己丑,犯右执法。乙未,犯左执法。十月戊申,在进贤西南。十一月丁亥,犯房上相。十二月壬戌,犯建星。 又按《志》:六月己巳,辰星犯轩辕大星。 又按《志》:六月丙午、八月乙巳,太白皆昼见。 又按《志》:十一月庚午,太白犯填星。辛未,辰星犯填星。又按《志》:正月戊寅、八月丙寅,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正月丁丑,客星见南斗魁前。 又按《志》:二月辛亥,有星出东方,尾迹赤黄,二丈馀。四月乙丑,有星出柳,色赤黄,至翼没。五月戊子,有星出东方,赤黄色。六月壬戌,有星出东觜北,流入浊。七月壬申,有星出紫微宫,速流至天皇没。戊寅,有星自内阶流经文昌,至上台,迸为数星,随而没。十月戊午,有星出东北,入浊。又星出七星南,至天稷没,尾迹丈馀。
大中祥符五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三月癸未,月犯填星。六月乙巳,又犯。 又按《志》:二月戊申,月入东井。壬子,入太微。癸丑,犯执法。三月庚辰,入太微,犯屏星。五月甲戌,犯太微上将。壬午,犯建。癸未,犯右执法。六月壬寅,又犯。丙午,入氐。七月丁丑,犯建星。戊寅,犯牵牛。八月己酉,犯建星。乙卯,犯毕。九月乙酉,入东井。十月庚子,犯牵牛。庚戌,犯毕。戊午,入太微。闰十月丁丑,犯毕。丙戌,入太微端门。十一月丁未,入东井。丁巳,入氐。十二月庚辰,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丁丑,岁星犯牵牛。 又按《志》:七月辛卯,荧惑犯毕。闰十月丁卯,在诸王北。 又按《志》:正月甲戌,填星守氐。九月戊辰,入氐。十月己巳,又入。 又按《志》:十月戊申,太白犯箕。十一月甲申,犯壁垒阵。 又按《志》:正月壬午,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戊申,有星出贯索,经库楼,迸为数星没。八月戊午,有星大小二十馀,皆有尾迹,北流。又一星光烛地,出紫微垣外,尾丈馀,阔三寸许,东北流,至传舍没。庚申,星出天耗北,尾迹十丈馀,明烛地,至文昌没。
大中祥符六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六年夏四月壬午,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丙子,月犯填星。二月丙戌,犯岁星。四月辛巳,又犯。七月癸卯,又犯。十月甲申,犯太白。 又按《志》:正月壬寅,月入东井。二月己巳,又入。癸酉,犯轩辕大星。乙亥,入太微。三月壬寅,又入。四月甲子,在东井。戊辰,犯轩辕大星。庚午,入太微。犯右执法。甲戌,入氐。五月丁未,入太微。甲辰,昏度犯南斗。七月己亥,犯牵牛。庚戌,犯毕。癸丑,掩东井。八月丙戌,入太微端门。九月丁未,犯东井。甲寅,入太微。十月辛未,入毕。庚申,入太微。乙酉,入氐。十一月己亥,犯毕。壬寅,入东井。甲辰,犯舆鬼。辛亥,入氐。十二月己巳,犯东井。 又按《志》:四月乙丑,岁星犯壁垒阵。 又按《志》:正月己亥,荧惑犯毕。丁巳,犯司怪。二月甲戌,掩犯东井。三月己未,犯舆鬼。五月辛丑,犯轩辕大星。 又按《志》:六年四月癸未,填星入氐。十二月丙戌,犯东井。 又按《志》:正月丁酉,太白犯右更。五月戊午,犯天关。六月乙丑,犯罚星。辛未,犯东井。己卯,犯天樽。七月乙未,犯舆鬼。甲寅,犯轩辕大星。八月,犯建。丁丑,掩毕,又犯右执法。 又按《志》:十月壬戌,辰星入氐。 又按《志》:六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 又按《志》:乙巳,有星昼出南方,赤光迸逸,照地明。十一月丁巳,有星出太微郎位东,色赤黄,有尾迹,至轸北,迸为数星没。十二月癸亥,有星出西南,色青白,入东北没。
大中祥符七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七年春正月,太史言含誉星见。七月癸卯,太白昼见。九月丙戌,含誉星再见。 按《天文志》:十二月丁丑,月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甲子,月入东井。三月庚寅,犯天关。丁酉,入太微。四月己巳,入氐。六月庚申,入太微。甲子,入氐。丁卯,犯南斗杓。庚辰,入东井。七月丁未、九月壬寅,又入。十一月癸卯,入太微。癸亥,掩天关。 又按《志》:七月己酉,荧惑犯井钺,又犯东井。八月己卯,犯天樽。 又按《志》:三月丁未,填星犯罚。五月乙酉,填星犯键闭。丙戌,犯舆鬼。六月辛酉,犯房上将。 又按《志》:四月甲子,太白犯东井。六月甲子,犯太微上将。辛未,犯执法。七月丁酉,犯角南星。十一月戊子,入氏。 又按《志》:七月癸卯,太白昼见。 又按《志》:三月乙巳,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癸丑、八月己巳,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正月己酉,含誉星见。其年九月丙戌,又见,似彗有尾而不长。 又按《志》:三月丙戌,有星出南河,大如杯,至玉井没。四月辛酉,星出钩陈,尾迹赤黄。七月丁未,有星昼出东南方,色黄,急流而北。九月辛亥,有星出军市,至柳,迸为三星没。十一月癸未,有星昼出日西南,尾迹二丈馀,阔三寸许,青白色,西流而没。己丑,有星出南河,至弧矢没,光烛地。
大中祥符八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八年五月庚寅,荧惑犯轩辕。 按《天文志》:三月己亥,月犯填星。四月丙辰,掩荧惑。八月癸未,犯镇星。 又按《志》:正月己丑,月犯毕。二月己未,掩东井。乙丑,入太微。三月乙酉,掩天关,又入太微。闰六月壬寅,掩东井。七月乙卯,犯罚星。壬申,犯舆鬼。八月辛巳,入氐。壬午,犯钺。癸卯,入太微。十月壬辰,入东井。辛丑,入氐。十二月丁酉,又入。戊戌,犯房上相。 又按《志》:二月乙亥,荧惑犯五诸侯。三月辛丑,犯舆鬼。四月癸丑,掩井钺。五月丁亥,入太微。庚寅,犯轩辕大星。辛丑,犯太微上将。丙子,犯右执法。 又按《志》:七月癸酉,老人星见。 又按《志》:二月丁卯,有星出郎将北,迸为三星。四月癸丑,有星出亢西,至右摄提,迸为数星,随而没。五月乙酉,有星青白色,出人星,至腾蛇没,光烛地。丙申,有星西南流,迸为数星没,明照地。八月己亥,有星出参,南流入浊。
大中祥符九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九年夏四月庚辰,周伯星见。五月庚午,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五月己巳,月犯岁星。十月戊戌,犯太白。十二月丙戌,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甲寅,月在东井。庚申,犯太微右执法。二月戊子,在太微。三月甲寅,又入。四月丙子,在东井。戊寅,犯舆鬼。癸未,入太微。己丑,掩天江第二星。五月甲寅,在氐。七月乙丑,掩东井。八月丙申,犯轩辕第五星。戊戌,犯太微屏星。九月丁未,犯南斗。十月戊子,犯五诸侯。壬辰,犯太微。十一月甲子,在氐。丁卯,犯天江。十二月丁亥,入太微。 又按《志》:五月辛未,岁星失度。 又按《志》:七月丁巳,荧惑犯天樽。八月丙戌,犯舆鬼。己丑,犯积尸。十月丁丑,犯轩辕大星。十二月丁酉,又犯轩辕。 又按《志》:二月己卯,太白犯昴。甲辰,犯五车。八月癸未,犯轩辕大星。己丑,犯轩辕东南。丙申,在灵台南,相去一尺。九月丙午,犯右执法。壬子,犯左执法。 又按《志》:五月庚午,太白昼见。 又按《志》:六月甲戌,荧惑犯岁星。又按《志》:正月甲寅、八月壬午,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四月庚子,有星昼出,赤黄色,急流西北没。
天禧元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天禧元年正月戊申,月犯岁星。 又按《志》:三月丙午,月犯舆鬼。戊午,犯南斗杓。四月丁丑,入太微。辛巳,入氐。五月甲辰,犯太微。六月丙子,入氐。七月庚子,入太微,犯上相。九月庚申,入太微。十月甲申,犯舆鬼。戊子,入太微端门。十一月丙辰,入太微上相。十二月壬午,犯右执法。 又按《志》:五月戊戌,荧惑犯灵台。己酉,荧惑掩太微上相。丁酉,犯右执法。六月丙子,犯左执法。 又按《志》:二月癸酉,填星犯建星。 又按《志》:七月戊戌,太白犯右执法。八月甲午,犯房次相。十月己巳,入南斗。 又按《志》:四月壬辰,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八月癸巳,老人星见。 又按《志》:四月己巳,有星出轸,至器府北没,光照地。六月,有星出河鼓,速流至天田,迸为数星没。十二月癸巳,有星出东北,尾迹赤黄,急流西南没。
天禧二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二年六月辛亥,彗出北斗魁。秋七月壬申,以星变赦天下,流以下罪减等,左降官羁管十年以上者放还京师,京朝官丁忧七年未改秩者以闻。丁亥,彗没。 按《天文志》:正月甲寅,月入氐。戊午,犯南斗距星。二月丁丑,犯太微屏星。三月乙巳,入太微。六月壬辰,入太微西垣。己亥,犯房。八月乙卯,入太微。九月癸未,入太微,犯屏星。十月庚戌,入太微。 又按《志》:五月庚寅,荧惑入东井。七月癸酉,犯舆鬼。九月辛巳,犯灵台。十月壬辰,犯太微上将。十一月丙寅,犯左执法。甲申,又犯太微上将。十二月壬辰,又犯。乙巳,入太微。己酉,犯氐。 又按《志》:正月丁巳、八月辛卯,太白俱昼见。 又按《志》:六月戊午,太白犯岁星。七月癸酉,辰星犯太白。 又按《志》:八月癸丑,岁星与荧惑合于张。 又按《志》:正月丁巳、八月辛卯,老人星俱见。又按《志》:八月乙卯,有星二,有尾迹,赤黄,一出五车,一出狼北,入浊。戊午,有星出酒旗,至明堂没,光烛地。九月戊子,有星出西南,至天园没。十一月辛酉,有星出南河,色赤黄,至柳没。
天禧三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三年八月辛卯,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四月乙未,月犯荧惑。五月癸亥,又犯。九月己卯,犯岁星。 又按《志》:五月壬戌,月入太微。八月壬辰,入南斗魁。癸卯,犯昴。九月己卯,入太微。十月癸卯,犯轩辕次星。乙巳,犯右执法。丙午,犯角大星。十一月癸酉,入太微。戊寅,犯房。 又按《志》:九月壬戌,岁星入太微。丙寅,犯右执法。十一月己丑,犯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戊辰,荧惑入太微。四月己丑,又入太微,犯右执法。
又按《志》:五月丁卯,填星犯牵牛。 又按《志》:九月己

巳,太白犯左执法。十月庚寅,犯进贤。甲辰,犯亢。十一月乙卯,入氐。 又按《志》:六月辛卯,太白昼见。 又按《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见。 又按《志》:六月辛亥,彗出北斗魁第二星东北,长三尺许,与北斗第一星齐,北行经天牢,拂文昌,长三尺馀,历紫微、三台、轩辕速行而西,至七星,凡三十七日没。 又按《志》:六月乙巳,有星出昴,急流至天仓没。十二月壬寅,有星出轩辕,尾迹黄,慢流至太微垣,久之,有声如雷。
天禧四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四年秋七月丁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乙未,月犯岁星。三月癸亥,又犯。七月辛亥,犯太白。八月庚子,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庚辰,月掩昴。二月壬寅,犯箕。癸卯,犯南斗。三月癸亥,犯右执法。乙丑,掩角右星。戊辰,掩心后星。庚午,入南斗魁。四月乙未,掩房次将。丙申,犯天江。丁酉,犯箕。戊戌,掩南斗魁。五月癸亥,掩心后星。乙丑,入南斗魁。六月丁亥,犯角南星。十一月庚申,掩昴。丁卯,犯轩辕大星。辛未,掩角距星。闰十二月庚申,犯舆鬼。戊辰,犯房。辛未,犯南斗魁。 又按《志》:二月己酉,岁星犯右执法。三月庚申,犯舆鬼积薪,又犯哭星。五月乙丑、七月乙卯,犯右执法。 又按《志》:九月丁卯,荧惑犯灵台。庚午,犯五诸侯。十月辛巳,入太微。丁亥,犯右执法。辛丑,犯左执法。十一月丙寅,掩进贤。闰十二月辛未,入氐。 又按《志》:七月丁巳,太白掩房。己未,犯箕。庚申,入南斗魁。辛未,犯昴。八月乙酉,犯心后星。丁亥,入南斗魁。戊戌,犯昴。庚子,掩五车。 又按《志》:七月丁巳,太白昼见。 又按《志》:八月己亥,老人星见。 又按《志》:正月丁丑,有星出王良,明照地,至腾蛇没。
天禧五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五年六月丙午,太白昼见。八月壬戌,荧惑犯南斗。 按《天文志》:五月辛卯,月犯填星。九月己卯,又犯。 又按《志》:正月壬午,月掩昴。甲申,掩五车东南星。壬辰,犯房上相。丙申,掩心后星。戊戌,入南斗魁。二月己未,入太微端门。三月丙午,犯太微屏星。癸巳,犯南斗。五月庚子,犯五车东南星。六月庚午,犯五诸侯。七月辛巳,掩昴。八月壬戌,犯五车西南星。九月戊子,犯昴。壬辰,犯五诸侯。乙未,掩轩辕大星。十月乙卯,掩昴。丁巳,犯五车。戊午,掩东井。 又按《志》:十二月丁未,岁星犯房。 又按《志》:三月辛卯,荧惑退行犯亢。六月甲寅,入氐。壬申,犯房。七月庚子,犯天江。八月庚戌,掩南斗魁第二星。壬戌,犯南斗。 又按《志》:六月甲寅,太白入东井。七月戊寅,犯舆鬼。壬午,犯五诸侯、箕。丙申,犯轩辕大星。八月壬子,犯太微上相。戊午,犯右执法。 又按《志》:六月丙午,太白昼见。 又按《志》:九月庚子,太白犯岁星。十月己巳,荧惑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丙午、八月乙巳,老人星皆出丙。 又按《志》:四月丙辰,客星出轩辕前星西北,大如桃,速行,经轩辕大星入太微垣,掩右执法,犯次将,历屏星西北,凡七十五日,入浊没。 又按《志》:四月丙辰,有星出轩辕前星,大如桃,状若粉絮,犯次将,入太微垣,历屏星,凡七十五日,入浊没。己未,有星出南方,如二升器,色青赤,北流入浊,尾迹三丈许。七月辛巳,有星出文昌,光明烛地。十月乙巳,有星出天津西。
乾兴元年,星变。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乾兴元年正月丁丑,月犯昴。己卯,又犯五车东南星。辛卯,犯房。四月丙辰,犯南斗魁第二星。五月癸未,犯南斗。七月戊寅,又犯。辛卯,犯东井。癸巳,犯舆鬼。十一月己卯,犯五车。
又按《志》:正月丁丑,岁星犯键闭。二月庚午,犯房。

又按《志》:七月甲午,荧惑犯轩辕大星。九月辛未,入太微。己丑,出太微端门,犯左执法。十一月庚辰,犯亢。又按《志》:五月庚午,太白犯鬼及积尸。七月己卯,犯角。
又按《志》:十一月壬辰,太白昼见。 又按《志》:三月庚

寅,夜漏未上,星出七星,曳尾缓行,至翼没。五月己巳,星出天棓,速行入紫微极星西没。癸酉,星出张,西北入浊。壬午,星出危,赤黄,有尾迹,速行而东,炸烈如迸火,随至羽林军南没,明烛地。己丑,星出北河,至轩辕没。九月己巳,星出羽林,流至刍槁没。己丑,星出天市垣旁,缓行经天,过天市垣,至营室没。壬辰,星出营室,行至天仓没。十月丁酉,星出右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天弁没,明烛地。十一月壬辰,常星未见,有星出五车,南行至奎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