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

 第二十四卷目录

 七政部汇考一
  书经〈虞书舜典〉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篇 陈风东门之池篇 小雅大东篇〉
  尔雅〈释天〉
  史记〈天官书〉
  汉书〈天文志〉
  淮南子〈天文训〉
  张河间集〈灵宪〉
  魏张揖广雅〈七曜行道 星〉
  晋书〈天文志〉
  隋书〈天文志〉
  唐书〈天文志〉
  宋史〈天文志〉
  郑樵通志〈七曜〉

乾象典第二十四卷

七政部汇考一

《书经》《虞书·舜典》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传〉七政,谓日月五星各异政。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己当天心与否。〈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易系辞》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得失由政,故称政也。〈全解〉尧之历象日月星辰,命羲和之四子方,且考四方之中星而已。至舜考察日月之行,加之以五纬之躔,度,然后其法加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岁星日行千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荧惑星日行一万三千八百二十四分度之七千二百五十五;太白、辰星日各行一度,镇星日行四千三百二十分度之百四十五,惟其七政之躔度,其多寡长短之不同。如此故必以璿玑玉衡,然后立法无差忒矣。而王氏云:尧典言历象,舜典言玑衡者,器也。尧典言日月星辰,此言七政。七政者,事也。尧典所言皆道也。于此所言皆器也、事也,此说殊不然。夫尧典所谓历象,即舜典所谓玑衡也。舜典所谓七政,即尧典所谓日月星辰皆在其中矣。岂有道与器与事之异哉。〈集传〉或问:七政诸说如何。〈三山陈氏曰:日月五星,在天之政也。唐孔氏曰:言吉凶各有异政,得失由于君之政也。王氏曰:以人之所取正也。叶氏曰:七者,所以正四时、作万事也。〉曰:陈说叶说主天而言,但叶谓正四时作万事,则不然。日月五星所以成岁,功岂止正四时而已。不若陈说为当。然犹未明。故推其意而足之曰:人有政耳。天岂有政乎。曰:此但譬喻之辞,犹曰五星谓之五纬,星岂有纬乎。以其变动异于经星,故谓之纬。北斗谓之天枢,天岂有枢乎。以其持造化之纲,故谓之枢。日月五星司天之政,亦犹人之有政也。故以政言之耳。唐孔氏说亦有微意,故附见之。〈蔡传〉在察也,美珠谓之璿玑机也。以璿饰玑所以象天体之转运也。衡,横也;谓衡箫也。以玉为管,横而设之,所以窥玑而齐七政之运行。犹今之浑天仪也。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运行于天有迟、有速、有顺、有逆、犹人君之有政事也。〈大全〉林氏曰:玑衡以步七政之轨,度时数,两不差焉。故曰:以齐日月五星在天有常,度其灾祥与政事,相应故曰七政。陈氏经曰:七者,在天之政也。君为天与日月星辰之主,君有缺政则日月薄食、星辰变动,安得而齐。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篇》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朱注〉明星,启明之星,先日而出者也。

《陈风·东门之池篇》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朱注〉明星,启明也;煌煌,大明貌;晢晢,犹煌煌也。

《小雅·大东篇》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
〈朱注〉启明、长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谓之启明;以其后日而入,故谓之长庚。盖金水二星常附日行而或先或后,但金大水小,故独以金星为言也。行,行列也,言启明、长庚亦无实用,但施之行列而已。

《尔雅》《释天》

明星谓之启明。
〈注〉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疏〉孙炎曰:明星,太白也。出东方,高三舍,今曰明星;昏出西方,高三舍,今曰太白。郭云: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然则启明是太白矣。《诗小雅》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不知是何星也。或以在东西而异名,或二者别星,未能审也。

《史记》《天官书》

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注〉索隐曰: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主日,法天;第二曰主月,法地;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罚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名曰七政也。

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
正义曰:晋灼云:太岁在四仲,则岁行三宿;太岁在四孟四季,则岁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岁而周天。索隐曰:姚氏案:天官古云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星,一曰纪星。《物理论》云岁行一次,谓之岁星,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

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正义曰:天官云:岁星者,东方木之精,苍帝之象也。岁星农官,主五谷。《天文志》云:春日,甲乙;四时,春也。五常,仁;五事,貌也。

其趋舍而前曰赢,退舍曰缩。
索隐曰:趋音聚,谓促也。

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索隐曰:太岁在寅,岁星正月晨出东方。按:《尔雅》岁在寅,为摄提格。李巡云言万物承阳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监德:岁星在寅,正月晨见东方之名。

岁星出,东行十二度,百日而止,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复东行。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出,常东方,以晨;入于西方,用昏。单阏岁。
索隐曰:在卯也。岁星二月晨出东方。《尔雅》云卯为单阏。李巡云: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阏。单,尽也。阏,止也。

岁阴在卯,星居子。以二月与婺女、虚、危晨出,曰降入。大有光。
索隐曰:降入,岁星三月,晨见东方之名,其馀准此。

执徐岁:岁阴在晨,星居亥。以三月居与营室、东壁晨出,曰青章。青章甚章。
索隐曰:《尔雅》辰为执徐。李巡云:伏蛰之物皆振舒而出,故曰执徐。执,蛰也;徐,舒也。

大荒骆岁。
索隐曰:《尔雅》云在巳为大荒骆。姚氏云:言万物皆炽盛而大出,霍然落落,故曰荒骆也。

岁阴在巳,星居戌。以四月与奎、娄胃昴晨出,曰跰踵。熊熊赤色,有光。
徐广曰:跰踵,一曰路嶂。索隐曰:《天文志》作路。字诂云,今作踵也。正义曰跰,白边反。踵,之勇反。

敦牂岁。
索隐曰:《尔雅》云在干为敦牂。孙炎云敦,盛也;牂,壮也。言万物盛壮。韦昭云敦,音顿。

岁阴在午,星居酉。以五月与胃、昴、毕晨出,曰开明。炎炎有光。
徐广曰:开明,一曰天津。索隐曰:《天文志》作启明。正义曰:炎,盐验反。

叶洽岁。
索隐曰:《尔雅》云在未为叶洽。李巡云:阳气欲化万物,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

岁阴在未,星居申。以六月与觜觿、参晨出,曰长列。昭昭有光。
正义曰:觜,子斯反。觿,胡规反。

涒滩岁:岁阴在申,星居未。以七月与东井、与鬼晨出,曰大音。昭昭白。
素隐曰:《尔雅》云:在申为涒滩。李巡云:涒滩,物吐秀倾垂之貌。涒,他昆反;滩,他丹反。

作鄂岁。
索隐曰:《尔雅》云在酉为作鄂。李巡云作鄂,皆物芒枝起之貌。鄂音愕。案:下文云作作有芒,则李巡解亦近。天文志作詻,音五恪反,与史记及尔雅并异。

岁阴在酉,星居午。以八月与柳、七星、张晨出,曰为长王。作作有芒。
阉茂岁:岁阴在戌,星居巳。以九月与翼、轸晨出,曰天睢。白色大明。
索隐曰:《尔雅》云在戌曰阉茂。孙炎云万物皆蔽冒,故曰阉茂。阉,蔽也;茂,冒也。天文志作掩茂。睢音吁唯反。

大渊献岁。
索隐曰:《尔雅》云在亥为大渊献。孙炎云:渊,深也。大献万物于深,谓盖藏之于外也。

岁阴在亥,星居辰。以十月与角、亢晨出,曰大章。
徐广曰:一曰大星。索隐曰:《天文志》亦作大星。

苍苍然,星若跃而阴出旦,是谓正平。
困敦岁:岁阴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与氐、房、心晨出,曰天泉。元色甚明。
索隐曰:《尔雅》云在子为困敦。孙炎云:困敦,混沌也。言万物初萌,混沌于黄泉之下。

赤奋若岁。
索隐曰:《尔雅》云在丑为赤奋若。李巡云:言阳气奋迅。若,顺也。

岁阴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与尾、箕晨出,曰天皓。黫然黑色甚明。
索隐曰:皓音昊,汉志亦作昊,黫音乌闲反。

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
察刚气以处荧惑。
徐广曰:刚,一作罚。索隐曰:姚氏引广雅荧惑谓之执法。天官占云荧惑方伯象,司察妖孽。则徐云:察罚气为是。《春秋纬文耀钩》云:赤帝,赤熛怒之神,为荧惑,位南方。晋灼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也。

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
徐广曰:荧惑为理,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正义曰:《天官志》云:荧惑为执法之星,其行无常,主死丧,大鸿胪之象;主甲兵,大司马之义;司骄奢乱孽,执法官也。其精为风伯,或童儿歌谣嬉戏也。

法,出东行十六舍而止;逆行二舍;六旬,复东行,自所止数十舍,十月而入西方;伏行五月,出东方。
晋灼曰:伏不见。

心为明堂,荧惑庙也。
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
索隐曰:晋灼曰:常以甲辰之元始建斗,岁镇一宿,二十八岁而周天。《广雅》曰:填星,一名地侯。《文耀钩》曰:镇,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旋玑,中宿之分也。

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其一名曰地侯,主岁。岁行十二度百十二分度之五,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岁周天。其色黄,光芒,音曰黄钟宫。斗为文太室,填星庙,天子之星也。填星出百二十日而逆西行,西行百二十日反东行。见三百三十日而入,入三十日复出东方。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故在营室。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索隐曰:太白辰出东方,曰启明,故察日行以处太白之位。韩诗云: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又孙炎注《尔雅》,亦以为晨出东方高三丈,命曰启明;昏见西方高三舍,命曰太白。正义曰:晋灼云:常以正月甲寅与荧惑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一名殷星,一名大正,一名荧星,一名官星,一名梁星,一名灭星,一名大嚣,一名大衰,一名大爽。径一百里。《天文志》云:其日庚辛;四时,秋也;五常,义也;五事,言也。春见东方,以晨;秋见西方,以夕也。

曰西方,秋,司兵,月行及天矢日庚辛,主杀。其出行十八舍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东方,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其入西方,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其纪上元。
正义曰:其纪上元,是星古历初起上元之法也。

以摄提格之岁,与营室晨出东方,至角而入;与营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与角晨出,入毕;与角夕出,入毕;与毕辰出,入箕;与毕夕出,入箕;与箕晨出,入柳;与箕夕出,入柳;与柳晨出,入营室;与柳夕出,入营室。凡出入东西各五,为八岁,二百二十日。
徐广曰:一云三十二日。

复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大率,岁一周天。
索隐曰:案:上元是古历之名,言用上元纪历法,则摄提岁而太白与营室晨出东方,至角而入;与营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凡出入东西各五,为八岁二百二十日,复与营室晨出东方。大率岁一周天也。

其始出东方,行迟,率日半度,一百二十日,必逆行一二舍;上极而反东行,行日一度半,一百二十日入。其庳,近日,曰明星,柔;高,远日,曰大嚣,刚。
徐广曰:嚣,一作变。

其始出西,行疾,率日一度半,百二十日;上极而行迟,日半度,百二十日,旦入,必逆行一二舍而入。其庳近日,曰太白,柔;高,远日,曰大相,刚。出以辰、戌,入以丑、未。其出东为东,入东为北方;出西为西,入西为南方。其出不经天;太白白,比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正义曰:比,类也。

亢为疏庙,太白庙也。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其他名殷星、大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大司马位。
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
正义曰:晋灼云: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也。索隐曰:即正四时以治辰星之位是也。皇甫谧:辰星,一名毚星,或曰钩星。元命苞曰北方辰星,水生,物布其纪,故辰星理四时。宋均曰:辰星正四时之法,得与北辰同名也。

曰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日壬、癸。
正义曰:《天官占》云:辰星,北水之精,黑帝之子,宰相之祥也。一名细极,一名钩星,一名星,一名伺祠。径一百里。亦偏将、廷尉象也。《天文志》云:其日壬、癸。四时,冬也;五常,智也;五事,听也。

是正四时: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娄、胃东五舍,为齐;仲夏夏至,夕出郊东井、舆鬼、柳东七舍,为楚;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东四舍,为汉;仲冬冬至,晨出郊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为中国。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免七命,曰小正、辰星、天搀、安周星、细爽、能星、钩星。
索隐曰:案:《广雅》云辰星谓之免星,则辰星之别名免,或作毚也。谓免星凡有七名。命者,名也;小正,一也;辰星,二也;天搀,三也;安周星,四也;细爽,五也;能星,六也;钩星,七也。

其出东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数二十日,而反入于东方;其出西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数二十日,而反入于西方。其一候之营室、角、毕、箕、柳。辰星之色;春,青黄;夏,赤白;秋,青白;冬,黄而不明。七星为员官,辰星庙蛮夷星也。

《汉书》《天文志》

岁星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
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
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
辰星曰北方冬水,知也,听也。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岁星正月晨出东方,石氏曰名监德,在斗、牵牛。甘氏在建星、婺女。太初历在营室、东壁。
在卯曰单阏。二月出,石氏曰名降入,在婺女、虚、危。甘氏在虚、危。太初在奎、娄。
在辰曰执徐。三月出,石氏曰名青章,在营室、东壁。甘氏同。太初在胃、昴。
在巳曰大荒落。四月出,石氏曰名路踵,在奎、娄。甘氏同。太初在参、罚。
在午曰敦牂。五月出,石氏曰名启明,在胃、昴、毕。甘氏同。太初在东井、舆鬼。
在未曰协洽。六月出,石氏曰名长烈,在觜觿、参。甘氏在参、罚。太初在注、张、七星。
在申曰涒滩。七月出。石氏曰名天晋,在东井、舆鬼。甘氏在弧。太初在翼、轸。
在酉曰作詻。〈尔雅作作噩。〉八月出,石氏曰名长壬,在柳、七星、张。甘氏在注、张。太初在角、亢。
在戌曰掩茂。九月出,石氏曰名天睢,在翼、轸。甘氏在七星、翼。太初在氐、房、心。
在亥曰大渊献。十月出,石氏曰名天皇,在角、亢始。甘氏在轸、角、亢。太初在尾、箕。
在子曰困敦。十一月出,石氏曰名天宗,在氐、房始。甘氏同。太初在建星、牵牛。
在丑曰赤奋若。十二月出,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甘氏在心、尾。太初在婺女、虚、危。甘氏、太初历所以不同者,以星赢缩在前,各录后所见也。其四星亦略如此。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决房中道。
〈注〉宋祁曰:朱子文云:房字当作于字。盖言月之行
其道虽多,然皆决于日之中道也。故其后云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又曰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如此则一决于中道为允。

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淮南子》《天文训》

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日者,阳之主也;是故春夏则群兽除,日至而麋鹿解;月者阴之宗也,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蠃蛖膲。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元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元武,其音羽,其日壬癸。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
〈注〉仲,中也。四中,谓太阴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

太阴在四钩,则岁星行二宿。
丑钩辰,申钩已寅,钩亥,未钩戌,谓太阴在四角。

二八十六,三四十二,故十二岁而行二十八宿。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十二岁而周。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之国,出入无常。镇星以甲寅元始建斗,岁镇行一宿,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岁行十三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一十八岁而周。太白元始以正月甲寅,与荧惑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百二十日而夕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出以辰戌,入以丑未。辰星正四时,常以二月春分效奎娄,以五月夏至效东井,舆鬼以八月秋分效角亢,以十一月冬至效斗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末,出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

《张河间集》《灵宪》

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者,觌于东。觌于东,属阳。行速者,觌于西。觌于西,属阴。日与月此配合也。摄提、荧惑、地侯,见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也。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焉。

《魏·张揖·广雅》《七曜行道》

日月五星行黄道,始营室、东壁、奎、娄、胃之阳,入昴、毕间,行觜、觿、参之阴,度东井、舆鬼,行柳、七星、张、翼、轸之阴,入角间,贯氏、房,出心、尾、箕之阴,入斗、牵牛间,行须女、虚、危之阳,复至营室。

《星》

岁星谓之重星,或谓之应星;荧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镇星谓之地侯,太白谓之长庚,或谓之太嚣;辰星谓之钩星,免星或谓之钩星。

《晋书》《天文志》

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
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以之比德,刑罚之义;列之朝廷,诸侯大臣之类。
岁星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又曰,人主之象也。又主福,主大司农,主齐吴,主司天下诸侯人君之过,主岁五谷。
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又曰,荧惑主大鸿胪,主死丧,主司空。又为司马,主楚吴越以南;又司天下群臣之过,司骄奢亡乱妖孽,主岁成败。又为理,外则理兵,内则理政,为天子之理也。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一曰,填为黄帝之德,女主之象,主德厚安危存亡之机,司天下女主之过。又曰,天子之星也。
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又曰,太白主大臣,其号上公也,大司马位谨候此。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听也。主刑,主廷尉,主燕赵,又为燕、赵、代以北;宰相之象。亦为杀伐之气,战𩰚之象。亦曰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又曰,蛮夷之星也,亦主刑法之得失。
凡五星有色,大小不同,各依其行而顺时应节。色变有类,凡青皆比参左肩,赤比心大星,黄比参右肩,白比狼星,黑比奎大星。
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心为明堂,荧惑庙也。南斗为文太室,填星庙也。亢为疏庙,太白庙也。七星为员官,辰星庙也。五星行至其庙,谨候其命。

《隋书》《天文志》

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行以成阴阳寒暑之节。
月者,阴之精也。其形圆,其质清,日光照之,则见其明。日光所不照,则谓之魄。故月望之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间,尽睹其明,故形圆也。二弦之日,日照其侧,人观其傍,故半明半魄也。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里,故不见也。其行有迟疾。其极迟则日行十二度强,极疾则日行十四度半强。迟则渐疾,疾极渐迟,二十七日半强而迟疾一终矣。又月行之道,斜带黄道。十三日有奇在黄道表,又十三日有奇在黄道里。表里极远者,去黄道六度。二十七日有奇,阴阳一终。张衡云:对日之冲,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谓之闇虚。闇虚逢月则月食,值星则星亡。今历家月望行黄道,则值闇虚矣。值闇虚有表里深浅,故食有南北多少。
五星为五德之主,其行,或入黄道里,或出黄道表,犹月行之有阴阳也。然出入无常,不可以算数求也。其东行曰顺,西行曰逆,顺则疾,逆则迟,通而率之,终为东行矣。不东不西曰留。与日相近而不见,曰伏。伏与日同度曰合。木、火、土三星行迟,夜半经天。其初皆与日合度,而后顺行渐迟,追日不及。晨见东方,行去日稍远,朝时近中则留。留经旦过中则逆行。逆行至夕时近中则又留。留而又顺,先迟渐速,以至于夕伏西方,乃更与日合。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自始与日合之后,行速而先日,夕见西方。去日前稍远,夕时欲近南方则渐迟,迟极则留。留而近日,则逆行而合日,在于日后。晨见东方。逆极则留,留而后迟。迟极去日稍远,旦时欲近南方,则速行以追日,晨伏于东方,复与日合。此五星合见、迟速、逆顺、留行之大经也。昏旦者,阴阳之大分也。南方者,太阳之位,而天地之经也。七曜行至阳位,当天之经,则亏昃留逆而不居焉。此天之常道也。三星经天,二星不经天,参天两地之道也。
古历五星并顺行,秦历始有金火之逆。又甘、石并时,自有差异。汉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其后相承罕能察。至后魏末,清河张子信,学艺博通,尤精历数。因避葛荣乱,隐于海岛中,积三十许年,专以浑仪测候日月五星差变之数,以算步之,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迟速,五星见伏,有感召向背。言日行在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合朔月在日道里则日食,若在日道外,虽交不亏。月望值交则亏,不问表里。又月行遇木、火、土、金四星,向之则速,背之则迟。五星行四方列宿,各有所好恶。所居遇其好者,则留多行迟,见早。遇其恶者,则留少行速,见迟。与常数并差,少者差至五度,多者差至三十许度。其辰星之行,见伏尤异。晨应见在雨水后立夏前,夕应见在处暑后霜降前者,并不见。启蛰、立夏、立秋、霜降四气之内,晨夕去日前后三十六度内,十八度外,有木、火、土、金一星者见,无者不见。后张冑元、刘孝孙、刘焯等,依此差度,为定入交食分及五星定见定行,与天密会,皆古人所未得也。

《唐书》《天文志》

降娄、元枵以负东海,其神主于岱宗,岁星位焉;星纪、鹑尾以负南海,其神主于衡山,荧惑位焉;鹑首、实沈以负西海,其神主于华山,太白位焉;大梁、析木以负北海,其神主于恒山,辰星位焉;鹑火、大火、寿星、豕韦为中州,其神主于嵩丘,镇星位焉。

《宋史》《天文志》

日为太阳之精,君之象,日行一度,一年一周天。月为太阴之精,女主之象,一月一周天。
凡月之行,历二十有九日五十三分而与日相会,是谓合朔。当朔日之交,月行黄道而日为月所掩,则日食。若日月同度于朔,月行不入黄道,则虽会而不食。月之行在望,与日对冲,月入于闇虚之内,则月为之食。所谓闇虚,盖日火外明,其对必有闇气,大小与日体同。此日月交会薄食之大略也。

岁星为东方,为春,为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主福,主大司农,主五谷。主泰山、徐、青、兖及角、亢、氐、房、心尾、箕。
荧惑为南方,为夏,为火。于人五常,礼也;五事,貌也。晋灼曰: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二岁一周天。《星经》曰:主霍山、扬、荆、交州,又舆鬼、柳、七星。又主大鸿胪,又曰主司空,为司马,主楚、吴、越以南,司天下群臣之过失。填星为中央,为季夏,为土。于人五常,信也;五事,思也。常以甲辰元始之岁填行一宿,二十八岁而一周天。《星经》曰:主嵩山、豫州,又主东井。
太白为西方,为秋,为金。于人五常,义也;五事,言也。常以正月甲寅与火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四十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后出东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也。一年一周天。《星经》曰:主华阴山、梁、雍、益州,又主奎、娄、胃、昴、毕、觜、参。又曰主大臣。
辰星为北方,为冬,为水。于人五常,智也;五事,听也。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也。一年一周天。《星经》曰:主常山,冀、并、幽州,又主斗、牛、女、虚、危、室、壁。又曰主燕、赵、代,主廷尉,以比宰相之象。
凡五星:岁星色青,比参左肩;荧惑色赤,比心大星;镇星色黄,比参右肩;太白色白,比狼星;辰星色黑,比奎大星。
凡五星与列宿相去方寸为犯,居之不去为守,两体俱动而直曰触,离复合、合复离曰𩰚,当东反西曰退,芒角相及同舍曰合。
凡五星之行,古法周天之数,如岁星谓十二年一周天,乃约数耳。晋灼谓太岁在四仲,则行三宿。在四孟、四季,则行二宿。故十二年而行周二十八宿。其说亦非。夫二十八宿,度有广狭,而岁星之行自有盈缩,岂得以十二年一周无差忒乎。唐一行始言岁星自商、周迄春秋季年,率百二十馀年而超一次,因以为常。以春秋乱世,则其行速,时平则其行迟,其说尤迂。既乃为后率前率之术以求之,则其说自悖矣。今绍兴历法,岁星五年行一百四十五分,是每年行一次之外有馀一分,积一百四十四年剩一次矣。然则先儒之说,安可信乎。馀四星之行,固无逆顺,中间亦岂无差忒。一行不复详言,盖亦知之矣。

《郑樵通志》《七曜》

太白者,白帝之子。一名火政,一名官星,一名明堂,一名太皞,一名终星,一名天相,一名天浩,一名序星,一名梁星,一名威星,一名大嚣,一名大爽。〈馀俱与晋隋志同,不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