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录
帝号部汇考二
宋〈太祖乾德一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雍熙一则 端拱一则 淳化二则 至道一则 真宗咸平二则 景德一则 大中祥符四则 天禧二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圣一则 明道一则 景祐一则 宝元一则 康定一则 皇祐一则 嘉祐一则 英宗治平二则 神宗熙宁五则 元丰一则 哲宗元祐二则 徽宗崇宁一则 大观一则 政和一则 宣和一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二则〉
金〈太祖收国一则 熙宗皇统一则 海陵天德一则 世宗大定六则 章宗明昌二则 承安二则 泰和二则〉
元〈太祖一则 世祖至元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英宗至治一则 文宗至顺一则〉
宋〈太祖乾德一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雍熙一则 端拱一则 淳化二则 至道一则 真宗咸平二则 景德一则 大中祥符四则 天禧二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圣一则 明道一则 景祐一则 宝元一则 康定一则 皇祐一则 嘉祐一则 英宗治平二则 神宗熙宁五则 元丰一则 哲宗元祐二则 徽宗崇宁一则 大观一则 政和一则 宣和一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二则〉
金〈太祖收国一则 熙宗皇统一则 海陵天德一则 世宗大定六则 章宗明昌二则 承安二则 泰和二则〉
元〈太祖一则 世祖至元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英宗至治一则 文宗至顺一则〉
皇极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帝号部汇考二
宋太祖乾德元年,上尊号曰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始定受册礼仪。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元年八月癸卯,宰相范质率百官上尊号,不允。九月甲寅,三上表请,从之。十一月,百官奉玉册上尊号曰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按《礼志》:尊号之典,唐始载于礼官。宋每大祀,群臣诣东上閤门,拜表请上尊号,或三上,或五上,多谦抑弗许。如允所请,即奏命大臣撰册文及书册宝。其受册多用祀礼毕自,御正殿行礼,礼毕,有司以册宝诣閤门奉进入内。建隆四年,〈是年十一月改元乾德〉群臣三上表上尊号,诏俟郊毕受册。前三日,遣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遂为定制。其仪:有司宿设崇元殿仗卫,文武百官并集朝堂之次,摄太尉奉册于案,吏部侍郎一员押,司徒奉宝于案,礼部侍郎一员押,以五品、六品清资官允举册、宝官,既承之以匣,覆之以帕,俱诣殿门外之东、太尉之前。大乐令帅工人入就位,诸侍卫官及宰执、两制、供奉官等立于殿阶下香案前左右,如常入閤仪。侍中奏中严外办,所司承旨索扇,扇上,皇帝衮冕,御舆出自西房,乐作,即御坐,扇开,乐止。符宝郎奉表如常仪,礼直官、通事舍人分引太尉以下文武群官应北面位者,各就横行位,太常卿于册案前导至丹墀西阶上少东,北面置讫。太尉、司徒、吏部礼部侍郎各入本班立定,典仪赞百官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起居讫,又再拜,分班序立。礼直官引太常卿随行,吏部侍郎押册案以次序行,太尉从之,礼部侍郎次押宝案行,司徒从之,诣西阶,至解剑褥位。其读册中书令、读宝侍中,候册案将至,先升于前楹间第一柱北对立。太尉解剑、脱舄讫,吏部侍郎押册案先升,太尉从升,当御座前。太尉搢笏,北面奉册案稍前跪置讫,俛伏,兴,少退,东向立;中书令进当册案前,读册讫,俛伏,兴,又搢笏,奉册于褥,东向册函,北向进跪置御座前,与举册官降还侍立位,太尉亦降,纳舄、带剑。礼部侍郎押宝案升,司徒随升,北面跪置,侍中读宝讫,置册之南,俱复位,其纳舄、带剑、俛伏,一如上仪。典仪赞在位官皆再拜,礼直官、通事舍人引太尉至西阶下,解剑、舄升,当御座前跪贺,〈其词中书门下撰〉贺讫复位,皆再拜,如读册宝仪。侍中升至御座前承旨,退,临阶西向称有制,典仪赞再拜讫,宣曰:朕以鸿仪昭举,保命会昌,迫于群情,祗膺显号。退循寡昧,惕惧增深。所贺知。宣讫复位,典仪赞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讫。侍中升阶奏礼毕,降复位,扇上,乐作,帝降坐,御舆入自东房,扇开,乐止。侍中版奏解严,中书侍郎帅奉案官升殿,跪奉册置于案,次门下侍郎奉宝如奉册礼,通事舍人赞引诣东上閤门状进,所司承旨放仗,百官再拜讫,退如常仪。自后受册皆如之。礼毕,赐百官食于朝堂。
开宝元年,上尊号曰应天广运大圣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元开宝。大赦。宰相赵普等奉玉册宝,上尊号曰应天广运大圣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按大圣神武挥麈后录作圣文神武今从正史〉
开宝四年八月,上尊号,不允。九月,上尊号曰应天广运兴化成功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四年八月壬申,文武百官上尊号,不允。
按《挥麈后录》:开宝四年九月,上应天广运兴化成功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开宝九年,晋王群臣请上尊号,不允。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九年正月癸巳,晋王率文武上尊号,不允。二月癸卯,三上表,不允。
按《挥麈后录》:开宝九年正月,上应天广运一统太平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帝以汾、晋未平,不欲号一统,诏罢之;至三月,晋王群臣复上应天广运立极居尊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卒不受。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上尊号曰应运统天圣明文武皇帝。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三年八月甲戌,群臣请上尊号曰应运统天圣明文武皇帝,许之。十一月丙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号。
太平兴国六年,加上尊号曰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
按《宋史·太宗本纪》:六年冬十月癸酉,群臣三奉表上尊号曰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许之。十一月辛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号,内外文武加恩。
雍熙元年,群臣表上尊号,不许。
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元年九月壬戌,群臣表三上尊号曰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仁明德广孝皇帝,不许,宰相叩头固请,终不许。
端拱二年,上尊号曰法天崇道文武皇帝,诏去文武二字。
按《宋史·太宗本纪》:端拱二年十二月庚申,诏令四方所上表祇称皇帝。群臣请复尊号,不许。辛酉,上法天崇道文武皇帝,诏去文武二字,馀许之。
按《挥麈后录》:端拱二年十二月庚申,诏:自前所上尊号,并宜省去。今后四方所上表,只称皇帝。宰相吕蒙正等固以为不可。上曰:皇帝二字,本难兼称。朕欲称王,但嫌与诸王同耳。宰相又上表,请改上尊号为法天崇道文武皇帝,后诏省去文武二字。
淳化元年,受法天崇道文武皇帝尊号。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减京畿系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内外文武官并加勋阶爵邑,中书舍人、大将军以上各赐一子官。赐鳏寡孤独钱,除逋负。受尊号。
按《挥麈后录》:淳化元年三月,上法天崇道文武皇帝。淳化三年,群臣请加上尊号,不许。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三年九月乙卯,群臣上尊号曰法天崇道明圣仁孝文武皇帝,凡五表,终不许。
至道元年,群臣请加上尊号,不许。
按《宋史·太宗本纪》:至道元年十二月甲戌,群臣奉表加上尊号曰法天崇道上圣至仁皇帝,凡五上,不许。
真宗咸平二年,上尊号曰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二年八月乙卯,群臣上尊号曰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丁巳,大宴崇德殿,始作
乐。十一月丙戌,御朝元殿,受尊号册。丁亥,赐群臣带服、鞍马、器币有差。
咸平五年八月,群臣三表上尊号,不允。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挥麈后录》:咸平五年八月,上崇文广武应道章德圣明仁孝皇帝。
景德二年九月癸亥,群臣三表上尊号,不允。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挥麈后录》:景德二年九月,上崇文广武应乾尊道圣明仁孝皇帝。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辛亥,群臣表上尊号,曰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三年八月丁卯,群臣五表上尊号,不许。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挥麈后录》: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上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钦明上圣至德仁孝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丙子,群臣上尊号曰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壬辰,群臣请受尊号册宝,表五上,从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亥,御天安殿受册号。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挥麈后录》:天禧元年正月,上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
天禧三年,又受尊号。
按《宋史·真宗本纪》:三年秋七月壬申,群臣表上尊号曰体元御极感天尊道应真宝运文德武功上圣钦明仁孝皇帝。十一月丁丑,御天安殿受尊号册。
乾兴元年二月癸卯,上尊号曰应天尊道钦明仁孝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仁宗天圣二年十一月丁酉,百官上尊号曰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明道二年二月,百官上尊号。七月,诏以蝗旱,去睿圣文武四字。
按《宋史·仁宗本纪》:明道二年二月丁未,百官上尊号曰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秋七月戊子,诏以蝗旱,去尊号睿圣文武四字,以告天地祖宗。
景祐二年十一月乙未,百官上尊号曰景祐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宝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百官上尊号曰宝元体天法道钦明聪武圣神孝德皇帝。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康定元年二月丙午,去尊号宝元字。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皇祐二年三月戊戌,诏明堂礼成,群臣毋上尊号。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祐四年,群臣请加尊号,不允。
按《宋史·仁宗本纪》:嘉祐四年六月己巳,群臣请加尊号曰大仁至治,表五上,不许。
英宗治平二年七月己卯,群臣五上尊号,不允。
按《宋史·英宗本纪》云云。
治平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群臣上尊号曰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
按《宋史·英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元年,群臣上尊号,不允。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元年秋七月己卯,群臣三表请上奉元宪道文武仁孝之号,不许。按《礼志》:熙宁元年,宰臣曾公亮等上表请加尊号,诏不允。先是,翰林学士司马光言:尊号起唐武后、中宗之世,遂为故事。先帝治平二年,辞尊号不受,天下莫不称颂圣德。其后佞臣建言,国家与契丹常有往来书,彼有尊号而中国独无,足为深耻。于是群臣复以非时上尊号,论者甚为朝廷惜之。今群臣以故事上尊号,臣愚以为陛下聪明睿智,虽宜享有鸿名,然践祚未久,又在亮阴之中,考之事体,似未宜受。陛下诚能断以圣意,推而不居,仍令更不得上表请,则颂叹之声将洋溢四海矣。诏赐光曰:览卿来奏,深谅忠诚。朕方以平日霪雨,甲申地震,天威彰著,日虞倾祸。被此鸿名,有惭面目,况在谅阴,亦难当是盛典。今已批降指挥,可善为答辞,使中外知朕至诚惭惧,非欺众邀名。其后,宰臣数上表请,终不允。
熙宁二年四月丁酉朔,群臣再上尊号,不许。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四年,群臣上尊号,不许。
按《宋史·神宗本纪》:四年六月庚申,群臣三上尊号曰绍天法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许。
熙宁七年,群臣上尊号,不许。
按《宋史·神宗本纪》:七年秋七月癸卯,群臣五上尊号曰绍天宪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许。
熙宁十年,群臣上尊号,不许。
按《宋史·神宗本纪》:十年秋七月辛酉,群臣五上尊号曰奉天宪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许。
元丰三年秋七月甲戌,诏自今遇大礼罢上尊号。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挥麈后录》:神宗元丰三年七月十六日,诏曰:朕惟皇以道,帝以德,王以业,因时制名,用配其实。何必加崇称号,以自饰哉。秦、汉以来,尊天子曰皇帝,其亦至矣。朕承祖宗之休,托士民之上,凡虚文烦礼,尽已革去。而近者有司群辟,犹咸以号称见请,虽出于归美报上之忠,然非朕所以稽考先王之意。今后大礼,百官拜表上尊号,并罢。先是百官上尊号,翰林学士司马光当答诏,因言:治平二年,先帝当郊,不受尊号,天下莫不称颂。末年有建言者,国家与契丹有往来书信,彼有尊号,而我独无,足为深耻,于是群臣复以非时上尊号。昔汉文帝时,单于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不闻文帝复为大名以加之也。愿陛下追用先帝本意,不受此名。上大悦,手诏光曰:非卿,朕不闻此言。善为答词,使中外晓然,知朕至诚,非欺众邀名者。自是终身不受尊号。
哲宗元祐元年,诏服除勿上尊号。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元年十二月庚寅,诏将来服除,依元丰三年故事,群臣勿上尊号。
元祐四年三月己丑,诏自今大礼毋上尊号。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徽宗崇宁三年七月庚辰,诏自今大礼不受尊号,群臣毋上表。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元年,诏宗祀明堂辅臣毋上尊号。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挥麈后录》:大观元年季秋,将行明堂礼,大臣议捡举皇祐故事,上为亲降御笔云:粤在季秋,将行宗祀,辅臣有请愿举尊称。浮实之美毋重,辞费不须上表。今后更不捡举。
政和七年,上尊号为教主道君皇帝。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七年夏四月庚申,帝讽道箓院上章,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
按《挥麈后录》:政和七年四月己未,群臣上表尊为教主道君皇帝,诏止于教门章奏中称,不可令天下混用。
宣和五年,群臣上尊号,不允。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五年秋七月庚午,太傅、楚国公王黼等上尊号曰继天兴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不允。
按《挥麈后录》:宣和五年七月,太傅楚国公王黼等上皇帝尊号曰继天兴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御笔批答曰:朕获承至尊,兼三王五帝,以临九有之师,无有远迩,罔不臣服。荷天之鉴,四序时若,祥瑞荐至。薄言兴师,燕、朔归附,大一统于天下。盖祖宗之灵,庙社之庆。惟我神考诒谋馀烈,顾朕何德以堪之。而群公卿士,犹以炎、黄、唐、虞之号为未足称,循末世溢美之辞来上,朕甚愧焉。所请宜不允。凡三上表,皆不允。自是内外群臣、皇子郓王楷以下、太学诸生耆老等上书,以请者甚众皆不从。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辛卯,遥尊乾龙皇帝为孝慈渊圣皇帝。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六年,士民上尊号,不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按《挥麈后录》:绍兴六年六月丁未,臣秦桧以太母回銮之久,和议已定,士民曹溥等一千三百人诣阙进表乞上尊号,上谦抑不受,令有司无得复收。
绍兴十八年六月戊申,士民曹溥等上尊号,不许。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金
太祖收国二年,上尊号曰大圣皇帝。按《金史·太祖本纪》:收国二年十二月庚申朔,谙班勃极烈吴乞买及群臣上尊号曰大圣皇帝。
熙宗皇统元年,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
按《金史·熙宗本纪》:皇统元年正月庚戌,群臣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按《礼志》:受尊号仪。皇统元年正月二日,太师宗干率百僚上表,请上皇帝尊号,凡三请,诏允。七日,遣上京留守奭告天地社稷,析津尹宗强告太庙。十日,帝服衮冕御元和殿,宗干率百僚恭奉册礼。册文云云,臣等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是日,皇帝改服通天冠,宴二品以上官及高丽、夏国使。十二日,恭谢祖庙,还御宣和门,大赦,改元。
海陵天德二年二月,群臣上尊号。十二月,诏去之。
按《金史·海陵本纪》:天德二年二月戊辰,群臣上尊号曰法天膺运睿武宣文大明圣孝皇帝。十二月癸卯朔,诏去群臣所上尊号。
世宗大定元年,上尊号曰仁明圣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纪》:正隆六年十月丙午,即皇帝位。丁未,改元大定。十一月甲申,群臣上尊号曰仁明圣孝皇帝。
大定三年十一月庚戌,百官请上尊号,不允。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四年,百官复请上尊号,不允。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四年正月癸巳,百官复请上尊号,不允。三月壬寅,百官复请上尊号,不允。
大定五年三月壬申,群臣上尊号曰应天兴祚仁德圣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七年,定受尊号册礼。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七年正月壬子,上服衮冕,御大安殿,受尊号册宝礼。按《礼志》:大定七年,恭上皇帝尊号。前三日,遣使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前二日,诸司停奏刑罚文字。百官习仪于大安殿庭。兵部帅其属,设黄麾仗于大安殿门之内外。宣徽院帅仪鸾司,于前一日设受册宝坛于大安殿中间,又设御榻于坛上,又设册宝幄次于大安殿门外,及设皇太子幕次于殿东廊,又设群官次于大安门外。大乐令与协律郎前一日设宫县于殿庭,又设登歌乐架于殿上,立舞表于殿下。符宝郎其日俟文武群官入,奉八宝置于御座左右,候上册宝讫,复舁宝还所司。其日质明,奉册太尉、奉宝司徒、读册中书令、读宝侍中以次应行事官,并集于尚书省,俟册宝兴,乘马奉迎。册宝至应天门,下马由正门步导入,至大安殿门外,置册宝于幄次。舁册宝床弩手人等分立于左右。文武群官并朝服入次。摄太常卿与大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协律郎各就举麾位。舁册宝案官由西偏门先入,置案于殿东西间褥位,置讫,各退于西阶册宝位后。捧册官,捧宝官、舁册匣官、舁宝盝官由西偏门先入,至殿西阶下册宝褥位之西,东向立,俟閤门报。通事舍人引摄侍中版奏:中严。讫,典仪、赞者各就位。閤门官引文武百僚分左右入,于殿阶下砖道之东西,相向立。符宝郎奉八宝由西偏门分入,升置殿上东西间相向讫,分左右立于宝后。通事舍人引摄侍中版奏:外办。扇合,服衮冕以出,曲直甲盖、侍卫警跸如常仪。殿上鸣鞭,讫,殿下亦鸣鞭。初索扇,协律郎跪,俛伏,兴,举麾。工鼓柷,奏《乾宁之曲》。出自东房,即座,仪使副添香,炉烟升,扇开,帘捲。协律郎偃麾,戛敔,乐止。太常博士、通事舍人自册宝幄次分引册,太常卿前导,吏部侍郎押册而行,奉册太尉、读册中书令、举册官于册后以次从之。次太常博士、通事舍人二员分引宝,礼部侍郎押宝而行,奉宝司徒、读宝侍中、举宝官于宝后以次从之。由正门入,宫县奏《归美扬功之曲》。太常卿于册床前导,至第一墀香案南,藉宝册褥位上少置。太常卿与举册宝官退于册宝稍西,东向立。应博士、舍人立于其后,舁册宝床弩手、伞子官等又于其后,皆东向。太尉、司徒、中书令。侍中皆于册后,面北以次立。吏部侍郎、礼部侍郎次立于其后。立定,乐止。閤门舍人分引东西两班群官合班,转北向立,中间少留班路。俟立定,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员分引太尉、司徒、中书令、侍中、吏部礼部侍郎以次各复本班,讫,博士、舍人退以俟。初引时,乐奏《归美扬功之曲》,至位立定,乐止。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太尉以下应在位官皆舞蹈,五拜。班首出班起居讫,又赞:再拜。如朝会常仪。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员再引太尉、司徒、中书令、侍中、吏礼部侍郎复进至册宝所稍南,立定。舁册宝床弩手,伞子官并进前,举册宝床兴。太常博士、通事舍人二员分引册,太常卿前导,吏部侍郎押册而行,奉册太尉、读册中书令、举册官于册后以次从之。册初行,乐奏《肃宁之曲》。次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又二员分引宝,礼部侍郎押宝而行,奉宝司徒、读宝侍中、举宝官于宝后以次从之,诣西阶下,至册宝褥位少置册北,宝南,乐止。舁册宝床弩手、伞子官等退于后稍西,东向立。捧册官与舁册官并进前,取册匣升。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册,太常卿侧身导册先升,奉册太尉、读册中书令、举册官、捧册官于册后以次从升。册初行,乐奏《肃宁之曲》。进至殿上,博士舍人分左右于前楹立以俟,读册中书令次栏于外前楹稍西立以俟,举册官、捧册官立于其后。奉册太尉从升,至褥位,搢笏,少前跪置讫,执笏,俛伏,兴、乐止,退于前楹稍西立以俟。太常博士立于后。太常卿少退东向立。舁册官立于其后,皆东向。捧册官先入,举册官次入,读册中书令又次入。捧册官四员皆搢笏双跪。捧举册官二员亦搢笏,两边单跪对举。中书令执笏进,跪称:中书令臣某读册。读讫,俛伏,兴。中书令俟册兴,先退。通事舍人引,降自东阶,复本班。讫,太常卿降复宝床前,舁册官并进,与捧册官等取册匣兴,置于殿东间褥位案上,西向。捧举册官等降自东阶,还本班。舁册官亦退。太常博士引奉册太尉降自西阶,东向立以俟。次捧宝官与舁宝官俟读册中书令读讫出,并进前,取宝盝升。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宝,太常卿侧身导宝,先升。奉宝司徒、读宝侍中、举宝官、捧宝官于宝后以次从升。宝初行,乐奏《肃宁之曲》,进至殿上,博士舍人俱退不升,并于前楹稍西立俟。读宝侍中于栏子外前楹间稍西立以俟。举宝官、捧宝官立于其后。奉宝司徒从升,至褥位,搢笏,少前跪置,讫,执笏,俛伏,兴,乐止。司徒退于前楹西,立以俟。太常卿少退,东向立。舁宝官立于其后,皆东向。捧宝官先入,举宝官次入,读宝侍中又次入。捧宝官四员皆搢笏双跪捧。举宝官二员亦搢笏两边单跪对举。侍中执笏进,跪称:侍中臣某读宝。读讫,俛伏,兴。侍中俟宝兴先退,通事舍人引,降自西阶,复本班,讫,舁宝官进前,与捧宝举宝官等取宝盝兴,置于殿之西间褥位案上,东向。捧宝举宝官等与太常卿俱降自西阶,及吏部侍郎皆复本班。舁宝官亦退。太常博士引奉宝司徒次奉册太尉,东向立定。博士舍人赞引太尉司徒进,诣第一墀香案南褥位立定,博士舍人稍退。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博士舍人二员引太尉诣东阶升,宫县奏《纯诚享上之曲》,至阶,止。閤门使二员引太尉进至前,立定,乐止。閤门使揖赞太尉拜跪贺,殿下閤门揖百僚躬身,太尉称文武百僚具官臣等言,致贺词云云,俛伏,兴,退至阶上。博士舍人分引太尉降至东阶,初降,宫县作《肃宁之典》,复香案南褥位立定,乐止。博士舍人少退。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太尉、司徒及在位群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讫,通事舍人引摄侍中升自东阶前楹间,躬承旨,退临阶西向,称:有制。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太尉、司徒及在位群官俱再拜,躬身宣词云云,宣讫,通事舍人引侍中还位。典仪曰:拜。赞者承传,阶下应在位群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讫,博士舍人分引太尉、司徒就百僚位。初引,宫县作《肃宁之曲》,至位立定,乐止。閤门舍人分引应北面位群官,各分班东西相向立定。通事舍人引摄侍中并自东阶,当前楹间,跪奏:礼毕。俛伏,兴,引降还位。扇合,帘降。协律郎俛伏,兴,举麾,工鼓柷,奏《乾宁之曲》:降座,入自东房,还后閤,进膳,侍卫警跸如仪。扇开,乐止。捧册官帅舁册床人,捧宝官帅舁宝床人,皆升殿取匣、盝,盖讫,置于床前。引进司官前导,通事舍人赞引,诣东上閤门上进。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百僚等以次出,归幕次,赐食,以俟上寿。上册宝礼毕,有司供办御床及与宴群官位,并如曲宴仪。摄太常卿与大乐令帅工人入,并协律郎各就举麾位,俟舍人报。通事舍人引三师以下文武百僚亲王宗室等分左右入,至殿阶下稍南,东西相向立。通事舍人先引摄侍中版奏:中严。少顷,又奏:外办。扇合,鸣鞭。协律郎跪,俛伏,兴,工鼓柷,宫县奏《乾宁之曲》。服通天冠、绛纱袍,即座,帘捲。内侍赞:扇开。殿上下鸣鞭,戛敔,乐止。仪使副等添香,炉烟升。通事舍人引班首以下合班,乐奏《肃宁之曲》,至北向位,重行立定,中间少留班路。通事舍人引摄侍中诣东阶升,至殿上少立。閤门舍人引礼部尚书出班前,北向俛伏,跪奏,称:礼部尚书臣某言,请允群臣上寿。俛伏,兴,躬身。通事舍人引摄侍中少退。舍人赞:礼部尚书再拜。讫,替:祗候。复本班。内侍局进御床人。次良酝令于殿下横阶南酹酒,讫,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随拜三称万岁,讫,平立。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摄上公由东阶升。初升,宫县奏《肃宁之曲》。殿上,舍人少退,二閤使揖上公进,至进酒褥位,乐止。宣徽使以爵授上公,上公搢笏,受爵。诣榻前跪进。受爵讫,上公执槃授宣徽使,讫,二閤使揖上公入栏子内,赞:拜。跪。殿下,閤门揖百僚皆躬身。通事舍人揖摄侍中进,诣前楹间,躬承旨,退临阶西向称:有制。典仪曰:拜。赞者承传,上公及在位群官皆再拜,随拜三称万岁,讫,躬身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内外同庆。閤门舍人赞宣谕讫,上公与百僚皆舞蹈五拜,讫,閤门舍人引百僚分班东西序北向立。博士舍人再引上公自东阶升,宫县奏《肃宁之曲》,至进酒褥位,乐止。上公搢笏,宣徽使授上公槃,上公诣栏子内褥位,跪举酒,宫县奏《景命万年之曲》,饮讫,乐止。上公进受虚爵讫,复褥位,以爵受宣徽使,讫,二閤使揖上公退,内侍局舁御床出。博士舍人并进前分引,降自东阶,宫县作《肃宁之曲》。閤门舍人分引东西两班,随上公俱复北向位,立定,乐止。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三称万岁,讫,平立。殿上,通事舍人揖摄侍中进,诣前楹间,躬承旨,退临阶西向,閤门官先揖,百僚躬身,侍中称:有旨。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躬身宣曰:延王公等升殿。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搢笏,舞蹈,又再拜,讫。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引王公以下合赴宴群官,分左右升殿,不与宴群官分左右捲班出,宫县奏《肃宁之曲》。百僚至殿上坐后立,乐止。内侍局进御床入。依寻常宴会,再进第一爵酒,登歌奏《圣德昭明之曲》,饮讫,乐止。执事者行群官酒,宫县作《肃宁之曲》,文舞入,觞行一周,乐止。尚食局进食,执事者设群官食,宫县奏《保大定功之舞》,三成,止,出。又进第二爵酒,登歌奏《天赞尧龄之曲》,饮讫,乐止。执事者行群官酒,宫县作《肃宁之曲》,武舞入,觞行一周,乐止。尚食局进食,执事者设群官食,宫县奏《万国来同之舞》,三成,止,出。又进第三爵酒,登歌奏《庆云之曲》,饮讫,乐止。执事者行群官酒,宫县作《肃宁之曲》,觞行一周,乐止。尚食局进食,执事者设群官食,宫县奏《肃宁之曲》,食毕,乐止。閤门官分揖侍宴群官起,立于席后。通事舍人引摄侍中诣榻前,俛伏,兴,跪奏:侍中臣某言,礼毕。俛伏,兴。閤门舍人分引群官俱降东西阶,内侍局舁御床出,宫县作《肃宁之曲》,至北向位立定,乐止。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搢笏,舞蹈,又再拜,讫,再分班东西序立。扇合,帘降,殿上下鸣鞭。协律郎俛伏,跪,举麾,兴,工鼓柷,奏《乾宁之曲》。降座,入自东房,还后閤,侍卫如来仪。内侍赞:扇开。戛敔,乐止。通事舍人引摄侍中版奏:解严。所司承旨放仗,在位群官皆再拜以次出。
大定十一年十一月癸巳,群臣奉上尊号曰应天兴祚钦文广武仁德圣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章宗明昌四年,诸王百官及耆艾等连请上尊号,不许。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四年夏四月癸卯,百官三表请上尊号,上曰:祖宗古先有受尊号者,盖有其德,故有其名。比年五谷不登,百姓流离,正当戒惧修身之日,岂得虚受荣名耶。不许,仍断来章。辛亥,右丞相夹谷清臣率百官及耆艾复请上尊号,学官刘玑亦率六学诸生赵楷等七百九十五人诣紫宸门请上尊号,如唐元和故事,不许。五月丙寅朔,曹王永升及诸王请上尊号,不许。己巳,上以群臣累上尊号不受,诏谕中外,徒罪以下递降一等,杖以下原之。八月己亥,枢密使襄帅百僚再请上尊号,不许。
明昌五年闰十月甲子,亲王百官各奉表请上尊号,不允。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承安二年,亲王百官请上尊号,不允。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二年三月己卯,亲王百官复请上尊号,不允。丁酉,枢密使唐括贡率百官请上尊号,不允。
承安五年,亲王及文武百官连请上尊号,不许。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五年三月戊辰,亲王宰执百官再请上尊号,不许。四月丙戌朔,文武百官再请上尊号,不许。五月乙亥,亲王文武百官六学各上表请上尊号,不许。
泰和元年,群臣请上尊号,不许。
按《金史·章宗本纪》:泰和元年十一月庚戌,司空襄以下文武百官复请上尊号。不许。十二月辛巳,司空襄以下复请上尊号。诏不许,仍断来章。
泰和五年三月庚午,亲王百官请上尊号,不许。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按《张行简传》:泰和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仍曰太祖虽有尊号,太宗未尝受也。行简乞不拘对偶,引祖禹以微见其意。从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
元
太祖元年,群臣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按《元史·太祖本纪》: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
世祖至元十二年,文武百寮请上尊号,不许。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二年十二月戊申,中书左丞相忽都带儿与内外文武百寮及缁黄耆庶,请上尊号曰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不许。至元二十一年,上尊号曰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一年春正月乙卯,帝御大明殿,右丞相和礼霍孙率百官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武宗至大二年,皇太子、诸王、百官上尊号曰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按《元史·武宗本纪》云云。
英宗至治元年,上尊号曰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元年十一月戊寅,御大明殿,群臣上尊号曰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己卯,以受尊号诏天下。庚寅,拜住等言:受尊号,宜谢太庙,行一献礼。世祖亦尝议行,武宗则躬行谢礼。诏曰:朕当亲谢。
文宗至顺元年,上尊号曰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三月辛未,群臣请上皇帝尊号,不许,固请不已,乃许之。五月戊午,帝御大明殿,燕铁木儿率文武百官及僧道、耆老,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