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五卷目录

 董姓部汇考
  国语〈郑语〉
  唐书〈宰相世系表〉
  郑樵通志〈以字为氏〉
  凌迪知万姓统谱〈董姓〉
 董姓部列传一
  有虞氏
  董父
  周
  董狐       董叔
  董安于
  秦
  董绁       董翳
  董公
  汉
  董渫       董赤
  董仲舒      董偃
  董罢军      董朝
  董舍吾      董安汉
  董贤〈散侯〉   董忠
  董诎       董宏
  董武       董恭
  董贤〈高安侯〉  董宽信
  后汉
  董永〈东昌侯〉  董宣
  董钧       董黯
  董班       董勋
  董永〈孝子〉   董仲
  董正       董扶
  董卓       董旻
  董璜       董祀
  董承       董和
  董允       董恢
  魏
  董昭       董访
  董胄       董寻
  董遇
  吴
  董袭       董奉
  晋
  董宏       董景道
  董京       董养
  董霸
  南齐
  董僧慧
  北魏
  董英       董虬
  董谧       董峦
  董徵       董吐浑
  董洛生      董绍
  隋
  董纯       董展
  董叔封
  唐
  董思恭      董满
  董廷兰      董晋
  董溪       董居中
  董邵南      董平
  董昌       董龙
  后唐
  董璋       董绍颜
  后周
  董思安

氏族典第三百七十五卷

董姓部汇考

《国语》《郑语》

史伯对郑桓公曰: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惇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物乐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疏,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则夏灭之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秃姓舟人,则周灭之矣。妘姓邬、郐、路、偪阳,曹姓邹、莒,皆为采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翟,莫之数也。而又无令闻,必不兴矣。斟姓无后。融之兴者,其在𦬒姓乎。

《唐书》《宰相世系表》

董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孙,有飂叔安生董父,舜赐姓董氏,裔孙辛,有辛有子孙,分适晋。有董狐裔孙,翳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子孙,遂居陇西,汉江都相仲舒少子之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

《郑樵·通志》以字为氏

董氏,己姓,或言姬姓,黄帝之裔孙,有飂叔安生董父,其后遂为董氏。又有陆终之子参,胡姓,董周时为胡国,其后亦为董氏。晋有董狐,董安于,汉有江都相董仲舒,清河广川人,后汉有董宣,董钧,宣陈留人,钧犍为人。晋有董京董养,又有范阳董秦,大历中赐姓李氏。

《凌迪知·万姓统谱》董姓

董,陇西角音。

董姓部列传一

有虞氏

董父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能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

董狐

《左传·宣公二年》:秋九月,晋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董叔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怀子好施,士多归之,宣子畏其多士也,使城著而遂逐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注〉十子皆晋大夫,栾盈之党也。

董安于

《左传·定公十三年》:晋荀寅范吉射将作乱,董安于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冬,十一月,荀跞,韩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荀寅,士吉射,奔朝歌,十二月,赵鞅入于绛,十四年,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董绁

《汉书·陈胜传》:胜初立时,铚人董绁特起,将兵围东海守于郯。

董翳

《汉书·项籍传》:羽分天下以王诸侯,都尉董翳,本劝章邯降。故立翳为翟王,王上郡。

董公

《汉书·高帝本纪》:二年三月,汉王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项羽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按尚友录董公秦隐士史失其名〉

董渫

《汉书·功臣侯表》:渫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封成侯,七年薨,谥敬。

董赤

《汉书·功臣侯表》:孝惠元年,成康侯赤嗣,四十四年有罪免,孝景中五年,复封节氏侯,八年薨。

董仲舒

《史记·董仲舒传》:仲舒,广川人。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三年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为江都相。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主父偃嫉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召诸生示其书。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为人廉直。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有行,善待之,疾免居家。卒。

董偃

《汉书·东方朔传》:初,帝姑馆陶公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年五十馀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因留第中。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安陵爰叔为董君昼求见上之策,令主称疾不朝。上往临疾,问所欲,主曰:愿陛下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觞上寿,娱乐左右。上还,主疾愈。数日,上临山林。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徒跣谢,自引董君,伏殿下。再拜谒。有诏赐衣冠上。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贵宠天下莫不闻。郡国狗马蹴鞠剑客辐凑董氏。

董罢军

《汉书·功臣侯表》:建元四年,成共侯罢军嗣,五年薨。

董朝

《汉书·功臣侯表》:元光三年,成侯朝嗣,元狩三年,坐为济南太守与城阳王女通,耐为鬼薪。

董舍吾

《汉书·功臣侯表》:舍吾以匈奴都尉降,元狩四年封散侯,十七年薨。

董安汉

《汉书·功臣侯表》:太初三年,散侯安汉嗣。

董贤

《汉书·功臣侯表》:散侯贤嗣,征和三年,坐祝诅上,下狱病死。

董忠

《史记·建元以来侯表》:忠,父故颍,川阳翟人,以习书诣长安。忠有材力,能骑射,给事期门与张章相知,章语忠霍禹谋反,忠以语杨恽,共发觉,忠封高昌侯。

董诎

《汉书·功臣侯表》:元康四年,成侯渫元孙平陵公乘诎诏复家。

董宏

《汉书·功臣侯表》:初元二年,高昌炀侯宏嗣,四十一年,建平元年坐佞邪免,二年复封故国,三年薨。

董武

《汉书·功臣侯表》:元寿元年,高昌侯武嗣,二年坐父宏前为佞邪免。

董恭

《汉书·董贤传》:贤父恭,为御史,云中侯,徵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少府,赐爵关内侯,徙卫尉。秩中二千石,哀帝崩,徙合浦。

董贤

《汉书·董贤传》:贤字圣卿,云阳人,为太子舍人。哀帝立,随太子官为郎,传漏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繇是始幸。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如此。封高安侯,代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百官因贤奏事,哀帝崩,太后诏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日贤自杀。

董宽信

《汉书·董贤传》:贤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哀帝崩,徙合浦。

后汉

董永

《汉书·功臣侯表》:建武二年,高昌侯永绍封。

董宣

《后汉书·董宣传》: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收丹父子杀之。丹宗党三十馀人,操兵诣府,称冤。宣尽杀之,坐徵诣廷尉狱,光武特原宣,左转怀令,后为江夏太守,坐免。后特徵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吏不能得。主出行,以奴骖乘,宣驻军叩马,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陛下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彊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彊项令出。由是豪强震慄。京师号为卧虎,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惟布被覆尸,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

董钧

《后汉书·董钧传》:钧字文伯,犍为资中人。习庆氏礼。元始中,举明经,迁廪牺令,病去官。建武中,举孝廉,辟司徒府。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永平中,为博士。累迁五官中郎将。后坐事左转骑都尉。年七十馀,卒。

董黯

《尚友录》:黯,字叔达,句章人。仲舒六世孙。事母孝,比邻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讽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之。后母死,斩寄首以祭母,自陈于官,和帝诏释其罪。

董班

《后汉书·李固传》:梁冀畏固名德诛之,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南阳人董班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怜之,乃听得襚敛归葬。班由此显名,三公并辟。班遂隐身,莫知所归。〈注〉楚国先贤传曰:班字季,宛人。少游太学,宗事李固,才高行美,不交非类。尝耦耕泽畔,恶衣疏食。闻固死,星行奔赴,哭泣尽哀。司隶察状奏闻,天子释而不罪。班遂守尸积十日不去。桓帝嘉其义烈,听许送丧到汉中,赴葬毕而还。

董勋

《尚友录》:有人问勋元日饮屠苏酒从少者起,何勋答曰:俗以小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董永

《湖广通志》:永,青州千乘人。少失母,养父流寓孝感,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曰:后无钱还,当以身作奴。葬毕,道遇一妇人,求为永妻。永与俱诣钱主,令织缣三百疋以偿。一月而毕,辞永去,乃曰:我天之织女,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言讫,凌空而去,因名其地曰孝感。

董仲

《尚友录》:永子仲,母即织女,故仲生而灵异,数篆符镇邪怪。尝游京山潼泉,以地多蛇毒,书二符以镇之,其害遂绝,今篆石在京山。

董正

《广东通志》:正,字伯和,番禺人。以学行知名,公府辟命皆不就。熹平末,或劝之仕,叹曰:潜龙以不见为德,君子以藏宝自完,吾惟俟时,何乃相迫邪。建安中卒。

董扶

《后汉书·董扶传》:扶,字茂安,广汉绵竹人,少游太学,事同郡杨厚学图谶,还家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徵,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皆称疾不就,灵帝时大将军何进荐扶,徵拜侍中,扶私谓太常刘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信之,遂求为益州牧,扶亦为蜀郡属国都尉,相与入蜀,后一岁帝崩,天下大乱,乃去官还家,年八十二卒,后刘备称天子于蜀,皆如扶言。

董卓

《后汉书·董卓传》: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为兵马掾。桓帝末。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平元年,拜东中郎将,持节,击张角军败,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拜卓破卤将军。章、遂进兵,卓与战,大破之,封斄乡侯。五年,拜前将军,灵帝崩,何进袁绍谋诛阉宦,呼卓将兵入朝,未至而何进败,中常侍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卓闻少帝在北邙,因往奉迎,卓兵士大盛。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遂胁太后,策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郿侯,寻进为相国,卓讽朝廷,拜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王允与吕布谋诛卓,斩之,尸于市,卓素充肥,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积日。

董旻

《后汉书·董卓传》: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王允诛卓。使皇甫嵩攻旻于郿坞,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

董璜

《后汉书·董卓传》:卓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

董祀

《后汉书·列女传》:陈留董祀妻,同郡蔡邕女,字文姬,文姬为胡骑所获,在胡中十二年,曹操遣使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操乃原祀罪。

董承

《蜀志·先主传》: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遂与承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注〉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董和

《蜀志·董和传》: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源长、成都令,迁益州太守。先主定蜀,徵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斡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

董允

《蜀志·董允传》:允字休昭,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徙洗马。后主袭位,迁黄门侍郎,侍中领虎贲中郎将。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九年,卒。

董恢

《蜀志·董允传》:允尝与费袆、胡济等共期游宴,严驾已办,而郎中襄阳董恢诣允修敬。乃命解骖。

董昭

《魏志·董昭传》: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举孝廉,除瘿陶长、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领魏郡太守,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诣汉献帝。上还印绶,拜骑都尉。天子在安邑,昭从河内往,拜议郎。迁河南尹,为冀州牧,徙为徐州牧。邺既定,以昭为谏议大夫。太祖表封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文帝践阼,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徙封成都乡侯,拜太常。其年,徙光禄大夫、给事中,七年拜太仆。明帝即位,进爵乐平侯,转卫尉。太和四年,行司徒事,六年,拜真。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董访

《魏志·董昭传》:文帝践阼,二年赐昭弟访爵关内侯。

董胄

《魏志·董昭传》:昭薨,子胄嗣,历位郡守九卿。

董寻

《魏志·明帝本纪》:注魏略曰:明帝徙长安,钟簴铜人。司徒军议掾河东董寻上书谏。主者奏收寻,诏勿问。后为贝丘令,清省得民心。

董遇

《魏志·王朗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历注经传,颇传于世。〈注〉《魏略》曰: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采梠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建安初,郡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时帝委政太祖,遇朝夕侍讲,为天子所爱信。二十二年,诣邺转为冗散。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数年,病亡,遇善治《老子》,为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馀。读之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雨者晴之馀也。于是诸生稍从遇学。

董袭

《吴志·董袭传》: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郡,署门下贼曹,拜别部司马,迁扬武都尉。彭虎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曹公出濡须,权使袭督五楼船住濡须口。夜卒暴风,船败,袭死。权改服临丧。

董奉

《吴志·士燮传注》:葛洪《神仙传》曰: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奉字君异,候官人。

董宏

《蜀志·董允传》:允孙宏,晋巴西太守。

董景道

《晋书·董景道传》:景道字文博,弘农人。少好学,千里追师,所在昼夜诵读,不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专遵郑氏。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毒虫猛兽皆绕其旁,是以刘元海及聪屡徵,皆碍而不达。刘曜时出山,庐于渭汭。曜徵为太子少傅、散骑常侍,并固辞,以寿终。

董京

《晋书·董京传》: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吟咏,常宿白社中。时乞于市。或见推排骂辱,曾无怒色。孙楚时为著作郎,数就社中与语。后数年,遁去,莫知所之,于其寝处惟有一石竹子及诗二篇。
童养
《晋书·董养传》:养字仲道,陈留浚仪人也。泰始初,到洛下。及杨后废,养著无化论以非之。永嘉中,洛城东北步广里中地陷,有二鹅出焉,苍者飞去,白者不能飞。养闻叹曰:昔周时所盟会狄泉,即此地也。今有二鹅,苍者胡象,白者国家之象,可尽言乎。顾谓谢鲲、阮孚曰:君等可深藏矣。乃与妻荷担入蜀,莫知所终。

董霸

《贵州通志》:霸,永嘉中,以平乐太守破牂牁,平夷地。

南齐

董僧慧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董僧慧,丹阳姑孰人,出自寒微而慷慨有节义。好读书,甚骁果。元邈知其豫子懋之谋,执之,僧慧曰:晋安举义兵,仆实豫议。古人云非死之难,得死之难。仆得为主人死,不恨矣。愿至主人大敛毕,退就汤镬,虽死犹生。元邈义而许之。还具白明帝,乃配东冶。言及九江时事,辄悲不自胜。子懋子昭基,九岁,以方二寸绢为书,参其消息,并遗钱五百,以金假人,崎岖得至。僧慧睹书,对钱曰:此郎君书也。悲恸而卒。

北魏

董英

《魏书·董徵传》:徵祖英,高平太守。

董虬

《魏书·董徵传》:徵父虬,郡功曹。

董谧〈父京〉

《魏书·崔元伯传》:元伯,清河东武城人。同郡董谧。谧父京,俱以硕学播名辽海。谧好学,传父业。中山平,入朝,拜仪曹郎,撰朝觐飨宴郊庙社稷之仪。

董峦〈子景曜〉

《魏书·田益宗传》:益州内附之后,萧鸾遣宁州刺史董峦追讨之,官军进击,执峦并其子景曜,送于行宫。峦,字仲舒,营阳人。高祖以为越骑校尉,景曜为员外郎。

董徵

《魏书·董徵传》:徵,字文发,顿丘卫国人也,好古,学遍受诸经,大义精练。太和末,为四门小学博士。后世宗诏徵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特除员外散骑侍郎。清河王怿为司空、司徒,引徵为长流参军。怿迁太尉,徵为仓曹参军。出为沛郡太守,加扬烈将军。入为太尉司马,俄加辅国将军。未几,以本将军除安州刺史。入为司农少卿、光禄大夫,加平东将军,寻以老解职。永熙二年卒,优赠散骑常侍、都督相殷沧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相州刺史,谥文烈。

董吐浑

《魏书·阎元明传》:东郡小黄县人董吐浑、兄养,事亲至孝,三世同居,闺门有礼。景明初,畿内大使王凝奏请标异,诏从之。

董洛生

《魏书·董洛生传》:洛生,代人也。居父丧过礼,诏遣秘书中散。温绍伯奉玺书慰之。

董绍

《北史·董绍传》:绍,字兴远,新蔡鲖阳人。少好学,有文义。起家四门博士,累迁兼中书舍人。豫州城人白早生以城南叛,诏绍慰劳,为贼锁禁送江东。梁领军吕僧珍暂与绍言,便相器重。梁武闻之,使听还国。绍还。后除洛州刺史。萧宝夤反。以拒宝夤功,赏新蔡县男。参朱天光为关右大行台,启为大行台从事。天光败,贺拔岳复请绍为其开府咨议参军。及孝武西迁,除御史中丞。孝武崩,周文与百官推奉文帝,上表劝进,前后再奏,帝不许。周文曰:为文能动至尊,惟董公耳。乃命绍为第三表,操笔便成。表奏,周文曰:开进人意,不当如此邪。及登祚,方任用之,而绍议论朝廷,赐死。孙嗣。

董纯

《隋书·董纯传》: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高祖受禅,进汉曲县公,累迁骠骑将军。进位上开府,拜左卫将军,寻改封顺政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拜柱国,进爵为郡公。转左备身将军。数年,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出为汶山太守,转榆林太守,复为彭城留守。有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

董展

《尚友录》:展,字伯仁,善画,知名于时。

董叔封

《万姓统谱》:叔封,开皇四年为盐亭令。有德爱,政暇宴游凤皇山,后人思之,号为董叔山。

董思恭

《万姓统谱》:思恭,官至右史,与许敬宗等撰《瑶山玉》五百卷。

董满

《万姓统谱》:满,长兴人。天宝三年父亡,庐墓生芝九茎。大中元年表其乡曰嘉瑞。

董廷兰

《唐书·房琯传》:琴工董廷兰出入琯所,琯昵之。廷兰藉琯势,数招赇谢,为有司劾治。

董晋

《唐书·董晋传》: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出从淮南崔圆府为判官。还朝,累迁祠部郎中。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还,迁秘书少监。德宗立,授太府卿,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知台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晋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迁左金吾卫大将军,改尚书左丞。贞元五年,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年,罢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李万荣死,诏晋检校尚书左仆射,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汴士素骄。晋谦愿俭简,事多循仍,故军相安。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董溪

《唐书·董晋传》:晋子溪,字惟深,擢明经,三迁万年令。讨王承宗,擢度支郎中,为东道行营粮料使。坐盗军赀,流封州,至长沙,赐死。

董居中

《唐书·董晋传》:晋子溪,溪子居中,善诗为张籍所称。

董邵南

《韩昌黎集·送董邵南序注》:邵南,寿州安丰人。举进士,不得志,去游河北,将求用于诸镇,故退之,作此送之。

董平

《溧阳县志》:平,唐永贞中进士。累官门下中书侍郎。太和末,与贾餗等谋诛宦官,事泄,有甘露之变,平殉其难,后赐祭葬。

董昌

《唐书·董昌传》:昌,杭州临安人。始籍土团军,以功累擢石镜镇将。中和三年,刺史路审中临州,昌率兵拒,不得入,即自领州事。镇海节度使周宝表为刺史。昌已破刘汉宏,兵益彊,进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始,为治廉平,人颇安之。僖宗时,天下贡赋不入,独昌赋外献常参倍,旬一遣,以五百人为率,率给一刀,后期即诛。朝廷赖其入,故累拜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爵陇西郡王,寖自侈大,托神以诡众。凡民讼,不视狱,但与掷博齿,不胜者死。用人亦取胜者。下厌其虐,乃劝为帝,昌大喜。乾宁二年,即伪位,国号大越罗平,建元曰天册,自称圣人。以次拜置诸官,官属不徇昌旨者,皆诛死。镇海节度使钱镠讨之。镠将顾全武等数败昌军,昌去伪号,复为节度使。全武攻益急,昌保子城。镠将骆团入见,绐言:奉诏迎公居临安。昌信之,全武执昌还,及江西,斩之,投尸于江,传首京师,夷其族,发昌先墓,火之。

董龙

《尚友录》:龙,盩厔人,家贫,与里人共祀社,众买牲牢,龙撰文以祭,祭毕分胙,久之众不平,逐出龙,龙造泥饭以祭,祭毕泣于树下,将焚文,有白鼠衔文入地,穴掘之获白金一斗,龙率众首官,县令贤之,表其闾曰:义夫闾。

后唐

董璋

《五代史·杂传》:董璋,不知其世家何人也。少为汴州富人李让家僮。梁太祖镇宣武,养让为子,是为朱友让。其僮奴以友让故,皆得事梁太祖,璋以军功为指挥使。梁亡,璋事唐为邠宁节度使,郭崇韬伐蜀,以璋为行营右厢马步军都虞候,军事大小,皆与璋参决。蜀平,以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孟知祥镇西川。其后,二人连谋以反。璋因为其子娶知祥女以相结。长兴元年九月,知祥攻陷遂州,璋攻陷阆州。初,璋等反,唐独诛璋家属,知祥妻子皆在成都,其疏属留京师者皆不诛。明宗遣苏愿、刘澄,谕璋等使改过。知祥遣人告璋,璋曰:唐不杀孟公家族,恩厚矣。我子孙何在。璋由此疑知祥卖己。三年四月,以兵万人攻知祥,战于弥牟,璋大败,还走梓州。初,唐陵州刺史王晖代还过璋,璋邀留之。至是,晖执璋杀之,传其首于知祥。

董绍颜

《十国春秋·吴》:董绍颜,善能知人。常诣鄂州节度使李简,简出诸子视之,时平头小儿何敬洙侍侧,绍颜曰:诸子皆有功名,然不若平头极贵也。后敬洙累授节镇,为时名将。

后周

董思安

《十国春秋·闽》:董思安,莆田人,身长九尺,勇冠一时,与王忠顺友善,朱文进既弑景宗,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思安因与忠顺,及泉州军将留从效,合谋复王氏,遂杀绍,颇迎天德帝从子继勋主军府事,会南唐兵攻建州急,思安将兵赴难,战数不利,或说当以去就计,思安曰:吾辈世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其谁容我。麾下感其言,无有叛者。城陷,思安归泉州,后南唐以为漳州刺史,时从效弟从愿为副使,竟酖杀思安,自领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