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二百九十卷目录

 宗人府部汇考二
  金〈总一则〉
  元〈总一则 世祖至元一则〉
  明〈总一则 世宗嘉靖一则〉
皇清〈总一则 崇德二则 顺治六则 康熙八则〉
 宗人府部名臣列传一
  秦
  公子将闾
  汉
  刘辟彊       刘德
  刘向

官常典第二百九十卷

宗人府部汇考二

金置大宗正府后改大睦亲府。以皇族属亲者,判大宗正事,设同判、同签及丞,佐之。
《金史·百官志》:大宗正府。泰和六年避睿宗讳,改为大睦亲府。判大宗正事一员,从一品。以皇族中属亲者充,掌敦睦纠率宗族钦奉王命,泰和六年改为大睦亲事。同判大宗正事一员,从二品。泰和六年改为同判大睦亲事。同签大宗正事一员,正三品。宗室充。大定元年置。泰和六年改同签大睦亲事。大宗正丞二员,从四品。一员于宗室中选能干者充,一员不限亲疏,分司上京长贰、兼管治临潢以东六司属,泰和六年改为大睦亲丞。知事一员,从七品。检法,从八品。诸宗室将军,正七品。上京、东温忒二处皆有之。世宗时始命迁官,其户凡百二十。明昌二年更名曰可属,设令、丞。承安二年以令同随朝司令,正七品,丞正八品。中都、上京、札里瓜、合右西南、梅坚寨、蒲与、临潢、泰州、金山等处置,属大宗正府。

元设大宗正府,置断事官,札鲁忽赤,凡诸王驸马蒙古、色目人,一切皆司之。
《元史·百官志》:大宗正府,秩从一品。国初未有官制,首置断事官,曰札鲁忽赤,会决庶务。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应犯一切公事,及汉人奸盗诈伪、蛊毒厌魅、诱掠逃驱、轻重罪囚,及边远出征官吏、每岁从驾分司上都存留住冬诸事,悉掌之。至元二年,置十员。三年,置八员。九年,降从一品银印,止理蒙古公事。以诸王为府长,馀悉御位下及诸王之有国者。又有怯薛人员,奉旨署事,别无颁受宣命。十四年,置十四员。十五年,置十三员。二十一年,置二十一员。二十二年,增至三十四员。二十八年,增至四十六员。太德四年,省五员。十一年,四十一员。皇庆元年,省二员,以汉人刑名归刑部。泰定元年,复命兼理,置札鲁忽赤四十二员,令史改为掾史。致和元年,以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馀路府州县汉人、蒙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正官札鲁忽赤四十二员,从一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承发架阁库管勾一员,从八品;掾史十人,蒙古必阇赤十三人,通事、知印各三人,宣使十人,蒙古书写一人,典吏三人,库子一人,医人一人,司狱二员。
世祖至元十七年夏六月丁丑,阿合马请立大府正。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明初,设大宗正院,后改为宗人府。设宗人,令左、右宗正宗人,掌九族之属籍,以时修玉牒及封、赠、婚、丧之事。

《明会典》:国初,置大宗正院,秩一品。洪武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设宗人,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嫡庶、名封、生卒、婚嫁、谥葬之事。正官,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以上后俱设止以勋戚大臣掌府事。
首领官经历一员,
南京宗人府经历一员,
凡宗室有所陈请,即为上闻,听天子命。初以亲王领之,后但以勋戚大臣摄府事,不备官。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
东宫位下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位下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位下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位下〈今为帝系〉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位下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楚王位下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位下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位下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位下 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位下 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位下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肃王位下 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位下 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位下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位下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位下 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咨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位下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位下 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颢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位下 佶幼诠勋引恬珵效迥瑝湜源諲晰炜圭璧澈澄昂。
安王位下 斐序斌延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位下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位下 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璿玑。
伊王位下 颙勉諟吁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冑选昆玉冠泉金。
〈以下六十字原无国号〉毖初斯建节勖好必贞铨执准符钧正询旼汝励虔。
荐谞演还畅先施遂省稽诹欢爰造就

适艺冀埙篪。
慧坚忻愿确鉴洁绰侁孜习献增盈谧

临饶轶绩撝。
靖江王位下 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旧有〉潭王位下 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以国除祖训不载〉
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才能堪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授官升转如常选法。如或有犯,宗正院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
凡各王府,有新生子女,具生年月日,并分嫡庶,及生母姓氏,奏报本府,抄出,附注宗支簿籍。遇该礼部行查,仍验各府造报玉牒,文册相同,回报施行。
凡各王府亲王、郡王、将军、中尉,请名封袭封,及出閤,新封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并薨故等项,奏报本府抄出,亦各附注宗支簿籍。
凡亲王未之国,除授长史等官,吏部行本府转行各府长史司,取具到任日期,及启王知会。
凡各王府奏请禄米,户部行本府查勘相同,回报施行。
凡亲王出府,兵部奏拨仪卫司、群牧所等衙门,官军旗校人等随侍行,本府转送各长史司,启王知会在外无行。
凡各王府有郡王、将军、中尉、及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出閤,起造房屋,奏行工部转行本府查勘相同,回报施行。
凡纂修玉牒,十年一次。宣德三年,奏准用翰林官一员,同本府经历于史馆内附写。
嘉靖十七年,奏准吏部拨监生十名,承差六名,办事官八员,吏十二名,工部拨工匠办卓凳事完之日,监生人等仍留在府,书写年终御览揭帖,并办理一应公务。满日更替。二十四年,题准玉牒总图,仿古史世表之法,以横格分代数,列书其名氏,而各派所出之子孙,则递书于各派之下,仍馀下方,以俟续书。其图以帝系为统,有虽系长出,而在藩封及国初追封为王者,俱不以加于帝系之前。有长出而殇,追授封号者,惟册内载之,不以列于图。
凡附注宗支,弘治十年,奏准吏部拨办事吏三名。凡玉牒纸劄,永乐二十二年,奏准于司礼监关领,表背匠工部取用。
洪熙元年,奏准行司礼监别造纸劄。
嘉靖十七年,令顺天府办纸劄笔墨等物公用。凡本府印信,于承差内选补知印一名。
凡本府合用纸劄,弘治十年,奏准于刑部关领印色,顺天府买办。
正德十三年,令纸劄于刑部、都察院分季关领。南京宗人府,永乐十八年,改本府为南京宗人府,不复降印,惟改降经历司印,与南京各衙门行移。
世宗嘉靖二十四年,更定玉牒之制。
《春明梦馀录》:明之玉牒,至嘉靖重修,其总图仿古史世表之法,以横格分代数,列书其名氏,而各泒所出之子孙,则递书于各派之下。仍馀下方,以俟续书。其图以帝系为统,有虽系长出,而在藩封,及国初加封为王者,俱不以加书于帝系之前。有长出而殇,追授封号者,唯册内载之,不以列于图。盖从礼部之议也。礼部疏云:嘉靖二十四年九月初一日,内阁题玉牒事宜。臣等为照玉牒纪载宗支,以垂万世,系朝廷重事,其制不敢不倍加详慎。其旧牒内,有事当釐改者,理合开具上请。臣等看得第一册内例,有总图备载天潢世系于首,所以表帝王之统,合同气之亲也。窃因世代未远,人数未多,有纸一面列书代氏,而以朱线各系所出之子孙于下。但近年以来,宗泒蕃衍,已倍于前,而数不下累万。兹仍用前制,不惟纸狭不足备载,而字迹微眇,朱线纷乱,难以寻检,不无遗漏混淆之弊。况将来天支万代,愈难增续。臣等窃意,略仿古史世表之法,以横格分代数,而列书其名氏于上,其各派所出子孙,则从而递书于各派之下,庶世次不紊,一览可见。仍馀下方,以俟后来增入。臣等又思得玉牒之修,当以帝系为宗统,其中有虽系长出,但不有天命,位在藩封,如懿文太子,秦、晋二王,不敢以加于成祖之前。又有虽系长出,但既殇而追受封号,如悼恭太子、岳怀王、哀冲太子,惟当以册内载之,不敢立于图之前,俱所以尊帝统也。其无可妨如颖阳等王,则仍书之。又寿春王,熙祖之长子,仁祖之兄也。南昌诸王,仁祖之长子,太祖之兄也。俱在太祖有天下之后追封为王。今靖江王则南昌王之后也,以太祖之圣子神孙视之,则有堂仲之分。旧图以列于帝系之前,今移置本支之后,亦所以尊帝统也。

皇清

《大清会典》:宗人府
国初,于
笃恭殿前列署十,为诸王议政之所。顺治九年,设
宗人府,以和硕亲王,或多罗郡王总领府事。多罗贝勒为左宗正,固山贝子为右宗正,镇国公或辅国公为左右宗人掌。

皇族之属籍,以时修辑。
玉牒,纪载宗室子女嫡庶名封,生卒婚嫁谥葬等事。
其正官有府丞,属官有理事官,副理官,主事,笔帖式。其首领有经历,建置沿革,详见吏部官制。顺治九年,设宗人府,以亲王郡王总理府事,左右宗正,或贝勒贝子。左右宗人,或分与将军兼摄。俱由宗人府具题请

旨。
正官
汉府丞一员,旧有觉罗启心郎一员,汉军启心郎二员。康熙十二年裁。
首领官
满经历四员,内满文二员,满汉文二员,汉经历一员。
属官
满理事官六员。
满副理官六员。
满主事二员。已上理事官,副理官,主事,初俱系觉罗。员缺后,不分觉罗满洲补授。
满笔帖武二十六员,内满文二十员,满汉文六
员。
太宗文皇帝崇德二年
《大清会典》:崇德二年,定亲王郡王贝勒女,不论已嫁
未嫁者,父升随升,父降随降。
崇德三年

《大清会典》:凡宗籍,纪载,崇德三年,定亲王以下至宗
室所生子女,年及一岁,许将其名,并所生年月日时,母氏某,收生妇某,开列送府,详载册籍。其另室所居妾媵所出者,亦准记籍。如将未居另室妾婢所出,并抚养异姓之子,谎报者,治以重罪。觉罗子女,年及一岁,照前例记籍。其庶出之子,亦准记籍。如以抚养异姓谎报者,治以重罪。
世祖章皇帝顺治九年
《大清会典》:顺治九年,题准亲王以下所生子女,详开
某王某贝勒,某妃夫人某氏,所生子名某,并生子之年月日时,收生妇某,保结某,送府记籍。贝子以下至宗室,俱照此例,开明送府。觉罗所生子女,即令报知各旗首领。其首领于生子三日前,亲加察询,某人某妇,于某年月日时,第几男,第几女,名某,收生妇某,逐一开录,于每年正月初十日以内,亲赍送府。若迟误不送,及错送者,首领从重治罪。其子不准载入觉罗册籍。凡议罪,
国初定王贝勒贝子等,除犯谋叛等重罪外,其馀
过犯,或黜夺人丁,或罚赎银两,不拟处死监禁。顺治九年,题准郡王以上缘事,或传至宗人府问供,或在本府问供,具题候

旨定夺。
凡考叙,是年,题准考叙宗室军功,考察现任衙门功过,派拨围猎出征,补授衙门员缺,一应差遣传集。并考叙觉罗官员军功,考察现任衙门功过传集,查点事务,俱令宗人府掌行。至于派觉罗官员,围猎出征,一应差遣,补授旗下员缺,及各部院员缺,令宗人府与吏部会议。
又题定王以下,公以上,原系都察院查点。今既设宗人府,一切事务,俱交宗人府。仍令都察院察参。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题定宗室犯罪,止令议处,免其
锁责。
又题定觉罗官员,停其于各部院补用。
顺治十三年

《大清会典》:凡纂修
玉牒,
国初定宗室觉罗子女名字,俱令详载册籍。顺治
十三年,题定宗人府,会同内院礼部,十年一次,纂修

玉牒。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凡给假,顺治十四年,题定诸王以下,或往
汤泉,或往扫墓,或以他事出城停宿者,俱诣告宗人府。诸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具题请

旨。閒散宗室,令宗人府酌量准假。在京公主以下,县
君以上,亦诣告宗人府具题请

旨。其馀俱令宗人府酌量准假。
凡验病,是年,题定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有患病者,宗人府委官不时察验。
是年,又题定郡王以上犯大罪,传至宗人府讯问。若微罪,止在本府讯问。其贝勒以下,俱传至宗人府讯问。
顺治十五年

《大清会典》:凡习射,顺治十五年,题定亲王以下,至宗
室十岁之子以上,每旗会集一处,五日步射一次,十日骑射一次。岁满,诸王以下,每年春季三次,秋季三次,令披甲射箭,其盔甲器械,于每年秋季验阅一次。至王等所属官员器械,亦一并验阅。
凡禁令,是年题定诸王以下,毋得溺于逸乐,耽玩丝竹,及演戏观鱼,在城外关厢放鹞。并不许妄行亵狎。仍严饬各该长史等官,令其规谏,宗人府官不时巡察。有犯者,该长史等官一并议处。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题准宗室未居另室妾婢所
出之子,亦准载入宗室册籍。
是年,题定诸王以下,每年春季二次,秋季二次,令披甲射箭。凡弓箭数目,亲王箭三千枝,弓十张。郡王箭二千枝,弓八张。贝勒箭一千五百枝,弓六张。贝子箭一千枝,弓六张。镇国公箭七百枝,弓四张。辅国公箭六百枝,弓四张。镇国将军箭四百枝,弓二张。辅国将军箭三百枝,弓二张。
奉国将军箭二百枝,弓二张。奉恩将军箭一百七十枝,弓二张。
又题定城内关厢,永禁放鹞。王以下至宗室,如有耽玩逸乐者,令宗人府参奏。
是年,题准宗室有过犯者,令革去宗室。
是年,题定觉罗官员,复令补用各部院员缺。其一应传集查点授职议罪等项,仍照八旗官员例,在吏部刑部等衙门察议。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题准贝子公女,照随父升降例。
康熙八年

上谕宗人府:自古帝王建国,亲亲贤贤,义在并重。我太祖、
太宗、
世祖以来,笃念本支,敦睦九族,咸加爱恤,欲其成立,以
共膺福禄也。朕思罪有大小,法有重轻,宗室犯罪,遽行革除宗室,朕心不忍。除

世祖皇帝时定案外,自顺治十八年以后,凡宗室有犯
罪革除宗室者,著将情节一并察明,具奏。特谕。康熙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题准宗室过犯,各照轻重议处。
其革去宗室之例,永行停止。
是年,题定觉罗官员,各项事务,仍移送宗人府。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题准
皇上巡幸,王等以下,觉罗官员以上,出城围猎,放鹰
鹞,概行停止。惟新丧送葬者,准往。其有以他事告假者,俱不准行。
凡优恤,是年,题准无品级閒散宗室,年至十八岁者,准于披甲额数外,令其披甲。照披甲例,支给银米。至无父幼子,亦照此例给银米赡养。凡考叙,是年,题定觉罗官员停其补授各衙门官。
康熙十九年

《大清会典》:凡弓箭数目,康熙十九年,题定世子箭二
千五百枝,弓九张。长子箭一千七百枝,弓七张。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题定閒散宗室,免其披甲,仍
照例支给银米。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题定閒散宗室,十五岁以
上,及未满岁之无父幼子,俱照拖沙喇哈番品级,给与俸禄。其革职之閒散宗室,不准给与。若缘罪被革将军等,乞恩赡养者,具呈宗人府察明,奏请,月给银四两。
是年,议准觉罗官员,仍不分部院衙门,准其补用。其荫生监生,照其品级,亦于各部院衙门补用。
康熙三十二年

上谕内阁:宗族之始,皆一祖所生,当极致亲睦,共相
爱恤扶持,以为生也。今见诸王以下,互相谗害,乐祸幸灾,略无亲睦之谊。凡若此者,朕知而不言,谁复言者。吾宗室中如此,于我人民,得无愧乎。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书有之矣。且或者同为宗室,以他祖父之名,名其子若孙者,有之。今吾宗室之中,不定为亲睦,以相爱恤扶持之道,长此安穷,无所底止。朕意此后,入八分公以上,诸吉凶事,会集之礼,依向所定者行之。如未入八分公以下,至于闲散宗室,其吉凶之事,亦宜定会集仪式。此皆令八旗会集,则不胜其繁矣。其令本翼会集焉。丧事则一旗之中为之服,别旗惟去其缨。又闲散宗室中,有极贫者,一有吉凶之事,则称贷而为之,致有窘迫者。凡若此类,诸王以下,闲散宗室以上,各以其意,出助银一两,或数星。出者既不以为难,而得之者良有所益,庶不至苦于债负矣。其会集自其身之品级以下者,而会集之闲散宗室无品级者,则视其父之品级会集,凡会集不至者,有司者察参。如此则皆相识而亲。不惟是也,有为不善者,遇之,亦可教以正。若贫宗室,亦不困于为生。此欲我宗室和协,优游以安处之意也。又宗室中,今名有犯者,宗人府悉察改焉。自兹以往岁所送名,亦即详察其有犯者,驳之,令改焉。朕此旨,汝等同满洲尚书侍郎,宣示诸王及闲散宗室,令其会同定议以闻。康熙三十二年二月初十日。康熙三十六年

上谕宗人府、礼部:国家乐育人材,振兴文教,将使海
内英㒞之士,莫不蒸蒸蔚起。矧宗室子弟,系托天潢,岂无卓越之姿,足称令器。允宜甄陶奖励,俾克有成。考诸前史,以公族应制举入仕者,代
不乏人。今属籍所载,日益繁衍。除已授爵秩人员外,闲散子姓,素无职业,诚恐进取之途未辟,向学之意渐隳。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学属文,奋志科目,应令与满洲诸生,一体应试,编号,取中。如此则赋质颖异者,咸服习于诗书,而学业成就者,不阻抑于仕进。凡属宗支,人人得以自效,而于朕兴贤睦族之至意,亦用是以允惬焉。尔等衙门,即遵谕行。特谕。康熙三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宗人府部名臣列传一

公子将闾

《史记·秦二世本纪》:二世,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按《李斯传》: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游至沙丘崩,胡亥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赵高曰: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鞫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刘辟彊

《汉书·楚元王传》:元王子富,封红侯。富子辟彊字少卿,好读诗,能属文。武帝时,以宗室子随二千石论议,冠诸宗室。清静少欲,常以书自娱,不肯仕。昭帝即位,或说大将军霍光曰: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患。光然之,乃择宗室可用者。辟彊子德待诏丞相府,年三十馀,欲用之。或言父见在,亦先帝之所宠也。遂拜辟彊为光禄大夫,守长乐卫尉,时年已八十矣。徙为宗正,数月卒。

刘德

《汉书·楚元王传》:辟彊子德字路叔少,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昭帝初,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父为宗正,徙大鸿胪丞,迁大中大夫,后复为宗正,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盖长公主孙谭遮德自言,德数责以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光闻而恨之,复白召德守青州刺史。岁馀,复为宗正,与立宣帝,以定策赐爵关内侯。地节中,以亲亲行谨厚封为阳城侯。子安民为郎中右曹,宗家以德得官宿卫者二十馀人。德宽厚,好施生,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家产过百万,则以振昆弟宾客食饮,曰:富,民之怨也。立十一年,子向坐铸为黄金,当伏法,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讼子罪,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制曰:赐谥缪侯,为置嗣。传至孙庆忌,复为宗正太常。薨,子岑嗣,为诸曹中郎将,列校尉,至太常。薨,传子,至王莽败,乃绝。

刘向

《汉书·楚元王传》:德子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父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更生兄阳城侯安民上书,入国户半,赎更生罪。上亦奇其材,得踰冬减死论。会初立谷梁春秋,徵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复拜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愬,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语在望之传。其春地震,夏,客星见昴、卷舌间。上感悟,下诏赐望之爵关内侯,奉朝请。秋,徵堪、向,欲以为谏大夫,恭、显白皆为中郎。冬,地复震。时恭、显、许、史子弟侍中诸曹,皆侧目于望之等,更生惧焉,乃使其外亲上变事,言:窃闻故前将军萧望之等,皆忠正无私,欲致大治,忤于贵戚尚书。今道路人闻望之等复进,以为且复见毁谗,必曰尝有过之臣不宜复用,是大不然。臣闻春秋地震,为在位执政太盛也,不为三独夫动,亦已明矣。且往者高皇帝时,季布有罪,至于夷灭,后赦以为将军,高后、孝文之间卒为名臣。孝武帝时儿宽有重罪系,按道侯韩说谏曰:前吾丘寿王死,陛下至今恨之;今杀宽,后将复大恨矣。上感其言,遂贳宽,复用之,位至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未有及宽者也。又董仲舒坐私为灾异书,主父偃取奏之,下吏,罪至不道,幸蒙不诛,复为大中大夫,胶西相,以老病免归。汉有所欲兴,常有诏问。仲舒为世儒宗,定议有益天下。孝宣皇帝时,夏侯胜坐诽谤系狱,三年免为庶人。宣帝复用胜,至长信少府,太子太傅,名敢直言,天下美之。若乃群臣,多此比类,难一二记。有过之臣,无负国家,有益天下,此四臣者,足以观矣。前弘恭奏望之等狱决,三月,地大震。恭移病出,后复视事,天阴雨雪。由是言之,地动殆为恭等。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如此,太平之门开,灾异之原塞矣。书奏,恭、显疑其更生所为,白请考奸诈。辞果服,遂逮更生系狱,下太傅韦元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杂考。劾更生前为九卿,坐与望之、堪谋排车骑将军高、许、史氏侍中者,毁离亲戚,欲退去之,而独专权。为臣不忠,幸不伏诛,复蒙恩徵用,不悔前过,而教令人言变事,诬罔不道。更生坐免为庶人。而望之亦坐使子上书自冤前事,恭、显白令诣狱置对。望之自杀。天子甚悼恨之,乃擢周堪为光禄勋,堪弟子张猛光禄大夫给事中,大见信任。恭、显惮之,数谮毁焉。更生见堪、猛在位,几己得复进,惧其倾危,乃上封事谏曰:臣前幸得以骨肉备九卿,奉法不谨,乃复蒙恩。窃见灾异并起,天地失常,徵表为国。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圳亩,犹不忘君,惓惓之义也。况重以骨肉之亲,又加以旧恩未报乎。欲竭愚诚,又恐越职,然惟二恩未报,忠臣之义,一抒愚意,退就农亩,死无所恨。臣闻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故箫韶九成,而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四海之内,靡不和宁。及至周文,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文王既没,周公思慕,歌咏文王之德,其诗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当此之时,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驩于外,故尽得其驩心,以事其先祖。其诗曰: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言四方皆以和来也。诸侯和于下,天应报于上,故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饴我釐麰。釐麰,麦也,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下至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诗曰:歙歙訾訾,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嗷嗷。当是之时,日月薄蚀而无光,其诗曰:朔日辛卯,日有蚀之,亦孔之丑。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水泉沸腾,山谷易处。其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其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言民以是为非,甚众大也。此皆不和,贤不肖易位之所致也。自此之后,天下大乱,篡杀殃祸并作,厉王奔彘,幽王见杀。至乎平王末年,鲁隐之始即位也,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出奔于鲁,而春秋为讳,不言来奔,伤其祸殃自此始也。是后尹氏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陵崩陀二,彗星三见,夜常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一,火灾十四。长狄入三国,五石陨坠,六鹢退飞,多麋,有蜮、蜚,鸲鹆来巢者,皆一见。昼冥晦。雨木冰。李梅冬实。七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杀菽。大雨雹。雨雪雷霆失序相乘。水、旱、饥,蝝、螽、螟蜂午并起。当是时,祸乱辄应,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也。周室多祸:晋败其师于贸戎;伐其郊;郑伤桓王;戎执其使;卫侯朔召不往,齐逆命而助朔;五大夫争权,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复兴。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章交公车,人满北军。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传授增加,文书纷纠,前后错谬,毁誉浑乱。所以营惑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分曹为党,往往群朋,将同心以陷正臣。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乘治乱之机,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者也。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附者众,辐凑于前,毁誉将必用,以终乖离之咎。是以日月无光,雪霜夏陨,海水沸出,陵谷易处,列星失行,皆怨气之所致也。夫遵衰周之轨迹,循诗人之所刺,而欲以成太平,致雅颂,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初元以来六年矣,案春秋六年之中,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夫有春秋之异,无孔子之救,犹不能解纷,况甚于春秋乎。原其所以然者,谗邪并进也。谗邪之所以并进者,由上多疑心,既已用贤人而行善政,如或谮之,则贤人退而善政还。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谗邪进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道消,则政日乱,故为否。否者,闭而乱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诗又云雨雪麃麃,见晛聿消,与易同义。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处尧朝,周公与管、蔡并居周位,当是时,迭进相毁,流言相谤,岂可胜道哉。帝尧、成王能贤舜、禹、周公而消共工、管、蔡,故以大治,荣华至今。孔子与季、孟偕仕于鲁,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消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污辱至今。故治乱荣辱之端,在所信任;信任既贤,在于坚固而不移。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言守善笃也。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用贤未能三旬而退,是转石也。论语曰:见不善如探汤。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历年而不去。故出令则如反汗,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难乎。是以群小窥见閒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閒。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诚足愠也。昔孔子与颜渊、子贡更相称誉,不为朋党;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何则。忠于为国,无邪心也。故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易曰飞龙在天,大人聚也;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易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在上则引其类,在下则推其类,故汤用伊尹,不仁者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歙歙訾訾,数设危险之言,欲以倾移主上。如忽然用之,此天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重至者也。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今以陛下明知,诚深思天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览否泰之卦,观雨雪之诗,历周、唐之所进以为法,原秦、鲁之所消以为戒,考祥应之福,省灾异之祸,以揆当世之变,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诐之聚,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臣幸得托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窃推春秋灾异,以效今事一二,条其所以,不宜宣泄。臣谨重封昧死上。恭、显见其书,愈与许、史比而怨更生等。堪性公方,自见孤立,遂直道而不曲。是岁夏寒,日青无光,恭、显及许、史皆言堪、猛用事之咎。上内重堪,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时长安令杨兴以材能幸,常称誉堪。上欲以为助,乃见问兴:朝臣龂龂不可光禄勋,何邪。兴者倾巧士,谓上疑堪,因顺指曰:堪非独不可于朝廷,自州里亦不可也。臣见众人闻堪前与刘更生等谋毁骨肉,以为当诛,故臣前言堪不可诛伤,为国养恩也。上曰:然此何罪而诛。今宜奈何。兴曰:臣愚以为可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勿令典事。明主不失师傅之恩,此最策之得者也。上于是疑。会城门校尉诸葛丰亦言堪、猛短,上因发怒免丰。语在其传。又曰:丰言堪、猛贞信不立,朕闵而不治,又惜其材能未有效,其左迁堪为河东太守,猛槐里令。显等专权日甚。后三岁馀,孝宣庙阙灾,其晦,日有蚀之。于是上召诸前言日变在堪、猛者责问,皆稽首谢。下诏曰:河东太守堪,先帝贤之,命而傅朕。资质淑茂,道术通明,论议正直,秉心有常,发愤悃愊,信有忧国之心。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抑厌遂退,卒不克明。往者众臣见异,不务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说天,托咎此人。朕不得已,出而试之,以彰其材。堪出之后,天变仍臻,众亦嘿然。堪治未期年,而三老官属有识之士咏颂其美,使者过郡,靡人不称。此固足以彰先帝之知人,而朕有以自明也。俗人乃造端作基,非议诋欺,或引幽隐,非所宜明,意疑以类,欲以陷之,朕亦不取也。朕迫于俗,不得专心,乃者天著大异,朕甚惧焉。今堪年衰岁暮,恐不得自信,排于异人,将安究之哉。其徵堪诣行在所。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领尚书事。猛复为太中大夫给事中。显干尚书,尚书五人,皆其党也。堪希得见,常因显白事,事决显口。会堪疾瘖,不能言而卒。显诬谮猛,令自杀于公车。更生伤之,乃著疾谗、擿要、救危及世颂,凡八篇,依兴古事,悼己及同类也。遂废十馀年。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贵盛,凤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向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心知同忠精,故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久之,营起昌陵,数年不成,复还归延陵,制度泰奢。向上疏谏曰: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圣贤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劝勉。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虽有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昔高皇帝既灭秦,将都雒阳,感寤刘敬之言,自以德不及周,而贤于秦,遂徙都关中,依周之德,因秦之阻。世之长短,以德为效,故常战栗,不敢讳亡。孔子所谓富贵无常,盖谓此也。孝文皇帝居霸陵,北临厕,意悽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呼。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閒,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垄皆小,葬具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禹葬会稽,不改其列。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子葬母于防,称古墓而不坟,曰: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为四尺坟,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盖非之也。延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隐,而号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夫嬴、博去吴千有馀里,季子不归葬。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秦相吕不韦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明于事情者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馀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俭宫室,小寝庙。诗人美之,斯干之诗是也,上章道宫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孙之众多也。及鲁严公刻饰宗庙,多筑台囿,后嗣再绝,春秋刺焉。周宣如彼而昌,鲁、秦如此而绝,是则奢俭之得失也。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馀。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惛焉。以死者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大。谋之贤知则不说,以示众庶则苦之;若苟以说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说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唯陛下上览明圣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贤知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之意。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昭、皇帝增山厚臧,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书奏,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其计。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踰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时上无继嗣,政由王氏出,灾异寖甚。向雅奇陈汤智谋,与相亲友,独谓汤曰:灾异如此,而外家日盛,其渐必危刘氏。吾幸得同姓末属,累世蒙汉厚恩,身为宗室遗老,历事三主。上以我先帝旧臣,每进见常加优礼,吾而不言,孰当言者。向遂上封事极谏曰: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昔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弑其君光;孙林父、宁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周大夫尹氏筦朝事,浊乱王室,子朝、子猛更立,连年乃定。故经曰王室乱,又曰尹氏杀王子克,甚之也。春秋举成败,录祸福,如此类甚众,皆阴盛而阳微,下失臣道之所致也。故书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逮大夫,危亡之兆。秦昭王舅穰侯及泾阳、叶阳君专国擅埶,上假太后之威,三人者权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甚危殆,赖寤范睢之言,而秦复存。二世委任赵高,专权自恣,雍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近事不远,即汉所代也。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筦执枢机,朋党比周。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游谈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远绝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数称燕王、盖主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互。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虽周皇甫、秦穰侯、汉武安、吕、霍、上官之属,皆不及也。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徵象。孝昭帝时,冠石立于泰山,仆柳起于上林。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根垂地中,虽立石起柳,无以过此之明也。事埶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与舅平昌、乐昌侯权,所以全安之也。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蚤虑。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万安之实,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书奏,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其意,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以向为中垒校尉。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元延中,星孛东井,蜀郡岷山崩雍江。向恶此异,语在五行志。怀不能已,复上奏,其辞曰: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亦言汤以桀为戒也。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蚀三十六,襄公尤数,率三岁五月有奇而壹食。汉兴讫竟宁,孝景帝尤数,率三岁一月而一食。臣向前数言日当食,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而圣人所以断疑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昔孔子对鲁哀公,并言夏桀、殷纣暴虐天下,故历失则摄提失方,孟陬无纪,此皆易姓之变也。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时,日月薄食,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无云而雷,枉矢夜光,荧惑袭月,孽火烧宫,野禽戏廷,都门内崩,长人见临洮,石陨于东郡,星孛大角,大角以亡。观孔子之言,考暴秦之异,天命信可畏也。及项籍之败,亦孛大角。汉之入秦,五星聚于东井,得天下之象也。孝惠时,有雨血,日食于冲,灭光星见之异。孝昭时,有泰山卧石自立,上林僵柳复起,大星如月西行,众星随之,此为特异。孝宣兴起之表,天狗夹汉而西,久阴不雨者二十馀日,昌邑不终之异也。皆著于汉纪。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后,察昌邑之不终,视孝宣之绍起,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高宗、成王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高宗有百年之福,成王有复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景向,世所同闻也。臣幸得托末属,诚见陛下有宽明之德,冀销大异,而兴高宗、成王之声,以崇刘氏,故豤豤数奸死亡之诛。今日食尤屡,星孛东井,摄提炎及紫宫,有识长老莫不震动,此变之大者也。其事难一二记,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以设卦指爻,而复说义。书曰伻来以图,天文难以相晓,臣虽图上,犹须口说,然后可知,愿赐清燕之閒,指图陈状。上辄入之,然终不能用也。向每召见,数言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方今同姓疏远,母党专政,禄去公室,权在外家,非所以彊汉宗,卑私门,保守社稷,安固后嗣也。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馀年,年七十二卒。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向三子皆好学:长子汲,以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赐九卿丞,蚤卒;少子歆,最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