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目录

 勋爵部汇考十一
  陶唐氏
  崇        夏
  皋        梁
  吕        柏
  有虞氏一
  邰

官常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勋爵部汇考十一

陶唐氏

帝尧六十一载命崇伯鲧治河
《书经·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竹书纪年》: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通志》:是时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江淮通流,无有平原高阜,故曰洪水滔天,怀山襄陵。尧忧民之忧,而求治水者。群臣四岳皆举高阳氏之子伯鲧。尧封鲧为崇伯,使之治水。
《路史》:鲧以崇伯事帝,崇后灭于周文王。
帝尧六十九载,黜崇伯鲧。
《书经·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竹书纪年》:六十九年,黜崇伯鲧。
殷帝辛十九祀,西伯伐崇。
《诗经·大雅》: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左传》:僖公十九年,子鱼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
《史记·殷本纪》: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闻之,而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按《周本纪》: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释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纣许之。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作丰邑。按《竹书纪年》:殷纣十九年,西伯伐崇。
《通志》:文王伐崇,言曰: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讼不矜,制禄不均,民力尽,不得衣食。予将征之。乃伐崇,令无杀人,无坏屋,无塞井,无伐木,无掠六畜,不如令者,不赦。三旬,犹不降,于是勒兵攻,灭之。

帝尧封禹为夏伯。
《路史》:尧封禹高密,以处于栎,是为有夏,曰夏伯。虞帝舜申命伯禹。
《路史》:帝舜有虞氏,申命群后,迁伯禹夏,赐姓姒氏。益命以为公

帝尧七十三载,封陶于皋。
《路史》:小昊青阳氏裔子取高阳氏之女,曰修,生大业,大业取少典氏女,曰华,生繇。繇生马喙,忠信疏通,刊而敏事,渔于雷泽,虞帝求旃,以为士师,繇一振褐而不仁者远,乃立犴狱,造科律,听狱执中,为虞之氏,而天下无冤。封之于皋,是曰皋陶。 帝尧陶唐氏七十三载,赏侯伯,封契弃。
〈注〉世纪始封稷契皋陶,褒进伯禹。

皋陶能刑,舜封之皋〈。按皋陶,舜实举之,故封皋。或以为尧,或以为舜〉《通鉴前编》:骆氏曰:皋陶,乃少昊之后。初,陶渔于雷泽,虞舜求旃,以为士师。造律执中,封于皋,为皋陶。陶之子封偃,为偃姓。

帝尧封益于梁。
《书经·舜典》: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路史》:颛顼高阳氏,姬姓,娶邹屠氏。邹屠氏有女,履龟不践,帝内之,是生禹祖。及梦八人,苍舒,伯益,梼演,大临,庞江,霆坚,中容,叔达,是为八凯。伯益之字隤敱,次居子族之三,为唐泽,虞是为百虫将军,佐禹治水,封之于梁。舜禅禹,禹巽于益,辞焉。年过二百。南梁,大敖梁之析也。 帝舜有虞氏,申命群后,益涤鸿,奏庶鲜食于封之梁。

帝尧封四岳于有吕。
《国语》:周太子晋曰:伯禹念前人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工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汨九川,陂障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神无间行,民无淫心,时无逆数,物无害生。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皇天嘉之,胙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胙四岳国,命为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
《史记·齐世家》:太公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
〈注〉徐广曰:吕在南阳宛县西。

《路史》:炎帝戏,戏生器,器生钜及伯陵,祝庸。祝庸为黄帝司徒,居于江水,生术嚣,兑首方颠,是袭土壤。生条及句龙。句龙生垂及信。垂生噎鸣,是为伯夷,为虞心吕,且功于水,封吕。生岁十二泰岳,袭吕,馀列申许。周初,复泰岳后于申暨。申伯入卿,而楚蚀其壤。宣王开元,舅申伯于谢吕侯,为穆王司寇。训夏赎刑后曰甫。春秋初,入于楚。商周之际,有吕渭,字子牙,居东海之滨。文王见之,遂成周业。是为太公望,师尚父,成王封之营陵曰齐。 伯夷次禹,能礼于神,爰封之吕。按《外纪》:戏生器,器生祝融,为黄帝司徒。祝融生术嚣,术嚣生句龙,为颛顼后土。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以教兆民,后代祀之,以配社。句龙生垂,垂为尧共工,寔生伯夷,封于吕,为舜四岳。其后吕尚,佐周有功,周封于齐。
周穆王五十一年,命吕侯训夏赎刑。
《书经·吕刑》
〈孔传〉吕侯见命,为天子司寇,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后为甫侯,故为甫刑。〈疏〉《正义》《礼记》《书传》引此篇之言,多称为甫刑。白故传解之,后为甫侯,故或称甫刑。知后为甫侯者,以《诗·大雅·崧高之篇》,宣王之诗云:生甫及申,扬之水为。平王之诗云:不与我戍,甫明子孙。改封为甫侯,不知因吕国改为甫名,不知别封馀国,而为甫号。然子孙封甫,穆王时未有甫名,而称为甫刑者,后人以子孙之国号名之也。犹若叔虞,初封于唐,子孙封晋,而《史记》称为晋世家。然宣王以后,改吕为甫。《郑语》史伯之言,幽王之时也。乃云申,吕虽衰,齐许犹在,仍得有吕者。以彼史伯论四岳,治水,其齐许申吕是其后也。因上申吕之文,而云申。吕虽衰,吕即甫也。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日勤,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恒均,其审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史记·周本纪》: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
〈注〉郑元曰:书说云周穆王以甫侯为相。

《竹书纪年》:五十一年,作《吕刑》,命甫侯于丰。
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圭。按《竹书纪年》云云。

帝尧立柏城子皋,为诸侯。
《路史》:柏皇氏姓柏,名芝,是为皇柏。出搏日之阳,驾六龙,以木纪德,为而不有,应而不求,立于正阳之南,是为皇人山。其后为柏,柏常为黄帝地官,柏亮乂为颛顼师,柏昭为帝喾师。尧治天下,有柏成子皋,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柏成子皋辞为诸侯,而耕。逮周之世,有柏囧为太仆正,又有柏侯氏,柏常氏,白侯氏。
〈注〉今蔡州西平,古柏国。春秋,时柏子之封。

周惠王二十二年,柏国睦于齐。
《春秋》不书。 按《左传》:僖公五年,楚斗榖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注〉柏国,汝南西平县有柏亭。

有虞氏一邰

帝舜褒赏勋爵,益封后稷,邰国始大。
《诗经·大雅》: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吁,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媙,禾役穟穟,麻麦幪③,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褒,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𦬊,恒之秬秠,是穫是亩,恒之穈𦬊,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传〉邰,姜嫄之国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封后稷于邰,命使事天,以显神顺天命耳。〈笺〉以此成功,尧改封于邰,就其成国之,家室无变更也。〈疏〉此邰为后稷之母家,其国当自有君。所以得封后稷者,或时君绝灭,或迁之他所也。郑以姜嫄之夫,先为二王之后,是先有国。故言改封。其封早晚,亦无明文。《中候握河纪》云:尧即政七十年,受《河图》,其末云斯封稷契皋陶,赐姓号,注云或云七十二年,斯此封三臣,止言封号,不道其时。即封此言成功,盖治水毕后,地平天成之时也。稷之功成,实在尧世,其封于邰,必是尧之封矣。故此笺及传,皆以为尧。周本纪云:禹封弃于邰,号曰后稷,以后稷之号,亦起舜时,其言不可信也。

《商颂·长发篇》:传疏《中候握河纪》云:斯封稷契皋陶,赐姓号,是尧封之也。考河命说舜之事,云褒赐群臣,赏爵有功。稷契皋陶益土地,是舜益地为大国也。自殷以上,大国百里。
《史记·周本纪》:后稷,母有邰氏女,曰姜嫄。
〈注〉《正义》曰:邰,天来反,亦作漦,同。《说文》云:邰,炎帝之后,姜姓,封邰,周弃外家。
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说,欲
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路史》:帝喾高辛氏上妃有骀氏,曰姜嫄,清静专一,而好稼穑。衣帝衣履,帝敏居期而生弃,弃惟元子,披颐象亢,弃之,每异,嫄乃收之,爰名曰弃,而字之曰度辰。性敷而仁,戏惟稷黍,长研耕稼,为唐天官。及事虞夏,以耕织为本,虞帝乃国之漦,号后稷。勤百谷而山死,取姞人是生,漦茧世济其德,漦茧生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谷是为田祖。自商以来祀之,世为后稷。夏帝癸二十二岁,公刘卜国于豳。
《诗经·大雅》: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愬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朱注〉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当戒以民事。故咏公刘之事以告之。

《国语》:昔我先王世后稷官,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弃,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史记·周本纪》: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相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汉书·娄敬传》: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馀世。公刘避桀居豳。
《通鉴前编》:夏后癸二十有二岁,公刘迁国于豳。公刘子庆节,始国于豳。
《史记·周本纪》:公刘,子庆节立,国于豳。
《路史》:公刘生庆节始国于邠。
商帝祖乙十祀,命豳侯高圉。
《史记·周本纪》: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羌弗立。羌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
《竹书纪年》:祖乙十五年,命邠侯高圉。
《路史》: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弗差,弗差生伪隃,伪隃生公非,公非生辟方,辟方生高圉,高圉能帅稷者,周人报焉。
帝盘庚十九祀,命豳侯亚圉。
《史记·周本纪》:高圉卒,子亚圉立。
《竹书纪年》:盘庚十九年,命邠侯亚圉。
《路史》:高圉生侯牟,侯牟生亚圉。
帝祖甲十三祀,命豳侯组绀。
《史记·周本纪》: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
《竹书纪年》:祖甲十三年,命邠侯组绀。
《路史》:亚圉卒弟云都立生叔组绀是为祖类帝小乙二十六祀,亶父迁于岐山,改国号周。
《诗经·大雅绵篇》:绵鴂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菫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救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朱注〉此周公戒成王之诗,追述太王始迁岐周,以开王业,而文王因之,以受天命也。

《皇矣篇》: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朱注〉此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

《史记·周本纪》: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渡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吴越春秋》:古公去邠,处岐周。居三月成城郭,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
《竹书纪年》:武乙元年,邠迁于岐周。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
《路史》:泰公生亶父,是为古公泰王,避熏育,居岐阳,实始剪商。
《通鉴前编》:小乙二十六,祀古公亶父,自邠迁于岐,改国号曰周。
帝武丁四十一祀,周亶父生子季历。
《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
《路史》:古公复娶于骀曰泰姜,生泰伯,仲雍,季历。按《通鉴前编》:殷王高宗武丁,四十有一祀,周古公亶父,生子季历。
帝祖甲二十八祀,姬昌生,亶父薨,季历嗣位。
《诗经·大雅》:摰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史记·周本纪》:季历娶太任,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竹书纪年》:武乙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吴越春秋》: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一名虞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太任,生子昌。古公知昌,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者,其在昌乎。太伯、仲雍望风知指。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国民君事之,号为勾吴。古公病将卒,令季历让国于太伯,而三让不受,故云太伯三以天下让。
《通鉴前编》:殷王祖甲二十有八祀,周世子季历生子昌。周古公亶父薨,少子季历嗣立。
帝武乙二十四祀,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
《竹书纪年》云云。
帝武乙三十祀,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
《竹书纪年》云云。
帝武乙三十四祀,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十匹。
《竹书纪年》云云。
帝武乙三十五祀,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
《竹书纪年》云云。
帝太丁二祀,周伐燕京之戎。
《竹书纪年》:太丁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
〈按文丁即太丁〉

《通鉴前编》:太丁二祀,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帝乙元祀命周公季历为牧师,又命为侯伯。
《竹书纪年》:文丁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
《通鉴前编》:殷王帝乙元祀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受王命,为牧师,周公季历伐始呼翳徒之戎,王赐之圭瓒秬鬯,为侯伯。
帝乙七祀,周公季历薨,子昌嗣。
《史记·周本纪》: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竹书纪年》:文丁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王杀季历。
〈注〉王嘉季历伐戎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遂困而死世,因谓文丁杀季
历。〈按《竹书纪年》:上二则皆作文丁时事,今以《通鉴》为主,仍两存之〉

《通鉴前编》:帝乙七祀,周公季历薨,世子昌嗣。
〈注〉按世本自不窋公刘,至季历,已有十七世。《史记》拘于十五王,文始平之之数,遂谓后稷之子,为不窋,曾孙为公刘。前既缺代,又自公非,已后缺四世不书,皇甫氏不得其说,遂以四世为字,而组绀又自有四名,独《索隐》觉其非而不明辨。《路史》已明辨而不断十五王之说。今按公刘之世云:周道之兴,自此而始。京师之名,亦始此。《国语》十五王之说,自公刘数至文王耳。然又安知非祖功宗德之云,周世世修德,贤圣之君,十五作而至于文王乎。

帝乙十二祀,周西伯治岐周,发政施仁,凤凰鸣于岐山。
《通鉴前编》云云。
帝乙十五祀,岐周地震。
《通鉴前编》云云。
〈注〉《通志》曰:文王即位之八年六月,寝疾五日,而地震,东西南北不出郊圻。有司曰:地震,为人主也。群臣皆恐,欲跅其城以移之。文王曰:天之见妖,以罚有罪。我若有罪,若何逃罚。率德改行,其可免乎。于是谨其礼秩,皮革以交诸侯。饬其辞令,币帛以礼俊士。颁其爵级,田畴以赏有功。未几,疾愈。

帝乙二十三祀,西伯昌生子发。
《诗经·大雅》: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通鉴前编》:帝乙二十三祀,周西伯昌生子发。
〈目〉《通志》曰:太姒号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文王之业,赖文母之助为多。太姒生十子,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管叔鲜,次周公旦,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郕叔武,次霍叔处,次康叔封季,曰聃季载,又有滕毛郜雍毕原丰郇八国,皆文王子也。 《大纪》曰:昌为世子,娶于有莘氏,曰太姒。太姒不妒忌,而西伯有内行。此德政之所以流行,而风化之所以大兴也。

帝乙二十四祀,命西伯昌拒昆夷,备猃狁。
《通鉴前编》云云。
〈目〉卫氏诗序曰: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帝辛元祀,王即位,居殷。命九侯、周侯、邘侯。
《竹书纪年》云云。
帝辛六祀,西伯初礿于毕。
《竹书纪年》云云。
帝辛十一祀,囚西伯于羑里。
《史记·殷本纪》: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按《周本纪》: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
《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伯夷、叔齐自孤竹归于周。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按《通鉴前编》:帝辛十有一祀,醢九侯鄂侯谏,脯之,囚西伯于羑里。
帝辛十二祀,周西伯演《易》于羑里。
《通鉴前编》云云。
帝辛十三祀,释西伯,西伯献地,除刑,因命专征伐。按《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按《周本纪》:纣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纣许之。
《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
《通鉴前编》:帝辛十有三祀,释西伯。西伯因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之刑。从之。遂赐西伯弓矢鈇钺,使得专征伐。
〈目〉《大纪》曰:周之臣子,日夜忧惧谋救其君父者,无所不至。竭国中珍宝良马,使闳夭太颠来献,诸侯忧惧,入见请昌,盖是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纣乃召昌,释之,因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之刑。纣大喜,许之。赐之弓矢鈇钺,使专征伐,为西方诸侯伯。

帝辛十四祀,虞芮质成于周。
《史记·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通鉴前编》:帝辛十有四祀,虞芮质成于周。
〈目〉诗传曰: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者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之田为閒田,而退。天下闻之,而归者四十馀国。

帝辛十五祀,西伯伐犬戎,得吕尚为师。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乃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要之为文武师。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啇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按《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通鉴前编》:帝辛十五祀,周西伯得吕尚,立为师。帝辛十六祀,西伯伐密须,遂都于程。
《诗经·大雅》: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汲冢周书》:大匡解维,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问罢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罚之戾,哀乐之尤,宾客之盛,用度之费,及关市之征,山林之匮,田宅之荒,沟渠之害,怠堕之过,骄顽之虐,水旱之菑。曰:不谷不德,政事不时,国家罢病,不能胥匡。二三子尚助不谷,官考厥职,乡问其人,因其耆老,及其总害,慎问其故,无隐乃情。及某日,以告于庙,有不用命,有常不赦。王既发命,入食不举,百官质方。〈阙〉不食饔及期日,质明王麻衣以朝,朝中无采衣。官考其职,乡问其利,因谋其菑,旁匡于众,无敢有违。诘退骄顽,方收不服,慎惟怠墯,什伍相保。动劝游居,事节时茂,农夫任户,户尽夫出农廪分乡,乡命受粮,程课物徵,躬竞比藏,藏不粥籴,籴不加均,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成年不偿,信诚匡助,以辅殖财,财殖足食,克赋为征,数口以食。食均有赋,外食不赡,开关通粮,粮穷不转。孤寡不废,滞不转留,戍城不留。〈阙〉足以守,出旅分均,驰车送逝,旦夕运粮。于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津济道宿,所至如归。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资贵贱,以均游旅,使无滞无粥,熟无室,市权内外,以立均,无蚤暮闾次均行,众从积而勿〈阙〉,以罚助均,无使之穷。平均无乏,利民不淫,无播蔬,无食种,以数度多少,省用祈而不宾祭服漱,不制车,不雕饰,人不食肉,畜不食谷,国不乡射乐,不墙合墙屋有补,无作资农,不败务,非公卿不宾,宾不过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独,葬伍有植,送往迎来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不违。 程典解维三月,既生魄,文王合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商王用宗谗震怒无疆,诸侯不娱,逆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曰:助余体民,无小不敬,如毛在躬,拔之痛无,不省政失,患作作而无备,死亡不诫,诫在往事,备必慎备思地,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慎德必躬恕,恕以明德,德当天,而慎下,下为上贷,力竞以让,让德乃行,慎下必翼上,上中立而下比争,省和而顺,慎同携乃争,和乃比,比事无政,无政无选,无选民乃顽,顽乃害上。故选官以明训顽民,乃顺慎守,其教小大有度,以备菑寇。协其三族,固其四援,明其伍侯,习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利其守务。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士之子不知义,不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族不乡别,不可以入惠。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习慎地,必为之图,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脩其等列,务其土实,差其施赋,设得其宜。宜协其务,务应其趣。慎用必爱,工攻其材,商通其材,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生穑省用,不滥其度,津不行火,薮林不伐,牛羊不尽齿不屠,土劝不极美,美不害用,用乃思慎。〈阙〉备不敬,不意多〈阙〉用寡立亲,用胜怀远,远格而迩安,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老思行,不备,无违,严戒。
《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有赤鸟集于周社。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
《路史》:季历居程古公属焉,季历再世而兴,周文王因之。
《通鉴前编》:帝辛十有六祀,西伯伐密须,遂都于程。
〈目〉《通志》曰:初,文王问太公,孰可伐。太公曰:密须。管叔曰:其君强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遂自阮徂共而及密须,密须之人自缚其君而归。

帝辛十七祀,西伯伐耆。
《通鉴前编》云云。
帝辛十八祀,西伯伐邘。
《通鉴前编》云云。
帝辛十九祀,西伯伐崇,徙都于丰,作灵台。
《诗经·大雅皇矣篇》: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按《灵台篇》: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廱,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大全〉丰城朱氏曰:言辟廱之教育,而必言其乐之和者,以见鼓舞作兴之有其术也。

《文王有声篇》: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朱注〉丰即崇国之地,文王营丰邑之城,因旧沟为限而筑之,其作邑居,亦称其城,而不侈大。

《左传》: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政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
《史记·周本纪》:虞芮如周之。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竹书纪年》:帝辛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冬十二月,昆夷侵周。三十五年,周大饥。西伯自程迁于丰。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使世子发营镐。三十七年,周作辟雍。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四十年,周作灵台。王使胶鬲求玉于周。
《通鉴前编》:帝辛十有九祀,西伯伐崇,因作丰邑,徙都之周,西伯立灵台。
〈目〉礼疏曰:文王立灵台,于时年九十六也。

帝辛二十祀,西伯昌薨,子发立。
《竹书纪年》:帝辛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按《通鉴前编》:帝辛二十祀,西伯昌薨,世子发嗣立。
〈目〉《大纪》曰:西伯寝疾,谓世子曰:见善勿怠,时至勿疑,去非勿处。此三者,道之所以止也。世子再拜受教。西伯薨,葬于毕。

帝辛   祀西伯,发作辟廱于镐。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朱注〉镐京,武王所营也,在丰水东,去丰邑二十五里。张子曰:周家自后稷居邰,公刘居豳,太王邑岐,而文王则迁于丰。至武王,又居于镐。当是时,民之归者日众,其地有不能容,不得不迁也。灵台辟廱文王之学也。镐京辟廱,武王之学也。至此始为天子之学矣。此言武王徙居镐京,讲学行礼,而天下自服也。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朱注〉宅居正决也,成之作邑居也。

帝辛二十七祀,周西伯发,生元子诵。
《通鉴前编》云云。
〈目〉《大纪》曰:西伯纳吕尚之女,曰邑姜,为妃。邑姜贤,立未尝倚,坐未尝倨,怒未尝厉。是年,生子诵。

帝辛三十一祀,西伯东观兵戡黎。
《书经》: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通鉴前编》:帝辛三十有一祀,周西伯东观兵,戡黎,商亡。
武王十三年,伐商王辛,遂有天下。
《书经·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史记·周本纪》: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力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泰誓,告于众庶。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奔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