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
第四十九卷目录
称号部纪事五
称号部杂录一
称号部杂录一
人事典第四十九卷
称号部纪事五
《元史·塔本传》:本,伊吾庐人。人以其好扬人善,称之曰扬公。父宋五设托陀,托陀者,其国主所赐号,犹华言国老也。《赵复传》:复,家江汉之上,以江汉自号。学者称之曰江汉先生。
《张䇓传》:䇓,学弘深微密,南北之士,鲜能及之。至元中,行台中丞吴曼庆闻其名,延至江宁学宫,俾子弟受业。中州士大夫欲淑子弟以朱子四书者,皆遣从䇓游。或辟私塾迎之,其在维扬来学者尤众。远近翕然,尊为硕师,不敢字呼。而称曰:导江先生。
《陈天祥传》:天祥,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馀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
《朵儿赤传》:朵儿赤,字道明,西夏宁州人。父斡扎箦,世掌其国史,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有旨副撒都忽为中兴路管民官。国兵西征,运饷不绝,无毫发私,时号曰满朝清。
《金履祥传》: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刘整传》:整,字武仲,先世京兆樊川人,徙邓州穰城。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金乱,入宋,隶荆湖制置使孟珙麾下。珙攻金信阳,整为前锋,夜纵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还报。珙大惊,以为唐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整所将更寡而取信阳,乃书其旌曰赛存孝。
《许谦传》:谦尝以白云山人自号,世称为白云先生。《胡一桂传》:一桂年十八,遂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号双湖先生。又号云峰先生。
《廉希宪传》:世祖为皇弟,希宪年十九,得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
《牟应龙传》:应龙,为文长于叙事。时人求其文者,事辙交于门。以文章大家称于东南,人儗之为眉山苏氏。父子而学者,因应龙所自号,称之曰隆山先生。《董朴传》:朴家近龙冈,学者因称之曰龙冈先生云。《张德辉传》:德辉,性不喜嬉笑,与元裕,李冶游封龙山,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
《王玉传》:玉,赵州宁晋人,长身骈胁多力,金季为万户,镇赵州。太师国王。木华黎下中原,玉率众来附,领本部军从攻邢、洺、磁三州,济南诸郡,号长汉万户。《张特立传》: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虞集传》:集,早岁,与弟槃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
《李之绍传》:之绍,平日自以其性,遇事优游,少断。故号果斋以自励。
《姚天福传》: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居实,避兵徙雁门。天福幼读《春秋》。通大义,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至元五年,诏立御史台以天福,为架阁管勾寻,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锡名巴儿。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仍厚赐以旌其忠。
《阿沙不花传》:阿沙不花,战杭海有功。成宗即位,会大宗正札鲁火赤脱儿,速以赃污闻诏。鞫问之,脱儿速伏罪。就命代之,成宗目之曰:阿即剌阿,即剌,译言阎罗王也。
《熊朋来传》:朋来,以福清州判官致仕。朋来视之,漠如也。四方学者因其所,自号称为天慵先生。
《陆文圭传》:文圭,字子方,江阴人,幼而颖悟,读书过目成诵。终身不忘,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秋中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之曰:墙东先生。
《察罕传》:察罕,皇庆元年,进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乞归解州,立碑先茔。许之。暮年居德安白云山别墅,以白云自号。尝入见。帝望见曰:白云先生来也。其被宠遇如此。《王英传》:英,字邦杰,益都人,性刚果,有大节。膂力绝人,善骑射。袭父职为莒州翼千户。父子皆善用双刀,人号之曰刀王。
《刘秉忠传》: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居斋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自号藏春散人。《明外史·顾佐传》:佐擢为右都御史,赐敕奖勉之命甄察诸御史。佐性严重守正嫉,邪人皆敬惮之,每入内直庐,独处小夹室,非议政不与诸司群坐。人称为顾独坐云。
《鲁穆传》:穆迁福建按察司佥事。孤立行一意不可,干以私。民间呼为鲁铁面。
《王哲传》:哲,官至湖广布政使,居官峻厉廉洁,民为之歌曰:王捕虎最执古心,无私人不苦囊无。钱衣无补哲善治,奸猾不避豪贵。故以捕虎称。
《王弼传》:弼有胆略,善用双刀,号双刀王。
《丁德兴传》:德兴,归太祖于濠,伟其状貌,以黑丁呼之。《罗复仁传》:洪武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数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常遇春传》:遇春沈鸷果敢,善抚士卒,出则推锋,入则殿后。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而用兵决胜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必听约束惟谨,一时言名将者率推遇春。配达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故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方孝孺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如电,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少韩子。
《王琎传》:琎,授宁波知府。清廉强干,自奉尤俭约,一日馔兼鱼肉,琎怒谓内曰:若不忆吾啖草根时耶。命撤而埋之,人号埋羹太守。
《周忱传》:忱,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进学文渊阁。应二十八宿,忱自陈少年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时人谓之挨宿。
《陈继传》:继父汝言,洪武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继生甫十月,遗书数万卷,母吴,躬绩以资诵读。比长,贯穿经学,人呼为陈五经。
《周新传》:新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长安中至以其名怖小儿,小儿群戏于道,或骇之曰:冷面寒铁公来。辄恐皆奔匿。
《陈谔传》:谔,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权贵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生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
《岳正传》:正,博学能文章。自号蒙泉学者。称蒙泉先生。《万安传》:安成化,五年兼翰林学士,入内阁参机务。七年冬,彗见天田,犯太微。廷臣多言君臣否隔,上下不交宜时召大臣议政。大学士彭时、商辂因力请。司礼中官乃约以御殿日召对,比见,时言天变可畏,帝曰:已知,卿等宜尽心。时又言:昨御史有疏,请减京官俸薪,文臣自无言,武臣不免觖望,乞如旧便。帝可之。安遂顿首呼万岁。欲出,时、辂不得已,皆叩头退。中官戏语朝士曰:若辈尝言不召见。及见,止知呼万岁耳。四方传笑,谓之万岁阁老。
《叶盛传》:盛授兵科给事中。寻进都给事中。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耶。而若是因呼为叶少保。
《高明传》:明,拜南京右佥都御史。以亲老乞终养归。十四年,上杭盗发。时明亲没免丧久矣。诏起明巡抚福建,督兵往讨。前后擒获四百,有奇明清,介绝俗不乐。仕进常言孔戣三宜去司空图,三宜休吾无才,一宜去有病,二宜去亲老无兄弟,三宜去以治盗。宜再起贼平,宜再去。因自号五宜居士。
《徐舫传》:舫,筑室江皋,日苦吟于云烟出没间,翛然若与世隔,因自号沧江散人。
《倪瓒传》:瓒,工诗,善书画。四方名士日至其门。所居有阁曰清閟,幽迥绝尘。藏书数千卷,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列左右。四时卉木,萦纡缭绕而其外,高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号云林居士。
《杨恒传》:恒退居白鹿山,戴梭冠,披羊裘,带经耕烟雨间,啸歌自乐,因自号白鹿生。同时有陈洄者,初欲以功名显,既而叹曰:人生百岁,能几时所难。遂者适意耳。他复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所居近大溪,多修竹,自号竹溪逸民。
《张诗传》:诗,初学举子业于吕楠,学诗文于何景明,试有司令自持坐具。诗遣家僮代之,主者不可,遂拂衣去。终身不复试,诗才故高,至是益肆力于。诗自号昆崙山人。
《方太古传》:太古,归隐金华。解石山结栖真,楼居之九年,老乃返寒溪。故里自号寒溪子。
《彭年传》:吴中多隐士,其以文学著者有岳岱顾元,庆岱先世以武功官苏州。卫遂家焉至岱父,始好读书。辟草堂于阳山,去浒墅数里,花木翳然。修竹万挺,岱嘉隐其中。自称秦馀山人。元庆好诗书,自经史以至丛说多所纂述所居,在大石山麓因自号大石山人。《高濲传》:濲,绝意进取结霞上之居,自号石门子。又号霞居子。
《姜昂传》:昂,为人方洁,在官,日市少肉供母,而自食菜茹。既家居室不蔽风雨。粟匮则啜麦粥。乡人呼为姜麦粥焉。
《黄应甲传》:海滨故有蜑,户以舟为家业。耑捕鱼或编蓬附水而居,性习水。有急则自投于水,须臾复出海上。号为水獭。
《李沧传》:沧,天资近道乐善。如饥渴尝以乡荐入,南国子监从祭酒章懋论学,及官南都日益潜思。六经及宋儒。遗书既没乡人,表其里门曰:清修吉士。
《张瓒传》:瓒为兵部尚书,属时政污浊。与郭勋严嵩胡守中肆意为奸利。中外号四凶。
《胡东皋传》:东皋,家居六年,以身任乡邦利害。浙人倚之同县孙升语人曰:吾邑登显仕,而清贫若寒畯者。三人胡公东皋,宋公冕,胡公铎也。时因号姚江三廉云。
《王应鹏传》:应鹏,同县汪玉刚介廉直或有过纤,毫不自蔽。见柔佞者疾之若仇。与同里闻渊张邦奇余本相友善,时称甬上四君子。
《宁杲传》:有京师人张龙者,迁登州知府。时山西左布政倪天民、右布政陈逵、右参议孙清与龙并务贪残,天下目为四害。
《广东通志》: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二十五万里,上饶山川及多大树,树乃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又有风山,山恒震声,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洪武初,长洲高启因号青丘生。
《沧江野史》:朱公裳少励清节,为诸生衣食不续裕如也。后学于京师旅,于郊寺无仆,从自炊汲同门生,或办甘脆而食之,不去。读朱氏诗,讽诵不辍口,登进士积。官至九卿大夫,寒约如一日。自号贫子。既显,改安斋自都御史,守制还居无宾堂。土壁席门自奉尝茹菜,连旬无肉食。为御史按山东山西,有风采。人称为长斋御史云。
《见闻录》:正德时,代州有刘铁汉者。长芦盐运使斗山刘公绎也。公总理辽东粮储兼屯种,刘瑾初擅权正急于贪或告瑾曰:文官富有惟边郎耳。瑾明言指意而公弗从。瑾怒,械至京师,枷号示众,时他枷者多十馀日即死。独公枷月馀不死,一日公梦仙人,自霄而下。以一丸药纳之口中,觉而口尚有药香,监守者俱言见老人送药。忽不见于是,喧闻九市,上达朝堂,而西麓张太宰,乘此异言之瑾。得释。为民后,太宰又言宜起用,以示公道。遂授监察御史,未几。而瑾败朝野,称为铁汉云。
蒋恭靖公,瑶正德时。守维扬,适大驾南巡时。游击将军,江彬太监丘得素恶。公不能慇勤,会上出观,鱼得巨鱼。一戏言直五百金,彬从旁言:请以畀守促值甚急,公即脱夫人簪珥及绨绢服以进。且曰:臣府库绝无缗钱,不能多具。上目之为酸儒。
张公讳贤,字思齐,永乐乙酉。举乡试,屡赴会试不第。谒选授吏部司务,荐陟验封司郎中,公在部刚廉。自持权贵不避,关节不通亲友。馈遗一无所取,部中呼为板张。
琅琊漫抄阁老保定刘公,屡为台谏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刘棉花。谓转弹转可用也。
《驹阴冗记》:莆田愧斋陈公音,性宽坦,在翰林时。夫人尝试之,会客至。公呼茶,夫人曰:未煮。公曰:也罢。又呼乾茶,夫人曰:未买。公曰:也罢。客为捧腹。时因号陈也罢。
书蕉闽越黄拨沙,善视墓画地。为图即知休咎,因号黄拨沙。
《妮古录》:陈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其弟陈惟,允亦长山川,寅号大髯。允号小髯。
杜绾号云林。黄长睿亦号云林。子倪云林又尝号倪幻霞。
《云林遗事》:倪瓒署名曰:东海倪瓒。或曰:懒瓒变姓名。曰奚元朗,字曰:元镇,或曰元映。别号五曰荆蛮氏,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閒仙卿,云林子云林多用以题诗画,故尤著。
《珍珠船》:有姓李人世,世人见之不知其名,因号李常在。
《太平清话》:郑元祐少脱骱任左手,号尚左生。
香案牍摸先生束双髻于顶,携小竹笥卖药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
白石生煮白石为粮。问之何不霞举,笑曰:天上多有至尊相,奉事更苦于人间。尔时号为隐遁仙人。
称号部杂录一
《贾谊·新书》:怀王问于贾君曰:人之谓知道者为先醒,何也。贾君对曰:此博号也。彼世主不学道理,则嘿然惛于得失,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忳忳然犹醉也。而贤主者,学问不倦,好道不厌,惠然独先乃学道理矣。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发也。故世主有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昔楚庄王即位,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内领国政辟草,而施教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当是时也,会诸侯于汉阳,申天子之辟禁,而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榖恐亡自忧也。庄王圣知在身,而自错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者数百人,被服而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谏臣诛逐,政治蹖乱,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曰:何给也。知寡人亡耶。对曰:知之。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君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据式而叹曰: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即于山中,饿死,为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悟所以亡,此不醒者也。故先醒者,时而伯;后醒者,三年而复;不醒者,死,为虎狼食。呜呼,戒之哉。《异苑》: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屐,每怀割股之功。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始此。《颜氏家训·风操篇》: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唐国史补》:开元日,通不以姓而可称者,燕公、曲江、太尉、鲁公;不以名而可称者,宋开府、陆兖公、王右丞、房太尉、郭令公、崔太傅、杨司徒、刘忠州、杨崖州、段太尉、颜鲁公;位卑而著名者,李北海、王江宁、李馆陶、郑广文、元鲁山、萧功曹、张长史、独孤常州、杜工部、崔比部、梁补阙、韦苏州、戴容州;二人连言者,岐薛、姚宋〈亦曰苏宋〉、燕许〈大手笔〉、元王〈秉权〉、常杨〈制诰〉、萧李〈文章〉;又有罗钤吉网〈酷吏罗希奭吉温〉,员推韦状〈能吏员结韦元甫〉。又有四夔、四凶。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老。两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唯侍御史相呼为端公。《酉阳杂俎》: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父母言膝下,通类言足下。
《因话录》: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前辈呼刺史、太守,亦曰节下。与宰相大僚书,往往呼执事,言阁下之执事人耳。刘子元为史官,与监修宰相书,呼足下。韩文公与使主张仆射书,呼执事,即其例也。其记室本系王侯宾佐之称,他人亦非所宜。执事则指斥其左右之人,尊卑皆可通用。侍者,士庶可用之。近日官至使府御史及畿令,悉呼阁下。至于初命宾佐。犹呼记室。今则一例阁下,亦谓上下无别矣。其执事才施于举人,侍者止行于释子而已。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阁下。虽出于浮薄相戏,亦是名分大坏矣。又中表疏远卑行,多有座前之目,尤可惩怪。夫阁下去殿下一阶,座前降几前一等,此之乖僭,其可行耶宗从叔姑及姨舅之行,施之可也。
《清异录》:人君号能选才者,莫如唐太宗。然瀛州十八人许敬宗,乃得与如擿瓜手耳。取之既多,其中不容无滥。
《钱氏私志》:燕北风俗不问士庶皆自称小人。宣和间有辽国右金吾卫上将军韩正归朝,授检校少保,节度使。对中人以上说话,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即称我家。每日到漏舍诵天童经数十遍。其声朗朗然,且云对天童岂可称我自皇天生,我皆改为小人。云皇天生小人皇地,载小人日月照小人,北斗辅小人。前后二十馀句,凡称我者皆改为小人。诵毕赞笑云:这天童极灵圣王少师云,若无灵圣如何持得许多小人。然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小人之称其来古矣。施之于经是可笑也。
《东坡志林》:王僧虔居建康里马粪巷,子孙皆笃实谦和。时人称马粪。诸王为长者,东汉赞论李固云视胡广赵戒犹粪土之秽也。一经僧虔便为佳号,而以比胡广,则粪土有时而不幸。
《清波杂志》:蜀先主传载汉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之语裴松之注,按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后呼丈人为外舅,其本此乎,然汉匈奴传书且鞮单于云汉,天子我丈人行若曰此语,止为尊老言。非专指妻之父,则可若谓古无丈人之名,后学窃有疑焉。
《缃素杂记》:家训云:晋羊曼常颓纵任侠,饮酒诞节兖州,号为濌伯。此字更无音训梁张缵呼,为嚃羹之嚃。亦不知所出,但耆老相传世间,又有濌濌语盖无所不施。无所不容之意也。顾野王玉篇误为黑旁沓,顾虽博物犹出张缵之下,颜氏云吾所见数本。并无作黑者,重沓是多饶积厚之意,从黑更无义旨。故唐常衮窒卖官之路,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辞者,悉摈不用世谓之濌伯。以其濌濌无贤不肖之,辨云盖兖州之遗意也。
《希通录》:东坡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注皆不载出处懒,真子录尝记,开元中,有刘朝霞献俳文于明皇。云:遮莫你古来五帝,怎如我今代三郎。明皇兄弟六人一人早亡,故明皇为太子,时号五王。宅宁王薛王明皇兄也。申王岐王明皇弟也。
今人以寄居之官,为寓公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注寄公之子,寄公字尤新。
《左传》:烛之武见秦伯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史记》:郑使谓秦穆曰: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后汉·彭宠传》: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代为北道主人,今世专以主人为东道,古人各指其地之所向而言之。
汉昌邑王贺清,狂不惠注如今白痴也。仆谓以清狂对白痴字,亦新后读《左氏传》。成十八年周兄无慧盖世所谓白痴,则知师古之注本于杜预,惠慧字异而意同。
《宜斋野乘》:唐世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其自目则曰:前进士按。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初诣学者为门人。满岁试通一经,补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通经者听须后试,故后试称先试而得第者,为先辈由此也。前进士云者,亦放此。犹曰:早得进士,而其辈行在先也。此皆演繁露载通典语枋,即容《斋续笔》:载贻子录云,同年小录是双只先辈各一人,分写宴上长少,分双只相向而坐。以东为上,儭以西为首。给舍员外遗补多来突宴东,先辈不迁而西先辈避位,又绍圣间王圣涂渑水燕,谈云苏德详汉相禹圭之子。建隆四年,进士第一人登第,初还乡里,太守置宴以庆之。乐作伶人致语曰: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又司马温公劝学歌云: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详味温公之言,则登云路者,方呼先辈如今黄甲,并呼状元。一般先辈犹言前名也。又葛常之丹阳,集云小说载优人有以李义山服蓝缕之衣,而出或问曰:先辈之衣。何在曰:为馆中诸学士挦将去矣。人以为笑,又王直方诗话萧贯尝梦至宫庭中,赋诗有一人曰:先辈异日必贵,又春渚纪闻载棋待诏,刘仲甫闻祝不疑,先辈名品高著人传,今秋来试南省,若以二家所载观之,则以先辈称呼,决非前辈之比,又韦庄浣花集有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诗又墨客挥犀言今人于榜下,择婿号曰脔婿。有一新先辈少年为贵家所慕,欲以女妻之,又彭应来有贺新先辈二十八人及第,诗结句云:回头应念差池者,重待阳和振羽毛,言新先辈则为状元,为前名明矣。若以为长上先生,则安得加一新字。又曰:少年摭言载牛僧孺,应举时韩愈,皇甫湜见之于青龙寺。称牛为即先辈又田表圣锡咸平集与胡旦,书云秀才。即先辈乃即日可为先辈也。其义甚明,今人诗集中因见唐诗有先辈二字,不深考其故。皆误作前辈,近时有称道士为先辈,尤可笑也。
小人二字,见于《左传》。若小生则《汉书·朱云传》。小生欲相吏耶。《张禹传》新学小生,皆是责人之语。若自称小生,则始于唐韩,退之与孟东野寄孟几道联句云:小生何足道。又酬司马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云:嗟我小生值强伴。又吕和叔渭海昏集序云:不远数千里授简小生。
《孔氏杂说》:谓人为明公,閤下之类亦可谓之高明。《孔融传》:李膺谓融曰:高明必为伟器。又曰:高明父祖与仆有旧恩,明公亦可谓之仁公,温峤书与陶侃谓侃为仁公明府,亦可谓之明庭。《张俭传》:李笃谓毛钦曰:虽好义明庭,今日载其半矣。贤相亦可谓之贤宰。《左雄传》论曰:陈蕃杨秉世称贤宰。
《懒真子》:今之书尺称人之德美,继之曰不佞,不佞意谓不敢。谄佞非也。左氏昭公二十一年,载奋扬之言曰:臣不佞注云佞才也。汉文帝曰:寡人不佞,注云才也。论语云:不有祝鮀之佞。注亦云:才也,古人佞能通用。故佞训才左氏载祝鮀之言行,极备盖卫之君子也。卫之宋朝姿貌甚美,卫灵公夫人南子通之孔子之意,盖为无祝鮀之才,而有宋朝之容,则取死之道。故曰: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仆友孙亚之自呼曰:雅朱,耆卿。自呼曰:刑或问有故事乎。仆曰:孟施舍之养勇也。又曰:舍岂能为必胜哉。注曰:施舍自呼其名,但曰舍盖其好勇而气急也。恐起于此。
《鸡肋编》:大人以大对小而言耳。而世惟子称父为然,若施之于他,则众骇笑之矣。今略举经史子传之所云,以證其失焉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大人造也。注大人贤人君子论语畏大人注,大人即圣人。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注大人谓国君,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谓辅臣,大人正己而物正为大丈夫,不为利害动摇者,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注。务口腹者,为小人治。心志者,为大人如。大人弗为大人者,言不必信义,亦类此。惟汉高祖云始大人以臣为亡,赖霍去病云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崔豹有大人少有英称,晋陈骞云大人大,臣唐裴彝云大人病痛苦辄然皆呼。其父而疏受扣头曰:从大人议则又名其叔。张传云王遇大人益解范滂云:惟大人割不忍之恩,盖谓其母唐柳宗元谓刘禹锡之母,亦曰:无辞。以白其大人,注大人长老之称,尊事之也。《岑彭传》:韩歆南阳大人注谓大家豪右。《高骈传》:女巫王奉先谓毕师铎曰:扬州灾有大人死。秦彦曰:非高公邪。《呼韩单于传》:大人相难久之,后汉北匈奴大人车利涿唐盖麻父为东都大人,则匈奴亦指尊长为大人也。梁元帝金楼子云荆间有人名我地,大人向父称我向子恒。称名此其异也。又有名子为大人者,北人恒呼子为大人,此尤异也。又且鞮使单于谓汉天子:我丈人。又曰:丈人行。注云:丈人尊长之称也。故荆轲传高渐离家,丈人召使前击筑。杜甫赠韦济诗云:丈人试静听。而柳宗元呼妻父杨詹为丈人,母独孤氏为母,故今时惟婿呼妇翁为然,亦不敢名尊老以畏人。笑至呼父为爷,谓母为妈,以兄为哥,举世皆然。问其义,则无说而莫知以为丑,风俗移人,咻于众楚,岂特是而已哉。爹字虽见于《南史梁》。始兴王憺云:始兴王人之爹,救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乳哺。我荆楚方言谓父为爹,乃音徒我切又与世人,所呼之音不同也。
《爱日斋丛抄》:古之称公,有不以爵者如董公。吕公夏黄公盖公泄公申公毛公吴公殆以老成尊之,诸老历秦汉间,齿既宿矣。司马德操年少庞,德公十岁。兄事之呼作庞公,可见尊称也。虽于定国父为狱吏,决曹亦称于公正以年德见推,唯史于夏侯婴称滕公。时为滕令。后方赐侯爵。班书云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此犹项羽所使,薛公郯公或例以令长称公也。孔融告高密县为郑康成,立郑公乡有云: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名臣,又商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立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柳子厚书相国房公琯铭阴曰:天子之三公,称公诸侯之人,为王卿士。亦曰:公有土封其臣,称之曰:公尊其道而师之称。曰:公楚之僭凡为县者,皆曰公古之人,通谓年之长老者,曰公言三公,若周公召公王者,之后若宋公为卿士,若卫武公虢文公。郑桓公其臣称之,则列国皆然。师之尊若太公,楚之为县者,若叶公白公举之长老。若毛公申公浩公而大臣罕能以姓配公者,虽近有之。然不能著也。唐之大臣以姓配公最著者,曰房公东坡记墨,君堂云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是足證公者,不专以爵贵也。洪景卢采子厚东坡语记,公为尊称又曰:范晔汉史惟三公乃以姓配之,未尝或紊如邓禹称邓公,吴汉称吴公伏公湛,宋公弘牟公融袁公安,李公固陈公宠,桥公元刘公宠崔公烈,胡公广王公龚杨公彪,荀公爽皇甫公嵩曹公操也。三国亦有诸葛公马公顾公张公,其在本朝唯韩公富公欧阳公司马公苏公为最。著洪氏偶不引孔融语,宋颜延之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或以田舍公阿公皆当为翁,岂延之不知其义。疑其不欲当尊称语,因过激耳。自时俗崇谬敬若彼犹贤矣。班书,书公主亦云:翁主公。翁古亦杂用。
陈无己云:世人以痴为九百,谓其精神不足也。项平仲家说云:汪司业言九百,草书乔字也。朱彧可谈云青州王大夫为辞鄙,俚每投献当路以为笑。具季父为青录,王亦与诗。他日,季父见其子谢之。其子曰:大人九百乱道,玷渎高明,盖俗谓神气不足者,九百岂以一千即足数耶。以书释之不若陈朱之说,通予读张平子西京赋云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注者,为小说九百篇。本虞初著又曰:九百四十三篇,言九百举大数也。汉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如淳曰:街谈巷说,其细碎之言也。俗岂云九百,或取喻细碎之为者,俚语本于史录。固有矣。故漫记之东坡作文字中,有一条以彭祖八百岁,其父哭之以九百者,尚在李方叔问东坡曰:俗语以憨痴骀騃为九百,岂可笔之文字间乎。坡曰:子未知所据耳。张平子西京赋云:乃有秘书小说九百,盖稗官小说凡九百四十三篇,皆巫医厌祝及里巷之所传,言集为是书。西汉虞初,洛阳人以其书事汉武帝出入,骑从衣黄衣号黄衣使者。其说亦号九百。吾言岂无据也。方叔后读文选,见其事具文选,注始叹曰:坡翁于世间,书何往不精通耶。近见杂说载此,乃知前辈考证无所不至。
林谦之诗惊起,何波理残梦自注,述梦中所见。何使君蜀人以波呼之,犹丈人也。范氏吴船录记,嘉州王波渡云蜀中称,尊老者为波。又有所谓天波月波日波雷波者,皆尊之称此王波。盖王老或王翁也。宋景文尝辨之谓当作皤,字鲁直,贬涪州别驾自号涪皤。或其俗云:按景文所记,云蜀人谓老为皤,音波取皤,皤黄发义。
《邻几杂志·府史》:胥徒乃四名男臣女妾,是两号都下吏人,连名府史妇女表状,皆称臣妾非也。
韩文公郑儋碑文,自号白云翁。令狐楚白云表奏取,使府为名耳。
《研北杂志》:欧阳公号醉翁。林中子称醒老。两公不同如此。
臆乘宰相称号史传。载居相位,妍丑之称如汉。袁盎呼申屠。嘉曰:愚相公孙弘。赞曰:儒相田千。秋曰:车丞相。张苍赞曰:名相翟。方进曰:通明相。后汉杜林曰:任职相。晋谢安曰:风流宰相。武后呼杜景佺宪宗称李绛俱曰:真宰相。唐卢怀慎曰:伴食宰相。苏瑰苏颋赞曰:再世。为贤宰相。关播曰:盲宰相。杨再思曰:痴宰相。本朝李沆曰:圣相丁。谓曰:鹤相杜。衍曰:清白宰相。陈升之曰:筌相。蔡确曰:三旨丞相。呼人爵之崇,莫若秉轴淑慝之行,皆得而议焉,不可不谨也。
古人自以公称者,独范蠡曰:陶朱公。人号之者,晋诸葛恢曰:黑头公。宋沈庆之群蛮号曰:苍头公。梁张绾曰:百六公。齐何戢曰:小斯楮公。后魏于栗磾曰:黑稍公。古弼曰:笔头公。北齐訢惇曰:长鬣公。齐鬣公崔日谦曰:白须公。后周韦琼帝呼曰:逍遥公。唐李德裕称牛僧孺曰:太牢公。
若翁号则汉田鼢骂窦婴曰:一秃翁。北齐武成帝小字曰:凫翁。唐卢从愿帝称曰:多田翁。窦巩人号曰:嗫嚅翁。陆羽自称曰:桑苧翁。杜牧自号曰:樊川翁。本朝黄鲁直自号涪翁。张师雄人嘲之曰蜜翁。
郎如晋桓冲小字曰:买得郎人。称吴周瑜曰:周郎。晋谢道韫称夫王凝之曰:王郎。何晏曰:何郎。粉郎潘岳曰:潘郎。檀郎宋王僧虔曰:王郎。齐江敩曰:江郎。刘显父曰:刘郎。梁顾协曰:顾郎。北齐卢师道曰:卢郎。袁聿修曰:清郎。后周独孤信曰:独孤郎。隋滕穆王曰:杨郎。宇文晶曰:宇文三郎。唐明皇曰:三郎。张昌宗曰:六郎。元结曰:漫郎。钱起曰:钱郎。程元振曰:十郎。萧悦曰:萧郎。刘禹锡自称曰:刘郎。五季闽王王审知曰:白马三郎。乃皆郎称也。
如晋王敦曰:可儿。司马曰:犬子。唐白居易侄曰:罗儿。龟儿皆是小字也。后汉贾复称其子曰:大宛儿。崔暹曰:癞儿。人称者汉东方朔曰:偷桃小儿。蜀谯周曰:长儿。晋王衍呼裴逸曰:白眼儿。山涛称王衍曰:宁馨儿。后魏长孙业诸子曰:铁小儿。罃曰:圣小儿。唐杨俭苏特曰:黄面儿。五季李业曰:偻罗儿。李信曰:牧羊儿。乃皆儿称也。
以童得名则汉终军曰:终童。后汉杜安晋潘岳唐李百药俱曰:奇童。齐郁林王曰:颠童。
以奴得名,晋桓嗣曰:豹奴。王濛曰:阿奴。石崇曰:齐奴。潘岳曰:檀奴。后汉古弼帝称曰:齐奴。孙腾曰:僧奴。皆小字也。晋陆机人骂曰:貉奴。明帝人号曰:鲜卑奴。宋废帝称父武帝曰:齇奴。后魏古弼帝称曰:笔头奴。唐颜杲卿骂安禄山曰:牧羊羯奴。本朝梅圣俞呼谢师直曰:锦衣奴。
《二老堂诗话》:白乐天为忠州刺史,有东坡种花二诗。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著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臆乘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少陵称谪仙为十二。郑虔为郑十八,严武为严八郑贲为郑十八,苏溪为苏四。张建封为张十三,唐诊为唐十五。裴虬为裴二李御为十一。文公称王涯为王二十。李建为李十一。李程为李二十。崔立之为崔十六。熊署为熊十一。熊籍为熊十八。李正封为李二十八。冯宿为冯十七。侯喜为侯十一。柳州称韩文公为韩十八。刘禹锡谓元稹为元九。又韦苏州称李澹为李十九。欧阳瞻称徐晦为徐十八。钱起称李劝为李四。李勉为李七。严父高适俱称少陵为杜二。乐天称刘夫敦为刘三十二。李大略为李二十。王夫为王十八。崔元亮为崔十八。李义山称杜胜为杜二十七。李潘为李十七。赵滂为赵十五。令狐绹为令狐八。高适称张旭为张九。陈子昂称王。兢无为王二。韦虚乙为韦五。赵真固为赵六。李崇嗣为李三。储光羲称王维为王十三。皇甫冉称柳柳州为柳八。郑堪为郑三。孟浩然称张子容为张八。王摩诘称韦穆为韦十八。山谷称东坡为苏二。后山称少游为秦七。少游称后山为陈三。山谷为黄九。
《能改斋漫录》:以恩地为恩府,始于唐焉。戴著大中初为掌书记于太原,李司空幕正言被斥贬,郎州龙阳尉戴著曰:自痛不得尽忠于恩府,而动天下之浮议。见金华子。
《老学庵笔记》:唐小说载李纾侍郎骂负贩者,云头钱价奴,兵头钱犹言一钱也。故都俗语云千钱,精神头钱卖,亦此意云。
予在南郑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建炎初宗汝霖留守东京群,盗降附者百馀万。皆谓汝霖曰:宗爷。爷盖此比也。
陈莹中迁谪后为人作石刻,自称除名勒停送廉州编管陈某,撰刘季高得罪秦氏。坐赃废后虽复官去其左,字季高缄题及作文皆去左字。不以为愧也。孙仲益亦坐以赃罪去左字,则但自称晋陵孙某而已。至绍兴末复左朝,奉郎乃署衔。
南朝谓北人曰:伧父。或谓之卤父。南齐王洪轨上谷。人事齐高帝为青冀二州刺史。励清节州人呼为卤父。使君今蜀人谓中原人为卤子。东坡诗久客厌卤馔是也。因目北人仕蜀者为卤。官晁子止为三荣守民,有讼资官县尉者曰:县尉卤官,不通民情,子止为穷治之果。负冤民既得直拜谢而去。子止笑谕之曰:我亦卤官也。汝勿谓卤官不通民情,闻者皆笑。《晋语》:儿人二字通用《世说》。载桓温行经王大将军墓望之曰:可儿,可儿。盖谓可人为可儿也。故《晋书》及孙绰与庾亮笺皆以为可人。又陶渊明不欲束带见乡里小儿,亦是以小人为小儿耳。故宋书云:乡里小人也。
《东斋记事》:主者称臣盖是谦卑而已,上下通行不特称于君上之前也。如齐太子对医者,文挚云臣以死争之。虢君见扁鹊曰:寡臣幸甚。吕公谓汉高祖曰:臣少好相人。高祖谢项羽曰: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之类是也。晋宋间彼此相呼为卿。自唐以来唯君上以呼臣,庶士大夫不复敢以称谓矣。
《䂬溪诗话》:温公自称为叟,香山居士亦尝以自号其诗云。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作隐人,司马岂慕其洛居有闲适之乐邪。
《致虚杂俎》:今人以人性不爽,利者曰:温暾汤盖言不冷不热也。温暾二字唐诗常用。
《东皋杂录》:古人通上下称朕皋陶曰:朕言惠可底行象。曰:干戈。朕琴朕弤朕离骚曰:朕。皇考曰:伯庸。至秦天子始自称曰:朕。汉唐人称父母伯叔通曰:大人。疏受谓其叔广曰:从大人议。唐刘、禹锡曰:无辞。以白其大人,称父曰:大人。盖近语也。
《容斋随笔》:东坡云: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王公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余谓此论特后世之俗如是尔,古之人心口一致,事从其真,虽君臣父子之间,出口而言,不复顾忌,观《诗》、《书》所载可知矣。箕子陈《洪范》,对武王而汝之。《金縢》册祝,周公所以告太王、王季、文王三世祖考也,而呼之曰尔三王,自称曰予。至云: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圭,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殆近乎相质责而邀索也。《天保》报上之诗,曰:天保定尔,俾尔戬谷,《閟宫》颂君之诗,曰:俾尔富而昌、俾尔昌而炽,及《节南山》、《正月》、《板荡》、《卷阿》、《既醉》、《瞻卬》诸诗,皆呼王为尔。《大明》曰上帝临汝,指武王也。《民劳》曰王欲玉汝,指厉王也。至或称为小子,虽幽、厉之君,亦受之而不怒。呜呼。三代之风俗,可复见乎。晋武公请命乎天子,其大夫赋《无衣》,所谓不如子之衣,亦指周王也。
《容斋四笔》:南齐陆慧晓立身清肃为诸王长史。行事僚佐以下,造诣必起迎之。或曰: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答曰: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终身常呼人位。今世俗浮薄少年或身为卑官,而与尊者言话称其侪流必曰:某丈。谈其所事牧伯监司亦然,至于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婿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予常以戒儿辈云。